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新年登高望远的诗句篇一
《登高望远主题诗歌分析》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文人通过登高——— 望远曹植的《杂诗》:“高台多悲风,朝日照高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 抒怀将自己的审美感受表达出来。
《登幽州台歌》、《黄鹤楼》、《凤凰台》、《乐游原》、《登高》、《登楼》、《登岳阳楼》、《登安定城楼》、《登柳州城楼》
第一,登高诗歌的悲秋、伤春。
第二,发“思古之幽情”。感怀历史沧桑,凭高吊古,并且兼以借古讽今的主题。辛弃疾的《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怀古实为伤今,咏史实为咏怀
第三,怀人、怀乡之作。第四,抒发家国身世之慨。
古典诗歌“登高”主题分析
——兼论“登高”诗歌产生发展的原因
作者:纪丙奎
【摘要】“登高”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千百年来被历代的文人反复吟咏和描写。登高题材的文学创作成为文学创作领域一块始终不会被遗忘的角落。这类登高作品的主题不在于简简单单的登高写景、吟咏唱和,它们往往寄寓了作者托物言志、观物反思,借助大自然和自身的物我关系对社会和人生作广泛而深沉思考的自觉或不自觉用心。为了进一步了解登高主题古典诗歌这一文化现象,本文以古典文学中的常见诗词为例,从我国登高主题诗歌产生发展的原因、心理因素与登高主题及登高诗歌主题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对登高主题古典诗歌作了一下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古典诗歌;登高;主题;心理
Abstract:“The climb up” took the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is specially a classical poetry traditional theme, a lot of year is recited repeatedly by all previous dynasties writer with the description. The climb up theme literature creates into the literature creation domain throughout not to be able together the quoin which forgets. This kind of climb up work subject does not lie in the simple climb up to describe the scenery, to recite composes a poem in response to one received, they often stayed the author to hold the word will, view reconsidering, I related with the aid of the nature and own thing to the society and the life makes widespread and the deep ponder determination or the unconscious inten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limb up subject classical poetry this culture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take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common poetry as an example, had the development reason,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the climb up subject and the climb up poetry subject characteristic from our country climb up subject poetry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has made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to the climb up subject classical poetry.
Key word:Classicalpoetry,climb up, subject, psychology
“登高”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千百年来被历代的文人反复吟咏描写。从汉代王粲的文赋《登楼赋》到三国魏曹植的《杂诗》(高台多悲风)再到南北朝时期频频出现的沿用汉代铙歌十八曲旧题的《临高台》,登高题材作品渐渐增多。可以说,“登高”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在文人情感和文人创作中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一种“情结化”的倾向。登高作品的写作成为文学创作领域一块从不被遗忘的角落。登高题材的诗歌也作为一块
传统的文学阵地,占据了古典文学的重要一隅并逐步走向成熟。以唐为例,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黄鹤楼》、《凤凰台》、《乐游原》、《登高》、《登楼》、《登岳阳楼》、《登安定城楼》、《登柳州城楼》等大量的登高诗作的著名篇什。特别是杜甫的七律《登高》,在艺术上更是达到了律诗高峰的境地。显而易见的是,这类登高诗歌的主题不在于简简单单的登高写景、吟咏唱和,它们往往寄寓了作者托物言志、观物反思,借助大自然和自身的物我关系对社会和人生作广泛而深沉思考的自觉或不自觉用心。换句话说,登高题材诗歌作品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寄寓着一个沉重的“登高”主题。或是游子思乡,或是思妇怀人,或是壮士悲歌,或是文士不遇,然而愁苦哀怨、沉郁感伤是这类作品主题的一个共同特征。为进一步了解“登高”主题古典诗歌这一文学现象,笔者以古典文学中的常见诗词为例,从我国“登高”主题诗歌产生发展的原因、登高心理与“登高”主题及“登高”诗歌主题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对“登高”主题古典诗歌作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 “登高”诗歌产生发展原因概述
从文学创作角度讲,寂寞投阁的书斋生活显然是有悖于登高题材作品的创作规律的。闭塞的书斋生活显然写不出登高之作。著名学者韦政通先生认为:“受道家重返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文学家喜欢以自然为题材。”历代以来,登山观海、流连山水,是文人大夫们热衷的一种陶冶性情的方式。这也为登高作品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然而几千年儒家正统思想统治下,传统文学又始终难以摆脱儒家学说的影响,如传统文学的“重性情”。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尚书》有“诗言志”之说,这对我国传统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儒家认为文学要讲求表达性情和体现性情。受其影响,我国传统文学十分讲究载道传情,而非一味的专情于山水,空泛地清谈。况且,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文人肩负着沉重严肃的文人使命。那种“入世”干政,兼济天下的思想对他们的影响未曾稍怠。登高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正是文人学士们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匡国无门之怨的。在这些重返自然、重性情、入世干政思想影响下,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登高”主题文学作品的产生便更容易理解了。正如学者韦政通说的那样:“中国传统中第一流的文学,不是纯粹写景的山水文学、自然文学,而是融情于自然山水之中,情景交感的性情文学。”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不歌而咏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汉书艺文志》)以及“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观念。“登高能赋”在古代被认为是大夫必须具备的才能之一。其大概意思是指君子登高见广,要能赋诗叙述其感受。《韩诗外传卷七》载: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古人对大夫的要求标准及“圣人”之口的训导,对受儒家传统思想强力影响和具有保守性、尚古性特征的古代文人登高吟咏的风气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支持和观念诱因。它大大刺激了文人的神经,使他们纷纷追求和仿效,登高而赋成为文人的必修之课和崇尚之风。而后世文学理论著作,对登高之旨更是作了一番又一番理论上的论述,进一步发扬和推广了登高而赋、登高而咏的人文传统,也更加激发了文人登高而赋的信念和兴趣。例如,刘勰就认为:“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谢榛在《诗家直说》卷四也说:“凡登高致思,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系乎忧乐,此相因偶然,著形于绝迹,振响于无声也。”登高,既能明雅乎义,又能巧丽于词;登高,则神交古人,穷乎遐迩。于文人来说这是种多么大的诱惑,是明了而无庸赘言的。这就构成“登高”主题作品纷纷出现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九”登高之作一直以来在“登高”题材文学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各地流传着的许多关于重阳的风俗中,最具共性者之一就是重阳登高风俗。重阳登高的风俗古已有之,源源流长。一般认为它始于汉代。汉代刘歆《西京杂记》记载:“三月上巳,九月重阳,
新年登高望远的诗句篇二
《登高望远立意及范文》
一、登高望远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寓意型的命题作文,题目既有表面的意义,又因为象征而具有隐含意义。表面的含义有:登上高处来看远处,或登上高处,看得更远。立意也可由表面含义,进一步去挖掘题目的隐含意义。题目中的“登高”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站在一个高度(思想认识的高度、自我要求的高度)”,二是登上一个新的高度。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等上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望远”则可以理解为由此带来的更高的思想境界、远大目光和人生境界。登高,可以指让自己的目标高远、志向远大;“望远”可以指取得的成就超出常人。要结合人生经历、社会现实,写出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感悟。
“登高”与“望远”之间,可以理解为承接关系,即登上高处来看远处;也可是条件关系,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因为“登高”,所以能“望远”;或因为期待“望远”,所以需要“登高”,等等。
写作时要将命题进行分解,不能将“登高”“望远”等同,或将其笼统的地视作一个概念,以致出现“登高望远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之类的文理不通的表述。
本题适合写议论性文章。可将“登高”与“望远”与现实生活对应,然后就两者关系确定中心论点,比如“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才能取得超出常人的成绩”,或从反面立论“人不能固步自
封,小胜即安,要不断确定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才能不断有新的进步”;若写记叙文类文章,则宜将两个概念视作承接关系,即登高然后望远,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一个故事或生发一些联想,表达思念等更为深广的主题。
相关素材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累累。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为别未几日,去日如三秋。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 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寸心宁死别,不忍生离忧。
登高而招见者远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范仲淹登岳阳楼,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杜甫的登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柳永的“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的思念,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牵挂;陶渊明的“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的悠闲,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豪情;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喟叹,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孤寂;有“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的人生感悟,有“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的家国情怀。
佳作选登
登高望远
荀子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站得高了,更广大的 便尽收眼底,更崇高的目标也会应运而生,引导人们向着更高处进发。
登上的艺术的高峰,我们可以放远目光,不断超
越自我,看到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使自己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但凡做艺术的人,都有“瓶颈”之说。其实不然。当你到达某一个高度,便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这就是所谓的“瓶颈”了。但是如果你在艺术领域里等高望远,所谓的“瓶颈”便不再是阻碍你进步的绊脚石,而成为助你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欧阳修身为北宋文坛领袖,地位自然不可说不崇高,别人对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给予肯定。但是他没有固步自封,站在文坛领袖的位置,自然看见的、思想的比别人更加丰富。于是乎,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自他的笔端生成,恍惚间,迷醉于夕阳西下、树林荫翳的才子又重回人间。
登上道德的高峰,我们可以使自己的胸襟开阔博
大,美名长存。有人说,是四川汶川大地震成就了江苏首富陈光标的美名;更有人说他是作秀。我不觉得。当一个人站到了道德的高峰,这种救助便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真诚,那么的感人,哪里是什么“作秀”?今年中国南方遭遇特大旱灾,陈光标又捐赠了上千万元的资金与矿泉水,解救灾区人民于旱灾之中。可见陈光标再次向着道德的高峰攀登,他那种博大的胸襟与浩然一身的正气令人钦佩。反观闹得沸沸扬扬的“诈捐门”事件,堂堂之人竟然在行善过程中撒谎,甚至
因此差点身败名裂,真是令人不可思议,背离道德的人,留得臭名。登上道德高峰的人,看到的是人间的疾苦,看到的是更多更远的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是登高者心灵的直白,真情的流露。
登上人生的高峰,我们可以高瞻远瞩,不断进取。人生只有高峰,却没有制高点。李明博入驻青瓦台总统府,这一历史时刻被人们铭记,因为这位总统从买豆腐开始了人生漫漫长路。当他坐上社长的位子时,他的人生不可谓不传奇了;站到了这样的人生高度,在许多人看来,已经是十分满足了。可是李明博没有这样认为,更没有这样做。他看到了人生更高处的风景。不断拼搏后,他当选了首尔市长,接着成为韩国新一任总统。或许他的脚步还没有停歇,还有更高的山峰,更美的风景等待他去采撷。人生的喜悦,正是来自于这一次次的登高望远、攀登进去之中。
不断地登高才能看到更远;望到更远又鞭策自己
不断向更高处攀登。如此人生会更加精彩。
登高望远
唐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上一层楼,可以见得更远,视野更为开阔。
站在一个山顶,你的目光所能达到的地方很远,站在山脚,你的目光只能触及山脚的那一点地方。不远处就是天地之界,处的位置不同,目光的范围也就不同,既然位置能决定目光的所见,你何不选择一个更高的位置?此时,高处的寒冷不会被目之极的美丽风景驱除吗?当你站在一个高度时,会不会因为这个
高度有蜂拥而至的人群而迈上更高的高度呢?我想,你会,因为人类就是在不断攀登中取得社会进步的。 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牛顿站在与巨人相同的地面上,会有他的三定律吗?当然,牛顿的这句话更多地是赞扬前人的努力,但我们也不难看出登高而望的牛顿,他的目光比别人看得更远。
你的位置会影响你的目光,目光也会决定你的位置。桃花源里的百姓,不知魏晋,过着自己简单的农耕生活。他们的生活其实是悲苦的。不知道战争的痛苦,怎能珍惜现在的美好?不与外界竞争,怎能发展进步?因为有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才有了生态的平衡,有了生物的进化。在竞争中得到更好的位置,才有利于生存。桃花源中的人,目光注定是短浅的,他们在社会上的位置也必然会处于劣势。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初中毕业就不愿读书,看重现在打工可挣到的那几百元钱,而他们的同学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目标,去了高等学府继续深造。那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每天为温饱的生计忙碌奔波,早已忘记生存的意义;那些去深造的人,每天除了生计,更多的注重生活的质量,生存的环境,心系大事,他的眼中有着更多的人。
生活告诉我们,只有登高才能望远。位置可以影响到目光,目光更能决定位置。一个生命的意义,需要一个好的位置去实现;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得更远。
新年登高望远的诗句篇三
《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今天,唐老师为了使我们在学习中放松自己的身心,带我们来到紫阳楼四楼观赏远处的景色。来到四楼,这儿是紫阳楼的顶楼,与下面的楼层大不相同。在楼梯口,我们就发现了一个绝好的观赏之处:这里的高度是其它楼层高度的一倍,而且装有十分明这的窗户,对前方的景色一览无余。从窗上往下看,一切事物都显得十分渺小。远处的田野只有巴掌那样小。周围的高楼大厦看上去最高也只有一分米那样。但从地上看,却十分高大广阔。我们的又来到了后面的走廊。“啊!”一阵阵惊呼传了出来。这儿的景象与前面的大不相同。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长在高低不平的土坡上。显得格外错落有致。这油菜花放眼望去金黄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在童话中,总会提到金光闪闪的金币、金衣,但这油菜花却胜过它们好几倍。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吧。这黄是纯天然的,纯洁中带有闪这的美丽。这是任何金匠们都无法做出来的。正因为这样,它才让人陶醉其中。远处的公路在树木下显得若隐若现。行驶的车辆像甲壳虫般快速地飞驶。公路旁边的派出所十分醒目。这是一栋黑白相间的建筑,四处都筑有围墙。墙也是黑白色的。整栋大楼虽然只有黑白两色,显得十分单调,但楼顶上插的五星红旗让建筑变得庄严宏伟。让人油然生出一种威严的气息。与前面金黄灿烂的油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到三楼,我的目光集中到了一棵松树上。这棵松树并不是像其它松树一样笔直的,它是一棵歪松。它不高不矮,但我从它那歪斜的形状上看出,它已经饱经风霜。它之所以会成这样也许是因为被大风刮斜的吧。但它却并没有倒下,仍然立在那儿。登高望远,从古至今,有许多人在高处看到了十分美丽的景色。而今天,我也看到了这从高处往下看的绝美景色。看来,从上望下观赏景色真是别有一番奇趣和美妙啊呀!
新年登高望远的诗句篇四
《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与伙伴们照约定一起去登山。我拿起准备好的食物就出发了。 “一,二,三,四。”作为带队的我数了数人数,“到齐了,出发。”我们沿着弯曲的小路,努力地爬。突然有人叫到:“大家看,那儿有橄榄。”一看见有吃的几个可男生兴奋了,个个手脚麻利地脱了鞋,迫不及待的就往树上扑。不一会,摘了七、八个。他们拿了一个给我,想让我试一下滋味如何。我放了一个在嘴里,用力一咬,一阵甘甜的味道往嘴里飘来。“好极了!”我赞美到。他们欣喜若狂,争吵着要吃,这么多的橄榄不一会儿就吃完了。我们继续爬,忽然一条自然泉水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正好口渴了,都争先恐后地去喝。见到泉水最为兴奋的是我,身在城市的我,这种农村的泉水是极少见的。我也“涌”上前,喝了几口,真是清甜啊!经过我们几个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了。我发现在山顶的一块石头旁有一朵蒲公英。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捧在手上,站上大石头,用嘴巴轻轻一吹,看着蒲公英随风飘去,心里舒畅极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下山了。这真是一次愉快的攀登啊。
新年登高望远的诗句篇五
《古诗大全》
古诗大全
《咏鹅》初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 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 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回乡偶书》盛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古朗月行》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小的时候,我不认识月亮。我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又怀疑那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元日》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暖和的春风扑面而来,好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登鹳雀楼》盛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这首诗是李白的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瀑布的巨大壮观,语言奔放,想像神奇,历来为人传诵。
《早发白帝城》唐代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入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这首诗是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作的一首写景诗,主要描写了诗人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这首诗中,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悯农》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农民在晌午日头当空的时候不断地锄着地上的禾苗,汗水滴下,落入禾苗之下的土地中。又有谁知道那盘中的美餐,其中每一粒每一粒的米都是农民们辛勤的成果。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咏柳》盛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新年登高望远的诗句篇六
《登高望远》
登山望远
当我站在阳台,看晚霞从西边的高楼旁照射过来,看着夕阳恋恋不舍地沉落于西宝山的林荫后,留下满天零落的有如扯碎成了条状的光线,执着地投向天空的云朵上;如果是上半月,定会看到半月早早爬上东山,似乎想来拾掇这些纷飞的彩练;看晚飞的燕雀在楼群间盘旋,它们好似在享受夕阳最后的温情,而在正午前后,是难得看到它们的踪影的;看远处袅袅升腾的白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也似乎少了许多对它的厌恶,仿佛它的出现更衬托出此刻天空的宁静和高远。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惊叹这神奇的阳光,与人的一生是何其相似呀!人生幼年如朝阳东升,勃勃生机,盎然向上。中年年富力强,活力四射。到了老年,则怡然自得,淡定从容,悠然享受生命最后的馈赠。是啊,生命再长远也只是一个有限的过程,人何必不让这个过程回归到它本该遵循的轨迹上呢?兴致使然,我突然有了到户外去好好活动一番的心思,去亲身感受这夕阳隐去后的傍晚的悠闲,如燕雀般在它的晚霞中舒展自己的身体,让心灵去感应大自然的声音。
穿过车流不息的马路,踏上连接月亮湖广场的台阶,穿行在挤满晚练爱好者的广场,跨过悬吊在竹皮河上的索桥,东宝山北山麓上的登山台阶就在我的眼前了。眼前的东宝山,“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登临之际,也许没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人间仙境之感;登顶之后,也会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情怀,山边不见澹澹之水,四野难觅竦峙山岛,它虽然平淡无奇,但对它如此的熟悉,让我始终喜爱着这座盘踞在城中央,也能天天看得到它的山顶的家门前的小山。
不走近山坡,你是很难看到山坡上的石阶的。浓荫掩映下的石阶,总共约有二百三四十级,呈之字形从坡底分几段延伸到山顶。上上下下来回登山的人,自动分成左右两列往来穿梭,秩序井然。有快步轻登的年青人,有徐缓安步的中老年人。有少部分人上下飞驰,那多
半是脚力强健的锻炼有素者。台阶宽不过两米,但彼此都很谦让,每有擦肩而过的人时,都能主动顾及不妨碍了别人,很少有危险发生。我拾级而上,脚力也算是中上等的吧,一口气登上半程石阶,基本上是不会喘大气的。短暂停留在中途的平台上,回首北望,广场的景象一览无余。由北向南的广场中轴线,一直延伸到与吊桥相连,然后延接至山上的石阶,把广场、竹皮河与东宝山串成一串,天工与人造景观一气连成,浑然一体。优美的舞蹈音乐,飘过树梢传过来,看着数百人的健身舞场面,着实让人赏心悦目。“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沐浴晚风的轻柔,虽然不是身处划艇,但幌幌然有如回到我的家乡,泛舟碧水蓝天之间,掬泥芳草香荷丛中。
登上石阶顶端一个不大的平台,一般的人大多会略微有些湿背的感觉,但筋骨得到充分活动后的舒展,会让心情格外舒畅。放眼四周,城区的高楼鳞次栉比,墙面五光十色,远处的山岚轮廓清晰,格调爽朗。天空也变得仿佛更加高远,晚星虽还不见踪影,但薄暮的余晖把整座城市静罩在一片安宁和祥和之中,没有喧嚣,也看不到车流滚滚过后的气浪,只有轻风摇荡,飞鸟盘旋,白云徜徉于穹顶,淡月飘忽在天边。不是仙境,但此刻的东宝山,在我的心里胜似仙境。看到身边的人陶醉在锻炼的快乐之中,连随着主人一同来爬山的狗儿也欢快地蹦儿跳儿的,我也止不住撒开手脚,尽力地伸展自己的腰身,或者攀吊在旁边的小树上,让全身的筋骨好好享受一番舒展的快感。
三个来回的上下攀登,体力消耗得也差不多了,虽然腿脚有些疲劳,但感觉活动得非常充分。静静地坐在山顶的小树林中,看夜色渐渐降临,晚星微笑般眨闪着眼睛,不知什么时候露出了天幕,零零星星,比之星汉灿烂更加迷人。忘怀在这傍晚的山林,看视线下华灯初上的城市,霓虹灯柔和的色彩并没有夺去天空的全部颜色,让我还是有种置身大自然怀抱的满足,尽情享受它所赐予的纯净的关爱。
在这样的感觉和思绪中,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生的精彩轮回。人的一生哪怕再普通也都充满了传奇,如果不是特别短暂,在它整个生命的过程中,总会绽放出不同的光彩。有如太阳的光芒,朝霞灿若炉火,鲜艳夺目;正阳有如烈焰,光亮赤灼;晚霞则温文尔雅,悠长舒缓地退却淡红的颜色,用一份淡雅迎接清月,伴它悄然升起在东方的暮霭之中。在这些华光中,我最爱的便是晚霞了,它给人从容之感,让人心境明净,饱含温馨和希望,把最绚丽的色彩轻柔地抹向后来的使者,在它离去时,让人时刻眷恋它的亲切和美丽。莫道人生太短暂,晚霞灿烂绽满天。此时此刻,这两句话跃出我的心头,把我爬山后的所有疲惫都扫得一干二净了。
新年登高望远的诗句篇七
《登高则可望远 望远而致思深——古代登临诗词主题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