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皂角剌功效作用篇一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32(1)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7):3370--3372.14韩美君,马殿丽.心理应激过程中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3.中国临
床康复,2006。10(2):189—192.
1918
Ehnkov
35
IJ.GlueocortieoidsandtheThl/Th2balance{J].AnnNY
AcadSci,2004,1024:138—46.
AgathoclesT.TheRoleofStressintheainicalExpressionofThy—roid
395.
15金花,莫雷.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手段口].中国运动医
学杂志,2004,23(1):106一110.
16邹正华.浅述心理应激对运动员免疫功能影响的生理物质基础
20
Autoimmunity[J].AlIIL
N.Y.触Sci,2006,1088:382—
immune—related
CalcagniE。ElenkovLStre¥ssystemactivity,innateandThelpercytokines.andsusceptibility
tO
D].科技信息,2007,(15):460.
17杨晓艇.曹爱春,黄文英.等.力竭运动及慢性心理应激对白细胞数量及构成成分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
(17):3361—3363.
diseases[-J'].Ann
NYAcadSci,2006,1069:62—76.
(收稿日期:2009—11—6)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陈海霞(综述)
肖顺汉△(审校)
646000)
(四JII泸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四川泸州
Studyprogress
on
antitumoractiveingredientsfromSpinaGleditsiae
ChenHai-xia.Xiao
Shun-han△
College,SichuanI.glzh0U646000)
(Deparm彻t
摘要
of
pharmacology,Luzhou№dical
中药皂角刺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且作用广泛,药理研究已表町具有抗肿瘤活性。本文综述了皂角刺中主要抗
肿瘤成分的研究。
关键词:皂角刺;抗肿瘤;有效成分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国内热点,天然物有效成分在新药及新药先导化合物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皂角刺(Spina
Gleditsi-
其鱼目混珠,难以鉴别。1991年,刘静[1]等就从性状、组织及粉
末显微特征方面对皂角刺及其五种混伪品(酸枣刺、野蔷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为皂角刺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周日宝【2J主要从两方面对皂角刺及其同属植物山皂荚、华南皂荚、绒毛皂荚和滇皂荚的棘刺进行了鉴别研究,其中薄层层析显示皂角刺与其同属植物在斑点数量、分布上均有区别,而紫外吸收光谱上最大吸收峰也有明显差异。王兰[3]采用荧光分析法、0.2%茚三酮反应、1%FeCI。反应对皂角刺及其同属植物山皂角刺进行理化鉴别,预试出两者在含黄酮、酚类、氨基酸成分上有较大的差异。王云珠[4]等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及一阶导数光谱法对皂角刺及其伪品豆科植物野皂荚刺、山皂夹及蔷薇科植物插田泡,根据皂角刺与野皂角刺在吸收度上不同,与山皂角刺、插田泡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吸收度亦有差异进行了鉴别。
ae),又称皂刺、天丁、皂针等,是我国民问常用的中草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具有消肿脱毒、排脓及杀虫之功,常用于消炎、镇痛及癌症等治疗,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皂角刺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药用部位主要是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札)的棘刺。
中药化学成分含黄酮、皂苷、三萜、氨基酸、酚类等,具有抗癌作用的部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非瑟素及少许无色花青素等。目前国内外尚无对皂角刺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系统研究,化学成分研究局限在醇提取部分的分离。本文参考近年来的文献,就皂角刺的抗肿瘤有效成分做了初步总结,综述如下。
2抗癌有效成分研究
1鉴别研究
2.1黄酮类化合物一槲皮素据文献资料报道,对槲皮素抗肿
《中国药典》规定,皂角刺为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分枝基部常有小阜状隆起,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有的带浅色斑块。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极薄,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红棕色。无臭,味淡。但是,由于皂角刺与其同属植物如山皂角刺等在性状及形态上均相似,且因其原生药较坚硬,包装不便,常切成饮片收购,造成长期以来有不少伪品与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
瘤的研究较多。槲皮素是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也是许多植物药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有化学预防和治疗
双重作用。槲皮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可能受凋亡促进基
因(如野生型p53、p16)、凋亡抑制基因(如bcl-2、ras)以及双相调节基因(如c-myc)等共同调节[5。。研究发现[6]槲皮素7“g・lIll_1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的生长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李岩松【7'8j等报告了槲皮素可能通过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
p53、bcb2、c-myc、cyclinD1基因表达的抑制,来促进HL-60细
作者简介:陈海霞(1982一),女,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dna0805001@
163.corn。
通讯作者:肖顺iX.(1951一),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药效与
毒理学研究,Email:lyxsh@163.com。
万方数据
36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32(1)
胞凋亡和抑制增殖,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谢庆文[9]等用三种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呈突变型p53基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结果在30--90/-mol・L_1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Ranelletti[10]等发现10mmol槲皮素可抑制p21一ras癌基因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另有研究报道,槲皮素可抑制ras基因依赖型肿瘤细胞(鼠乳腺癌细胞、人膀胱癌细胞等)的增殖和迁移[1¨,认为槲皮素是对ras高表达肿瘤的有效化学预防药。
李万华m3等用有机溶剂萃取、反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对其进行化学结构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结果从皂角刺中首次分离得到两种单体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trans-2R,3R-3’,4’,5,7-tetrahydroxyflavanonol(1)和8—C.glu-copyranosyl-3,4’,7-trihydroxynavone(2)。其中化合物2显示出明显的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CB)抑制活性。CB是溶酶体内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可促进肿瘤细胞向深部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表明皂角刺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上可能有重要作用。
2.2黄颜木素张珉[13]等以激活的永生型大鼠肝储脂细胞HSC-T6细胞为靶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
长因子Bt(TGFp。)为刺激因素,研究皂角剌中的活性成分一黄颜木素对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发现黄颜木素(6.25
--50pmol・L-1)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PDGF作用的刺激,50.00pmol・L-1时完全抑制此作用,并能抑制TGFl3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DGF及
TG即,是两个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而黄颜木素对此具有双
重抑制作用,表明黄颜木素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和胶原合成。
许哲[14]等从皂角刺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
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为皂角刺中首次发现。化合物33p-acetoxyolean-12一en-28-oicacid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纤维肉瘤细胞株HTl080、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小鼠肝癌细胞株HepG2等7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11.61—18.73nag・
L-。;化合物1黄颜木素除对A549之外的6种肿瘤细胞株抑制
作用良好,IC50为11.34—19.32mg・L~。
2.3皂角皂苷从传统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皂苷是皂角刺中另一重要的抗癌化合物。有研究报道[15‘,皂角刺醇提出物皂苷(SSG)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抑制率可高达97.24%,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给药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C-3细胞的凋亡率均升高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表明皂角刺活性成分之一的皂苷对PC-3细胞有显著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另外,皂角刺醇提物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生长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增自英国科学家Hickman等1992年首次提出将诱导肿瘤细为国际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也成为筛选抗子(TNF)活性,通过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万方数据
香港某大学曾报道[1引,从慢性自血病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身上获取癌细胞,通过RT-PCR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3--28肛g・mlq的皂角刺浸出物就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编程性死亡。并呈时间一剂量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皂角刺浸出物可成为慢性和急性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又有学者利用酶联检测不同浓度皂角刺总黄酮对IC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发现皂角刺对TN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4其它——三萜类2000年,李万华[19]等用正丁醇从皂角
刺中首次分离出两个三萜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刺囊酸(Eehino-
cystic
acid)和皂荚皂甙C(Gleditsia
saponin
C)。但未对它们的
药理作用及抗癌效应作进一步的研究。2007年,李万华[20]等发现皂角刺中含有丰富的白桦脂酸型三萜:白桦脂酸(1),alph-
itolic
acid(2),3口-0-trans-p-coumaroyl
alphitolic
acid(3),3p()_
trans-p-caffeoylalphitolicacid(4)和zizyberanalicacid(5)。其中
化合物1、2和5显示出强烈的抗HIV活性,E(‰值均小于0.064/Lg・ml~。这对抗HIV新药开发和皂角刺新的药用功效开发有重要实用价值。
据国外文献,Lim[21]等人在皂角刺抗诱变成分的研究中,鉴定到了一个三萜类物质和四个类固醇类物质,并通过埃姆斯试验和SOS呈色测验表明皂角刺甲醇提取物具有强大的抗诱变和抗毒作用。
3小结
皂角刺作为传统药物之一,来源广泛、作用多样、不良反应小,无论作为单味药还是复方组成,在l临床应用上都是一味十分有效的中药材。皂角刺更多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基础还在不断地被分离纯化,目前研究局限在醇提取部分的分离,尚未找到完全单一的活性成分,对很多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还不清楚。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今后可望在皂角剌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修饰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其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找到安全有效的抗癌新药,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l刘静,陈俊华,舒光明.皂角刺及五种混伪品的鉴别研究[J].中药
材,1991,14(5):21--25.
2周H宝,石国强.皂角刺及其伪品同属植物棘刺的理化鉴JOIEJl.湖
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1):17--17.
3王兰.皂角刺与山皂角刺的鉴别[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t2003,24
(6):47—47.
4王云珠.孙立伟,刘文权.皂角刺及其伪品的性状及理化鉴别[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7):720.
5王海燕,郭良淼,何丽娅.槲皮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调控
[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6);89—91.
6
Avila
MA,VelascoJA,CansadoJ.eta1.Quereetinmediatesthe
dowrrregu-lationof
mutantp53inhumanbreast
cancer
cellline
MDAMIM68[-J].CancerRes,1994,54(9):2424--2428.
7李岩松,康铁帮。粱念慈.槲皮索对HL-60细胞中p53、bcl-2基因表
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3):255--257.
8黄应桂,李岩松,康铁帮.槲皮索对HI,60细胞中c-myc和eyelinDI
基因表达的影响I-J].癌症,2000,19(8):832--832.
9谢庆文,赵劲秋,方智雯.槲皮索对NIM细胞株p53及蛋白的影响
D].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1):8一lO.
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16]。
胞凋亡作为肿瘤治疗主要手段后,肿瘤细胞诱导凋亡治疗已成癌药物的新靶点。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提高肿瘤坏死因亡。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32(1)
Io
Rane[1etti
ra8
37
FO,Magg;ano
N,&m
FG,etaJ.Qugreetinlahibitsp2t-
celllinesandin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6,3t
(2):150一153.17
Chowis
a
.
aexpressioninhumancolon
cancer
primary
color
ectal11
Lu
tumorsEJ'].IntJCancer,2000,85(3):438—445.
LM。ChuiCH.Tangjc。eta1.Gleditsiasinensisfruit
agent
extract
HA,NiggenmannB,ZankerKS,eta1.Suppressionoftheprolif-
an
potentialchemotherapeutic
inchronicand
acutemyeloge-
eralion
migrationofoncogenieras-dependentcelllineculturedin
a
nOtlS
leukemia[J].OncolRep,2003,10(5):1601—1607.
threedimensional
collogenmatrixbyflaronoid-structuremolecules
18曹学锋,郭澄,张俊平.皂角刺总黄酮对小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J].JCelResClinOncol,1996,122(6):335—342.
12李万华,李琴,王dxM0,等.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6);763--765.
13张珉,张俊平,王杰松,等.黄颜木索对HSC-T6细胞增殖和胶原合
成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5):304--305.14徐哲,陈晓辉,王漪檬.等.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
性测定口].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2):108一111.
15袁丁,熊正国,张长城,等.皂角刺皂苷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的研究[J].天津医药,2008,36(4):280--282.
16龙玲,耿果霞,李青旺,等.皂角刺抑制小鼠宫颈癌U14的生长及对
21
[J].时珍围医国药,2002。13(10):588--589.
19李万华.傅建熙,范代娣,等.皂角刺化学成分的研究口].西北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2)t137—138.
20李万华,李琴,王小刚,等.皂角刺中5个白桦脂酸型三萜抗HIv活
性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3):401--403.
I。imjc,Park
JH,BudesinskyM,eta1.Antimutagenicconstituents
fromthethornsofGleditsiasinensis[J].(:hemPharmBull,2005,
53(5):561--564.
(收稿日期:2009-11-21)
索拉非尼的药物研究
尤思路
(成都医学院药学院药学实验技术中心,成都610083)
Research
on
Sorafenib
YouS|_1u
(Pha啪cyExperiment
Tec2mologyCenter,ChengduMedicalCollege,Oaengdu610083)
摘要近年,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使用,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临床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2005年底,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的靶向药物一索拉非尼(多吉美)成为业界广泛关注的研究成果。临床试验证明索拉
非尼能有效治疗有效治疗肾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等疾病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它与其他药物联用显示了良好的耐受
性和治疗前景。本文对索拉非尼的药物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我国今后分子靶向药物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分子靶向药物;分子靶向治疗;索拉非尼;药物化学
索拉非尼(Sorafenib),又名多吉美(Nexavar)是拜耳与ONYX公司共同研制的一种多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2005年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细胞癌(RCC)。2006年,我国临床医师成功地将该药用于晚期RCC患者,从此开创了中国晚期RCC靶向治疗新时代。
体。热稳定性良好,不吸水。在水溶液中溶解度低,在强酸条件下溶解度稍增加,略溶于酒精,溶于聚乙烯甘油400[1。。
索拉非尼片为一种红色、薄膜衣片剂,规格为每片200rag。
1药物结构和命名
索拉非尼是一种新颖的二芳基尿素,临床使用的是索拉非尼的甲苯磺酸盐[1](图1),此存在形式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从而有效达到作用部位,同时也可以降低药物对作用系统的刺激,从而可以增加药物的摄人途径。
化学名称为4-(4-{3-[4一氯一3一(三氟甲基)苯基]酰脲}苯氧基)吡啶一2一甲酰胺对甲苯磺酸盐,分子式为Q8H2tClF3N406S。
/Hp。DN
0
田1素拉非尼化学结构
FF
2性状
甲苯磺酸盐索拉非尼是无味,介于白色和棕色之间的固
3药物代谢
索拉非尼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酶CYP3A4进行氧化代谢,以
作者简介:尤思路(1982一),女,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药学专业实验教
及通过UGTIA9进行葡萄糖苷酸化代谢。主要以原形物(占总剂量51%)和代谢物方式随粪便排泄,有部分葡萄糖苷酸化
学与科研;Email:silull30@163.tom.
万方数据
皂角剌功效作用篇二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研究新进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
ue,anddecreasethe
29
numberoftimesofwrestbodycausedbytheaceticacidinmice.Conclusion:GXSsignificantlyexhibitedanti—
spasmodicandanalgesiceffect.
KeyWaxls:Ganxinshuoral
solution;Smoothmusclespasm;Hotplanttest;Wrestbody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研究新进展*
李荣(综述)
肖顺汉△
刘明华(审校)
646000)
(泸州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四川泸州
Studyprogress
(Deparm蜘tof
摘
要
on
Li
antitumoreffectofSpinaGleditsiae
Rong,XiaoShun-han,LiuMing-hua
pharmacology,I
j幽LlMedicalCollege,SichuanLUT知U646000)
中药皂角刺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其作用机制呈现多层次、多部位和多靶点的特点,已被列为抗
癌中草药之一。本文从其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机制
皂角刺,又称天丁、皂针等,为豆科植物皂荚(GteditsiasinemisLa.n)的干燥棘刺,主要产于江苏、湖北等地。皂角刺的中医l晦床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本草纲目》。能“消肿脱毒,妒乳,风疠恶疮,排脓,杀虫[1]。中药的抗肿瘤作用目前日益引起广泛关注,用皂角刺及其提取物治疗多种癌症疗效显著,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国内外研究皂角刺的报道比较少,国内较偏重于生药学鉴定和临
作用良好,IG。为11.34(19.32rag(L-1;而另一种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IC50为11.61(18.73mg(L~。
李万华H]等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反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其化学结构,最终鉴定出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发现其中一种化合物对组织蛋白酶B(CB)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正丁醇从皂角刺中提取得到两个三萜类化合物,经鉴定为刺囊酸(Echinocysticacid)和皂荚皂甙C
(GleditsiasaponinC)。国外在研究皂角刺的抗诱变作用时,提
卢嘞效的研究,本文就皂角刺的抗肿瘤成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现状做了较全面的总结,综述如下。
1抗肿瘤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的研究
皂角刺的化学成分有黄酮苷、酚类、氨基酸、棕榈酸、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以及二十九碳烷等,而这些成分不同程度的显示出抗肿瘤作用,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颜木素(Fusfin即3,7,3,4一四羟基黄酮),非瑟素(Fisetin3,7,3,4-四羟基黄酮)并含有无色花青素等,而日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皂角刺的水煮醇沉物和其他有机溶剂提取物。
皂角刺热水浸出物对人体子宫颈癌培养株JTC-6抑制率为50%~70%,对小鼠肉瘤S180也有抑制作用,皂角刺和皂角树枝水煎剂可用来治疗鼻咽癌[z]。皂角刺还可治疗软腭乳头状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均取得很好的疗效。许哲[3]从皂角刺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这8个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成分,首次发现两种黄酮类化合物黄颜木素和3(-acetoxyolcan-
12-em2&oicacid,它们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
取分离到了一个三萜类物质和四个类固醇类物质[5],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2.1对突变性p53聋白表达的影响野生型p53基因即抑癌基因,在细胞正常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使细胞停滞在Gl期,参与DNA损伤的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及抑制血管生成等过程。p53还能抑制c-myc、ras基因对细胞的转化作用。一旦p53基因丢失或突变,失去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便具有癌基因的活性,促进细胞转化和过度增殖,导致肿瘤的发生,即可诱发多种癌变。
李青旺[61等研究皂角刺醇提物对小鼠宫颈癌U14生长的抑制作用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数对小鼠宫颈癌U14生长抑制的结果表明,皂角刺的醇提物对小鼠的宫颈瘤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说明p53突变在肿瘤发生中起恶性转化功能,皂角刺醇提物抑制肿瘤生长与抑制p53突变有关。PCNA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种蛋自质,即DNA聚合酶8的辅助蛋白,与DNA的复制密切相关,它对细胞由G1期(DNA合成前期)向S期(DNA合成期)过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PCNA的表达与p53蛋白也同步性的降低,表明皂角刺对PC—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因此,皂角刺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和突变型p53的表达有关。
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纤维肉瘤细胞株HTl080、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腺癌细胞株SG-TC--7901、小鼠肝癌细胞株HepG2等7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颜木素除对A549之外的6种肿瘤细胞株抑制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5A076)
作者简介;李荣,男,在读硕士研究生。Email:ronglee8820@yahoo.com.
on.
△通讯作者:肖顺汉。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药效与毒理学研究.
万方数据
30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
2.2对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对肿瘤细胞增殖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和
细胞溶解作用。TNF主要有二类,一类是由激活的巨噬细胞(M()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称TNF一(,另一类是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LT)产生的淋巴毒素称TNF一(。TNF是一种有着极其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2种特异性受体,TNF诱导的各种反应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两类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其生物学功能大部分由TNF受体1(TNF
receptor
1,TNFRl)介导[7]。TNFRl与TNF-(及TNF-(均有结合活性,当TNF-(与TNFRl结合后,一方面可以介导凋亡信号引起细胞凋亡,在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败血症中对自身组织细胞的损伤。TNF-(三聚体与TNFRl结合后可诱导自身及其下游蛋白死亡结构域的聚集。
研究显示嘲,受体作用蛋白(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Rm)通过死亡结构域与含有死亡结构域的TNFRl结合蛋白
(TNFRlasociateddeathdomain
protein,TRJ址ID)结合,可进一
步激活TNFR相关因子2(TNFRassociated
factor2,TRAF2)。
活化的TRAF2再激活2个独立的信号传导途径:①可通过磷酸化作用激活NF-(B诱导激酶,NF-(B转位至细胞核激活多种基因的转录,主要包括抗凋亡基因如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基因一1、2,通过抑制半胱天冬蛋白酶--8(caspase-8)的活化等途径发挥抗凋亡作用。TRAF'2还可与凋亡信号调节激酶,转化生长因子一(活化激酶,促分裂原激活的相关蛋白激酶等分子相互作用并最终激活e-Jun氨基端激酶(e-JallNH2一terminalkinase,JNK),通过JNK/SAPK途径抗凋亡。②RIP相关死亡蛋白(RIP
as—
sociateddeath
domainprotein,RI舢)D)亦可通过死亡结构域与
RIP连接,其N端有Easpase募集区,RAIDD通过该区激活
Easpase-2,诱导凋亡。研究TNFRl的信号传导通路及其在疾
病尤其是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对于进一步阐示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抗肿瘤药物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NF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中药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与TNF有关。曹学峰[91利用酶联检测皂角
刺总黄酮对Ic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发现,其
对TNF有明显的调节抑制作用。
2.3对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B.CB)的影响CB是溶酶体内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易被巯基试剂抑制,又称巯基酶。研究表明,CB在癌细胞转移过程中,能直接地溶解或者间接地激活能够溶解细胞外基质,如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基底膜等成分的酶来促进肿瘤细胞向深部组织浸润,从而为癌细胞的移动打开通道。利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发现,CB在多种肿瘤细胞,如胃癌、肺癌、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癌细胞中均有较高的表达,在癌周间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CB增强表达。李万华Do]等研究皂角刺中黄酮类活性成分时,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反复柱层析的方法,分离纯化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其化学结构,并进行细胞模型的体外活性筛选,用EI。ISA(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发现其中一种化合物对CB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
组织蛋白酶B在癌细胞的调节机制为转录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的调节,其最为合理的调控机制是前体mRNA的旁路剪切5‘或3’端以及mRNA的过表达。通过旁路剪切5‘端或3’端不翻译区能得到多种形式的mRNA转录物,除了全长的转录物,其余的缺少exon2或同时缺少exon2、exon3。正常时转录起始于编码信号肽的exon3,而肿瘤发生时exon2,exon3以
及激活前体蛋白肽的7个氨基酸残基缺失,形成了特殊的mR—
NA产物,因其缺失信号肽,所以蛋白质合成后,不能沿内质网
万方数据
途径进入溶酶体,而弥散于胞浆中,发挥水解作用[111。体外实验发现CB可以降解纤连蛋白、I型胶原蛋白、Ⅳ型胶原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而且诸多实验证实CB分布在肿瘤细胞外围[1引,并且还可以激活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尿激酶型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又必须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因此认为CB在肿瘤细胞向深部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很多研究人员通过反义或RNA干扰技术联合沉默CB及其他蛋白酶类,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随着对cB作用及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B可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和辅助诊断的指标。
2.4对细胞凋亡(PI:X2)影响
中药治疗癌症的作用是多靶
点、多机制的,其中机制之一是诱导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
(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细胞调亡的过程实际上是Caspase不可逆有限水解底物的级联放大反应过程。分子肿瘤学的研究发现,某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如C-myc、P53和Bcl一2的主要功能就是调节细胞凋亡,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还有对信号转导的调控。
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张长城[13]等研究发现皂角刺皂苷(SSG)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200mg・L叫的SSG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率为16.50%;用醇提出的SSG处理后,检测到SSG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抑制率可高达97.24%。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具体过程实际上是Caspase不可逆有限水解底物的级联放大反应过程,Caspases在细胞内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具有半胱氨酸激活位点和底物裂解位点,CaspasesC端同源区具有半胱氨酸激活位点和底物裂解位点,当作用于胞内特异性底物后将引起细胞凋亡[141。在细胞发生凋亡时,核纤层蛋白作为底物被Caspase在一个近中部的固定部位所裂解,从而使核纤层蛋白崩解,导致细胞染色质的固缩。Caspase可作用于几种与细胞骨架调节有关的酶或蛋白,改变细胞结构。导致其活性下降,如Caspase可裂解凝胶原蛋白而产生片段。Caspase还能灭活或下调与DNA修复有关的酶、mRNA剪切蛋白和DNA交联蛋白。由于DNA的作用,这些蛋白功能被抑制,使细胞的增殖与复制受阻并发生凋亡。细胞凋亡受到严格调控在正常细胞Caspase处于非活化的酶原状态,凋亡程序一旦开始,Caspase被活化后发生凋亡蛋白酶的级联反应,发生不可逆的凋亡。现已发现多种凋亡抑制分子,包括P35,CrmA,IAPs,FLIPs以及Bcl一2家族的凋亡抑制分子,这些凋亡抑制分子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临床应用
皂角刺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在临床上已经有很久的应用历史,中医临床上作为治疗癌症的配伍药之一,主要是与其它中药组成方剂,常被用来治疗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肠癌和宫颈癌等多种癌
症。有学者研究针剂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实验㈣,将肿瘤细胞移
植到小鼠身体,研究按中医理论研制的由皂角刺等中药组成的注射剂814静脉注射液,发现其对5种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效果,抑制率均大于30%其中对U14、EAC、HSC的抑制率超过了50%。还有很多临床研究发现皂角刺可用于治疗肺痈、卵巢癌、胃癌、鼻咽癌等。张娟[16]采用黄芪、皂角刺等组成复方治疗肺癌,疗效显著。熊燕子[17]等采用黄芪、皂角刺等中药结合西医方法治疗3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与32例单纯化疗肺癌患者比较,前者不但提高疗效,且毒副作用减少。皂角刺和皂角树枝水煎剂可用来治疗鼻咽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
皂角刺还可治疗软腭乳头状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均取得很好的疗效。
8
31
7计沈华,张宗显.肿瘤坏死因子抗肿瘤研究进展D].国外医学肿瘤分
册.1989,3(1);134—138.
Takada
H,ChemNJ。MirtsosC,eta1.RoleofSODDinregulationof
respenses口].MolCellBbI.2003,23(11):4026
4展望
皂角刺作为传统中药材,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它抗肿瘤药物及抗肿瘤治疗手段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它的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抗肿瘤机制从多个层面、多个环节、多个部位发挥作用,显示出明显的多靶点效应,表明皂角刺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抗肿瘤的药物。目前皂角刺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并不多,我国主要偏重予生药学鉴定及临床应用,尤其是作用成分提取分析还仅限于醇类的提取分离,随着对其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和抗肿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皂角刺将广泛应用于医药学领域,为治疗人类疾病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05,124—124.2王明武.江达成辨治胃癌的临床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6,27(16):
18—19.
1211
tumomecrosisfactor—4033.
9曹学锋,郭澄,张俊平。等.皂角刺总黄酮对小鼠细胞因子的调节作
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0):588--589.
10李万华,李琴,王小刚,等.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口].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6):763--765.
CongQ。ChartSJ,BajkowskiAS,eta1.Characterizationofthe
alternativesplicing
Ca-
thepsinBgeneandmultiplemRNAsinhumantissuces:Evidencefor
of∞thepsinBpre-mRNA[J].DNACellBiol,
1993,12(2):299--309.
NishikawaH,OzakiY,NakanishiT。eta1.TheroleofcathepsinBandcystatinCinthemechanismsofinvasionbyovarian{janceg.Gy-necol
Oncol,2004,92(3):881—886.
13袁丁,熊正国,张长城,等.皂角刺皂苷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
制作用的研究[J].天津医药,2008,36(4):280--282.
14
KappsiAA,FanS,SinghalPC,eta1.Roleofmaxcell
14—3—3epsilon,e-rnye/
indIucedmesangial
and
AKCphrophoryiationinHIV-1gpl20
proliferation们.AmJPhysiol
RenalPhysiol・2001・280(2):333
3徐哲,陈晓辉,王漪檬,等.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
性测定口].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2):108—111.
4李万华,傅建熙,范代娣,等.皂角刺化学成分的研究D].西北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0,30(2):137—138.
5
LimJC・ParkJH,BudesinskyfromthethornsofGleditsia(5):561--564.
—342.
15曾元范,颜克海.814针剂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实验口].暨南大学学
报(医学版)1994,15(4):105~107.
16张娟,肺积方治疗肺癌体会口].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31—
532.
PharmBull,2005,53
M,eta1.Antimutagenieconstituents
sinensis口].Chem
17熊燕子.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32例疗效观察口].湖南中医
杂志,2006,22(3):15—16.
(收稿日期:2008-11-12)
6龙玲。耿果霞,李青旺,等.皂角刺抑制小鼠官颈癌u14的生长及对增
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表达的影响口].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
150一153.
六昧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刘冬恋
(成都医学院药学院,四川成都
Theprogressofstudying
on
610083)
iiuweidihuangpillsindiabetesanditscomplications
Liu
Dong-lian
(DepartmentofPharmacyofChengduMedicalCollege,Chengdu610081)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肝补肾的著名方剂。在治疗糖尿病时,通过抗自由基,改善胰岛
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糖耐量和降低血糖,降脂、减重等发挥治疗作用,并且可以针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发挥直接的防治作用。
摘要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肝肾的著名方剂,其系补益剂中的补阴方,为肾中真阴亏损、水不生木而成肝肾阴亏证设立。方中熟地黄甘柔补血,滋肾填精;山茱萸滋养肝肾而固肾气;山药健脾益胃以助运化;泽泻淡泻肾浊;茯苓渗利脾湿;牡丹皮凉泻肝火。纵观全方补泻结合,开合相济,以补为主,以泻为次,有开有合,三阴并治。现将近
年来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相关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抗自由基
自南基是指具有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自由基可直接损伤细胞膜和具有膜结构的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和DNA等结构,引起从价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使蛋白质、核酸、脂类发生交联,致生物膜变性,细胞突变,衰老或死亡,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能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阻断该自由基损伤组织[1]。高血糖可致抗氧化
作者简介:刘冬恋,女。在读研究生,从事于药理学实验教学。研究方向:
实验药理学.Email;]dongll992@yahoo.com.ca
万方数据
皂角剌功效作用篇三
《皂角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皂角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熊正国,张长城,袁 丁
(1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2;2三峡大学)
[关键词] 皂角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266X(2007)2020112202
1
13
2
皂角刺,又称天丁、皂针等,是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主要产于江苏、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民间及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祖国医学认为,皂角刺能“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胞衣不下,杀虫”,“定小儿惊风发搐,功痘疮起发,化毒成浆”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凝血和抗癌等作用。现将皂角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化学成分
刺提取物低剂量组可显著提高肉仔鸡T、B淋巴细胞转化率,对免疫系统有促进作用,同时有促进生长作用;但高剂量组具有相反的作用。曹学锋等采用酶联免疫检测皂角刺总黄酮对ICR(TNF)的,,TN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皂角刺水,同时也显著抑制由anti2DNP
IgE致敏的局部过敏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此作用是通过
皂角刺含有黄酮、、硬酯酸、油酸、亚甾醇、、酚类等。其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颜木素、非瑟素,并有少许无色花青素。李万华等采用溶剂萃取、反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确定其化学结构,最终鉴定出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有一种显示出明显的组织蛋白酶B抑制活性
[1]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实现的。
213 抗肿瘤作用 皂角刺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用于
多种肿瘤的治疗,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皂角刺热水浸出物对人体子宫颈癌培养株JTC26抑制率为50%~70%,对小鼠肉瘤2180也有抑制作用。皂角刺和皂角树枝水煎剂可用来治疗鼻咽癌。皂角刺还可治疗软腭乳头状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胃癌,均取得很好的疗效[9]。熊燕子等[10]采用黄芪、皂角刺等中药结合西医方法治疗3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与32例单纯化疗肺癌患者比较,前者不但提高疗效,且毒副作用减少。张娟[11]拟用黄芪、皂角刺等组成肺积方治疗肺癌,疗效显著。此外皂角刺还能治疗乳腺癌、子宫肌瘤[12]、宫颈癌等女性肿瘤。通过埃姆斯试验和SOS着色石版图检测,皂角刺甲醇提取物具有抗诱变的作用[2]。最新资料揭示,皂角刺醇提取物对小鼠宫顶癌U14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214 抗凝血作用 皂角刺水煎剂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
。皂角刺皂甙主要为皂荚皂甙B~G,正
丁醇提取分离皂角刺得到的两个三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刺囊酸和皂荚皂甙C。另外,Lim等在皂角刺抗诱变活性成分筛选试验中,分离出一种三萜系化合物和四种类固醇
2 药理作用
[2]
。
211 抗菌、抗炎作用 皂角刺能抑制或杀灭多种革兰阳性
菌和革兰阴性菌。3%的皂角刺水煎液对星形奴卡菌等有抑菌作用。平板打洞法检测显示,皂角刺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噬菌体筛选法提示皂角刺有抗噬菌体作用。皂角刺还可抗麻风杆菌,外治麻风,效果显著。
皂角刺抗炎作用显著。83例单纯性、化脓性急性阑尾炎患者口服天丁颗粒,效果满意[3];采用纯中药制剂皂针颗粒治疗单纯性、化脓性慢性阑尾炎,有效率达9017%[4],高于氧氟沙星片。陈玉英等[5]应用天丁颗粒治疗慢性结肠炎,结果显示,其疗效明显优于补脾益肠丸;梁月俭[6]选用千金苇茎汤加皂角刺等口服,静注左氧氟沙星和鱼腥草注射液,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冲洗治疗肺脓肿痈脓期,取得较好疗效。另外,采用皂角刺等十几种中药制成的方剂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治愈率达82%;徐辉
[7]
体外实验,皂角刺水煎剂明显抑制家兔血小板聚集,明显减轻大鼠动静脉血栓重量。同时,单次灌胃10g生药/kg可明显延长家兔血浆复钙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增强血浆抗凝血酶活性;而对家兔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无明显影响,对血管舒缩功能亦无显著作用。说明皂角刺抗凝的机制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凝血酶形成,提高抗凝血酶活性,对抗凝血酶的作用有关。
215 其他作用 皂角刺可降低血脂
[13]
应用皂角刺等
中药外敷内服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94%。
212 免疫调节与抗过敏作用 研究表明,皂角刺可调节体
,对坐骨神经痛有
内的免疫系统。王占彬等
[8]
用皂角刺的乙醇提取物作用于
效;还可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面部神经麻痹[14]。曾伟刚等[15]用皂角刺取嚏治癃闭,取少许皂角刺粉末吹入鼻中,患者随即出现喷嚏,数声后小便自行下遗。另外,皂角刺还可治疗乳腺增生[16]、异位妊娠、输卵管阻塞不孕[17]等。
肉仔鸡,以观察其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皂角
3
通讯作者
112
皂角刺是一传统中草药,具有调节免疫、抗凝、抗癌等作用。目前,国外对皂角刺的研究报道不多,我国较偏重于研究皂角刺生药学的鉴定和临床应用,其中化学成分研究局限在醇提取部分的分离,尚未鉴定出结构。今后可考虑对氯仿等其他溶剂的提取部分,进行更深入研究,以逐步明确皂角刺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并进一步挖掘其潜在的药理功效。
[参考文献]
[1]李万华,李琴,王小刚,等1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
中医,2006,28(6):43224321
[8]王占彬,郭鲜敏,杨兰香,等1皂角刺提取物对肉仔鸡免疫功能
的影响[J]1养禽与禽病防治,2005,10(12):162181
[9]王明武1江达成辨治胃癌的临床经验[J]1江苏中医药,2006,27
(16):182191
[10]熊燕子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32例疗效观察[J]1湖南
中医杂志,2006,22(3):152161
[11]张娟1肺积方治疗肺癌体会[J]1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
53125321
[12]李明梅1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17例[J]1中国计划生育学
定[J]1西安大学学报,2005,35(6):76327651
[2]LimJC,ParkJH,BudesinskyM,etal1Antimutagenicconstituents
fromthethornsofGleditsiasinensis[J]1ChemPharmBull,2005,53(5):56125641
[3]张唐颂,郭卫1天丁颗粒治疗急性阑尾炎83例临床观察[J]1中
杂志,2006,5(127):30923091
[13]徐华1徐志瑛临床应用皂角刺经验[J]1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21(6):36723671
[14]罗志光1皂角刺治疗面神经麻痹16例[J]1中国民间疗法,
2000,8(8):442441
[15,,等[J]1中国民间疗
药材,2004,27(6):46524651
[4]蔡柏,张唐颂,陈倩,等1皂针颗粒治疗阑尾炎108例[J]1中国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4):50125021
[5]陈玉英,郭卫,张唐颂,等1天丁颗粒治疗慢性结肠炎98例[J]1
,(1)2,37例观察[J]1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90221901
[6]梁月俭131J1
,2006,22(8):46924691
[17]陈国珍1活血调经助孕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J]1吉
河南中医,2004,24(:[7]徐辉135例疗效观察[J]1河北
林中医药,2006,26(1):312311(收稿日期:2007204211)
・护理园地・
穿孔性眼外伤46例护理体会
张宗珍,于东珍,张欣华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临清252601)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46例穿孔性
进富含纤维素、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饮食,如香蕉、桔子、豆浆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打喷嚏、擤鼻,以免引起头部震动,勿低头弯腰而造成眼压增高,引起伤口裂开或出血,必要时给止咳、缓泻药物,嘱患者打喷嚏用手按揉鼻根,或用舌尖顶住上腭。②病情观察:术后1~2d患者眼痛明显,应用止痛剂后仍疼痛者要警惕眼内炎及眼内感染的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根据病情全身应用抗菌素、激素及止血、止痛药物。③眼部护理:点眼时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点眼时先揭去敷料,观察眼睑是否肿胀、角膜是否混浊、前房有无积血及分泌物是否正常等,动作要稳、准、轻,药瓶距眼睑1~2cm,滴眼后嘱患者自行闭目休息2~3min;对不能自行睁眼者先用生理盐水棉签轻轻擦去分泌物,嘱患者自行睁眼;防止将药液滴到角膜上,以免引起反射性闭眼,使药液挤出;结膜囊的一次容积为0.2ml(即
1~2滴),滴2种以上药物时应先点刺激性弱的、再点刺激
眼外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6例穿孔性眼外伤患者(46眼),男43例,女5例;年龄11~67岁,平均42岁。右眼伤35例,左眼伤11例;致伤原因:钝器伤28例,锐器伤15例,其他3例。
14例因伤势严重行眼球切除术或眼内容物剜出术,其中2
例联合一期眼台植入术;32例行清创缝合术加眼内探查术。结果术后眼外观完整,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术前护理:①了解致伤原因:迅速掌握穿孔伤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及伤口是否感染等,为医生处理伤口提供依据。②伤口处理:切忌冲洗和按压眼球,防止结膜囊内细菌随伤口进入眼内增加感染机会,或使眼内容物随伤口流出。应用温生理盐水或抗菌素棉签清洗伤口或结膜囊,伤口有异物流出时需严格按医嘱处理,包扎伤眼,安置患者静卧等待手术。③术前准备:了解手术目的,告知患者术中配合方法;协助做好各种检查,常规应用镇静药物及作青霉素、庆大霉素、TAT试验,肌注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全麻者术后平卧6h,局麻者采取健侧舒适卧位2~3h,伴有前房出血者采取半卧位,以避免术后呕吐、健眼泪液流入术眼造成污染及促进积血吸收;
性强的,间隔5min;用托吡卡胺散瞳时,注意观察瞳孔大小。④安全护理:患者术后双眼包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应加用床挡防坠床摔伤,下床活动或去暗室检查要搀扶,避免碰撞伤;伤眼需戴眼罩。⑤出院指导:详细介绍出院带药的用法、用量、时间及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正确的点眼方法;健眼出现不明原因视力下降、充血疼痛,应警惕交叉性眼炎的发生,术眼出现红、痛、分泌物增多、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应及时就诊;义眼台植入患者定期复查,根据情况安装义眼并坚持佩戴义眼,防止结膜囊变形;伤口较大或经视网膜切除异物者术后6个月避免重体力劳动,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以后遵医嘱复查;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交通安全,做好劳动保护。
113
皂角剌功效作用篇四
《皂角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皂角剌功效作用篇五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皂角剌功效作用篇六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中药皂角刺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且作用广泛,药理研究已表明具有抗肿瘤活性。本文综述了皂角刺中主要抗肿瘤成分的研究。
【关键词】 皂角刺;抗肿瘤;有效成分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国内热点,天然物有效成分在新药及新药先导化合物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皂角刺(Spina Gleditsiae),又称皂刺、天丁、皂针等,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具有消肿脱毒、排脓及杀虫之功, 常用于消炎、镇痛及癌症等治疗,已被列为抗癌中草药之一。皂角刺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药用部位主要是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中药化学成分含黄酮、皂苷、三萜、氨基酸、酚类等,具有抗癌作用的部分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为黄颜木素、非瑟素及少许无色花青素等。目前国内外尚无对皂角刺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系统研究,化学成分研究局限在醇提取部分
的分离。本文参考近年来的文献,就皂角刺的抗肿瘤有效成分做了初步总结,综述如下。
1 鉴别研究
《中国药典》规定,皂角刺为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分枝基部常有小阜状隆起,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有的带浅色斑块。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极薄,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红棕色。无臭,味淡。但是,由于皂角刺与其同属植物如山皂角刺等在性状及形态上均相似,且因其原生药较坚硬,包装不便,常切成饮片收购,造成长期以来有不少伪品与其鱼目混珠,难以鉴别。1991年,刘静[1]等就从性状、组织及粉末显微特征方面对皂角刺及其五种混伪品(酸枣刺、野蔷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为皂角刺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周日宝[2]主要从两方面对皂角刺及其同属植物山皂荚、华南皂荚、绒毛皂荚和滇皂荚的棘刺进行了鉴别研究,其中薄层层析显示皂角刺与其同属植物在斑点数量、分布上均有区别,而紫外吸收光谱上最大吸收峰也有明显差异。王兰[3]采用荧光分析法、0.2﹪茚三酮反应、1﹪FeCl3反应对皂角刺及其同属植物山皂角刺进行理化鉴别,预试出两者在含黄酮、酚类、氨基酸成分上有较大的差异。王云珠[4]等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及一阶导数光谱法对皂角刺及其伪品豆科植物野皂荚刺、山皂夹及蔷薇科植物插田泡,根据皂角刺与野皂角刺在吸收度上不同,与山皂角刺、插田泡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吸收度亦有差异进行了鉴别。
2 抗癌有效成分研究
2.1 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 据文献资料报道,对槲皮素抗肿瘤的研究较多。槲皮素是从皂角刺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也是许多植物药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对肿瘤有化学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槲皮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可能受凋亡促进基因(如野生型p53、p16)、凋亡抑制基因(如bcl2、ras)以及双相调节基因(如cmyc)等共同调节[5]。研究发现[6]槲皮素7μg·ml-1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株的生长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李岩松[7,8]等报告了槲皮素可能通过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p53、bcl2 、cmyc、cyclin D1基因表达的抑制,来促进HL60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谢庆文[9]等用三种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呈突变型p53基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株,结果在30-90μmol·L-1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Ranelletti[10]等发现10mmol槲皮素可抑制p21ras癌基因在结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另有研究报道,槲皮素可抑制ras基因依赖型肿瘤细胞(鼠乳腺癌细胞、人膀胱癌细胞等)的增殖和迁移[11] ,认为槲皮素是对ras高表达肿瘤的有效化学预防药。 李万华[12]等用有机溶剂萃取、反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对其进行化学结构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结果从皂角刺中首次分离得到两种单体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trans2R,3R3,’4,’5,7tetrahydroxyflavanonol(1)和8Cglucopyranosyl3,4’,
7trihydroxyflavone(2)。其中化合物2显示出明显的组织蛋白酶B (Cathepsin B,CB)抑制活性。CB是溶酶体内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可促进肿瘤细胞向深部组织浸润及远处转移,表明皂角刺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上可能有重要作用。
2.2 黄颜木素张珉[13]等以激活的永生型大鼠肝储脂细胞HSCT6细胞为靶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为刺激因素,研究皂角剌中的活性成分——黄颜木素对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发现黄颜木素(6.25-50μmol·L-1)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PDGF作用的刺激,50.00μmol·L-1时完全抑制此作用,并能抑制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DGF及TGFβ1是两个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而黄颜木素对此具有双重抑制作用,表明黄颜木素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和胶原合成。
许哲[14]等从皂角刺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种化合物,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它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中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为皂角刺中首次发现。化合物3 3βacetoxyolean12en28oic acid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80、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株KB、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小鼠肝癌细胞株HepG2等7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11.61-18.73 mg·L-1;化合物1黄颜木素除对A549之外的6种肿瘤细胞株抑制作用良好,IC50为11.34-19.32mg·L-1。
2.3 皂角皂苷从传统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人们在不断的摸索中,发现皂苷是皂角刺中另一重要的抗癌化合物。有研究报道[15],皂角刺醇提出物皂苷(SSG)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抑制率可高达97.24%,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给药各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C3细胞的凋亡率均升高且呈浓度依赖关系。表明皂角刺活性成分之一的皂苷对PC3细胞有显著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另外,皂角刺醇提物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生长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
[16]。
自英国科学家Hickman等1992年首次提出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为肿瘤治疗主要手段后,肿瘤细胞诱导凋亡治疗已成为国际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也成为筛选抗癌药物的新靶点。介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或提高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通过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香港某大学曾报道[17],从慢性白血病和急性白血病患者身上获取癌细胞,通过RTPCR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13-28μg·ml-1的皂角刺浸出物就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编程性死亡,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皂角刺浸出物可成为慢性和急性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又有学者利用酶联检测不同浓度皂角刺总黄酮对IC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发现皂角刺对TNF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8]。
2.4 其它——三萜类2000年,李万华[19]等用正丁醇从皂角刺
皂角剌功效作用篇七
《皂角刺的研究进展》
上一篇:怎样跟女孩上床才舒服
下一篇:比喻笑起来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