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术高考】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一:美术概论最全判断题卷
下载后用“编辑-查找”进行搜索
还会继续补充„„
若是发现错误请联系洒家,回送财富值
1、《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素描线条绘画的一个代表性作品。
是 否
2、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是《清明上河图》。
是 否
3、安格尔从来不画神,只画他看到过的东西
是 否
4、中国画中,一种颜色特定的对应某种物体
是 否
5、同一个民族对颜色的文化认知是一成不变的。
是 否
6、三段式结构是倪瓒的典型特点。
是 否
7、《画山水序》的作者是南朝的宗炳。
是 否
8、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 是 否
9、梵高以卖画为生。
是 否
10、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兴起于法国。
是 否
11、库尔贝曾是巴黎公社美术委员会会长,后被捕入狱
是 否
12、吴冠中的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和《春雪》等。
是 否
13、中国壁画强调视觉的真实性。
是 否
14、严格意义上中国最早的真正的山水画是《早春图》。
是 否
15、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的作品比较受中国人喜爱。
是 否
16、早期的山水画主要指的是隋唐时期作品。
是 否
17、《草地上的午餐》是马奈的成名作。
是 否
18、《抗联组画》是一幅国画荣获金奖的作品。
是 否
19、“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是好画”是齐白石提出的。
是 否 20、写毛笔字的时候尽量不用力气
是 否
判断题(40分)
1、毕加索可以同时创作几种不同的绘画风格。
是
2、米氏父子属于业余画家。
是
3、中国传统书画讲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
是
4、中国的绘画讲究诗书画印四个方面。
是
5、中国古代县城都是有塔的。
是
6、先锋摄影师图尼克的特点是拍摄微观事物。
否
7、文革时期倒梅的画法收到批判。
是
8、诗画同源的观点是赵孟頫提出的。
是
9、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被称为是分析的立体主义。
是
10、威尼斯画派的特点是倾向于享乐、世俗。
是
11、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技术含量不高。
是
12、有色光或有色彩的环境中,或要求进行某种特定色彩的冥想,以达到刺激特定腺体的目的称之为“光谱疗法”。
是
13、杰克逊波洛克是最早的代表美国风貌的画家。
是
14、同一个民族对颜色的文化认知是一成不变的。
否
15、评价传统中国画的标准就是线条要柔和、均匀。
否
16、五代之后的中国传统绘画注重用墨,不注重彩色。
是
17、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风格最具有东方特点。
是
18、经典山水画《四景山水》的作者是刘松年。
是
19、五代画家作画是署名的。
否
20、按照六法的评价体系能做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的是最好的。
是
21、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的作品比较受中国人喜爱。
是
22、明初的官方画派沿袭宋代的风格。
是
23、黑白的物象是没有色彩的。
否
24、艳俗艺术为大俗,俗到极致,但不涉及政治。
否
25、版画最早兴起于西方。
否
26、林风眠作品中西结合,其中的中指的是中国水墨画。
否
27、华托是洛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
是
28、早期的山水画不讲究比例。
是
29、杜尚善于运用图形的多样性进行表达。
否
30、董源是画属于五代十国的南方画派。
是
31、传统的中国画中最常用的黑色就是墨。 (10.00分)
是 否
32、古典艺术家不强调色彩方面的联系。 (10.00分)
是 否
33、蓝色波长可以降低血压,引发平静和安慰的感觉 (10.00分)
是 否
34、红色波长刺激心脏、循环系统和肾上腺,提升力量和持久力。
是
1、铜版版画刻板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腐蚀的方式
是 否
2、不同时期不同画种受到的重视程度和流行范围是不同的。
是 否
3、写意的绘画方式出现在宋代。
是 否
4、中国画讲究边框,如同西方画讲究装裱。
是 否
1、“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确切、统一的定义
是 否
2、素描是绘画的一种草稿的形式
是 否
3、版画最早兴起于西方。
是 否
4、先锋摄影师图尼克的特点是拍摄微观事物。
是 否
1、不同时期不同画种受到的重视程度和流行范围是不同的。
是 否
2、“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确切、统一的定义
是 否
3、图像是给不识字的人看的,它是记录历史的唯一手段。
是 否 分 (10.00
4、对历史事件记录的文字或者图像大多数尽量忠实于史实
是 否
1、祠堂不仅仅是让人表达孝心、表达对前辈怀念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
是 否
2、中国画与西方画比较具有参观者可以参与的特点。
是 否
3、米开朗基罗是一个著名雕塑家,他主要为美帝奇家族作坟墓、坟地的雕塑,同时也为宗教教堂做了很多壁画和雕塑。
是 否
4、曼陀罗,意译坛场,以轮围具足或“聚集”为本意。
是 否
1、瑞鹤图是宋真宗所作。
是 否
2、对历史事件记录的文字或者图像大多数尽量忠实于史实
是 否
3、宁夏出土的马家窑尖底瓶出现在旧石器时代。
是 否
4、倪瓒的构图方式是四段式
是 否
1、中国画与西方画比较具有参观者可以参与的特点。
是 否
2、宋徽宗信奉道教。
是 否
3、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中的线条是截然不同的。
是 否
4、中国画只讲意境不讲究笔触。
是 否
1、印象派画家作画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是 否
2、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中的线条是截然不同的。
是 否
3、古典艺术家不强调色彩方面的联系。
是 否
4、数码相机所拍的照片中是看不到线条的。
是 否
1、同一个民族对颜色的文化认知是一成不变的。
是 否
2、紫罗兰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是 否
3、古典艺术家不强调色彩方面的联系。
是 否
4、20世纪80年代中国绘画艺术向米勒学习。
是 否
1、即使在中国画的彩色画中,墨依然是主要构成部分
是 否
2、专业工匠比较喜欢用真实、客观的色彩。
是 否
3、古典艺术提倡在一幅作品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色调。
是 否
4、植物类的颜色有:藤黄、花青、胭脂、石青、石绿等。
是 否
1、《千里江山图》有21米之长。
是 否
2、即使在中国画的彩色画中,墨依然是主要构成部分
是 否
3、西方绘画作品中的追求一种恒定、理想的状态。
是 否
4、风景画作为礼品,主要用于中国古代文人之间传递交流。
是 否
1、中国传统绘画中,地图常常和山水结合在一起
是 否
2、明代的画大多画在绢上。
是 否
3、按照六法的评价体系能做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的是最好的。
是 否
4、早期的山水画不讲究比例。
是 否
1、《画山水序》的作者是南朝的宗炳。
是 否
2、早期的山水画是用勾和染的方式。
是 否
3、按照六法的评价体系能做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的是最好的。
是 否
4、早期的山水画不讲究比例。
是 否
1、中国文人所追求的古意是对历代统治者的肯定和依附。
是 否
2、元代废除科举制度,切断了文人的仕途之路。
是 否
3、不同艺术风格的来源仅受到地域、师承两方面的影响
是 否
4、中国传统的画家和西方画家一样,都喜欢带着画架出去画写生。
是 否
1、郭熙公开地将自己名字写在画上是画家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一种体现。 是 否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二:美术课程问答题
一、美术课程各方面的影响:性质和价值等:
1、美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或者说是作用.
答:(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或者说是美术课程设计对教学设计提出哪些要求?)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5. 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主要包括: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6.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7、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一;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8、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要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请请问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1)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9. 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行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10、美术教师要懂得的五条主要原则?(教材教法部分)
答:1、审美性原则;2、直观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实践性原则;5、囚材施教原则。
11、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1)遵循素质教育精神,重在提高审美素质的原则(2)感性入手、理性渗透的启发式、循序渐进教学原则(3)传授“双基”和开发创造力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精讲善练和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5)主导与主体的师生关系和课内外教学相配合的原则
12、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
(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13、教学活动的要素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二、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尝试、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长沙教育论坛
黎黎整理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9分)
1、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
2、 美术教育具有(人文)性质。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分为(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 )四个领域。
3、 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
4、 法国17世纪著名古典主义画家是:普桑
5、 半坡型仰韶文化彩陶的经典纹样是(鱼纹)
6、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作者(扬?凡 ?艾克)
7、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8、 《阿波罗与达芙妮》群雕的作者是(意大利)国的(贝尼尼)。
9、 联想的主要规律有:接近律 相似律 对比律 因果律
10、 “南宋四家”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1、 俄国抽象派的创始人(康定斯基)
12、 法国最大的国立博物馆是(卢浮宫),其三大宝贝是:《米洛的维纳斯》《蒙娜丽莎》《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二、 根据图片写出作者品的名称(每题3分,共9分)
雨点皴 、 四羊方尊 、梵高的《加谢医生》
三、 选择:(每题2分,共18分)
1、知识点:感觉、知觉等的概念,区别等
2、知识点:心境
3、《马拉之死》的作者(大卫)(或译为达维特)
4、《马赛曲》的作者(吕德)
5、《笔法记》的作者(荆浩)
6、绘画最早被列入科举的朝代是:北宋
7、在白描形式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是:李公麟
8、表现派兴起于(德)国
9、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罗明尓坚
四、 简答(每题7分,共24分)
1、“美术语言”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2、论述拜占庭艺术
3、上述案例运用的是学习方式的哪种类型,它包含哪些基本环节?
五、默写男青年站姿(20分)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长沙教育论坛
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
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线条与组合;
(2 ) 具象与抽象;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 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2) 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您正在看的文章来自长沙教育论坛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美术课程具有_性质,是学校进行_的主要途径。
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_、
_、_、_四大学习领域。
3、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风格流派,自_兴起,、_、_朝
以后成为中国画坛的主流。它在创作上张扬个性,强调_、_、_、_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4、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常用幅式有条幅、_、_、_、_
手卷等。
5、伦勃朗群像画《夜巡》,画面用一种_式的_把众多人物组合成一个
完整的构图,油画颜料的_与_的对比使物体质感得到完美的表现。
6、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美术史使我们对画家的个人风格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19世纪的 上半叶,享受当时社会最高赞誉的画家是安格尔,他精于以_、_的线条和细腻、深入的描绘来营造出一种符合_理想的美,而他的反对者_却相信在绘画中_的运用比素描法则重要得多,他一改古典派素描的表现手法,强调_和_,偏爱幻想的_世界,追求灿烂的色调。
二、单选题:(每空1分,共10分)
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件名为()的灯具,利用虹吸的原理,即使以今天的设计观点看,也是一件超凡脱俗的佳作。
A.树形灯B.银错铜牛灯C.铜雀灯D.长信宫灯
2、在京剧《野猪林》中,林冲身受重刑,步履艰难地向前行进,演员采用跪步前行连带(),把林冲承受着的钻心的疼痛,形象地传达给观众。
A.甩水发B.抖水袖C.吹髯口D.撩褶子
3、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
A、红、黄、蓝B、红、绿、白C、绿、黄、紫D、黄、绿、白
4、古代阴阳五行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象征神,青龙为()之神。
A、北方B、东方C、西方D、南方
5、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分两个部分,打开以后先看到画面,接着是占据画幅左半边的题跋,记录了画面的内容,题跋的书体是()。
A、隶书B、行书C、篆书D、楷书
6、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
A、青蛙B、牛蛙C、蝌蚪D、树蛙
7、浮世绘是日本17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它将民间日常生活作为创作题材,主要通过()的形式表现出来。
A、水彩画B、工笔画C、版画D、油画
8、1886年创作的青铜圆雕《加莱义民》的作者是()。
A、法国贝尼尼B、意大利多纳太罗C、法国罗丹D、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9、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明清历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三:形的视觉印象
形的视觉印象
湘版绘画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活动从较为单一的物象写生到较为复杂的物象写生,基本上遵循了写生训练的学习规律。第一个活动注重的是学生对物象动态的把握及对绘画造型比例、结构知识的运用,第二个活动更侧重于绘画的构图与主观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从欣赏画家眼中那不同寻常的美丽世界导入,然后以讲、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逐一展开对形体、结构、比例及构图的欣赏分析及尝试练习活动。从绘画的物象结构与形体轮廓之间的关系探究中,理解物象的外形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和正负形;通过对基本形体与形的比例变化的实践,掌握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处理绘画中的形以求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的方法,传递自己的主观意识;在描绘物象形体动态的绘画练习中进一步深入对绘画中“形”的认识;最后通过尝试不同框架进行绘画构图的练习,完成对形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学习。采用多种尝试性学习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在绘画中对形的观察、塑造及表现的能力,并创作出具有一定视觉效果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绘画作品中的“形”与生活中的“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形的产生及表现规律。掌握在绘画中表现客观物象形体的基本方式与技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创作出反映一定个性的作品。学会从不同观察角度来发现“美”,从各种技法运用中表现对“美”的认知与判断,在尝试各种构图的相关练习中获得绘画造型的实践经验,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够赏析绘画作品中的各种表现风格及手段,养成对客观物象形体特征的分析与探究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分析:
本课的教学,我想通过两个课时来完成。在第一课时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比较各种风格及运用不同绘画技法所表现的手开始切入本课的学习,通过欣赏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造型观念,即“形”的存在有赖于物象结构、比例的特征及变化。第二个课时,通过对物象的基本比例关系的掌握,借助几何形对物象
形态特征进行解析,并在了解产生动势原因的基础上,尝试对某一比较简单的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尽力引导学生关注形的动势及表现以及了解绘画构图中物象的取舍与不同框架的构图对表达绘画主题的作用与意义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试着对多个物象进行取舍,并参考教材提供的几种不同的构图框架进行创作尝试,然后相互交流、讨论,比较同一组物象在不同的构图中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并分析这种视觉感受产生的原因,更深一层地了解构图和适当取舍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比较各种风格及运用不同绘画技法所表现的手开始切入本
课的学习,通过欣赏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造型观念,即“形”
的存在有赖于物象结构、比例的特征及变化。
教学重点:绘画中“形”的封闭性特征和正负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理解绘画中的“形”与物象的内在结构和绘画主题之间的关系。
课业类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课件快速放映一些街景图片,然后提问让学生总结刚才看见了什么,都是些什么形象?定格其中一幅,让学生在纸张上简单描绘下来。
教师总结: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事物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视觉印象。这种印象跟我们观察的深入程度有关,如果我们对一个事物凝神贯注,作长时间的协商,就会获得深入细致的视觉印象,呈现细致而完整的形;如果我们瞬间一瞥,我们获得的则是大致的印象,呈现简略的形。
二、导入罗丹名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世界对每个人来讲都
是公平的,为什么艺术家能够从我们平常所忽略的形象中发现美的存在?
教师总结:罗丹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绘画艺术教学的真谛。通过学习让自己
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并借助绘画的技能来表达自己对美的发现,即创造美。形来源于生活,艺术家所表达的形又往往高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范例,并结合精心筛选的有关“形”的各种技法表现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站在艺术大师们的观察角度去看世界,去寻找美、感受美,从而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愿望,由此激发对生活中美的关注及热爱。)
三、课件呈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的手,让学生比较这些手的共性
与特性,并作出判断。可见呈现同一只手的不同动作,让学生模仿其中一个动作,认真观察自己手的轮廓,并细致地勾画出手的轮廓。
教师总结:视觉印象跟我们的审美情趣有关。从我们通常忽视的情景中,画家却敏锐地感受到了美。这种美包括自然形本身的造型美、纹理美以及节律美。当他将感受到的美德视觉印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时,一张绘画作品就产生了。
视觉印象在大脑中存储一段时间后,在我们大脑中会形成记忆,记忆中的形是经过我们提纯和强化的形。
四、观察不同种手的图片,学生在勾画手的轮廓中发现,绘画的表现都是在二维
的空间中展开的,平面的形都是有边缘的,我们把它称为外形或外轮廓。外形的起伏变化和物象的内在结构具有必然的联系。
从另一方面来说,外形和情绪的表达也有密切的联系。有时为了强化形
象的表达意味,我们会对外形进行必要的处理。(欣赏教材第8页的图片讲解。)
五、欣赏教材第9页的《少女肖像》和以拳头围合成的一个惊叹号,结合上一环
节的体验,谈谈物象的外形轮廓在平面上具有封闭性特征。
教师总结:物象外轮廓在平面上具有封闭性特征,我们总下意识地将完整而闭合的图形视作主体,而将周边的形视作背景,即所谓的“图形”与“底”。图形和底在画面中相互依存,有机结合,互为衬托。图围成的底有时会转化成具有意义的负形,原有的图则被称为正形,正形和负形有机组合在一起会
传达更多的含义。(教师在课间中呈现更多有关正负形相互结合的图片,如埃舍尔的数学画等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发散思维,启发学生赏析“思考与交流”中拳头组成“惊叹号”的作品,提
示学生结合对“形”的实践体验解读作品,并谈谈自己的不同见解。
七、课后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以“拳头”围合成一个醒目的“叹号”的范例,
让学生尝试以“花”或者“眼睛”等简单的图形元素去组织表现类似于“句号”、“问号”、“叹号”等图形,来完成一张正负形的练习作业。养成关注生活中的“形”的绘画意识。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对物象的基本比例关系的掌握,借助几何形对物象形态特征进行解析,
并在了解产生动势原因的基础上,尝试对某一比较简单的物象进行夸张变
形处理,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关注形的动势及表现。
了解绘画构图中物象的取舍与不同框架的构图对表达绘画主题的作用与意
义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物像的基本形体和结构及其比例关系。
绘画中的构图。
教学难点:基本比例关系的掌握,物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绘画构图中物象的取舍,
不同框架的构图对表达绘画主题的作用与意义。
课业类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视觉印象我们观察的深入程度有关,也跟我们的审美情
趣有关。客观物象的轮廓在平面上呈现出外形,物象的外形轮廓在平面上具有封闭性特征。深入理解绘画中“形”的封闭性特征和正负形的关系。
二、导入教学: 现代绘画之父保罗·塞尚曾说:“在自然里的一切形体都可以归
纳成球体、立方体、圆柱体。在这种单纯的基础上学习绘画,人们才能画出一切想画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说,塞尚无疑是正确的。面对大自然丰富、复杂的形体现象,如果没有几何构造的基础,我们很难正确理解和再现自然形态。然而这也不是绝对的,中国古代画圣吴道子在用线条勾画人物形象的时候,没有任何几何形体作为依据,同样也能创造出神形兼备的绘画作品。事实上,绘画中找“形”的方式可以归纳为空间分析与平面比较两种,即用几何形体对物象进行理解和通过比例来把握物象的形体关系。
三、课件展示一些罐子、瓶子、水果等景物,教师把这些景物在黑板上用简单的
几何形体归纳描绘出来,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课件展示:古希腊黄金分割律——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与较小部分
之比,比值等于1∶0.618时我们能感受到物象具有视觉上的和谐之美。展示传统中国画中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和“立七坐五蹲三”、“三停五眼”等均是对绘画比例关系的经验总结。时装图中模特头部与全身高度的比例为1∶8,或是1∶10、1∶12,卡通画中人物形象的比例就更夸张了,任何比例均成为可能。
教师总结:对于绘画中的比例问题,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不同意图的绘画表现需要不同的比例尺度,绘画中的比例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比例是画家用以观察的方法,而不是约束绘画表现的尺度。学生通过对作品中物象的基本形和不同比例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探究绘画中如何利用比例和基本形来加强对形的塑造和观察。形体与比例是我们在绘画中用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与归纳物象的“形”的特征的观察方式,而不是尺度。
五、参看教材第12~13页,然后引入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为什么
不说是分布位置而称为经营位置?说明构图是个要动脑筋,考虑如何安排画面的环节。在绘画中取得好的题材,还不算万事大吉,紧跟着要研究主体部分放在哪里?次要部分如何搭配得宜?甚至空白处、气势、色彩、题词等等的细节都要反复推敲,宁可没有画到,但不可没有考虑到,这种推敲布置的过程即是一种经营。要解决的是要“取”什么的问题,这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回到对物象“形”的观察之中,然后才是如何“取”的问题,即构图的方法。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四:电大艺术概论网上作业答案
罗可可式建筑兴起于 法国 通常所说的“凝固的音乐”是指 建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出自琵琶行 接受美学提出的影响最大的概念是 审美距离 和期待视野 空白 本文 中国画的墨法包括 烘 染 泼 积 接受美学研究的艺术系统全过程包括 作家 作者 读者 持艺术起源于模仿说的哲学家有 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 世界园林体系包括 东方园林 阿拉伯园林 欧洲园林 西方雕塑艺术的四个高峰期是 古希腊罗马时期 意大利文艺复兴 19世纪法国雕塑 20世纪西方雕塑 中国画作画运用的工具材料有 毛笔 墨 宣纸 绢帛 中国画画竹历史悠久,就色彩来说,出现过 墨竹 青竹 朱竹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有油画家籍里柯、德拉克洛瓦 为了在矛盾的两个侧面中寻求平衡,中国古代哲人常用“A而不B”的语言逻辑来表达, 虚而不空,实而不塞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五代描绘中原地带实景为主的北方山水画派的画家是A.关仝B.荆浩 中国传统艺术十分讲究虚实结合,比如 B.书法的布白D.戏曲舞台的布景E.国画的留白 摄影艺术的样式和体裁繁多,按题材分,可以分为A.体育摄影B.风光摄影C.肖像摄影D.舞台摄影E.建筑摄影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在20世纪初形成,其代表作品有A.电影《卡里加里博士》B.文学作品《可溶解的鱼》C.小说《尤利西斯》D.《未来主义诗集》 20世纪70年代后,电影在艺术语言上显著的创新包括A.蒙太奇B.快速摄影C.综合运动镜头D.跳接E.定格 荆浩山水名作《匡庐图》的空间构图形式是 全景式 中国画用笔的笔势有A.逆锋B 卧锋D.中锋E.侧锋 造型艺术的美学特征包括A.瞬间性与永固性D.再现性与表现性E.造型性与直观性. 京剧行当包括A 生 B.旦C.末D.净E.丑 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以下哪些材料上作画 A.木板B.厚纸板E.布 史前艺术遗迹保存下来的大多是实用艺术。× 绘画是在二度空间里塑造静态视觉形象的艺术。正确 人的审美直觉能力是天生具备的 × 广义上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正确 任何艺术分类的方法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各门艺术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性和一致性 正确 著名摄影家陈复礼的代表作品《千里共婵娟》拍摄于西湖。 错误 中国园林通常在入口处有一座假山或照壁,挡住游览者的视线。 正确 雕塑与绘画、摄影、书法最大的区别,在于雕塑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形象,而后三者创造出的都是平面形象 正确 从整体风格和艺术水平看,魏晋隋唐时期的石窟雕刻艺术成就最为显著。 正确 艺术批评不同于艺术鉴赏,因此可以脱离艺术鉴赏而单独进行。 错误 早在3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错误 比起审美直觉阶段,审美体验阶段更能体现审美再创造的特点。正确 伯格曼导演的《第七封印》的主题是 生与死 动态艺术、静态艺术的分类,依据的是 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
创作了《幻想交响曲》的法国浪漫派作曲家是 柏辽兹
北京天坛的整体平面是正方形,中央的圜丘是三层圆台,这种造型的象征意义是 天圆地
方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术语,标志着美学诞生,是在 1750年 中国画中菊花象征“君子”,是因为菊花 傲霜斗雪
西方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最有影响的画种是 油画
中国画钩、勒、皴、点是指答题分析:笔法
被誉为“现代舞蹈之母”的舞蹈家是 邓肯
当我们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最先注意到的是线条、色彩和构图
有“千佛洞”之称的石窟遗迹是答题分析:.敦煌莫高窟
狂草的创造者是张旭和答题分析:怀素
罗丹的规模宏大的青铜雕刻《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神曲》
文学最早的源头是答题分析:神话
开创“无表演的表演”先河的好莱坞“国际影后”是葛丽泰•嘉宝
电影的诞生离不开哪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答题分析:B.电学C.化学D.光学E.声学 摄影艺术的样式和体裁繁多,按题材分,可以分为( )等。A肖像摄影、B风光摄
影、C舞台摄影、D体育摄影、E建筑摄影
史前艺术遗迹保存下来的大多是实用艺术。×
西方绘画追求对象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正确
只有到了审美升华阶段,鉴赏者才更加集中于欣赏作品内在的艺术意蕴。正确 《维纳斯的诞生》、《春》都是画家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品。答题分析:正确
书法用墨讲究变化,董其昌常用浓墨,而颜真卿多用淡墨。错误
有些艺术类型可以没有形象。 错误
摄影家陈复礼的代表作品《千里共婵娟》,取意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作者
是 苏轼
更多的理论认为,原始舞蹈主要是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再现劳动生产的过程。× 书法的用笔方法多种多样,米芾称自己的用笔方法是A.描B.刷C.画D.勒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是 秦始皇兵马俑
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日出·印象》、《草垛》的作者是 莫奈
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乐器是 骨哨
可以从四面观赏的立体雕塑是 圆雕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名作是 哀悼基督
提出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的学者是阿尔都塞
1997年考古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岩画距今有7万年
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可分为B圆雕、C浮雕、E透雕
创作了无数新型雕塑如《国王与王后》、《家庭》的英国雕塑家是A.亨利•摩尔 书法艺术的灵魂是D.笔意
以下属于托尔斯泰作品的是答题分析:A.《复活》C.《战争与和平》E.《安娜•卡列尼
娜》
以下属于李安导演的电影是A.《饮食男女》B.《喜宴》C.《推手》D.《冰风暴》E.《断
背山》
西方美术在19世纪前都严格遵循“模仿论”的原则,忠实描摹和逼真再现客观的人物
或事物。正确
现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包括 悉尼歌剧院 流水别墅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朗香教
堂 古根汉姆艺术馆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上画的动物包括 A.母鹿 D.野猪E.野牛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是 D.阿尔普E.亨利•摩尔 “界画”是采用界笔直尺画线的方法,主要画B.楼台C.屋宇D.亭阁E.宫殿 根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可将整个艺术区分为 A.语言艺术B.实用艺术C.造型艺术D.表情艺术E.综合艺术 造型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区别是 A.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实用艺术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 D.造型艺术是再现艺术,实用艺术是表现艺术 艺术作品由哪些层次组合而成 A.艺术语言C.艺术意蕴D.艺术形象 以下哪些是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 C.左岸派D.达达主义E.未来主义 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看,艺术形象可以分为( )。A视觉形象、B听觉形象、C综合形象、D文学形象、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提出诗歌应该具有 A.味外之旨B.象外之象C.景外之景D.韵外之致 关于中西绘画,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中国绘画不受时空局限,西方绘画严格遵守时空界限B.中国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C.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主要由光和色表现物象 E西方绘画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 构成中国传统美学的美学思想体系是 A.道家美学D.儒家美学E.禅宗美学 艺术与科学联姻,创造了人类文化史上的辉煌时期是分别是 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当
代社会
表演过同一出京剧《霸王别姬》而风格各异的艺术家是A.梅兰芳B.尚小云
有的研究者运用理论力学中运动学的原理,研究古老的中国书法艺术。答题分析: 正
确
雕塑属于实用艺术。错误
油画颜料有较强的覆盖力,易于修改。 正确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错误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故事情节。错误
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首次公演就受到听众追捧而大获成功。错误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涵盖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建筑、电影等多个艺
术流派 正确
对艺术构思来讲,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些心理因素中,“想象”和
“灵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错误
在远古的原始社会,雕塑已经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错误
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间接性。 √
黑格尔说过,艺术作品有一个纯然是技巧的方面,很接近于手工业。√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进电影院、剧院、音乐厅或美术馆,都是为了休息和娱乐,而主要不
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接受教育。 正确
何园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错误
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正确
中国画家在画上盖章,其印章的内容除了名号之外,往往还有格言、画家的心语等等。
正确
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的核心。错误 应该是艺术形象
《维纳斯的诞生》、《春》都是画家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品。 正确
韩干、赵孟頫都是画马的名家。 正确
西方美术在19世纪前都严格遵循“模仿论”的原则,忠实描摹和逼真再现客观的人物或
事物 正确 索绪尔认为,“语言”不同于“言语”。 正确 “左岸派”是法国诗歌流派 错误 有些艺术类型可以没有形象。 错误 在欧洲,人们通常把教堂称为“石头的史书”。 错误 只有到了审美升华阶段,鉴赏者才更加集中于欣赏作品内在的艺术意蕴。 正确 艺术批评不同于艺术鉴赏,因此可以脱离艺术鉴赏而单独进行。 错误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正确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在中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正确 从印刷到电影和广播出现,人类用了400年。 正确 德莫克利特认为,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是艺术创作的动机。错误 西方绘画以人物画为代表。错误 1936年美国广播公司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人们普遍把这一天作为世界电视业的开端。错误 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曾被人们称为发生学的哲学。错误 艺术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正确 孟子明确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错误 据《补梦溪笔谈》记载,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是依据唐玄宗所描述的梦境画成的 正确 艺术形象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风格。错误 对艺术构思来讲,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些心理因素中,“想象”和“灵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错误 中国传统美学与传统艺术主张“中和为美”。正确 艺术观是世界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确 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诞生于唐代。正确 视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时间性的,听觉形象的构成材料都是空间性的。正确 《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错误 有的研究者运用理论力学中运动学的原理,研究古老的中国书法艺术。正确 “和”体现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之中。正确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确 《西游记》原名《石头记》。错误 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曾被人们称为发生学的哲学。错误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进电影院、剧院、音乐厅或美术馆,都是为了休息和娱乐,而主要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接受教育。 正确 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意境论占有重要地位。 正确 西方美术在19世纪前都严格遵循“模仿论”的原则,忠实描摹和逼真再现客观的人物或事物。正确 艺术形象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风格。错误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 正确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正确 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始于几万年前的冰河时期。正确 音乐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正确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错误
西方美术在19世纪前都严格遵循“模仿论”的原则,忠实描摹和逼真再现客观的人物
或事物。正确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距今3万年。 错误
肖邦是匈牙利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错误
子明确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错误
在西方文艺理论中,典型论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意境论占有重要地
位。正确
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恶人最终遭到惩处,这些情节均出自《秦香莲》。错误
对艺术构思来讲,多种审美心理因素都在发挥积极作用,在这些心理因素中,“想象”
和“灵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错误
艺术中的“真”就是生活真实。错误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在中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正确
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受《诗经•郑风•风雨》的启发,画了一只站在石头上引吭长鸣的
大公鸡。正确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五:《形的视觉印象》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六:《中国现代诗歌五首》学案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学案
刘巧玲
【自学引领】
培养纯正的文学兴趣,就要从诗开始,诗是要读的,同学们在翻开这课书时,请放开你的喉咙,大声地读出诗人真挚的情感。
1、《死水》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痛苦、愤懑,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的存在”。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朗读时要注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例如:
这是——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清风—— 吹不起—— 半点—— 漪论
2、《再别康桥》
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忘返,如醉如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体会诗歌的美吧!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后蜂拥而来的人群传达着诗歌的力量,他就是艾青,一位始终为大地和人民歌唱的赤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艾青离开杭州任教的中学,带着颗深沉热爱这土地的火热的心来到当时抗战的中心武汉,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黑暗的一切让诗人感受到胜利将是无比艰辛的,这种沉重、忧郁的情感化作诗行,化作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朗读时请注意体味诗人的这种情感。
4、《热爱生命》
“食指,是一个圣徒,在所有人的语言都被统一在最高指示下的时候,他喊出了自己的语言。”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最早揭示“由狂热迷
信到冷静的批判与反思的社会情绪”的作品之一。“文革”爆发的时候他是北京56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在那腥风血雨、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里,诗人劝告人们要《相信未来》,坚信人们对于“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他为世界保留了良知和尊严,他为那个时代争取了被救赎的一线可能,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79年,诗人顽强地写下了《热爱生命》。
5、《双桅船》
有这样一批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他们最该在书海中徜徉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一场历时十年的浩劫,他们的青春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以其坚韧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焊接了历史的断裂处,并且成了时代的脊梁,他们其中之一便是舒婷,她初中毕业即去福建杭山村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不久她开始诗歌创作,并最终成了朦胧诗创作的核心人物。她的多数作品代表整整一代人倾吐心声。这首《双桅船》也是如此,朗读时要注意体会。
【知识窗口】
1、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2、现代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主张新格律必须具有备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章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死水》就是这一创作理论的最好实践。《死水》一诗每句诗都是四步音,节奏和谐流畅,再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声调十分动听,具有和谐的“音乐美”。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做到节的匀称,句的整齐,具有“建筑美”。全诗都用了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妥贴安排,缕金错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3、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以奇特的想像,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界引起争论。朦胧诗,是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有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等。
【要点探究】
《死水》
1、《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
反讽,即用故意颠倒美丑、善恶、真假的手法进行讽刺,揭露腐朽事物的本质。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反讽”的手法的?
【提示:诗人把死水说成“绿酒”,把铜绿说成“翡翠”,把铁锈说成“桃花”,把水面的油腻说成“罗绮”,把水上污浊的水气说成“云霞”,把水沫说成“珍珠”,最后总写一笔,把这条臭水沟的阴暗色调说成“鲜明”,在这些意象中,物的外象与诗人的意蕴恰恰相反——诗人早已洞悉它们丑恶的本质,却故意把它们写得很美,这是诗人对“死水”的无情嘲笑和讽刺。】
2、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
【提示: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意会诗中的意象,则取决于读者的再造想象,文学鉴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活动,对于“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旧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当时的世界,同学们可任由联想,只要符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即可。】
《再别康桥》
3、整体把握,理清思络
全诗以离别康桥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一节写久违的学生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仿佛诗人的足尖如清风般来了又走了,生怕打扰康桥的静谧,至深的情丝在招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二至六节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夕阳下,柳枝镀上金色,如美艳的新娘,诗人无限欣喜、眷恋。
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柔波中,绿油油的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支水草,这正写出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拜伦潭。诗人此时意乱情迷,物我两忘,那一潭水在诗人眼里是天上的彩虹。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快乐也达到了极点。撑一杆长篙,泛舟至青草更青处,晚上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时,诗人不禁要放声高歌。
第六节诗人也幻想到现实。因为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一切归于沉默。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
最后一节呼应开头,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回环呼应,诗意也有递进,间接表达出作者深挚的感情,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神思飘逸,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
4、徐志摩非常推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探究这首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诗中有画,七节诗展现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通过动作性极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将这七幅画卷变成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这首诗音律和谐,
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余各节都严格押韵,而且频繁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词反复运用,增强了轻盈的节奏。从诗的建筑上看,全诗七节,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是6、7字(间有8字),于参差中见整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的美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的角度探究一下这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提示: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沉重、忧郁的,这是本诗的基本情绪,也是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篇章结构上,四次出现,使诗歌自然分成四部分。反复吟咏,更体味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生存的艰难,胜利的道路将无限艰辛。】
6、诗歌中的形象——农夫、少妇、母亲……具有怎样的概括意义。
【提示:那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里的农夫、少妇等形象既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搏斗,被命运驱赶的劳动者,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另外“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的两臂”等句子都包含着抽象的概括,都应扩展为对中国人民和斗争情景的暗示,扩展为对一种普遍性激愤情绪的概括。】
7、这首诗的基调是忧郁而悲哀的,如何理解这种忧郁与悲哀?
【提示:这种忧郁和悲哀来自于农人“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和“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绝望,来自于“暴戾的敌人”强加给人民的“死亡的恐怖”,来自“象雪夜一样广阔又漫长”的“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它超越了个人遭遇的范围而具有了深广的历史内涵。它不是无力的呻吟和对战争的回避,而是一种力——“把弥漫在广大土地的渴望、不平、愤懑……集合起来,浓密如乌云,沉重地移行在地面上”。】
《热爱生命》
8、探究《热爱生命》的形式特点及主题。
[提示:食指一直坚持新格律诗的创作。这首《热爱生命》全诗7节,每节四行,每行基本是11、12字,全诗押相同的韵,表现一种执着与坚毅,音律和谐铿锵。 食指是朦胧诗创作的启蒙人物,但他的诗主题并不朦胧,这首《热爱生命》主题非常鲜明;无论人生是什么,无论生命中充满什么样的痛苦、磨难与艰辛,我们都应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挑战命运,热爱生命。联想诗人的遭际,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但诗人始终顽强地坚持对现实的反思,坚持诗歌创作。1978年后诗人迎来他创作的恢复期。在1979年写下这首《热爱生命》,此诗与诗人1968年在人妖颠倒的年代写下的《相信未来》遥相呼应,坚定的信念与劲健挺拔的诗句让我们感慨生命的坚韧。]
《双桅船》
9、探究“岸”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提示:岸,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目标,未来的理想,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一
种追求。]
12、“双桅船”代表着什么?
[提示“双桅船”代表着一代人的反思与追求。“双桅”暗示某种深层含义,爱情与事业并立。]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七:2012届高中语文 1.2.1《发现》教案 苏教版必修3
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闻一多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之情。
2、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和对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怒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放《七子之歌》swf )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结束了葡萄牙对它的殖民统治,离开祖国母亲一百多年,澳门终于又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就是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七子之歌》吧!它优美的旋律,精妙的歌词,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特别是澳门人民的心声。历史将记住《七子之歌》,因为这是一个民族100年来历尽沧桑、跌踬奋起、千回百折、追寻梦想的世纪之歌。那么同学们知道《七子之歌》的作词者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的闻一多先生。那个一只脚已经跨出去,就不再准备回来的闻一多;那个面对着敌人的枪口倒下去的闻一多。20年代上半叶,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几年前就开始的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
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发现》。
二、作者介绍:
闻一多 (1899--1946),原名家骅,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他是一名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史学者、民主战士。曾留学美国。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倡导“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被国民党用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三、文体常识——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白话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公木先生说:“把‘五四’以后的诗歌作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的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这是公木先生对新诗特征的概括。在西方,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人。中国新诗诞生后,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消化在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了众多的艺术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郭沫若、闻一多、艾青。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 朗读。朗读时,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尽可能的听配乐朗读,在音乐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是全班朗读,再是学生个人朗读,最后是教师的范读,老师应该是声情并茂地范读,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2、 用心体会,自主探究:
学生自读。在自读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重点是读出闻一多先生的那种悲痛、失望和愤懑的感情。
五、文本研读:
1、诗人带着满腔的热情急切地投入祖国的怀抱,为什么会迸着血泪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联系时代背景看,带着满腔激情回国的闻一多,并没有看到自己心中美好的祖国,他面对的是一个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的祖国,噩梦一样的现实,使诗人内心无比痛苦,他在美国所想象的美丽祖国的形象破灭了,他赖以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倾折了。所以他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这样悲痛的声音。
2、“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表现了诗人归来时怎样的心情?
—— 这一句表现了远离祖国后诗人急切地想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
3.接下来,诗人有没有用具体的细节正面描述他踏上国土所见到的黑暗现实?
—— 没有。
文中那些语言或字眼体现了祖国当时的黑暗现实?
——恐怖、噩梦挂着悬崖。
4.面对“噩梦”,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沉痛的感情的?
—— 用两组“我来了”的排比和几个贴切的比喻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以及沉痛失望的心情。把与祖国的会面比作是一场“噩梦”,噩梦是可怕的,而挂在“悬崖”上的“噩梦”,则使人感到绝望和恐怖。接着他问“哪里是你?”然后确认“那不是你”。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重。但是诗人仍不甘心,仍要“追问”,问青天,问风。
5.诗人的“问青天”“逼迫八方的风”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何作用?
—— 这种追问是无果的,只能使诗人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中去了。
6.既然作者开头说“这不是我的中华”,那么他所期待的祖国到底在哪里?
—— 直到“呕出一颗心来”,才知道祖国是在“我的心里”。
7.文题为“发现”,诗人到底发现了什么?
—— 发现了“你(祖国)在我心里”。
六、总结诗歌: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作者把从国外回来后的真实感受用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在诗中喷发出来,感情炽烈而真诚,虽然诗中也有叙事成分,但主要是直接抒情,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
闻一多曾与徐志摩等主编《诗镌》,致力于新诗形式的研究提出极具影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形式整齐,每行字数基本一致,两行一韵。这不仅体现了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的追求,更是将奔放的情感收敛于谨严的形式中,形成闻诗所特具的沉郁的风格。
七、拓展阅读:
阅读《死水》一诗,回答问题:
1、“死水”有什么象征意义?
—— 三重意义。
(1)“死水”隐喻美国社会。
(2)“死水”隐喻北洋军阀的统治。
(3)“死水”隐喻当时黑暗的中国社会现实。
2、死水具有什么特点让作者如此憎恨?从哪里可以看出死水的这些特点?
—— 因为这死水极端的脏,极端的臭,就像死了一样的静寂。第2节嗅从视觉写死水之脏,
第3节从嗅觉写死水之臭,第4节从听觉写死水之死寂。
1、 作者对这一沟“死水”持怎样的态度?(不超过6个字)
—— 绝望、厌恶、憎恨
2、 第5节中画出对“死水”进行本质上的批判的一句话。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3、 如何理解“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句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的深恶痛绝,反映了诗人理想中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丑”的尖锐对立,诗人对死水的彻底绝望,期望旧社会的毁灭。
6、“反讽手法”是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波德来尔“以丑为美”的写作技巧,它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死水的丑恶和肮脏。说说本诗在哪些地方用了反讽的手法?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死水的丑恶和肮脏。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将丑写得越美,也就越引起读者的厌恶和憎恨,越会刺激人们情感与理智上的“逆向接受”,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最终达到比以丑直接描写丑更好的表达效果。(反讽:用反面或者反语来讽刺事物。)
7、闻一多是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他要求新格律诗要具备“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音节和韵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从这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对《死水》作一些分析。
—— 节奏上,每行四顿——每行都3个“两个字的音组”和1个“三个字的音组”,节奏鲜明;韵律上,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词语和意象,闻一多是新诗格律的倡导者和开拓者,《死水》则是他对新诗格律的“最满意的试验”。他强调诗歌要具备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这是“绘画美”。
全诗5节,每节都是4行,每行都是9个字,既有外形的整齐感,又有内在的韵律感。这是“建筑美”。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八:【课堂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每课一练:2.4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语文版必修1)]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 第4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
学案1 文本研读
②漪沦( ) ..④翡翠( ) ..⑥青荇( ) .⑧漫溯( ) .⑩笙箫( ) .⑫似的( )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酵成( ) .③残羹( ) .⑤罗绮( ) .⑦长篙( ) .⑨沉淀( ) .⑪揉碎( ) .
2.辨形组词 翡 焰 ① ② 斐 陷
恳 ③ 垦
翘 ④
翅 蒿 ⑥
篙
绮
⑤漪 倚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罗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漪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剩菜残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寂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彷徨·徘徊
辨析:“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徘徊”指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例句:A股亦步亦趋地跟随外围市场,充分说明国内投资者心态的迷茫和 ,已
经失去了对方向的把握。行业龙头宝钢股份,目前股价也 在净资产附近。
(2)结着·接着 辨析:“结着”指带着、凝聚着。“接着”指①连着(上面的话),②紧跟着(前面的动作)。 例句:官兵们顶风冒雪,破冰开路,手裂了忍着痛不下火线,疲惫了咬着牙 干,帽檐上挂着冰,眉毛上 霜,渴了咽把雪,饿了啃口干粮,有的主动将棉衣脱下来给受困的群众御寒,有的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群众——这是多么真诚!
1.反复吟诵《死水》,把握诗歌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一共分了七节,为这七节各想一个名字,并指出作者在作诗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 意象
1.如何理解《死水》中的“翡翠”“桃花”“罗绮”及“云霞”等形象的象征意义及构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此诗的意象分别是哪些?诗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 表达技巧 1.《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再别康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 主题
1.“死水”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如此依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征手法
[文本回顾] 《死水》以一沟死水象征那个粘滞的流不动、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技法点拨]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其他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技法运用] 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抒发某种生活的哲理。
答案
自主梳理 1.①jiào ②yī lún ③ɡēnɡ ④fěi cuì ⑤qǐ ⑥xìnɡ ⑦ɡāo ⑧sù ⑨diàn ⑩shēnɡ ⑪róu ⑫shì
2.①翡翠 斐然成章 ②火焰 陷害 ③恳切 开垦 ④翘起 翅膀 ⑤罗绮 涟漪 倚仗 ⑥艾蒿 篙头
3.①有彩纹的丝织品。 ②水上的波纹。 ③吃剩下的菜汤和饭食。 ④a.孤单冷清。b.清静,寂静。
4.(1)彷徨 徘徊 (2)接着 结着 预习思考
1.全诗共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绝望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小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2.挥手作别云彩图——难舍难分 河畔金柳倒影图——欢喜与眷恋 青荇水底招摇图——更加欢喜与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图——眷恋
撑篙漫溯寻梦——感情达到高潮 黄昏夏虫沉默——情绪低落 招手惜别云彩——难舍难分 文本探究 探究点一
1.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华美”,处处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就是绝望、无生气。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能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2.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人,温润可亲。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是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探究点二
1.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在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九:语文版必修一《中国现代诗二首》同步练习
中国现代诗二首
三维整合训练
基础演练
给下列词语加注音。
漪( )沦 残羹( ) 翡( )翠
油腻( ) 罗绮( ) 发酵( )
开垦( ) 黄鹂( ) 火焰( )
2.适当改动某些词语,使下面这首诗在用韵上更和谐,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头顶一弯月,脚下万盏灯。新建的火罐上,焊工正夜战。
A.将“一弯月”改为“月一弯”。
B.将“万盏灯”改为“灯万盏”。
C.将“一弯月”、“万盏灯”改为“月一弯”、“灯万盏”。
D.以上都不对。
3.选出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B.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C.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D.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4.《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画横线的诗句中找出类似“闹”字那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而后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①春 ②别 ③入 ④悠
B.①笑 ②惊 ③潜 ④见
C.①依 ②惊 ③随 ④悠
D.①笑 ②别 ③入 ④山
5.下面这首送别诗,每句空一字,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南浦春来 甲 一川,石桥朱塔雨依 乙
年年 丙 客横塘路, 丁 雨垂杨系画船。
A.过 然 迎 春 B.绿 天 送 细
C.过 岸 送 春 D.绿 然 送 细
6.根据下列划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7.本诗中那些“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在冒泡沫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8.本诗的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样写,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9.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10、结合本诗,找出作者在炼字上的技巧。
阅读徐志摩的《黄鹂》(1931年)完成问题。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选自《猛虎集》)
1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画出了色彩,更画出了动感。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句话画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这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D、第一节最后两句,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怜悯和希冀。
1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为生动地画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人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
B、最后复叠的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面一句是写充实感,而这一句却是幻想。
C、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D、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那么一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但诗人流露出来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
迁移拓展
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完成问题。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13、诗中说有一句话既是“祸”,又是“火”。说他是“祸”,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 。说它是“火”是指这句话具有很大的 。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作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说不定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15、对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式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是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革命的旧中国运用了借喻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的气势。
阅读《再别康桥》片段,完成问题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绘画的,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 错在哪篇十:2005年1月5日语文复习与测试(学生训练版)
红岭中学2005—2006学年高一语文(粤版)
第二模块复习纲要及训练
2006、1、4
一、 基础知识
二、 1、语音
敷衍 丧事 供给 殷红 镌刻 .....
慷慨 渗透 温馨 荫庇 泯灭 横槊赋诗 ......
蜷曲 虔诚 漂泊 遒劲 哽咽 窈窕 .....
发酵 漫溯 沉淀 啮啃 灼热 以邻为壑 ......
河畔 絮聒 暴戾 饥馑 涟漪 戍守 ......
竹篙 倔强 迷惘 驯服 桂冠 未雨绸缪 ..........
拾掇 颓圮 磅礴 泱泱大国 枕藉 ....
镶嵌 飒爽 鸟窠 惊讶 接踵而至 老妪 .....
静谧 眼花缭乱 眺望 椽笔 鞭笞 栖息 ......
萌芽 布衾 渐染 倾轧 盛饭 考妣 ......
挟持 咫尺天涯 分道扬镳 信笺 象笏 .....
恐吓 恪守 商洽 众目睽睽 呱呱坠地 .....
劳什子 信札 解剖 饶恕 脸颊 情不自禁 ......
折本 迤逦 偃旗息鼓 奴颜婢膝 稗官野史 ....
休憩 修葺 称心 会晤 怃然 妩媚 鸠占鹊巢 .......
饮鸩止渴 .
2、字形;掂量 惦记 竞争 寥廓 遗憾 锱铢必较 ..
婉约 惋惜 休戚相关 漫不经心 剽窃
酣然大睡 亵渎 立功赎罪 纨绔 沙砾闪烁
嗔怪 瞋目 捐弃 狷急功亏一篑 振聋发聩 匮乏
第一部分: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及训练
一、明确鉴赏的三个层面:
1、理解:词义、句义
2、鉴赏:
①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②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例如: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
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忆秦娥”
是词牌名,“娄山关” 是题目。
③把握意象(景 、 事、 情、物)
3、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鉴赏方法:
(一)整体感知主旨
(二)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1、 语言--意象--意境。
语言鉴赏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A、 动词 注意动词的“多重含义”。
如 <<沁园春.长沙>> <<忆秦娥.娄山关>>复习要点:
炼字:遍,染,透,击,翔,怅,问,稠;碎,咽,铁,越,;
炼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B 、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
心雕龙》)。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2、 借助意象,体味情感。意象-----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象
形象. 如《沁园春 长沙》以壮景写豪情.
3、“虚”与“实”
虚实结合这一创造意境的艺术手法,可以收到以少见多,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化实
为虚的意境美的效果。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
4、 “物”与“志”
中国文学本有托物言志的传统《论语。子罕》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借松
柏表现坚贞的人格。《离骚》里的美人香草,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操。鉴赏中国文学,必须注意有无寄托,如果有寄托,就要进一步弄清是什么寄托,透过表层的意象,体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
5、 艺术风格
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
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
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
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
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
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
朦胧:意义多向,含蕴丰富。
6、 诗词鉴赏分类
(1)即事抒怀诗的鉴赏
诗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2)咏物诗的鉴赏
一首好的咏物诗,常常达到一种“不即不离”的美学境界。既追求物的贴切逼真,又能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读一首咏物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的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咏物诗在写作上常用拟人、比喻、衬托、对比等手法,除正面描写外,也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3)山水诗的鉴赏
一切景语皆情语。读山水诗,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中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以及动与静、声与静、明与暗的对立统一等等。
(4)咏史诗的鉴赏
古人写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5)爱国爱民诗的鉴赏
(6)哲理诗的鉴赏
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这类诗有两种情况:
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 有
些诗有多层含义。
(三)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1、 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动词、形容词、虚词等)
2、 领会意境创作的方法
①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
抒情的方式有: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
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②表达技巧:互文、烘托、比喻、夸张、用典、联想与想象等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
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
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
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象征-----是-种文学艺术手法,初中已学过,如《白杨礼赞》《海燕》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通过特定的易于引人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特点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情感,便是象征。象征的妙用在于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曲折地阐发精深的人生哲理。
<<热爱生命>> <<双桅船>>复习要点:意象的象征意义
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四)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诗眼是指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常常是诗中精练传神的词语,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
(五)多角度领会
1、 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
2、 体察背景:
3、 注意题目
4、 注意注释:
5、 注意比较
(六)诗词鉴赏的出题方向与答题句式
1、 鉴赏语言的提问方向
①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诗中哪些字眼表现(突出)了诗的某一点?
② 诗中某个字(某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某句诗)?说说(简析)诗中某个字(某句诗)在诗中的作用。
③ 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
2、 鉴赏语言的答题句式
① 某个字(某句话)的含义
② 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
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某个字(某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
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换作某,就起不到这样的表达效果。
3、 鉴赏形象的提问方向
① 诗中写了什么形象(意象)?
② 诗中所写形象(意象)有什么特点?
③ 诗中所写形象(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 诗中所写形象(意象)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⑤ 诗中为什么要写某一形象(意象)或所写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4、 鉴赏形象答题句式
① 写了什么形象(人、事、物、景、典故)
② 根据诗中形象(意象)的特征作答
③ 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用„„典故,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 诗中所写的„„形象(意象)具有„„的特点,从而以„„的方式,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
⑤ 诗中写„„形象(意象),突出„„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5、 鉴赏表达技巧的提问方向
① 这首诗(某句或某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
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
② 简要分析作品运用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6、 鉴赏表达技巧的答题句式
先判断,然后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7、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A 知人论世:理解作品,要做到“知人论世”,即对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是一层,“论世”又是一层。“知人”已经包括了知道其人的身世行事;“论世”则是放大范围,论究其所处的时世,反过去更足以帮助理解其人与其文。
从“知人论世”这个角度出发,很快地<<死水>>的象征意义就明晰了.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从美国提前回国)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3.18惨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大革命失败)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习要点:理解主旨
B 风格流派:徐志摩、闻一多等人的风格及所属流派。
例如:闻一多的“三美”
“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死水>>复习要点:1,三美 2以美喻丑;借美激(扬)丑,凸现主题.
<<再别康桥>>复习要点: 音乐美
三、跟踪训练.
1、<<再别康桥>>是如何体现音乐美的?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诗后考题
也 许
——葬歌
(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刺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吹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开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