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石达开诗篇一
《论石达开》
石达开诗篇二
《石达开》
石达开诗篇三
《中国近代史——石达开》
题 目:
姓 名:
学 号:年 级:
院 系:
君王到此也低头——“翼王”石达开 谭鲁明 280707111 08级 经济学院 工程管理
君王到此也低头——“翼王”石达开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石达开(1831年-1863年),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有关他的民间传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道光年间,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石达开十六岁那年,正在广西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来访,邀其共图大计,石达开慨然允诺,三年后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被封为左军主将。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战场上,石达开是曾国藩的苦手。本来两人用兵,一善用正,一善出奇,各有千秋。可曾国藩自出兵以来,遇石达开,始一败再败。他与石达开第一次交手,是在湖口。那时,他率湘军水师,势如破竹,直扑湖口。石以大船载沙石,沉堵航道,于湖口西岸扼一隘口,湘军水师突入,被石氏堵塞隘口,分割在外江和内湖,分别击之。曾国藩因座船被夺,文牍俱失,愤而投江,被左右救起,棹入陆营。一时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志士、爱国者,他们托名石达开写的诗,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思,希望以此激发民气,鼓吹革命。只是反清英雄而不能诗,伪诗伪文无法 - 1 -
加到他的头上;只是诗人而不是反清英雄又起不到多大的宣传作用。只有石达开兼而有之,正是一个理想的对象。 石达开便又一次为中国革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近年,对于太平天国的研究有了新动向,无原则的吹捧已经基本灭绝了,棒杀似乎成为时尚。翼王石达开却始终在这场争论中鲜有被鞭挞。这位客家汉子之所以被人“遗忘”,其原因在于:仅从现在的史料看,他似乎是位完人,无论是己方人员还是对方人员都对他抱有着深深的敬意。
洪秀全与石达开的矛盾甚深,但“天京事变”后却始终未对其在正式场合上进行过鞭挞。要知道作为“一言九鼎”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石达开的威望高到某种地步。以洪秀全的性格和行为处事方式,焉能放过石达开。杨秀清连洪秀全都进行过鞭打,却从未打过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在人生最后时刻都对他抱着深切的敬意。
而清朝方面,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不只如此,他还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许亮儒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传教士麦高文通讯中的一段话了:“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即使那位颇不友好的[金陵庶谈]作者也承认这一点。该作者为了抵消上述赞扬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贬低他的胆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们口述历险经过的外国水手声称的,翼王在太平军中的威望,驳斥了这种蓄意贬低的说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长的“电师”的头衔,正表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 - 2 -
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
1863年(同治二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他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骆秉章率领清兵把石达开和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等绑赴刑场。石、曾二人分别被面对面缚在两个十字木桩上。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过,惨叫狂呼,石达开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曾仕和这才咬紧牙关,不再叫喊。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连敌对势力的四川布政使刘蓉,都不得不如此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至此,石达开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历史的记载、民间的传说,阅读有关他的资料和信息,愈读愈是为他那伟大的精神所折服,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是一个拥有崇高灵魂人物。这不禁让我把他和切·格瓦拉联想了起来,同样的毫无利己之心,同样的为了解放为了自由,同样的自由意志,从起义反抗清廷到出走天京,无不是他自由意志的体现。石达开不愧是太平天国运动真正的灵魂所在,是当之无愧的“义王”。
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比较确定的石达开真诗一首,来缅怀他,感受一下他当年的英雄气概:
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 3 -
石达开诗篇四
《石达开》
评石达开
中国近现代史中留下了许许多多人的面孔,但私以为石达开是其中最富有史诗气质的人物,他身上有少年人的热血也有一代枭雄的老城,他短短32年的人生历程不可不谓传奇。
在这里我不谈天王洪秀全,也不谈东王杨秀清,却要谈一下这么一号人物,他另他的对手又恨又敬,桀骜不驯的左宗棠说他是贼之宗主我所畏忌,四川总督洛饼章说他是长毛贼中最狡猾善战者。而一生骂过太平天国无数次的曾国藩则称他有将才之风。他就是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的翼王石达开。关于石达开的故事大都是荡气回肠,一咏三叹。故事要从长沙说起,太平军攻打长沙,是一次检验双方成色的pk,当时的长沙汇聚的清军阵容有一个总督,两个巡抚,四个提督,8个总兵,其他的官员还有几十个,而太平军里一颗名叫石达开的星星冉冉升起。1852年8月,太平天王肖朝贵带领三千精兵攻打长沙。这帮从没有见过城市的农民军企图拿下起事以来的第一座城市。然而擅长旷野作战的肖在攻坚战前一筹莫展兵临长沙近一个月。肖在指挥战门时被长沙守军火炮击中一命呜呼。然而这时长沙大战才真正开始。太平军接到战报后派杨秀清率领大军赶赴长沙,而清军方面也出动了由向荣,左宗棠等人组成的黄金组合。长沙会战可以说是太平军与清军精英之间的一场对战。在此之前石达开毫无名气,当时称他为翼贼,胆怯,每遇战争就让同党上自己在后面。当肖死后,战场上打先锋的就是石达开,他虽然年轻却很有谋略,使得清军都很畏惧。所以被人称为石敢当,什么事情都是他打先锋,以至于清军见到他都芬芬退让。长沙会战的前几回合太平军并未取得什么突破,双方互相僵持疲惫不堪,就在这时石达开带领将领占领了湘江西岸,将粮草基地归入自己羽翼之下。而他的举动却没有引起敌人的惊动。当他把粮草源源不断送西岸时清军才反应过来,而这时候已经太晚了。1853年初石达开与清军大将向荣进行了第一次交手这一年他不到22岁,在这次战役中他有效地把兵力分布,逐次地投入,兵力相符达到了疲兵的效果。先把向荣拖垮再强力压垮,最后向荣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只有他自己逃脱。从此石达开在太平军中迅速蹿红,从这时候到他远走高飞的4年里他没有打过一次败仗。石达开家里可以说得上小康,与那些被生活所迫的起义者相比似乎少了一点造反的动机,有人评论他并非活不下去而反清,不同于东西王,支持他走下去的原因很可能是一种胸怀天下的大志。中国人中缺少和钦佩的就是这种勇敢站出来的勇气,在当时封建的背景之下1.鸦战后,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化
2.自然灾害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激化阶级矛盾
,有些人提前收到变革的信号,卷入历史的狂潮中。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41][42][43]在湘军兵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才若渴,江西民众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44][45][46]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然石达开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虽大破江南大营,解除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却令曾国藩免遭灭顶。
和石达开在九江的战役是曾国潘所说的平生四大耻辱之一,而这位让他寸心欲断的人并没有在太平天国待多长时间。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洪秀全导演了王杀王的闹剧,杀红了眼的韦昌辉将石达开的家属全部杀害。按捺不住的石将韦昌辉杀害。面对继续呆在太平天国还是自立门户,而石最终选择了出走,跟随他的人达到了20多万,从此他与太平天国形同陌路。后人职责他因为一个人负气而置太平天国大局与不顾,没有先前的大义与从容。1857-1859年之间,石达开带领将领转战各省,百战百胜的石达开从此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战。而他的归隐意向又是手下将领灰心意冷,转而投奔李秀成。1863年他在大渡河边迎来了他的人生终点,为了保存部下,石达开带着自己5岁的儿子向清军投降。他的死是悲壮的,他收到的是凌迟之苦胆他从一开始到最后都变现得大义凛然连处死他的刽子手都感叹他是奇男子也。后人针对他的性格做出了种种评价,有人贬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有人赞他是太平天国唯一的英雄这些评价或许有些偏执有些粗放,但石达开这人和他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非,功过,忍辱,冷暖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而我从他身上却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版偶像,我们崇尚温良恭俭让,关于是石的出走有人评论是不忠,但我们又如何在洪秀全不义的时候去要求别人对他忠诚呢。在这种情况下石只是做出了保护自己的做法。而历史之于石也没用过分青睐,它给了他一展才华的机会但如他一样在封建王朝下有雄心的人还是太少,他的孤独他的无奈是他想要选择如过去不得志文人一般的归隐之举,但他身上还背负着20多万起义者的性命,以一人之身承担起这份责任,英勇赴死这是一份了不起的大义。
石达开诗篇五
《石达开》
石达开诗篇六
《令人拍案叫绝的马屁诗》
令人拍案叫绝的马屁诗
解缙拍朱元璋的马屁诗(一)
朱元璋对解缙的才学很是赏识。一天,他突然对解缙说:“宫中昨夜有喜,你不做诗一首?”
解缙立即想到可能有皇子诞生,随即出口一句:
君王昨夜降金龙
朱元璋却说:“生的是个女孩子呢。” 解缙脑筋急转,吟出第二句: 化做嫦娥下九重。
哪知朱元璋接着说:“可惜已经死了。” 解缙马上跟进: 料是世间留不住
这句将其不幸处理成“才下凡又走了或升天了”,很妙。朱元璋跟着说:“已经把她抛到水里去了。” 解缙立马吟出:
翻身跃入水晶宫。
只有龙种才会这样,这句与第一句呼应,更妙。
解缙拍朱元璋的马屁诗(二) 某日解缙与朱元璋在御花园的池塘钓鱼,解缙技术好,接连钓了几条大雨,而皇上钓了半天则一无所获,甚为尴尬郁闷。解缙道:“皇上,你没发现鱼也如此知礼节吗?”皇上听了疑而问曰:“此话怎讲?” 解缙道,有诗为证: 数尺丝纶入水中,
金钩抛去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
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龙颜大悦:“原来如此!”
唐伯虎拍马屁:这个婆娘不是人
一财主为其母摆寿宴,多次邀请唐伯虎,伯虎推辞不得,只得出席。席间,财主请伯虎为其母题诗以贺,伯虎在众人面前更不好推辞,乃乘酒兴挥笔写了第一句:
这个婆娘不是人
财主五兄弟脸上顿现怒色,“婆娘”有鄙视之意,“不是人”的评价任谁也受不了啊。伯虎不以为意,稍一醮墨,题出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财主五兄弟脸色立即阴转晴,厅上掌声一片。掌声未已,伯虎又挥毫写下第三句:
生下五男都是贼
这还得了?财主五兄弟怒目圆睁,几乎要挥拳了,虽然财富的积累过程的确有剥盗之嫌,可也不能当这么多人面来羞辱啊!伯虎微微一笑,写下了最后一句: 偷得蟠桃献母亲
宾客们掌声雷动,财主五兄弟眉开眼笑。五个人能到天上去偷蟠桃,也非俗子啊。九天仙女又吃了能长寿的蟠桃,可是万寿无疆了!这个马屁拍得可谓惊险刺激而绝妙。
祝枝山题画
同是江南才子的祝枝山到唐伯虎家客住时,杭州太守慕名拿出一画交唐伯虎请他题诗。祝枝山开口要200两银子。太守哪里舍得出这么多,只送来100两。祝枝山大为不快。他展开画轴,见画的是个码头,岸上有几株杨柳,杨柳上有几只鹧鸪和杜宇(杜鹃鸟),一小船泊在柳荫下,一商人模样的男子站在船头似要远行,有女子则立于岸上,脸现依依不舍状。祝枝山沉吟片刻,挥笔题下四句: 东边一棵大柳树
西边一棵大柳树
南边一棵大柳树
北边一棵大柳树
写罢,请伯虎拿去送给太守。
这哪里是诗?这怎么会是祝枝山的诗?太守看后大怒,令伯虎让祝枝山退还100两银子并赔偿糟蹋了的画的价值。伯虎一一告诉了祝枝山。祝枝山却说:“他只给了我一半银子,所以我的诗也只写了一半。你让他把银子补齐,我写下另外一半,定让他的画价值大增。”
伯虎只得跑去转告太守。太守其实搜刮的资财无数,原本不在乎这100两,只是想以官压人,不愿意全部满足他,现在到了这个份上,没办法,只得答应。但他坚持要在大宴宾客时当众给他银子,让他当众写后半部分的诗——他其实是想让祝枝山出丑,因为他觉得前面四句如此俗鄙,祝枝山再怎么写也不会出来一首好诗。
这天,太守官邸高朋云集。酒过三巡,太守命人取出银子,同时笔墨伺候。祝枝山大笑接过银子,挥笔题下:
任你东西南北,
千丝万缕,
总系不得郎舟住。
这边啼鹧鸪,
那边唤杜宇,
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
一声声:“不如归去!”
在场人无补拍案叫绝!有了后面这几句,“送别”的主题和女子不愿男人离去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前面那四句俗鄙语顿时被化腐朽为神奇。在一片赞叹声中,祝枝山拿了银子与唐伯虎扬长而去。
和尚拍皇帝的马屁诗
明太祖朱元璋未登皇位时,曾带兵过安徽某地的不若庵。寺僧不知他是谁,就问其尊姓大名。朱元璋心想,我纵横天下,你却还问我姓名,实在是太不像话。但他原来也做过和尚,不好发作,就不搭理他,只在墙上题诗一首: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光腥。
野僧不识英雄主,
只顾哓哓问姓名。
诗写得非常嚣张、傲慢、骄横。题完诗他就领兵离开了。
数年后,朱元璋成为皇上,竟然又派人去不若庵查看御笔题诗还在不在。得到回报说诗已经被人洗掉了。朱元璋大怒,派人将寺僧抓来要斩首。寺僧显然修行不够,还不想这么快就离开人世,马上说是有重要原因才洗去皇上的诗的,皇上问:“到底什么原因,快说!”寺僧战战兢兢写了首诗呈上:
御笔题诗不敢留,
留来惟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
尚有豪光射斗牛!
皇上的诗连鬼神见了都发愁,这实在厉害啊!虽然洗了,豪光都能冲到天外的斗宿、牛宿上,皇上的诗神啊!皇上自然因此留了他的小命了。
自己拍自己的马屁诗(一)
朱元璋有次微服出巡,至金陵(南京)郊外燕子矶附近一渡口,等船时,旁边有一些举人畅谈甚欢,并商量好每人题一句诗以吟当地美景。
一举人吟道:
燕子矶兮一秤砣
这个句子气势磅礴。这么大的燕子矶只是一个秤砣,秤杆、秤钩在附近找不到啊,就是找到了,又秤什么呢?其他举人接不上了。朱元璋大笑道,我来吧: 长虹做杆又如何?
远处天上还真有道彩虹!举人们连连称妙,并急问下句。朱元璋不慌不忙吟道:
天边弯月是钩挂……
朱元璋这时却打住了做沉吟状。举人们心想,最后一句看你怎么来。没想到朱元璋片刻又吟出:
称我江山有几多!
举人们大惊,不知此乃何许人也,诗才超群,口气尤大,将江山视为己物,担心受到牵连,吓得赶紧溜了。
讽刺型马屁诗
明代一知府,到任不久就上调了,但他还是搜刮了无数财宝。州衙各种行李都收拾干净了,临行前,画了一幅当地山水,请工诗的一位手下题诗一首以增色。手下对自己没有升官很失望,但又不敢不题,沉思良久,乃题曰:
来如猎犬去如风,
收拾州衙大半空。
只叹江山移不动,
挥毫描入画图中。
知府竟没看出讽刺味道,以为手下夸他对这个地方感情深厚无法割舍,连夸好诗,还赏了手下不少银两。
自己拍自己的马屁诗(二)
明代有一人,读书一辈子总也考不中,也娶不到老婆,到了73岁时终于考上了秀才,还娶了位13岁的小姑娘。那时,夫妻结婚前很多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详细情况乃至模样。晚上,小姑娘见夫君很老,便问其年龄。老人吟诗一首: 读尽诗书五六担,
老来喜得一青衫。
佳人夜问年多少?
六十年前亦十三。
备注:“青衫”是秀才的代称。
石达开的诗
石达开其实是个颇有文才的将领,有次他去理发,理发店老板答应不收他的钱,但要求他为理发店题一对联,他立即挥毫: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石达开诗篇七
《石达开白龙洞诗会的非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