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兄弟离去的诗词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思念兄弟离去的诗词篇一
《唐诗宋词中的别离相思》

唐诗宋词中的别离相思

【教学目的】

 以教材中表现相思与别离情感的唐诗宋词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此类型的古典诗歌有

比较完整的认识。

 理解并能初步辨别诗歌中别离相思的差别。

 进一步掌握此类情感在诗中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 诗中情感的细微差别。

 表达方式与技巧。

 学会对诗歌中此类情感的赏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讨论与赏析

【教材分析与策略】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诗歌进行分析:

 诗中的人物形象。

 诗中的具体情感。

 情感的触发方式。

 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数】

五~六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3、 张九龄《望月怀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一、 诗中的形象:

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

二、 诗中的情感:

归思(思乡之情)

三、 情感的触发:

首联中的“物候新”使诗人“惊”,因为新的一季(春)开始了,意味着一年的漂泊结束,而又意味着新的漂泊的一年又开始了,所以作为“宦游人”的诗人心“惊”。

此时此刻,诗人又听到有人在“歌古调”,进一步刺激了诗人的“归思”,故而情不自禁落泪(欲沾巾)。

四、 情感的表达:

诗的颔联与颈联紧扣首联中的“物候新”展开描写,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早春图。然而在此景之中,诗人要抒写的却是浓浓的思乡哀情。因此,是一首“以乐景写哀情”的诗歌,诗中的美景反衬了诗人的悲情。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一、 诗中的形象:

从诗的第二联中的“离堂思琴瑟”可以看出是即将分别的友人。

二、 诗中的情感:

别离之情大致有“惜别”、“壮别”、“惨别”几种,本诗表达的是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三、 情感的触发:

这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因此,本诗没有采用触发的方式去引发情感,而是用这种离愁别绪将全诗笼罩。 ..

四、 情感的表达:

首联看似与别离无关,但是细细品味一下,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华丽的沉默之下深深的别愁。这不禁让人想起徐志摩的诗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第二联中的“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一个“思”字将曾经的快乐与现时的分别交织,

加重了别离的沉重。

诗人还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来突现这份沉重。“明月隐”、“长河没”是时间的漫长,表现了分别时的不舍与艰难(惜别)。“绕山川”、“悠悠洛阳道”是空间的遥远,表达了此一别后将天各一方,更突出了别离的痛苦。

最后一句“此会在何年”,还未分开就想重逢,可见别离是多么的无奈痛苦!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 诗中的形象:

“天涯共此时”的“情人”,这一形象在苏轼的词中也有,“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只能共对一轮明月,幻想着拉近彼此的距离,情何以堪!

二、 诗中的情感:

相思之情(因“相思”而“怨”,因“相思”而“竟夕”难寐),这里的“怨”是一种“怨愁”。

三、 情感的触发:

首联中的“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相思之“起”就是因为此景,这种美景原本应是与佳人共赏的,可是却只能“天涯共此时”,于是便引发了“怨”与“相思”,而且还是“竟夕”(整夜),可见相思之怨的深长了。

四、 情感的表达:

诗中除了用美景反衬相思之情外,还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抒写相思。第三联中“灭烛”看似是因月光其实是因为相思而无法入眠,“披衣”起徘徊是因为相思,“觉露滋”写出了徘徊时间之长。杜甫也曾写过因思念而在月光的徘徊“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李商隐也写过“夜吟应觉月光寒”。这种披着和着月色的露水的深夜徘徊的身影就是思念。

想将捧上满满一手月光相赠是因为相思,“不堪”一词将这种愿望打碎,加浓加深了相思,还寝而梦更是因为相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结合上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诗歌鉴赏训练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差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表达出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3.“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与离愁的心境做了很好的渲染和烘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原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送别图景。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仗,“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又巧妙地用“浮云”与“落日”作比,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色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

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思念兄弟离去的诗词篇二
《经 典 的 思 念 古 诗 词》

经 典 的 思 念 古 诗 词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 王维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汉乐府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唐 刘禹锡 竹枝词(三)

杨柳青青江水准,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 元稹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 杜牧 赠别(二首)

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 李商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 李商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 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北宋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北宋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 柳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北宋 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宋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北宋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宋 欧阳修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天涯何处无芳草 多情却被无情恼--北宋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宋 朱淑真 谒金门(春已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栏杆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南宋 李清照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南宋 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北宋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宋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情人眼里出西施。色不迷人人自迷。--清黄增,集杭州俗语集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 李清照 一翦梅

红耦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元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宋 晏殊 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诗词中的重阳节

《劳动午报》(2010年10月11日 12版)艾兴君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了重阳登高望远的日子。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故而有寓意长久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现采撷几首,让我们来感受重阳节的独特魅力。

在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岁时所作。当时,诗人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但是他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未完全团聚。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

赏菊是重阳的节目之一。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陶渊明重阳赏菊时咏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的即兴诗,个中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重阳节到来时要回来赏菊。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

登高是重阳的又一风俗,登高眺远,心旷神怡。唐朝诗人朱庆馀在《旅中过重阳》中写道:“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杜甫的《登高》,被认为是写重阳登高的第一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是传唱千古。此时,杜甫住在长江畔的夔州,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词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

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毛泽东写的重阳诗,情调与古人截然不同。毛主席在《采桑子·重阳》一词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敌制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写下了“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不朽诗篇。“人生易老天难老。”重阳节似乎总和“老”字联系在一起。年老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个不可回避、终将面对的人生课题。“老”不仅是一种人生状态,同时它也凝结了岁月沉淀的知识,以及时间打磨的智慧。

千百年来,这些诗篇为重阳节增添了无限光彩,今天读来依然能让人感受重阳的独特魅力。

思念兄弟离去的诗词篇三
《古诗词中相思》

古诗词中相思、送别的语句

作者: 李白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往游金陵,也就是今江苏南京,大约逗留了大半年时间。726年(开元十四年)春,人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留诗告别。

句解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如钟惺所说:“不须多亦不须深,写得情出。”诗中的“唤”字,在一些版本中又作“劝”。

“柳花”,即柳絮,本来是没有香的,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故明人杨升庵说:“其实柳花亦有微香,诗人之言非诬也;柳花之香,非太白不能道;竹之香,非子美不能道。”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此,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

李白此行是去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时也当如此。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很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尽觞”,意思是喝干杯中酒。“觞”,酒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一行,诗人是快乐的。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诗人却要走了。面对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诗人依依不舍,怎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无限惜别之情呢?也许饯别的酒店正面对大江,诗人顺手一指,以水为喻:请你们问问那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出自南宋诗人周紫芝的《鹧鸪天》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赏析

孙竞称周紫芝的《竹坡词》“清丽婉曲”。这首《鹧鸪天》可以安得上这个评语。词中以今昔对比、悲喜交杂、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上片首两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这里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梧桐”二句,写出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此系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词直接写雨声,间接写人,这首词亦复如此。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所谓“叶叶声声是别离”,与欧阳修的“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玉楼春》)异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对声音的反应表达由此构成的心理影响。那“空阶滴到明”和“叶叶声声是别离”,同样都是为了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换头“调宝瑟”三句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则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两人低声唱起那首鹧鸪词,乐声悦耳,歌声赏心;这恐怕是聚首期间最难忘的一幕了。联系着这段美妙往事的纽带是这支鹧鸪词,仍然是音响,不过这是回忆中的歌声和乐曲声,并非现实中的秋雨声。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照,真是袅袅余音只能引起悠悠长恨了。

结末“如今”两句,是使词意转折而又深化的着力之笔。“如今”两字,由“那时”折回眼前。那时同唱小调,如今却独居西楼,唯闻风声萧萧,雨声滴滴;“不听清歌也泪垂”,以未定语气呼应上片末句,显示了词人心头的波涛起伏;自从别离以后,经常闻歌而引起怀人的伤感,记忆中的美妙歌声无时不萦回耳际,而在今夜那风雨凄凄、“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情况下,即使不听清歌也就足以使人泪下而不能自止了。这里转折词意,也是为深化词意,暗示出从曲终人不见、闻歌倍怀人到不听清歌亦伤神的内心感情变化,以悬念方式道出对伊

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思念的诗句》赏析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7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节妇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长相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秋风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千秋岁》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吟咏唱和》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台湾竹枝词》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其三》 一行写入相思传《塞鸿秋》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 长相思,在长安《长相思·其一》 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盘中诗》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留别妻》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卜算子·答施》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浪淘沙》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红豆词》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鹧鸪天》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歌子》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思念的诗

思念兄弟离去的诗词篇四
《离别诗》

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烘托,渲染,衬托,工笔,白描,比兴,象征,曲笔,动静结合,抑扬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双关,对偶,反复,叠词,设问,范文,互文。

常见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抒怀

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前后照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伏笔铺垫

离别诗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与祝愿;永不褪色的深厚情谊;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前途迷茫,道路险恶的慨叹;借离别抒情感。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常用空间意象: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

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

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诗歌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结合全诗,简析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1、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桂岭瘴来云似墨”中,诗人用比喻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诗人用比喻写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2、黯然的原因有:① 兄弟之间的骨肉分离之情 ②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政治屡屡失意愁苦之情 ③诗人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差点“万死”的愤懑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解析: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蒙咙,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炼字题规律规律总结:第一步:点出关键字 第二步:就诗句谈这个字表达效果

第三步:结合整首诗,从一定高度来概括关键字的表达效果(明确主旨、勾勒形象、烘托环境、抒发情感)

思念兄弟离去的诗词篇五
《离别诗词鉴赏》

送别诗词鉴赏专题

南海区石门中学狮山校区高二语文组王海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送别诗词的意象等特点、体悟其情感类型、掌握其常用的表达技巧和方法,学习鉴赏送别类诗词,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探究,从分析送别诗意象入手,引导学生领悟送别诗的情感特点和写作技巧,从而学会鉴赏送别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送别诗歌的离愁别绪和送别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送别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采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营造氛围

一、 导入课题

师:之前我们在唐诗宋词选修中对诗歌进行归类,诗歌从题材上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咏史诗等,那么刚才这首歌词,从题材上看应该属于那类诗呢?明确:送别诗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别离”是人间最难舍的一种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送别诗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鉴赏这类诗歌。

二、分析特点

鉴赏一首诗词,该如何判别它是否属于送别诗歌呢?这首《长亭送别》同学们是如何得知它是送别诗的,从哪些方面可以作判定?(提示:判别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可以通过题目、特定意象等,判定送别诗同样可以从标题、意象入手。)

明确:送别诗词判定方法

1、通过文题判定,送别诗标题中常有“送”“别”“赠”等标志。

2、更重要的方法是通过送别诗歌中的特定意象判定。

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习俗物象、时间意象、地点意象)

物象

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歌: “阳关三叠” 是唐代流传久远的离别之曲;(李欣)“朝闻游子唱离歌”(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风:《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时间:

夕阳、日暮:《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月夜: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空间:

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渡口、古道、南浦。

如:李白《劳劳亭歌》“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师: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言志,我们了解了送别诗词的意象等特点,目的是更好地领会诗歌借意象表达的情感,那么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三、体悟情感

提示:我们先看看我们学过的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送别诗,边背边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留恋、依依不舍、关怀、劝慰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宽慰、劝勉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表达诗人志节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情感: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

分别时:对友人的留恋、依依不舍、关怀;(哀婉)

对友人的宽慰、劝勉,表达自己的志节;(旷达)

分别后:对友人的思念,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哀婉)

师:我们知道了送别诗诗词一般表达的情感类型,那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呢?这就涉及到诗歌表达技巧和方法,这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那么送别诗词在表情达意上常采用哪些手法呢?

三、掌握方法:

析例:(一)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析: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借景物抒发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住了很久,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好像跟我是老相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不胜留恋。

(二)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析: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化虚为实、比喻

(三)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析: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

情景交融,环境烘托,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小结: 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类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虚实结合;修辞上多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五、整体把握

标题中有“送” “别”

或“赠”等字眼;

时间(傍晚、月夜)

地点(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杨柳、酒、歌、芳草、晚风、笛声、山等1.形式标志: 2. 常见意象:)

3.基本主题:分别时对友人的留恋、关怀,依依不舍;对友人的宽慰、劝勉,表达自己的志节。分别后对友人的思念,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4.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六、实战演练:

(一)鉴赏示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鉴赏步骤:

首先,从题材上判别属于哪类诗,从标题、分析意象入手。

明确:送别诗,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

其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最后,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首句寄情于景,三四句拟人。

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友人被贬而别离的忧伤之情。

2、作者借景抒情,以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衬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又用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思念。

(二)实战演练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案:

1、这首诗表达了缠绵的离愁,突出别后的怅惘、孤寂与落寞。

2、这首诗用了反衬的手法。 “红叶青山水急流”,画面感强,色彩明丽,洒脱飞动。这一句看似与离别不协调,实际上是。景色越美,越显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最后一句写诗人酒醒之后,独留谢亭,友人已去,天空暮色苍茫,满楼风雨凄迷,写出了景物的凄黯迷茫,也写出了自己与朋友别离后的一腔孤寂。

七、布置作业

完成《高考基本点集成》P208第9题、p209第2题诗歌鉴赏练习。

思念兄弟离去的诗词篇六
《诗词《思念 回忆》》

思念 回忆 温暖的话语

已无法挽回我们的从前 逝去的凄美

仍在我的瞳孔里出现 最美的不是天使的眷恋 而是你我共渡的岁月 没有星星的夜晚 我仍旧在想念 小石潭边的偶遇 也许是上帝的眷恋 注定了你我的渊缘 淡淡的夏日 幻化成蝶 停留在这片叶

记载着我们多少的思念

秋风卷起落叶 带走我们的思念 你像千里外的流星 耀眼却又看不见

用尽一生的思念 只为等待你的出现 轮回的边缘

你却忘了我们的诺言 在这寒冷的冬夜 你我的纪念

却唤不醒沉睡的思念 可我们的誓言仍未实现 我仍相信

相信你不曾离去 朋友

不曾离去

思念兄弟离去的诗词篇七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侯馆,能远望之楼.熏,香气.平芜,平坦草地.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陈亮【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师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篙街行.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注释】:谩,无理,轻视.北群空,谓没有良马,借喻没有良才.当场只手,犹言独挡一面.篙(ago稿)街,汉时长安城内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尧之都"三句谓中原地区是尧舜禹传下来的神圣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气.赫,火赤貌.

【评析】:此词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不见南师久两句-长久不见南宋北伐,不要以为宋朝就没人(才)了.当场只手两句-称赞章德茂能独当一面,是个杰出的使节.自笑三句-以黄河之水不变东流方向来勉励章德茂为国争光.且复穹庐拜两句-现在姑且向金主低头,他们早晚会被宋朝消灭.藁街-长安城内,外国使者居住地.陈汤斩郅支单于,奏请:"悬头藁街蛮夷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于中两句-其中一定会有以向异族称臣为羞耻的志士.万里一句-感叹金人占领地域的广阔.千古英灵-泛指古代缔造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传】:陈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积极的处世精神,一生没做过官.他对写作的意见是:大凡论不必作好言语,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磁,而自然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待制,皇帝的侍从官.新州,治所在广东新兴县.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画角,号角上涂了彩色,故称画角.底事三句谓:为何会天崩地塌,洪水泛滥,万落千村,狐兔成群呢 九地,九州之地,意谓遍地.狐兔,此以喻敌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难诉,一作"如诉".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万里江山,胡铨受贬的远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 听雨对床眠."此指与胡聚会的往事.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怀今古,怀古伤今.金缕,【贺新郎】词调的异名.

【简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赞曰:"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作者小传】:张元干(1091-约1170),也作张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词风豪放,为辛派泀人之先驱.著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剑指三秦:指刘邦占领三秦事.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事.一编书是帝王师:《史留侯列传》载张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书《太公兵法》示张良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小试去征西谓,张仲固西行任兴元

帅只是小试其技.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车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带减腰围,《古诗》:"思君令人老,衣带日已缓."

第四节 送别诗词常见意象

意象: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

长亭,南浦,杨柳,美酒

此外又如:残阳,西风,画角,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秋蝉 兰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第一节 咏史怀古诗词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咏史怀古诗词:表面在"历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却在借古讽今,所谓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磊. 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虚)与历史性(实)的统一;"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左思《咏史》八首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草木茂盛貌.离离,下垂貌.世胄(皱):高门贵族的子弟.金张:匈奴人金日磾(低),张安世均为刘彻贵臣,其后代数世为官.珥,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装饰用的貂尾.

第二节 唐代咏史怀古诗

初唐咏史怀古诗:陈子昂.盛唐代表作家为王维,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中唐刘禹锡《乌衣巷》,《西塞山怀古》,白居易《长恨歌》.晚唐李商隐,杜牧

燕昭王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全然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剀切陈词,反遭贬斥,徒署军曹.作者有感于燕昭王招贤振兴燕国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歌.燕昭王,是战国时并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并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的当进的强国-齐国.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 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 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这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悄一顾的地位,从而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