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

| 考研 |

【www.guakaob.com--考研】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一
《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说文案例分析》

考研管理类联考论说文案例分析

论说文和论证有效性分析是管理类联考及经济类联考中文写作的两大命题形式,考生要想拿分就必须要掌握其各自的出题考察形式,学会立意和分析,注意积累和练习。下面凯程考研先和大家一起通过案例来看看论说文写作如何进行分析和解题。

2016管理类联考中文写作:论说文分析

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生物学家发现雌孔雀往往选择尾巴大而艳丽的雄孔雀作为配偶,因为雄孔雀的尾巴越艳丽表明它越有生命活力,后代的健康越能得到保证。但是这种选择也产生了问题,孔雀尾巴越艳丽越容易被天敌发现和猎获,生存反而受到威胁。

论说文解析:

审题关键点:“但是这种选择也产生了问题”。

这句话提供了我们行文的关键词:选择

也提供了行文的方向:选择的风险

选择的目的:生命活力,后代的健康越能得到保证

选择的方法(手段):尾巴大而艳丽

选择的风险:生存反而受到威胁

本题的难点:向现实引申——

孔雀在生存的风险和繁衍后代的收益之间,选择了收益,这是一种偏好风险的决策方式。作为人,我们在生活中和工作学习中会如何做出选择?本题隐藏着对两种决策方式的选择:风险偏好型和风险规避型。这两种决策方式无所谓好坏,但考生在行文中应该明确观点:对材料中这种选择是否认同,并且结合现实写出自己这种决策方式的合理性。对于孔雀来说,生物特性(自身缺少防御力)决定了必须加强后代的生命活力,通过扩大繁衍的数量和质量,来提高物种生存的概率;但是,显然,在人类社会中,人们的决策方式首先是生存,其次才是趋利。

所以,只是泛泛而谈“选择”,并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本质上,这道题暗含了观点分析。

本题对于我们的学员应该并不陌生,也不难写。因为我们在模考中,有一次专门考到了决策方式——贝尔纳救画。那道题比本题多了一个背景信息“紧急状态下”。我们知道,那道题题干给出的最优方案是“救离出口最近的画”,这也就意味着,做决策时,虽然首先考虑收益,但更要考虑成本——生存的前提下达成目标。这与本题的行文方向是完全一致的:选择要优先考虑成本。

那么行文如果支持孔雀的这种选择,是否可以呢?题目是开放性的,如果在向现实引申过程中能自圆其说当然也是可以的。

行文可以联系企业经营,如果没有合适的例子,那么联系现实生活也没有问题。要注意两点:1.切忌脱离材料空谈“选择”;2.切忌困于材料,只谈孔雀。

本文立论可选的方向:

选择必须优先考虑生存

先生存,后发展

选择需要考虑风险

分析是什么:

选择是在约束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从而做出的一种决策。

选择的特性:往往利弊相伴。

分析不是什么:

选择有的时候并不是寻找最佳答案,而是寻找最不坏的答案。

分析为什么(为什么要做最不坏的选择):

选择受到客观环境制约,而环境往往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选择受到主观偏好影响,而主观偏好不一定是最理性的。

选择受到信息质量约束,而信息往往是量杂而质次,不对称的。

所以孔雀的选择未必是最好的,而人类完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更优决策。

分析为什么无法寻找最佳答案:

因为形势的变化会使得原先好的选择变糟糕。

因为不同偏好会有不同选择,人们可能无法达成一致,降低决策效率,甚至影响合作。 因为信息不对称,使得任何选择都是相对合理。

分析正面影响:

寻找最不坏的选择,会顾及各方利益,有利于达成共识。

会有变通余地,避免后悔莫及。

提高决策效率。

分析负面影响:

只求最优,很可能造成无法选择

心态失衡:急于求成、自我否定

分析怎么办: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准备

掌握全面的信息

权衡各种情况下的利弊,当无法各有利弊的时候,优先考虑成本最小的选择(首先是生存)

可选的例子:丘吉尔牺牲考文垂,扭转了战争的进程。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

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二
《内部控制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2010-7-21 11:59 郑文彪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论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摘要】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理论相对滞后的现实,使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成了目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以及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相关岗位,它由于管理目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成为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2、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1)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持久地进行,而且有碍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失真现象的背后,体现出在日常工作中,单位的各项制度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各项批准授权不清,相互牵制不到位。财务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缺少事前控制制度,多为事后补救措施等问题。当前会计改革应将重点放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上,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之必需。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统合企业整体的有力工具。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离不开生产、营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的业务虽有单独的系统,但其个别作业与整体业务又必然发生联系,并受其他

部门作业的牵制和监督。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点,利用会计、统计、业务、审计等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等作为基本工具,以实现企业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

(4)防范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和程序,通过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实施及投资处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以防范投资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提高认识

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前提。企业单位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不仅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要求,而且也是规范经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必须亲自挂帅组织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领导责任制,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与主要领导的政绩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层层负责,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尚未做到。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有动力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明确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

4、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

感。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6、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

7、强化外部监督

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力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另外也可以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会计监督,鼓励与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8、实行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有效地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防范计算机风险。在工作中要运用计算机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应用软件开发中,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时要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防范功能融人其中,使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操作程序才能进人系统处理会计业务,以达到防范技术风险和计算机犯罪。

总之,加强实施内部控制能够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只有企业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2] 魏凤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3).

[3] 陈冬燕: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看法[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2).

[4] 崔海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2007(8).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三
《软件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论文》

作业:软件项目管理

题目:项目的风险管理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XXXXXXX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X

姓名:XXX

项目的风险管理

摘 要: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风险几乎无处不在。如何有效地分析、控制和管理风险,对项目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软件行业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列举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来源,并进行分析,总结各类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对项目成败的影响,最后给出软件开发项目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软件开发 风险管理 风险分析 风险识别 风险控制

一、项目的风险背景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行业,它不但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从各个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达到一个行业,小到一项服务。我们不得不承认软件是二十一世纪最不可思议的产品。 伴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数量的增多、软件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软件开发项目给软件开发企业和需求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生存。这对软件开发企业来讲应该是更大的难题。一方面是业务需求更加复杂。人们对软件质量和用途的期望大幅度提高,对业务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另一方面是开发成本不断缩减。在此形势下,风险管理与控制已成为软件开发项目成败的关键。

软件开发项目由于其具有连续性、复杂性、少参照性,无标准规范等特点,其风险程度较高。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软件开发企业还缺乏对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认识,缺少进行系统、有效的度量和评价的手段。据有调查数据显示,有15—35%的软件项目中途被取消,剩下的项目不是超期就是超出预算或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另外,软件项目因风险控制和管理原因失败的约占90% ,可见,软件风险控制与管理在目前的软件开发项目中的重要性。

二、风险管理的内容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认识到分析直至采取应对措施等的一系列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风险对策和风险控制等,如下图所示,从而将积极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最大化并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或者说达到消除风险、回避风险和缓解风险的目的。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的发生。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要确定影响本项目的风险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并描述其风险特征。风险识别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事,应该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持续进行。识别风险的方法常用的有现场观察法、座谈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法、相关部门配合法和环境分析法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时对风险影响力进行衡量的活动,即衡量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后面制定风险对策提供依据。对已识别的风险要进行估计和评价,风险估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后果,风险评价则是确定该风险的经济意义及处理的费/效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概率分布、外推法、多目标分析法等。

(3) 风险计划:风险计划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为降低项目的负面效应而制定方法、措施和技术手段的过程。风险计划将指导项目如何做好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处理的优先级、如何避免风险、如何消除风险等。

(4) 风险应对:风险应对就是风险计划的实施,以设法避免、消除和降低风险,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发生的监视和控制。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首先要预防风险的发生,在风险发生之前就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其次,一旦风险发生,就要设法最大限度地缓解风险,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一般而言,风险应对有三种方法,① 风险控制法,即主动采取措施避免风险,消灭风险,中和风险或采用紧急方案降低风险。② 风险自留,当风险量不大时可以余留风险。③ 风险转移。

三、风险管理的模型

1、Boehm模型

Boehm认为,软件风险管理是将影响项目成功的风险形式化为一组易用的原则和实践的结合,在风险成为软件项目返工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威胁到项目的成功运作前,识别、描述并消除这些风险项。

Boehm的风险管理模型

Boehm的风险管理模型,从制定技术与管理流程开始,然后完成风险计划、管理项目风险特征库、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风险控制,最后评估风险管理流程,以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2、CMU/SEI模型

CMU/SEI模型要求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都关注风险识别和管理,将风险管理划分为5个部分——风险识别、分析、计划、跟踪和控制,并强调风险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沟通,将沟通视为风险管理的核心,不断地评估可能造成恶劣后果的因素,决定最迫切需要处理的风险,实现控制风险的策略,评测并确保风险策略实施的有效性。

CMMI风险管理模型

3、MSF风险管理模型

MSF强调风险管理必须是主动的、规范的,是不可缺少的管理过程,应持续评估、监控和管理风险,直到风险被处理或消除。MSF风险管理模型,强调风险知识库、掌握风险列表和学习。如下图所示:

MSF风险管理模型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四
《MBA联考最终复习版-论说文》

2013联考最终复习版-论说文

一、文章框架

(一)开头(引论)

1、开篇原则(引、发、立)

(1)引述材料,埋下伏笔,建立材料论点联系

左眼紧紧盯住材料,右眼紧紧盯住立意;

引要为立埋伏笔,核心概念寓引里;(引用材料时要把论点的核心概念在引述中埋下伏笔,起到连接材料与论点之间因果关系的桥梁,减少跑题风险) 立要和引能呼应,发要做到短快平。

(2)引述材料要简、精

不要照抄材料,不要全面介绍,只要重点引用,立意之所需要。

(3)引用原文材料为最佳

引用最好是原文,但也不要太拘泥,为了立意能顺产,可以适当做引申。

(4)开篇长度要控制

开篇长度要控制,最好大概一百字(5行),短了立意太突兀,长了主题易模糊

2、有材料开篇:材料句+立意句

(引述材料,埋下核心概念作伏笔)…。这个简单的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引述材料,埋下核心概念作伏笔)…。可见,…。

(引述材料,埋下核心概念作伏笔)…。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为…深深惋惜(赞叹)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

(引述材料,埋下核心概念作伏笔)…。从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 …。 范例:

一桩原本无足轻重的活,达芬奇却对它夜以继日地倾注了所有的“热情”。正是这倾注的“热情”,才使得《最后的晚餐》和达芬奇自己永远地矗立在历史的画廊里。可见,唯有热情才能成就人生。

老板让即将退休的老木匠建最后一座房子,而老木匠却心不在焉,建出来的房子大失水准,致使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这个简单的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在工作生活中切忌走好最后一步。

本来老木匠在退休的时候是有机会获得一栋好房子的,但由于他对这次良好的机遇没有任何准备。最后,为自己粗制滥造了一栋劣质的房子。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为老木匠深深惋惜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只有时刻准备,才能抓住成功的机遇。

2、无材料开篇:引述句+立意句

(二)主论

1、根据论点写出三个分论点,成三段分别论述

人生主题:心力、潜能、理想、决心、信心、勇气、毅力、智力、心态、激励(这几个主题蕴含的思想本质基本一致,可以互相论证,自由搭配)

《论理想》

(1)理想能激发潜能;(2)理想能催化智慧;(3)理想能强健毅力。 《论信心》

(1)信心能唤醒潜能;(2)信心能增进智慧;(3)信心能鼓舞毅力。 《论毅力》

(1)毅力能挖掘潜能;(2)毅力能实现理想;(3)毅力能增进信心。

2、每个分论点写作框架一般为:分论句+阐述句(+材料句)+事例句(正、反)。

关键句(论点),阐述句(可以附上材料句,材料中出现的句子,以呼应给出材料),事例句(从正反面举例子)

常用结构如下:

(1)分论句+材料句+事例句+阐述句+反证句 热情,让我们乐在其中,把工作变成享受。达芬奇何以能在画面前一站就是三四天?就是因为他对这幅画倾尽了自己所有的热情。同样,孔子因为文化传承的热情,所以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热情是燃料,一

项工作,你倾注的热情越多,它燃烧出来的意义之火也就越熊越旺。带着无限的热情,工作就是无与伦比的享受。相反,一旦失去了热情,工作就沦为了折磨我们身心的苦役。

(2)分论句+材料句+阐述句+反证句

热情,让我们抓住机会,把小事做成大事。达芬奇用热情紧紧地抓住了不是机会的机会,硬是把一幅普通的装饰画画成了千古名画。可见,世事本无大小,关键是看你把它做大还是做小。怎么把小事做大?主要看热情,而不是看能力。热情是成功最核心的动力。能力不足,有学习的热情就能迎头赶上。相反,热情一旦消退,知识、能力、资本就都不过是一堆没人用的废铜烂铁而已。只有热情的火焰才能把它们溶冶于一炉,最终铸成成功的宝剑。

(3)分论句+材料句+阐述句

热情,让我们摆脱平庸,把生命铸就辉煌。达芬奇30岁之前碌碌无为,正是凭借热情倾注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从此开创了自己辉煌人生。同样,刘邦原本是沛县的一个小混混,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盛大巡游的秦始皇,不禁由衷地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人生的壮志和热情由此激发,最终不可思议地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创建了自己的大汉王朝。

(三)结论:材料句+点题句

参天大树是因为有雨水的浇灌,卫星升空是因为有火箭的助推。达芬奇的故事告诉我们:唯有热情,才能成就伟大人生。

二、写作步骤

(一)审题立意

1、理清关键词、关键句。特别注意“但”“所以”,往往其后面就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2.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每一个对象都可能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3.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4.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5.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二)确定评论还是立论。

评论:社会现象、言论、历史故事(可立论也可评论);案例分析、观点分析、命题作文

立论:历史故事(可立论也可评论)、寓言故事

(三)确定中心思想,取题。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五
《毕业论文选题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

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论文题目选得如何,往往直接决定论文的成败。

(一)选题的重要性

所谓选题,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论题。正确而又合适的论题,对撰写毕业论文有重要意义。

1、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2、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

3、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二)选题的原则

明确选题的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

一般来说,选题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现实意义

第一,要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如经济建设中急需要回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地区、本部门在

工作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或为群众所关注,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等等。

第二,要注意选题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

用,而是要考虑有无普遍性的意义。

2、努力求新,论文有新意才可能是上品

3、难易适中,量力而行。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学习知识和成果的综合性考核,选题的方向、大小、难易都应与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经验相适应。考虑自己的知识积累,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考虑自己的资料来源,了解所选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难易适中,就要量力而行,题目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是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千万别赶时髦,写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

(三)选题的方法

首先要确定方向,然后在调研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

常见的方法

1、浏览捕捉法:广泛浏览资料,对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对比分析。

2、拟想验证法。先有拟想,再找材料。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研究,深入研究。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注意:

找准对象 切勿拉郎配

雾里看花——谨慎选择论文的题目

请勿与陌生人说话——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

青菜萝卜各有所好——符合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就业方向

草船借箭——选择能够找到足够参考资料的选题

有所为而为之——所需资料自己能够驾驭

无限风光在远峰——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题目

一夫一妻制——一人一题!

眉毛胡子一把抓——老毛病犯了!

空中楼阁——选题过大,泛泛而谈

刻舟求剑——选题过小,鼠目寸光

缘木求鱼——研究主体不明确

陈词滥调——选择不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量力而行——打脸充胖子,只打雷不下雨,

毕业论文的选题容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选题过大

题目:我国会计准则研究 / 会计核算方法研究

选题过大:我国目前有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岂止是几千字的本科能力所能及的?? 风险所在:无法收集全资料,根本无法做深做细,结果是蜻蜓点水,不知所云,漏洞百出。

问题二:选题过小

题目:外购存货计价方法研究

一般情况而言,外购存货计价方法相对固定,可 供您发挥的空间小,就算您挖空心思,搅尽脑汁,您可能无话可说。

风险所在:无法收集资料,结果是无病呻吟。

问题三:研究主体不明确

题目:会计造假治理对策研究

表面上看,该选题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会计造假的治理涉及方方面面,这里“对策”界定不是很明确,您试图从哪个层面来研究就很难所得清楚了,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投资者层面;从法律规范、法律执行、道德方面等等?

风险所在:导致在答辩时无法自圆其说!!

转载于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六
《风险管理课论文》

浅谈施工单位如何处理好工程索赔 摘要:施工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句口号“中标靠低价,赚钱靠索赔”。它充分反映了索赔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工程索赔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施工单位赢取利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施工单位;工程索赔;索赔技巧;索赔策略

工程索赔即施工索赔,是指施工单位在由于业主的原因或发生施工单位和业主不可控制的因素而遭受损失时,向业主提出补偿要求的行为。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索赔时,不仅要做到既不损失本身的利益,取得索赔的成功,还要做到不伤害双方的合作关系和本身的信誉,争取为未来拓展业务,使合同双方皆大欢喜。这就涉及到施工单位的索赔策略和索赔处理的技巧问题。

一、施工单位确定索赔的战略和策略目标

索赔战略和策略是施工单位经营战略和策略的一部分,应当体现施工单位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统一,应由公司总经理亲自把握和制定,索赔小组应提供决策的依据和建议。索赔的战略和策略研究,对不同的情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重点,一般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工程索赔工作的意识观念。工程索赔工作应建立在正确的思想基础上,为索赔的成功打好基础。在工程索赔工作基本的意识观念方面,首要的是培养变更索赔意识,并具备明确的成本观念和时间观念,没有这些基本的观念,是做不好施工索赔工作的。

(2) 确定索赔目标。施工单位的索赔目标是指施工单位对索赔的基本要求,对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分解,按难易程度进行排队,并大致分析它们实现的可能性,从而确定最低、最高目标。分析实现目标的风险,如能否抓住索赔机会,保证在索赔有效期内提出索赔,能否按期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量,执行业主加速施工指令,能否保证工程质量,按期交付工程,工程中出现失误后的处理办法等等。总之要注意对风险的防范,否则,就会影响索赔目标的实现。

(3) 对被索赔方的分析。分析对方的兴趣和利益所在,要让索赔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处理好单项索赔和一揽子索赔的关系,对于理由充分而重要的单项索赔应力争尽早解决,对于业主坚持拖后解决的索赔,要按业主意见认真积

累有关资料,为一揽子索赔解决准备充分的材料。要根据对方的利益所在,对双方感兴趣的地方,施工单位就应在不过多损害自己的利益的情况下作适当让步,打破问题的僵局。在责任分析和法律分析方面要适当,在对方愿意接受索赔的情况下,就不要得理不让人,否则反而达不到索赔目的。

(4)做好成本管理

每个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应该从投标报价时开始,贯穿整个施工阶段。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施工单位来说,应该懂得从招标文件中探索工程索赔的可能机会,并在报价中写入将来进行工程索赔所必需的数据,应熟悉工程项目合同文件中的经济条款,并利用这些经济条款取得施工单位应有的资金收入,维护自己合理的经济利益。

(5 )加强项目管理

索赔工作的特点是复杂性和多变性,而索赔的成功依据是许许多多完整的资料,这些资料来源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索赔的成功与否,有赖于项目管理这个系统的管理者及索赔所涉及的技术、质量、材料、劳动力、进度计划等等诸多方面资料的收集、积累、分析、提出。只有有了可靠的资料,在编制索赔报告时才能让人信服,取得成功。

二、施工单位如何灵活使用工程索赔技巧

(1) 及时发现索赔机会

一个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就应考虑将来可能要发生索赔的问题,要仔细研究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和规范。仔细勘查施工现场,探索可能索赔的机会,在报价时要考虑索赔的需要。在索赔谈判中,如果没有生产效率降低的资料,则很难说服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索赔无取胜可能。反而可能被认为,生产效率的降低是施工单位组织施工不好,没达到投标时效率,应采取措施提高效率,赶上工期。要论证效率降低,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记录,记录好每天使用的设备工时、材料和人工数量、完成的工程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2) 商签好合同协议

在商签合同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对明显把重大风险转嫁给施工单位的合同条件提出修改的要求,对其达成修改的协议应以“谈判纪要”的形式写出,做出该合同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特别要对业主开脱责任的条款特别注意,如:合同中

不列索赔条款;拖期付款无时限,无利息;没有调价公式;业主认为对某部分工程不够满意,即有权决定扣减工程款;业主对不可预见的工程施工条件不承担条件不承担责任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在签订合同协议时不谈判清楚,施工单位就很难有索赔机会。

(3) 及时发出“索赔通知书”

一般合同规定,索赔事件发生后的一定时间,施工单位必须送出“索赔通知书”,过期无效。

(4) 索赔事件论证要充足

承包合同通常规定,施工单位在发出“索赔通知书”后,每隔一定时间 (28 d),应报送一次证据资料,在索赔事件结束后的 28 d 内报送总结性的索赔计算及索赔论证,提交索赔报告。索赔报告一定要令人信服,经得起推敲。

(5) 索赔计价方法和款额要适当

索赔计算时采用“附加成本法”容易被对方接受,因为这种方法只计算索赔事件引起的计划外的附加开支,计价项目具体,使经济索赔能较快得到解决。另外索赔计价不能过高,要价过高容易让对发生反感,使索赔报告长期得不到解决。另外还有可能让业主准备周密的反索赔计价,以高额的反索赔对付高额的索赔,使索赔工作更加复杂化。

(6) 力争单项索赔避免一揽子索赔

单项索赔事件简单,容易解决,而且能及时得到支付。一揽子索赔,问题复杂,金额大,不易解决,往往到工程结束后还得不到付款。

(7) 坚持采用“清理账目法”

施工单位往往只注意接受业主按对某项索赔的当月结算索赔款,而忽略了该项索赔款的余额部分。没有以文字的形式保留自己今后获得余额部分的权利,等于同意并承认了业主对该项索赔的付款,以后对余额无权追索。

因为在索赔支付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师对确定新单价和工程量方面经常存在不同意见。按合同规定,工程师有决定单价的权力,如果施工单位认为工程师的决定不尽合理,而坚持自己的要求时,可同意接受工程师决定的“临时单价”,或“临时价格”付款,先拿到一部分索赔款,对其余不足部分,则书面通知工程师和业主,作为索赔款的余额,保留自己的索赔权利,否则将失去了将来要求付

款的权利。

(8) 力争友好解决,防止对立情绪

索赔争端是难免的,如果遇到争端不能理智协商讨论问题,使一些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悬而未决。施工单位尤其要头脑冷静,防止对立情绪,力争友好解决索赔争端。

(9) 注意同监理工程师搞好关系。

监理工程师是处理解决索赔问题的公正的第三方,注意同工程师搞好关系,争取工程师的公正裁决,竭力避免仲裁或诉讼。

三、工程保险索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树立全员工程保险索赔意识

即使是购买了工程保险,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及合同意识,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险情时也没有向保险公司进行索赔的意识,不知道向保险公司报案和进行索赔,自动放弃了利用工程保险索赔来减少企业损失的机会。虽然索赔属于合同管理的范畴,但不能认为索赔工作就是合同管理人员的事.应在全体施工人员中树立起索赔意识,加强全员的索赔意识。因此,只有强化全员的索赔意识,重视现场原始记录,才能使得索赔顺利进行。

(二)及时完整地收集索赔资料

工程保险的索赔是一个繁琐、费时的过程,准备好完整的索赔文件是能否尽快得到赔偿的关键,有关合同条款、与监理工程师往来的信函、工程量签证单、施工进度计划、工程施工日报、施工现场照片等,都是工程保险索赔的重要依据,而且所收集的索赔资料应具有说服力。应注意: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应迅速以口头或电话方式通知保险公司,并及时补发书面通知;要求承保公司派人到现场对损害进行勘察,在其到达现场之前要尽可能保留损害现场,并做必要的拍照、录像记录作为索赔的依据;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从事故发生起,就要建立起索赔档案,保存好所有有关文件和来往信件,特别是文件正本。

(三)熟悉保险条款

不熟悉保险条款会造成施工单位不能及时发现,甚至无法发现保险索赔点,跟踪不及时或者轻信保险公司的解释.从而失去索赔机会或者导致索赔失败。施

工单位应尽可能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款以减少自己的损失。施工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风险分析和保险合同管理全过程,设立专职保险管理人员.他们应该对工程项目风险有深入的理解,熟悉规避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在拟定保险合同前期应该研究保险合同、具体保险的程序和惯例,以便在合同签订前期和合同条款的商讨阶段对相关问题进行限定。

(四)选择合格的保险中介

对于可能涉及比较复杂的保险索赔的国际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必要时也可聘请保险中介协助保险索赔工作。保险中介是指向保险人和投保人提供有关各种可能获得的保险价格、保险特性以及所要承保的危险性质方面的知识,将保险人和投保人联系在一起。最后达成保险契约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在理赔谈判的过程中.有效的保险经纪人可保证施工单位被公正对待,以便在保单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补偿,并且提高索赔效率。另外,保险经纪人应制定定期的理赔与分析报告,经常查核承保范围,使保单能符合工程变更后的需要。这样可以提高索赔效率,同时培养施工单位的索赔能力。

(五)与保险公司保持良好的关系

施工单位与保险公司之间会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沟通,包括:前期询价;保险方案设计;保险合同谈判和签订;保险公司提供的日常服务(如法律咨询等);保险索赔程序履行过程中的监督;保险现场勘验;赔付价格的谈判和确定和最终保险赔付款的执行。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把保险索赔工作做好,使得当出现索赔事件时,才能合理、高效地完成保险索赔。因此在工程保险索赔的处理中应采取友善态度.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共识,使索赔案件圆满结案。

四、结束语

施工索赔是利用经济杠杆进行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对施工单位来说,对处理索赔问题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他们对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施工单位能否进行卓有成效地索赔管理,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其索赔机会的辨识能力、及时合理地按程序来处理索赔事件的能力。防止应得效益的流失,增加企业效益,对施工企业各级管理者来说尤显重要。索赔随着建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将成为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七
《质量管理学论文》

浅谈质量管理体系

【摘要】:通过学习《质量管理学》认识到质量管理在加工和生产过程的重要性。质量管理关系到一个工厂的兴旺,质量管理贯彻到加工生产的每一个方面,从产品的原料产地到进入到人类的餐桌的整条生产和运输链条中都要注意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针对加工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每个厂家要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生产加工。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对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管理者认证意识、员工参与意识以及体系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影响,某些已认证企业在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时存在一定的误区和盲区,如有些企业为取得认证证书只做表面文章,使认证流于形式;认证机构急功近利,为利润而追求数量,随意简化体系要素,甚至帮助申请认证的组织作伪,导致质量体系审核和认证质量下降,其结果必然是导致组织的经营效果达不到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特点 申请认证 维护 重要性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⑴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符合性

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必须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负责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

⑵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惟一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

⑶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

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

⑷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

⑸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

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

⑹具有动态性质量管理体系应

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

⑺质量管理体系应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求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应最佳化,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场调查与分析

现状调查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体系要素,内容包括:

1.体系情况分析。即分析本组织的质量体系情况,以便根据所处的质量体系情况选择质量体系要素的要求。

2.产品特点分析。即分析产品的技术密集程度、使用对象、产品安全特性等,以确定要素的采用程度。

3.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适应质量体系的需要。应建立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并确立各机构间隶属关系、联系方法。

4.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能否适应质量体系的有关要求。

5.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及水平状况的分析。

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

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

析。

通过以上的了解和准备,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的编制,然后进行所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

三、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完成后,质量体系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试运行,考验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目的。在质量体系试运行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有针对性地宣贯质量体系文件。使全体职工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质量体系是对过去质量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质量体系文件;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全体职工立将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如实反映给有关部门,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3.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

4.加强信息管理,不仅是体系试运行本身的需要,也是保证试运行成功的关键。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应按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完善其中的不足,而后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申请。

四、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程序

1.质量管理体系的申请

1.1.申请人提交一份正式的应由其授权代表签署的申请书.申请书或其附件应包括:

1)申请方简况,如组织的性质、名称、地址、法律地位、以及有关人力和技术资源;

2)申请认证的覆盖的产品或服务范围;

3)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必要时提供资质证明、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名单;

5)最近一次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

6)有关质量体系及活动的一般信息;

7)申请人同意遵守认证要求,提供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8)对拟认证体系所适用的标准其他引用文件说明。

1.2.认证中心根据申请人的需要提供有关公开文件。

1.3.认证中心在收到申请方申请材料之日起,经合同评审以后30天内并通知委托方(受审核方)。以确保:

A.认证的各项要求规定明确,形成文件并得到理解;

B.认证中心与申请方之间在理解上的差异得到解决;

C.对于申请方申请的认证范围,运作场所及一些特殊要求,如申请方使用的语言等,认证机构有能力实施认证;

D.必要时认证中心要求受审核方补充材料和说明。

1.4.双方签订“质量体系认证合同”。

当某一特定的认证计划或认证要求需要做出解释时,由认证中心代表负责按认可机构承认的文件进行解释,并向有关方面发布。

1.5.对收到的信息将用于现场审核评定的准备。认证中心承诺保密并妥善保管。

2.现场审核前的准备

2.1.在现场审核前,申请方的ISO9000标准建立的文件化质量体系,运行时间应达到3个月,至少提前2个月向认证中心提交质量手册及所需相关文件。

2.2.认证中心准备组建审核组,指定专职审核员或审核组长作为正式审核的一部分进行质量手册审查、审查以后填写《质量手册审查表》通知受审核方,并保存记录。

2.3.认证中心应准备在文件审查通过以后,与受审核方协商确定审核日期并考虑必要的管理安排。在初次审核前,受审核方应至少提供一次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记录。

2.4.认证中心任命一个合格的审核组,确定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代表认证中心实施现场审核。

A.审核组成员由国家注册审核员担任;

B.必要时聘请专业的技术专家协助审核;

C.审核组成员、专家姓名。

由认证中心提前通知受审核方并提醒受审核方对所指派审核员和专家是否有异议。如以上人员与受审核方可能发生利益冲突时,受审方有权要求更换人员,但必须征得系认证中心的同意。

2.5.认证中心正式任命审核组,编制审核计划,审核计划和日期应得到受审核方的同意,必要时在编制审核计划之前安排初访受审核方,察看现场,了解特殊要求。

3.现场审核

审核依据受审核方选定的认证标准,在合同确定的产品范围内审核受审核方的质量体系,主要程序为:

3.1.召开首次会议:

A.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B.明确审核目的,依据文件和范围;

C.说明审核方式,确认审核计划及需要澄清的问题。

3.2.实施现场审核.

收集证据对不符合项写出不符合报告单.对不符合项类型评价的原则是:

A.严重不符合项主要指:质量体系与约定的质量体系标准或文件的要求不符;造成系统性区域性严重失效的不符合或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符合,可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B.轻微的(或一般的)不符合项主要指:孤立的人为错误;文件偶尔未被遵守造成后果不严重,对系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不符合等。

3.3.审核组编写审核报告做出审核结论,其审核结论有三种情况:

1)没有或仅有少量的一般不符合,可建议通过认证;

2)存在多个严重不符合,短期内不可能改正,则建议不予通过认证;

3)存在个别严重不符合,短期内可能改正,则建议推迟通过认证。

3.4.向受审核方通报审核情况、结论。

3.5.召开末次会议,宣读审核报告,受审方对审核结果进行确认。

3.6.认证中心跟踪受审方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的效果

4.认证批准

4.1.认证中心对审核结论进行审定、批准自现场审核后一个月内最迟不超过二个月通知受审核方,并纳入认证后的监督管理。

4.2.认证中心负责认证合格后注册登记颁发由认证中心总经理批准的认证证书,并在指定的出版物上公布质量体系认证注册单位名录。

公布和公告的范围包括:认证合格企业名单及相应信息(产品范围、质量保证模式标准、批准日期、证书编号等)。

4.3.对不能批准认证的企业,认证中心要给予正式通知,说明未能通过的理由,企业再次提出申请,至少需经6个月后才能受理。

5.认证范围和认证标准的变更

5.1获证企业若需扩大或缩小体系认证范围时,由获证方提出书面申请,提出以扩大或缩小认证范围相应的质量手册,由合同管理部审查接受后,需扩大认证范围的签订扩大认证范围合同,需缩小认证范围的,办理原合同更改手续。现场审核时将负责审核扩大认证范围相关要素和部门、生产车间,具体实施按《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实施与控制程序》进行。审核通过后,给予更换认证证书,证书内更改覆盖范围,注明换证日期,但证书有效期不变。

5.2获证企业需变更体系认证标准时须由获证方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与认证标准相适应的质量手册。现场审核员审核认证标准变更的要素及相关部门,具体实施按《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实施与控制程序》进行,审核通过后给予更换认证证书,更改认证标准,注明换证日期,但证书有效期不变。

五、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

质量体系审核在体系建立的初始阶段往往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质量体系审核的重点,主要是验证和确认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1.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

(2)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

(3)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

(4)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

(5)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

(6)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

2.该阶段体系审核的特点是:

(1)体系正常运行时的体系审核,重点在符合性,在试运行阶段,通常是将符合性与适用性结合起来进行;

(2)为使问题尽可能地在试运行阶段暴露无遗,除组织审核组进行正式审核外,还应有广大职工的参与,鼓励他们通过试运行的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

(3)在试运行的每一阶段结束后,一般应正式安排一次审核,以便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对一些重大问题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地组织审核;

(4)在试运行中要对所有要素审核覆盖一遍;

(5)充分考虑对产品的保证作用;

(6)在内部审核的基础上,由最高管理者组织一次体系评审。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八
《论文(内部控制)》

论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摘要】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理论相对滞后的现实,使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成了目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以及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相关岗位,它由于管理目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成为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2、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1)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正

常持久地进行,而且有碍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失真现象的背后,体现出在日常工作中,单位的各项制度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各项批准授权不清,相互牵制不到位。财务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缺少事前控制制度,多为事后补救措施等问题。当前会计改革应将重点放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上,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之必需。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统合企业整体的有力工具。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离不开生产、营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的业务虽有单独的系统,但其个别作业与整体业务又必然发生联系,并受其他部门作业的牵制和监督。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点,利用会计、统计、业务、审计等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等作为基本工具,以实现企业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

(4)防范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和程序,通过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实施及投资处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以防范投资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提高认识

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前提。企业单位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不仅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要求,而且也是规范经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必须亲自挂帅组织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领导责任制,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与主要领导的政绩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层层负责,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尚未做到。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有动力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明确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

4、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上,不

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6、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

7、强化外部监督

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力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另外也可以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会计监督,鼓励与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8、实行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有效地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与防范计算机风险。在工作中要运用计算机对各项会计业务进行检查,建立一套先进的会计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应用软件开发中,设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时要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防范功能融人其中,使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职责权限和有制约的操作程序才能进人系统处理会计业务,以达到防范技术风险和计算机犯罪。

总之,加强实施内部控制能够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

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只有企业全体职工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

(3).

[2] 魏凤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3).

[3] 陈冬燕: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看法[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2).

[4] 崔海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2007(8).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九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作业》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第二,中小企业是保障就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基础;第三,中小企业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最主要财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第四,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第五,中小企业是大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大企业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发展了,有利于大企业进行合理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使大企业更好地发挥优势,专门从事规模较大的生产。

正因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使中小企业健康运行,并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问题

1.家族管理问题。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实际上仍然属于家族所有型企业,产权集中于创业者及其家庭成员手中,这种原始的企业产权形态的弊端在于企业拒绝内部市场化,限制了企业在经营者选择方面的灵活性。

2.内部治理机构问题。目前的很多中小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缺失,即使是在一些建立了内部治理机构的中小企业中,也还大量存在着不按规范行事的问题。监事会、经营决策委员会等机构或由主要投资者的家人担任负责人,或由下属员工充数,名义上存在的相应治理结构,实际上仍然是所有者的附庸,企业在制订相应制度和对重大问题进行论证时,并不允许监事会、经营决策委员会等机构实际发挥作用,即使这些机构对企业运营问题发出不同声音也不被理睬,这种作法导致名义上健全的企业管理体制有名无实。

3.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失当问题。内部治理机构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重大经营决策主要由个别人完成,侧重经验和感觉,决策行为随意性大,难以借助相对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使之趋于合理。由此造成由于对重大经营决策涉及的专业领域不熟悉而决策失误的情况发生。

4.资金调配失当甚至失控问题。具体表现为盲目投资、缺乏资金合理调配与控制意识;财务管理混乱,资金核算与调配随意;对日常现金流量控制不力。以上财务问题,使中小企业在不能实现资金的预期回收和财务管理制度约束不足的情况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负债开始构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5.营销管理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没有专门的群体负责公司的营销管理,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内容相对简单、专业性不强,仅停留在较低层次上。 三、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对策

1.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广大中小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此首先企业家自身要努力提高素质,在观念、能力方面下大工夫。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的素质提高了,企业家们自己会思考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解决家族管理的问题,首先必须由企业家自身来推动,高素质的企业家,才能深刻认识到家族管理的各种弊端,并积极推动变革。

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治理。首先,中小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进行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的改革完善。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机构,正确处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制订系统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实现中小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转型,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次,完善内部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实现从集权向放权的改革。只有采取科学的授权方式,才能合理分权,实现从集权到分权的成长转型,把企业做大做强;最后,要完善中小企业决策制度。建立中小企业完善规范的决策制度,使中小企业决策在规范的制度下运行,制约老板“一言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老板的一意孤行、个人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3.重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中小企业若要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有一支能踏踏实实为企业服务且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人是企业的灵魂,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企业就是空的。

4.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要加强财务管理,中小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规范企业的投资决策管理、企业的资金使用与控制,有利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同时要建立健全财

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5.提高中小企业营销管理水平。(1)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不仅仅把工作重点放在推销方面,而是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上来思考市场营销,完善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调研、营销组合研究与规划等系统营销工作;(2)采取集中性营销竞争战略。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市场上要避开与大企业的直接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价格优势、市场需求优势来立足市场,扩充市场,寻找市场空隙,进行聚焦市场营销。中小企业通过深度的市场细分,把需求未满足或未充分满足而竞争又较小的“利基”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然后集中全力,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3)企业间合作。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合作,整合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把市场做大,从而实现共赢。可考虑采取如下形式进行合作营销:如为大企业生产零部件、配套产品,可利用大企业的销售网、技术力量和信用能力使中小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或者作为承包方参与外包经营;还可以考虑与其他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结成联盟。

谈中小企业管理发展与制度完善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企业管理的建设,强化管理主体职能,应依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首先建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使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

2、合理设置组织结构

企业要有效地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行使管理与控制的职能。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目标和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的组织机构,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高效、协调、简洁,并确保企业的目标以最合理的成本实现。

3、适当的权责分配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企业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根据各职能机构的经营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系列,确定需要的岗位,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4、信用和责任

信用是商业社会的基石,责任是信用的基础,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中,无论是岗位与岗位的关系,还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都可视为责任关系。第一,责任的可传递性。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从企业最高管理者至企业的一个具体员工,应根据其职责大小、工作性质、标准要求,逐级传递,并以此形成企业的责任体系和责任流程。第二,责任的可量化性。企业责任的实质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目标(指标)的逐级量化实际上是随着责任的可传递而得到量化。第三,责任的可追溯性。企业的任何过失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都应对责任的主体和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包括对过去的责任过失行为进行追溯性追究。

三、设立有效的控制活动

1、独立内部审计

公司内审人员的内审工作直接对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负责,负责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凭证和账簿记录、物资采购、定额消耗标准、付款流程、工资管理、赊销流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账实相符等的真实性、准确性、手续的齐全程度进行审查、考核。

2、明确授权控制

明确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相关内容。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例如,企业的采购循环就应注意请购单、订购单、采购单等的授权与审批,要注意对采购的单价、质量、数量等的控制审核。

3、职能分工控制

合理设置分工,科学划分职责权限,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即每一个人工作能自动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工作的原则,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4、合理的凭证流转控制

合理地制定凭证流转程序,使得经营人员在执行交易时能及早送交会计部门以便填制凭证,已登账凭证依序归档。各种交易必须做相关记录,如固定资产的审批及验收记录、存货的购销记录、支票的领取登记记录等,并且将记录与相对应的分录独立比较。

5、严格的资产控制管理

保护资产和记录安全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实物和技术防护措施。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用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以使各项财产安全、完整、有效。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1.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行文化创新

从文化因素看,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通常有如下特征:接受模棱两可,容忍不切实际,外部控制少,接受风险,容忍冲突,注重结果甚于手段,强调开放系统。在企业环境中一方面经济环境影响着管理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文化环境也深刻地影响或制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管理活动的运行。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创新、创造的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提炼出来的,它具有独特性。一种开放的、尊重个人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最需要的。

中小企业必须抓住两点建设企业文化。一是要培育企业独特的企业精神。中小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独特的企业精神能使企业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和活力,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二是要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和创造型企业,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对手更快更好的能力,这样企业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解决新问题。创建一个学习行企业,在企业内部形成自觉学习、团队学习的氛围,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2.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从组织结构因素看,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影响;拥有富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重要保证;单位间密切的沟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

很多企业都建立了ISO9001管理体系,覆盖了人力、设备、工作环境、采购、产品开发、生产等众多环节。但ISO9001并不是企业管理的全部,因此企业还会根据各种管理需要建立诸如企业内控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设备维护管体系等。为了持续提高竞争能力,企业还会不断地吸纳和应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这些理念和方法的引进一般都以项目实施的形式展开,并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给企业留下一套套新的管理流程。不管企业引入并建立了多少种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最好只有一套,企业的业务人员在工作时只要严格按照这套流程中所规定的要求开展工作即可以满足所有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这策略中,战略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环。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曾经说,战略将找出企业独一无二的定位、明确地取舍各项活动,以及紧密整合各项活动。战略的观念要通过组织成员的期望和行为而达成共享,以此把全体员工聚合在一起,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这种观念被称之为“企业理念”。

3.人员激励机制创新

在人力资源这一类因素中,有创造力的组织积极地对其员工开展培训和发展,以使其保持知识的更新;同时,它们还给员工提供高工作保障,以减少他们担心因犯错误而遭解雇的顾虑;组织也鼓励员工成为革新能手;一旦产生新思想,革新能手们会主动而热情地将思想予以深化、提供支持并克服阻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优秀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合理利用。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长期生存发展,就要靠专业人才来管理,来进一步研究新成果、开发新产品,提高新工艺,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科技兴企、科技创新、科技发展。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竞争激励机制。

4.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愈来愈体现为科技竞争的新形势下,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自主创新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突破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 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口竞争优势大多是建立在劳动力价格低廉以及产品低价格基础上的。虽然这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商品出口量的增长,但容易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使一些国家频繁对我国出口商品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出口商品结构转型,是应对国际经贸摩擦、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5.加强品牌管理,进行品牌延伸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企业必须重视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战略,必须善于整合品牌,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并针对个品牌路径提出提升策略。

所谓品牌延伸是指一个品牌从原有的业务或产品延伸到新业务或产品上,多项业务或产品共享原有的品牌资源;也就是说它是利用已经取得成功的品牌来推出新产品、新业务、新项目,使新产品、新业务、新项目开始市场运作,获得原来品牌力量的支持。品牌延伸是实现品牌无形资产转移、发展的有效途径。 品牌延伸一方面在新产品上实现了品牌资产的转移,另一方面又以新产品形象延续了品牌寿命。有了新产品或更新换代产品,品牌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跟上了时代的要求。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企业要想谋生存求发展,把企业做强并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能力和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结合不同品牌竞争路径特点,扬长避短,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品牌竞争路径。

会计0903班 汪 玮

学号:0202090320

选择要注意控制风险论说文篇十
《内部控制学论文》

09审计:彭博

2009165238

【摘要】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理论相对滞后的现实,使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成了目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

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经营失败。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是当前企业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从其形成至完善,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的采用—制约机制的建立—控制体系的形成三个阶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保证经营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以及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相关岗位,它由于管理目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而成为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2、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1)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它不仅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正

常持久地进行,而且有碍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失真现象的背后,体现出在日常工作中,单位的各项制度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各项批准授权不清,相互牵制不到位。财务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缺少事前控制制度,多为事后补救措施等问题。当前会计改革应将重点放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问题上,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转之必需。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统合企业整体的有力工具。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离不开生产、营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部门的业务虽有单独的系统,但其个别作业与整体业务又必然发生联系,并受其他部门作业的牵制和监督。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一点,利用会计、统计、业务、审计等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等作为基本工具,以实现企业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

(4)防范财务风险的客观要求。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和程序,通过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实施及投资处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以防范投资风险。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提高认识

领导重视是发挥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前提。企业单位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不仅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要求,而且也是规范经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必须亲自挂帅组织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管理领导责任制,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与主要领导的政绩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层层负责,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尚未做到。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有动力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明确控制目标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06967.html

    上一篇:双联双学思想汇报

    下一篇:考研激励语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