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突出主干知识 侧重综合能力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本文就《考试大纲》(文科·新课程版)有关历史学科的变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考试范围看,变化只有两处: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改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相应地删去了“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增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将“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删去。这一调整,意味着《考试大纲》的修改服从于教学大纲的修订,凡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学生阅读的内容(包括楷体字、小字部分和带“★”号的课文,不带“★”的图、表)一概不列入《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这就要求广大考生把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认真核对,弄清教材上的内容哪些在考试范围之内,哪些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中。这一调整删去了较难、较偏的内容,突出了主干知识,表明今年“繁题、偏题”将进一步减少,联系实际的“活题”会大量增加。这就要求广大考生掌握基本知识结构,梳理教材史实,归纳时代特征,加强学科内体系的综合,在答题时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从题型示例和样卷看,示例不变,样卷略有改动。改动之处:样卷的第Ⅱ卷由6道大题变为5道。尽管变化不大,但也必须引起重视。因为,样卷展示了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能使我们对未来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分布有所了解。

  从《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看,课程标准更多地体现出当前的课程改革精神,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文综高考模式的设置,其目的之一就在于侧重综合能力的考查。所以命题专家在命题过程中参考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实际上,过去的命题中专家们已经这样做了,如去年高考文综中的“长城题”就是如此。因此,高三师生备考时,适当注意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结论,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文章来源: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
原文出处:
个人或媒体转载本站内容,请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