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价腐败 政府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楼价腐败 政府篇一
《房价腐败》

381 高房价中的腐败成本究竟是多少?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中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等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廉政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12月16日在中大举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张红霞作了《土地市场中开发商行贿与政府干预的量化关系》的报告。这是她首度发布该研究成果。

张红霞称,研究的初衷是发现近年来,地产腐败案频繁曝光,更有开发商直言:“至少要拿出两成左右的利润,通过请客吃饭、假期组团旅游等方式来摆平权力部门。”张红霞表示,国土资源等部门的官员拥有资源配置和机会授予权,不法者有出于私人目的而索贿的企图。

2011年12月-2012年3月,课题组成员深入武汉、广州、南京三地,在当地国土资源及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对开发商行贿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不过调查并不容易。匿名填写且保密的情况下,共发放了600份问卷,有460份返回,其中有72份缺失数据。更重要的是,经过核实,有251份回收的问卷是受访者的下属或者亲戚朋友而非开发商本人填写,因此,最后保留的有效问卷是137份。

调查结果发现,有70%的受访开发商选择了行贿可以获得廉价土地或有利政策。有72%的受访开发商认为行贿可以获得政府保护并促使对其竞争对手施加限制。133名受访开发商(有4名因外出未访问)中有七成人表示,春节、中秋、国庆等节日是与政府官员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和官员所处的位置以及帮助自己的程度,在心里形成好处费的价目表,通常是:科级干部5000元-1万元,处级干部2万元至3万元,局级干部则需要5万元或者更多才拿得出手。

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是,开发商行贿与政府干预正向相关,即政府的干预越多,开发商行贿越多。开发商对收入的预期在二者之间起到充分调节作用。而政府干预对收益感知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即政府设置的垄断越多,开发商越感到这里面有空子可钻,送了钱能带来好处。

实际上,在房地产市场,腐败绝不是暗流涌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公开的必要成本。有专家曾披露,中国高企的房价中至少有30%的腐败成本。统计数据也显示,国内房地产业的毛利率一直居高不下,既使扣除腐败成本,平均利润仍然远不止100%!

在西方发达国家,房地产从来就不是富豪的主要来源,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充分发达而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的国家里,房地产开发平均利润率和其他工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基本上接近,更不可能出现中国这些通过大规模圈地囤地开发房地产而迅速暴富的富豪。中国却是个特例,一个涉及13亿国人民生的领域却变成了一个制造富豪的行业,其财富的积累又完全取决于政府官员和房地产商之间的私下交易。这种交易必然导致一个结果,谁与官方有重要关系或与主要官员能够达成一种默契,就能够获得最好的土地,获得巨额暴利。

在各地房价高企的今天,千千万万老百姓一辈子的收入恐怕也已经买不起一套房了,而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却在城市里占有拥有大批房子,这无疑给千千万万老百姓点深重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在房子就是硬通货的现实语境里,官员们坐拥如此之多的房子,不过是再次告诉我们,权力寻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更加可怕。

从网上被曝光的一些官员腐败案件来看,官员们除了拥有大量现金或情妇之外,都会通过房地产来攫取大量财富。几乎每个官员倒下,除了持续刷新贪腐数额的纪录外,都有多套房产的罪证一并罗列,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令人黯然伤神。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妻儿名下拥有21处房产,房产总面积7203.33平方米,房产保守估值在4千万以上。长沙市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局原局长顾湘陵任长沙市规划局局长助理、副局长期间,在多个房地产项目规划报建审批方面,为房地产老板谋取利益,敛财数以千万。正如人民论坛所言:这些官员不查都是两袖清风,一查不是浑身是宝就是房产连片,谁还敢相信腐败分子是“极少数”? 曾任福州市副市长10年的杨爱金,纪检调查组在其办公室、家里一下子就搜查出3000万元现金以及17套房产证。浙江省药监局原局长黄萌有房产84套,原山东省副省长黄胜有房产46套,广东茂名原市委书记罗荫国名下有67套,广东茂名市副市长杨光亮也有房产35套,安徽黄山园林管理局原局长耿晓军拥有房产38套,山西蒲县煤炭局局长郝鹏俊在北京就有33套,上海房管局第一副局长陶校兴在上海有房产30套,山西阳泉市城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大队长关建军在北京有房产27套,原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在杭州有房产25套,原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杨红卫有房产23套„„

这些动辄坐拥几十套上百套房子的官员,在中国官场只不过是冰山之一角。只要对全国各地所有的房子进行一次认真的普查,相信不难发现,官员所拥有的房子远远超过了老百姓。事实上,官员都是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其拥有的财富甚至与房价息息相关,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各地所有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往往都是虎头蛇尾无济于事,谁也不愿意真正花力气去抑制房价。

中国房价飚升与腐败有直接关系,虽说房子的主要属性是居住,但许多官员通过权力获得房子只是为了洗钱和套现,因而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市场越来越脱离了民生的本质,当蚁族拥挤在城市的地下室为生计奔忙为未来愁苦时,官员却轻而易举就能通过权力获得大量的房子以及花不完的黑金,从而导致了今天中国日趋严重的贫富分化,以及官民对立仇官仇富情绪。

楼价腐败 政府篇二
《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

一,两会房地产三大悬疑待解 房价中腐败泡沫需挤出 2010年03月16日 10:05 中国青年报 两会期间,房地产是关注的焦点,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对房地产业有诸多说法,但仍留有不少悬疑待解。【悬疑1】深化调控能否撼动房价赶在全国“两会”正式召开之前,多部委联合进行的“楼市调控督察报告”已经上报国务院;在“两会”提案中,包括信贷、财税、融资审批、土地等一系列的调控建议直指房地产;住建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将与有关部委一起研究,出台调控房价的措施……一切反应都加强业内对于调控会进一步深化的判断。在业内看来,一旦政策调控力度还会加强的预期成真,此次“两会”就可能成为今年楼市成交的一个“拐点”。但归根结底,房价才是“检验”调控效果的最关键指标,如果在调控房价方面,政府似乎一直缺乏有效手段,政策“炒冷饭”、无“新牌”可出恐令房价回头难。【悬疑2】物业税征收前景仍不明在房地产调控新手段中,物业税首当其冲。一方面,物业税相关议题和拟订方案被提交至“两会”讨论,征税思路是以房屋面积为基准,对超出基点面积的部分进行征收,基点面积内的部分免征;另一方面,物业税有望今年年内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城市“空转实”的消息甚嚣尘上。业内认为,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最直接的影响还是体现在对投机投资的遏制,至少那些囤房、炒房者的成本压力会增加许多。不过,物业税究竟何时实征、何处开征、如何征收,依然有待明朗化,业内关心的许多实际问题,还没有好的答案出现。【悬疑3】住房保障法讨论稿完成住房保障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此前地方“两会”期间,各大城市也已明确了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不过,要真正改变中国楼市被商业利益“绑架”的局面,相关立法及落实到位仍是必需的。事实上,今年年初已有我国开始制定《住房保障法》的消息传出。而此次“两会”期间又传出消息,称内部讨论稿已经起草完成,内容涉及保障性住房的产权属性、供应对象的细分、政府收益的使用等。此外,住建部在“两会”期间也指出了住房保障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业内预期,今年的住房保障工作除了立法,还会要求地方加强监管和完善机制。内地的廉租房政策虽然已实施了多年,但建设速度一直跟不上需求,现在已到了提速的时候。香港的公共房屋制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房价无疑是“两会”最大的热点。究竟怎样才能让房价降下来,有人认为要打击开发商囤地炒地,有人认为地方政府

要改变以地生财的依赖路径。但无论如何,要纾解民生住房之痛,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房地产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有研究认为,香港超过一半的投资是集中在房地产市场,而大约三成的银行贷款投向商品房和建筑业。怎样才能保证楼市不成为炒作工具,使普通百姓无房可住?香港的经验是引入公共房屋制度,既解决了底层百姓的住房问题,也可以起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的作用。1972年,香港公布了“10年建屋计划”。这个公共建屋计划一方面为香港市民提供廉价住宅,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界分忧,原因在于,居民的住房已由政府解决,工人的工资就可以相对低一些,企业的成本也就降低了。因此,香港也逐步借力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10年建屋计划”总共解决了150万居民的住房问题。除了为最底层百姓提供住房,公共房屋还惠及一些边缘人群。从1993年开始,香港政府推出“夹心阶层住屋”计划,主要是满足那些收入已超出申请公屋、居屋条件的人群。此外,政府还推出“长者房屋计划”,也就是政府专门拨出不收费土地兴建适合于老人们居住的房屋。从香港房屋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有47.8%的香港居民住在公屋及居屋(可供购买而不是租赁的公共房屋)内。香港公屋的人均面积大约是12.4平方米,而十年前大约是9.8平方米。在建公共房屋方面,香港政府有很大的土地处置的自由权,不需要为建公共房屋而从私人开发商处转购土地。而一些国家和地区虽有公共房屋制度,但土地掌握在各种开发商的手上,政府利用公共房屋来抑制房价就比较被动。此外,香港政府的收入来源多样化,股票交易等印花税的收入相当丰厚,政府不需要单纯依靠卖地收入来发展公屋。因此,公屋建设的节奏容易控制。也就是说,公屋所起到的安定民心和抑制房价的双重功能比较容易实现。但必须要看到,公共房屋的供给也会给楼市造成一定压力。因此,公共房屋不过度供应的话,适量增加公共房屋可抑制房价。而在经济形势非常好的阶段,政府一般很少大量供给公共房屋,原因就在于居民收入增加可以提高购买商品房屋的可能。而如果房价上升比较厉害,当地的居民收入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时,公共房屋的投放就成为政府议程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楼市如果是因炒作而兴起,居民在此时无力购买房屋,政府一般会迅速出手。经过1997年的楼市泡沫后,香港近期又有类似言论:即使是经济危机,房市仍是赚钱的投资渠道。因此,房价也一路上升,已有舆论要求增加公屋投放和恢复居屋。3月9日,汇丰中国的董事长郑

海泉和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一起呼吁复建居屋。他们认为,香港要做到安居乐业,就必须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而以许多年轻人的年收入来看,购买商业住宅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香港的一些团体也认为应恢复兴建居屋,以稳定人心。一旦公共房屋供给大幅增加,房价就会下跌,但不能不考虑到的是,因为房地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很大,房价大跌也会对香港中产阶层造成巨大损失,政府也会慎重。最终的结果就是房价会在各种博弈中保持可接受的平衡。香港虽然和内地的情况有所不同,但香港的公共房屋制度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的廉租房政策虽然已实施了多年,但建设速度一直跟不上需求,现在已到了提速的时候。要保障民生,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提供足够的保障性住房来调控房价,安定民心。(据《广州日报》)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楼市走向一直是争论焦点,高房价中存在腐败泡沫却是共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到,2009年查办发生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达6451件。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的攀升速度令人触目惊心。群众不禁要问,如若不是腐败作祟,不愿作为,房价成本为何总是雾里看花?捂盘惜售为何屡禁不止?囤地行为缘何视而不见?没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何以公然销售?这不免让人相信:房价中的某些“成本”是某些人不敢摆在桌面上的。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一些官员利用批地、规划、免税等权力,与房地产开发商搞“权房交易”,收受房产,或者以低价购房。从南京“天价烟”局长到上海多达14处房产的“炒房区长”,从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等人到重庆揪出的地产腐败“窝案”,房地产领域的腐败涉及官员之多,受贿金额之大令人震惊。早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楼市调控措施中,就有关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清理闲置土地的要求。然而这些政策措施总是落不到实处,达不到应有的效力;会不会是拿了人家好处的官员故意不落实?房地产领域的腐败行为,削弱了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执行力,损害了其公信力,难怪一些网民感叹“调控”变成“空调”。腐败的存在,也有房地产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业内人士称,只要“运作”得好,土地招拍挂制度下依然可以如愿拿地。有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办理一个房地产项目手续竟然要盖166个公章。倘若每一步都“运作”得好,百姓要为此支付多少腐败成本?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

泡沫,一方面要高举法律利剑,坚决惩治损害民生的腐败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搭建防治腐败的制度屏障,特别是要在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等带有行政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竞争激烈、回报率高的领域增强制度约束力。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房地产领域腐败行为频现,与监督机制单一不无关系。有些内部的规章制度看似无懈可击,但由于是封闭运行,缺少外部监督,一些腐败行为被披上合法的外衣隐匿起来,其危害更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编织一张全民防腐之网,让腐败无处遁形。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清除特殊利益集团对降低高房价的阻挠,让百姓不再为高房价中的腐败买单,是倒逼房价回归理性的一剂良方,关键要痛下决心,真抓真挤。监察部:打击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有利抑制房价 2010年05月20日 20:54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谭浩)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监察部执法监察室主任傅奎20日在谈及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与房价的关系时表示,坚决打击在这个领域的腐败现象,会对抑制部分地区房价过快上涨起到积极作用。这是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的情况。傅奎说,最近一段时间的议论比较多,有的把招拍挂制度跟房价的上涨联系起来,认为由于实行了招拍挂,提升了土地价格,由此导致了高房价。“应该说,招拍挂制度是我们国有土地实行市场配置资源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有利于集约和节约用地,有利于规范用地行为,也有利于防止暗箱操作,是个好制度。”傅奎说,但是正像其他制度一样,任何制度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这项招拍挂制度,一要坚持,二要完善。傅奎表示,关于完善的措施和办法,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研究。“我们开展工程建设专项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包括要打击房地产领域抬高房价的行为。通过我们的工作成果,我想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新华社: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 2010年03月15日 09:30 中国青年报 楼市走向一直是争论焦点,高房价中存在腐败泡沫却是共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到,2009年查办发生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达6451件。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的攀升速度令人触目惊心。群众不禁要问,如若不是腐败作祟,不愿作为,房价成本为何总是雾里看花?捂盘惜售为何屡禁不止?囤地行为缘何视而不见?没取得

预售许可证的楼盘何以公然销售?这不免让人相信:房价中的某些“成本”是某些人不敢摆在桌面上的。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一些官员利用批地、规划、免税等权力,与房地产开发商搞“权房交易”,收受房产,或者以低价购房。从南京“天价烟”局长到上海多达14处房产的“炒房区长”,从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等人到重庆揪出的地产腐败“窝案”,房地产领域的腐败涉及官员之多,受贿金额之大令人震惊。早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楼市调控措施中,就有关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清理闲置土地的要求。然而这些政策措施总是落不到实处,达不到应有的效力;会不会是拿了人家好处的官员故意不落实?房地产领域的腐败行为,削弱了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执行力,损害了其公信力,难怪一些网民感叹“调控”变成“空调”。腐败的存在,也有房地产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业内人士称,只要“运作”得好,土地招拍挂制度下依然可以如愿拿地。有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办理一个房地产项目手续竟然要盖166个公章。倘若每一步都“运作”得好,百姓要为此支付多少腐败成本?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一方面要高举法律利剑,坚决惩治损害民生的腐败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搭建防治腐败的制度屏障,特别是要在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等带有行政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竞争激烈、回报率高的领域增强制度约束力。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房地产领域腐败行为频现,与监督机制单一不无关系。有些内部的规章制度看似无懈可击,但由于是封闭运行,缺少外部监督,一些腐败行为被披上合法的外衣隐匿起来,其危害更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编织一张全民防腐之网,让腐败无处遁形。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清除特殊利益集团对降低高房价的阻挠,让百姓不再为高房价中的腐败买单,是倒逼房价回归理性的一剂良方,关键要痛下决心,真抓真挤。官员吃掉40%房价 楼市腐败成本更需微服私访 2010年03月30日 13:21 广州日报 住建部微服私访调研称全国楼市成交量回暖。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刚刚结束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调研,得出了上述最核心的数据(3月15日《扬子晚报》)。微服私访调研楼市成交量十分必要。但楼市腐败成本更需要微服私访。楼市成交量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房价问题。谁都知道,当下中国房价过高、导

楼价腐败 政府篇三
《房地产腐败案例收集》

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楼市走向一直是争论焦点,高房价中存在腐败泡沫却是共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到,2009年查办发生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等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达6451件。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的攀升速度令人触目惊心。群众不禁要问,如若不是腐败作祟,不愿作为,房价成本为何总是雾里看花?捂盘惜售为何屡禁不止?囤地行为缘何视而不见?没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何以公然销售?这不免让人相信:房价中的某些“成本”是某些人不敢摆在桌面上的。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一些官员利用批地、规划、免税等权力,与房地产开发商搞“权房交易”,收受房产,或者以低价购房。从南京“天价烟”局长到上海多达14处房产的“炒房区长”,从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天津市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等人到重庆揪出的地产腐败“窝案”,房地产领域的腐败涉及官员之多,受贿金额之大令人震惊。早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楼市调控措施中,就有关于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清理闲置土地的要求。然而这些政策措施总是落不到实处,达不到应有的效力;会不会是拿了人家好处的官员故意不落实?房地产领域的腐败行为,削弱了政府在房地产调控中的执行力,损害了其公信力,难怪一些网民感叹“调控”变成“空调”。腐败的存在,也有房地产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业内人士称,只要“运作”得好,土地招拍挂制度下依然可以如愿拿地。有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办理一个房地产项目手续竟然要盖166个公章。倘若每一步都“运作”得好,百姓要为此支付多少腐败成本?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一方面要高举法律利剑,坚决惩治损害民生的腐败行为,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搭建防治腐败的制度屏障,特别是要在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等带有行政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竞争激烈、回报率高的领域增强制度约束力。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房地产领域腐败行为频现,与监督机制单一不无关系。有些内部的规章制度看似无懈可击,但由于是封闭运行,缺少外部监督,一些腐败行为被披上合法的外衣隐匿起来,其危害更大。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编织一张全民防腐之网,让腐败无处遁形。挤出高房价中的“腐败”泡沫,清除特殊利益集团对降低高房价的阻挠,让百姓不再为高房价中的腐败买单,是倒逼房价回归理性的一剂良方,关键要痛下决心,真抓真挤。披露的数据正在与人们的常

识不断吻合。中央有关部门公布了20起工程腐败典型案件,涉及地(厅)级官员57人平均每个案件涉及金额550多万;巧合的是,近日一项媒体调查显示,62%的受调查者认为“国土局长”是风险最高的职位。工程腐败的频发与国土局长的“风险”,都集中指向了一个领域——房地产,也都一起揭示了高房价的重要成本——腐败。无需举太多的例子,“楼歪歪”“楼垮垮”“楼倒倒”“楼脆脆”,无一不与腐败渎职相连;众多官员的落马,大多与房地产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样的背景下,与其学究式或轻飘飘地照搬概念,拿出“刚性需求论”、“供需矛盾论”、“纽约东京对比论”,甚至什么“丈母娘需求论”、“离婚推高房价论”,倒不如认真梳理一下房地产市场的真实逻辑,核算一下高房价成本的具体构成。“我认为房地产问题应该从解决腐败入手,这是一个要害。就像足球一样,中国的足球为什么上不去?从10年前的世界41名变到了现在的97名,原因在哪?花钱少吗?人员少吗?为什么老在往后退?最后知道了,是因为腐败。”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参事任玉玲的一番话,可谓洞若观火。腐败,不仅蚕食人的肉体灵魂,也在扭曲市场经济规律。同样“招拍挂”制度,同样“走程序”,但由于腐败渗入,由于官商勾结的“潜规则”,结果大相径庭。“为什么大家都叫‘拿地’,而不用‘拍地’,说明里面有门道,‘拿地’条件政府可以设置,规划政府可以改变,一切主管部门说了算。”温州某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曾这样直言。这也是为什么当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表示高房价中有腐败成本时,会产生强烈广泛的共鸣;为什么当有开发商透露,“腐败成本”占房价两成时,许多人深信不疑。一个房地产项目,立项、贷款、工程招标、用途变更、容积率调整、监理验收……涉及的政府部门有数十个,如果每个部门都雁过拔毛一番,将是一笔多大的数目。而从披露的案件中,连环境评价这样的环节都可以以权谋私,可见开发商的“压力”有多大。而开发商支出的成本,毫无疑问,将由普通购房者耗尽几代人的积蓄或者透支数十年的幸福去承担。正如高房价透支人们的未来,甚至销蚀人们的价值观一样,房地产腐败也在左右着一些政府官员的决策,让房价调控政策在现实中变形走样。很难想象,当官员们收受着开发商的贿赂,或者直接在房地产项目中入股时,会真正有决心把房价降下来,很难会把精力投入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上。而从武汉经适房六连号事件,到郑州经适房建别墅事件,更是说明,利好政策是如

何被腐败官员攻陷的。在这个意义上,腐败不除,高房价难降。只有拿出中国足球“反赌”的勇气,铲除房地产利益链条上的各种腐败,房价才能回归理性,保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形形色色的宋思明们进去了倒下了,年轻的海藻们才能有健康的出路,踏实的海萍们也才有望不再过蜗居的生活。住建部微服私访调研称全国楼市成交量回暖。前两个月,全国住房成交量同比增长6.1%——刚刚结束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全国房地产市场调研,得出了上述最核心的数据(3月15日《扬子晚报》)。微服私访调研楼市成交量十分必要。但楼市腐败成本更需要微服私访。楼市成交量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房价问题。谁都知道,当下中国房价过高、导致房市低迷的基本格局并未根本改变,无论房价涨跌,大抵皆未能改变中国房价收入比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准的事实。而房价问题的核心是成本问题;成本问题的核心又是什么,其中有无或有多少腐败成本。“有公章之处,就有滋生灰色成本的可能”。早先,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坦言:“楼盘开发成本只占房价20%,房产商能够拿到其中40%的利润,余下超过40%的利润全部被相关职能部门‘层层消化’掉了。”在近日《小崔会客》节目中,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成思危就谈到:“要解决这个问题(房价中的腐败成本),首先就要反腐败,如果没人索贿,他就不是非付不可了。”毫无疑问,弄清房价成本,让真实房价成本大白于天下,尤其是将其中的腐败成本抖落剥离出来,再按照市场规律降低成本,就能让房价回归理性。这不仅利国利民,也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救市”措施。故而,有关部门与其急于微服私访楼市成交量真相,毋宁先微服私访楼市腐败成本原委,因为前者为“末”后者为“本”,后者更迫切更现实更有用。 (陈庆贵)监察部曝20件工程腐败案涉金最高2200万 房产占半数近期,江苏省纪检系统举办了一个反腐教育展,其中负责城建的官员频频落马引人注目。近年来,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常州市原副市长张东林、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魏竹琴等相继被查处,其贪腐行为均与房地产有直接关联。房价畸高畸涨的民情、国忧,抵不过少数地方官员与开发商“合谋”的私利,难怪国家房地产调控频出重手。围绕楼市的腐败警讯,彰显房地产宏观调控仍任重而道远。灰色成本:购房者不该承受之重“常州市原副市长张东林案很典型,其主因是被房产商控制,不能自拔。”江苏省纪检部门一位干部介绍说。近几年张东林在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

等过程中,被查出索取和收受17名房产商贿赂270余万元,涉及具体楼盘近30个,有的房产商每开发一个楼盘都要行贿。为收买张东林,某开发商费尽心机地开了一家酒店,专门应承他的个人宴请,几乎不对外营业。为让张东林与情人“浪漫”幽会,开发商送给他的两个情妇价值54.6万元和25.8万元的住宅各一套,装修奢华,并配有高档家电。某开发商还送给他的儿子38万元购房款,张东林得知后,只若无其事地说了声“我知道了”。开发商为何如此仰赖一个负责城建的官员?因为“谁和张东林的关系铁,谁就会成为主流房地产企业”。受贿后的张东林为开发商提供的服务“细致入微”:确保审批项目顺利过关,减免土地出让金,为国有房地产企业核减亏损,为开发商协调各种关系,以审批代替土地招投标等等,权力所及,无所不包。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魏竹琴案情与张东林相似。据纪检部门证实,魏在用地协调、规划审批、规费减免、项目立项及承接上,为开发商谋利,收受钱财。其随身携带的他人赠送的各种消费卡就达数十张。城建官员腐败,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老子管城建,亲属搞开发”。据苏州市纪委证实,2004年8月被江苏省纪委立案调查的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利用分管城建的职务之便,不仅大肆受贿,而且伙同其子在变更土地用途过程中,非法敛财,数额特别巨大。2004年初,江苏省纪委根据群众来信查明,姜人杰指使苏州某国企老板挪用巨款,充当其子开办私人公司的注册资金。苏州一位干部说,姜人杰曾利用职权,将苏州一块工业用地变更为房地产用地,并将这块地交给其子的公司拍卖。据透露,姜人杰的儿子开办公司时,从某大学工商系毕业才一年。南京一位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坦言:“如果权力都在阳光下运行,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能降低15%左右!”房地产项目的“灰色成本”如何入账?这位开发商透露,虚支招待费、管理费能消化一小部分,再就是摊到建筑安装上,因这一环节税费低。当然,最后都要转嫁给购房者。以常州张东林受贿的270多万元为例,如果要摊到1000套房子上,每户要承担2700元;如果是500套房子,每户要承担5400元。利益共生:官商合谋击穿制度缺陷南京大学教授葛扬说,我国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至今已有两年多,但房价在一些地区依旧快速上涨,住房结构调整在多数城市效果有限。一个重要原因是房地产腐败现象太多,而腐败高发又与房地产领域的制度缺陷有关。开发一个房

地产项目,要办齐“五证”,盖好20多个公章,这些环节除了涉及规划、国土、建设等主流部门,还需经过房管、工商、税收、建设、交通、环保、卫生防疫、消防、地质勘探、园林、人防等众多机构的审批或备案。江苏一位开发商坦言:“部门林立,表面上环环相扣,但却很不透明、很不规范。如果我们不一个个上门去烧香,当官的就会拖,楼盘开发是资金密集型的,哪个环节都拖不起啊。”苏州大学一位教授说:“像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价格会直线飙升。而土地用途变更的权力掌握在土地规划领导小组手中,但实际决定权在分管副市长和副秘书长手中。其中的制度监管缺陷,很容易成为开发商集中攻关、负责城建的官员权力寻租的环节。”“近两年房地产市场中的权力寻租色彩并没有被稀释,在一些地方反而越来越浓。有的开发商拿到的土地容积率远远高于周边地块,一个中等项目容积率提高零点几个百分点会增加数千万的销售额。而在土地出让环节,虽然在2003年实行了招拍挂制度,但‘围标’‘陪标’现象并不少见,这说明土地在拍卖前已内定了买家。”一位开发商忧虑地说。中国城郊经济理事会理事长包永江分析说,在开发商和城建官员之间,客观上存在一种“共生”的寻租现象。开发商一方面是城建官员的“政绩推动者”,同时又很容易把城建官员拉下马,成为诱导官员腐败的“麻烦制造者”。从经济层面上分析,双方在“攻关”和“寻租”上一拍即合,容易结成“利益集团”。2006年2月,国务院首次界定的商业贿赂重灾区中,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工程建设和土地出让,首当其冲。事实证明,在这两个环节中,一些城建官员与开发商形成了一明一暗、化公为私的谋利模式,急需重点查处。楼市腐败:房价调控政策大打折扣一系列城建高官腐败案显示,房地产能够满足地方官员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是税收增长,房地产能提升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员也通过权力寻租满足了私欲。这条隐藏的铁律不打破,房价调控效果将大打折扣。长三角地区一位市领导坦言:“时下地方官员主导房地产发展的冲动依然非常明显。因为在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中,有75%归地方所有。在我们市,土地出让金的30%直接划入地方财政。而土地出让价格的高低与房价密切相关,房价越高,当地土地拍卖价也越高。”他说,一个重要例证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城市的房产局长公开表示要让房价降下来,否则局长的位子恐怕也不稳了”。

楼价腐败 政府篇四
《政府抑制房价》

楼价腐败 政府篇五
《中国房价真相大揭密及未来房价走势》

中国房价真相大揭密及未来房价走势 不要指望买房养老

时间:2011-10-09 09:39来源:地产中国

中国的房价,自1998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后,一路上涨。特别是2005年后,房价更是猛涨。对于中国高房价之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将对此深入探究。

一、中国高房价的秘密

首先,决定房价高低的是人口经济聚集结构。说到房价,多数专家和评论员都忽略一个决定房价高低的最基本因素,那就是人口经济聚集结构问题。有人说中国人口多,耕地少,所以房价高。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如果13亿中国人都居住在农村,或者说哪怕是有26亿中国人但都居住在农村,无论如何房价也高不起来。相反,哪怕中国只有一亿人,若80%以上都聚集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那中国房价一定很高。俄罗斯人口稀少,人均耕地很多,且人口数量从1992年就一直在减少,那莫斯科为什么房价也高呢?一个最基本原因就是俄罗斯人口尤其是富人一直在向莫斯科等大城市聚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1.4亩,农业出口大国荷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84亩,那荷兰为什么不疯狂的高房价呢?原因就在于荷兰等欧美国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很好,人口没有过于向少数大城市拥挤。在一个区域内,如果用于居住的房子相对较少而用于工商业的地产很多,那必然有许多工作人口去竞争少量住房导致此处房价较高且居住空间狭小,如日本东京。相反,如果在一个区域内,用于居住的房子相对过剩,那房价就不会一直很高。所以,笔者认为,人口经济的聚集结构是决定房价高低的基础性因素。

其实,中国的土地是充足的。中国耕地18亿多亩,按照人均0.8亩地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的国际标准,中国仅需要10.7亿亩耕地即可实现粮食自给,还有7亿多亩耕地可以用来做其他用途。另外城市化的发展,占有的不一定全部是耕地,还有许多非耕地可以使用。况且在城市的过程中,是节约土地的,按照农村住房与宅院用地面积1:3计算,如果城市化之后变成10高的居民楼,则可以节约39倍的土地,这样就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建居住房。所以,中国人口多导致高房价是站不住脚的。

1

房子的价格,像其他商品或资产一样,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从供给方面来说,要建房子,首先要有土地,土地就成了房子供给的源头。所以,中国高房价的第二个因素是中国土地制度。由于中国规定城市土地必须国有化,地方政府就垄断了城市的土地供给。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作为垄断者的政府,于是就限制土地供给以保持垄断高价。这种土地制度的结果,一是大大限制了房子的供给数量,因为供给房子首先要供给土地;二是增加了房子的成本,同时缩减了房地产商继续开发的资金;三是人为制造稀缺,物以稀为贵,土地供给的短缺就会让房子有升值机会和囤积的价值,从而引起大量投机和囤积。结果可想而知,这种土地制度必然会制造高房价和住房难。

仅有供给还形成不了价格,高房价还必须有需求。但是,无论对绝大多数要城市化的农民,还是对多数城市民众,或者是绝大多数准备结婚买房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大城市,这种房价已经高的让他们买不起。显然,推高房价的只有富人了,但高房价就是富人惹的祸的吗?除个别国家外,每个国家都有富人,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高房价,所以把中国的高房价仅仅怪罪给富人也是不对的。

二、那是什么推动了这个的高房价呢?

笔者认为,中国高房价的第三个因素就是贫富差距过大、低工资和低社会保障。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富人集中了过多财富,他们就有钱买贵房子,况且他们可以不在乎房价,所以只有他们才可以把房价拉的那么高。另外,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和低工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购买力就低,加之社会保障不足,他们更不敢消费,由此导致中国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和产业利润低(除房地产外),继而导致富人不想投资实业;富人不想投资实业,股票、期货风险太大,城市化发展的机缘让房子具有很大的投资或投机价值,于是他们就集群的投资或者说投机房地产,导致房价过高,普通民众又被高房价剥削一次。胡润(胡润新闻,胡润说吧)研究院和群邑智库4月12日联合发布的2011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已达96万人,相比去年增长9.7%,其中包括6万多个亿万富豪,比去年增长9.1%。在富豪个人投资方向上,房地产占据主导地位,超过1/3的受访富豪选择了投资房地产。在缺乏官方统计资料的情况下,《财经(相关:理财证券)》杂志引用其他人的判断估计,2007年到2010年出售的新房当中,高达50%到70%的比例都是由投机客购买的,目前处于空置状态。2010年商品房销售10.4亿平方米,按照每套100平方米计算则2010年新增空房500-700万套。

由于贫富差距过大、低工资和低社会保障导致中国内需不足,产能相对过剩,就会产生过多净出口,使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并面临很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又导致过多资本流入,尤其是热钱,增加房地产泡沫,并进一步加剧外汇储备的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资本流入、外汇储备增长的互动循环。在资本流入过程中,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而形成外汇储备,因此外汇流入的过程就是央行向市场释放基础货币的过程。1999年12月底至2011年3月底,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增量为22.22万亿元人民币,是同期内中国狭义货币M1增量的1.01倍。这意味着,过去11年内的大部分时间内,外汇占款已成为中国央行发行基础货币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渠道。由外汇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增长,又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导致负利率,货币流动性泛滥推高物价和资产价格,在城市化的机缘下,处于价格上升势头的房子就成了保值增值和投机的对象。

2

第四,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无论是美国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次贷危机后大量印刷美元挽救经济,都迫使大量美元流入中国,导致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推动中国房价上涨。面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开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经济的货币政策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又为后续的高房价注入货币动力。

第五,出口政策和外汇政策。美元流入中国,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国内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引起中国高房价的第五个因素:出口政策和外汇政策。中国居民和企业的外汇,基本都被中央银行购买,变成基础货币发行。在中国外汇储备快速膨胀的今天,过去的政策早已不符合事宜了。由于曾经的外汇短缺,中国一直比较强的鼓励出口倾向,如对出口退税,一边减少了国内货物,另一边刺激净出口增加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因而加剧通货膨胀和负利率。其实这还不如停止出口退税直接印刷人民币发给居民购买这些出口货物呢,出口退税换来的是外国“画纸”和通货膨胀,而印刷人民币发给国内居民消费,虽然也通货膨胀但国内居民毕竟还获得了消费增加。央行购买外汇防止或减缓人民币升值,其实这样是得不偿失。央行购买了外汇,可能阻止了人民币升值,但引发了通货膨胀,对出口企业来说可能是一样的,但对非出口企业和多数国民来说又是一个坏结果。再说,由于购买外汇引发通货膨胀,可能由此导致紧缩货币政策,反而对包括出口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不利,更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央行购买外汇干预汇率的结果,可能就是“滞涨”或类似于“滞涨”的坏结果。而这三个方面的旧政策,无疑都在加剧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因而推动中国房价上涨。

第六,对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的限制。国内富人扎堆投资房地产,为此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他们扎堆投资房地产而不是别的?所以,推动中国高房价的第六个因素就是对民营资本投资和发展限制的各种政策,如国企垄断领域对民企的实际限制,对民间金融发展的限制,及其他一切危害民营资本投资经营的各种限制和不合理的税收设计等。如果放开民间金融发展,一方面让这些除投机房产外几乎无处可去的资金找到出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降低民营企业的困难,让更多资本乐于投资实体经济,而不是去投机房地产。民营企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获得就业,增加普通民众收入,就会提高内需,改善国内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减少因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就可以减少投机房地产的资金,改变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

第七,腐败。说过了富人推高房价,那我们也该讨论讨论官员的问题了。官员在土地供给中腐败,就会增加土地成本,进而就会提高房子成本和价格。官员给自己建别墅或被受贿后允许房地产商盖别墅,就会减少商品楼房的土地供给。官员受贿收了房子,或者拿受贿的钱买房子,就会减少市场房源。更重要的是,各地官员出于自己的利益,不顾民生而把城市当成私产经营获取土地暴利,对维护自身利益的房价调控和保障房建设消极应对或暗中抵制,相对于其职责来说,这也是变相的腐败。

第八,中小城市及城镇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导致年轻人口涌向少数大城市。在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其民族文化似乎让人们很喜欢向少数大城市聚集,这在中国年轻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不仅如此,中国的年轻人不仅喜欢往大城市里挤,甚至还非要往大城市的中心区域挤,连大城市的郊区和卫星城都瞧不上。但同时,如果我们透过表象继续深入反思,我们就会发现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环境和发展的机遇,民族文化作用其实是次要的。中国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尤其是人文设施匮乏,经济要素集聚

3

能力不强,而大城市又为自己GDP和税收等利益考虑过多集中了产业、就业岗位和个人发展机会,城市群也未得到充分发展利用,导致人口和经济主体过度向少数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心集中。而在大城市,住房用地又安排不足。相对于居民,企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购买或租赁房屋,导致城市中心区域过多用于工商服务业,留给居住的土地和房子相对不足,就拉高了房价。

第九,廉租房供给不足导致商品房需求刚性。有人认为,过于追求自有住房的国民性格提高商品房刚性需求。的确,国际统计表明,房价和住房自有率呈反比。在同样需求下,如果租房子的比例很大,房子需求就比较有弹性,无论房地产商还是投机者都不敢随便拿刚性需求提高房价。但是,如果有比较好的廉租房,且适合结婚居住,年轻人会傻到背负沉重负担去高价购买房子吗?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生活质量上,这都是不划算的。中国保障房不足10%,而商品房占九成以上。中国自有住房率高,说白了就是缺乏廉租房,老百姓不得不自己买房子住,而不是什么追求自有住房的国民性格问题。如果有大量廉租房,普通民众有多少不理性的去购买那些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精神上来说都不划算的高价商品房?如果有大量廉租房,有多少投资者会高价买房然后高价出租?无论是中国住房自有率高,还是高房价或住房难,根本的还是廉租房供应不足。

第十,高房价的首要责任是政府调控房价不力。控制房价上涨,降低过高房价,改善民生,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政府为什么没有控制住房价上涨呢?这还是因为政府控制房价的力度不足。除了土地政策导致高房价外,政府不能控制房价上涨的两个根本因素就是对投机囤积房子的打击力度不足和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的供给不足。如果征收较高的二手房增值税、对多套房子征收较高房产税、强制空房出租,房地产投机很快就会大幅减少。如果政府大量增加保障房,尤其是廉租房,就会大幅降低对商品房的刚性需求,降低市场租金,让房地产投机或投资价值大幅缩水。

第十一,小户型拉高房价。在高房价的情况下,买大房子需要有相当的财力,但对多数实际需求的购房者来说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他们只有选择小户型,如两室一厅或一室一厅。如果房子都在三室一厅或以上,对于许多购房者来说,只有降低房价他们才能买得起,所以中等户型和大户型会迫使房价降低。而小户型,则就会提高平方米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小户型会导致人口特别密集,在一个区域内,过于密度的人口必然导致房价过高。如果这些原来住小户型的人更有钱了,或因赡养父母需要和父母同住,或生了孩子没地方住,他们可能选择购买更大一些的房子。如此一来,在这个区域内,小户型会导致换房增加和未来竞争购买中等户型或大户型房子,但由于人口密集,无法再增加房子,购房竞争将提高房价或使房价维持在高位。相反,在欧美国家,房子大,人口密度低,房价也比较低。

第十二,独生子女政策拉高房价。首先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性别比失衡,在高房价和物质主义的今天,男性娶老婆,房子就是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资本。性别比失衡,导致结婚买房更加刚性。同时,由于是独生子女,两个父母供养一个孩子,甚至是双方父母出资帮新婚夫妇买一套房子,这就提高了对高房价的支付能力。根据链家地产交易中心统计,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日本及德国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42岁、我国台湾地区首次购房人平均年龄36岁、美国首次购房年龄亦达30岁以上,北京首套房贷者如此年轻,这说明中国很多购房者是依靠父母财力购房。如果没有独生子女政策,一家养两个孩子,再加上两个孩子的上学等花费又比一个孩子多,那么许多家长就没有那么多财力帮孩子买房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全部的期待都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更希望他们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无

4

疑就增加了大城市房价的推力。

第十三,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推高房价预期。对房地产投机者来说,他们敢炒房子,是因为他们认为有人会接手他们的房子。这个预期支撑,就是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城市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让炒房子的人有了发财的机遇。经济的发展,就会使未来人均收入提高,就提高了未来房子的购买力,亦增强了投机者对房价上升的信心。另外,就像经济发展对于股市的预期一样,经济发展宏观状况亦影响房价的信心。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投资者就比较有信心,银行对其也有信心;相反,如果经济发展放缓或低迷,房地产投资者或投机者就会失去信心,银行也失去对房地产的信心,此时虚高的房价就难以维持。

三、再分析中国房价的真相

任何物品的市场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博弈形成,房地产也不例外。分析房价的真相,就要分析供给和需求。

从供给上讲,有房子首先要有土地,而政府垄断土地供应,一是减少了土地供给,二是提高了房子的土地成本,必然减少房子的供应。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就全国9城市“房地产企业开发费用”的调查显示,在总费用支出中,流入政府的共有二部分,一是土地成本,二是总税收,合计占到了49.42%。房地产项目开发中,土地成本占直接成本的比例最高,达到58.2%。据悉,一些小产权房,价格只有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触动了土地财政而被打压。可见,土地制度对中国房价的影响是多么高。所以,中国高房价的第一个根本因素是中国的土地制。

其次,供给分为公共供给和市场供给,也即保障房和商品房。如果有足够的廉租房,大多数实际需求的公民是不会购买高价的商品房的,那房价必然无法长期维持高位,或至少不会有很大的住房难问题。1997年,香港推出每年85000套廉租房计划,从此香港房地产市场一直跌了整整五年,房价跌掉了60%。在新加坡,80%的人口住在保障房中。中国能够享受到保障房的家庭不足10%,如果中国有足够的廉租房,高价的商品房必然失去大量需求,高房价必然无法维持。所以,中国高房价的第二个根本因素是廉租房严重不足。

无论是说货币发行过多导致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还是说其他因素导致富人或民营企业去投机房地产,那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房地产具有资产投资功能,可以获取保值升值收益。如果对购买二套及以上房屋设置高首付高利息、对房屋买卖征收较高增值税、对多套房子征收较高房产税,显然就会使房屋失去资产投资功能,房价也会大跌。但在现在制度下,政府为了地方财政和经济增长,是不会这样做的。

综合分析,中国高房价的最核心因素有三条:土地制度,廉租房不足和政府打击高房价不力。

四、中国房价的未来走势

决定房价变化的,还是供应和需求。在供给方面,包括商品房的开工与竣工面积,保障房的开工与竣工面积,空房数量和迁居卖房数量,还有土地政策和对房地产开发的金融政策。在需求方面,包括要城市

5

楼价腐败 政府篇六
《高房价背后的地方政府权力失控》

论高房价背后的地方政府权力失控

近年来频频出现的跨省追捕上访者、爆力拆迁、出地寻租、地方债过大,这一切源于地方政府权力失控。而各地的高房价恰恰是地方权力失控的综合表现。人们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房地产价格高涨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调控房价等方面的内容,已经比较充分了,有很多经济学家的呼吁对房地产泡沫进行调控。因此,国务院在2005年3月底出台了几项措施之,4月27日又提出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八项措施,以调控“人来疯”般的房价。但是实际上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地方政府对土地拥有实际的定价权,地方政府从高房价中获得硬大的利益。因为地方政府有追求高GDP的冲动,有收取更多土地出让金的冲动,有收取更多房地产税的冲动,当然,还有部分腐败官员的“寻租”冲动。简言之,就是政绩冲动和部分官员的寻租冲动。没有这些冲动,房地产价格不会像今天这个样子。而这一切均源于地方政府权力的失控。

关键词:高房价 地方政府 权力寻租 权力失控

地方政府是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称。在现代社会,地方政府和这中央政府相比,具有有限的权力,如制定地方税收政策、实行有限的立法等等,但在实际上,地方政府

因为实际掌握着资源,如土地的定价权,这使得地方政府往往比中央拥有更大的权力。

政府的公权力原本并不具有危害性,而一旦这种权力失控就会比黑社会更可怕。政府的公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其代表的是社会公共的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能量。但公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够造福于人民,如果被官员用来谋私利其危害性是极大的。它能够调动所有暴力机关来对付阻碍自己获得利益的人,这种暴力又是合法的,一般人是难以反抗的。黑社会虽然具有暴力能力,但黑社会毕竟是非法的、邪恶的。政府可以通过合法的暴力机关铲除黑社会势力。因此,政府权力一旦失控其产生的危害性比黑社会还要可怕。

高房价早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理想无法实现,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房地产领域需要从头来认识和建构。它还是一个政治学问题,一个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

那么地方政府享有怎样的职权,地方政府为什么有如此大的权力?

根据我国的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及期常委会是权务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

首先地方政府作为地方一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除了必须执行宪法、法律与行政法规以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决议

外,还必须执行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的各项工作,改变或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这说明各级人民政府从属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但事实上,因各级地方人大的经费由各级政府掌控,这使得地方人大的人员调动实际由各级政府说了算,从而使各级人大的监督权形同摆设。正因为失去有效的监督,使得地方政府权力欲望无限制膨胀。

其次,作为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指挥和领导。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命令与决定,并在不抵触国家行政法规、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权限制定地方行政法规及实施细则。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国家法规及政策的传导到地方政府一级往往会产生扭曲。首先政策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传导不畅。中央政府肯定不希望房价再这么疯涨下去。无论是从防范金融危机考虑,还是从让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房考虑,这都是中央政府应该持有的立场。中央政府调控房价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从理论上讲地方政府应与中央保持一致,将房价调控到合理的价格范围内。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地方政府也按照中央精神出台了很多措施,但实际房价却一直上涨。因为当初推动房价上涨的推手就地方政府,地方不希望泡沫破裂,否则会触动地方政

府利益—GDP,以及太多的个人利益政绩。其次因为各级人大的监督力度不够,形同虚设,造成地方政府的权力不是人民给的事实。正因为权力不是人民给的,地方政府代表的不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代表的也不是大多数人了。地方政府虽然拥有了很大的权力,但是对其权力的有效制约权却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地方人大对于地方事务有着直接的认识,房价高还是低,房价涨得快还是慢,多少人买不起房,他们很容易得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也很容易获知这方面的民意。因此地方人大很容易就此做出相关的决定,由地方政府执行,这样的方式或许比中央政府直接调控效果更好。 可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地方的人大在事关本地居民基本的住房问题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原本的职责被弱化。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一是国家收回部分地方权力,如国有土地资源的控制权。只有地方政府失去对土地资源的控制权和收益权,才会从根本上抑制地方政府对地价的依赖和追逐高房价的冲动。

二是重新制定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要改变过去以GDP为纲的考核制度。地方经济发展是政绩,房价下跌不是政绩。房价下跌肯定会导致地方GDP的下滑,这不仅不是政绩,而且正好是说明官员能力不足的证据。所以,地方官员是决不会愿意让房价下跌的。这样,一些地方政府就弱化中央政府的调控,违背

中央政府的努力,违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因此考核标准要从原先的经济指标转换到社会和民生上来。

三是要强化对地方政府权力的监管。要强化各级地方人大的权力,增强人大的监督作用。作为地方政府应把权力还给人民,在地方政府做出某项决策时要有人民参于。只有这样,地方政府的权力才可以得到控制,权力才真正属于人民。

1、《高房价背后的地方政府权力制约》 作者:刘山鹰 2005年05月19日南方周末

2、《我国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研究》作者:刘海兵 《理论观察》 2010年05期

楼价腐败 政府篇七
《2014房价会降嘛?20张图告诉你真相》

2014年01月17日16:03搜狐焦点网

经济高速发展,享受意识增加,导致房屋居住时限短而加大市场需求空间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一套房子,通过在住了七至八年后便会换新房,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家庭)在买了一套新房子后,七八年后,又成了业主,这其中还附开投资炒房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的享受意识得到加强,住了七八年后,新房就成旧房了,人们便再次换新房。

2014年01月17日16:03搜狐焦点网

政府的不作为,变相助涨房价面对房价直线上升的局面,面对百姓对房价过高的抱怨,政府只得出面实施调控,然后政府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行事方式是,等出了问题才去补救,而没有在事前拿出一整套管理规范方案,总是在穷于应付,当房价高了,就调控一下,房价相对稳定了,就置之度外,这种行事管控方式,只会推房价,因为政府不是制订了一整套系统方案,而是临时加以调控。

2014年01月17日16:03

搜狐焦点网

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

2014年01月17日16:03搜狐焦点网

奢侈消费风起云涌,助长房价飚升。前些时间,盛传中国富豪在美国大把大把烧钱消费,

“哥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与刚改革开放那阵,靠着几份胆量而一夜暴富的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夜总会“烧钱”比阔如出一辙。

2014年01月17日16:03搜狐焦点网

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房地产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说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单是房地产开发所需的土地供应,就是地方财政的支撑点,如果缺了土地收入,地方政府的腰包就会囊中羞涩,减少了财政收入,就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力量、职权力量。

2014年01月17日16:03搜狐焦点网

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仍无法动摇大城市在几年前,都是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的,当下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走上正轨,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虽然不明显,但仍然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这就是为什么中央进行调控,地方政府却不配合的根源所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