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术高考】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一:《走进圆的世界》说课稿
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为大家讲述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的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学法与教法、设计依据及原理等相关内容。首先,我想谈该课时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然、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圆,领悟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体会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及本身赋有的独特的美感。
4、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用圆规画圆。
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引导学生理解并描述圆的特征。
三、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运用启发式与发现法进行学习,结合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四、教学流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圆
1、寻找生活中拥有圆形图案的事物。
2、课件出示大自然中有圆形图案的事物。
(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数学来自于生活及大自然中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二)、从画圆中认识圆
1、尝试画圆。
生独自创作圆。
反馈:如何画圆?如何使用圆规?
师结合生的反馈点出圆心(定点)、半径(定长)与直径。
(意图:放手于学生独自操作,在操作的过程当中经历圆的形成,了解圆的各组成部分及特征,圆心的作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对圆的系统认识,教师只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希望自己都是发现者。)
2、强化画圆。
(1)用圆规练习画圆(意图:在学习同伴及教师的引导下,练习用圆规画圆,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画圆后紧接着用圆规画圆,既是对画圆方法的一种优化,又可以训练学生画圆的技巧,还可以为之后圆的认识铺垫,打下基础。)
(2)用语言描述圆的大小
(意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探究圆的半径可以决定圆的大小等规律)
(3)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出示圆的组成部分图。圆心、半径、直径。
讨论什么是半径、直径?
通过言语描述后,要求学生在圆上画出半径与直径。
探究半径、直径有几条?
小组反馈、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啊,老师觉得关于圆该有的知识咱们也交流的差不多了,圆心,半径,直径大家都认识了吧。那我在想,咱们这堂课是不是就这么结束了? (意图:讨论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半径、直径的认识,而对概念的文字描述并非是重点。关键在于通过交流提升认识,经历过程体验探索规律所带来的成就感)
(三)、感受数学文化魅力
1、课件出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研究俗语的来历。
(意图:从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的流传,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生活准则。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了数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思想上强化了数学的作用。而另一面,学生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又破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说,给学生无形中带来了无限的自豪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出示“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师介绍在《周髀算经》里记载的 “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学生欣赏古代圆的来历及削圆法。课件动画展示演变过程。
师:现在如果告诉你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看来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往往能获得更多有用的结论。
(意图:此块内容,可以增加学生对圆的认识,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验证“圆,一中同长也”
师介绍墨子并课件出示“圆、一中同长也”
理解“一中”与“同长”的意思。
猜测同长的部分并验证。
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意图: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等思想方法来学习古代对圆的精确记载,既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还明白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4、认识阴阳太极图
课件出示阴阳太极图。
猜测阴阳太极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出示图片)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的。
现在条件: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找信息。
(意图:阴阳太极图在我国的文化中影响极大,运用这个图形来强化圆的认识,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数学的心理距离,更容易留下深刻的记忆,又一次感受了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提问:好了,最后让我们把视野回到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平静的水面上丢进了一颗石子,它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圆形啊?
师课件出示: 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的魅力
(意图: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疑惑走出课堂,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因此在结尾处追问课始出示的平静水面为什么会起圆形的波纹的理由,再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圆形的事物,引发学生思考)
(四)、课堂小结
用“近”来与“进”比较结尾。打开圆的大门,走近了圆的世界。
(五)、板书设计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二:优秀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
说课稿模板(万能版) 说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说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堂设计很了解,说课要包括: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小结。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优秀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狮子大王》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
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 、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美术说课《鱼儿游游》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第8课----《鱼儿游游》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
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
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美丽海景,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三: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
说课稿模板(万能版) 说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说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堂设计很了解,说课要包括: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小结。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优秀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狮子大王》“造型•表现”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 、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飞向太空》说课稿 “设计?应用”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江西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业。是围绕航天器这一主题的造型设计课。
本课很好的结合了时代的特点,展示高科技的风采,人们已能飞向太空,并能在太空中生活,人类已历史性地把旅游的范围开辟到了地球之外。从而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方法,运用饮料杯、盒子、旧挂历、彩纸、泡沫、筷子等各种废旧物创造出新颖的航天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长太空知识,并了解航天器的各种用途。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掌握剪刻、卷曲、黏接、描绘等多种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飞行器模型。
情感目标: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教学重、难点:在于飞行器的造型设计。如飞船的外形要为功能服务,造型、颜色处理要时尚、现代,模型要坚固、扎实等。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影片介绍,加深学生对航天器的了解,
让学生分析它的特点,并亲自动手创作。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片等介绍,给予学生大量的信息,丰富见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太空航天飞行器的了解。这样便能给学生的创作理清思路奠定基础,学生才能有更丰富的创作原素,来构思自己在想象中太空的样子,而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独特的创意,大胆地创造出来,老师在技法上加以指导与启发,使学生创作出新颖的航天器。因此,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范例展示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自评、互评法来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点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了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和谐、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论一论、做一做、评一评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学具准备:饮料杯、盒子、旧挂历纸、彩纸、泡沫、筷子、剪刀、双面胶等。
四、说教学程序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学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这一课时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欣赏神州五号升空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太空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引入课题《飞向太空》,并由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太空与航天器知识。
(二)观察比较,启发想象
1、带着问题欣赏各种航天飞船的图片。
(1)航天飞船的基本型都有哪些形状?
(2)航天飞船的颜色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航天器都有哪些外形,颜色是怎样的,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掌握航天器的造型特征,认识到航天器形状是多样的。
2、出示两幅空间飞行器的造型图(神州五号与另一架飞行器),对比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并讲授飞行器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为以下的创作做铺垫。
(三)分部讲授,掌握技能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航天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出示材料,揭示讲授航天器的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通过以上的讲解,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说说自己心中想制作的飞行器外形是怎样的,都有哪些功能。这时教师引入到第二步的教学。
选——材料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材料,让学生想一想这些材料能制作飞行器的哪些部位,如航天器的大外形、发动机、喷火器、导航器等。
剪——形状
这时教师可以加以示范,如飞行器尖形的头和喷火器的剪贴、卷曲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剪曲的制作方法。
贴——组合
教师简单示范粘贴组合飞行器的各个部件,这是制作飞行器的最后一步。
(四)动手创作,激励创新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制作独特的飞行器模型,在模型上,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上飞船的名字。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1、举行一次“太空遨游会”,分成多个小组,以宇宙中各种星球和飞船的名字命名,进行太空知识的讲解,展示自己的“航天器”,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把问的权利和评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别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赏、说、做、评相结合,体现出了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课后拓展: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植物种子、动物也可以飞上了太空,然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通过绘画的形式体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板书能体现出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教学过程与板书相配合,与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飞向太空》
制作方法: 想——外形
选——材料
剪——形状
贴——组合
小学美术《亮眼睛》说课稿 造型表现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四:小学美术万能说课稿
教材:X第X册第X课《XXXX》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XXXXX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X册第X课《XXXXX》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XXXXXX》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思想目标:体会XX的意义,形成XXXX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XX,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合理性和协调性。(将XX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二)引导启发 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
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 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 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 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六)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XX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
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XX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五:小学美术说课稿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
一、什么是说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们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上的指导等方面的观点。说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动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
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点去说: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 (2)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②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说教材,实质上是分析教材,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说课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法。 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说教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 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 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 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
说教学手段就是说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 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例如教哪些内容需要挂图或实物展示、 哪些内容用投影、挂范画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的需要,要恰当地有机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的实际。
(五)说训练。
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重点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 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说课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
《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
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色彩心理》说课稿 人美版第3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说教材《色彩心理》说课稿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
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小学三年级美术《跳舞的点和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说课,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四、教学难点。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五、教法、学法分析 在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六、教学流程
1、观察发现,激发审美期待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六:人美版 小学美术第6册 说课稿 精心整理
第一课 我们的社区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1课《我们的社区》。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手段、学习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介绍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我们的社区》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教材中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回忆小区的环境、设施及人们在小区活动的情景。特别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教材中选入了6幅形式各异的学生作业,有的用线描,有的用彩墨,有的用刮画和黑白画的形式,各不相同;既有学生个人完成的,也由学生集体合作完成的长卷。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按要求自带小区的图片,丰富教学资源。 根据本课的指导思想、教材结构和内容来分析,结合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儿童画创作能力。
B、体会不同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驾驭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B、在欣赏中,体验作者对生活美的感受,体验构图的美感;在探索中,体验多种物体的前后遮挡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环保的意识,以及对造型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着三年级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
学习难点:人物动态及画面的组织。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了解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我们的社区》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 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生成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 法:因为本课的课程含量较大,四十分钟内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较多,所以本课教学主要加强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并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依据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小区片断。(包括有该班学生居住的小区片断)
目 的: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大屏幕,并对屏幕中出现的小区片断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提 问:我们刚看到了这么多的小区。谁能谈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学生:依次谈出自己的印象。)
导语设计的目的: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的社区》一课
出示课题《我们的社区》(播放课件)
(二)、讲授新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置了注重观察、互动、交流的三个活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生成、内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合作意识。
活动一:
首先,问学生:谁先做一做小区中人物的动态(角色体验),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活动,先让基础差的学生汇报,然再依次汇报„„) 目 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动态特点,学会体验认真观察的重要性,领会学习效果与学会观察方法有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给每名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然后引导学生看美术教材2、3页,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教材中作品的含义。我设置三个问题:
1、观察小区环境、设施以及人物活动的特点;
2、小组内互相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
3、谁能到黑板前画出来小区的景物和任务的活动?
目 的: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3页上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问学生,那些地方抓住了社区和人物的特点?(交流经验、资源共享)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去体验基础较好同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畅所欲言,要求:学生发言不全面时,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学生初步产生互动。
分组讨论:
1、这些作品从那些角度表现了社区?
2、画面上如何表现前后关系?
3、用了那些表现方法?
目 的:把有价值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记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作为参考;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合作探究做准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合作的学习能力。 活动三:
教师组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小组间合作完成作业(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学生已经感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和了解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后,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设置了“合作学习”这个环节。
活动过程: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解决以下问题:
1、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准备以小区的那部分作为表现内容难题,有什么困惑?
2、构图不好,对你的作品会带来什么影响?
3、画面空洞,存在的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学生回答:汇报自己组想要画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没有考虑整个画面的全局;二是心中无数,随意性太大。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老师把自己的方法展示该同学们,供同学参考,学生完成作品。 目 的:体验学习方法不当的危害,探索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完成个性化作品。
六、说小结、评价、知识拓展(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总结、组织学生之间互相展示、介绍本组作品,相互评价。然后,展示几幅学生在小区的写生作品。提倡学生到小区中写生,如描绘一个小区内劳动、比赛、演出的场面等等。
提 问:你喜欢这些写生作品吗?回家试一试。
目 的:针对三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小结,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明扼要的课堂评价,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写生作品展示,进行知识拓展,揭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大胆实践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1、我们的社区
新课程环境下的美术课堂,仅仅一块黑板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量的图片欣赏,感知探究,演示操作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带来异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因此本课的板书主要设计三部分:课题、板演区、奖励区,主要的目的是组织教学、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课堂的评价。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结合教学目标
和教材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角色体验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课 恐龙世界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叫张杨,是大八浪小学的美术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2课《恐龙世界》。
一、教材分析(课件)
《恐龙世界》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课。本课要表现的恐龙是地球上早已绝迹的动物,科学家针对恐龙化石的研究还原出来的恐龙形象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并使他们产生无尽的遐想。教材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宽广、自由的创作空间,让学生在绘画创作的同时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关注未来。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而且好奇心强,想象力与创造力都非常丰富和活跃。能够较好地用语言和画面描述所观察到事物的形象与特征。针对这一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了解恐龙相关知识,使学生根据恐龙特征和生活习性,画出想象中的恐龙形象。培养造型和想象能力。
2.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了解自然,关注地球生物未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形态及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表现具有典型特征的恐龙。
二、教法与学法
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空间。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收集信息,交流体会,在掌握基本形态同时自由想象、大胆发挥。
三、教学流程(课件)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七:优秀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
威武的狮子
我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二册第13课《威武的狮子》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过程、反思与感悟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在学习了第七课《美丽的鸟》和第八课《春天在哪里》这两课之后的延伸。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二 、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此外我还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四 、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五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观察发现,感知造型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最有特点的是谁?狮子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
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赏析作品,扩展思维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以及画家绘画作品中的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是用什么材料进行创作的。
(四)学生创作,作品展示
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造型大胆夸张。绘画的同时,播放狮子王插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展示作品 我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狮子”的环节,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多展示的机会,找到其优点,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总结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八: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精心整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 》是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 年级 册第 课的课程内容。新课标建议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形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 课的《 》、第 课《 》以及前面的第 课《 》、第 课《 》、第 课《 》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 ( 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非常容 易再次表现出来。)在 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习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大量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必须符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能力。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相对平衡、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素材,通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知道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有趣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
四、教学重点
积极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动物。
。
五、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的可塑性较强,有太多的不可预见想和生成性,所以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与众不同的想象,找到适合自己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作品。
六、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首先就是一个导向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讲究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不止在传授,更在尊重和激励,因此我选择情境教学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设计制作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主动参与到 的教学活动中来。美术课程标准还强调,加强师生关系,既要重视教师的教,还要重视学生的学。倡导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对话。结合我校 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将学习方法确定为:以感受、观察、体验为重点,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教学准备
美术课作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我们教师的教学准备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的准
备也非常重要。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么要展开有效的教学,这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和学生一起熟悉一下课本的内容,将我们
课堂上所需要的材料进行一些收集的建议。除了必要的画具外,教师还要准备一个短小的多媒体课件,里边包含音乐、图片等进行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美术教学情境中。
那么学生应该准备写什么呢?首先是必备的画具,然后,建议同学到自己家的厨房找
一找,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到网上搜集一些资料,因为兴趣才是他们的
。 第一任老师。
八、教学过程
鉴于如上分析,我将我的教学过程作如下设计。
(1)第一个阶段首先是组织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我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因为待会儿我们要进行小组合作制作设计,帮助学生整理好带来的材料,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
(2)之后是情景设置,素材导入阶段。来感受 的视觉之美。我将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件
展示在他们面前。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上面有一个 的造型,”这样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乐趣,他们肯定会好奇。那么在这个阶段之后呢,我就告诉同学们“其实有更多精彩的设计,请看大屏幕。”这个时候即出现大屏幕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下别人设计的 。让他们先有一个情景,他们就能更容易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来。
(3)第三个阶段讲授新课探索新知,鉴赏 制作的形式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让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 进行设计、小组讨论、鉴赏他们的材料、分析他们的材料,看这些材料适合做些什么。那么学生就可以根据各自材料的外形色彩选择适合的部分来进行利用。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了。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给他们制作的方法。这个时候出示课件,可见里面涉及这样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材料,然后是制作的工艺、流程,让孩子可以一目了然的,在短时间内学到这个方法。因为课堂是要讲求效率的,我们不能用太多的时间浪费到教师的课件中,让我们的学生主动去寻求方法。
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应该把板书写在上面,因为这是重点部分,那就是方法的传授,所
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确了他们要使用的是哪些方法,这样非常直观。
(4)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注重自己的个性,创造 的这些动物的造型之美。让它体现孩子的个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生成,不能一堂课之后出现的作品是一个样子,这样的话就是一堂失败的美术课。那么在这个阶段要播放课件中欢快的儿童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话他们会非常的愉快,这样能够延续他们在学习美术时的兴趣。
(5)最后一个阶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是一个动态评价的阶段。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6)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九:人美版_小学美术说课稿8册
第一课 植物写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八册第一课《植物写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即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从内容看,本课属于小学美术中线条系列,其编写意图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线条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之一,学生对线条的已有初步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但是运用线条进行实物写生是初步接触。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中段“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线表现植物的特征及前后关系。
方法过程目标: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在绘画的过程中提高线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在观察、表现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预定本课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观察、交流探究、传统示范及学生的动手实践”。写生的前提是正确的观察,近距离的观察、触摸可以清楚了解植物特点,也与课标提出的“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目标相吻合,师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的技法,而老师的示范可以更直接从视觉让学生了解画法,学生的实践活动则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从视觉去观察,从触觉嗅觉去感受,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认识,最后在绘画实践中运用线条写生。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按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1谈话引入新课。
首先学生谈谈日常所见的植物名称、植物作用,再引出摄影师镜头下充满美感的植物写真,从而激发学生植物自然美的欲望,并相机揭示课题,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2探究新知
这一部分我分三步完成,首先出示课前准备的盆栽,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在特征,并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何引导呢?首先出示两幅我的植物写生作品,这两幅作品是写同一株植物,但构图方式不同,并且可以从上面可以看出写生时的线条的粗细、疏密等变化,重点是通过枝叶的互相遮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然后我再示范具体的构图及绘画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把自己观察的结果描绘在刮画纸上。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堂中的评价有明确建议“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基于此目的,本课首先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评价,然后我再根据实际情况对优秀作品进行鼓励,对存在的问题委婉提出,既不打消他的积极性,又能使他发现问题所在。
四、知识拓展
本环节我安排学生自学了解关于室内盆栽植物的一些常识,那些植物不适合在室内栽种,哪些适合?以丰富学生对植物的了解。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又三部分构成:课题、绘画时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及示例作品。
以上是我对《植物写生》这节课初步的设计,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第二课 巧用对称形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二课《巧用对称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一)说教学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巧用对称形》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尝试从形状与用选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巧用对称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
有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也为学生认识对称图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有关对称形、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形,以及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虽然用剪刀剪出对称图案并不难,但是要把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对本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以下三点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什么是对称形,知道对称形剪纸的折法。
2、能力目标:会剪对称形,会运用对称形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标: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可能对如何设计美观的对称花纹需要一定的指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掌握对称形的特点,并能用所学对称知识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对称形,使其有美感。
二、说教法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探究—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运用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理解程度。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教具,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习流程:
本课教学由课前激励、欣赏感受、探究领会、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拓展思维六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激励
教师出示各种自制对称性红双喜字。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祝福的传递,交流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欣赏感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对称形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对称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回答。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领会
1、情境创设,归纳对称形定义
(1)通过猜图游戏,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
(2)观察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对称图形的定义。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
2、自主探究,发现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教师分发实物剪纸图片,学生分小组探究,找出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发现对称形剪纸的制作方法。)
(教师板书:折叠、画线、剪裁)
3、仿例制作“蝴蝶”剪纸。
本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折、画、剪方法,仿例制作蝴蝶剪纸,体会对称折和连续对称折。(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试剪,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体验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板书:对称折、连续对称折)
4、质疑再探,尝试其他折法。
团花,团团相聚,花团锦簇,处处体现对称之美。
本环节教师演示各种团花折法,学生试折。团花之美还在于信手而来的的惊喜,教师鼓励学生在几番折叠的纸上随意剪裁,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试剪。
(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对称形剪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板书: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实践创作
看看不如剪剪,动口不如动手。
本环节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创作,同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对称形制作的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展示评价
剪一剪千娇百媚,赏一赏万种风情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已童趣的语言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找出不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思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师通过展示剪纸艺术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并发动学生将其继承和发扬。呼应本课情感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用对称形
对称折;
1、折叠 连续对称折;
2、画线 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巧用对称形》一课的整体构思,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巧用对称形》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巩义市里沟小学美术教师刘春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美版第八册第二课《巧用对称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一)说教学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课程。《巧用对称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具有对称性,也为学生认识对称图形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材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有关对称形、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形,以及对称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虽然用剪刀剪出对称图案并不难,但是要把这种技巧服务于生活就需要更高的美术修养。
(二)说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对本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什么是对称形,知道对称形剪纸的折法。
2、能力目标:会剪对称形,会运用对称形装饰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目标: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提高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应该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可能对如何设计美观的对称花纹需要一定的指导。因此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掌握对称形的特点,并能用所学对称知识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对称形,使其有美感。
(四)说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资料、喜字剪纸、对称剪纸图形。
学具:剪刀、彩纸、胶棒、生活用品。
二、说教法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采用了激励—探究—实践—评价的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运用现场示范及多媒体演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了解理解程度。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本课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教具,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穿插学生都熟悉的生活中的对称形图片,增加直观性,启发创造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由课前激励、欣赏感受、探究领会、实践创作、展示评价、拓展思维六个环节组成。
(一)课前激励
教师出示各种自制对称性红双喜字。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祝福的传递,交流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欣赏感受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对称形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对称的世界,感受生活中对称的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称图形的例子,教师鼓励有创意的回答。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课件资料,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教师板书课题)
(三)探究领会
1、情境创设,归纳对称形定义
(1)通过猜图游戏,找出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组成整个图形。
(2)观察平面图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对称图形的定义。
(其目的是以美的作品感染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形的美,利用作品创设情境。)
2、自主探究,发现对称形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教师分发实物剪纸图片,学生分小组探究,找出对称形的制作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发现对称形剪纸的制作方法。)
(教师板书:折叠、画线、剪裁)
3、仿例制作“蝴蝶”剪纸。
本环节鼓励学生按照折、画、剪方法,仿例制作蝴蝶剪纸,体会对称折和连续对称折。(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试剪,对上一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延伸,体验剪纸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板书:对称折、连续对称折)
4、质疑再探,尝试其他折法。
团花,团团相聚,花团锦簇,处处体现对称之美。
本环节教师演示各种团花折法,学生试折。团花之美还在于信手而来的的惊喜,教师鼓励学生在几番折叠的纸上随意剪裁,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试剪。
(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对称形剪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板书: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四)实践创作
看看不如剪剪,动口不如动手。
本环节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教育。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自由创作,同时教师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及时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对称形制作的方法,体验创作的乐趣。)
(五)展示评价
剪一剪千娇百媚,赏一赏万种风情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共同提高。鼓励学生已童趣的语言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找出不足,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六)拓展思维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明珠。教师通过展示剪纸艺术的其他用途,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唤起学生对民族剪纸艺术的热爱,并发动学生将其继承和发扬。呼应本课情感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用对称形
对称折;
1、折叠 连续对称折;
2、画线 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六角折
3、剪裁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
辅助作用。
第三课 放学了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美教061班的陈新辉。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放学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放学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人民美术版)四年级“人体动态单元”第一节第三课的内容,是一幅分两步完成的创作画。第一步要求画一幅人物速写,描绘放学后行走在路上的同学(第一课时);第二步以这幅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成一幅完整的“放学了”的创作画(第二课时)。此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人行走动态的画法。这将为今后学生画好人物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编排不光总结了人物画的画法,而且对今后更好的掌握人物动态画和群组人物画打下基础。学完后学生不光对绘画人物画的技法有所掌握还能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美术绘画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活动场面。 教学难点是掌握人物在活动时的不同姿态的表现手法,了解画面人物之间的关系及构图。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人物动态练习属于绘画基本技能,是美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此之前,学生只接触过人物静态的站和坐的绘画练习但他们有了一定的人物绘画基础。此课的学习对本单元人体动态的学习乃至整个中小学阶段人物绘画的学习尤为重要。有了前面的基础,本课将提高难度教会学生如何绘画动态人物。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人物动态画法,认识以速写为基本素材的积累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画的形式从中感受并表现美好的生活,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将记忆中喜欢的课余活动的美好瞬间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余生活的多姿多彩,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方法,体会动作协调的自然美,懂得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用到的教法是:演示法、练习法。学生用到的学法主要是:实践法和练习法。
目的:所用到的教法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更好的掌握人物动态的绘画方法,以及了解群组人物和画面的关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学法的制定是想让学生更多的去动手画,掌握人物画的技法。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注重听、看、说、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一段声音(下课铃声),听听是什么声音?
师: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学生放学时场景)这些学生在干什么?
师:前面的声音和后面的图片是什么关系?
最后说明本课的任务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一听一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谈话法的方式一问一答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铃声加图片的形式引出课题是本节课导入的一大特色。
2、学习新课
师:放学了,学生那么多怎么画呢?请你们帮忙想想。
预设回答1:一个一个的画下去。2:老师我一个都不会画怎么画下去啊?
师:问得好,画好一群人物并表现人物姿势是本节课重点也是难点,那么怎么解决呢!
设计意图:用谈话法引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3、解决难题
这是本课如何解决难点的环节。
①师:同学们我们先用速写的形式把一个人物画好,画好一个人后再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人物上画好一群人。那么怎么用速写画人呢?下面就来教大家解决这个难题。
设计意图:用速写形式去画好一个人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既可以让学生感到难点不难又可以让他们迅速掌握突破难点的方法。
②师:我们把人体分为几个部分啊?
小学美术圆的世界说课稿篇十:优秀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
优秀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狮子大王》
一 、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 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 、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
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抓住雄狮子长着鬃毛这一特征。所以,雄狮子在狮子一家中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头部长着鬃毛。然后,教师出示一组图片:雄狮子、猞猁、熊猫。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分析,狮子大王与猞猁、小熊猫比五官上有什么特点?在前面利用了观察、比较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归概括出:狮子大王具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六个特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分析雄狮子特征,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 、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五官的突出表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学科要注重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的联系。美术教学也是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我利用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以北京故宫门前的铜铸狮子和民间艺人雕刻的石狮子为例,让学生感受艺术家是如何抓住特点创作、怎样突出表现特点。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狮子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艺术做品中狮子的嘴巴比真实的还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等。 解决教学难点。增加了美术文化的含量。通过对艺术家作品的观察、分析,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到深层次的思维空间,在学生观察、对比、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而且体验了探究的快乐,得到了心里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四 、分析学生优秀作业和学生范作中狮子的表现
《美术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艺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探索的过程。”这一环节,教师根据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优秀作业中的狮子大王的表现方法;分析学生优秀作业是怎样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的;分析小朋友的手工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做的以及制作步骤。
美术说课《鱼儿游游》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一册第8课----《鱼儿游游》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
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
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美丽海景,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
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2、散文欣赏,扩展延伸
教师谈话:小朋友,刚刚我们用眼睛欣赏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双手创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来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赏配乐散文《海底世界》。学生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海底美景,将文学和音乐整合在美术课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上一篇:2015年西安美院校考
下一篇:王子豪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