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经典句子

| 日语等级考试 |

【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茶馆经典句子篇一
《茶馆人物经典语录》

王利发1.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对唐铁嘴)

松二爷1.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对二德子)

常四爷1.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给拉拢这路事!(对刘麻子)

2.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对松二爷)

3.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对宋恩子)

马五爷(共三句话)1.二德子,你威风啊!

2.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3.我还有事,再见!

刘麻子1.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对常四爷)

庞太监1.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对秦仲义)

第二幕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1.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2.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王利发1.北京城是宝地!(对王淑芬)

2.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唐铁嘴1.我感谢这个年月!

2.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

3.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宋恩子: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崔久峰(作过国会议员,到弘济寺,天天念经。亡国人的代表)

1.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作亡国奴!

2.中国非亡不可!

3.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

常四爷(从牢里出来后。扶清灭洋,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靠卖青菜为生)

丁宝:什么老字号啊!越老越不值钱!

小唐铁嘴1.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

2.别再叫唐铁嘴,我现在叫唐天师。

小刘麻子1.我要组织一个“拖拉撕” 。

2.沈处长作董事长,我当总经理!

3.请你作顾问!(对小唐铁嘴)

邹福远1.晚上还添评书不添啊?(王利发回:试验过了,不行!光费电,不上座儿!)

2.咱们这点玩艺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正经东西全得连根儿烂! 秦仲义1.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拆了!

2.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后面开的公寓变成秦仲义仓库,仓库查封,货物偷光。说是逆产,没收了。日本人说合作工厂,政府回来后,工厂变成逆产。)

常四爷: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现卖花生米)

松二爷 饿死了。常四爷给他化缘化来一口四块板的棺材。

茶馆经典句子篇二
《台词的艺术魅力_从_茶馆_第一幕每位人物的一句典型台词看老舍精湛的语言艺术》

创作圆桌●CHUANGZUOYUANZHUO

041

本栏主持刘勤

台词的艺术魅力

———从《茶馆》第一幕每位人物的一句典型台词看老舍精湛的语言艺术

董克林

老舍的话剧《茶馆》第一幕,出场说话的人物有22位,这些人物的台词朴素简洁,生动传神,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十分符合其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本文通过对出场说话的22位人物各自的一句典型台词进行分析研究,来欣赏老舍精湛的语言艺术,领略其在人物塑造和全剧中的特殊价值。

一、中心人物和平民百姓及部分茶客的台词

(一)中心人物的台词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在第一幕里,他二十多岁,因父亲死得早,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茶馆掌柜。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在乱世风云中竭力维持茶馆的生存。他是该幕里说话次数最多的人,一共说了28次,其中,最能代表他性格的台词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和气生财,是生意人的一个信条,也是王利发主持茶馆的为人之道、经营之道、发家之道。他就是按照父亲所遗留的这种做人做事的办法,见人就磕头作揖,把人缘放在了非常特殊的位置,以求生意顺溜。当茶客议论时局的时侯,王利发及时制止,不让谈国事,他是害怕国事影响茶馆生意,害怕封建政治让他丢掉饭碗。对庞太监及流氓、特务极力奉承,委曲求全,已是王利发迎合权势的家常便饭。为了摆脱经营困境,他四面讨好,八面玲珑,是一个非常世俗的人。这些已经清楚地表露出了他的处世心态,对人对事、对天对地,对自己身外的一切都讨好,以求生意兴隆,赚钱发财。他的这句台词刻画了他的典型性格,精明、干练,见风使舵,顺应潮流,又胆小怕事,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忙了一辈子“改良”、既精明又圆滑的小商人,仍然没有逃出时代的悲剧怪圈。在四十多年后,落得个痛失茶馆、家破人亡、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悲惨结局,被时代套上了“绞索”,吊死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

常四爷是裕泰茶馆的主顾,是一个宫廷“旗人”,是吃俸禄的“铁杆庄稼”。他说了21次话。常四爷个性刚强耿直,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他敢当面指责流氓打手二德子。他不善于向别人作揖、哀求,一生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欺

(总第290期)●戏剧文学2007年/第7期

042

侮。他眼看朝庭腐败,银子流往国外,穷人没饭吃,要饿死,感到国将不国了,说了一句:“我看哪,大清国要完!”他天生爱打抱不平,这次为国家政事、大事发起了牢骚。也正是因为发了这句牢骚而使常四爷被捕入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用受辱的牢狱生活证明了自己敢做敢当、刚直不阿、从不退缩的性格。就是这样一个正直爱国的人,他的一腔爱国热忱,被帝国主义在中国侵略半个世纪的残酷现实碾得粉碎。面对着人民爱国家而国家不爱黎民的事实,面对自己一个“宫廷之人”真心爱国家而国家从来就不爱自己的事实,面对中国老百姓被帝官封铁蹄无情蹂躏的事实,常四爷心如刀绞,追赶着爱国的“影子”,带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而饮恨终生。

秦仲义是王利发的房东,是一个维新资本家,也是一个阔少爷。他说了20次话。他时年二十多岁,衣着讲究,满面春风,血气方刚,志向远大,对实业救国充满了信心。谈起开工厂,他说:“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贸,那才能救国!”这位迷信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的一句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自信,流露出他的远大志向,表明了他敢与“洋货”一拼高低的决心。秦仲义的理想非常美好,想通过办工厂来发展民族经济,让“洋货”在中国没有存在的土壤,以此来抵抗外国列强的经济剥削,用发展经济实现民富国强。可是他实业救国的主张和王利发的“改良”一样,都被现实生活击得粉碎。到头来,不但实业救国的志向不能实现,连自己也成了落入水中的“泥菩萨”。他不但办不成工厂,而且还步入封建历史的怪圈,走入了封建王朝走向尽头的“死胡同”。在《茶馆》全剧结尾时,他已是老气横秋了,眼见自己的家业、自己的心血被毁,他发出了“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的控诉。他的悲剧说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平民百姓及部分茶客的台词

康六是北京郊区的农民,他为了全家人都能活命,忍痛把亲生女儿卖给快要死的太监做小老婆。他在该幕中说了13次话。在说到卖女儿的原因时,说出了自己的无奈和痛苦:“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

是人!”康六的一句话,说明他一家老小吃不上饭,有随时被饿死的危险。在这忍饥挨饿的生死关头,康六没有丝毫的力气来改变自家命运。他说不想卖女儿,说的是身为人父的心里话,他也知道如何疼爱自己的骨肉。可是面对全家人随时都有可能被饿死的现状,忍痛把自己年仅15岁的女儿康顺子推了出去。该幕里康顺子只说了2次话,一个字“我”。她说的话最少,心中的苦水最多,一少一多一种悲哀的相悖对应,表明康顺子所蒙受的冤屈最大。一个15岁的黄花大闺女被卖给一个太监,是伤天害理的事,是一桩缺德的事,是一桩没有人性的事。面对突如其来的残酷现实,年幼的康顺子根本没有这种心理承受能力,在身体极度虚弱、心灵严重创伤的状态下,在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的状态下,只说了两次:“我……”就昏死过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对旧中国妇女受压迫、受奴役、受残害、受蹂躏的悲惨困境的无声控诉。

反映民不聊生悲惨程度的还有一个场面,那就是乡妇卖小妞一段的戏。乡妇说了4次话,小妞说了3次话。该幕剧情发展到中间时,一位破衣烂衫的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突然闯进茶馆。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不由自主地连声喊“我饿”。乡妇眼晴呆滞,忽然一屁股坐在地上,边哭边说:“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小妞说的3次话中,有两次说的是饿,她的典型台词就是“饿”。“民以食为天”吃饱饭是人生存的第一需求。而乡妇和小妞没有一点点食物来充饥,她们被饿得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二两银子就卖孩子,一个十岁孩子就值二两银子,这话说得轻松还是沉重?贱卖孩子,低三下四地兜售、“推销”孩子的语调完全是一种哀求,这哀求里充满了撕心裂肺的痛苦。宁愿自己去死,也要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孩子,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乡妇为什么要把孩子往外推,她的母爱、自然的天性跑哪里去了?中国穷苦老百姓固有的天性跑到哪里去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把答案告诉了我们,当年那个乡妇的天性,还有老百姓的天性,是让帝、官、封这三只魔爪给偷去了!都是让帝、官、封这三座大山给压泯灭了!这个“罪魁祸首”扭曲了人们的心灵,毒害了老百姓

创作圆桌●CHUANGZUOYUANZHUO

043

身上的每一根神经。

李三是裕泰茶馆的跑堂伙计,跑堂的特点是少说话,有眼色,会干活,这些李三都做到了,并且很勤快。在该幕里,他说了3次话。当松二爷问后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时,李三说:“……唉,咱们还是少说话好”。这一句话符合跑堂伙计的心态,安分守己,干好活,少说话,不惹事。李三的身份、地位也限制了他不能多说话,更惹不起事。少说为佳,是社会所逼,环境所逼,少说就少出事,少闯祸,就有更多的生存空间。李三的这一句台词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了打杂跑堂伙计所遵循的“处事哲学”。李三说话的同时,遇见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只出场一次,只说了一次话,即他回答李三问寿:“多谢!八十二了,没人管!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唉!”老人说话的背景是:富人家因一只鸽子在茶馆聚众争斗,眼看着就要打架闹乱子。老人无依无靠,到茶馆只能被“赏赐”一口人家喝剩下的凉茶。已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来到茶馆,喝了一口剩嘴巴子茶,说了一句凉到心窝里的话,就慢慢腾腾地走出茶馆。老人留在茶馆的这句话,是讲给官府听的,是讲给社会听的,是讲给世人听的。这句话对比鲜明,寓意深刻,锋芒直对清朝这段“无情岁月”。老人八十二了,没人管!是世风日下,子孙不孝,不赡养?还是被社会抛弃,不让享受颐养天年之大福?反正是老人没人管。政府不管,社会不管,子孙不管,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年月啊?更有甚的是,富人家因一只鸽子就能舞刀动棒,鸽子比人还要金贵。鸽子有人争抢,争斗,老人无人问津,被冷落世上,这种巨大的反差蕴含了对当时社会的强烈讽刺。贫富悬殊所折射出的荒诞不经以及人物颠倒的畸形怪状,震撼人们的心灵。

不论是康六和乡妇的卖儿卖女之词,还是李三与老人的对话,都反映出老百姓在贫困线上的煎熬,在死亡线上的挣扎。这一桩桩令人心酸悲痛的事情,充分证明了旧社会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平民百姓的贫困现状从一个侧面,发出一个“预警”信号,预示出一个黑暗时代就要结束。茶客甲乙丙丁中的一句典型台词,具有更加深刻的政治含义。茶客甲丙丁都说了两次话,乙说一次话。当茶客甲问谭嗣同是谁

时,茶客乙说:“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茶客丙接着说:“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茶客乙和丙完全是处在一种随波逐流、政治盲从、身心麻木的状态。这种特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国人的心态。茶客丁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茶客丁是“变法”的冲击对象,个人利益受到严重威协,对维新人物恨之入骨。这4个人最典型的台词是茶客甲说的一句话:“将!你完啦!”在大幕落下之前,茶客甲的这句台词的表层意思是甲将乙的军,这盘棋乙就输啦,而深层含义,耐人寻味。大清王朝要完蛋啦!封建帝制要结束啦!这句台词其浓重的色彩还在于它处在该幕的结尾,也算得上一句“精美”的闭幕词!它更是《茶馆》全剧的关键词,这句台词一语双关,内涵深刻。这一句台词的上一句话的场景是庞太监相康顺子,康顺子气得昏死过去。庞太监说:“就要活的,可不要死的!”当然,庞太监娶妻想要活的,同时,也寓意着这位封建遗老多么想一直在清朝统治阶级的舞台上耀武扬威,希望大清王朝能万古长青。但在社会黑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衰败气氛衬托下,在“大清国要完”的怒吼声中,改朝换代的钟声已经敲响。茶客甲说的这句话,弦外有音,饱含着深刻的意义。

松二爷是常四爷的好朋友。他在第一幕里说了17次话,属于胆小爱说话的人。当宋恩子、吴祥子盘查他和常四爷时,松二爷急忙说:“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是老好人还不行,还要加上个“地道”,只有“地道”这两个字,才能表明是真正的老好人。这些还不够,老好人的前提是王掌柜知道,一下子把证人都找好了。松二爷的这句台词,把他那胆小怕事、平庸懦弱的性格呈现在人们面前。松二爷的形象也代表一部分老实本分的国人心态:只扫自己门前雪,不问他人瓦上霜。不求为国为民,只求无祸无灾。中国老百姓都是心地善良、不愿招惹事端,对朝廷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地种地,诚诚实实地待人,平平安安地做事,以求平安祥和的生活。但是,事实证明,每位中国人民的头上都有“三座大山”重

(总第290期)●戏剧文学2007年/第7期

044

压,即使是老实本分的人也不能逃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所强加给人们的厄运,正像松二爷一样,被特务用“王法”带到善捕营里去了。

二、代表帝官封及黑恶势力人物的台词

大。这话音就像高压电波,一下子击中了二德子的关键穴位,他正在挥舞的手臂,戛然而止。马五爷一声喝斥,就震住了二德子和茶馆里的人们。一句话居然有如此巨大的威慑力,倒是显不出二德子那点儿“威风”,反而表明马五爷才是真正的“霸气”。马五爷何许人也?他怎么有如此之威力?他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小恶霸加吃洋教饭的。怪不得二德子这么服,这么怕,他服得跟“洋气”有关,他怕得跟“霸气”有连。洋人是当时社会的“皇上皇”,洋人的事在当时的社会是一路绿灯,没人敢跟洋人洋事较劲。马五爷身为恶霸,又沾了一身洋气,才敢如此稳发功力,产生的磁场震动了茶馆的每一丝空气。可见吃洋教的倚仗洋人之势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表明一物降一物、黑吃黑的巨大的能量。二德子崇洋、怕洋,是地痞流氓,更害怕“霸气”加“洋气”。他的灵魂污浊阴暗,暴露出其卑劣行径,是邪恶和崇洋势力的代表。马五爷霸气十足,更是一个黑恶势力的典型代表。黑恶加洋气,是鬼也畏惧。难怪地痞流氓都怕得服服帖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逐步扩大,帝国主义对中国殖民地化的过程在一步步加深。

宋恩子和吴祥子都是特务打手。宋恩子说了6次话,吴祥子说了3次话。常四爷因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宋恩子和吴祥子就前来执行“公务”,要抓捕常四爷。面对刚直不阿的常四爷,宋恩子说:“你还想拒捕吗?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意思是你要是拒捕,我就用“王法”治你。是什么“王法”?是宋恩子从腰里掏出的铁链子。一条铁链子算什么王法,要是铁链子就是王法,那么,清朝的“王法”就不是什么“王法”了。但宋恩子说的“王法”,弦外有音,他手捧着的是清朝的王法,是清朝的“圣旨”,是指清朝的专政权力。这样看来,两个特务打手是奉旨而来,要么怎么会如此理直气壮。当常四爷说自己是旗人时,吴祥子更加厉害地说:“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常四爷不仅是旗人,而且是吃傣禄的“铁杆庄稼”。他说明自己是旗人,他的内心有优越感和爱国情,也表明了旗人在当时有一定的特权和地位。而吴祥子的这句台词的意思是,旗人更应爱国,旗人有危害清朝的言行,判的罪要更重。从另一个侧

(一)帝官封爪牙人物的台词

庞太监是西太后的宠奴,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在第一幕里,庞太监到茶馆相媳妇。他一共说了10次话,最能说明其性格的台词是与秦仲义的一句对话。主张维新的秦仲义对封建顽固派是极其藐视的,所以见了庞太监话里有话地说:“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特殊的社会地位使自己养成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禀性的庞太监,在谭嗣同被杀、顽固派得势之时,更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对秦仲义不但瞧不起,而且话中带有明显的威胁口气:“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这句话的意思是谁改清朝的规矩就杀谁,“闹事”的谭嗣同被杀,社会就太平了,清朝就太平了。这句台词的口气表明了庞太监身居皇城、大权在握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地位,表明了庞太监依仗皇势、得势更猖狂的回光心态。庞太监的一句台词反映出了动荡政局所潜伏的种种危机。一方面充满血腥味(用残酷的镇压来维持统治)的政治空气令人窒息,另一方面,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已经是漂浮在暴风骤雨、惊涛骇浪里的一叶孤舟。

马五爷和二德子分别是洋人和朝廷的爪牙。马五爷是吃洋教的恶霸,二德子在善捕营当差。马五爷说了3次话,二德子说了7次话。本幕一开始,二德子因与常四爷话不投机而要动粗,对常四爷说:“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意思是说,洋人他不敢碰,不能碰,对中国老百姓“说话”还是算数的,而“修理”你常四爷还不是小菜一碟吗?这句话就像放了一声响炮,茶馆里的人们一下子聚焦到威风凛凛的二德子身上,聚焦到二德子与常四爷的“镜头”上。正当二德子大打出手时,独自坐在茶馆角落里的马五爷说了一句话:“二德子,你威风啊!”言语不多,掷地有声,其威力异乎寻常的

创作圆桌●CHUANGZUOYUANZHUO

045

面也反映出旗人的重要性。

(二)黑恶势力及社会渣滓人物的台词唐铁嘴是一个以相面为生的鸦片鬼。从穿衣神态到言谈行动,都给人一个纯世侩的感觉。他趿拉着鞋,身上的大布衫又长又脏,耳朵上还夹着小纸片。他一共说了5次话,有两次说话的内容是相面术语,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要算是阿谀逢迎之词了。请看他与庞太监对话的一句台词:“嗻,总管,您要能赏给我几个烟泡儿,我可就更有出息了!”看其词就能闻其声,闻其声就能见其人,一个又刁又酸的没脸没皮的无赖跃然纸上。要赏烟泡儿,有了烟泡儿就更有出息。他的出息来自鸦片,鸦片能使他更有精神。可见唐铁嘴是一个多么没出息、没囊气、没骨气的赖皮狗,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他的低三下四行径。他的这一句拍马溜须之词,让人们看到了一颗污浊的灵魂,一幅龌龊的鬼模样。唐铁嘴的相面就是一种昧良心的欺骗,即:坑人蒙人骗吃喝,云彩眼里让你“乐”。这一台词还告诉人们,毒品在当时中国社会泛滥的状况,反映出鸦片对中国人毒害的深度和广度。帝国主义用一支“无声手枪”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种侵略是毁灭性的。

刘麻子是一个说媒拉纤的人贩子,他说话的次数多达26次。在该幕里,他荣幸地当上庞太监的“媒人”,把15岁的康顺子倒手卖给庞太监。他向庞太监表“忠心”的一句话最为典型:“我给您办事,比给我亲爸爸作事都更尽心,一丝一毫不能马虎!”这一句酸掉大牙的话,把一个“媒婆”的两面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个不是大清奴才而胜似奴才的哈巴狗摇头摆尾地爬在庞太监的爪子跟前,这是刘麻子“温顺甜蜜”的一面;刘麻子买康顺子时,定价十两银子,多一个子都不出,一转脸向庞太监却要了个“天价”——二百两—银子!这是他两面三刀、奸诈刻薄、心狠手毒的另

一面。他的这一句典型台词让人看清了他是手里的小刀两边快,宰人没商量,杀人不见血。

黄胖子是一个流氓头子。他在该幕里说了7次话。黄胖子来茶馆,是专程调解“鸽子事件”的。黄胖子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一种社会“天平”的倾斜,事理“天平”的倾斜,他进门请安后就吆喝道:“……有我黄胖子,谁也打不起来!”边说边往后院走。大家富户因一只鸽子聚众闹事,双方都是刺头,都来了一帮子人马,甚至善捕营的弟兄和库兵都参与进来了。能在一群社会混混里打出停战牌,能在官场警兵中打出停战牌,这真是一张无敌的王牌,可见是一块特殊的砝码。这张王牌就是他黄胖子、黄老大。黄胖子的一句话,反映出他摆平大事难事棘手事的能量,以至到第一幕结束前,黄胖子从茶馆后院出来时自言自语地说:“得啦,一天云雾散,算他没白跑腿!”洋洋得意的心情,不仅流露出了他的自信,而且揭示了这个社会黑吃黑、一物降一物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混乱、正不压邪的状况。

参考文献:

①顾圣皓:《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上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②周靖波胡志毅:《戏剧创作艺术》.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

③周红兴:《简明中国当代文学》.北京: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

④陈思和李平:《中国当代文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注:文中引用的《茶馆》台词全部转引自钱理群:《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郭翠君

茶馆经典句子篇三
《口语句子走进时尚生活:在茶馆的英语表达》

在茶馆的英语表达,讲述了在茶馆该如何用英语来表达的口语句子,供正在追求潮流 0

第一部份 新鲜生活

Unit1 Comfortable Teahouse 清新茶馆

Learn by analogy 举一反三

1.这个茶馆环境真美啊!

Whato beautiful teahouse!

How beautiful the teahouse!

I can't believe my eyes!

This teahouse is really fantastic!

2.我不太懂东方艺术。

I know little about oriental art.

Oriental art is foreign to me.

I know nothing about oriental art.

I'm utterly ignorant of oriental art.

3.买单。

Could,have the check?

We'd like the bill,please.

Checlc,please.

Shall,pay now?

I'll ask for the bill.

Bring me the cherk,please.

4.这次我请客。

It's my treat today.

Be my guest.

It's on me this time.

It's my round. Tm paying today.

It's all on me.This time is mine.

Now,let me pay for all this.

更多学习英语资料: 商务英语学习资料

茶馆经典句子篇四
《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目 录

论文摘要…………………………………………………………………………………………… 关键词………………………………………………………………………………………………

一、幽默寓庄于谐…………………………………………………………………………………1

二、人物语言个性化………………………………………………………………………………2

三、浓郁的北京方言………………………………………………………………………………3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带着不易让人察觉的讽刺,这种幽默寓庄于谐,能给读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又一特色。老舍的《茶馆》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这个剧本中特别突出。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

[关键词] 老舍 《茶馆》 语言特色

分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老舍在谈到他写作《茶馆》的构思时说,在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的号召下,“我写了《茶馆》„„从内容上看,《茶馆》写的是旧社会”,“从形式上看,我大胆地把戏曲与曲艺的某些技巧运用到话剧中来,略新耳目。”老舍还说他写《茶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参与埋葬旧时代的战斗”(《〈老舍剧作选〉自序》)。《茶馆》一共三幕,三幕刻画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第一幕的时间是1898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写的是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第三幕写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三幕戏犹如三帧风俗画卷,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从历史的纵向和横向概括了50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切所谓的改良主义、个人奋斗、“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

一.幽默寓庄于谐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一大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评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风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已独特的幽默风格。《茶馆》在艺术风格上,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揉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反映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现实,埋葬三个旧时代,构成了《茶馆》的悲剧基调,但是老舍却为这出人间的悲剧编织了一套喜剧的外衣。这喜剧外衣正是旧社会的畸形和病态:吃人者张狂无耻、可憎可笑的嘴脸;弱小者被人吃掉的那一瞬间的奇异的情景,以及一些小人物的“人生零碎”。在阶级社会里,人吃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平平常常的,并没有什么可笑之处。但这些平凡普通的社会现象,一经老舍的概括提炼、生发改造,就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就能使人发出含泪的笑声,达到对旧社会强烈讽刺的艺术效果。剧中那个半男不女、行将就木的老太监,竟还要买个15岁的姑娘当老婆;有钱人无所事事,为了一只鸽子雇佣大批流氓打群架;马五爷对常四爷大为藐视、不屑理睬,可是一听见教堂的钟声就立刻肃立正冠,学着洋大人的样子画十字;刘麻子拐卖妇女,还说为她们“分心”;小刘麻子在谈到他包揽买卖妇女的缺德计划时是那样眉飞色舞、恬不知耻,甚至把他老子被“大令”杀头也当作吹牛的本钱……,这些丑恶的现象有多么可憎、可恶、可鄙、可笑!老舍用喜剧的手法,把人世间这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就取得了成功的喜剧效果。旧社会的畸形和病态,不独包括吃人者的丑恶与无耻,还包括被吃者的愚昧和可怜,这也是老舍编织喜剧外衣的材料之一。逃兵老林和老陈,想二人合伙娶一个媳妇,搞个“小三口”,不但

没实现,还被特务抢走了现大洋;安分老实的松二爷自己正“瞪着眼挨饿呢”,可一提起喂黄鸟就顿时来了精神,说什么“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能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明师傅,因为“这年头就是监狱里人多”而落得卖掉家什,去大牢里蒸窝窝头;聪明伶俐的小丁宝,明明知道“干这一行,活着身上就烂了”,可还是得参加沈处长主办的“花花公司”……这些都是可悲可咒的社会畸形与病态,也是可怜而可笑的人生命运。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利发等三位老人自我祭奠,在台上扔着拾来的纸钱,用凄楚的、似哭似笑的声音自我解嘲的场面。所有这些,都形成了《茶馆》别具一格的悲喜剧色彩:这是悲中有喜,笑中带泪。人们在含泪的笑声中送别那可诅咒的旧社会。

《茶馆》的语言幽默风格还与讽刺、简练、流畅相结合的特点。老舍写东西从无虚华或故作惊人之笔,然而那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粹语句,却常常含有惊人之处,令人拍案叫绝。他能一笔两笔就勾勒出一个人物,也能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的灵魂。他用不多的笔墨,就把唐铁嘴这个江湖骗子的油滑、无耻和满身的奴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唐铁嘴是个大烟鬼,第二场出场时,王利发谈起他这个嗜好,他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儿‟啦,你看……,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几句对话,一个油嘴滑舌的江湖骗子,就活脱脱勾画出来了。当人们听他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以为他改邪归正了,然而他出人意料地接一句:“我改抽„白面儿‟了”,人们不禁轰然大笑。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却偏偏要自我炫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老舍先生在剧本的台词里,巧妙地吸收曲艺相声的语言技巧,不时地“甩包袱” 把一些合乎情理但出人意外的“笑料”一甩出来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幽默效果。

二.人物语言个性化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又一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已个性的语言。《茶馆》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十分突出的。这个戏里人物说的全是北京大白话,没有政治标语和口号,也没有一般的话剧腔。可是大白话说得有特色,既有地方的、时代的色彩,又有幽默与讽刺的风格;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做到了语言性格化,又说得那么简练、流利、形象、生动。比如王利发是《茶馆》的灵魂人物,他的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剧的第一幕,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处事的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下应酬,左右逢源。这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秦仲义到茶馆里来

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第二幕是王利发的中年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苦闷中带有牢骚。幕启时,茶馆正准备重新开张,而他却说:“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当听见远处有隐隐的炮声,他就冲着妻子王淑芬说:“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王淑芬说:“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其实王利发并非糊涂,而是因为心烦意乱、怨天尤人,才发牢骚讲怪话。第三幕是王利发的老年时期,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也彻底泄了气。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绝望而带来愤世嫉俗的嘲讽和反抗。小丁宝向他问候:“老掌柜,你硬朗啊?”他不说身体好坏,而是说:“要有炸酱面的话,我还能吃三大碗呢,可惜没有!”小唐铁嘴奉庞四奶奶之命前来威逼他交出康妈妈:“王掌柜,我晚上还来,听你的回话!”王利发根本不正面回答,而是话中带刺、愤然反抗说:“万一我下半天死了呢?”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饶,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口的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啊,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的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这也是萦绕在社会底层小人物们心头的一致困惑和愤怒。老舍正是这样通过王利发语言的变化,揭示了他性格、命运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化。这种运用语言的功力,若非大师,是很难做到的。

三.浓郁的北京方言

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这个剧本中特别突出,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真是“京味儿十足”。从小生活在北京城的老舍有极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这“北京话”他运用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戏剧的语言也是来自生活的“活的语言”。经过他精心的提炼使之更简洁生动,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

语言的成功就是《茶馆》的成功。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到位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剧也就成功了。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极

茶馆经典句子篇五
《论《茶馆》的语言特色》

论《茶馆》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老舍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的人物语言十分“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言行的变化来体现时代的变化,“以笑写悲”,以幽默的语言,讽刺揭示了一个时代,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关键字】老舍 茶馆 语言特色 个性化 时代化 幽默风趣

老舍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小说和话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茶馆》是老舍后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语言艺术,更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美妙境界。

《茶馆》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对话极具性格化,“话到人到”1,“开口就响,

2闻其声知其人”,剧中出场的几十个人物,哪怕有的只讲了三五句话,也写得

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性格化”。《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这就使人物之间的性格区别非常鲜明。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话剧开始时,松二爷、常四爷和二德子的一段对话: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嘛?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叫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你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

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

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1

2 老舍:《对话浅论》 老舍:《出口成章》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

这是一场小误会,每个人不过讲了两三句话,但三个人的语言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松二爷的话平稳,周详;常四爷的话硬邦邦,有一股倔劲儿;二德子的话难听,又臭又硬,带有无赖气。他们讲的话,都是个字应该说的语言,因而鲜明的显示了三个人的不同性格:松二爷软弱,胆小怕事;常四爷刚强,正直不屈;二德子霸道,蛮不讲理。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二是能将人物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在简洁中包含着较大容量”3。话剧主角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剧的第一幕,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发达兴旺起来。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下应酬,左右逢源。这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第二幕是王利发的中年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裕泰茶馆风雨飘摇,王利发苦心改良,惨淡经营,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苦闷徨带来的满腹牢骚。幕启时,茶馆正准备重新开张,而他却说:“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当听见远处有隐隐的炮声,他就冲着妻子王淑芬说:“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王淑芬说:“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其实王利发并非糊涂,而是因为心烦意乱、怨天尤人,才发牢骚讲怪话。第三幕是王利发的老年时期,大茶馆已经完全衰落并面临被霸占的危险,王利发彻底泄了气。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绝望而带来愤世嫉俗的嘲讽和反抗。小丁宝向他问候:“老掌柜,你硬朗啊?”他不说身体好坏,而是说:“要有炸酱面的话,我还能吃三大碗呢,可惜没有!”小唐铁嘴奉庞四奶奶之命前来威逼他交出康妈妈:“王掌柜,我晚上还来,听你的回话!”王利发根本不正面回答,而是话中带刺、愤然反抗说:“万一我下半天死了呢?”随着三幕戏的发展,王利发的语言色彩发生了有层次的变化:从风趣圆滑,到牢骚不平,最后变为冷嘲热骂。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馆里的人物语言也跟着环境有所变化,展现着这个时代的特色。这种运用语言的功力,若非大师,是很难做到的。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三是幽默,这种幽默感是对同旧社会和反动人物的讽刺联系在一起的,以笑写悲。老舍曾说,穷,使他好骂世但是他的笑骂,“又不赶尽杀绝”4。这样做的结果就产生了幽默感。如李三的“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谐音双关,表明了李三内心的困苦、凄凉和对王利发的不满。巡警临走时“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一语双关,是巡警进一步敲诈不成后对王利发的威胁。而唐铁嘴的“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啦”,更是相声“抖包袱”手法的再现。至于宋恩子、吴祥子敲诈王利发说:“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则是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 “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给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3

4 选自《老舍评传》 《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

流氓本性。还有他们和逃兵达成协议时的“君子一言”,则是庄词谐用,敲诈勒索者居然自称“君子”,怎不令人觉得滑稽可笑?在开怀大笑之后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幽默和风趣,而是社会的丑恶和怪异,带给我们深深的痛苦和严肃的思考。 《茶馆》的语言艺术不只体现在上述几个方面,但这几个方面已经能充分显现出老舍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他熟悉他所写的生活,并对生活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取得独到的认识,因此他在语言的运用上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地。

茶馆经典句子篇六
《说说茶馆的语言艺术》

说说《茶馆》的语言艺术

老舍是语言艺术大师,特别是对于北京味儿的语言造诣早已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作品是学习和研究语言艺术的范本。仅《茶馆》就有不少经典的台词,流传至今。

1.老李:‚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2.常四爷:‚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呀?‛‚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当年有牙没有花生米,现在有花生米却没有了牙齿。‛

3.秦二爷:‚你们就找吧,可着全世界地找,你们还能找着这么混蛋的政府吗?‛ ‚他是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洋人只要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4.唐铁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

5.黄胖子 :‚官厅儿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是不是?‛

6.松二爷:嗻,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有了点精神)你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可以这样说,一部《茶馆》就是一座老舍语言艺术的宝库。

学习戏剧的诀窍,关键在于理清人物关系图,通过人物关系,梳理人物之间的繁复的事件,进而通过人物的事件、言行来分析人物的形象。

人物关系图谱:

老人 乡妇 常四爷(松二爷) 刘麻子 庞太监

通过以上人物关系图谱,可以概括出本幕写了下列事件:

A.马五爷施威。B.康六卖女。(乡妇卖女。)C.常四爷骂洋货。D.鸽子之争。E.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F.秦庞交锋。G.茶客对话。H.常四爷被抓。I.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反映了晚清社会的腐朽、黑暗、荒诞,其灭亡也是必然的:达官贵人为了一只鸽子而大打出手;贫苦八十多岁的老翁却无人问津;荒淫无耻的老太监要卖妻;亲生父母却被逼得卖掉自己的儿女;常四爷爱国却因为一句话而被抓去坐牢,真是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维新运动根本得不到茶客的半点理解,反而加以指责;不可一世的流氓二德子却在马五爷面前服服帖帖。

矛盾冲突:用群像展览的方式,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一个个小矛盾事件,来构成整个时代的大的矛盾冲突,不拘于以一人一事为主线,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集中性,矛盾焦点直指那个时代,揭示出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冲突——集中反映晚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

茶客的作用——议论的内容:无聊庸俗、愚昧落后、政治高压、白色恐怖。

人物形象,语言分析:

二德子(黄胖子):

与常四爷:“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与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嗻!您说的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二德子本是皇宫侍卫,按常四爷的说法,拿着官饷,应该去保卫国家,却变为富人的打手,为一只鸽子而大动干戈。面对常四爷——一般的平头百姓,霸道凶横,逞凶摆能,(打人之前先把盖碗摔碎,显摆声势),张牙舞爪,气势汹汹的流氓。可一旦见到马五爷“你”字马上换成了“您”——您说得对,连称自己“眼拙”,还候了茶钱。一副欺软怕恶的流氓本性暴露无遗。剧本仅仅十几句话,就把二德子这样一个流氓恶奴打手的形象生动的刻画出来了。

黄胖子是在二德子之后出场,说话不多,但形象也呼之欲出。一进门,未看清人,却先嚷了起来‚哥

儿们,都瞧我啦!‛‚预备烂肉面,有我黄胖子,谁也打不起来!‛一副高高在上,流氓老大的霸道气势。当事情和解后二德子又说‚得啦,一天云雾散,算我没白跑腿!‛又是一副不可一世,功劳第一的嚣张样子。可是见了宋恩子、吴祥子这些官差(更高级的合法流氓)时却是“宋爷,吴爷,二位爷办案哪?‛‚官厅儿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前面的唯我独尊,变成了不便“多嘴”,揭露了其助纣为虐,欺软怕恶的流氓实质。见到庞太监时是‚哟,老爷在这儿哪?听说要安份家,我先给您道喜‛‚您赏脸!您赏脸!‛又是一副逢迎巴结的丑态。(作者巧妙的截取黄胖子对百姓,对官差,对太监的不同态度。多侧面的揭示了这个人物。)

马五爷:

与二德子:动作是——并未立起;语言是——你威风啊。(只是坐在那里,轻轻的说了一句话,二德子的嚣张气势便被打压了下去,更能体现其威严。传言有演员加了一个“好”字,老舍反而不高兴,因为在已经吃上洋教的马五爷眼里,像二德子这样的地痞,连耍威风的资格都没有,二德子之流是不需要加一“好”字和“拍案而起”的!如果是站起来,拍案而起,反而不能显示出马五爷的威风和气势!这凸显了实际上是支撑起洋教的帝国主义的八面威风。

常四爷要找他评理时,他立起来就走,傲慢无比,可就是这样一个霸气的人,却在出门时,一听到教堂的钟声——顿时立定,恭敬地在胸前划十字——大摇大摆的走了,又深刻的揭示了其洋奴本质。需要指出的是马五爷是吃洋饭信洋教的,他这几句话,并非是打抱不平帮常四爷,而是要在常四爷这个不服洋人的人面前抖自己吃洋饭的威风,表现了他高级洋奴的性格特点。马五爷其特殊的地位、威风凛凛的气势正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的折射,也是清政府怕洋政府,清官吏怕洋走狗的典型反映,也说明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常四爷:

“雄赳赳”的进场——对达官贵人为了一只鸽子而雇佣打手大动干戈,互相炫耀极为不满“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对流氓二德子的威胁毫不示弱“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可没见您冲锋打仗。‛(您字并非尊敬而是讽刺,可参见《一厘米》)明里讽刺指责二德子,暗里讽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面对大施威风的马五爷,常四爷却不以为然,愤然说道“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看到刘麻子一身洋货,深为愤怒,并大骂洋货,痛惜“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看到乡下农民卖儿卖女的惨剧,痛感人民生活的悲惨,并施舍给乡妇两碗烂肉面。他看到这些满目疮痍的景象,不禁为大清国的命运深深担忧,发出了——“大清国要完”的喟叹。鲜明的展示了他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意识。他后来参加义和团,与洋人拼杀,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然而这样一个正直的中国人,刚强的爱国志士,最终却穷困潦倒,一生的愿望和奋斗成为泡影。他这样一个正直中国人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理想遭践踏,美好被毁灭,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

另外,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用语也和松二爷迥然不同。常四爷用的是“你”,语气现得耿直,强硬,倔强,不畏强暴,敢作敢为。松二爷——“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盖碗多少钱?我赔!‛“看着点我们的鸟笼子。”用的是“您”体现出处处说好话,套近乎,是一种软弱怕事的性格,但他成天无所事事,又嗜鸟如命,是没落的八旗子弟的代表。

王利发:

他是旧社会中小商人、小资产者的艺术典型。就名字的命名艺术来说,一看就知道是个精明的商人。“利”者,大吉大利;“发”者,发达昌盛。他的处事原则,就是他父亲留下的几字真经‚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所以,他明哲保身,不得罪任何人——地痞流氓,一般茶客,太监打手,乡妇村民他都一概讨好,小心谨慎。他还到处贴上“莫谈国事”怕沾惹上任何是非。

对于打心眼里瞧不起的唐铁嘴来说,他也是尊敬的称其为“唐先生”并送其一碗茶喝。见二德子要和常四爷打起来,忙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其两边都不得罪,胆小怕事,息事宁人,小心谨慎的处事方式。另外,在对待常四爷与二德子流氓混混之间,他更讨好,巴结二德子一些。

他见了秦二爷连忙说‚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一副讨好卖乖,小心翼翼的样子。当秦仲义说要走的时候,他竭力挽留,还说“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言谈举止可谓滴水不漏,八面玲珑。当秦仲义提出要涨房租的时候,他连忙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按常理,一涨房租,王利发应该想尽千方百计阻止涨价才对,可他仍然连连称好,还说“太对了!”这是表面谦恭顺从,实则拖延绕弯。对此,秦仲义也知道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当秦仲义提出要收回房子时,他随即跟上,“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当秦仲义临走又提到涨价时,他一口岔开——‚我给你叫车去!‛真可谓善于奉承、巧妙周旋,话头灵活,化实为虚,既不吃亏,又不得罪,还耍点无赖的精明商人的典范。但对于一无所有的穷人,他也没有施与过多的同情,面对一场乡妇卖女的惨剧,他没有丝毫怜悯,还冷冰冰对常四爷说,这事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又可见其麻木。

可是,尽管王利发委曲求全,竭力迎合时代,并不遗余力改良求新,也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悲惨的命运。王利发是旧中国社会小商人、小资产者命运的缩影,王利发的悲剧命运是对那个腐朽时代,充满血泪的控诉。

秦仲义:

是在维新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他与王利发和一般茶客、贫苦下层人民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在逐渐成长、壮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气势。他与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其实际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行将就木的封建王朝势力的对垒和交锋。就剧本而言,处处有精彩的潜台词。比如他一见到庞太监就说‚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不可一世的庞太监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之后,庞太监才安顿了下来。讥讽庞太监也被变法吓坏了。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还用说”意谓,这是明摆着的事情,维新派被镇压,我心里肯定舒坦、高兴多了。‚谭嗣同问斩!‛‚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点明这个时代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了,并开始血腥的镇压。所以庞太监顺势也将秦仲义划入到维新派的阵营、讽刺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好多财主都讲维新”,又威胁又讽刺。面对庞太监的咄咄逼人,秦仲义先说——‚我早就知道‛说明他对变法不抱任何希望,知道变法长不了。然后以退为进,反唇相讥“在您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最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笑声中告别,其实是暗中较劲,绝不服输。实质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

旧两大势力的较量。可谓含义丰富,含蓄深刻,话里有话。尽管维新运动中,以秦仲义为代表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成长起来,但是在保守派庞太监的眼中不过是“小财主”而已,但是庞太监之流的保守派也还是感觉到了——时代变了,“小财主”也敢斗嘴皮子,其实这也是晚清政府摇摇欲坠的反映。秦仲义的破产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了实业拯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

将!你玩啦——丰富的潜台词:晚清政府完了,清朝社会完了,这个时代灭亡了。文中通过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的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其余人物:

刘麻子:拐卖妇女儿童,坑蒙拐骗,盘剥压榨人民的寄生虫,崇洋媚外,做尽丧天害理的事情。康六被逼得卖了自己的女儿,他从庞太监处敲诈到二百两银子,但却只给康六十两银子,从中赚了一百九十两,可见多么黑心。

宋恩子、吴祥子:为了自己往上爬,邀功行赏,敲诈勒索人民的无耻走狗。常四爷就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住,坐了一年牢。

唐铁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相面拐骗,抽大烟的社会混混。

关于戊戌变法:句中不同人物,有不同的反应:王利发漠不关心,连茶客们议论也害怕;茶客们非但不理解,甚至加以指责,说康有为“心眼多毒”;民族资本家根本不抱任何希望,早知道变法长不了;宫廷太监则是又怕又恨,保守派得势后,更加嚣张。

茶馆经典句子篇七
《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浅析《茶馆》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老舍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中,十几个人物依次登台,却个个形象立体,性格鲜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写作语言的性格化,时代化,应人切景;老舍以笑写悲,寓庄于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于三个时代中光怪陆离的丑类;北京化的口语也是本剧一大特色,给穿梭于茶馆中的人物注入生命。《茶馆》的语言特色丰富多样,本文集中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关键词】《茶馆》 语言特色 应人切景 幽默风趣 京味儿

《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茶馆》演出已有500场之多.创造了中国话剧史上最受观众喜爱的许多记录,还曾代表中国的话剧艺术到国外演出,为不同人种、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的观众所赞赏,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因为其众多优秀作品而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人民艺术家”,而《茶馆》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原因当然也少不了老舍那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力。下面,我们就从谈谈茶馆的语言艺术。

一、应人切景,形象鲜明

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应人切情合境便是遣词艺术的基本原则。老舍说过:“文字的感动力是来自在某个场合中必然的说某种话”;(《我的“话” 》)“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人物,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话剧的语言》)在他的作品中,到处可见应人切情合境的遣词,语言有很着明显的性格化和时代化。老舍特别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寥寥数语就活画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思想特点。正是老舍先生的匠心独具,才使得人物很多却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常四爷正直爱国,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典型的地痞无赖。老舍先生让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他们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例如:

1)“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2)“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3)“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4)“可是,我这儿己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5)“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6)“我改抽‘白面’啦。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7)“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8)“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9)“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贸,那才能救国!”

例句一为常四爷的话,从这句话中其正直、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表现出来。

例句二是王利发的话,是句很经典概括。和气生财,是生意人的一个信条,也是王利发主持茶馆的为人之道、经营之道、发家之道。例句三也是王利发的语言,圆熟风趣、油嘴滑舌,充分表现了他的精明圆滑。例句四是王利发对难民说的话,从中又看出他强硬、冷漠的一面。综合从例句二、三和四看来,王利发很谦恭,八面玲珑,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的生涯非常吻合。

例句五、六和七里的话语正是唐铁嘴的口气声息。老舍自己也说:“一个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例句五、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无赖、油嘴滑舌的烟鬼形象。例句七还反映了军阀混战的年代,这一时期善良百姓遭受着无尽的灾难,而邪恶势力如鱼得水,活得滋润自在。

例句八是庞太监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庞太监是个封建势力的爪牙,也反映了当时的局势,维新变法的失败,封建势力顽固强大。

例句九中,秦仲义这位迷信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的一句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自信,流露出他的远大志向,表明了他敢与“洋货”一拼高低的决心。

二、以笑写悲,寓庄于谐

老舍先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技巧,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寓庄于谐,以笑写悲才是作者的目的。在开怀大笑之后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滑稽和风趣,而是社会的丑恶和怪异,带给我们深深的痛苦和严肃的思考。老舍注重语言的生活化,并借鉴民间艺术形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了幽默风趣的喜剧效果。以下的例句便是例证:

1)“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2)“我改抽‘白面’啦。”

3)“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4)“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5)“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你看看,你看看,多么体面!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例句一和二是唐铁嘴的两句话,当人们听第一句时以为他已经改邪归正了,谁知他出人意料地说“我改抽‘白面’啦”。这可以说是相声“抖包袱”手法的再现,将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笑料”甩出来,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效果,但并不是产生喜剧的开怀大笑,而是伤感与沉痛,这是“带泪”的幽默,其幽默的深意就在于揭示时代与人物的悲剧性。

例句三是宋恩子和吴祥子敲诈王利发说的话,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一语双关:“那点意思”其实是想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给钱给得太少会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这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流氓本性,在引人发笑后,引发人们对这个病态社会进行深思。

例句四里李三的台词,恰到好处地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式,既寓深意,又造成强烈的幽默效果。

例句五松二爷的话反映了可悲可咒的社会畸形与病态,这也是可怜而可笑的人生命运。人们大笑之后,也慢慢品尝到那个黑暗年代人世间的苦涩辛酸。

三、京味十足 自然流畅

老舍久居北京,他对北京市民语言的热爱和熟悉,使他十分地擅长写出北京味儿的文字来。《茶馆》的故事发生在北京,剧中语言是地道的北京方言,虽源于民间,但经过老舍的加工提炼,俗白、凝练、生动、纯净。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实。下面我们从例子中看其中的北京味儿:

1)“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2)“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

3)“一个人身上得有多少洋玩艺儿呀!”

4)“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

5)“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你看看,你看看,多么体面!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6)“抓早儿买点菜去呀!”

7)“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

例句一中王利发的“我是孙子!”就是北京方言,虽然是骂自己,但听起来让人感觉很亲切。

例句二、三和四中都有突出的儿化音,这是北京话的一大特色。这在文中其他地方也随处可见。

例句五中松二爷的话可以让人一窥当时京城的鸟文化。对鸟的执著,是北京那些满族纨绔子弟的一大特点,是败家子文化的一种体现。

例句六中的“抓早儿”也属于地方方言。

例句七中的“混”、“顶”和儿化也极具北京风味。

总之,《茶馆》的语言成就是很高的,没有一般的话剧腔,全是大白话,却有着突出的语言特色,做到了语言的性格化,有时代色彩,也有地方色彩,幽默讽刺,又那么精练流畅,形象生动。老舍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给我们构造了这么出彩的专属于《茶馆》的语言世界。

参考文献

[1] 老舍:《茶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 梁素芳: <茶馆>语言艺术初探 中国期刊网 2007年20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iaoyuzhong/20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