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日语等级考试】
狂欢后的句子篇一
《狂欢后的落寞》
狂欢后的落寞
最近好像很累,即使没做什么有内容的事情,但是天天在宿舍和实验室之间往返就已经让我喘不过气了,以至于前几天耳鼻喉一起起义,开始还是一如既往的让它们自生自灭,以为这足够strong的小身板可以战胜它们,但冷战了几天我还是屈服了。所以昨天决定要善待一下它们,会还没结束就找借口溜出去了,和CL 同学逛街、看电影、吃美食各种Happy,今天一天心也还没收回来,蹲在实验室逛了一天淘宝聚美乐峰糯米,因为要急着付钱所以今天很早就回来了,顺便整理一下最近的状态。其实,最近一直都想总结反省一下,因为到这个月底来厦门就整整一年了,但是又觉得脑子里没什么能输出的内容,每当这时候就逼着自己输入进点东西去,最后发现这只是在逃避,不愿面对这么悲催的自己。好吧,我承认这一年我做的不好,不及格。
悠优曲谱
有些事情真的是从一出生的那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命运会推着我们一步一步靠近它。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孤身一人来到几千里之外的地方,每天逼着自己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讲,这也许是一件很自然很和谐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是繁重的任务击垮了我的斗志还是我原本就没有那东西,总觉得自己跟这里不在一个频道上,甚至有时候觉得呼吸都那么困难。
学会接受不再是“优越感十足”的自己,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学会克服心理落差而带来的不自信和自卑感,也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对于死要面子的人来说,放下身段(虽然知道自己很挫没什么了不起的)去向身边的人请教别人认为很白痴的问题,更是要命的事情!所以,对于浑身上下除了一堆臭毛病啥都没有的我来讲,这条泥泞的路上又铺满了荆棘,找不到任何可以落脚的地方,连原地踏步都不允许。有的时候也会鼓起勇气很努力的去做一件事情但是最后别人还是觉得你做的不够,甚至觉得你压根就一点都没做,然后就会自卑不自信就会无比忧伤导致状态更差,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成就”了这一年的我。
不想把这一年的事情都仔细的过一遍,因为确实有点悲催,总觉得自己把怨妇的潜力都发挥到极致了,只要和朋友聊天除了抱怨就是牢骚,连妈妈都说我年纪轻轻的整天唉声叹气的干嘛。。。值得庆幸的是,老天还没有对我赶尽杀绝。我一直不认为自己是个多幸运的孩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身边总是不缺乏好人,三位导师一直在带着我前进,不嫌我笨不嫌我懒,对我不抛弃不放弃,一直在鼓励我;师兄也将他所有的经验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寝室的学姐宽容、真诚、善良,让我刚来到就能感觉到温暖;还有一些学弟学妹们,都是巨牛X
的娃,让我崇拜让我自卑哇;还有CLL同学,相亲相爱到永久哈,等着哥答应要送你的ipad、 iPhone、SKII。。。。好歹这一年已经过去了,自己也开始学着摆正心态试着接受这一切,人生的美好就在于此,那些让人揪心让人痛苦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而那些美好却会一直存在一直温暖着我们,所以现在回想起那段很难熬的日子的片段,嘴角总是上扬的,真心觉得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二姐;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的泥泞的路上,都开出了嫩嫩的花骨朵儿,在等待着绽放。。。
前几天和学姐聊天时,发现曾经以为那么刻骨铭心的事情忽然就真的想不起任何细节了,只是知道曾经遇到过那么一个人经历过那么一件事,那一刻真的被吓到了。后来又觉得其实这是好事,记住该记住的,不该记住的自己就变香妃娘娘了,所以带着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生活,时间老人会把我们带到正确的地方。
布莱恩. 魏斯老人家也说靠直觉去感知未来。接受现实,敢于面对,趁着时光静好,赶紧Happy,带着一张防弹衣做的脸皮秒杀一切。。。。。
期待这个不回家的暑假,期待这个欢乐与忧伤并存又有点坑爹的暑假,如果有想对我好点的朋友那就抓紧啊,因为不知道哪天我就被它玩死了。。。。
狂欢后的句子篇二
《微博:喧闹的话语狂欢》
狂欢后的句子篇三
《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狂欢》
2005年第4期No.4,2005
浙 江 社 会 科 学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05年7月Jul.,2005
3
□ 马大康
内容提要 ”,,强化着语言的自由精神,以网络
。在赛博空间,人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资源被作了重新分配,。如果说,书写和印刷媒介时代所建构的诗性语言,以神圣而神秘的意境创,那么,游戏和叛逆则成为网络写作的理想和宿命,它以大众的戏谑颠覆和解构着诗性语言的贵族性。
关键词 诗性语言 网络写作 戏谑 狂欢化
作者马大康,男,1947年生,温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温州 325000)
人渴望着自由自主的生活,可是他不能不艰难周旋于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和制约之下;人渴望着驾驭自己的命运,可是他始终不能逃脱必然性的手掌,不得不忍受命运的捉弄。于是,人为自己营造了一个个乌托邦,作为心灵的逋逃薮。文学就是人用语言建造的审美乌托邦。然而,面对现实世界的严酷法则,文学乌托邦显得那么虚伪和脆弱。在“后现代”的全面围剿和诱降下,文学审美乌托邦已濒临崩毁的边缘。
网络时代到来似乎改变了人的命运。当电子媒介为人构筑起数字化的“赛博空间”,一个足以与现实的物质世界分庭抗礼,又与现实世界相衔接互动的亦真亦幻的虚拟空间,人以及人的生存方式就跨入了重大变革的进程。与此相应,人的语言方式也注定要发生变革。那么,这对于诗性语言将是一个福音还是一场噩梦?
步;或许网络发布的即时性和网络阅读的快速浏览,迫使语言趋向于简洁跳跃和草率粗糙。但是,这些都还不足以对传统的文学语言构成具有威胁性的冲击,而成为网络文学作品的语言所独具的诗性特征。其实,只要作品被选登,无论是文学网站还是普通网站中的文学专栏,它就已经按既成的“文学标准”作了筛选,哪怕这种筛选标准要宽容得多,却仍和传统文学观有着不可避免的传承关系。进入文学网站或被冠以“文学”的网络写作是很难跳出传统笼罩的,它的语言特征尚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在赛博空间,值得关注的并非仅仅是标明为“文学”的写作,而是整个网络写作。在这一空间,除了人为设定,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已经被拆解。网络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就像一场假面舞会,人人都隐去了自己原有身份和地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重新塑造自己的角色,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欲望。因此,无论在文学网站或聊天室或即时贴,网络写作在本质上是无功利的自由的写作,是创造性的写作,是表现自我个性和抒发情感的写作,它和文学写作并无实质性区别。然而,也恰恰是在那些被传统观念认为是非文学的网络写作领域,极旺盛地滋生着新的语言现象,扩张乃至重新铸造着诗性语言。可以说,正是自由的网络写作决定着诗性语言的未来走向。
赛博空间是“准民间”的狂欢节广场。所谓“准民间”,
一、赛博空间:民间狂欢节广场
探讨赛博空间的诗性语言问题,不能局限于被冠以“网络文学”名目的作品之内。如果你打开“榕树下”、“黄金书屋”、“白鹿书院”等等文学网站,试图从这些网站的文学语言中寻找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诗性特征,其结果注定要失望。或许网络的匿名写作使写作者可以有更加自由的心态,可以无所顾忌地张扬自我,甚至还因写作的自娱性促成语言的“自我形象”膨胀到滑稽变形和荒诞的地
3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性语言研究”的部分内容。
148
浙江社会科学
是因为它毕竟存在技术知识和物质条件的门槛。虽然一个小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其间,但是,对于尚不具备起码的操作技术的人,他眼前只是空无所有的电脑屏幕,赛博空间并不存在。而对于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的人,就更是奢望。技术和知识以及物质条件的门槛已将“民间”作了区划分割。然而,赛博空间毕竟具备了民间狂欢节广场的几乎所有特征:它的非官方、非权力和反贵族化充分显示着民间的姿态和立场;它的无所拘囿的自由和颠覆理性权威、蔑视等级秩序、追逐感性欲望,又使得这一空间成为一个众声喧嚣的狂欢节广场。
在《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中,巴赫金深入阐述了民间狂欢节广场的生活和文化现象。他认为,
在狂欢节的广场上,一切等级差别和隔阂,间的交往,,不拘形迹地在广场上的自由接触。
新型的交往常常产生新的言语生活形式:新的言语体裁,某些旧形式的重新认识或停止使用,等
①
等。
2005年第4期
这个摆脱了物质重负和既成状态,摆脱了社会环境、利益关系和社会规范的新的虚拟世界里,人的种种身份、地位、官衔也随文化、社会、历史意义的丧失而丧失,人一无所有,成为赤条条的存在,似乎实现了“现象学的还原”。当人成为不受任何拘束,不再承受传统的重负,甚至成为没有肉体重量的“比特”存在的时候,人也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自由地交往着,自由地创造着,自由地言说着,没有丝毫顾忌、反权力、反控制的。,这也就把,没有谁可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反权威、反。当赛博空间充满了自由精神和民间乌托邦因素的时候,语言也获得了根本的解放,它欢悦着,展现为众声喧哗的狂欢景观。
二、狂欢节广场上的众声喧哗
在谈到民间狂欢节的广场语言时,巴赫金指出: 在广场上充满了一种特殊的言语,不拘形迹的言语,它几近于一种独特的语言,不可能存在于其他地方,并与教会、宫廷、法庭、衙门的语言,与官方文学
的语言,与统治阶级(特权阶层、贵族、高中级僧侣、城市资产阶级的上层)的语言大相径庭,尽管在一定条件下,广场言语作为一种自发力量已闯入他们的
②语言领地。
在巴赫金看来,狂欢节广场是“既理想又现实”的世界。它是现实的,因为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年复一年地重演,本身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它是理想的,因为日常的世界遍布着差别、隔阂、规范和禁令,在这里没有真正的人的自由,没有平等无间的交往。唯有在狂欢节广场,人们用诙谐和笑谑填平了等级差别,消解了隔阂,颠覆了规范并嘲弄了禁令。权力和“真理”在笑声中“脱冕”而变为荒谬,成了“谢肉节草人”。神圣则被“贬低化”为低俗和卑污,乃至成为“排泄物”。一切都被拉平为“民间的”存在,化作亲昵、自由的交往。狂欢节广场充满了欢快的游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广场活动越出了生活的常规,摆脱了生活的法则和习惯秩序。这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也是一个健全的世界,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赛博空间大大拓展了文学乌托邦的疆域,强化着自己的自由精神,以网络写作重新找回了被文学所鄙视和遗忘的民间性。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方式,原有国家间的区隔,地域间的区隔,以及人与人间的区隔已为电子媒介所突破。网络通过电子信息将世界抽象化,虚拟化,重新构建起一个硕大无朋的非物理世界,并以空间的流动性和时间的瞬间性取代了现实物理世界的空间稳定性和时间前后承续关系,从现实世界中区划出一个“节日广场”。在这里,各社会群体所据有的独特的文化资源被作了重新分配和价值调整,传统的作家和读者已不再具有优势,真正活跃在网络写作中的是一群目无规矩、大胆妄为的毛头小子。在
最初的民间口语是自然、芜杂而又生机勃勃的语言,它往往率性而发,不拘形迹。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语言也在不断运用中发生了分化。官方语言则因交往的等级原则、礼节、规矩的需要,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语言规范,这些规范是不可违犯的,它本身就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违
③
背它就意味着失去身份和权力。尽管这种官方语言在整
个语言运用中仍属少数,但由于它的使用者具有特权,因而也就有着烜赫的权势,它似乎成了所有语言的指导者,高踞于其他话语之上。而在几乎为统治者所垄断的语言书写中,官方的特权则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在论及写作问题时,巴尔特指出:每一个政权都有自己的写作。他认为,写作是语言所体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它既包含着现实的存在,又包含着权势的显现,并且这种政治式写作的历史就构成了社会现象学的最重要部分。譬如,法国王朝复辟时期发展了一种阶级式的写作,于是,请愿工人被称作“家伙”,破坏罢工的人则是“温良的工人”,法官的奴颜婢膝则成了“慈爱的警觉性”。据此,巴尔特极其犀利地将这种“为一切专制政权所有”的写作指斥为“警
④察化写作”。巴尔特在此指出的权势还只是依附于语言
肢体上的统治阶层的价值判断。其实,在书写中权势无处不在,它以更为隐蔽的方式寄生于书面语言之中,与书
149
马大康: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狂欢
面语言一道生长。这种权势是因书写长时期被特权者所独占而日渐培植起来的。书写是神圣的,文字是神圣的,留有书写文字的“字纸”是神圣的,哪怕成了废纸,也要人人“敬惜”。正是这种“神圣”愈发将书写与民间隔离开来,书写于是因神圣而神秘,成为民间顶礼膜拜而不敢接近、不敢正视,更无法把弄赏玩的“圣物”。
在《网络文学论纲》中,欧阳友权这样写道:
“书写”使文学创作成了一种专门的技艺,“书写者”在成为文学的专有者和垄断者的同时,也成为文学受众的布施者和训导者,昔日的众声喧哗和散点撒播的文学活动变成了精英操觚的私人化线性延
⑤
展。
语言不再局促于诗歌这一狭小体裁之内,它大踏步向更为宏伟博大的境界———小说进军,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在这一过程中,诗性语言自身也发生了演变,它试图放下贵族的矜持而向平民献媚,向民间靠拢了。
另一方面,随着印刷技术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相应的出版制度也得到建立。现代出版制度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自身利益的产物,它由国家权力、书商、作家之间相互争斗,相互协商,。从写作到出版发行,,需要走过命运难,、出版机构的,这一制度又维护了作品的神,,保证只把“作“天才”,以使“作家”头上的光环免遭消褪,更其重要的是要确保出版始终处于权力的控制之下。大众并未能成为写作者,写作也从未真正属于大众,它不得不依从出版制度,听命于政治权力并因此成为权力的象征。正是这一原因,致使印刷时期的文学写作和诗性语言最终不能真正向民间回归而仍屈服于权力,在试图从大众的口袋里掏取钱币的同时,它照样不能彻底蜕去贵族性。
电子媒介时代则不同。大众不仅被获准以阅读者的身份进入赛博空间,而且同时作为自由的写作者厕身其间。就如马克・波斯特所指出: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区分因电子书写而崩溃坍塌,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因此出现,它有可能对作品的
⑧
典律性(canonicity)甚至对学科的边界提出挑战。在《众神狂欢》中,孟繁华认为: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神话的建立,催发了网络文学的疯狂生长。毫无置疑,无论是否受过文学写作的训练,无论是否曾经是一个作家,只要有发表作品的愿望,一夜之间就可以成为广为人知的“作家”。网络为每一个“作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⑨和可能性。
“书写”作为一种权力,它不仅扭曲事实,,为尊者讳,同时又要让“微言”深蕴“而令受众肃然起敬,述敢“作”了。,,就具、解释,不可违逆。专制的话语”或“父辈的话语”。他说:“专制的话语要求我们接受并学习,它强加给我们,而不管对我们有多大的内在说服力。它在我们之前就同权威的力量结合起来。专制的话语在很久以前与等级制有机地联系着,可以称作父辈的话语。它早在过去就已得到承认,它是先我而在的话语。”作为神圣的“父辈话语”,它不容诘问质询,甚至毋须理解,你唯有照单全盘接受,用这种话语训诫自己,清除种种异端思想,然后以父辈的统一的“标准语”人云亦云。
印刷技术的崛起给书面语言带来了变化。印刷这一机械复制技术大大降低了文学文本的生产成本,使文学作品广泛传播成为可能,也使普通百姓接近文学成为可能。手写稿本作为“原本”的唯一性、神圣性,以及传播的有限性,被大批量的机械复制、商业营销和迅速流传所取代。其结果势必是神秘被解魅,神圣被降格,价值受贬损。印刷技术预示了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在《小说的兴起》中,瓦特提出,18世纪读者大众的变化是小说形式兴起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他翔实地分析了读者群体的变化: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出现,导致虚构故事读者明显增多;城市下层社会,尤其是学徒和女佣日渐增多的闲暇和文学阅读需求,为小说准备了潜在的读者群;刊物创办又进而培植着人们的阅读兴趣;特别是书商,他们取代了宫庭的大人们,成为作家的恩主,将文学写作推向市场。这就将文学从少数特权人物手中解放了出来,交给了人数远为广大的普通群众,并把作家写作与群众的文学需求、阅读趣味联系起来,最终导致小说兴盛。然而,无论哪一方面的变化,都立足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只有印刷技术发展了,才使图书馆普及,刊物出版,书商群体崛起和下层社会趣味培养成为可能。小说兴起,是对文学体裁的解放,也是对语言诗意的解放。诗性
⑦
⑥
作家与读者之间界限消失,注定了作家将从权威的宝座上跌落,注定了权力将逐渐从写作中退出,也注定了文学写作和诗性语言的贵族特性将趋于瓦解,由书写和印刷媒介建立起来的诗意王国也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紧随着权威、权力消解之后的语言是“无政府主义”的语言,是语言的众声喧哗。窦丽梅把网络写作的语言称为口语、书面语之外的,由“虚拟语境”构造的“第三种语言”。她认为“虚拟语境”是“虚拟的客观因素与虚拟的主观因素的综合体现。与传统语言的语境不同,虚拟语境更突出语言环境、语言主体的虚拟性,冲破原有各种规
⑩
范和规则,表达更加自由和随意。”网络空间的开放性,
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以及语境的虚拟性和写作者的匿名性,切切实实赋予网络写作以极大自由,也赋予网络语言以极其随意的创造的潜能。虚拟性中止了权威对权力的
150
浙江社会科学
行使。在虚拟的境域中,权力已经失效,它开始遭逢了叛逆者的恣意颠覆。
语言处身于赛博空间就仿佛回到狂欢节广场,回到了民间口语时代,它将权力“脱冕”,废除并嘲弄种种由“书写”建立起来的沉重的传统和严厉的规范,其结果必然是言语的狂欢。在这里,绰号、嘲谑、戏仿、反讽、怪诞,乃至在书写中遭到贬抑的粗俗猥亵的脏话都得到尽情生长。
2005年第4期
语言的方式重新显现出来。有唐一代,是诗歌意象创造自然天成、丰盈圆融、元气淋漓,诗歌语言走向极致的时代,也是“意境”这一范畴渐趋成熟的时代。王昌龄《诗格》率先提出“境”以与“象”相区别,并把“境”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类,以“物境”指自然山水境界,“情境”指人生经历的境界,“意境”指内心意识境界。皎然则有“境缘于情”,“诗情缘境发”的说法。刘禹锡则以“境生于象外”,明确地把“境””区分开来,把“境”视为既生于象”,,进入“象”之。,:“取境之时,须》中,司空图进而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
ψ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