把枫叶比作什么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把枫叶比作什么篇一
《枫叶礼赞》

枫叶礼赞

叶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4分)

6.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另1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6分)

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8.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9.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那一扇门

周海亮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b)。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c)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摘自2009年3月10日《青年博览》)

20.文中划波浪线的a、b、c三句写阳光变化,其实是在暗示少年心理变化,请你选用4个字的词语分别概述少年当时的心理状态。(4分)

阳光 a句 b句 C句

心理a句 b句 C句

21.从内容上看,"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分)

22.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6分)

23.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6分)

一 参考答案:

5.(4分)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两个特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6.(6分)(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

(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

7.(6分)运用拟人的方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三个要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8.(3分)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意思对即可)

9.(3分)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三层意思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二 参考答案:

20.a、孤独苦闷(绝望自卑);b、萌生希望(看到希望);c、重拾信心(重启心门)

2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少年的提防和厌恶;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任和帮助。

22.实指的"门":

①少年的家门:少年把自己关在家里的门;

②老人的家门: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

虚指的门:

①少年的心门:少年因为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少年在老人的引导激励下,终于重启心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②人们的信任之门:别人厌恶他、防范他,不再信任他,对他关起一扇门。或者:老人主动接近他,与他交往,巧妙为他打开的一扇信任之门、自信之门。

23.(1)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理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

(2)主人公是"老人"。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

(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

把枫叶比作什么篇二
《枫叶礼赞》

枫叶礼赞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

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

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考考你:

1.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另1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

(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方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枯叶蝴蝶

徐 迟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阖起两张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粹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搞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搞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到这时候,国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叶蝶。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

把枫叶比作什么篇三
《枫叶礼赞》

枫叶礼赞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1.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4分)

答:

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另1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6分)

答:

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答:

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答:

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答: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一哲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

个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着一老一小。“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举行慈善活动,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些事,决定把自己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着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楞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柬,打开一看,忙向老头敬了一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次,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标语也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为非洲那些贫穷的孩子捐赠。

(选自《读者俱乐部》2007年第6期 有改动)

1.本问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要概括。(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

2.第一段“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一句中,“捧”有什么表达效果? ..

答:

3.第九段画线句“他躬身对小露西说了几句。”请你根据当时的语境,写出巴菲特先生说话的内容。(不超过30字)

答:

4.不邀而至的小露西为什么会以30美元零25美分获得本次慈善晚宴的主角?

答:

5.谈谈你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1.(4分)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两个特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

(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

3(6分)运用拟人的方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三个要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4.(3分)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意思对即可)

5.(3分)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一、

1.小女孩露西想为非洲贫困儿童捐款,因无慈善晚宴的请柬被拒绝在入口处,在沃伦•巴菲特先生的帮助下,不但进入了慈善晚宴的现场,还成为慈善晚宴的主角。

2.此句属动作描写,表现了小露西对瓷罐的小心翼翼,以及对慈善活动的虔诚、庄重的态度。

3.示例:①小女孩,你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这么 爱心。我代表非洲贫困儿童感谢你!(赞扬角度)②小女孩,别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带你进入晚宴会场,满足你的心愿。(安慰角度)

4.①小露西的善举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虽然富商和名流都慷慨解囊,但只是自己积蓄中的一部分,而小露西却是倾其所有。②小露西的爱心能影响更多的人来参加慈善活动。③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5.“在慈爱的天平上,大家是等重的,不要把慈善活动看成仅仅是有钱有身份的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再平凡的人,只要对他人心怀善意,给予帮助,也是一样的慈善。”或为别人捐献一分钱一角钱的普通人和捐献成千上万的有钱人一样富有爱心,同样值得尊敬“。(言之有理即可。

把枫叶比作什么篇四
《枫叶礼赞 叶孟》

枫叶礼赞 叶孟

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申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5.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分)

6.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另1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6分)

7.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8.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3分)

9.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二] (18分)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揽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平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因其树皮中含有一种称为“单宁”的化学物质而显红色,故称为“红树林”。

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能把吸入体内的海7&盐分有效排出,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通气不良,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种子在母树上孕育,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然后随同果实一起坠海,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逐渐下伸,插入土申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

以红树林为中1$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申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平均每公顷每年可产鱼、虾、蟹等海产品750多千克,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红树林的树皮中含有地单宁,可作鞣(róu)料和染料;有些红树植物木质坚硬,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

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东海岸,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分布于北美洲、西印度群岛和非洲西海岸,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以海南岛最为丰富,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节选自苏宗棋《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

11. 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 (4分)

12.依据第三段文字,简要说明红树林与海底土壤之间的关系。 (4分)

13文章在谈到红树林的作用时,先后介绍了红树林的 、 、生态学研究价值、 。(3分)

14、第四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一](22分)

5.(4分)红得深浓,红得艳丽;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

(两个特征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6.(6分)

(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

(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 (各占3分。意思对即可)

7.(6分)运用拟人的方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

生动,富有抒情色彩。

(三个要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8.(3分)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意思对即可)

9.(3分)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三层意思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二](18分)

10.(3分)解释什么是红树林,介绍其生长环境,说明其得名原因。

(三个方面内容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1.(4分)叶片上有排盐孔;大多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以“胎生”方式繁殖;有密

集的支柱根。

(四个特点各占1分。如果只答“有排盐孔”、“有呼吸根”,该小点不得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红树林从海底土壤中吸收养料而生存,红树植物的遗体又可被微生物分解

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3.(3分)经济价值 环保价值 旅游观赏价值 (每空1分)

14.(4分)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引用等。

作用:说明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使说明的内

容具体、准确,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两问各占2分。第一问答出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得2分;第二问答出一层意思即可得2

分。意思对即可)

把枫叶比作什么篇五
《《可爱的秋天》阅读及答案》

秋天到了,野外的景色很美。

在我们村外有一( )枫树林。一到秋天,枫叶变红了,远远望去,红艳艳一片,好看极了。霜降(jiàng)过后,枫叶越来越红,简直像一( )( )火,把天空都映红了。

在我们的山坡上,到处都是果林。在阳光下,那熟透(tòu)的柿(shì)子像灯笼挂在枝头,满树的红苹果像一( )( )孩子的笑脸。在葡(pú)萄(tao)架下,成串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闪着迷人的光彩。一阵凉风吹来,满树果儿点着头,散发出甜甜的香味。

1、在( )里填上合适的量词。(3分)

(3分)

6、这么美丽的秋景,你能用成语来说说吗?(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片)(团团)(张张)

2、(野外) (枫树林)(果林)

3、(柿子)(苹果)(葡萄)

4、(火)(灯笼)(孩子的笑脸)

5、(红)(白)(紫)

6、(瓜果飘香)(景色宜人)(金风送爽)(天高云淡)

把枫叶比作什么篇六
《比喻练习》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1、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2、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

3、百灵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 )

4、水底的鹅卵石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 )

5、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

6、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

7、长城像一条长龙。( )

8、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

9、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

10、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一、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1、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这句话把 比作

12、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这句话把 比作 ,把 比作

1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这句话把 比作

14、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这句话把 比作

15、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这句话把 比作

16、银粒儿一般的种子撒下去以后,天天有人俯下身子瞅它,盼它。

这句话把 比作

17、新出的芽儿,细得像针,红得像血。

这句话把 比作 和

18、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这句话把 比作 和

19、乡村大道啊,好像一座座无始无终的长桥!

这句话把 比作

20、哦,乡村大道,又好像一根根金光四射的丝绦!

这句话把 比作

21、乡村大道啊,也好像一条条险峻的黄河!

这句话把 比作

22、乡村大道啊,又好像一道道干涸的沟壑!

这句话把 比作

23、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人角落,手指肥圆。

这句话把 比作

24、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这句话把 比作

比喻句练习答案:

1. 山坡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2. 天真热。

3. 节日的北京。

4. 远看桃花。

5. 红红的柿子挂在枝头。

6. 海浪激起的泡沫美极了。

7. 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

8.战士们穿过熊熊大火。

9. 天上的繁星。

10. 漓江的水绿。

11. 听了这个消息,他急。

12. 中秋夜,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

13. 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

14. 这条公路很长很长,一直伸向天边。

15. 细细的春雨。

16. 弯弯的月亮挂在夜空中。

17. 茫茫的草原无边无际。

18. 圆圆的池塘。

19. 弟弟的脸蛋又圆又红。

20. 天上的朵朵白云东游西荡。

21. 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

22. 大象的耳朵大大的。

23. 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

24. 字典是。

25. 夜空中的星星。

26. 柳树的枝条。

27. 美丽的彩虹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28. 刺猬的身体。

29. 弯弯的小河向远方飘去。

30. 这句话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31. 书是智慧的。

32. 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

33. 邱少云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34. 西湖。

35. 棉花。

36.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

把枫叶比作什么篇七
《五花山》

《五花山》教学设计

高桥镇宋家漕小学 潘久艳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通过熟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通过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五花山冬天景色的话。

4、通过理解课文的基础,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语感,发展个性,享受审美乐趣,仿照课文用联想的方法写一句话。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很高兴能认识你们,作为见面礼老师想请你们听一首歌。(放音乐)刚才的歌是唱什么的大家知道吗?(山)这位同学你真聪明,大家看大屏幕,这些图片美吗?这些都是描绘山的图片,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是美啊!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祖国北方的大山,去欣赏欣赏它那里的风光,去发现发现它的美。

板书五花山,读题。

二、初读课文

五花山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美在哪里?听课文录音,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师:听了课文,五花山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种:颜色很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呢?

生: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

师:你记住得真多。这些颜色都在同一个季节吗?

生:不是。

生1:春天是淡淡的绿。

生2:夏天的山是浓浓的绿。

生3:秋天的山有很多种颜色,金黄、杏黄、紫红、翠绿……

师:还有吗?

生:火红。

师:你们很能干。

2种:美

那么美在哪里呢?分别写了什么季节呢?

春夏秋……

三、品读课文

(一)春

师:让我们先走进五花山的春天。

出示句子:春天的山是绿绿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师: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

师:(出示图片)你看,一片片绿中带黄的嫩叶多有生命力呀!谁再来读?

师:这绿绿得让人小心,不敢轻易去触摸,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它。

师:假如把这淡淡的绿比作人的话,她应该是天真可爱的娃娃。是吗?一起来一遍吧!

(二)夏

师:夏天的五花山是绿的,但是它和春天却有不同,那是因为,他的绿是——浓浓的, 出示句子

师:小朋友,树叶真的被绿油彩涂过?

生:没有。

师:这种方法其实跟我们的比喻很像,从这个东西想到那个东西,我们把它叫做联想。在我们以后的作文中可以用一用这样的联想,文章会变得更美。

师:除了绿油彩,作者还联想到什么?

生:小雨点。

师:是呀,雨点真的被染绿了吗?

生:没有。

师:那只是作者的联想。

(出示图片)谁来试试?指名读。

师:绿得这么大方,绿得这么大胆!

生:(读)

师:连雨点也被染绿了,简直翠色欲滴呀!

(三)秋

师:我们小心地呵护着春天淡淡的绿,我们还深深地被夏天浓浓的大胆的绿所吸引。秋天的五花山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这也是五花山最出名的季节,游客们去五花山,大多都为了去看五花山的秋天,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叫它五花山呢!(划一划) 请生答

你发现了哪些颜色呢?边读边划

我们的小朋友很聪明,已经找出来了,有这么多的颜色(指板书)下面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颜色读一读,把你对这种颜色的喜爱读出来。看一看,这些颜色又会引起作者哪些联想呢?等下老师要请同学们来读。

出示金黄色(出示图片)

生:哇

师:谁来读

表扬:XX已经用他的读证明了他的喜欢。还有谁愿意来读读?

师:所有的阳光,多么温暖呀!谁再来?

师:作者由金黄色联想到阳光是多么合适,多么美妙的表达。配乐一齐读

师:小朋友,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感觉作者由金黄色联想到阳光是多么形象、贴切!有谁喜欢杏黄色?

出示图

读配乐

听了你读的句子,老师仿佛看到了树上结满了杏和梨真美啊!谁再来?

师:我喜欢火红色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谁和老师一样喜欢这句?读

师:这句话里,除了有我们刚才说的联想,还有一个什么句?

比喻?

师:这就是比喻。其实啊比喻也是联想的一种,这里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火红的枫叶比作火苗。

师:是呀,它们颜色很像。除了颜色像,它们还有哪里很像?

生:它们的形状很像。

师:怎么说呢?枫叶是这样的(看图),而火苗的形状就多了。他们到底什么地方像呢? 也许一片片枫叶被风一吹远远看去和一团团火苗的窜动很像, 像火苗在跳舞。谁愿意来读读这动感的火红?

五花山的秋天还有颜色么?

紫红色,这是什么样的颜色?

师:紫色,还有带着红,是吗?

生:读(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师:你真能干,“紫绒幕布”也读对了。

指名读

师:这种颜色一般在会场里有,而且是大会场。非常地庄重,你能把这种成熟庄重美读出来吗?

生:读。

师:金黄色给我们的感觉是收获,杏黄色给我们的感觉是安静,火红色给我们的感觉是热烈的美。而在这么多颜色当中 还有一种永恒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那就是—— 翠绿色。 师:是的,秋天的颜色当中也藏着绿。

生:读句子。(指导朗读翠绿: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师:喜欢松柏是吗?谁也喜欢这种刚强的美。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神奇,温暖的金黄,成熟的杏黄,动感的火红,庄重的紫红,刚劲的翠绿,形形色色,美不胜收!让我们捧起书本,跟着音乐,一起合作来读读这些优美的句子。 师生读。

师:小朋友,读着,读着,老师诗性大发,想到了一位诗人为五花山写的诗,(背诗)诗的最后,诗人让我们在大山的环抱中写一写,冬天五花山壮美的景色,请看大屏幕。有难度吗?刚刚我们同学们都读了书中的联想,你可以试一试运用了联想,插上你想象的翅膀,怎样可以把壮美的冬天写出来。

交流~~~~~~~

师:五花山就是这样的风情万种,淡淡的绿,浓浓的绿,一片金黄,一片杏黄,一片火红,一片紫红,一片翠绿,还有冬天的雪白。所以,人们就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

生:五花山。

师:这五花山的美走进了大山孩子的心里,也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合理的联想,遨游在美丽的知识海洋中。下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2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