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唱歌好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形容唱歌好篇一
《良好的语言能力是歌唱艺术的基石》

形容唱歌好篇二
《关于唱歌(实用)》

第一个答案如何把歌唱好的方法我想很多人都有些嗓子限制,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唱歌等...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唱的非常棒的,就算嗓子很不好,也可以通过自我的锻炼逐渐培养出来的.其实唱歌到达一定阶段,可以说,逐渐的少用嗓子.有些人唱歌时,用手压着嗓子,不让嗓子向上,其实是有原因的.但这并不是正确的唱歌方法,因为嗓子如果压低,不向上去的话,就不会唱到开叉,但是若是用手去压,就对嗓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也起不到实质的效果,而并非是你真正的会唱歌.但并非所有歌都要一定压住嗓子唱,如:同一首歌,女声细调版,就要将嗓子提起才会唱的那么细.会唱歌的人都知道唱歌是要用气唱,而如何用气就是唱歌好坏的关键.而气却又是从哪来的呢?如何练气呢?其实气是从丹田而发,而提气上冲,嗓子只是过声,并不是用嗓子用力喊,所以嗓子的使用率要比不会唱歌的人少.而从嗓子过气后,冲入脑门,脑门与后脑,以及鼻发生共振,从而达到真正的唱歌.鼻音的大小可自我调整.但脑门的共振却是非常大的,若达到一定阶段,唱久后,脑门就会痛.而吸气却并不需要十分急促,就象闻花香一样,轻轻的切均匀的吸气.而丹田气,实际上有很多的的锻炼方法,如练武功,每天不停的唱也可以,天天象疯子一样大喊也可以.但我这里是一种大家都没听过的练气方法,用枕头(里面放满沙子)然后放在自己的小肚上,躺下练声,唱歌等...大约不久就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丹田气.下面也是一个比较重要常识,就是唱歌前一定要开腔.所谓开腔就是,如大喊,或是象学声乐那种吊嗓子,也就是从低音到高音...升降调...只有开腔后,嗓子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状态,否则有时会有种唱不开的感觉.所谓少用嗓子并非不用嗓子,而是巧用嗓子.嗓子用的巧妙,甚至可以模仿N多人的声音,就想吴克群那种,不过说实话,也许现场版就没那么特象,因为每个人的嗓子斗会有多少限制,并不能达到完全和别人一样的音调.很多地方的那种歌手,都是什么歌都可以唱,并且都很象.但实际上这样并不好,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模仿别人的同时会伤害自己的风格,所以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学唱歌的时候师付教过我一种发声的方法嗓子是天生的,唱功是后天的所以,嗓子不是练出来的我把方法给你说说吧,好不好使你自己品*************************************首先,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说的单田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从开始用力到用力到极限,大约用五秒钟时间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

续五秒钟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这是一个循环,每天这样练功,两个小时,半年的时间你的唱功一定会很实力,但中间不要停止,特别是第一个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坚持下来我说的是师付的真功夫,你真的有毅力的话,试试吧第二个答案练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乐录影带,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时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练最好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一下,才不会误入歧途,不会把声带损害,要注意唱歌时不要多用自己的声带,要让自己的声音传的远而稳,注意运用气息,否则会使声带生茧歌唱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儿童表现歌曲的能力,应给予他们唱歌技巧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一、唱歌的姿势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二、唱歌中的呼吸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胸部也就自然有了宽阔的感觉,比如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三、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1、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2、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3、唱八度音程时,从低到高,母音不断裂连起来唱,口咽腔同时从小到大张开。4、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四、咬字、吐字准确、清晰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

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歌唱艺术是声音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我们唱好歌曲,不能只讲声音,不讲感情,反之也不行,我们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再进行适当的处理,把歌曲的艺术形象准确完整地再现出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怎样唱高音一、人类歌唱本能你听过雨夜盲女的哀曲吧?也听过快乐的男女山歌对唱吧?这些人从未受过声乐训练,全他们的歌声也同样令你感动,因为他们完全发挥了自然的歌唱本能。我在前面所谈的关于呼吸、发声、共鸣、高音的问题,一切都逃不出自然的条件,连带着一切物理条件,都是根据自然而产生的。遗憾的是,我们却往往摒弃这种自然的条件,而去苦苦地找寻一些“捷径”、“秘诀”,那是很可悲哀的事。歌唱家在歌唱时,喉头的作用虽属,但心力也可左右它。在歌唱时,喉头的动作完全是自发的,歌唱家歌唱时,想唱什么音,声带张力与振荡次数就会完全与 思想吻合。发声时当然还要用横膈膜、腹肌、肋骨、喉舌等快速的力量。一个初生婴儿,根本不知道这些事,却能把那些力量用得很好。当他哭的时候,哭得很伤心;他笑时,又会发出悦耳的音调。由此证明,人生本来就有一种天赋的能力,能够自由自在地并带有表情地使用我们的嗓子。二、先喊出高音来我们做任何一种运动,比如推铅球,一定要先有举得起铅球的力量。练武术的人为了增加手脚的力量,先练挑水,手脚有了力量后,才可以在舞大刀时不至于脱手飞了出去。我们的声带,要能够抵抗下面送上来的高压,才能发音。有人问,在高压的情况下,声带发出声音会不会发生喊叫的情况,会不会喊破声带呢?不会的,只要保持正确的呼吸及歌唱姿势,是不会喊破的。至于高音的位置及掩盖问题,你的高音还未喊出来又怎样去定它的位置呢?我们先由下喊起,半音上去,#f2、g2、#g2为止,五个音成一组。开始不要喊太多,因为一上来你的呼吸和歌唱姿势未必对,要边唱边纠正,等各方面都配合好了,不妨多喊一些。等#g2唱好了以后,a2是另外一种呼吸方式。我们知道唱高音时要把气息用高压的方式压上去,实际上在这时要用到腰部的气(见下节),用腰部的气喊好了a2后,再用同样的气喊降b2。一般来说,唱高音声部的人的高音是天生的,只是我们不去用

它罢了。一个女孩子从未受过声乐训练,一般只能唱到f2,但当她突然碰到一件恐怖的事情时,他会情不自禁地尖叫起来,而这一声尖叫,可能到达highC的f3,但平时无论如何她也不会发出这么高的音来。所以不要有顾虑,要大胆地喊出高音,多喊是有好处的。三、呼吸及姿势我们如果也有机会碰见一件十分令人吃惊的事而失声尖叫,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个喊叫的姿势,再拿来唱高音,那就对了。唱高音不同于唱低音,是将气压成一条细线,冲击声带。当横膈膜的力量已经用到顶点,而无法加压时,就须用腰力。前面讲过,肺叶比肺尖大,也即是下面比上面大,上面的肺尖被肋骨向外扩张。用腰力,是先用手叉腰(这时不必注意腹肌,在吸气时它会自然地起作用的),把气吸到腰的四周,感觉到前后腰部膨胀起来,然后把气闭进来(张大口,见图七),用力把腰及肋骨向里一收,胸部向上一挺,你会感觉到压力压住了上颚,这就是用腰力的方法。前面讲过,f2--#g2我们用腹肌的收缩来增加压力,到了a2就用腰力,到降b2时,因为只需要少量的气(但是要用高压力的气),只要将上唇照打呵欠的样子张开就行了,要露出少许上面的牙齿,舌尖平放在下面的牙齿上,就能唱出降b2来了。由降b2以上,到highC以上的音,方法与降b2是一样的。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用腰产的力唱高音。用腰部的力来唱高音,等于将一个长形的气球充满气后,用手将下半部一捏,那上半训就胀满起来,这好比是横膈膜已上升到顶点,不能再上升。我们将腰部吸满了气,然后整个腰部及下面张开的肋骨向内一收,胸部挺出,就好象用手捏气球的作用一样,产生了一股强烈、上升的气流,而这正是我们唱高音要用的。四、Close及掩盖从前学唱歌的时候,当唱到高音,就要Close!当时真是“如入五里雾中”。而这个字,中国至今也还有人在用。由于对Close的真正含义搞不清,不知道害了多少男高音,也糟蹋了许多好的声音。我对Close的见解是:关闭下面的共鸣箱,而打开上面的共鸣箱。我们唱高音时需要头腔共鸣,那就得提高软盖。我们开上唇,目的是提高软盖,同时还要用腰力来顶开软盖。至于今天国内有人用“掩盖”这个名词,我认为比较好,它的意思是高音不可太白,要多少有点掩盖,就好象上面有一只碗,复盖着高音一样。我曾经向许多老师求教对Close的解释问题,但都得不到结果。后来去意大利,请教了一位老师,回答是:我们意大利从来未听说过这个字。试问:“关闭”了怎样唱歌?至于今天我们用“掩盖”代替“关闭”来解释Close,那是很明智

的。当我们唱高音时,我们的上颚向上提,软口盖升高(打呵欠状),气压向上挤,聚到上面,形成一个象教堂那样的圆顶空间,也就是要让气体充满这个空间,这样,才会发出漂亮的高音。如果上面不打开,空气上不去,哪里还有高音呢?所以,用“掩盖”也表示了声音向上集中的意思。我们可以再作一个试验来找到这个感觉:当我们打呵欠的时候,会感觉到上颚部分有凉飕飕的感觉(平时感觉不到的),那就是上面有了一个空间,气息也进去了。五、越高越容易当我们练到降b2时,应该说已经突破了高音的困难,可以很容易地唱到b2、c3、#c3、d3了,因为唱这几个音的方法与唱降b2的方法并无居的分别。唱降b2时喉咙已开得比较小了,因为嘴越是张大喉咙越小,所以,不用害怕更高的音,所需要的是急速的气来支持高音,而急速的气,是靠平时的刻苦的气息练习得来的。六、支点与对抗如用双手举起一副石担,我们的脚是向下踩的,土地是起向上托起的作用;我们的手向上推,而石担又是向下压。于是,这里就有四个方向的力,脚和地面产生了一种对抗,手和石担又产生了对抗。我们人的身体等于气柱,小腹和声带是气息的两个支点。气息往上走被声带挡住,这里也有“力”的对抗问题。那么,在歌唱时小腹的支点有无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向上,还是向下?关于这个问题是有争论的。唱歌时,气息不停地向外流出,气柱越来越短,同时,小腹也向内收进来,帮助压迫肺中的气产一定的流量呼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把“支点”老是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不随着气息的运用向上移动呢?但我们不可忘记,虽然“支点”随着气息的呼出不断地向上移,还是要保持住那向下压的力量。试想,我们如果要拿到高处的东西,伸长了手仍拿不到时,那么就要在脚下垫一个箱子,如果还是拿不着,只能再加一个箱子,这样“支点”不就提高了吗?怎么可能停在下面不动呢?我在新加坡听过一个女高音独唱,她是代表加拿大到各国作巡回演唱的。但她唱到高音时,脖子拉得长长的,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原来她是专唱德国Lied的,德国派唱法主张“支点”永远在腹部不变。试问唱高音怎么可以把音管拉得那么长呢?我们再看看前面所述的打气筒原理,活塞柄不断向上推,活塞也随之渐渐地上去以保持筒身的压力,气息则从筒口喷出。如果将气筒打气比作人体的歌唱活动,即是说,横膈膜和声带的距离越来越短,所以支点也逐渐改变位置,怎么可能老停在固定的地方不动呢?七、用工具来测验用一块木板,长度比我们的肩宽一些

形容唱歌好篇三
《一些关于唱歌技巧的建议》

一些关于唱歌技巧的建议

关于唱歌的技巧

一、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

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3、共鸣器官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头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

4、咬字吐字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

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二、歌唱的姿势

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的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7、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叠起。

三、歌唱的呼吸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传得很远,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

1、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

2、吐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3、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

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4、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

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

1)缓吸缓呼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

2)急吸急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四、歌唱的发声

歌唱时的发声和说话时的发声是不完全一样的,说话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说话,都是不对的,这会没有色彩,不是音乐化了的发声。所以说说话的发声是不能适应歌唱的的需要的,我们必须讲究发声方法,帮助学唱歌的人把普通的声带磨炼成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合乎科学方法的、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

1、喉头和声带

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因此,了解和搞清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做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

2、打开喉咙

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

1)“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

2)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处头的微笑”,这话很精辟。

3、良好的中声区

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中声区,就谈不到其他的一切。我们应当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练习时,我们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中声区应该*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开通路。中声区的声音不要强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每个声部的重要音区都是中声区。中声区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持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们常比喻说“声音要像穿珍珠一样,把每个音穿在一条线上”等等,就是说声音要连贯、统一、圆润。

4、关于换声区

当你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你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入上唱。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了虽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有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实践一下:

1)“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

2)母音转换手法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你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声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实换声点的总是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

如何练习颤音RR

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起(轻到不费一点劲),轻轻接触硬腭前部(轻到没有多少接触的感觉,总之要放松),用连续的呼出气流吹动它,让它自己振动起来。学会吹动舌尖以后,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开始学习的时候宁可让舌尖多颤动一段时间。实际语言里可能只要颤动两三下就够了。小舌颤音甚至可以用漱口的办法让小舌颤动起来。可以设想,在大风中空气很快流过高高烟囱的两侧,烟囱也会摆动起来。因为是使用气流吹动的,所以说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那种运动方式的原理,是跟闪音不一样的。舌尖闪音要*人用神经指挥肌肉去让舌尖运动。伯努利效应使飞机机翼产生升力,可以飞上天。或者说,机翼上表面的流线型比下表面的流线型长,飞机前进的时候,空气流过上表面比流过下表面快,于是气流压向机翼上表面的负压力大于下表面的负压力,飞机就获得了上升的力量。两条船挨得太近会相向*拢或碰撞,也是那种负压力作用的结果。声带所以能够振颤,主要是伯努利效应和弹性力的结果,不是神经脉冲指挥的。补充一点。练习发舌尖颤音的一开始,舌尖轻轻向上卷起,接触上腭。与此同时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边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边缘用一定力量,紧*左右两侧的上腭和牙床。它们不参加颤动,只是使舌尖的活门缩小,同时使舌尖有弹性。也就是说,舌面两侧的边缘是不动的。呼出气流的压力会把舌尖推开。如果吹不动舌尖,可能是舌尖太紧张(无声),更可能是两侧漏气(有 h...... 声)。如果吹的时候听到一声th...... ,然后舌尖停在外头不动了,一定是缺少弹力,也就是两侧太放松,或者舌尖太紧张,也可能是舌尖后卷不够。如果听到的是一声tx......,是舌根太高太紧张。舌尖活门调得小一些,可能更容易颤动起来。舌尖向上顶得太紧,会听到trrr,就累了。东北地区车把式的“得儿驾”就是trjia„„。关键是要学会rrrrr的轻松的颤动。还有两点: 1、增加与颤音发音部位相同的辅音,在音节当中体会舌的颤动。如:嘟——/tru/。练习时拉长音,注意力不要放在是否为舌尖上,而应放在气流的体验上。 2、音节末尾的颤音比较难发,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随意增加一个元音,之后再把该元音弱化。千万别控制,也不要企图从闪音、卷舌音过度到颤音,一定别控制尤其是舌头,多想一想疾风中的旗帜。

形容唱歌好篇四
《关于唱歌的技巧》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 每位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使歌声美妙动人。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 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 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 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 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 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 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 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 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 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 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 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 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 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 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 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

强、弱等 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 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 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 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 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 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二、歌唱发声练习的步骤 歌唱发声基本功的练习,一般按音域进展的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 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练中声区的音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大音域,要知道声乐 学习要从基础入手,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要记住“欲速则不达” 的道理。  第二阶段  是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 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也比 较长,但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气,等这段音域巩固后,再进入高声区 的练习。  第三阶段  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音域, 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这了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 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 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  三、歌唱发声练习的起音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 “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

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 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用这 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 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 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 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 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 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较口语化。总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根据不同 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四、歌唱发声练习曲  练习曲的练习,是发声歌唱的重要的基础训练。练声曲可以用各个母音或混合母音或子母 音混合音,也可以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等等来练唱,也可以在练声曲上安排歌词来练 习叫带词练习。发声练习过程中,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 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各不相同,因此, 并不是每一种类型的练习都必须唱,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练习,而且不同的学习 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开始的练习总是选择元音和比较平稳的音 阶开始练声。一般来说选择“o”或者“u”之类的比较圆润的元音开始着手练习,因为这些元 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间,比较容易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也比较容易形成喉咙空间的状态。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唱歌者应根据自己的感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母音来练习。我们在练习中要 多动脑子,善于思考这些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的精髓,千万不能一个劲地傻唱。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 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 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

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 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  3、连音练习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 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  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4、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 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5、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 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 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 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 声音上下统一。  7、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 的配合。  8、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 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9、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 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 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 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4)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更多联系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去“新艺声传媒”下载。希望能帮助大家唱好歌!

形容唱歌好篇五
《论歌唱的情感表达》

论歌唱的情感表达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12-29 15:28:00 ] 作者:赵宇涛 编辑:studa20

[摘要] 表达情感是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歌唱的灵魂。在训练和演唱时,歌唱者对所演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再创造,将吸气训练与作品的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并通过音色来表现等方式,是歌唱中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本文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演唱经验,对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达情感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歌唱情感 二度创作 音色

法国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曼什坦说过:“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以被称为艺术。”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作品呈现给听众并供听众感受的艺术,歌者的歌声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样一首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有的演唱者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意境,使声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演唱者则过多地强调演唱技巧,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演唱过程中缺乏情感和韵味,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有的歌者虽然很“投入”,但由于偏离了作品的主题,不符合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对歌曲的表现不着边际甚至歪曲,这样更起不到感染听众的作用。以上种种现象都是由于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没有能够有机结合造成的。可见情感的表达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同行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学和演唱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演唱中如何完美地表达情感,收到较好的演唱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二度创作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声乐作品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诗人与作曲家只是共同完成了一首声乐作品,而只有当歌唱者将声乐作品进行演唱之后,歌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优秀的歌唱家的演唱之所以能使广大听众为之倾倒,受到公众的喜爱,除了他们具有美妙的嗓音和高超的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准确生动的表达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从而引发了听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可见对声乐作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二度创作”是极其重要的。

声乐旋律的非语义表达为二度创作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声乐作品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抒发和表现,又可以作为一种情绪、情感的遐想和共鸣,这为演唱的二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演唱一首作品时,歌唱者要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将自己放入作品所表达的氛围中,深入体验作品的感情,使情感能够准确的表现出原作的意图。“在演唱时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歌唱者在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借情”或“移情”的手段来开拓思维和想象,“借情”或“移情”就是打动自己的方法。如在演唱歌剧《伤逝》、《不幸的人生》时,要把自己当成歌曲中人,仿佛身处那个时代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观众引导到歌曲所渲染的情境、意境之中,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

联想与想象是分析作品的内容、角色、矛盾冲突的最好的方式,“联想与想象”是情感表达的前提,是演唱者表达情感的来源,恰如其分的想象可以使演唱者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及音乐形象,使表演更富有感情,使听众更容易被感染。具体地说,“想象”就是作品的表现力,创造出新颖独特、鲜明完整的艺术形象。要解决表现力就

应有更多的亲身体验,调动自己内心的听觉,积累起丰富的情感形象,在脑海中为演唱构筑起强大的心理储备与情感后盾。

二、运用正确的呼吸表达情感

在演唱时从调整歌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人手,是获得歌唱情感的主要渠道。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

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由于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因此,吸气动作不仅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激发了人的歌唱欲望,而且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带有感情的吸气是通畅的。气不像是吸进去的,而是自然地流进去的,放进去的。如唱抒情歌时,美的感情会使你不由自主地会像“闻花”一样吸气,唱喜悦欢快的歌时,你会像发现新鲜事那样让你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时,你会情不自禁地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地表达情感。

通过带有情感的反复练习,歌唱者就能把情感记忆转化为现实的歌唱情感,使歌唱情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使演唱时的发声动作、歌唱状态和声音听觉上都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以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形成和稳定。

三、通过音色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音色是声音的属性之一,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音色的变化主要是根据歌曲内容情感而形成的。在任何一种情感(喜怒哀乐)中,人类的情感表现有共同的规律。而歌唱中的音色变化是指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来表示不同的音乐形象。例如,舒伯特的《魔王》这首艺术歌曲就有四个人物形象:孩子、父亲、魔王、叙事者。在歌曲中必须调节出四种不同的音色,孩子需模仿童声的音色,父亲的音色深沉柔和,魔王的音色凶残狡诈,叙事者的音色比较激情。又如,穆索尔斯基的讽刺歌曲《跳蚤之歌》中,就是用装腔作势、骄横跋扈的讽刺调节出不同的音色,来刻画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因此要想唱出最美、最动听的歌声,避免歌唱中单调乏味、平淡,作为歌唱者在演唱中应该在头脑中设计出歌唱的声音形象,解决用什么声音色彩、力度来表现歌曲的内容、情绪和风格。这种构思和布局设计,要求它从细致的音色的变化,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情调和含义,给予生动的描绘,借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如果歌唱者去考虑歌曲的内容、情感和风格,而只用一种单一音色演唱,即使个人音色再好,也会显得单调,缺乏生命力,不能真正表达出歌曲内容需要的情感,当然也就谈不上艺术感染力。

四、安排好作品的总体布局

这里所说的布局就是指声乐作品的开头、高潮与结尾。要处理好开头,就必须歌曲的第一句着手,要求歌唱者在前奏开始之前情绪就要进入作品的特定情感范围、意境中去。这就要求歌唱者必须对作品内容、主题思想有较深刻的理解,进入作品的情感境界,以充沛的情感唱好第一句。如《铁蹄下的歌女》的开头“我们到处卖唱”,起音就应该用软起首唱出弱拍上的“我们”二字,随着软咬发音后,情绪由悲愤过渡到悲愤加控诉来强调“到处卖唱”,这样就可以将到处流浪、卖唱的歌女悲惨的境遇和愤怒的呼声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歌声一开始就

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高潮是一首作品强弱对比最明显、音乐形象最突出、感情最集中、乐思发展最高峰的地方,也是声乐作品最关键的部位,所以必须设计唱好作品的高潮。如《松花江上》这首独唱曲的结尾部分是全曲的高潮,也是整首歌曲情感发展的必然结果。曲词作者张寒晖说过,他在创作此曲时是把当时北方妇女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那种哭声,变成《松花江上》的曲调的,所以在歌曲最高潮前应从情感上作好铺垫。即从“脱离了我的家乡……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开始声音要求平稳、内心独白式的,情感要表现得内在而压抑,而后随着旋律音程的六度大跳,情绪不断地高涨,同时在节奏、力度、呼吸等方面也都为最后高潮部分作好情绪上的准备,使呼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的激动之情终于爆发出来,使高潮的到来水到渠成。

圆满的终止是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的最后部分。终止方式有“由强渐弱”、“由弱渐强”、“强到底”和“弱到底”等方式。例如《我站在铁索桥》的最后一句“我要高声歌唱”要始终保持慷慨激昂的情绪,让声音的力度一直强到最后一拍。而德沃夏克的《母亲教我的歌》的终止乐句,则应由中强到弱到很弱(mf-P-PP)表现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歌词结束,伴奏部分仍要继续进行,以使伤感、思念的情感仍在延续,使听者久久地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曾经说过:“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唱歌就是唱情,声音只是一个工具。”歌唱的初衷就是“唱情”,声音贵在以情动人,歌唱者应以自己特有的演唱风格、优美的音色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出来,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听众面前,才能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收到演唱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爱萍.浅谈歌唱情感的艺术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1).

[2]张华生.歌唱呼吸的正确运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

[3]卢军.歌唱的情感表达[J].运城高等师专学报,2000,(5).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12-29 15:25:00 ] 作者:赵小霞 祁靖华 编辑:studa20

[摘要] 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歌唱者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在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这样才能做到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关键词] 演唱 情感 艺术想象 艺术处理

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对歌唱主体而言是演唱者内心情感、认识、需求以歌曲为载体的情感输出,情感的接受对于欣赏者而言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情感和精神愉悦,也能使紧张的心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这是因为演唱的过程是演唱者通过歌曲与听众进行的情感

和心理世界交流的过程,在演唱中演唱者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歌曲感情完美统一,才能感染听众,使听众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双重共鸣。本文将以演唱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作为主要的

讨论课题,探讨歌唱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能良好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并将这种情感带给听众,以收到良好的歌唱效果。

一、理解歌曲的内涵

歌曲的内涵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也是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每首歌曲都蕴藏着作曲家的深情厚意,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如何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者二度创作的基础。演唱者拿到一首歌曲,应逐字逐句体会词作者的用意以及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同时,还要通过歌谱发掘和领会歌曲中的每个音符和旋律。歌唱者理解的越深,感受就会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就会越纯真、越完美。

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直接影响着其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假如知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单纯从声乐技巧来表现,这样的演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因此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用真情去表达。一般的艺术歌曲或者民歌,分析和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是不难的。比如演唱《我的祖国》,我们知道这是一首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采用抒情与激情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战士们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部分是以抒情为主的女高音演唱的形式出现,思乡之情涌然而来,仿佛使人看到了祖国的河山是多么美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后一部分采用音区与速度及演唱方式的改变,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副歌性质,在演唱时应该要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所展示的生动形象来深化主题,使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最好表现。

二、根据作品的情感——科学运用音色

我们的民族唱法一贯强调歌曲要唱情,所谓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对歌唱传情的生动描述。为什么情感的表现对歌唱如此重要呢?徐大椿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不但生旦丑净,口气各殊,凡忠义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事各不同,使词虽工妙,而于曲子相背,不但不动人,反令听众索然无味。”就是说,歌唱的方法不但要讲究声,更应重视情感的表现。每个演唱者都有不同的声音,在演唱同一首作品时,不同的声音对作品的表现有着不同的韵意。

演唱者不仅要有美妙的声音,还要有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不能用浑厚、雄壮的声音,去代替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对声音有一个研究、设计和想象的过程。如唱一首抒情柔美而又轻巧的歌曲时,要用甜美清脆的花腔来表现作品,我们把这样的声音比喻成“透明的露珠”、“春夜的雨滴”、“大珠小珠落玉盘”、“百灵鸟”等等。那么如何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呢?李渔说:“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情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悴容;且其声音齿颊间,各种具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再好的声音,缺少了真实的情感,歌声也是苍白无力的。

三、运用合理的艺术想象——创设情感

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的艺术想象为基础,艺术想象可以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演唱时的感情和情绪要做到准确、真实、鲜明,同时在情绪的形成,转折,发展

上合乎情理,这就必须有艺术想象的参与。

在声乐演唱时艺术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分析歌曲上。与纯音乐作品不同是,声乐艺术既有曲又有词,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文学语言的帮助,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情感的确定性等特点,这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语言本身就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可以直接倾诉内心所体验的每一种情感。在声乐艺术中,要善于将生活中的这种情感表达的自然方式,经过艺术的创造和适当夸张,恰如其分的运用到歌唱的语言表现中去,就能使歌声具有情感的魅力。

四、运用正确的呼吸——表达情感

在演唱时从调整歌唱呼吸的方法或呼吸动作人手,是获得歌唱情感的主要渠道。呼吸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歌唱的技巧强调“声情并茂”,而“声”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因而呼吸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所以在演唱和训练时应当按歌曲的感情需要进行呼吸。

这就要求歌唱者在平常的训练中从吸气入手,努力做出与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表情和情感动作。由于吸气的过程会强化人的情感意识,因此,吸气动作不仅带动着口腔、胸腔和头腔等歌唱部位的打开和兴奋,激发了人的歌唱欲望,而且还会极大地触动歌唱者的情绪记忆和情感体验,唤起了歌唱者的情感动作和表情动作,为歌唱情感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唱抒情歌时,美的感情会使你不由自主地会像“闻花”一样吸气,唱喜悦欢快的歌时,你会像发现新鲜事那样让你用“惊讶”的状态吸气,唱悲伤的歌时,你会情不自禁地用“哭泣”的状态去呼吸等。这些富于感情的吸气无论其深度和长度都已具备了歌唱气息的需要,可以在演唱时充分自如的表达情感。

通过带有情感的反复练习,歌唱者就能把情感记忆转化为现实的歌唱情感,使歌唱情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使演唱时的发声动作、歌唱状态和声音听觉上都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以促进歌唱情感和表情的形成和稳定。

音乐是人类用以表现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法。中国汉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歌唱者只有在对作品本身、作品创作者的内在世界具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才能收到歌曲应有的演唱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琳.论声乐演唱中的想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02).

[2]柳子伯.浅谈想象力与音乐创作的关系 [J].科技资讯,2006,(31).

[3]杨霰.情感体验——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J].青海教育,2007,(Z1).

[4]马棠华.情感体验中的诗、乐、舞[J].中国音乐教育,2005,(07).

浅试比较中国歌唱艺术与欧洲歌唱艺术之特点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1-10-19 11:04:00 ] 作者:梅兰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 键 词 :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起源 发展 特点 风格

论文内容摘要 :通过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风格、特点等的阐述,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的差异。

形容唱歌好篇六
《唱歌简洁易懂》

大胆歌唱

一、不得不说的观点

人是最好的乐器

一切的声音都是音乐,一切的物质也都可以成为乐器。有人说空气不是,错,风就是空气的动态形式。所以风也是乐器。有人说钢琴是乐器之王,我说,人才是乐器之王。

什么是乐器?表现音乐的工具就是乐器。什么是好乐器?可以把音乐表现得好的乐器就是好乐器。所以人就是最好的乐器,自如、灵动、充满感情。 上天把快乐赋予了每一个人,也把悲伤埋进每个人心里。每个人都有释放自己的方式和通道,而音乐就是方式和通道之一。人是最神气的乐器,可以执行演奏,可以完成超越一般乐器的技巧。人创造了音乐,或者说发现了音乐,人也在接受音乐和理解音乐。

人作为一种乐器,我得承认有质地之分,但是我说过,美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把握自己的特点,相信自己,磨练自己,终究会成就自己的独一无二,成为这个世界上属于你自己风格的乐器。

一生中属于你的四个声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但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声音。对于没有学习发生的人来说,伴随我们一生的声音往往不是我们最好的声音。其实一生中我们有四个声音,它们在我们不同的成长阶段对我们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第一个声音是妈妈给的声音,我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发出的第一声哭泣。有人叫奶音,其实就是稚嫩的声音。这个声音在我们没有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时候,来发出我们的意愿,饿了、渴了、乐了、怒了、、、、都用这个声音来唤起身边人的注意,从而得到回应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一生中我们应该感谢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奶声。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要长大,我们都会经历生理上的变声期。在变声期里我们常常会受到声音的困扰,似乎我们的发音器官在这个阶段变得很脆弱。这个阶段应该爱惜自己的嗓子,不要多吃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合理的睡眠,最大的忌讳就是大声地嘶喊,用声过度。在经历这次自然的声音脱变之后,我们将拥有了属于我们的第二个声音。由于性别的不同,我们在变声期过后,声音的变化也有所不同。对于一般人来说,第二个声音大多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声音了。我们在日常的说话,甚至包括唱歌,用的都是这个声音。

第三个声音是我们在学习发声时的声音。在学习和练习发声的啥时候,我们的声音会有暂时的变化,这个声音其实是一个过度声音。当我们对第二个声音依赖了太久,它仿佛是我们的一个家,当我们遇见不开心不顺利的时候,往往会想到她那里去。

等我们完全掌握了发声的方法和技巧之后,我们似乎又回到了所谓的自然状

态,其实我们的声音已经在改变,就像我们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这就是我们的第四个声音。这个声音将伴随我们一生的歌唱。

这四个声音都是属于我们原本应该拥有的,而很多人一生中只拥有过两个声音,我不能不说这是遗憾,至少我们可以尝试去探索一下后面那两个声音,其实属于自己最美的声音,就是我们一生中的第四个声音。

歌唱是一秒钟的艺术

在发声学习中,我们常常说要找感觉。这所谓的感觉相当于“开拓”。正确的发生感觉,无论是练习的过程有多久,初次的正确感觉往往在瞬间就会触碰到,哪怕是短暂的一秒也非常的珍贵。正确的东西越少越需要珍惜,错误的东西再多也不值得留恋。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个开始,在发声练习中第一次的正确发声状态,也许就是在一秒钟里我们就有所体会。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与歌唱发声关联的行为,只是我们没有在意,或者说不知道这个感觉就是歌唱的感觉。比如,生活里我们底气十足而开怀大笑。一连串的“哈哈哈”笑声,这个由一秒钟组合起来的动作其实是是正确发声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再例如,我们在生活中气沉丹田用力地大喊一声“嗨”(hai),从气息到打开,从对抗到发声都在不被察觉的一秒钟里神奇地完成。

有了这珍贵神奇的一秒钟,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一秒钟的感觉,不断地重复这个一秒钟,去巩固这个瞬间正确发声的感觉,接着要做的仅是延长这一秒钟的感觉,扩大这一秒钟对我们的提示。在不同的音高、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里去适应这一秒钟带给我们的感觉。所以说歌唱并不难,只要你热爱歌唱,大胆去尝试,用心来体会,勤奋去练习,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歌者。

严师未必出高徒

在声乐教学里,老师的姿态很重要。和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在一起学习交流,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至少这个时段彼此算是伙伴和知音。对于一个向你求教的学习来说,他最需要的老师就是:不是老师,而是一个可以和他一起探讨的朋友。 学习发声不是练习武功翻跟头,就算硬来迟早也会折腾成功。不仅是发声,其实每一个学习的门类都应该在放松的心情里开始,在激情澎湃的情绪里探索与进行,最后才是应用自如地发挥。所以一个老师总是一味地摆出老师的样子,学生通常是有畏惧心理的。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感慨,回忆我自己过去在老师面前从来都像个小孩子,包括今天我见到以前学校里的老师,就算没有教过我,我依然还是不由得矜持。而今天还有多少学生面对老师存有敬畏的心情呢?所以遇见那个不和老师故意针锋相对的学生,更应该倍加珍惜了。遇见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也是做老师的福气,也是一种缘分。虽然我仅是一个音乐人,我也一样坚持我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老师是思想的源头,老师废了,学生多数也废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成老师,这是一份责任;应该把其他的人也看成老师是,这是告诫自己要谦和。

教别人学习发声,首先要创造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给出一个正确的示范。最关键的还不是示范得多好,而是具备绝对的分辨力,知道学习哪个地方对,哪个地方错,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差,为什么对了,为什么错了,好在哪里,差

在何处。声乐学习不是一个人在教,另一个人在学,而是一边教,一边和他一起学!示范对的,也要示范错的,示范他错的,还要示范除他之外别人错的!我曾经向我的朋友兼学生比喻过,我在给别人上课时要求自己变成孙悟空,要飞到他的身体内去感受他的感受。真的要很专心,与眼前你教的这个人灵魂对接。那一刻你仿佛和你的学习是同一个人,你可以感应到他的内心活动,也可以体会到他在发声时候的身体感受。你解决了你感受到的问题,也就找到了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相信每一位有过学习经验的朋友都有这个体会。我有,次次有。

别把歌唱说得很复杂

歌唱也就是唱歌,从小到大几乎每一个地球人都有过唱歌的经历。很多院校的声乐老师,包括一些教材都把唱歌说得很复杂,多发声时身体相关的每个环节也描述得很复杂,有的教材甚至要做一些生理上的剖析。我不能说这有什么错,但是我个人并不认同这种方法。

关于声乐教学,我一直尊重声音原理,人类的发声原理。帮助学生搞清楚发声的原理,告诉学生在发声时的感觉,教会学生正确判断别人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把生活中那些与发声有着关联的、条件发射类的行为拿来分析。引导学生去体会在生活中早已出现过的发声感觉,整理出那些与发声相关的例子,找到与发声互通的共性。发声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整理,找规律,守规律,守规矩,从陌生走到熟悉到欢喜,从巩固走到运用自如。歌唱近在咫尺! 我们一般人是很难做到把身体发音组织的每个细微变化都捕捉到的,唱歌的确是由几个环节的配合来完成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发声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我不赞同把声音组织过度分解地去讲解。其实不要那么复杂,只要引领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围绕声音为核心去尝试,去感觉,去练习。声音就对了,那些发音器官的支配自然就正确了,而有些教师太强调发音器官的生理动作,和支配发音器官的能力。

声音是怎么来的?是物体振动获得的。那么人声是怎么来的?是气息振动声带的幅度决定的,气息大,声音就大,气息小,声音就小。人声是通过什么来美化的?是通过调整共鸣来的。我们了解了人声是怎么来的以后,唱歌就不再是个谜了。

唱歌包含几个重要环节:气息冲击声带,喉头打开并调整共鸣,控制好口型,注意唇齿的咬字与吐字,合理地抒发感情。接下来是把各个环节搞清楚,掌握方法懂得技巧合理运用就成为一个会唱歌的人了。唱歌用的是气,传的是声,抒的是情。学习发声做到有心足够了,循序渐进自然水到渠成。

歌唱就是说话

音乐是伟大的!虽然代表不了学音乐的人,但懂音乐的人也一样伟大。我认为唱歌就是人在表达情感时,按照一定的规律通过嘴发出来的声音,仅此而已。音乐就是说话,好音乐就是好好说话,说真诚的话!

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他的语言不会打动人。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也无法很好地唱歌。现在有很多人对明星盲目地崇拜,甚至模仿他们生活里的很多行为。的确,在学习初期,很多人是经历一个模仿的过程。但是模仿的应该是正确歌唱感觉,而不是哪个歌星身上那些与歌唱无关的行为。

我见到很多人,近年来不会“说话”了。普通话是我们的基础语言,在学校里受过很正规的训练,除了个别偏僻的地区也许还存在普通话普及的缺陷,但大多数的地区对于掌握普通话已经没有问题。原本可以讲一口标准普通话的人,在遭遇一些港台艺人的表演之后,居然在极端的时间里让自己变成了普通话的残疾!在病态的心理下学习口齿不清的说话,如何能把心思用在学习发声上来?有如何能做到字正腔圆地去歌唱一个作品?

说话是为了表达自己,而歌唱是唯美深入地表达自己,说话时要求口齿清楚,唱歌时才能很好地咬字与吐字。所以我坚持我的观点:把心静下来,把说话学好,说好,才能学好发声,才能把歌唱好。

唱歌不是狗喘气

发声时的呼气,有些人说像狗喘气,之所以这么形容,本意是好的,也是为了辅助说明唱歌时呼吸的感觉。但是我不认同这种比喻。

作为教习发声方法的老师,应该找一些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与发声相关的体会来给学生做参考。尽管这样都未必能使每个人有正确的体会。人,又怎么能知道狗真正的感受呢?狗喘气的说法我很早就听说,一直都很不认同这种说法,这里我没有故意要和谁的理论唱反调的意思。狗喘气最直接的伤害是对喉头和声带的损害。

我讨厌形式,我们应该更注意实质问题。作为声乐文化传播者,我有义务表明我的看法。我们不能只把形式上的东西作为原理来看待,我强调作为老师应该很细心。狗喘气的方法作为人类是无法真正体会到的,因为我们是人。但是从狗喘气的方式来看,反复的无控制的呼吸方式,最终就造成声带和气管充血,喉头发干。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一个正确完美的气息控制是有节奏和次序的,正确的方法一定是人在特定的环境里自然的反应。正确了,终究会做到自然,而自然的就是科学的。

发高音并不难

说到高音,我们应该对高音有个正确的理解。高音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固定音高含义上的高音,一个是相对高音。在歌唱里的高音指的是我们自己音域里的高音。关于唱高音很多人曲解了高音的意义,走进了一个误区,要求自己一定要唱到哪个音组的哪个音才算高,才算好。其实这种思想是不对的。回到音乐的本身,音乐就是表达生活中我们的一些情绪,每个声音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魅力。声音的好坏不是以高低来衡量的,而是以声音的质量和感情的融入去表现的。一架钢琴或者一把小提琴,在它们的音域里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动人之处。对于人声而言,有的人天生的音域就很宽,有的人音域很窄。对于个人而言,自己音域里的高音部分只要具备了声音的张力,拥有一个饱满圆润的声音状态,一样是精彩的声音。如果你天生没有很宽的音域,你的人声音区从来就比别人低一些, 不用纠结,你自己音域里的高音一样具备了高音明亮的特质,表现音乐的功能不会因为你唱不了绝对高音而失色。

在流行音乐的表现里,强调更多的是个性。正确地利用自己的特点就是拥有优点,放弃自己的特点才是缺点。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声音,那么我们的音乐将变得枯燥而单一。我说过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前提是别忽略自己的特点,也

就是要利用自己的优点。那么对于自己的音域,我们总有自己的极限。在接近极限的界点我们如何去唱好高音呢?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唱高音的方法。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发高音,因为从来没有放开过自己的心情,没有真正地释怀自己的声音。唱高音一个最重要的心理是自信、不畏惧。因为在你紧张的情况下,一切的发音只能说仅是自己音域里的中高音,而不是高音。因为你还没有真正地解放自己的心情和声音。自信和大胆非常重要。

我们在唱高音时对自信的建立,来自于平时的练声。你平时的训练成绩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度,那么在临场也往往无法正常发挥,更谈不上超常发挥了。“高音恐惧”是很多练习发声的人的一个通病,心情不够兴奋和放松。只要有信心,在歌唱中遇到自己平时练习可以达到的音高,是完全可以唱出来的。这种心理活动和跳远运动有些相似,我们在助跑中接近跳板的那一刻,眼睛看到前方自己可以逾越那个位置,相信自己一定能跳到那个位置,充满自信纵身一跃往往很容易就会跳出一个好成绩。唱歌和跳远跳高一样,不要害怕,不要犹豫。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唱出来,发高音就变得很轻松,至少可以达到自己音乐里真实有效的音高。 发声靠的是气息的支持,发高音对气息更是有要求。在唱高音时吸入的气息最多7成,甚至是6成才能唱好高音。不是吸入的气息越多就越能把高音唱好,吸入的气息过饱,使我们的身体及喉头僵住,气息逼声带,反而无法唱出高音。我们在吸气时要给呼气有个缓冲的余地,保留一个运动的弹性范围。这个和跳高跳远时的助跑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调整好自己的气息,不要犹豫,很自信,果断地去唱,我们就能获得我们想要得到的高音。

在实际的唱歌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音高,在有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把高音唱上去,而有的作品里唱不上去,或者很吃力。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是歌词里的声母和韵母不利于开口,也就是这个字的口型不利于把声音放出来,这往往会牵制我们唱高音。这个时候我们更巧妙地去咬字吐字,尽可能地把声音的那个发射点,也就是调整一下发声的位置。前提是注意运用得合理,不要把“韵”转到一个和歌词中毫不相关的音上面去。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利用前倚音装饰音,我们在唱高音时如果音程关系跨度太大,太突然,这个时候对我们发高音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可以在那个准备高音的前面,加一个比“高音”低的前倚音去过度这个高音。先唱这个前倚音,然后迅速地从这个前倚音滑向那个高音。比如我们唱“5”这个高音,可以在“5”音前面加一个“3”音。我们先唱“3”然后迅速滑向“5”唱成“35.——”,这样我们就缓解了这个高音的跳跃和突然性,从而实现你了这个高音的演唱。就像生活里我们上台阶,遇到一个很高的台阶,可以现在这个台阶前面加垫一块头,然后踩着这个砖头迅速地爬上这个高台阶。这种方法是歌唱中解决高音演唱的一个实用的技巧。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尝试和练习,你会发现唱高音其实并不难。

歌唱要有“主动性”

在歌唱中,“主动性”非常重要。有太多的人没有这种意识,看似在唱歌,其实内心是缺乏主动性的。主动性既然是一个心理活动,我们在发声与歌唱中就应该在思想上要求自己主动、积极。

先说发声中的主动性,发声时,在准备发声前,最先启动的是我们的意念。思想上进入要发声的状态,我们的意识发动气息来推动声音。主动性其实是我们内心对歌唱的期待感,是一份兴奋与冲动。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心理前提。进入

形容唱歌好篇七
《美妙动听的的歌唱能够使人心旷神怡》

目录

一、歌唱的审美意识………………………………………………………………………………………1

二、歌唱的呼吸问题………………………………………………………………………………………2

三、歌唱中的艺术处理……………………………………………………………………………………3

结论…………………………………………………………………………………………………………5

致谢…………………………………………………………………………………………………………5

参考文献……………………………………………………………………………………………………5

正文

美妙动听的的歌唱能够使人心旷神怡,忘却痛苦和误哀愁,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儒学大师孔子就曾发出过“尽美矣,又尽善矣”、“三月不知肉味”的感叹,以形容音乐的美好,而韩国女歌手韩娥在齐国的歌唱“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更是形容歌唱动人的经典故事,其实,当我们陶醉在美妙的歌曲中时,表演者的歌唱已经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歌者无论在歌唱技巧方面还是歌曲的艺术处理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并且二者达到了统一。

当然,我们在说到歌唱的技巧和艺术处理等问题时,首先应该有明确的歌唱审美意识,有了这方在的辩别能力后,才能够做到对歌唱中实际问题有更加清楚、客观、主动的认识,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实际上,正确的审美意识对歌唱学习者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声乐学习道路上的“引航灯”。

唱的审美意识

1、歌唱的审美是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美的一种感受和体验。任何人对现实生活中美的生活、美的事物以及对美的艺术的欣赏都是一种审美活动。相比较之下,歌唱艺术在展示其审美功能的方法和形式上是极其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因为歌唱艺术美的构成法则,不仅在于歌唱审美的功能与价值上,而且还在于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从美学角度来看,无论西方美学强调音乐形式属性的“听觉艺术”、“情感艺术”,还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心声结合”与“心物结合”、“听觉艺术”、“情感艺术”,还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心声结合”与“心物结合”、“听觉--心觉”艺术,作为艺术审美对象,歌唱艺术其审美价值在整个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中。也就是说,声乐艺术作品不是离开主体独立存在的。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当你听到某一位歌唱家的歌声以后,在未听清楚歌词与旋律时,就已经被他那明亮清脆、悦耳动听的声音深深地感动了。当你听到某种不同的声竟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有些声音会使人产生兴奋或轻松的感觉,有些声音会使人产生忧伤的感觉,有些声音仿佛使人感到微风拂面,十分美妙,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激发我们对歌声美的感受。因此,研究和确立正确的歌唱审美观,形成正确的歌唱审美感受,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歌唱者的音乐美感除了良好的天资以外,主要应在长期的音乐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养成,不断提高。对于歌唱者而言,不但要注重音乐审美感觉的培养,而且要重视音乐的音准、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基础训练,还要注意体验生活,而且要重视音乐的音准、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基础训练,还要注意体验生活,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说话时的情绪、语调和心理状态,观察动人的景色和美丽的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美感、韵味与风格的美感、情感与形象的美感等等。还可以通过阅读小说、朗诵诗歌、观看电影、电视等途径,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体验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内在的情感活动,丰富音乐感觉的美感性。这对初学歌唱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二、歌唱的呼吸问题

任何美好声音的发出, 一定具有共同的科学准则,而所谓的“科学准则”就是依照相应的艺术审美标准,运用科学的发声法从而唱出动听的声音。在古今中外的所有论述歌唱艺术的著作中,都有大量的篇幅为主明

呼吸的用不和重要作用。清代陈颜衡《说谭》:“气者,音之帅也”。欧洲声乐大师伊丽沙白舒曼说:“歌唱就是呼吸”可见,呼吸是公认与歌唱关系最密节的因素。

《乐记》在谈到歌唱技术时写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正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意思是说,唱歌的声音向上,感觉要往上高举;声音向下,感觉要往下沉落;声音的转折要象折断那般干脆;声音的休止要象枯木那般寂静;硬的曲折变化要象折线那样突然转变;软的曲折变化要象曲线那样不露痕迹;声音的连续进行要准备得象一条线上串成的珍珠。可见在我国古代对声乐的演唱技巧就已有了很高的要求和标准。

而歌唱的呼吸有又是其最重要的问题,歌唱中的呼吸好坏直接决定着声音的动听于否。古今中外的所有论述歌唱艺术的著作中,都有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呼吸的用法和重要作用。清代陈颜衡《说谭》:“气者,音之帅也”。欧洲声乐大伊丽沙白·舒曼说:“歌唱就是呼吸。”可见,呼吸是公认与歌唱关系最密切的因素。为了能更清楚地搞清歌唱时的呼吸,我想就应提到日常生活中的呼吸。

日常生活中的呼吸:

婴儿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能本能的呼吸,以求得维持生命。为此这是一种本能的,纯自然的呼吸。这种呼吸,从需求的空气量来说并不多,只是把膈膜(也称横膈膜),慢慢地轮流作收缩与放松,这样就能供给所需求的空气量,这时的呼吸,胸廓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膈膜慢慢的上下移动,膈膜一上一下的移动,其两者间距离相对来说要小些,这种呼吸,是一种纯自然动作,是一种本能。

这种呼吸是天然性的,尽管有时可用意志控制,但它们仍属于非意识性的动作,主要是单独靠神经反射作用,下意识的自动进行的。然而歌唱中的呼吸却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制呼吸。

歌唱时的呼吸

首先,在吸气的动作上,与干重体力劳动时基本上是相一致的,只是多了几个吸气肌肉群的帮忙,并且在这时,因颈部的肌肉和脊上的肌肉也收缩,使得在以上的呼吸中第一对不动肋骨,也略微提高 ,从而使以点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使得胸腔的体积比干重体力劳动时的状态大得多,这时,由于腹直肌的帮助,使得横隔膜一上一下的距离也相应的加大了许多。由于这样的连锁的向外、向上、向下的扩大作用,使得原有的空间在较大的限度上得以扩大,所盛的空气量也比较大限度的增多。

其次,在呼气时,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呼气只是收缩了的吸气肌肉放松,凭胸部的自然弹力,即可完成。而发声时的呼气,不但不能放松吸气时收缩的肌肉,相反,还要使所有的吸气肌肉继续收缩用力,在维持胸廓现状的基础上,加以扩大,以求得胸部的支持作用,这时腹直肌的收缩用力和横膈膜的下移动,造成了强有力的对抗,从而形成腹部的支持作用,造成了强有力的气势,由于这时肌肉是有控制的协调的收缩,这时收缩的力量,刚好超过那些吸气肌肉来支持胸廓的力量,从而完成整个歌唱的呼吸。

再次,歌唱时的呼吸,是气冲击声带而发出的声音,尽管说话时也是气息冲击声带而发出声音,然而这两种所发出的声音,在气息运用状态上又不一样,说话状态中的气息是单向气流的运动,说话时的音域窄小,音量细弱,所需的气息,无论在质或量上都是要求得较低较少,呈自然状态,只要下意识地将气息自然地向外呼出,冲击声带而发声音,这时的气息是单向运动,属简单的生理现象。而歌唱对气息的要求则较高,无论在质和量上都比说话时要复杂得多,是气息的双向运动,这是声乐的感觉问题。

歌唱时的气息运动——声音动力的运动状态是符合音响学的,是一种推动力——气息向外呼出的力量,和另一种保持力量——吸气状态的向下感觉的两种的综合运用过程,这两种力量各自向相反的方向伸展,它们相互抗衡,又相互制约,从理论上说,呼出的力量大于向下保持的力量,而保持的力量始终是处于且战且退的地位,因此歌唱的气息,才能向外有控制的均匀的呼出。当气从口鼻吸入肺部以后,使人有一种积极的作用(这是肌肉的作用所致),我们一张口,就有一股向上、向外的气流自然呼出的力量,这 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但凭这一点就不能满足需要,这时,还需要一种人为的向下的保持力量,这时给人的感觉是慢慢地上放,徐徐向下运动的感觉,它与呼出中向上、向外的气流相对抗,这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并在相互的联系中求得统一,在相互的对抗中,求得平衡。这是“保持力量”,与“推动力量”较量的结果,则是形成歌唱中的气息运动与控制。这两种力不同的运动趋向,是对抗感觉中的基本状态,这种对抗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柱”,只有在保持对抗感觉中的基本状态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声柱,使声音具有点和

面的立体感,这样才能使声音高位置、音量大、音色圆润优关、音域宽、穿透力强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声音。

除以上所说的之外,歌唱时的用力,往往会随着歌曲的内容和乐句的不同,而变化着,这就要求我们从生理的角度,加强对肌肉的正确用力训练,使得气息既饱满又不撑,既深而又不坠,要求呼吸稳而有力,并且要符合“喉部只负责发声,不兼带出气”这一要求,否则就会产生人们所说的气、声分家的现象。

三、歌唱中的艺术处理

实践证明,“如果单纯追求生理方面的感觉,歌唱的声音就会缺乏美感,似乎只是一些纯技巧性的肌肉声,是一种没任何表现力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是毫无价值的,是不会打动人的心灵的,更不会使听众得到美的感受和享受。因此,歌唱者必须建立良好的声音美感。歌唱者只有把声乐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美好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歌声之中,他的歌唱才能具有美感,才能产生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打动听众的心弦。

1、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是指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拿到一首歌曲,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歌曲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个音符之中,歌唱者需要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

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一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线,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唱的人,往往单纯

从声乐技巧来谈歌唱表现,因此平是的接触面比较窄,不看小说不看画,不读诗文不听音乐,甚至于连报纸也不常看,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要知道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作品的风格或者说音乐的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的音乐会的演出,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韵味上也好,总是一个样,一个味,让人听了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

我们常常听一些独唱音乐会的演出,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但整台音乐会从中国民歌唱到欧洲的古典艺术歌曲,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韵味上也好,总是一个样,一个味,让我听了过耳既忘 ,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甚者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种种风格的歌曲混浠在一起,使之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歌唱者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因此歌唱者要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涵还必须事先研究作品的风格(也就是演唱风格)。当然与其它姐妹艺术相比,音乐的风格具有更多的抽象性。音乐是无形的时间艺术,而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是有形的空间艺术,因而他们的风格往往比音乐更容易一目了然。一个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因为风格的形成,主要就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认识基础上的。成熟的歌唱家是能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能把音乐的全部涵义,让听众“一耳了然”的。

2、韵味的体现

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它对演唱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好的演唱者不仅能准确地领会和传达歌曲的艺术意境,同时还能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挖掘歌曲里某些潜在的、甚至作曲家没有料想到的东西。一首作品,作曲家无法提供韵味,它必须由演唱者自己去体会和创造。好的歌者并不满足于曲谱中所

记下的音而必定会在音外的腔上下工夫(腔也就是韵味),并用得恰到好处。在你唱熟了一首新歌后,根据语言的特点、感情的需要,就会自然地在音调的旋律音上增加一些其它的音,使之成为装饰音、颤音、滑音、倚音等,唱起来就会更加动人和自然,就更有味道和美感,这就是韵味给作品带来的新生命力。

3、唱情感的处理

有了对歌曲的真情实感后,就应该对歌曲处理有一个全面的总体设想,这里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等问题。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歌曲的结构、曲体、调式旋律的起伏发展,直到节奏、和声等给演唱者以艺术表现的总启示,它们可以指引歌者内在情绪的走向,找到全曲的高潮及歌曲的层次。在演唱中特别要把握好艺术的对比性,如一首歌的叙述性和歌唱性的区别,一首歌曲中强弱、轻重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歌曲的高点(高潮处)和低点。一般来说要突出高点,一定要把低点放低,一定要有铺垫的过程,否则一个劲儿地强或一个劲儿地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处理歌曲时,画龙点睛的部分往往是一些重点句、字。重点的词句要在咬字吐字上、感情上予上强调,要一句一字地,甚至在一个经过音上深下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找到最适宜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演唱唱者必须按照自己的总体设计反复演唱攻克难关,直下到自己的处理化为真情的体现。

歌曲要感动听众,首先要使自己处于兴奋而又激动的歌唱状态。“真真假假”是艺术表现的特定手法。“假”是为表现“艺术的真”,“假”,是表现“真”的艺术技巧。真入假出而不失为真,才能发挥艺术的真实性和真实性的统一,才能发挥艺术感染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时一定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恰到处地来表现艺术。在平常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人在演唱时精神高度紧张,前怕狼后怕虎,满脑子私心杂念,这样的歌唱状态是绝对唱不好歌的,更不用说感动观众了。因此我们讲的“忘我的演唱”就是要演唱者丢掉一切来自思想上的或者声音上的包袱,消除一切紧张因素,以既充满激情而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进入演唱,要知道,只有情感得到了解放,才能得以自然而舒畅的声音效果,才能有更完美的感。歌唱艺术应该是“有声又有乐”。

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边上的两个部分。 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保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的,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不仅全部身体都要参加,而且包括你的灵魂。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声与情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 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

结论

总之,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都应遵循着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系统深刻的学习,并且应本着谦虚和谨慎的学习态度来刻苦钻研,这点对我们即毕业的声乐初学者尤为重要,力求在以后的声乐学习道路上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呼吸与艺术处理的的和谐统一,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致谢

在此,首先感谢山东艺术学院所有的领导和老师,其次感谢音乐教育系全体领导和老师,更感谢我的声乐指导老师张先仁副教授和王涛老师,正是有了高师对我四年来的关心和辛勤培育,使我对音乐学有了主同清晰得认识和客观应变的知识。

请允许学生再次真诚的向老师道声:“谢谢敬爱的老师!您们辛苦了。我会在以后声光学习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和勤奋!”

参考文献:

1、《歌唱的艺术》 赵梅伯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年2月

2、《沈相声乐教学艺术》 沈湘 著 李晋媛 整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 月

3、《美声唱法卷》 王如湘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6年10月

4、《世界著名歌唱家——自歌剧的黎明的至今》 普莱桑次 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年12月

5、《声乐学基础》 石惟正 著

6、《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上、下) 蔡仲德 著 中国音乐出版社 1995年8月

7、《歌唱语言艺术》 著 大连出版社 1992年1月

形容唱歌好篇八
《关于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

关于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 20

很多人都有些嗓子限制,就认为自己不适合唱歌等...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唱的非常棒的,就算嗓子很不好,也可以通过自我的锻炼逐渐培养出来的.

其实唱歌到达一定阶段,可以说,逐渐的少用嗓子.

有些人唱歌时,用手压着嗓子,不让嗓子向上,其实是有原因的.但这并不是正确的唱歌方法,因为嗓子如果压低,不向上去的话,就不会唱到开叉,但是若是用手去压,就对嗓子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也起不到实质的效果,而并非是你真正的会唱歌.但并非所有歌都要一定压住嗓子唱,如:同一首歌,女声细调版,就要将嗓子提起才会唱的那么细.

唱歌一定要用气唱!而如何用气就是唱歌好坏的关键.而气却又是从哪来的呢?如何练气呢?

其实气是从丹田而发,而提气上冲,嗓子只是过声,并不是用嗓子用力喊,所以嗓子的使用率要比不会唱歌的人少.而从嗓子过气后,冲入脑门,脑门与后脑,以及鼻发生共振,从而达到真正的唱歌.鼻音的大小可自我调整.但脑门的共振却是非常大的,也就是我所讲的后脑勺微微振动,而吸气却并不需要十分急促,就象闻花香一样,轻轻的切均匀的吸气.

而丹田气,实际上有很多的的锻炼方法,如练武功,每天不停的唱也可以,天天象疯子一样大喊也可以.但我这里是一种大家都没听过的练气方法,用枕头(里面放满沙子)然后放在自己的小肚上,躺下练声,唱歌等...大约不久就会渐渐感觉到自己的丹田气.

嗓子是天生的,唱功是后天的

所以,说白了,嗓子不是练出来的,练得是气息的运用!

形容唱歌好篇九
《关于观摩唱歌课的几点看法》

关于观摩唱歌课的几点看法

朱玉红

本次的研修共观摩了六节课,总体的感觉是音乐教学关注了音乐本体,能从音乐出发设计教学,展开教学,取得了较为扎实的课堂效果,但学生的音乐实践(演唱、舞蹈、节奏、律动等)缺乏了音乐情感,音乐感觉略显浅显、不深入,不能打动实践者本人,更不能打动聆听者。尤其是唱歌教学更为突出,大部分教师仅仅是通过教学完成了“唱会歌曲“的教学目标,未达到”唱好歌,会唱歌“的教学目标。下面根据吴斌老师关于“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一些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对观摩课中唱歌课的一些观点,不当之处,敬请专家们、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 关于唱会歌

唱会歌不是我们唱歌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但现在为什么是呢?是因为我们的歌没有唱会,有些老师并没有找到让学生唱会歌曲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怎样听?对于唱歌来讲,多听非常重要,唱会歌主要靠听。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最需要的是重复。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却怕重复,歌曲放一遍,两遍,三遍或更多,就担心这样会被质疑教学水平,但实际上教师的水平就体现在对音乐如何学习的认识上。聆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注意下的聆听,一种是无意注意下的聆听。相比较而言,有意注意的聆听似乎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有意注意下的充分聆听。那么让学生进行有意注意式的聆听,应该注意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注意的是音乐要素,而不是泛泛的音乐的情绪、音乐的歌词。但是在我所观摩的《快乐的泼水节》《铃儿响叮当》《久不唱歌忘记歌》《阿细跳月》等课中,在学生聆听时均提出了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歌词都唱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提出基本是一种无效提问,不能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高度关注,聆听也就变成了无意注意下的聆听。在聆听时,引导学生去关注音乐的节拍韵律、典型节奏、曲式结构、力度速度变化等才是真正的关注了音乐。如在聆听时,通过节拍拍击、指挥图示、肢体律动等体验音乐的节拍韵律;通过寻找典型节奏、各种方法拍击典型节奏的方法体验音乐的节奏特点;通过寻找相同或相似乐句、主题的聆听、音乐情绪的突然变化、音乐节奏的对比体验等方法体验音乐的段落感,从而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当然,有时的无意注意聆听也很有必要,如在进行相关文化、相关知识的渗透时,作为背景音乐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充分运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借助音乐的弥漫性特点,让学生熟悉音乐。

第二,怎样学?大家知道教育学的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在所有学科中都得以体现,比如语文教学、数学教学、从元素到个体再到整体等。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音乐学习与其他学习不同的是,音乐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教师在教唱歌时先解决歌曲当中所遇到的知识、技能、难点问题,这同然重要,但如果这种肢解是在学生对歌曲的整体还完全没有感觉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么学生将很难唱会。在教唱环节的初期,我认为保持音乐的相对完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观摩《久不唱歌忘记歌》一课时,教师对于歌曲教学中的教唱

环节运用了带着问题聆听、学唱一小节旋律、学唱一乐句旋律、学唱一乐句歌词的顺序来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商榷。对于学唱环节肢解乐句,”碎片式“的学习阻碍了学生体验音乐的完整性,是不科学的。

二、关于唱好歌

唱好歌主要针对教师而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歌声提出要求。唱好歌是复杂的过程,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是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老师们了解的。 歌唱是歌者发自心灵的、自觉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学会怎么去表达。比如力度的变化:力度有渐强、渐弱、突强、突弱、强、中强、中弱„„弱而不虚,强而不噪,强的时候不要喊,弱的时候不要用气声。再比如节奏的变化:节奏是长短的概念,节奏在乐谱上的体现不是“表现技能”的长短,而是记谱方式的长短。曾有一位钢琴家说过,一位高水准的钢琴演奏家可以将一种节奏用六十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歌唱同样需要演唱者进行再创作。再比如音乐结构的不同处理:一个乐句可以连贯,也可以不连贯,音乐的表现性是丰富多样的,没有唯一标准,教师要会指导、掌握和运用。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少看到教师细腻的音乐处理,往往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处理——长一点,短一点,强一点,弱一点,快一点,慢一点„„或者是一些无味的拓展,甚至有些老师缺乏对学生音色的关注,导致喊唱现象严重。在观摩《久不唱歌忘记歌》一课时,就有些这样的感觉。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由慢到逐渐加速到快速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学习的。但唱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歌曲,更重要的是唱好歌曲,唱好不仅是准确性的问题,还有音色、音乐感觉、音乐表情记号的表现等,喊唱是班级唱歌教学中应该高度注意的问题。教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当学生会唱歌曲后,应该从音乐本位出发,通过音乐要素的理解与体验,使歌曲更加具有艺术性,运用对唱、编创歌词的形式展开对歌曲的拓展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作用不大,导致课只有横向的延伸,没有纵向的深度,缺乏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三、 关于会唱歌

会唱歌的要求很多,范围也很广,主要涉及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首先,浓厚的兴趣、自信心、快乐是会唱歌的前提。在观摩的六节课中,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非常值得学习。其次会唱歌还包括如下方面的训练:正确的姿势、有规律的训练习惯、正确有效的呼吸方法、发音平稳、情感丰富细腻、咬字吐字正确而清晰、连音与断音的技巧。其中,顿音、连音和断音的演唱是特别重要的技能,也是很难掌握的技能。对于这些必须要进行的专业细腻的技能训练,在观摩的课中还是比较鲜见的。导致唱歌课不细腻、不扎实。此外,敏锐、感人的歌曲诠释与艺术处理和富于魅力的表演也非常重要。

四、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关系

唱好歌是在唱会歌中体现的。歌曲的处理和表达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完成的,不能等技能成熟了、歌曲学会了再进行艺术处理,这是音乐教学原理中很重要的原则,也是审美教学的规律。会唱歌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我们的技能、技巧应在艺术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也就是说,会唱歌、唱好歌是在唱会歌中形成,不能隔离开,而是融为一体的。这三者是学习歌曲的共同

要求,是在唱歌教学中同时达成的目标,三者的要求虽不同但是要同步进行,都要在教学中给予关照,不能割裂开来,否则就违反了整体的要求。

反思我们唱歌教学的过程,是否关注了三者及三者的关系呢?

形容唱歌好篇十
《有关唱歌方面的知识》

在介绍了声乐演唱艺术的共通发声规律之后,我们再谈谈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对此,应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持通俗唱法者,应了解和熟悉科学发声方法的共通规律,努力改变自发式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的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从共通的科学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也就是说,每演唱一首歌曲时,从发音、共鸣部位到气息的流动等诸方面,为通俗歌曲的演唱寻找到合理性。改变纯模仿或盲目用嗓的习惯,从感性的用嗓方式转变为理性的用嗓方式。其三,通俗唱法,无论其科学与否,作为一种用嗓流派早已形成,并为最广大的业余声乐爱好者所接受。由于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亦在各类大赛及专业声乐领域里占有一席地位。因而,不可否认,这种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独到之处,我们声乐界应予以关注。下面仅谈几点个人对通俗唱法发声特点的看法。

1.呼吸是根本

“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作为声乐演唱艺术之一的通俗唱法,同样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当它与歌曲情感、歌曲风格相结合时,更有其独特性。

[呼吸的表演性]

不同的歌曲内容,蕴含着不同的情感。通俗唱法十分注重歌曲情感的强化与外化,而呼吸运用乃是关键。比如在表达十分悲痛伤感、深沉内涵的情感时,呼吸用得很强,声带有意不全闭合,造成一种似漏气的沙哑声,并将这种带沙哑而深沉的声音色彩,夸张、外化、让观众(听众)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情感。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这一句:440610123222 “话到嘴边却咽下”其中“嘴”、“咽”二字,就可以用带点沙哑的声音去唱,以表现主人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以此来加强声音的感染力。又如抒情性较强,表达一种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回忆时,呼吸要用得柔和均匀,与声带形成最佳配合,这种声音色彩柔美圆润,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体现了声乐上的技巧。如《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及《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等曲目的演唱,皆可用此法。另外,在表达激烈粗犷的情感时,呼吸深度与力度必须加强,在腰围横膈膜处形成强有力拉紧状态,声音才会有爆发力,发出几乎类似呼喊的声音色彩。如电影《红高粱》中两段插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好酒歌》等,这两首歌中旋律已退居次要的了,而情感的体现已近乎自然状态,也就是前面谈到的第二种体力劳动时心情紧张、情绪兴奋之极的呼吸状态。至于欢快轻松的情感,则要求气息的流动要轻便流畅,不可过于深沉,亦不需要更强的力度,如《轻轻地告诉你》、《茶山情歌》等。

[关于“气声唱法”]

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另一特点是“气声唱法”的运用,这不仅丰富了通俗唱法的表现力,也为声乐艺术增加了新的表现手段。

“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而组合的样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李谷一在“气声唱法”的运用上有突出的成绩,她演唱的《乡恋》(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及电影《小花》中的插曲《绒花》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

[声带]

在通俗唱法中,声带的主要功能是发音,即在气流振动两片声带时,闭合而发声。但,为了表达歌曲的某种特殊情感,或表现歌曲的某些特殊风格韵味,当气流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可以闭合一部分,而让另一部分不闭合,产生漏气的现象。此时声带的功能,就不仅仅是发音,而同时具有表达情感或表现风格韵味的功能了。如前节“气声唱法”中所述。

[喉咽与软腭]

在歌唱各共鸣腔体中、喉咽腔是主导共鸣腔。在通俗唱法的发声中,喉咽腔更显示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喉咽腔部位的声音自然质朴,有很强的可塑性,而通俗唱法的声音运用,更注重的也是自然或半自然的声音特色。也就是说,通俗唱法中喉咽腔比女声要开得大一些。情感深沉内含一些的歌曲比情感欢快跳跃的歌曲也要开得大一些。前者如《好人一生平安》、《掌声响起》;后者如《轻轻地告诉你》、《采槟榔等》。此外,歌曲的演唱风格不同,音乐体裁不同,喉咽腔的开合状态也有不同。

软腭的状态与喉咽的开合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在喉咽腔打开的情况下,才能要求软腭的状态。通俗唱法并不需有意抬高软腭去制造高位置共振,但凡学习过声乐的,都会灵活巧妙地运用软腭来显示声音修养,保护声带及咽喉,同时还可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软腭的灵活运用有如下几种情况:在强音演唱时,软腭可随喉咙的打开而自然抬起;在唱高音时,软腭亦可适当抬起。这样可分解一部分强气流对声带与喉部的冲击,扩大了共振范围减少喉部所承受的压力。但共鸣焦点不可全部放在抬起了的软腭处。这是因为软腭抬起后,高位置的共鸣色彩与咽喉部的色彩是有差异的,如果完全用高位置来演唱,必将失去通俗唱法的声音特征。因此,即使软腭抬起了,也只能巧妙地借用,而仍然要保留喉咽腔主导共鸣的地位。比如《千万次地问》(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高音到BB2,这对于以真声用嗓为主的通俗唱法来说是颇有难度的,但若稍用上一点高位置共鸣,再加上气息的有机配合,高音便会完成得好一些。刘欢的演唱便达到了最佳效果,既保持了通俗唱法的风格,又显示了高音的色彩与情绪,展示了他运用发声方法的深厚功底,及对通俗唱法高难度技巧的把握。软腭的灵活运用,还体现在抒情性较强的通俗歌曲中。抒情歌曲注重声音的柔和圆润,松弛流畅,无须喉部用力拉紧,而要松开,形成一个空洞状。此时,若把软腭抬起,把声音控制在软腭及咽部,让气息均匀地流动,声音必然会出现抒情的色彩。这当然还要视歌词内容及音乐风格而加以区别。爱情歌曲更多一些柔美圆润。歌颂祖国及怀念故乡一类的歌曲,更多一些深沉敬仰,那么便可对软腭的状态作一些微调,以显示声音色彩上的差别。

3.语言的特征

通俗歌曲中的语言,以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近来,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有出现,使得通俗歌曲的演唱艺术也增添了新的样式。但是,绝大部分歌词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文学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中国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话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这包括大陆创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普通话演唱的粤语原创歌曲。演唱大陆创作的歌曲时,语音大多比较规范,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字字清晰、质朴无华。粤语歌曲的演唱,则应有浓烈的南国风格,但语言不通亦难为内地观众所接受,于是有人将粤语译成普通话演唱,但由于语系不同,字音规律差别甚大,因而仍然难于达到粤语演唱的效果。

可见,语言之于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征。也有一些曾经学习过美声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习惯把字头(声母)重咬,而过多注意追求声音的效果,因而在转唱通俗歌曲时,便觉风格不浓、韵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通俗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即使是带有诗情画意,意蕴较深的歌曲,也都从歌曲的总体氛围上来刻画、追求,而歌词本身也多尽量做到口语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词的语言性。许多优秀的通俗歌曲表达意境与氛围十分浓郁,然其歌词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弯弯的月亮》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又如《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面前……”这两首歌的歌词,公认是文学品位颇高的上乘之作。它们可以说是诗化了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俗歌曲中这类有一定艺术功力的歌词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词是大实话、大白话,甚至不讲究格律韵脚,如果没有音乐的帮衬,那简直就是在说话了。当然,由于通俗歌曲创作的无规定性,群众自我参与意识极强,所以,各种创作现象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创作还是应当追求一种品位与档次,以提高创作质量,为广大群众贡献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基于通俗歌曲歌词的口语化与生活化的特点,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就应当把歌词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来。比如歌词的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停顿,语气的鲜明与准确以及连贯性与整体性等,都要通过对语言特征的把握来予以表现。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82675.html

    上一篇:关于艺考的名言

    下一篇:女人大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