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一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高考诗歌鉴赏》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鉴赏

古诗鉴赏

0122 1420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 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 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 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 犹自梦渔樵。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当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可知它在诗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会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清代吴汝纶语)的诗作。

开头两句,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一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背景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然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真绘声绘色,给人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 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三、四两句,又见其另作《秋霁潼关驿亭》诗颔联,完全相同,可知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照理说,离长安不过一天路程,作为入京

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许浑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表白了自己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是颇显出自己身分的。(刘逸生)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二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三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赏析》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赏析

【原作】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释】

阙:宫阙,指长安城。

萧萧:形容风吹叶动的声音。

长亭:常用作饯别处,后泛指路旁亭舍。

太华(hu啵杭椿健? 中条:即中条山,在山西永济县,位于潼关以北。。 树色随山迥(jing):一作“树色随关迥”。迥,远,此处有“向远处延伸”之意。 帝乡:指京城长安。

犹自梦渔樵:是说自己还留恋着砍柴钓鱼的隐居生活。

【古诗今译】

在枫叶沙沙作响深秋傍晚,夜宿潼关驿楼要以飘香的美酒相伴。远处,华山上残云缭绕,中条山上疏雨飘落。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伸伸向远方,黄河奔流入海的涛声在远远地回荡。明天就可到达繁华的京城长安了,我还梦想着回故乡去过砍柴钓鱼的渔樵生活。

【赏析】

许浑,生卒年代不详,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唐大和六年(832)进士,官监察御史,终睦州、郢州刺史。润州的丁卯涧附近,有许浑的别墅,他在那里自编诗歌“新旧五百篇”,因名《丁卯集》,集中均为近体诗,无一古体。许浑诗歌风格清丽,尤长于律诗,颇为杜牧、韦庄所称重。

这首诗是许浑第一次从故乡润州丹阳去长安,途经潼关夜宿驿楼时,有感于潼关险要山势和优美动人的自然景色而作的。它再现了诗人在出仕为官和眷恋归隐山林过渔樵生活之间的矛盾心理。

“枫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在着开篇两句诗中,诗人首先是从近处着笔,写的是充耳可闻的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清晰地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长亭”一瓢酒,唤起几多愁哇!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从这四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并没有沉湎于离愁别绪之中不能自拔,而是笔锋一,把着眼点推向远方,重笔描绘四周的远景,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苍茫“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阵阵“河声”。在诗人的笔下,山活了,树活了,水也活了,化静为动,赋予了他们以蓬勃的生机。空旷,悠远,宁静,清新,明快。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明天就要到京城了,可诗人却依旧梦着以往故乡的渔樵生活!按照常理,第一次到京城,即使不像出仕为官,也用该想的是如何逛一逛繁华的都市吧?这就表明诗人此行的心里是矛盾的,起码是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个收束,着实令人深思。

这是一首由潼关到都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诗人由近及远地抒写了夜宿驿楼是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场面宏大悠远,格律工整自然,运笔遒劲有力,意境含蓄委婉。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四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作者: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解】:

1、长亭:常用作饯别处,后泛指路旁亭舍。

2、太华:华山。

3、中条:山名,在山西永济县。

4、迥:远。

5、帝乡:指都城。

【韵译】:

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

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

几朵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

稀疏的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

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延伸;

黄河奔流入海涛声回旋激荡。

明天就可到达繁华京城长安;

我仍自在逍遥做着渔樵梦想!

【评析】:

这是一首由潼关到都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诗中虽无“宿”字,然而字句中却明显表露夜宿驿楼,秋晚雨过,四望风物而触景生情。颔联写潼关山川气势,泻宏苍茫。颈联写所见所闻,由近及远,无际无垠。两联对仗工整自然。末联点出赴京并非所愿之意,含蓄委婉。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五
《全国大联考2O1O届高三语文》

全国大联考2O1O届高三第七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郴州/嗔怪 忤逆/杵药 悄悄/悄然

B.解剖/同胞 笑靥/梦魇 露骨/露天

C.纰漏/睚眦 勾当/沟通 折枝/刮折

D.杯具/陂塘 睥睨/裨益 荷载/荷锄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自从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之后,英国和阿根延之间已相安无事28年。但在2010年1月16日马岛却风起云涌,阿根廷政府派军舰封锁了马岛海路;英国政府亦不甘示弱,立即派出驱逐舰‚捍卫主权‛,两国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双方这次剑拔弩张,为的就是马岛海底600亿桶的石油。

A、相安无事 B、风起云涌 C、一触即发 D、剑拔弩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去年金融危机让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提前返乡,然而虎年之初,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江浙沪等长三角众多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B.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文艺也一样,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关注、思考人类共同的现实问题,这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种责任。

C.看王小鹰的《长街行》,通过一个普通女性的成长历程与心路历程,探悉了城市的变化发展与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心灵嬗变之间的关系。

D.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将通过网络、媒体,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向学生征集春联、拜年短信,特别是如何“给祖国母亲拜大年”的好创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 ,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 ,可以使整个的

精神受腐化。 。 ,‚坐井观天,诬天藐小‛。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

①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

②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

④被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

⑤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

⑥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

A、①⑥③④⑤② B、⑤②③⑥①④ C、⑤④③②①⑥ D、①⑥③②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种世衡,字仲平,少尚气节,昆弟有欲祈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尝知泾阳县,里胥王知谦以奸利事败,法当徙,遁去。比郊赦[注]辄出,世衡曰‚送府则会赦‛,杖其脊而请罪于府,知府李谘奏释之。后通判凤州。州将王蒙正所为不法,尝于世衡以私,不听,蒙正怒,乃诱知谦讼冤而阴助之,世衡坐流窦州。久之,龙图阁直学士李纮为辨其诬,除卫尉寺丞。

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朝廷从之,命董其役。夏人屡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然处险无泉,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内殿崇班,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间出行部族,慰劳首长,或解与所服带。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予之以饮器,由是属羌皆乐为用。再迁洛苑副使,知环州。

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倔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是夕大雪,深三尺。左右曰:‚地险不可往。‛世衡曰:‚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遂缘险而进。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率其族罗拜听命。

羌酋慕恩部落最强四衡亦以信得其死力诸部有贰者使讨之无不克其后百余帐皆自归莫敢贰因令诸族臵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

葛怀敏败,率羌兵数千人以援泾原,无敢后者。尝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人人自厉,皆精于射,由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

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

世衡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以故得人死力。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象祠之。 (选自《宋史·列传九十四》,有删节)

[注]郊赦: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大礼时赦宥罪犯,谓之“郊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送府则会赦 会:恰逢

B、尝干世衡以私 干:请托

C、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 酬:报酬

D、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 益:增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里胥王知谦以奸利事败 贷以本钱

B、乃诱知谦讼冤而阴助之 公乃不疑我耶

C、请因其废垒而兴之 因令诸族置烽火

D、率其族罗拜听命 射中则释其罪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种世衡能“得人死力”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②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 ③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 ④人人自厉,皆精于射 ⑤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⑥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世衡年少时崇尚气节,亲兄弟分家产时,他不要资财,只取“图书”。做了知县,决不允许犯法的王知谦逃脱制裁,赶在王知谦被赦免之前,重罚了他。后受其诬陷被流放。

B、西部边境守备不足,种世衡在战略要地延安边作战边建城。城内凿地一百五十尺,碰到坚石也不见有水,世衡决心坚定,重金悬赏工匠们,竟然打穿石头挖到泉水。

C、正因为种世衡能取信于边境上的各个部落,才使他们奋死效力。最强大的慕恩部落就是这样,只要种世衡派他们征讨有异心的部族,他们就一定战无不胜。

D、世衡在边数年,不只以他的军事才能建功,还注重当地的生产经济发展。在他死后,羌族酋长早晚来吊唁了好几天,青涧城及环州的人也画像立祠纪念他。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羌酋慕恩部落最强世衡亦以信得其死力诸部有贰者使讨之无不克其后百余帐皆自归莫敢贰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予之以饮器,由是属羌皆乐为用。(3分) ②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浑

红叶晚萧萧②,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③,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④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这是作者第一次从故乡润州丹阳(今江苏)到京城长安所作。②萧萧:随风摇动的样子。③太华:指华山。④帝乡:京城长安。

(1)诗的首联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它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3分)

(2)中间四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写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抓住关键词语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

人,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2)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

死, 。 (李白《蜀道难》)

(4)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

寐, 。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路遥的价值

赵勇

长期以来,路遥与他的《平凡的世界》在许多专业人士那里评价不高,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科书中或者绝口不提或者一笔带过。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诡异的事情。而这种诡异也反映出读者与专家在文学观上的矛盾与冲突。读者依据朴素的文学直觉形成认识,而专家则借助于某种文学观念形成判断。我甚至可以大胆推测,那些在当代文学研究界已经成名的专家学者,他们现在很可能还被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某种先锋或伪先锋的文学观念架着,他们不愿意回归朴素,也不愿意用迟到的肯定来承认他们的疏忽与失误。

但路遥的读者却打破了专家学者的沉默,他们以古老的、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着路遥与他的作品,并让他的作品成了普通读者的圣经。因此,如果说《平凡的世界》已是当代文学经典,我更愿意把这部作品看做民选经典。民选经典不同于专家学者评选出来的经典,它不是少数人的爱物,而是大多数读者的选择。当一部作品拥有了强大的读者基础时,它甚至会给一些专家学者带来压力,并促使他们重新做出价值判断。在路遥与他的作品这里,我已经看到了一些改变的迹象。 作家有两类,一种作家主要为作家写作,他们因此成为作家们的作家;另一种作家主要为读者写作,他们因此成为读者的知心朋友。作家写出的作品也分两类,一种是可写性文本,一种是可读性文本。在文学价值上,许多人认为可读性文本低于可写性文本,为读者写作的作家低于为作家写作的作家。但是我想,一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六
《2014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山东专用)总复习限时规范训练17 Word版含答案》

训练17 古代诗歌鉴赏(二)

(时间:90分钟 分值:11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归”“过”采用了拟人手法。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诗人的情绪从离愁别绪中陡转,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2)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六州歌头·项羽庙

李 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橇枪,斩长鲸。血染中原战,视余耳①,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②。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注】 ①余耳:张耳、陈余,秦末起义将领。②掩泉扃:关上地宫之门。

(1)上阕描绘出了怎样的项羽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下阕“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亡草昧„„血染中原战”,这七句塑造了项羽叱咤风云、武功盖世的英雄形象;“视余耳„„泪盈盈”,这几句刻画了项羽穷途末路的英雄形象。

(2)描写了荒凉孤寂的景象,与上阕写项羽反秦时的威武雄壮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寓了作者的哀伤悲悼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歌描绘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2)①远近结合。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水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

极富层次感。②动静结合,化动为静。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酒家

景,一动一静,动中有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为静

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秋浦途中①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致地表现了出来。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注】 ①指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这样写是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铺垫。

(2)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并因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之抱屈。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 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罅,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绘水声泠泠、关塞入云、秋风苍劲、鸿雁低飞的边塞景象。渲染苍凉肃杀的气氛,烘托作者行旅天涯的悲凉凄苦,为结尾抒情做铺垫。

(2)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背井离乡的无奈、英雄失路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七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石景山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2015.0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待客之道,首

在分清宾主。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主人居主位,自家环境,礼俗..

成习,言语行动一任自然。客人居客位,避地移形,俗异物换,其所为必然谨慎小心察言观

行。主客相遇,是否彼此相得,关键在东道主。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

待客的基本态度。具体而言,

中国宾礼讲究让客人舒适,没有陌生感,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所以如是,是由于身处

客位的人,经常会遇到种种蹇难不便,自己又无法解决。因此古人记载羁旅愁思的诗文特别..

多,如孔尚任《桃花扇》:“伤往事,写新词,【 甲 】乡梦乱如丝。”南朝沈约亦有句:

“闻雁夜南飞,【 乙 】夜沾衣。”宋代张咏的《雨夜》写得更凄苦:“帘幕萧萧竹院深,

【 丙 】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这种种情形,亟需细心的主人.

关心体谅。所以亚圣谆谆告诫我们:“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主人待客如此,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

量不给主人添麻烦。“□□□□”和“□□□□”两个成语,最能反应“客道”的真谛。这.

两条做到了,主人就会由“色难”变成“色喜”。另一个成语“恭敬不如从命”,说的也是.

这个意思。“客道”最忌讳的是“反客为主”,这有违传统礼仪,被视作对东道主的大不敬。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暂(zhàn)居 羁旅愁思 ..

B.色难(nàn) 拜谒 ..

C.亟(jí)需 蹇难不便 ..

D.尽(jìn)量 反应 ..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礼记》中“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就是这一层意思。

②敬是诚的显相,惟敬可以不逾礼数,不使客人有怠慢之感。

③诚是前提,无论哪方客人,都须以诚相待。

④最后是见客而喜,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⑤纳是接受和容纳,是拒排的反面。

A.①②③⑤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④①⑤

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客愁 客泪 客怀 B.客泪 客怀 客愁

C.客愁 客怀 客泪 D.客怀 客泪 客愁

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成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宾至如归 客随主便 B.入乡随俗 相敬如宾

C.喧宾夺主 不速之客 D.入乡随俗 客随主便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东道主”一词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

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待客或宴客的主人。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南宋朱熹曾将《论语》与《礼记》《大学》

《中庸》合为“四书”。“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

C.孔尚任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戏剧作家,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称为“南洪北孔”。其

代表作《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中国传奇剧的典范。

D.“亚圣”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我

们熟悉的“君子远庖厨”“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均出自《孟子》。

6.北京有许多老字号常以对联突显产品或经营的特色,以下对联与“一得阁”“同仁堂”“王

致和”“全聚德”“张一元”这些老字号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②香酥嫩脆鲜全聚,德寿康宁福满弘。③一艺足供

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④剪裁奇妙随心动,斩切艰难任意行。⑤同气同声济世济民,

仁心仁术医国医人。⑥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⑦鸿鹄高飞志在千里,宾朋满

座亲如一家。

A.④⑤②①⑥ B.③⑤①②⑥ C.③⑤①⑦② D.⑥①②⑤③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

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

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

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

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

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

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

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载:“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

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

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

哉?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

吾观《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

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

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弃礼义,捐廉耻 捐:抛弃 .

B.年已十七,颇晓书疏 疏:文书 .

C.亦不愿汝曹为之 曹:等,辈,们 .

D.由佖之黩货也 黩:滥用 .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悉以金马还之 在小足以守矣 ..

B.由佖之黩货也 此人之教子也 ..

C.吾时俯而不答 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 ..

D.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 ..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那些曲意逢迎、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B.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风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C.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使用金钱如同消耗粟米一样,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D.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所以贪财的人担任统帅,边关的大门到晚间也还洞开着无人把守。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鸡鸣不已于风雨”写出了“独醒之人”身处乱世,也会毅然决然发出正义的声音。

②古人治军以廉耻作为基础,将士们懂得礼义廉耻的道理,便足以克敌制胜,保存自己。

③作者借颜之推讲述齐朝一士大夫教育儿子的事例,表达了反对后人出仕做官的观点。

④作者倾向于杜甫的诗句是“安得廉耻将”。虽有牵强附会之嫌,却蕴藏着作者的期许。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结尾指出“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意思是说士大夫没有羞耻心,

可以称之为国耻。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这

一认识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处断句。(5分)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上 曰 将 军 怯 邪 盎 曰 臣 闻 千 金

之 子 坐 不 垂 堂 百 金 之 子 不 骑 衡 圣 主 不 乘 危 而 侥 幸 今 陛 下 骋 六 騑

驰 下 峻 山 如 有 马 惊 车 败 陛 下 纵 自 轻 奈 高 庙 太 后 何 上 乃 止。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如“ , ”这两句,

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幻。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

在色彩的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②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在欧阳修的笔下渐入佳境,“乐亦无穷”。如“山间之四时”:春

来“ ”,入夏“ ”,秋日“风霜高洁”,冬至“水落而石出”,令人流连忘

返。

③孔雀开屏美在尾,文章收篇好在巧。总的来说,文章的结尾应简明有力,犹如《琵琶行》

中琵琶女的演奏一样:“ , ”,留给读者豹尾劲扫的感觉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④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多用典故,如写到刘裕,由他早年生活的遗迹联

想到他两度挥戈北伐,几乎克复中原的功业。只是这样的英雄业绩“总被雨打风吹去”,

只有那“ , ”供后人凭吊。

⑤在《师说》的作者韩愈看来,“古之圣人”是从师学习的榜样,因为“ , ”,

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形成鲜明的对比。 ⑥《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其中“ , ”两句,回顾

抗金往事,雄放豪迈,对仗工整,为人们广泛传诵。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11分)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尾联中的“帝乡”与题目中“赴阙”照应,长安不远,作者心中又生出别样的情愫。 ②本诗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阅读下列诗句,将你认为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两项诗句序号选出来,填写在【 】内。(4分)

A.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B.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C.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 D.花柳湖西别此翁,十年鬓雪忽重逢。

E.目断归帆何太疾,风吹柳絮正愁人。

③上面这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与前诗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尾联所表达感情的不同。(4分)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唐】许浑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注:“劳歌”即忧伤离别之歌。 注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谜语的文化源头,应该是人类远古的神话。神话中问与答的形式孕育着谜语这种文化形式的各种要素。在神话思维的追问下,远古的先人们一点点地积累起关于世界的解答。把先人的文化问答通过新颖、曲折、变形的游戏问答加以传授和衔接,谜语就产生了。设问与回答是后世猜谜活动的本体,谜语的一切文化的发生都始于此。

中国谜语文化自中国文字创立后与文字的发展同步相生,并走上了特立独行的发展道路。甲骨文的出现基于中国古代的占卜文化(也算得上是一种猜想的文化),谜语与此相生,出现了离合隐语与谶语。比如汉代的“千里草,河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隐“董卓当死”),就是拆字、测字与文义隐语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文字性谜语,在形式上主要围绕拆字、离合、会意、谐音、别解来动脑筋。也正是在汉代,关于汉字的造字法,有了“六书”之说。“六书”之说与制谜、解谜的技巧有高度的关联。“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也是创作字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只是有更多生发与引申。汉字的象形性、图画性与字谜的形象性、象征性,两者之间其实就是以形表意和以意表形这样一个思维本质上的逆反过程。因此,中国的历代文人多有制字谜猜字谜的雅好。

唐代诗人皮日休为了隐晦地歌颂黄巢起义,作有如下字谜:“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曲律。”(“黄巢”),苏东坡则作有“研犹有石,岘更无山,美女还在,孟子不还。”(“砚盖”),果然是别开生面,别有雅趣,入了高境界。

宋代谜语还与传统灯彩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灯谜”。猜谜与制灯、观灯、赏灯相结合,实际上是文人雅士与俗世民众在文化上的接轨。元宵猜谜也成为中国人在最隆重的节日中的智力狂欢。

谜语题材丰富,有字谜、物谜、典故谜、生肖谜、名人谜、名著谜„„简直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迷宫。谜语表面上看是短语短句短诗而已,实际上在小小的格局里却变化多端,机关无数。谜语是语言与文字、知识与游戏的结合,是与文学的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比起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八
《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济南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2.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

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3.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如需改动,先用双横线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叱咤/姹紫嫣红 木讷/方枘圆凿 瑕疵/龇牙咧嘴 熨帖/钟灵毓秀 ........

B.泥淖/绰绰有余 嗔怪/瞋目而视 逡巡/怙恶不悛 修葺/提纲挈领 ........

C.勒索/悬崖勒马 纤绳/纤尘不染 稽首/无稽之谈 巷道/街头巷尾 ........

D.伺候/伺机而动 吭声/引吭高歌 蹊跷/独辟蹊径 落枕/落英缤纷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闲置 冷板凳 以德抱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盲点 印花税 功亏一篑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C.陨石 西洋景 胁肩谄笑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D.休假 双规制 轻歌曼舞 阳春白雪,和者必寡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与郭德纲的相声,都将自己的艺术视野_______在原生态的市井小民身

上,具有“草根文化”的喜剧属性。

(2)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初试考卷备受关注,考卷 PM2.5、郭美美等热词,考生大呼雷人,

业内人士却一片叫好。

(3)网络拒绝谣言,也拒绝“垄断”。但许多官僚却这样 :网络上没有对衙门的批评,没

有质疑,才算工作平妥,才算治理有方。

A.聚集 囊括 误解 B.聚焦 包括 曲解

C.聚集 包括 曲解 D.聚焦 囊括 误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季羡林先生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

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也丝毫没有改变。

B.全球经济的持续恶化,迫使印度等国连续加息,显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作为

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真能置之度外、安然不动吗? ....

C. 叙利亚局势急剧恶化: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流血冲突不止,外部力量也正紧锣密鼓地向....

反对派提供武器装备。独裁统治被推翻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D. 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

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每一件都深深

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B.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

的无山东户籍的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C.食品和药品的安全保障是监管和执法部门的首要工作。能否打击食品和药品安全犯罪,不只

是维护市场秩序,更是在打一场形势严峻的公众健康保卫战。

D.天上王城景区地处沂蒙腹地的沂水县泉庄乡,以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纪王崮为中心,以商周

时期纪国迁都至此的历史故事为主题整合建成的4A级景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辩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

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辩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

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

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

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

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

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

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

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家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

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

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

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

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采,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乃至三教

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

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

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

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

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

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

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

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

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

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

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

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

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辩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

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

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

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

异而一刀切要求统一。

7.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子学说的影

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丰富。

8.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繁荣

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到

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来文

化,丰富自我。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臵吏,市租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

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

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

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

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

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

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

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拒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

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

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来 .

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委:丢弃 .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 .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如前,乃敢奉令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

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

D.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 ..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佯北不胜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

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

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

战时,李牧巧妙部署,打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

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分) (《廉颇与蔺相如》)

译文:

(2)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

遗患也‛。(3分) (《垓下之战》)

译文:

(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4分) (《孙膑》)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①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②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④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赏析(4分)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廉颇与蔺相如》)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

(2) ,时不利兮骓不逝。 (《垓下之战》) ,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辞》)

(3)江东子弟多才俊, 。 (杜牧《题乌江亭》)

史家之绝唱,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4)其身正,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飞将军李广》)

桃李不言, 。 (《飞将军李广》)

五、语言运用(12分)

1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不超过35个字。(4分)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掀起了‚诺贝尔文学奖热‛。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也进入了大家视野。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不择手段竞争等。哈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成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得淋漓尽致。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能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理由:

17.下面的画线的句子中,有的在标点、语言上存在错误,请找出4处,先写出有错误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只标出序号,而修改不正确不给分。(4分)

①山西收藏家彭令2005年在南京偶尔发现了一本旧文稿,经多位学者鉴定,该文稿属于清代中期书法家钱泳的杂稿本手记,②其中有部分条目来自《浮生六记》中的第五记《海国记》。《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③文学界称之为《小红楼梦》。《浮生六记》在流传中佚失了

百度秋日赴题潼关驿楼篇九
《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2》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2015.0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待客之道,首

在分清宾主。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主人居主位,自家环境,礼俗..

成习,言语行动一任自然。客人居客位,避地移形,俗异物换,其所为必然谨慎小心察言观

行。主客相遇,是否彼此相得,关键在东道主。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

待客的基本态度。具体而言,

中国宾礼讲究让客人舒适,没有陌生感,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所以如是,是由于身处

客位的人,经常会遇到种种蹇难不便,自己又无法解决。因此古人记载羁旅愁思的诗文特别..

多,如孔尚任《桃花扇》:“伤往事,写新词,【 甲 】乡梦乱如丝。”南朝沈约亦有句:“闻雁

夜南飞,【 乙 】夜沾衣。”宋代张咏的《雨夜》写得更凄苦:“帘幕萧萧竹院深,【 丙 】孤

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这种种情形,亟需细心的主人关心体谅。所.

以亚圣谆谆告诫我们:“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主人待客如此,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

不给主人添麻烦。“□□□□”和“□□□□”两个成语,最能反应“客道”的真谛。这两条.

做到了,主人就会由“色难”变成“色喜”。另一个成语“恭敬不如从命”,说的也是这个意.

思。“客道”最忌讳的是“反客为主”,这有违传统礼仪,被视作对东道主的大不敬。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暂(zhàn)居 羁旅愁思 ..

B.色难(nàn) 拜谒 ..

C.亟(jí)需 蹇难不便 ..

D.尽(jìn)量 反应 ..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礼记》中“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就是这一层意思。

②敬是诚的显相,惟敬可以不逾礼数,不使客人有怠慢之感。

③诚是前提,无论哪方客人,都须以诚相待。

④最后是见客而喜,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⑤纳是接受和容纳,是拒排的反面。

A.①②③⑤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④①⑤

3.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客愁 客泪 客怀 B.客泪 客怀 客愁

C.客愁 客怀 客泪 D.客怀 客泪 客愁

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成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宾至如归 客随主便 B.入乡随俗 相敬如宾

C.喧宾夺主 不速之客 D.入乡随俗 客随主便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东道主”一词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

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指称待客或宴客的主人。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南宋朱熹曾将《论语》与《礼记》《大学》

《中庸》合为“四书”。“四书”作为儒家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深远。

C.孔尚任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戏剧作家,与《长生殿》的作者洪升并称为“南洪北孔”。其

代表作《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中国传奇剧的典范。

D.“亚圣”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我

们熟悉的“君子远庖厨”“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均出自《孟子》。

6.北京有许多老字号常以对联突显产品或经营的特色,以下对联与“一得阁”“同仁堂”“王

致和”“全聚德”“张一元”这些老字号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②香酥嫩脆鲜全聚,德寿康宁福满弘。③一艺足供

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④剪裁奇妙随心动,斩切艰难任意行。⑤同气同声济世济民,

仁心仁术医国医人。⑥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⑦鸿鹄高飞志在千里,宾朋满

座亲如一家。

A.④⑤②①⑥ B.③⑤①②⑥ C.③⑤①⑦② D.⑥①②⑤③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

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

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

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

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

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

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

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

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

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

则可以死易生。”《后汉书》载:“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

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

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杜子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一本作“廉耻将”,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

《唐书》言,王佖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

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佖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

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弃礼义,捐廉耻 捐:抛弃 .

B.年已十七,颇晓书疏 疏:文书 .

C.亦不愿汝曹为之 曹:等,辈,们 .

D.由佖之黩货也 黩:滥用 .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悉以金马还之 在小足以守矣 ..

B.由佖之黩货也 此人之教子也 ..

C.吾时俯而不答 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 ..

D.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 ..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那些曲意逢迎、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B.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风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C.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使用金钱如同消耗粟米一样,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D.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所以贪财的人担任统帅,边关的大门到晚间也还洞开着无人把守。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鸡鸣不已于风雨”写出了“独醒之人”身处乱世,也会毅然决然发出正义的声音。

②古人治军以廉耻作为基础,将士们懂得礼义廉耻的道理,便足以克敌制胜,保存自己。

③作者借颜之推讲述齐朝一士大夫教育儿子的事例,表达了反对后人出仕做官的观点。

④作者倾向于杜甫的诗句是“安得廉耻将”。虽有牵强附会之嫌,却蕴藏着作者的期许。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1.作者在文章第一段结尾指出“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意思是说士大夫没有羞耻心,

可以称之为国耻。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这

一认识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处断句。(5分)

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揽辔。上 曰 将 军 怯 邪 盎 曰 臣 闻 千 金

之 子 坐 不 垂 堂 百 金 之 子 不 骑 衡 圣 主 不 乘 危 而 侥 幸 今 陛 下 骋 六 騑

驰 下 峻 山 如 有 马 惊 车 败 陛 下 纵 自 轻 奈 高 庙 太 后 何 上 乃 止。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如“ , ”这两句,

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幻。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

在色彩的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②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在欧阳修的笔下渐入佳境,“乐亦无穷”。如“山间之四时”:春来

“ ”,入夏“ ”,秋日“风霜高洁”,冬至“水落而石出”,令人流连忘返。

③孔雀开屏美在尾,文章收篇好在巧。总的来说,文章的结尾应简明有力,犹如《琵琶行》

中琵琶女的演奏一样:“ , ”,留给读者豹尾劲扫的感觉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④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多用典故,如写到刘裕,由他早年生活的遗迹联

想到他两度挥戈北伐,几乎克复中原的功业。只是这样的英雄业绩“总被雨打风吹去”,只

有那“ , ”供后人凭吊。

⑤在《师说》的作者韩愈看来,“古之圣人”是从师学习的榜样,因为“ , ”,与

“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形成鲜明的对比。 ⑥《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其中“ , ”两句,回顾

抗金往事,雄放豪迈,对仗工整,为人们广泛传诵。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11分)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尾联中的“帝乡”与题目中“赴阙”照应,长安不远,作者心中又生出别样的情愫。

②本诗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阅读下列诗句,将你认为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两项诗句序号选出来,填写在【 】内。(4分)

A.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B.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C.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 D.花柳湖西别此翁,十年鬓雪忽重逢。 E.目断归帆何太疾,风吹柳絮正愁人。

③上面这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内容与前诗有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尾联所表达感情的不同。(4分)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唐】许浑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注:“劳歌”即忧伤离别之歌。 注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谜语的文化源头,应该是人类远古的神话。神话中问与答的形式孕育着谜语这种文化形式的各种要素。在神话思维的追问下,远古的先人们一点点地积累起关于世界的解答。把先人的文化问答通过新颖、曲折、变形的游戏问答加以传授和衔接,谜语就产生了。设问与回答是后世猜谜活动的本体,谜语的一切文化的发生都始于此。

中国谜语文化自中国文字创立后与文字的发展同步相生,并走上了特立独行的发展道路。甲骨文的出现基于中国古代的占卜文化(也算得上是一种猜想的文化),谜语与此相生,出现了离合隐语与谶语。比如汉代的“千里草,河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隐“董卓当死”),就是拆字、测字与文义隐语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文字性谜语,在形式上主要围绕拆字、离合、会意、谐音、别解来动脑筋。也正是在汉代,关于汉字的造字法,有了“六书”之说。“六书”之说与制谜、解谜的技巧有高度的关联。“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也是创作字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只是有更多生发与引申。汉字的象形性、图画性与字谜的形象性、象征性,两者之间其实就是以形表意和以意表形这样一个思维本质上的逆反过程。因此,中国的历代文人多有制字谜猜字谜的雅好。

唐代诗人皮日休为了隐晦地歌颂黄巢起义,作有如下字谜:“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曲律。”(“黄巢”),苏东坡则作有“研犹有石,岘更无山,美女还在,孟子不还。”(“砚盖”),果然是别开生面,别有雅趣,入了高境界。

宋代谜语还与传统灯彩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灯谜”。猜谜与制灯、观灯、赏灯相结合,实际上是文人雅士与俗世民众在文化上的接轨。元宵猜谜也成为中国人在最隆重的节日中的智力狂欢。

谜语题材丰富,有字谜、物谜、典故谜、生肖谜、名人谜、名著谜„„简直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迷宫。谜语表面上看是短语短句短诗而已,实际上在小小的格局里却变化多端,机关无数。谜语是语言与文字、知识与游戏的结合,是与文学的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比起单纯的诗句来,多了许多的曲折、故事和异想天开,这大大地打开了谜语的境界。小小的谜语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庞杂的谜格。谜格是制谜、解谜的体式、技巧、方法之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47158.html

    上一篇:我的梦想阅读题答案

    下一篇:故事素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