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被误解很无奈的句子篇一
《容易被误解的句子》
1.Do you have a family?
正解:你有孩子吗?
2.It's a good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就算是最好的父亲,也未必了解 自己的儿子。
3.I have no opinion of that sort of man。
我对这类人很反感。
4.She put 5 dollars into my hand,"you have been a great man today." 她把5美圆塞到我手上说:"你今 天表现得很好."
5.I was the youngest son, and the youngest but two。
我是最小的儿子,但是我还有两个妹妹。
6.The picture flattered her。
她比较上照。
7.The country not agreeing with her,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她杂那个国家水 土不服,所以回到了英国。
8. He is a walking skeleton。
他很瘦。
9.The machine is in repair。
机器已经 修好了。
10.He allowed the father to be overruled by the judge, and declared his own son guilty。
他让法官的职责战胜了父子的亲情,最终宣布儿子有罪。
11.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
你在胡说八道。
12.You don't begin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mean。
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干嘛. don't begin :决不
13.They didn't praise him slightly。
他们大大地表扬了他。
14.That's all I want to hear。
我已经听够了。
15.I wish I could bring you to see my point。
你要我怎么说你才能明白呢。
16.You really flatter me。
你让我受宠若惊。
17.He made a great difference。
有他没他结果完全不一样。
18.You cannot give him too much money。
你给他再多的钱也不算多。
19.The long exhausting trip proved too much。
这次旅行矿日持久,我们都累倒了。
20.The monk is only not a dead man。
这个和尚虽然活着,但跟死了差不多。
21.A surgeon made a cut in the patient's stomach。
外科医生在病人胃部打了个洞。
22.You look darker after the holiday。
你看上去更健康了。
23.As luck would have it, he was caught by the teacher again。 不幸的是,他又一次被老师逮个正着。
24.She held the little boy by the right hand。
她抓着小男孩的右手。(这里"by"与"with"动作主语完全相反。)
25.Are you there?
等于:Do you follow me?
26.If you think he is a good man, think again。
如果你认为他是好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7.She has blue eyes。
她长着双蓝眼睛。
28.That took his breath away。
他大惊失色。
29.Two is company but three is none。
两人成伴,三人不欢。
30.The elevator girl reads between passengers。
开电梯的姑娘在没有乘客时看书。
"between"="without":相同用法:She modeled between roles。译成:她不演戏时去客串下模特。
31.Students are still arriving。
学生还没有到齐。
32.I must not stay here and do nothing。
我不能什么都不做待在这儿。
33.They went away as wise as they came。
他们一无所获。
34.I won’t do it to save my life。
我死也不会做。
35.Nonsense, I don’t think his painting is any better than yours。 胡说,我认为他 的画比你好不到哪去。
36.Traditionally, Italian presidents have been seen and not heard。 这个总统有名无权。
37.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迟到总比丧命好。
38.You don’t want to do that。
你不应该去做。
39.My grandfather is nearly ninety and in his second childhood。 我祖父快90岁了,什么事都需要别人来做。
40.Work once and work twice。
一次得手,再次不愁。
41.Rubber easily gives way to pressure。
橡胶很容易变形。
42.If my mother had known of it she'd have died a second time。 要是我妈妈知道了,她会从棺材里爬起来。
被误解很无奈的句子篇二
《形容很无奈的句子》
形容很无奈的句子
时间:2013-12-27 13:50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好词好句
更多193
1、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2、走近你,就走近了痛苦,离开你,就离开了幸福。
3、走不到一起的人,不是不爱,是无法再爱。
4、曾以为孤独比寂寞更深沉,沦陷于寂寞里,方知寂寞比孤独更难熬,更令人疲惫。一个人,不,是一个灵魂,一个忧郁的灵魂,在街上游荡躯壳早已不丢弃在何方,风透过我的灵魂吹过,却带不走我的寂寞和忧郁。或许风中含有太多的忧郁和寂寞吧!也或许是风在可怜我吧!不愿将我仅有的寂寞和忧郁带走吧!
5、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 ,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6、与爱同行,总伴随几分脆弱和无奈,有时如同彩虹,五彩斑斓,一闪即逝,有时像流星划过长空,一个转身已消逝在茫茫黑夜。
7、有些事,咱们明晓得是错的,也要去保持,由于不情愿;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废弃,因为没终局;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8、以为蒙上了眼睛,就能够看不见这个世界;以为捂住了耳朵,就可以听不到所有的懊恼;认为脚步停了下来,心就可以不再远行;以为我须要的恋情,只是一个拥抱。
9、无奈的现实给了我们无奈的背影,无奈的我们只能无奈的走下去,无奈的社会其实造就了很多像我一样无奈的灵魂,这就是这个无奈的社会,我们有时候也无能为力,只能走下去……
10、突然觉得以前自己错过了好多好多,不知是当时自己年少无知的轻狂还是人生本该就如此,人真的是会一天一天的变得成熟和沧桑的,相对于昨天,也就是24小时前,我相信我变了,相对于以前,也就是走过的人生岁月,我肯定我变了。现在的我已经面目全非。
11、生涯在一个城市里,或者爱一个人,又或者做某件事,时光久了,就会感到厌倦,就会有一种想要逃离的激动。兴许不是厌倦了这个城市、爱的人、坚持的事,只是给不了本人坚持下去的勇气。
12、你不知道我在想你,是因为你不爱我,我明明知道你不想我,却还爱你,是因为我太傻。也许有时候,回避不是因为惧怕去面对什么,而是在等候什么。
13、那些已经犯过的过错,有一些是因为来不迭,有一些是因为刻意躲避,更多的时候是茫然地站到了一边。我们就这样错了一次又一次,却从不知道从中吸取教训,做一些检查。
14、见得多了,现在看来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工作上的原因,我在到处漂移,真的见识了当年站在家乡最高山峰远眺的景色,那种向往却被深深的压在了心里的某个隐藏的角落,过年回家见到一些幼年的同学,妻子孩子一家都是陶醉在幸福之中,家里的新建的小洋楼显得格外的光亮,心里角落的残存却没有了藏身之处。
15、当一个人迫于无奈,走投无路的时候,可能会变得极端,也可能从此心态变得平和。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人,但我确信,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了。
16、不知不觉,习惯了双臂环抱的温度,左手牵着右手的温柔。习惯了寂寞时戴上耳机,不知何时,过去不会吸烟的我,何时享受那份别异的不悟。
被误解很无奈的句子篇三
《被误解的名言警句》
那些年被误解的名言
1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儒理学家和一群封建卫道士们总是如此曲解这句话,认为:没有传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 然而事实仍然是卑鄙的社会群族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原文进行断章取义所制作的封建枷锁。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没有做到后辈的本分为最。舜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就自行娶了妻子,是无视尊卑、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而此时,舜的父母对舜还有极大的偏见,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一向被尊为金科玉律。 原句:“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的。也就是说,庄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生命有限,不该没完没了地去追无限的知识。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一直被翻译为: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句话被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的理论根据。 实际上,这句话是这样断句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如果人民的素质高,就给他们自由宽松的环境;如果人民的素质不高,就要教化他们。这和孔子是倡导“有教无类”的思想相吻合。 不同的断句,大相径庭的意思。断章取义害死人啊。
4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意思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变成写夫妻关系的了。
5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其实这句话中的小人是被严重曲解的,“小人”在古代是指没有渊博学识和高雅情志的人,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大区别,并且孔子说出这个话是有前提和原因的,也就是说此话中的“女人”与“小人”是特指,而非针对所有的女人。 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随后留下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也就是说孔子觉得自己被当作花瓶了,感到没面子,很郁闷,所以鸣了一下不平:卫国公老婆怎么跟一个普通百姓似的,一点涵养也没有,难以交流,靠近了就看见了那副骄扈无知的模样,疏远了还会招来埋怨。 6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说:“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
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也就是说,孔子反对“以德抱怨”。但是,由于被人曲解,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7网开一面
一般认为是捕鸟时,把网围三面开一面。 其实真正的意思是这样的:就开一面网等鸟钻进来。当然,这个典故的主旨没有被曲解。(这不是断章取义和曲解)
8人尽可夫
一般认为是指“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说明女子的作风问题。” 但实际上,这只是字面解释,“人尽可夫”本身根本没有奇淫的意思。是后来的夫子理学断章取义,用以戕害女子。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原文:(郑)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厉公无柰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 春秋时期,郑厉公深恨相国祭足专政,暗命祭足的女婿雍纠去把其老丈人干掉,就可接任相国的位子。雍纠对老丈人不好,可夫妻感情倒不错。回家后面对老婆有点心虚,被老婆雍姬看出问题,一番逼问,就坦白交待了。 雍姬回家问母亲:“父与夫孰亲?母亲说:“父一而已,人尽夫也。”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选择的范围就是天下男子了。雍姬随将事情原委告知父亲,祭足反杀雍纠,厉公逃往别国,祭足又拥立了郑昭公。 可见,“人尽可夫”现在的意思,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断章取义和曲解。
9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 实际上,“优”的正确意思是“有余力”,学者将这句译为:“做好了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曲解: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圣人们也没两样,还不是把我们老百姓也当成猪狗不如的东西! 正确解释: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11刑不上大夫
曲解:古时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够公正,所以在高官犯法之后可以不受惩罚,不受刑罚。 实际上,孔子说这句话的原意是,提醒士大夫们要洁身自爱,千万不要触犯法律。而一旦犯法,将有刑具加身,则应赶紧自杀,不能受辱。
12 无毒不丈夫
这句在电视剧中被一号反派角色滥的俗语,其实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讹传。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无毒不丈夫”呢?这里的毒,可能是发音相近而被误传,本意应是“豁达大度”的“度”才对。
13识时务者为俊杰
现在这句原话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名言已被歪曲成赞赏见风使舵,甚至是对为虎作伥的认同,这与原意大相径庭。识时务,时务指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
清形势和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是对隆中卧先生的赞誉,说他未出隆中,却已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而且有极深刻的见解。
14无奸不成商
古代成语“无尖不成商”也变了味儿,叫“无奸不成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不够资格当商人。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
15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关于这句,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标点错误“女子”中间应有标点断开,如“女、子”。“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儿子,“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类。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女”为“汝”字的通假,“女子”实为“你们这些小子”,是孔子对门下弟子的称呼。怎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这要在当时的具体环境里找答案。在《论语·阳货》这一篇里,孔子先是受到阳货的戏弄,然后又有“子由质疑”、“子路不悦”、“乡愿败德”、“辞客不见”、“宰予不仁”等一系列纠葛,而且孔子早就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的话,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结合自己怀才不遇,不被理解和任用的处境,心中难免有些不快。再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不可能不产生矛盾,这些不快和矛盾恰好在子贡问师(或者当着更多弟子的面)时引发出来,于是孔子便有了“唯女(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慨叹,意思是说:“你这小子(或你们这些小子)和奴才一样是不好教养的,(传授给你们)浅近的知识,就不谦逊;(传授给你们)深远的知识,就有怨言。”
16金屋藏娇
你觉得是给小三弄个格外幽会地点?实际上,这个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当初娶陈阿娇(比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要早)时说的句话:“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所以„„【金屋藏娇的“娇”实际指的是大老婆啊。。。】
17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也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其实是倒装句式,改回来就是“己不为人,天地诛灭”好象更好理解。这里的“为人”窃以为是为人不做亏心事的为人。同样的一句话,理解不一样其结果大相径庭。有的是理解有误,有的是为我所用,故意颠倒黑白。认真起来,弄个是非曲直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语境差,不容说真话。换句话说,就不是说理的地方。有的是不知道厉害关系,只知道跟风;有的是知道是非,为了自己的利益揣着明白装糊涂,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胡言乱语颠倒黑白。“人不为己”还有一种说法:此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之意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18登堂入室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才能进入内室。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入室为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 19烂醉如泥
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指酩酊大醉的样子,瘫倒在地扶不起来。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指一种长在南海中的虫类。这种虫没有骨头,一上岸就会“失水而醉”,因此就有了“烂醉如泥”的说法。
20女子无才便是德
出处:清·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辩)是才,女子无才便(辩)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错解: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正解:女子不与人争辩是有道德修养的缘故。
实际古意应大概为:女子有才能,但不在丈夫面前显露,而是表现得谦卑,柔顺,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
21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被误解很无奈的句子篇四
《被误解的名言警句》
第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爱迪生这句话长期出现在语文教材上,目的是为了宣扬努力的可贵。可其实,我们都一直误解了爱迪生的原意。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第二“无奸不成商。” ----古代词古代成语“无尖不成商”也变了味儿,叫“无奸不成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不够资格当商人。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第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在今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经成为形容老师一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感人奉献的经典名句。可其实这句诗的原出处,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却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丝方尽的“丝”与相思的“思”同音,比喻为爱相思流泪,至死不干。第四:无毒不丈夫。 ------古代成词这句在电视剧中被一号反派角色滥的俗语,其实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讹传。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无毒不丈夫”呢?这里的毒,可能是发音相近而被误传,本意应是“豁达大度”的“度”才对。第五: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现在这句原话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名言已被歪曲成赞赏见风使舵,甚至是对为虎作伥的认同,这与原意大相径庭。识时务,时务指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清形势和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是对隆中卧龙先生的赞誉,说他未出隆中,却已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而且有极深刻的见解。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
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拿破仑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 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句话就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年看过的《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表述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是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语录,上下文之间往往没有多少联系。当时的文章,除了句断,其它标点符号还没有发明。所以,被误读是可能发生的事。 如将这句话更正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与孔子另一句名言“有教无类”一
脉相承。也使得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误传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庄子》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常被长辈用作勉励学子不要浪费光阴,珍惜时间学习的至理名言。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两句话并非庄子意思的全部?这两句话之后,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原来庄子是在「警告」:以有限追求无限,是会伤害身体的;既然如此,还要不断追求知识,很危险啊。 误传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过这样一段几乎所有上过学的中国人都熟悉的,非常壮丽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紧接着写道:“因此,必须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可能马上就有人反对,认为这不可能是保尔的话,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尤其是因为这段话与上一段的意境大不相同,如以此教育孩子可能会有“人生如梦, 转眼就是百年;要醉死梦生,赶紧享受人生”的颓废消极影响,那我要说:也可以认为“人生短暂,赶紧奋斗”么! 误传九:马克思在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的确又是一段感人泪下的壮丽名言,又可能感动过好几代中国人。假如我说,马克思在这同一篇文章中写道:“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与上一段相比,似乎给滚烫的头脑泼了一瓢凉水。 误传十: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
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
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误传十一: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
被误解很无奈的句子篇五
《容易误解的句子》
被误解很无奈的句子篇六
《容易误解的句子》
1. The house is really A-1.
(误译)那间房子的门牌确实是A-1号。
(正译)那间房子确实是一流的。
2.He bought a baker's dozen of biscuits。
(误译)他买了面包师做的12块饼干。
(正译)他买了13块饼干。
3.A bull of Bashan woke the sleeping child with his noise。 (误译)贝兴的一头公牛弄醒了那个酣睡的孩子。
(正译)一个大嗓门的人把那个酣睡的孩子吵醒了。
4.He was a cat in the pan。 (误译)他是盘子中的一只猫。
(正译)他是个叛徒。
5.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误译)一只猫都可以看到国王。 (正译)小人物也该有同等权利。
6.Even a hair of dog didn't make him feel better。
(误译)即使一根狗毛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正译)即使是再喝解宿醉的一杯酒,也不会使他觉得好些。
7.Is he a Jonah?
(误译)他就是叫约拿吗? (正译)他是带来厄运的人吗?
8.Jim is fond of a leap in the dark。
(误译)吉姆喜欢在黑暗处跳跃。
(正译)吉姆喜欢冒险行事。
9.A little bird told me the news。 (误译)一只小鸟将此消息告诉我。 (正译)消息灵通的人士将此消息告诉我。
10.Angela is a man of a woman。 (误译)安吉拉是个有妇之夫。
(正译)安吉拉是个像男人的女人。
11.Nellie is a man of his word。 (误译)内莉是他所说的那个人。 (正译)内莉是个守信用的人。
12.He paid a matter of 1000 yuan。 (误译)他付了1000元的货物账。 (正译)他大约付了1000元。
13.It is a nice kettle of fish! I have a stomachache。
(误译)这是一锅好鱼,(可惜)我胃痛。
(正译)真糟糕,我胃痛了。
14.She is a nose of wax。 (误译)她的鼻子是腊制的义鼻。 (正译)她没有主见。
15.Glen spent a small fortune on a tour round the world。
(误译)格伦花了一笔小钱周游世界。
(正译)格伦花了巨资周游世界。
16.He is very glad that his wife's going to get a visit from the stork。 (误译)他为她的妻子将获得参观鹳鸟的机会感到非常高兴。
(正译)他为妻子即将生孩子感到非常高兴。
17.Archibaid was a whale at fishing in his young days。
(误译)阿奇比德年轻时捕鱼捕到了一条鲸鱼。
(正译)阿奇比德年轻时擅长捕鱼。
18.Is there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Kenneth and Louie?
(误译)肯尼斯和路易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吗?
(正译)肯尼斯和路易之间有极大的不同吗?
19.The ABC hopes to settle in China。
(误译)那个美国广播公司希望在中国设立公司。
(误译)那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希望在中国定居。
被误解很无奈的句子篇七
《被误解的九句古语》
被误解的九句古语
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尤其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俗语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义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众。
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派的“真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离谱的一个例子之一,初中生也应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古人所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的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因为《论语》的这句话,有人就解读为孔子歧视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虽然很多人这么认为,特别是现代人更加这么认为,但还是有人在为孔子鸣不平。众所周知在49年之后的中国大陆自始至终给老夫子戴着一个意识形态的帽子,因此这些辩护的声音也就难以被世人所知了。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爱人如己,他怎么会歧视女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原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易经》比较费解的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很多人都把它理解成“君子应当自强不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以”在古文里是“用”的意思。其意思应是“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就是君子用了它以后就会自强不息。这里的“之”,就是指前面的“天行健”。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天道的运行是最健康的,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使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而不是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劲儿的意思。这种处世之道,在古时候几乎人人都懂,老子不是也说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又是《论语》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只要让他们做事就行了,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统治者奉为圭臬。正是这句话,孔老夫子更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愚民政策的始作俑者。但是,这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看,谈教育谈得多深刻啊。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礼记》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头脑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铁证。我们不妨翻开典籍,看看历史真相。“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于《礼记》。“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礼记》这段原文是记载具体的乘车礼仪。根据上下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实应该分为两句话,逗号应改成句号。“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这是讲一般乘车礼仪。
两车相遇,要相互表示敬意。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至于庶人,在先秦人看来,他没有当官食禄,就不必行这套礼数。这和现代公司礼仪只能约束公司内部是一样的。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是讲对违反乘车礼仪者的处理。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恐吓下级行礼。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逼迫下级对上级礼貌。这是先秦封建制礼仪,都是合情合理的,古人的纯朴可见一斑。这哪有什么“阶级压迫”色彩?
三从四德
原文: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昆弟之为父后者。《传》曰:为父何以期也?妇人不贰斩也。妇人不贰斩者何也?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妇人不贰斩者,犹曰不贰天也,妇人不能贰尊也。——《仪礼•丧服》
之所以贴出那么长的原文,是要着重提醒各位,“三从”仅仅指服丧仪礼上的三从,这是最需明确的。由于“四德”在今人眼中并不是非常大,此处就不罗嗦了。
为了便于理解这段话,吾人须先知《仪礼•丧服》之大义。
传统中国乃礼乐之邦,而丧葬礼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丧服”又是丧葬礼俗的一部分。所谓“丧服”就是生者为死去的亲属改变服饰以志哀悼、追念之情的礼俗。依据生者与死者的血缘亲疏关系或身份等级的不同,规定了五种等级的丧服制度系统,俗称“五服”。依此是斩衰服、齐衰服、大功服、小功服和缌麻服。
同时,丧期也有三年、一年、九月、七月、五月和三月的不同。丧服与丧期在《仪礼•丧服》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错乱或破坏。
古代对丧服守制是非常重视乃至是苛刻的。如服斩衰之丧者如是现任官员,必须离职归家居丧守制,丧期结束方可复职。若国家一时离不开此人,须由皇帝下诏特批而不守丧,是为“夺情”。即便如此,往往亦被视为有违伦常,当事者承受之舆论压力不小。万历首辅张居正因“夺情”事件而险遭同僚之弹劾,即其显例。历史上因未守丧制而遭受处罚者亦时有之,此不细说。
上面一段文字,就是说明女子服斩衰之服的情形与道理的。其大意谓:
女儿出嫁了,只为其父母及父亲之兄弟服齐衰一年之丧。何以如此耶?乃因为女性不能守两个三年的丧期。何以故?
男女有别也。其别乃在女子有“三从”,故其礼俗亦随之变化,无专一不变的道理。哪“三从”呢?就是未出嫁的女子跟随着父亲生活,已出嫁的女子跟随着丈夫生活,丈夫死后跟随儿子生活。所以,女子在未出嫁时,以父母为天;已出嫁之后,以丈夫为天。女子不守两个三年之丧期,犹如吾人不能同时有两个天,女子亦不能有两个最尊贵之天也。
女子未出嫁时,本来须为自己之父母守斩衰三年丧。但因出嫁,不依赖父母而生活了,斩衰三年丧即转移至夫家,若此时父母去世,则只守齐衰一年丧。然而,如果女子被夫家休弃而回到娘家,则依然要守斩衰三年丧。这里在在只关涉到丧服礼俗的问题,并未涉及到家庭生活中女子服从谁的问题。
谓女子没有自由而倍受压制,皆是后之好事者望文生义、以讹传讹之辞。由于“三从”离开了具体的文本与具体的社会礼俗而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遵从”或“服从”,再加上现代人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多从个体自由与独立的角度立论,则“三从”确乎成了女性的地狱。
但这决不是“三从”之本义,在古代也没有像现代人这样来引申“三从”之义的。中国是历来重视孝道,如果夫死以后作母亲的要无条件地服从儿子,则岂有孝道可言,简直是犯上而大逆不道。这种情况在历史上鲜有发生,但儿子无条件地服从母亲的却很多,如焦仲卿按母亲的意愿而休弃心爱的刘兰芝,就是其显例之一。甚至宋太祖赵匡胤亦是依其母亲的意思,将大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
无奸不商
原句:无尖不成商
“无奸不商”本为“无尖不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或“奸商”了。
以德抱怨
原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以德抱怨”不过是孔子的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
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老师,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以正直的态度去对待人,不卑不亢,事情该咋办咋办,以一个正确客观的态度去解决。
女子无才便是德
原句:人亦有言:“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隋唐演义》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非但不是这样,而且完全相反!中华儿女们对这句话的误会可大了!这话又怎么说呢?
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为什么要以德行为主呢?看看现今社会这么乱,诈骗这么多,网路上什么希奇古怪伤天害理的事都有,这就是有了才干却缺乏德行的后果,总之,这句话是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是什么意思呢?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古人说的“无物”不是世上真的没有万物,而是在万物的围绕中,内心不起一点挂碍的意思;“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对于我的一切得失无挂于心的意思;“无念”也不是真的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妄念,在念头中依然自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