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术高考】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一:美术评课范文6则
美术评课《书包》
这堂由周雅昕老师执教的《书包》一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本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能突出一个“明”字。
从教学过程看,虽然只有十分钟周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能根据新课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三层目标来设计,教学目标明确。
二、教学方式上能呈现一个“活”字。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在教师教学中,教师的活,必带动学生的活。周老师在本课新授部分,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自我归纳知识的能力。学生都知道书包有收纳功能,说明它是书包有体积的,学生根据数学知识推断出书包是一个立方体。再由学生观察书包的外形,有几个面,学生观察到书包的哪几个面,并在老师的幻灯片中找出来,从而总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点观察书包,就会发现视点不同看到的也就不一样。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了按部就班的欣赏----范画-----作业-----评价的美术教学套式。较好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使学生已知的知识和原有的知识有效的结合,让其想、让其练,让其通过观察、来尝试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给予点拨。这种方法不仅教师教学目的更加明确,而且,降低学生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三、教学特色上能展现一个“谐”字。
教师的笑脸往往是学生学习心境愉悦的前提,愉快的学习心态,必将取得高效的学习结果。这种心态保持时间越长,对于学生学习越有利。课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四、从教学技能上体现一个“强”字。
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周老师美术教学基本功是上好课的重要方面,从板书、教态、范画、语言举止从容、态度热情,体现出一位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范画环节上,教师边讲边示范,立即展现出书包立体型的表现方法,即有难度,同时又起到对比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有较强的启发性,强化了目标,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中不足的是:
教师在时间上仍需好好把握,在引导学生观察书包的近大远小的变化一环节,由学生上台指出哪里产生了近大远小的变化,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给听课者的感觉是,这个片段教学的重点是观察物体的近大远小的变化这一知识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留给学生画细节的时间很少,学生没有完成画细节的小训练。
这是一堂充实而精彩的美术片段教学,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值得我慢慢推敲和学习。
高中美术课《崇明民居文化》-仇娅老师
(一)整个教学过程程序设计严谨生动。
1、导入阶段到整课小结,引用诗句统摄全课。
导入阶段:用了崇明县志里的一句“士习读书,农知力穑。俗尚质检,不事华丽。”然后教师提问:“从这一县志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民风。”学生回答“质检”的含义,崇尚质朴节俭。相对应的是在结束小结时送给学生一句“崇明学子崇德明智,生态家园生机盎然。”这有几个好处。
A.从教学过程的结构上来看,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就像门上的对联,相对称相呼应好像给课堂教学也带来美感。仿佛向我们打开了通向知识的大门,里面才能充满气场。教学过程设计严谨生动,给人以整体紧凑的感觉。
B.增添了浓浓的人文气息,和这课的课题《崇明民居文化》的人文背景很贴切。这样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授课气氛,让学生在春风化雨般的讲解中得到信心,也学会思考。
C.对“质检”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地抓住了含义,马上明确了崇明人崇尚质朴节俭的民风。从而引出了有怎样的民风就会形成怎样的民居建筑特点。
2、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适时融会巧妙地迁移。
仇娅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梳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很顺畅,在适当的时候融会巧妙的迁移。
A.从寻找空间结构元素中的灶神的神牌,引出崇明民居拙朴的灶花艺术。
B.接着适时归纳出崇明民居的三个建筑特色:简朴的平面布局,古朴的空间结构拙朴的灶花艺术。用了三个含有“朴”字的词汇。
C.然后从“朴”字着手,巧妙地迁移。仇老师说:“虽然简朴,但讲究绿化。”请学生选择在民居建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可以中什么树?有桃树、槐树、榆树、竹园可作选择,学生纷纷出谋划策,教师的解答生动有趣。学生了解了绿化与建筑的关系之后,站在建设生态岛屿的制高点上请同学讨论交流如何保护现存很少的崇明民居,建设生态岛屿,让崇民成为上海的后花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这一文化生态资源的意识.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师生互动。
l(教师循循善诱知识疏导,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收放自如
l(重点内容突出密不透风,设置悬疑问题疏可走马)疏密得当
1、“收和密”体现在教学重点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讲解简朴的建筑平面布局时,教学涉及的知识点有四个方面,(1、建筑形式:四厅头宅沟--独宅独水)(2、房屋布局一字形,转交形,三进两场心,四进三场心等。)(3、房屋结构:三路头,五路头,七路头,九路头。民间风俗。)(4、堂屋:前头屋(祠堂))仇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的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让我这个外乡人对崇明的民居认识颇多。仇娅老师到崇民博物馆当中拍摄几幅四厅头宅沟--独宅独水的模型图片,重点分析了崇明海岛建筑的建筑宅沟的特点。请学生回想你曾经见过的民居布局并画出简图,然后请同学解说,大概有两位同学回答提问,接下来仇老师非常具体的对四进三场心的特点用教师实地拍摄的图片进行讲解,谈到了亲眼看到后的感受,并进一步通过海岛画家的四进三场心的建筑为主题的国画作品给学生欣赏,仇娅老师讲授的知识由浅入深,教学逐步的递进深入。在讲解方面又积极调动学生的思考,循循善诱,提示学生的用以有经验或知识点去理解新的知识点,给学生很多可以容易跨上去的台阶,这样课堂就不会冷场。通过教师本人讲授、不断的启发点拨学生再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的及时总结,使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看似在不经意间仇娅老师就把本堂课的知识点讲透,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让这一辈的学生了解了他们不太熟悉的崇明本地乡土文化,原来崇明的民居文化是如此精彩。例如
讲到崇明古民居空间结构元素先是让学生交流探究的结果,但是仇老师并不是说完全听任学生的发挥,而是没有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交流,后又把自己找到的空间结构元素和同学作交流,这种交流是双边的互动的。及时弥补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能带来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欠缺的问题。为什么仇老师要这样做?因为这是教学的重点,要紧紧地抓,牢牢地抓。为什么仇老师也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课前仇老师画花了很多时间放在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的学情就是现有知识水平上面。教师教授知识重点当中老师备课充分,,资料丰富,教师始终站在主导的位置上。例如
2、“放和疏”体现在课堂中穿插了一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活动。
A.全体学生动手画,解说。
讲到房屋布局的时候,老师让全体学生动手描绘记忆中的房屋布局并叫代表来一一解说。
B.全体学生分四组演示,交流。
在讲到崇明房屋空间结构元素时,叫学生分组演示,四个小组分别从房屋的外观的山墙,屋脊,弄堂,格窗作了解说.(外观的山墙学生经探究后画好山墙简图,实物投影介绍,和徽居相比较。)(屋脊学生当场在黑板上画出屋脊的样式,并且和故宫屋脊相比较。)(穿堂学生拍摄的照片,讲解结构元素的功能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格窗学生在外婆家的陈桥老街的崇明民居拍摄、编辑、配旁白、配音乐的录像。)
从学生收集的图片和录象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前也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学生的表现朴实、自然,毫无雕凿,没有预演的痕迹。回想起自己在曾经上过上海的是石库门建筑重点让四个小组的学生用多媒体的形式交流,学生准备相对较困难,那当然在课堂效果上不是很流畅,又显得较单一。仇老师的学生能够用最合理而又直观的方法表达,一方面能够说明这所学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令一方面我想仇老师本生一定也在其中起到了指导的作用,而且指导得法。
C.学生分组讨论,出谋划策。
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崇明的生态建设出谋划策。学生们都积极的说出了自己的点子。纷纷想到了让富有海岛民居特色的简朴的崇民民居去改善崇民的生态岛的建设。讲到民居的保护,这种保护是原地的修建或是重建或是搬迁后重建等等。让全场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个部分也是这课的亮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国外还是国外,只要一讲到建筑,除了建筑本体,绿化环境生态建设会对人的居住感受产生影响。从建筑,到合谐的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处理,这才是人类最佳的居住条件。这部分使得原来以乡土建筑文化的主题内容的教学,提升到整个大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的层次,教学效果土而不俗。
D.留下悬念让学生探究,疏可跑马。
(仇老师在教学上还非常注重悬念,设计考考你的教学内容,既是介绍又提出问题。建筑当中的空间结构元素例举了镇宅之石泰山石敢当,建筑门前的水缸、神牌。当让学生思考它们的功能作用,学生能回答的给与肯定,回答不出的难题就让学生作为研究探讨的方向,继续思考回味。)(这让仇老师的教学风格看上去极为老练,既不是一味的灌输,也不是一味的听从学生,因为我觉得上课毕竟是以教师为主导。)(还可以让学生不禁产生敬佩,有利于今后的教学。)
(三)教师教学素质全面,驾驭课堂的能力强。
1、教态自然亲切,情感充沛。
教师言语风趣,语言流畅,语速合理,语态丰富,善于点拨,讲述透彻,并且善于用动情的肢体语言带动全体同学的求知热情。
2、巧妙运用方言,巧解知识点。
仇老师至少在三个地方运用崇明方言如:四进三场心、三路头、前头屋。把知识点拉近学生,同时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我作为听者也觉得很感兴趣,拉近了广大听课教师的距离。
3、板书设计合理,重点一目了然。
讲到简朴的建筑平面布局时,知识点多,知识点下面还有知识点,枝枝丫丫多,仇娅老师的板书多媒体板书没有把枝丫解散,而是满满的一页,让学生看到了重点知识点的全貌,教学重点突出。
4、课堂及时应变,驾驭课堂能力强。
当仇娅老师讲到堂屋时,用崇明话前头屋提示大家,同时又请学生讲出前头屋在徽州民居当中怎么讲时,这时她相信学生能回答出,因为在前一节课和学生讲过,但学生却回答不出祠堂的时候,仇娅老师不慌不忙地拖长了音说出“祠堂的祠”,这时学生立刻全部都回答出了答案。所以看出她应变能力强,这也是靠经验积累小的结果。
(四)提一点改进建议。
仇娅老师讲崇民建筑的空间结构元素时,首先用了寻找崇民建筑的空间结构元素,让学生交流老师交流。最后在归纳时点出古朴的空间结构元素。我的感觉有点突然,学生在交流寻找结果时候,似乎也用到了诸如简单,简朴等词汇,教师可能是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而没有归纳空间结构元素的古朴的特色。我觉得老师当时因该及时归纳。
结尾部分的讨论交流可以,穿插学生描绘崇明古民居的设计简图,介绍设计意图等,从而强调美术课,建筑欣赏的本体性。
这节美术课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说明只要有心,就可以挖掘出丰富、生动的课程资源。随着崇明的时代变迁,古民居日渐减少,学生对之所知与感受甚少。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与评价家乡民居之美,为家乡生态岛建设出谋划策增添美。此处无须说教,热爱家乡,关心身边艺术之情会油然而生。总之,这是一堂融体验、感悟与审美于一身,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特别在崇明大开发的日子里,着力体现崇明自己的文化特色,其意义是深远的,这就是美术课的魅力体现!
——————————————————————
美术评课范文三
高中美术评课
2008年5月18日,我们一行6人(艺体3人、其他校区各1人)赴胶州市观摩全省高中美术优质课评选。 本次优质课全省共有35名教师参加评选,分胶州三中和胶州实验中学两个组别。我们主要听取的市胶州三中组别的课程。东营市有两名教师参加,分在胶州实验中学组别比赛。
经过三天的听课,获益匪浅。感觉这一次的优质课评选的教师的授课无论从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以前的这类评比活动也参加过,但多数情况都是就是那么几个教师让人感到特别优秀,其他的都相对比较平常。而这次正好相反。
三天的观摩时间很短,听完整个课程,仍觉意犹未尽。下面就观摩的过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本次评比讲授的课程全部为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及其他选修教材内容。我校现在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二者有一定的差别,编写的角度不是一样的。这给听课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受。一定程度上窥探了鲁美版的教材全貌。
2、参加评比的教师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都比较有创意,课件制作较为精美,音乐课件的大量使用使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更加良好。
下面就几个案例谈一下听评课感受:
案例一:2008年5月19日胶州实验中学倪丽娟利津二中
课程《中国民间美术》
课:常规导入,使用电脑课件。用喜庆的音乐突出年节的热闹,烘托节日气氛,学生联想音乐所能代表的现实环境。通过音乐导入红红火火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阅读教材,找到什么是民间美术并回答。
评: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可见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用喜庆音乐的形式导入民间美术,恰到好处。喜庆的音乐容易使人联想到春节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这一传统节日又是由很多民俗活动构成的,民俗活动恰好是民间美术样式的载体。如:春联、门神、挂笺、窗花、年画等等。学生通过音乐很容易想到这些美术样式。整体导入富于联想、贴近生活。
课: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界定,同学们试着发现一下我们自己身边都有哪些民间美术样式。学生回答(积极踊跃) 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授课的最根本任务,不能空讲,要结合生活才能使知识在学生心里融会贯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美术样式,也是对于美术的定义的一个巩固。
课:观看视频图像,展示各种样式的美术作品。然后观察同学们手中的民间美术作品,主要是观察色彩和造型两个方面,讨论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寓意性和象征性。
评:课前教师发给同学们已经准备好的民间美术物件教具风筝、布老虎、年画、泥玩具等。然后利用多媒体表现作品。学生不但能从多媒体中观看到民间美术作品,更能从手中拿到的作品中亲身体验到民间美术作品的意义特征。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只停留在表象上,更能深入内心。
课: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共有4名同学回答了手中的作品)。学生分析的不错(感觉学生整体素质比较不错,这也是倪老师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引导着逐步深入分析。
评:分析的过程更要注重启发式的引导方法,少一点直接性的引导。(如布老虎的象征性意义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可以试着让学生从整体观察色彩,再从老虎本身代表的含义上入手,比引导学生说“布老虎身上的大红和黄色是不是很鲜艳”要好一点。
课:播放教师亲身参与的年画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运用图片手段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并作简要分析,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评:立意新颖,教师亲身体验的视频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增加了观看的趣味性。适时的总结起到了趁热打铁的作用。
课:教师出示现场的一些较大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观看并讨论分析。扩展练习:1、山东省有哪些民间美术样式?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福娃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学生回答较为不错)
评:课堂练习必不可少,主要起到知识巩固、总结的作用。练习的关键是选题内容。这两道题选题合理,贴近生活。山东省的民间美术样式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民间美术样式。如:高密剪纸、胶州面塑、枣庄泥人、莱西葫芦雕刻、杨家阜年画、潍坊风筝等等。奥运福娃选题更趋时代性,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样式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的。 课程总评:倪丽娟老师的课程设计整体比较好,没有出现前后时间段不协调的现象,是一节十分生动的互动型的课程。开始用喜庆音乐导入课程,让学生以一个比较热情的节奏不如课堂教学,这时也个十分成功的环节。学生互动
的较为成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整节课轻松愉快,也为老师更好地发挥创造了条件。学生中个别同学对民间美术的熟知也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采用多媒体、挂件和实体物品综合的授课方式不但是学生能够看得到,更能摸得着,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中两名同学精彩的回答,倪老师即兴送学生的民间美术作品使师生互动气氛达到了高潮。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让学生回答山东地区有关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福娃问题更是贴近时代特征,更是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
倪老师的这节课使整个评比课中的开头课,,之前没有可以参考的,但听完她后面的课之后,我们几个人研究了一下,觉得他的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评比继续进行中,好的课程频频出现。张焕玉老师的可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耳目一新。
张焕玉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张老师的课虽然是让人感到沉重的青铜器,但整个课程的气氛却是十分轻松的。平淡无奇的内容在张老师的课堂中经过创造呈现出另外一种形式。他把课本知识经过揉和、整理、拓展分成三大部分,并且以一个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讲解历史、评说历史,即“识厅”、“赏厅”、“评厅”。三个“厅”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的。采用导游的形式,比较新颖别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制作较为新颖,切换时清脆的金属声音,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同学们对青铜器的印象。
课:进入“识厅”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青铜器”,图片示例分别列出青铜器的不同的种类样式,并分析各种不同形式的青铜器的主要功用。及各种不同种类青铜器具上的纹样:夔龙纹、饕餮纹、窃曲纹等。根据所认识的不同的樽、爵、鼎、簋等,给出一个图片示例,进入“考考你”环节。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分析展示的图片。
评:生动的语言描述,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构成了本课成功的开始。基础性知识铺垫的“识厅”让学生了解到青铜器的真实面貌。而在其后巩固性的练习使同学们加深了对青铜器的认识。
课:导游继续前行。观察了第一部分的“识厅”后,进入第二展厅“赏厅”。这里主要展示的是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从夏朝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发展历程是不尽相同的,每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无论从体积、重量、造型、纹样、用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总结各自特点并对整个观赏过程进行点评。
评:课程讲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一半了,张老师从不同的时期着眼于青铜器的不同特点。用图示的方法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接受不易混乱。采用表格对比的手法使每个时期的各自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夏代时期青铜器体积小、重量轻,到商代变得大了一些,西周时期体积更加庞大造型更加规范。等到了春秋时期,体积又再度变小,重量变轻,造型更趋于文明,纹样多是朴实自然的,而且铭文较多。
课:由“赏厅”出来,进入最后一个展厅“评厅”。评厅的主要目的是学生能运用“识厅”和“赏厅”的知识来评价青铜器具。观看两件青铜器作品。一个是尊,一个是鼎。从名称、用途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本环节张老师采用的是挑战的形式进行的,有点类似电视里的“想挑战吗?”,名称就叫“挑战解说员”。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整个课程进行质的飞跃的过程,学生由刚才的赏过渡到了现在的评。分组的解说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到前台的解说,锻炼了学生开放的性格,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课: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出期望。在总结本课内容的同时进而提出了保护文物的方法,使学生意识的保护文物应从自身做起。
评:本节内容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期望,属扩展内容,不过正是这个扩展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重视育人的观念。
整体评价: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的张焕玉老师的课程设置合理紧凑,实用性较强,可见整体声音效果很好。三个展厅的设计,使学生耳目一新,带着好奇去听课。尤其是“挑战解说员”环节更是把课程带到了高潮。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而又活泼。
随着观摩的继续,许多好的课程都陆续的浮出水面。2004年省优质课一等奖的济宁市第一中学的万璐璐老师的课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2008年5月20日上午第一节,我们在胶州三中听取了万老师的优质课《中西古典园林》。
课:课件采用了图片和视频图像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中西古典园林。课程首先从欣赏园林的视频开始,然后进入课题中西古典园林,学生参照教材,读出园林定义,教师借园林的繁体“园”字讲园林构成。
评:繁体“园”字解释园林可谓新颖独到,颇具创意。激发学生学习园林的兴趣。
课:园林的欣赏方法——三心二意法。“三心”即“清心”“文心”“镜心”,“二意”即“画意”“意境”。导入本课,诠释园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园林面对面。
评:听了万璐璐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语言。流畅的语言表达、完美的语言组织,是本课的授课过程好似一只欢快的乐曲。视频资料的导入,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欣赏园林如身临其境。
课:对比中西园林。西方的园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秩序美、人工驯服自然的美感。学生在中戏对比中发现不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来的不同的美的文化差异。列举了四时的园林美景,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园林。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二:美术评课
1、评课堂教学设计
一堂好课必然有好的设计这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感受与体验、活动与操作、欣赏与评价、作业要求、但每堂课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有所侧重或选择,不宜设计得太大,要切实能够做到,不同类型的课程应该有不同目标的设计,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仅仅是学科要求,还要注意学科教学目标后面的素质教育的目标
导入设计 美术课要上得生动活泼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导入的设计要有创造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其创造性表现在所设计的活动要耳目一新,趣味性表现在所设计的活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启发性表现在所设计的活动具有内联性,迁移性即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和发散确实成为教学内容的导入口。
互动设计 美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应当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设计之一
因为没有互动,美术课堂就没有生命力,互动设计包含提问的互动,讲课的互动,练习的互动等。
指导设计 这个环节是学生作业操作过程中的教师指导,美术课的教学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常常是个别的,手把手的,教师要注意把握好点和面、普遍和重点的关系。
评价设计 评价是现代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评价得好,可以使美术教学事半功倍,评价设计一方面包含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如提问中的赞许,交流中的肯定对思维活跃学生的鼓励与表扬,另一方面包含教学结果的评价,如作业效果很好,合作得很好,学习态度很好等。
2、评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方向落实起来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诸多方面,因此,要从诸多方面去把握目标的落实如感受和体验方面是否到位,活动和操作方面是否有效,评价的效果是否达到,作业要求能否体现出不同的层面等。
3、评知识技能的训练
评课中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看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落实得如何,这里首先要突破的是,教师不是死板地灌输知识,机械地训练技能而是在有趣味的情境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其次要突破的是,难点不是共性的难点,而是学生个性化的难点?一些难点对有些学生并非难点,而不是难点的问题对有些学生却为难点?这里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4、评现代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的发展已引起教育的深刻革命使许多过去难以解决的资料信息问题?时间空间问题变为现实使一向呆板,枯燥的教学现状走向了高效,快速的轨道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然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选择和运用必须适度要恰到好处绝不能为用而用
做表面文章?有些评课的标准以?是否使用多媒体?来衡量而没有对?所使用媒体是否恰当?作出评判,当用则用要用得恰当用得有效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技术的价值。
5、评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前教学的设计和教案的准备只是一种预测在面对真实的课堂与学生时肯定会发生误差的,课堂上如何实施教学计划如何应对难以预料的变化,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不同素质的教师面对随机出现的情境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采取回避式,有的采取压制式,有的发现不了变化的情境,一味地背教案有的却能洞察异情并化险为夷或借题发挥,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三:美术评课稿
美术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老师执教的《漂亮的花边》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梅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梅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恐龙玩具是学生自带的、大量恐龙图片和恐龙资料则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四,学生进行创作《漂亮的花边》时,有的拿画笔画,有的用彩纸旧挂历纸去剪贴,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梅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全体学生分成四个团队即机灵小队、佳绩小队、拼搏小队和高峰小队,通过设计小组问答竞赛、画恐龙竞赛等环节四个小队之间互相竞争,组队内学生间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抓住重难点,展开 “互助互动”。教师出示写实恐龙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恐龙的身体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我该如何去表现它呢?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商讨后认为:用基本形去概括比较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
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漂亮的花边》,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四年级学生对恐龙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漂亮的花边》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组织小组活动时,小组人数太多,很容易乱,如果是平时上课,纪律能否控制?
2、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3、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本课中的小主持人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灵劲儿和非凡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令人啧啧称赞,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让他既做我们的主持人又不失去自己宝贵的美术课学习锻炼机会?
总之,老师执教的《漂亮的花边》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漂亮的花边》
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四:美术评课稿(范文)
《元宵节里挂花灯》评课稿
邢老师执教的《元宵节里挂花灯》一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邢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层层诱导深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实物给与学生视觉上的,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再次,向老师指导学生在进行创作时,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邢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元宵节里挂花灯》的同时,我也有以下思考:
1、 学生自由想象时间是否可以再增加?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元宵节里挂花灯》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五:美术课评课稿范文
美术课《苍松翠柏》评课稿
李老师执教的《苍松翠柏》是一节国画技法与表现的美术课,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堂让学生感兴趣,跃跃欲试的一堂课。
一、严谨的教学态度。
李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知识性错误,说明李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哪些范画更适用于教学,并绘制出许多范画供学生分析,下足了功夫。
二、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美术课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固有的知识,李老师根据教学需要,绘制更能体现山石技法的范画,让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提高视觉感觉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时,邀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技法的理解,也上前去展现一番,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同时在演示过程中,有技法表现方面的失误时也可以及时指出。这样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心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方式具有自主性。
1、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生回忆并讲盘古开天的故事,理解国画山石是“天地之骨,流云之根”,从精神领域让学生自主联想,知道中国画的神韵,意境。
2、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解释山,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山石的本来面貌延伸到山石的表现技法“皴法”。
3、学习尽量照顾了学生的志趣,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获得内心的快乐。在示范时让学生大展身手,使学生的自主表现欲望得到满足。
4、及时展示已经完成的学生作品,促进学生积极完成的兴趣。让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大大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鉴赏能力。这样,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而肯定的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素质良好,语言表达清晰,操作示范熟练,基本功扎实,学生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在赏评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个思考:
1、学生积极性很高,由于学生爱动,好奇,课堂容易乱,做为我在教学中应该怎样组织呢?
2、本节是一节以技能为主的绘画课,在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呢?
3、作为技能绘画课,在示范技法时,每一步是否都留一幅示范作品呢?落笔运笔方向,用墨浓淡是否更清楚一些呢?
以上这些是我对《苍松翠柏》一课的不成熟看法,也许有些肤浅,也许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以人为本 综合学习 严谨教学
———《苍松翠柏》评课稿
老河口市张集中学 余银华
老河口市三中李建华老师主讲的《苍松翠柏》这节美术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从这节课的效果看,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美术课。李老师的教学思路很清晰:基本理论的讲述—基本技巧的强调—演示—评述。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学生人格。 下面,我将对李老师这节课作如下几个方面的评述。
一、本节课处处体现美术课的人文性质。
课堂中让学生讲故事、完成范画、完成作业并展示学生的大量作业等,这些方面,李老师很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也很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让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李老师在新课的开始讲山石的画法时,讲到山石乃“天地之骨,流云之根”,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李老师让学生讲“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把美术与文学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心中便豁然开朗。在讲山石的纹理常用的表现技法“皴”时,让学生用地理中地壳运动的知识来解释山石纹理的形成,把美术与地理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些都说明李老师对美术中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要求掌握很好。
三、紧抓重点,分散难点。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本学段已对美术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把重点突出,学生就能更好掌握技法,这一点李老师做的特别出色。本节课重点学习了皴法之一“披麻皴”。李老师花了很长时间讲解“披麻皴”的基本技法,课中反复强调皴时所用的“拖笔”以及皴时的用墨,这样以来,就把深奥的“中国画技法”化为较为简单的拖笔“皴”,化难为易。
李老师在示范山石的画法时,把较难的“皴”化为块面的“拖笔”,学生掌握的又快又好,把难点分散在老师示范,学生演示之中,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笔墨的特点和绘制技
巧,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态度严谨。
课前,李老师准备了大量的范画,对教材的内容掌握的较为透彻,挖掘的较为深入,演示技法准确熟练,这些都说明了李老师的教学态度是严谨的,认真的。
另外,对李老师的这节课还有点不成熟的想法:
1、美术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作为一个社会人,学习美术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自己每天徜徉在美的海洋里,特别是中国画,要是家中有一幅自己喜爱的中国画,不仅美化了居室,提高了口味,更重要的使自己赏心悦目,心情愉悦,这一点李老师应该在课的拓展中提出来,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举趣。
2、没有较好的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中国画——传统的中国艺术,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艺术形式。李老师在讲这节课的时候,把技法和规则讲得透彻准确,但始终没有带出让学生在享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的同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纠正。
李老师在出示样画,让学生分析技法时,学生的意见不统一,老师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及时纠正。比如:学生对同一幅范画的基本技法有说“披麻皴”的,也有说“折带皴”的,学生的认识不统一,老师应该讲一下这两种皴的主要区别,再让学生分析,效果就不一样了。还有让学生演示皴的技法时,有个别同学皴错了方向,老师应该讲一下皴的方向性,再演示,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4、评价学生以多鼓励为主。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李老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时,没有灵活的挖掘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们的自我再现力很强,很短时间内都完成了作业,李老师在评价作业时,没有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而是泛泛而谈。我想,如果长期这样,在以后的课堂中参与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少。
造民主氛围,构件和谐课堂
——《苍山翠柏——山石画法》评课稿
老河口市第六中学 王颖
这堂由李建华老师执教的《苍松翠柏——山石画法》是湘美教材第八册中的第二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整节课从总体上看,执教老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
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中国画——山石画法特有的笔情墨趣,学习表现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回顾知识,说一说: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树的画法",让学生说出画树的方法,由此引导点明本节课内容.
二、重点知识,读一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讲解山石画法,教师通过让学生齐读书上的"山石画法",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山石的画法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三、欣赏范作,试一试: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山石画的各种皴法,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参与演示——试一试加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山石画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四、重点演示,学一学:通过再次演示,指出学生尝试时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进行练习.
五、展示作业,评一评:通过展示讲评作业,使课堂达到高潮,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胆参与演示,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独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时,他们作品得到了展示,这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
二.有效互动,让课堂充盈、灵动
本课是一节知识和技能性很强的课,内容较为枯糟,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李老师充分实施了"互动"这一方式.第一、通过让学生讲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生动了解"把石看作天地之骨"的内涵,并且由于是学生自己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动",教师出示不同皴法的山石范画,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皴的特点,提出问题:如何加皴?通过"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皴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再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第三、结合评价"互助互动",在评价时,同伴之间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将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
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李老师在讲授绘画技巧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并通过提问题答问题,让学生思考,逐渐引导学生获得绘画方法,了解有关注意事项.李老师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她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此外,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显示了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赏析《苍松翠柏——山石画法》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建议:
1、本节课重点讲解“皴法”,但在学生练习时,对如何起笔勾出山石轮廓,较为迟疑,我认为教师在画石起手、组合等方法应讲解一下,降低学生难度。
2、学生参与面较小,虽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意了“互动”教学,但参与面较小,只有个别同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演示、小组比赛等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入竞争意识提起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虽然,本节课存在着若干缺憾,但总的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难报三春晖》评课报告
大家好!》,下面我谨代表教务处对王晶老师这节课进行点评,希望各位领导及授课教师本人批评指正!大家都知道,新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和师生互动性的特点,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何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真正克服过去枯燥而机械地照本宣科的弊病,让学生乐学,好学呢?王晶老师《难报三春晖》这一节课的教学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给听课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五个亮点;二、三点缺憾;三、三个建议。 下面说“新”
在主动体验中丰富感知、强化情感。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教师要努力去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节课中,王晶老师不仅让学生讲故事、做表演,凡是学生自己能自主完成的问题,她都权力下放,将学生看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她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使用如”、”、”、”、”、”、”这些使课堂气氛缓和或产生欢乐的语言进行肯定,以积极、鼓励的姿态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体验,使学生不再担心集体的压力和他人的眼光,积极地去体验、思考。教学手段新,具体表现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歌曲、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极具说服力,学生熟知或未知的感性材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教学目标清,王晶老师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清晰可辨,“”“”“”
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六:美术评课讲稿
林海燕老师执教的《瓷器风韵》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首先,林老师从备课、教具的准备来看,准备的相当充分,每个环节安排得有条不絮,丝丝相扣,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林老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中随机应变能力强。导入时,用一段青花瓷的演奏视频做导入,这里的兴趣导入,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欣赏课,让人耳目一新。
一、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林老师采用了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初中美术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并符合时代和联系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在课堂的导入阶段林老师带来了一个碗并让学生敲击用碗和青花瓷器的声音对比,再用课件展示了用青花瓷器的演奏场景,这样就准确抓住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理,在活动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一起,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其二,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图片和视频资料大多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三,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
林老师的这节欣赏课摆脱了一般欣赏课的教法—学生听老师讲的模式,使学
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对于一节欣赏课来说是非常难的,并且在这节课中安
排了欣赏课中甚少的技能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带动了课堂的气氛。也
使我们教师感受到了欣赏课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完美搭配。实现了美术课中的创
新,达到了新课程标准里的精神。
三,认真的教学态度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林海燕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些许的不足
1、林老师对于问题的提出过于笼统,以至于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比如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拿出一个盖着布的碗问学生:“同学们能看到老师手上有件东西吗?”是件什么东西?学生当时有回答毛巾的也有回
答是抹布的,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出现了问题,以至于学生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预期的那样,就达不到教学目标了。另外林老师在敲击碗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是声音。老师自己说是乐器,感觉学生既没有回答出答案,而老师说出的答案又很突兀,让我们摸不着头脑。所以在一节课中,问题的提炼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提的好,学生就能很快的回答出来,师生就能互动的很好。反之只会冷场破坏了课堂的有效进行。所以一堂课的设计,如何提问是关键,要设计出恰当的问题。2、评价过于笼统,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应该选择丰富并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进行评价,并且要有肯定的或鼓励的言语出现,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活动是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作品,应该加入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另外林老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只是单一的提问学生是使用什么方法去制作出来的,我想可以在造型上加以评价,这样可以更加的让学生懂得泥塑的趣味性。3、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顾到了一部分的学生,这可能和当时黑板所在的位置有关系,当一个男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由于上课过于投入忘记了叫他坐下以至于学生站了很久都不敢坐下,这个问题就说明了教师在上课投入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的一举一动,并且要全面的照顾到学生。
4、教师在课后拓展的时候讲到了现在瓷器的欣赏,我认为单单的图片是不够的,还可以带一些成品过来展示,这样可能更加的直观。
五,我的深刻体会林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触很大,首先我觉得她的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对欣赏课的创新——在欣赏课中进行美术技能的训练,这种创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想,使我们在以后的欣赏课中能挖掘出更多可以技能训练的好创意出来。同时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去关注的,那就是一节好的课,它的问题提炼非常的重要,问题提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我们这堂课所呈现的效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提问并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对课堂的掌控。 王老师上的这堂课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生活中的色彩搭配》。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颜色的联想,感受色彩美,并学会用搭配色彩的知识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
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影响下,美术课堂正在向着综合艺术课的方向发展,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的空间。走出教室,走向室外,走进生活,调动生活中的更多资源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是美术教学的发展方向。丰富的、综合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在课堂里“听”了,“看”了,“想”了,“画”了,“说”了,“唱”了,甚至“玩”了,多种感官的刺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验了色彩搭配带来的魅力。整个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百分之百的学生快乐地度过了一节美术课,百分之百的同学都“动”了起来,这既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也是这节课的课堂特色,我个人认为如果后面学生的服装装饰能换成服装搭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色彩搭配给人造成的不同心理感受,把所学到知识更好的应用到生活当中。
本节课教师体现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重过程,重学习方式;体现合作学习,把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俗话说:“我听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尽最大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交流中丰富文化内涵,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案例点评】
1、“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这一领域应该达到的总体目标是:⑴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⑵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⑶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⑷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几个活动环节,如: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图片,分组妆扮同学,模特展示表演等,可以说是逐以实现了这些目标。尤其是妆扮同学并试作模特展示表演这两个环节,不仅体现了“设计.应用”理念,也体现出综合艺术课的思想精髓,可谓是本节教学的点晴之道。
2、本课内容属设计基础中色彩构成部分,执教者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上立足于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并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表现中,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好的把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操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天成,通俗易懂,让全体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理论变成真实的体验和认识,培养了每个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运用能力,这也是这节课的成功所在。
3、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本节教学活动设计可谓独巨匠心:首先是课件播放,动画故事引入;让学生从故事中感知色彩的丰富,并用自己的方式将其感受表达出来,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的展示作了很好热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但是如果结尾也能以故事来结束拓展,那么整堂课会显得更完整。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师生共同分析范例,色彩搭配练习,学生展示表演几个环节一气呵成,环环相扣,课堂结构紧凑,师生互动收效好,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调动了学生发现美的兴趣,紧张忙碌的课堂设计练习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创造美的乐趣。
学生的收获不只是学会色彩的搭配,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光感知身边的色彩,并有意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本课教学时间合理安排,师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和结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学习借鉴。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七:美术听评课记录
《吉祥宝贝》听评课记录
根据听课老师评议整理如下: 《吉祥宝贝》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吉祥物为题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设计意识。本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业,内容比较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本节课也有很多难点,一是知识量比较大,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迅速掌握吉祥物的设计需要对整堂课进行科学设计;二是作业难度大,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富有创造力的形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有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尽快掌握,提高课堂效率。王老师的课针对这些难点进行了针对性的预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课成功之处:
1. 教学重点突出。本节课充分利用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授课,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知识点多的问题,同时在微视频中插入动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采用图片对比的形式,学生能很快的找出它们的不同,很容易就能探讨得出设计吉祥物的方法:添加、简化和夸张。通过图片一步步分析选取素材、设计造型、色彩搭配,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学会了吉祥物的设计。
2. 在本课的难点突破上,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欣赏视频中大量的色彩丰富的吉祥物,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了解不同吉祥物采用的不同形象,从而拓宽思路,为后面的创意构思做铺垫。
3. 授课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教师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
4.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通过设计的任务卡,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结合对子和小组的科学评价,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5. 教师仪态大方自然。在课堂上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流利,声音洪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6.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调理。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视野。
二、教学建议
1.在后面几个环节由于时间比较紧,处理的有些仓促,这时应再让几个学生说说你想选用什么素材,学生更好入手,可是前面讲的有点多后面时间较紧。
2.吉祥物方法、素材、色彩等能不能进行归纳整合,变分别讲解为整体讲解,这样就能大大节省教师讲解的时间,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设计时间。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八:美术评课稿想
美术评课稿
王晓波老师执教的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王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王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王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第一,组队内学生间互助互动,激发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抓住重难点,展开 “互助互动”。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二年级学生对包装纸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
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2、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
总之,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九:优秀美术评课稿
优秀美术评课稿《画情绪》评课稿
阅读提示:优秀美术评课稿《画情绪》评课稿,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bull;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优秀美术
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余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并总结规律。
六、名画欣赏:康定斯基、米罗的作品
七、画展作品: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
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陆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给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如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刘翔学生都认识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陆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游戏。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创设情景:如果你被老师指定代表班级参加开学仪式。如果你被绑架了。根据情景请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演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情绪表现。第二、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首先,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局部),从色彩、线条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其次,教师当堂示范,用浅绿、桔红画出柔和的线条。再用深蓝、深红重重的画出杂乱的线条。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老师在画两组线条时的不同情绪。接着,马上欣赏两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体会表现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愉快的情绪:色彩明亮、对比柔和、点线圆润、曲线较多;不愉快的情绪:色彩灰暗、对比强烈、点线错乱、折线较多。)
三、 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陆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这是一堂完整、充实而精彩的美术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像,值得我慢慢推敲和学习
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篇十:美术评课
这堂由小石桥小学 **老师执教的《******》一课是**版教材第*册中的第*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通过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选谁做国王,并讲出理由。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动物形象的面具,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谈一谈面具的起源、历史和作用。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带上已做好的动物面具来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动物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为动物做代言人这样的导
入来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喜爱的动物,并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动物面具》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制作中的难点展开时,提出问题:老鼠头部的圆锥部分如何来制作?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丁老师已经改
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丁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制作前,老师也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动物面具,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在动物演讲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代表自己制作的动物进行演讲,与学生一起互动。
第二、本课的开始与结束没有做到首尾呼应。导入时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在评价时,,并未明确地选出哪个动物是国王,也就是说动物王国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建议教师可利用1~2分钟时间来投票选举最终产生的动物国王,这样课就更加丰满、完善了。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许燕老师执教的《变形美术字的设计》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许燕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初一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许燕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艺术字、广告字是学生自带的、大量字画来自学生生活,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其四,学生进行创作《变形美术字的设计》时,有的拿画笔画,有的用彩纸旧挂历纸去剪贴,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2、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许燕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生生、师生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3、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许燕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在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4、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变形美术字的设计》的同时,我们也有以下思考: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总之,许燕老师执教的《变形美术字的设计》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们体音美组每位成员对《变形美术字的设计》一课的肤浅看法(本人整理所得见解),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小学美术 大树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下一篇:八年级美术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