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本科找工作受歧视

| 专升本 |

【www.guakaob.com--专升本】

普通本科找工作受歧视篇一
《本科生找工作必看》

本科生找工作必看

作为一个毕业生,理应关注就业,一个本科生的典范分享了他的求职经历,学习中。。。。 05级学生写的求职经验,和大家分享。

出嫁了,写个总结。给后来人参考

导语——

找工作结束了,留一份总结,作为对这段岁月的纪念,也给以后的人们参考。总结的内容包括我的所有笔试面试过程,以及一些感想。过程会尽量客观阐述事实,感想不可避免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都有判断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可——希久望能有精华吧-_-好不写东西了,直觉告诉我,这篇会很长,读者要有心理准备。由于是写在网上的东西,涉及到的名字都用英文名或者中文拼音缩写。

结局——

11月2号,我给负责联系我的QW留言,说我第二天去杭州。我想当面去道歉,拖了支付宝这么久,如果最后还是拒绝,无论如何我不能仅仅打一个电话。

第二天,坐在长途汽车上,我却拒绝了摩托罗拉通知第二天签约的正式Offer。 接下来的晚上我躺在旅馆里,听着电视里吵杂的声音,失眠了。

——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太戏剧化了。纠结了两个星期,找了无数资料,问了很多人,甚至让远在美国的GD帮忙找摩托罗拉的资料,结果还是无法取舍。就像Sword说的,我其实抛硬币决定就行了。科创基金答辩前和皮老师聊了一下,也许就是DJ学长的一句―主要取决于你将来想做什么‖让天平再次倾斜。于是答辩完我找到周导,拿了协议书,去了长途汽车站……

选择支付宝,失去了世界100强和百年老店的光环、梦寐以求的国际化的环境、更高的起薪和更好的福利;选择摩托罗拉,失去的,将是创业的激情、更喜欢的行业、视线可及的技术和职业的导师。

其实选择哪一个我都会失眠。但是,失眠之后,我也终于能够确定地看待自己的未来了。

序——

在开始我的求职旅程前,我设想这段路需要走半年,我要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转变。所以在周围人纷纷签约的时候,当别人一次次问我―签了没?‖时,我的回答永远都是―还没‖。我计划着我要参加很多宣讲会,面试,从中了解到各个行业的状况、工作范畴,同时找到自己的位置。

千橡和支付宝是最早来到南京的两家IT公司,当时所有的人都还没有底气,所以大家都在通过这两个公司寻找自己的定位。幸运的是,这两家公司我都走到了最后。于是

我得以在求职的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位置,同时我也发现当我抱着了解行业的想法去面试的时候,我实际上是在和别人争夺也许是他们很想得到的机会,再加上家里人的期望,于是我为我的求职无形中加了很多限制:从开始的不考公务员,不考虑国企,到不考虑长江以北的工作,再到变得人尽皆知的―非外企不去‖……这样下来我真正称得上找工作的时间只剩下十月份中间的两个星期,那时每天都跑南大,或者参加宣讲会,或者笔试面试——而这几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延续着暑假以来的生活——在教研室里看书上网,日出而作,灯熄而归。只是偶尔跑出去笔试、面试……我只在国庆节时海投过几天简历(以后零散投过一些),也没在招聘会上投过简历,10月24号笔完腾讯后,我就拒掉了所有国内公司的笔试面试,所以我的笔试面试经验其实很少,可能时最少的一类人了吧……

历程之方向——

很多人都知道我一直想去外企,从八月份开始我就在准备英语,而且坚持了三个月。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正想去的外企(抛开进不进得去的考虑)其实很少。我对自己的定位是:或者做很深的技术,或者不做纯技术。对于前者,可能就是Google、SUN、IBM、Oracle这几个,她们都有个共同点:虽然是商业公司,却会安排专门的团队扶持开源社区的发展,甚至主持某个开源软件的开发——这是一个公司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我一直尊崇的理念——不过最后我只笔试面试了Oracle一家。对于后者,主要是金融IT或者IT咨询,我投了摩根斯坦利IT、汇丰软件、花旗软件、SAP,最后只有摩根斯坦利笔试面试了,其他几家似乎取消了招聘计划。

除去这些,其他公司在我看来其实都没有太大区别了。

历程之统计——

笔试的公司(12家):

千橡、支付宝、微软、趋势、摩根斯坦利IT、百度、淘宝、阿尔卡特-朗讯、腾讯、甲骨文、萨蒂扬、摩托罗拉

面试的公司(7家):

千橡、新奥特、支付宝、摩根斯坦利IT、淘宝、甲骨文、摩托罗拉

拿到Offer的公司(5家):

千橡、新奥特、支付宝、淘宝、摩托罗拉

历程之旅途——

千橡:

千橡来的时候,我还没有修改好简历。在9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在图南上看到了周导发的宣讲会消息。于是我的求职旅程在匆忙之中开始了,留下了―狗一般的生活‖的第一印象——因为我错过了去南大浦口宣讲会的接送车,辗转几趟公交才赶到现场,完了之

后又没赶上回市区的接送车,又辗转几趟车到半夜才赶回学校……

第二天在浦口笔试,继续迟到,一车人等我一个-_-,笔试一个小时,题目范围挺广的,有IBM的风格,甚至还考了设计模式,提前交卷了。

过两天在学校本部面试,面了半个多小时,千橡的技术总监HJ跟我并肩坐在教室里,像研究学术问题般研究我的简历。把我的项目都问了一遍,最后让我把发表的论文电子版Email给他,时间就差不多了……

过几天就收到YY姐的电话,说给我Offer了。校园招聘的大潮还没正式,她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给的是实习Offer。

十一月初的时候千橡给了正式的Offer,那个时候我已经不会考虑北京的工作了,更不好意思拿着她保底,所以拒掉了。

新奥特:

新奥特是国庆节时海投简历阶段一次奇特的经历。把简历发过去不到十分钟,对方就给我打来电话,让我一个小时内赶到公司面试,因为他们南京站的招聘已经结束了,傍晚就要坐飞机回北京总部。我带上简历挎上书包,拦下一辆出租车就飞奔而去。总部的经理、南京分公司的经理、技术主管和HR主管四个人一起面试,主要是技术主管提问,其他人间或插几句。谈了一遍简历,主要问了NOJ的一些事情。面试官们很和善(这句话是废话,其实基本上所有面试我的面试官都很和善)。面试完了说回北京后给我发Offer。两个星期后我收到了Offer。

新奥特是电视节目实时后期处理的国内第一,同时是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视频处理也是我曾经喜欢的方向,我还是稍微动心过的,不过最后我还是拒掉了。

支付宝:

我一直觉得我跟支付宝是奇妙的邂逅。我是支付宝最早的用户之一,也一直喜欢她做的事业,却一直没有刻意了解过她。但是宣讲会后我就对这个公司有好感了,很活泼(这样的活泼只有腾讯的宣讲会可以比得上),很喜欢苗翠花。

支付宝是我为数不多的简历关没过的公司,不过她给简历没过的专门安排了考场-_-于是宣讲会后参加了笔试。笔试时间一个小时,我考了Java工程师的卷子。笔试很简单,选择题考基本语法,以及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逻辑题,问答题是多线程的题目,还有写HTML和CSS代码的题(这道不会做),提前20分钟交卷了。

第二天傍晚面试,面试一共三轮(当然不是必须面三轮的,似乎在每个城市都有一定的名额,如果三面的人不够多,二面也会发Offer的),每一轮就像筛子一样筛掉一批,一次性把流程走完,很赞的高效率。

一面是个MM,正常的流程:自我介绍、项目、技术,40分钟左右。

二面是我整个求职过程最难忘的一次,可能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主持宣讲会的管

仲给我面的,内容上跟一面差不多,既有技术问题也有HR问题。整个过程也许有1个小时,面完之后我就知道了什么叫人格魅力,或者确切说一种不可阻挡的亲和力,我情不自禁地说了很多,甚至包括我不想谈论的话题。这次面试,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在面试中动感情,直到声音哽咽。面完的时候他主动对我伸出了手,说―你到外面稍等,等一下还有一些事情要谈。‖

―谈事情‖就是三面了,由一个架构师和HR姐姐一起面,技术问题和HR问题轮流问,然后我说出来自己的底线(我承认我没什么面试技巧……),HR JJ 说―低于这个你就不会考虑这个Offer是吧‖,我说―是‖,因为这个已经比我的期望降了很多了…… 从五点半到八点半,三个小时,饿着肚子,终于面完了。

一个小时后给了我Offer,说明天签Offer。第二天我在江宁焦头烂额地忙着ACM省赛,于是便没去。

其实管仲的二面建立了我对支付宝感情。支付宝的Offer并不能令我满意,表达想法的时机也因为ACM省赛耽误了,但是她还是打乱了我原本很坚定的步伐。我犹豫过是不是要坚定地继续等待我的外企,为此还在水木上发了一篇帖子(好像被顶到了当天的十大)。

当然,签约的时候我没去,我也就可以继续前行了。

微软:

其实我跟微软有点格格不入。我一直觉得,真正的程序员都是有宗教信仰的(这里的―宗教‖指技术流派),我的信仰一直是Java+Linux+开源——这三个都是微软的死对头……所以微软给我笔试通知的时候我还是挺意外的。10月12号,早上的时候我在江宁组织ACM省赛,快到中午的时候把事情移交给别人,就横跨整个南京城去浦口笔试了。

本来是机试的,由于网速太慢换成了纸质试卷,挺厚的一叠英文试卷(忘了有几页了),好像是考两个小时(或者是一个半小时),涉及到逻辑题、形式语言、数据库、算法设计及编程实现,测试样例的构造等等。

感觉做得挺好了,因为做完之后还检查了一下。不过笔完之后就没消息了-_-!!!…… 趋势:

趋势的笔试是我唯一一次心服口服地被鄙视。笔试试卷对语法细节特别关注,是那种做了试卷之后恨不得找一本一千多页的C++书补充信心的那种。试卷有C++和Java两种,推荐用C++(因为趋势的工作语言主要是C++),我把客观题用更擅长的Java做了——不过还是做得很郁闷,编程题用C++写。

结果意料之中的没了消息。

摩根斯坦利:

大摩是我最想去的一家公司,基本上也是我拖着不签支付宝的最大动力。喜欢的金融行业,真正国际化的工作环境(聊天都必须用英语),能够发挥我专业能力的工作,以及那些时不时出现在新闻头条的,对世界经济指点江山的分析师们……都让我很向往。她的宣讲会就让我憧憬万分——悦耳的英语、流畅的过程、专业的组织……

笔完了趋势,匆匆扒拉了几口饭,我就蹬着车冲到了东大参加摩根IT笔试。笔试时间2个小时,这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厚重的试卷了,―只要是人都不可能做完‖。一共25张试卷,分计算机和数学两种。我做了计算机的卷子,19张卷子,除了前面20道(或者30道)选择题,其他都是问答题和编程。考查的范围很广,几乎计算机的所有专业领域都考了,还有数学题以及物理题。整张试卷不能写一个汉字,包括问答题的答案。 这种笔试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了,知识范围、做题速度、书面英文,都是我的强项(其中书面英文是相对于一般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疯狂地写了两个小时交卷了,差三四道问答题没做。感觉很好,进入面试应该是没问题了。

PS:连同趋势笔试,这天做了二十几页的英文试卷,考完出来看英语反而像母语了……

11月5号电话面试,第一次电话面试,也是第一次全英文面试。特意跑到故宫遗址公园,带了参考书想查的,结果没用上,整个面试过程我都在小路上踱着步,就像在聊天-_-先自我介绍,然后对方揪住了我的论文,让我解释论文的思想和马尔科夫链的概念,接下来就问C++里的概念,答了两个,我怕他要开始纠缠语法细节了,于是解释说我用Java多点,于是开始问Java的问题。相对于笔试的广度,面试更侧重于知识的深度。问了N道之后,他很有礼貌地说我们做一道数学题怎么样。我当然说―Off Course‖,于是花了五分钟描述和解释题意,然后我用三十秒钟给了他答案(中间还改过一次),然后他说好了,你还有什么问题。于是我问了一个让我懊悔不已的问题,这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金融危机对她们是不是影响很大?公司是不是真的招人……

回想起来,面试前半部分应该不错,不然面试不会持续了45分钟这么长(比我的绝大多数F2F面试都要长),只是那个数学题还有那个提问,加上前面累计下来的不足,最后失去了上海终面的机会。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受打击的面试失败,为此我低落了近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后,当我确定摩根已经没有希望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也没有了。

百度:

客观地讲,我一直觉得百度是国内互联网无可争议的技术流派老大。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参加这个老大的笔试,那我的求职经历就是不完整的——于是我参加了笔试-_-。试卷有好多份,我挑了最有把握的系统设计类的试卷。我把答题纸正反两面都写得满满当当的。失败的是,我把我的注册帐号写错了,还把职位也写错了。第二天晚上

普通本科找工作受歧视篇二
《“三无”本科生求职经历》

2011—2012年第一学期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作业

“三无本科生”

求职经历与感受

学校:河北师范大学

班级:

学号:

“三无”本科生求职经历

求职,无论顺利与艰辛,无论满意与失落,我想这都是人生的经历,在这条必由之路上,收获的是一种成长。虽然这种成长,更多的是与社会现实相连,一尘不染的青葱不会重来,但这就是成熟的代价,生存的本能。

在校园这片狭小的天地间,我们是想象得多么的美好。社会的舆论误导,周遭的趋同羡慕,自我的盲目认同,都让我们信心满满,洋洋自得。但当迈出象牙塔一点点,当碰触社会一点点,才知道一切美好的想象都是童话的泡沫,遭遇现实的光芒就会幻灭。

第一次参加宣讲会,看着如今硕士的身价就值两千多,才知道一叶障目的想象是多么的愚昧;第一次现场递投简历,招聘者不屑的神情、不善的话语,才知道普通本科的学生是多么的受鄙视;第一次参加大型招聘会,在大雾中苦苦穿梭两个小时,进场后接踵摩肩、步履维艰,才知道求职是多么的不易;第一次面试,考官以个人、学校角度分析良久,才知道“无英语四级证,无学位

证,无工作经验”的“三无”本科生在职场上受歧视的客观与主观因素;第一次再次温习知识,逻辑、情商、空间、数字、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才知道自己不仅是专业技能不熟,连高中知识也都忘光……

穿梭于城市之间,看着沿街的景色,看着这座城市的风光,若没有求职的压力,我想跟着公交车一路而行,享受这种随性的快乐。但是公交车有上站就有下站,匆匆忙忙,一站又一站,自嘲的笑笑,是否那些大忙人赶场就如这般。

越大越觉得每个人都很忙碌,对工作的人羡慕读书生活也依稀有点感触,读书还是轻松些,有自己的时间支配,工作了就来去匆匆,忙忙碌碌了。珍惜最后的校园娴静生活。

但是这些并不代表着我就放弃了求职,相反的,这些求职经历使我的人生计划更加完美:

因扩招而造成就业压力大,这是大环境不做过多论述,我的亲身体验就两句话:

只要你想找工作,就一定能找到;就业难,绝对没有谣传的那么难。

以下是几点我觉得应该注意的地方:

1、诚信是根本,但同一事实可以有许多种方式来表达。

在招聘现场,许多同学带了一大包简历,可全是一个版本。我想说的是,我们绝不能做假,更不能图省事。简历最起码要能有重点地体现求职者意向,任何专业也不能决定我们只能从事某一单一职业,不同的简历中可以适当调整实习经历和课程成绩排顺等。

2、把最新、最重要的“实习经历”放在简历首位,但并非越多越好。

不要把大一卖报纸推销电话卡都写进去,黑压压的写了一大片,别人会怀疑你有没有在规定时间上课。把我们大三下学期的专业实习放在简历靠前的位置,可以注明岗位,有兴趣还可以言简意赅的写上三五十字的“收获感想”,然后再补充两三条见习经历就好了。面试时要谈到实习内容时,你要能实事求是地说出实质性的东西。

3、“浪费”一下,请贴照片。

不要为方便,在电脑上胡乱的粘贴一张就打印,第一次打印还能看得清楚,反复复印,效果就很差了。我了解我们自己,往往不是心疼钱,而是懒得走那几步路。

4、系里的成绩单是根据学期统计,包括所有课程,这样的成绩单太笼统,没有针对性。

我认为当我们面试单位时,把相关的学科放在合适的位置突出一下;比如面试学校老师时,把教育教学论、心理学等课程合理安排,这步做好后再把专业基础课等列出。

5、分清面试你的是“谁”。

大的单位通常有两批人马------教育局、学校,对于既懂管理又懂教学的师范专业生来说,我自信这难不倒我们,但是面试时要仍要细心体验你面对的是“谁”,因为谈话重点可能会有差异,教育局的侧向人际关系、管理知识,学校侧重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教学能力。即便什么都懂也没必要侃天侃地,实事求是抱着一颗诚实的心,老师交给我们的知识加之我们实践的收获,不会有困难的。

求职之路走来,感触的是一种成长的经历,累积的是成熟的阅历。现在越发的觉得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行走而来,每一个脚印都是坚实的印证。回想曾经的一幕幕,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次决定,无论如今是否觉得可笑幼稚,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过。经过,才有积累,经过,才有感触。把它看成人生的财富,

普通本科找工作受歧视篇三
《硕士就业的本科211歧视》

研究生招聘会用人单位爱查“本科出身”

2011-11-22 07:38:32 共0条跟帖 我要报料

研究生招聘会现场。记者 金琎 摄

龙虎网讯 “考上名校研究生,也脱不了‘贫’啊。”南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祥(化名)捧着引以为傲的简历,却在招聘会上碰了一鼻子灰。用人单位拒绝他的理由是:本科“出身”不好。记者昨天在2012年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了解到,不少单位招聘研究生很在意本科出身,甚至明言只收211本科出身的研究生。对此,不少小硕们表示不满,认为有就业歧视之嫌。

名校研究生

吃了本科“出身”的亏

因为高考失利,李祥本科时就读的是镇江一所不起眼的本二院校。进入大学之后,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彻底翻身!在大学里奋发努力,经常挑灯夜读,三年前,终于考上了南开大学的研究生。

昨天的招聘会上,李祥自信满满地拿着简历到处寻找合适的单位,一家科技公司的管理岗位吸引了他的注意。但他一递上简历,招聘人员迅速地翻看了一下,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本科不是211,我们不要。”李祥的信心一下子大受打击。之后,在给另一家高职院校递简历时,他又遭到类似的礼遇:“本科院校好像不咋的,材料我们先收着吧。”用人单位不冷不热的一席话,让李祥感到希望很渺茫。

“嗨,郁闷啊。考上名校研究生,还是被看不起。”李祥叹气。他说,也许自己应该降低点身价,不能以名校研究生自居了。

南大近现代史专业的硕士生小刘也遇到类似烦恼。因为本科读的是山东聊城大学,而且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投递简历时吃了几次瘪。“很多单位要本硕专业一致,对本科时读的院校也特看重,我这两点都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给滨海县教育系统投简历时,小刘并没有因为南大硕士的身份,受到特别的青睐。

看重第一学历

用人单位爱查“出身”

记者昨天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对于小硕们的“出身”,的确有不少单位很看重,尤其是一些学校。盐城师范学院的统计学、金融学专业招硕,就明确规定“本科和硕士阶段都为211院校”。交通技师学院在招聘启事里明确要求,外事干事、人事主管岗位均要求第一学历是具工科背景的全日制重点大学,而其他岗位则要求“硕士和第一学历均为211重点大学”。

有的单位虽然没有明确把“211出身”写入条件,但是对于“出身好”的毕业生明显高看一眼。启东一家公司招工程师,对211本科的学生另加人才基金奖6000元/年,另一家公司则表示:如果是211院校毕业生,并落户启东,硕士生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现场还有一家工具公司,甚至根据毕业生“出身”明码标价:“硕士5000元,211院校6000元,全国前28名院校7000-10000元,北大、清华、复旦、南大、浙大、上海交大11000-12000元。”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的招聘人员表示,其实现在考研,一些本二院校的学生考上的也不少。相对来说,高考时能考上211院校,应该难度更大,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优秀程度。此外,他们看重本科“出身”,也因为更看重这个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

用人单位“查三代”

小硕质疑受歧视

“我觉得有点就业歧视。”南大近现代史专业的硕士生小刘说,用人单位“查三代”,忽略了一个学生后天的努力。

南林大建筑土木专业的硕士丁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一个同学是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就因为本科是南京一所非211院校,被用人单位回绝,她觉得很不公平。“本科学校的名气有这么重要吗?用人单位招人还是应该看能力,连个面试机会都不给,太歧视人了。”

一些小硕在接受采访时还认为,其实对于非名校出身的本科生,由于享受的教育资源有限,想要考上名校研究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不容易。就凭着这份意志品质,用人单位也该好好珍惜吧。

■新闻链接

研究生“本科出身”

越好起薪越高

近日麦可思一项调查显示,单位用人对应聘者的“本科出身”存在“名校偏好”。调查机构将学校类型划分为排名前25院校、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以及非“211”院校。其中排名前25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25所高校。

调查机构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3月,最终学历为本科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排名前25院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591元,3年后月均收入7451元,在三类院校中最高,其后依次为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半年后月收入2801元,三年后为5904元)、非“211”院校(半年后为2373元,三年后为4942元)。可以看到,本科“出身”越好,不仅起薪越高,职业中期收入增长也领先。排名前25院校、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非“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月收入涨幅依次分别为3860元、3103元、2569元。

调查同时显示,名校的硕士毕业生中,本科“出身”越好薪资越高。排名前25院校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于排名前25院校者月收入为7458元,本科毕业于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者为7087元,本科毕业于非“211”院校者为5850元。作为同类院校的硕士毕业生,本科“出身”更好的毕业生更可能获得薪资较高的工作。

专家认为这种雇主对本科“出身”的偏好不能以“歧视”简单而论,而是在招聘过程中利用高等教育筛选作用,规避用人风险、节省成本的一种行为——越是名校,其本科生源质量越高,高等教育系统在生源配置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为雇主进行人才甄别的作用。这种现象在阶层稳定化的发达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

据北京晚报

■新闻延伸

工科硕士的起薪是文理科的一倍

在昨天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不少研究生感叹用人单位“不给力”。高校少了,银行少了,通讯电力部门基本没有,“好单位实在不多”。“高不成低不就”,这是很多小硕给自己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研究生的“市价”差不多和重点高校本科生相差无几了。

高校进不去,区县中学火了

往年的研究生专场招聘,南京和省内各大高校是主力阵容,基本上能占据三分之一的摊位。但今年的招聘会,高校却异乎寻常的少,且招聘的条件普通小硕根本够不着。

记者发现,南京本科高校中只来了河海、南农、南信大等寥寥几家,而且基本上都是“博士、副教授”的条件,因此摊位形若虚设,很多小硕看完招聘条件后悻悻离开。省内本科院校也很牛,江苏科技大学招的50多个教师中,只有4个要硕士。相对来说,扬州职业大学、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视觉艺术学院等专科院校,因为要硕士学历,岗位遭到硕士生们的“哄抢”。

往年遭到冷落的外地区县中学,也一下子火起来。滨海县这次招60名中小学教师,前来递简历的络绎不绝。“差不多收到300多份简历了”。招聘人员刘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年硕士不愿意来,所以有硕士应聘直接就录了。可能因为教师待遇提高了,今年来应聘的研究生明显多了,所以他们要好好筛选一下。绍兴县教育系统招50名教师,开出的条件也很拽:“985、211院校硕士,在校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或三好生等”。

工作不好找,名校硕士应聘卖房子

昨天的招聘单位,很多都是中小型企业,难入研究生法眼。中国矿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计同学专门从徐州赶来,但转了一圈后表示很失望,“我希望能进国企,至于工作地点倒是无所谓。但是还是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南京师范大学的胡同学是学理科的,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期望时,她表示很迷茫,“我把重心放在教师招考上,对今天的招聘会也没报很大的希望。”

一些文科和冷僻专业的硕士生,因为工作不好找,将橄榄枝抛向了医药和房产企业,愿意在一线卖药或者卖房。“我爱我家”昨天在现场收到不少简历,招聘人员告诉记者,部分硕士来应聘法务专员和人力专员岗位,但也有一些硕士应聘的是一线销售岗位,其中不乏南大南师的硕士生。“一方面工作不好找。另一方面,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业绩好收入也很高,有些研究生愿意挑战一下。”据了解,“我爱我家”去年还招到一名北大硕士。

记者发现,不少单位的岗位同时招本科和硕士,并表示两者一视同仁,录不录关键看面试表现。对此,小硕们普遍能认清形势;“现在的研究生也不值钱了,身价和好一点的大学的本科生也差不了多少了。”

工科硕士最牛:起薪7000元

和文理科硕士相比,工科硕士明显在市场要紧俏很多,对用人单位开价腰板也硬。记者现场调查了一下,不少工科硕士都把起薪定在六七千以上,几乎是文理硕士的一倍。

普通本科找工作受歧视篇四
《大学生找工作之潜规则》

大学生找工作之潜规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员工的职场就有“潜规则” 。无论是招聘“潜规则” ,还 是工作“潜规则” ,如果你不熟悉、不了解,就会歪曲其中的意思,给自己设置 职场门槛。近日,有读者写信给小邵,诉说他们在求职工作中遇到了各类匪夷所 思的事件,比如企业不招聘离婚人士,对属相、血型有特别要求,不招已婚未育 女士,不允许发生办公室恋情等等。这都是职场“潜规则”惹的祸。 所谓“潜规则” ,指的是明文规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不明说的规矩,一 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 本期我们就聊聊职场招聘中的一些“潜规则” 。 潜规则一:某类岗位不招应届生 一些应届生认为,企业招聘非常看重经验,因此很难找到工作。其实这样的 理解并不完全准确。职场并不歧视应届生,但不同的岗位招聘各有规则。 通常情况下,公司的业务模块无外乎两大块。一大块是商务性的业务模块, 包括了销售、市场、客户管理等,有的公司把项目管理也划到这一块。除了商务 性的业务模块之外,剩下的就是生产、研发两类业务性模块。比如系统开发、测 试、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系统集成等都在其内。 应届毕业生尽管缺少经验,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好塑造、好改 造。大多数公司,特别是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型、研发型部门都愿意招聘应届 毕业生。但有些岗位,比如市场部、销售部,需要一定的阅历和年纪,相对较少 招聘应届生,除非应届生能展示在这方面很强的能力。 知道了这一点,毕业生找工作就能知己知彼少做无用功。 潜规则二:女生找工作受歧视 凡有过求职经历的女性都会说这么一句话: “企业喜欢招聘男的,不要女的, 女性找工作比较难。企业歧视女性,认为女的总是没男的好找工作。 ”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女性找工作的确难,但不是因为歧视,而是源于工作实 际。简单地说,很多公司中层都是男性一统天下,招聘男性员工相对便于管理。 同样是犯错误,对男职工即使批评重了,大不了事后喝顿酒,问题都好解决。而 对女下属说重了,对方受不了,说轻了,不管用。一些经常需要出差的岗位,就 更得要男生了,出差住宿都比较方便。除非部门领导是女性,招聘时可能会考虑 男女平衡。从某种角度上说,企业倾向于招聘男生并非对女性工作能力的歧视。 行政职能管理、媒介公关等部门女生的录用机会较多。 潜规则三:太靓太丑的女生都不能要 相貌姣好的女生应聘时有优势,此话不假,部分 HR 见递简历的是美女就愿 意多看两眼,多问两句,给予特殊优待。 但凡事都有度

,如果你的相貌过于靓丽,就有可能适得其反,HR 会从企业 和谐工作环境的角度考虑,拒绝你的申请。过于漂亮的女性,有时易造成上下级 管理混乱, 同事之间相处不和谐, 以及工作分配不公等而引发办公室 “政治问题” 。 应聘时在简历上贴上一张端庄的报名照,是很有必要的,但简历后附上艺术 照或生活风景照,大可不必。 潜规则四:企业不会招锋芒毕露的人 在求职时,求职者往往都会尽力表现出自身的优秀和与众不同。其实,企业 一般是不会招聘特别优秀和锋芒毕露的人,原因得从招聘原理和流程说起。 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不会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只有一个行政专员,负责 社保、医疗等,同时负责招聘。招聘会上,专员会陪同需要招聘的部门负责人一 起招聘。部门负责人每天手上压了一堆事情,他最在乎的,是他能不能把其中一 部分工作分派给你,然后相对解脱,而对你如何有个性,如何与众不同,并不太 在意。 从一个相对“私心”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过于优秀,一方面公司可能不能长 久地留住你,另一方面,你的才干很可能受到大领导的赏识,那么部门经理就会 有危机感。 部门经理希望你是个听话的好帮手,但同时你的能力经验应在他之下,不对 他构成威胁。让招聘官感觉你是一个好下属,这点对成功应聘很关键。 潜规则五:晋升,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晋升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目标。职场人为此忙着花钱去充电、培训、深 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能力是晋升的唯一标准么?在公司里,你的上司需要的人包括两类:一类 是能干活的, 一类是忠诚于他的。 如果你是个只干活、 而看不出对他多忠诚的人, 你一定没有太大的晋升机会;如果你只有忠诚而没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没关系, 晋升机会也会有,有时候,忠诚比能力更稀缺;如果你能力太强了,即使你很忠 诚,你的上司也许会留个心眼,谁知道明天你会不会取而代之呢? 你需要有能力,但不一定必须有很强的能力,同时对于上司要体现忠诚,苦 力你来承受,功劳归他拥有,这才是晋升的最快途径。 潜规则六:你只有一个老板 记住在公司里,你只有一个老板。也许有人会说,老板上头还有老板呢!但 是,能指挥你工作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常常拥有对你工作的评议权、甚至直接 决定发给你多少工资。 你必须要对你的直接老板负责。你所要做的,就是绝对支持你的老板,成为 老板的亲信。 潜规则七:创新,是在一定的前提下 改革创新,突破现有思维,为公司发展而努力,经常是老板们挂在嘴边以及 教育下属的话。但其实任何一个在位的

普通本科找工作受歧视篇五
《女性找工作被拒绝》

作为女人你找工作被歧视了吗?

X报联合X网调查显示,623个样本中,近9成公众认为女性求职时易受歧视,而认为已婚未育女性和大龄未婚女性求职最易受歧视的分别占52.17%和28.25%。

2013年7月,在新的单位工作18个月后,长沙的李X决定写一份求职宝典。“以我已婚未育时求职的遭遇和经验,给求职女性一些参考。”现年28岁的她说。

在李X珍藏的一个日记本上,清晰地记录着3个月求职时的遭遇。记者数了数,李玟共向133家单位投放了简历,其中有26家单位或清楚或隐晦地以她“已婚未育”为由拒绝录用她。待遇都谈好了,老板突然变卦.

时间回到2011年12月,李X工作6年的通讯公司宣布月底前解散。“从宣布解散那一天起,我就开始投放简历。”李玟说。

距离公司解散只有4天,湖南一家上市公司人力资源部连续给李玟打了3次电话,表示“很中意您的资历”,希望她前去面试。

李X表示“很忙”,“是否元旦节后见一面”。此时,她正忙于筹备元旦时自己的婚礼。 这家公司在电话里告诉李玟,需要她去给他们做教育培训师,开出的薪水比通讯公司稍高。双方约定,元月5日面试。

婚后第四天,李玟去公司面试,双方言谈甚欢,先确定了薪酬水平、入职时间等。“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人拿我的资料去跟老总签字,只要签完字,就可以办理入职手续。”李X说。

十多分钟后,人力资源部的人却告诉李X,“暂不能办理手续”,并善意提醒她:“老总考虑到你刚结婚,马上就可能要怀孕,公司工作量很大,需要经常出差,担心你吃不消”。

“当时真没意识到自己是因为‘已婚未育’而遭拒。”李X说。“如果一个新员工在入职之后不久怀孕,这意味着公司必须增加新的投入招募人来填补休产假的人的空缺。”长沙知晓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梁X说。

在受访者看来,直接以婚姻状况或孕育状况为由(23.55%),和以工作负荷太重或工资偏低为由拒绝录用(19.01%),已占用人单位拒绝已婚未育女性和未婚大龄女青年的前两大理由。

“已婚未育”女改口,仍26次遭拒

此后,李X进行了几次面试,均遭拒绝。“工作量大”、“岗位一天都不能缺人”成为

拒绝她最多的理由。

李X的丈夫和姐姐总结这些失败经历时,一致认为“已婚未育”是遭拒的主要因素。 于是她决定,下一家公司面试时,巧妙地回避“生育计划”。一家大型机械公司要李X去面试。在面试中,考官问得最多的问题正是“你刚结婚,准备什么时候要孩子”。

“我的思想比较前卫,婚前我跟老公谈好,准备做丁克家庭。”李玟对考官说。她回忆说,当时讲这些话时,心跳加快。

但这家公司并没有给李X任何回复。她后来又到很多家公司去面试。“前后三个月,面试的公司不下40家,但绝大多数公司都会谈到我生孩子的问题。”李X说。

她的回答一般有两种:做丁克家庭,或者承诺三年内不怀孕。不过,26家公司都向她或明确或隐晦地表达“因你新婚不久还未生育而不能录用”。

当已婚未育女性或大龄女性在求职时遭遇一次或多次落选后,她们为了在社会立足,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调查显示,39.65%的人通过改口“已有几岁的孩子”或“没打算要孩子”取得职位,而32.26%的人表示通过亲人干预或朋友等社会关系介绍找到职位。

就在李X失望之际,她发现黄先生的公司正处于筹备期,于是立即投简历。一周后,黄先生亲自面试李X。“最后的问题还是谈到已婚未育,”李玟的回答是,“3年内无怀孕计划”。

李玟顺利入职。不过,她却在入职几个月后意外怀孕。“黄老板听到这个消息哭笑不得,”李玟X,她并没有被开除,“我很感激黄老板,现在我只有加倍努力工作回报公司”。

近九成人认为女性求职易受歧视

李X的遭遇并非孤立的案例。

今年31岁的黄X是广西南宁人,2008年结婚后,丈夫在长沙的湖南路桥公司上班,她在南宁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

两地分居的日子持续到去年10月,婚后一直未育的黄娟决定离开南宁,到长沙来找工作,“希望跟丈夫在一起安定下来”。

作为园林设计师的黄X,3个月的时间内,被多家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尽管我后来对面试单位承诺,如果计划怀孕,会提前一年跟公司报备,但在了解我随夫迁居长沙后,不乏直接说我结婚多年未生育,入职后很快怀孕几率很高而拒绝我的。”

调查显示,88.61%的受访者认为女性求职时易受歧视,55.22%的人认为歧视程度很严重。

哪些女性求职时会遭遇歧视?认为已婚未育女性和大龄未婚女性求职最易受歧视的分别占52.17%和28.25%。

媒体报道称,在欧洲一些国家,应聘时如果面试官直接问求职者有没有男友、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求职者完全可以控告对方。

X报X网友“琴”今年32岁,长沙人,未婚未孕,在外地一事业单位工作十年,今年因家庭原因试图回长沙工作,但先后找了两个月,无论是网上投简历还是去用人单位面试,均遭拒绝,“其中跟我大龄未婚有很大关系”。

专家观点——要向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宣战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孙X教授表示,女性就业歧视的问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单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企业主的做法可以理解。

“但女性生育是人类两大再生产之一,从上到下都必须保障这一权利。”她说,现在是双向选择的时代,已婚未育和大龄未婚女性中不乏人才,就业歧视不仅阻滞了她们的求职通道,雇主在人才选择上也有损失,这是一种“双输”局面。

她认为,相关法律如《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和《就业促进法》,要为遭受歧视的已婚未育和大龄女撑腰维权,“向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宣战。”正在找工作的你也要勇敢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利!!

普通本科找工作受歧视篇六
《就业》

职场上不可不知的十大潜规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员工的职场就有"潜规则". 无论是招聘"潜规则", 还是工作"潜 规则",如果你不熟悉,不了解,就会歪曲其中的意思,给自己设置职场门槛.近日,有读 者写信给小邵, 诉说他们在求职工作中遇到了各类匪夷所思的事件, 比如企业不招聘离婚人 士,对属相,血型有特别要求,不招已婚未育女士,不允许发生办公室恋情等等.这都是职 场"潜规则"惹的祸.职场上不可不知的十大潜规则所谓"潜规则", 指的是明文规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不明说的规矩, 一种可以称为 内部章程的东西. 本期我们就聊聊职场招聘中的一些"潜规则".潜规则一:某类岗位不招应届生一些应届生认为,企业招聘非常看重经验,因此很难找到工作.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完 全准确.职场并不歧视应届生,但不同的岗位招聘各有规则.通常情况下, 公司的业务模块无外乎两大块. 一大块是商务性的业务模块, 包括了销售, 市场,客户管理等,有的公司把项目管理也划到这一块.除了商务性的业务模块之外,剩下 的就是生产,研发两类业务性模块.比如系统开发,测试,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系统集成 等都在其内.应届毕业生尽管缺少经验,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好塑造,好改造.大多数 公司,特别是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型,研发型部门都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但有些岗位, 比如市场部,销售部,需要一定的阅历和年纪,相对较少招聘应届生,除非应届生能展示在 这方面很强的能力.知道了这一点,毕业生找工作就能知己知彼少做无用功.潜规则二:女生找工作受歧视凡有过求职经历的女性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企业喜欢招聘男的,不要女的,女性找工 作比较难.企业歧视女性,认为女的总是没男的好找工作."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女性找工作的确难,但不是因为歧视,而是源于工作实际.简单地 说,很多公司中层都是男性一统天下,招聘男性员工相对便于管理.同样是犯错误,对男职 工即使批评重了,大不了事后喝顿酒,问题都好解决.而对女下属说重了,对方受不了,说 轻了,不管用.一些经常需要出差的岗位,就更得要男生了,出差住宿都比较方便.除非部 门领导是女性,招聘时可能会考虑男女平衡.从某种角度上说,企业倾向于招聘男生并非对 女性工作能力的歧视.行政职能管理,媒介公关等部门女生的录用机会较多.潜规则三:太靓太丑的女生都不能要相貌姣好的女生应聘时有优势, 此话不假, 部分 hr 见递简历的是美女就愿意多看两眼, 多问两句,给予特殊优待.但凡事都有度,如果你的相貌过于靓丽,就有可能适得其反,hr 会从企业和谐工作环 境的角度考虑,拒绝你的申请.过于漂亮的女性,

有时易造成上下级管理混乱,同事之间相 处不和谐,以及工作分配不公等而引发办公室"政治问题".应聘时在简历上贴上一张端庄的报名照, 是很有必要的, 但简历后附上艺术照或生活风 景照,大可不必.潜规则四:企业不会招锋芒毕露的人在求职时,求职者往往都会尽力表现出自身的优秀和与众不同.其实,企业一般是不会 招聘特别优秀和锋芒毕露的人,原因得从招聘原理和流程说起.中小民营企业,一般不会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只有一个行政专员,负责社保,医疗 等,同时负责招聘.招聘会上,专员会陪同需要招聘的部门负责人一起招聘.部门负责人每 天手上压了一堆事情, 他最在乎的, 是他能不能把其中一部分工作分派给你, 然后相对解脱, 而对你如何有个性,如何与众不同,并不太在意.从一个相对"私心"的角度来说, 如果你过于优秀, 一方面公司可能不能长久地留住你, 另一方面,你的才干很可能受到大领导的赏识,那么部门经理就会有危机感.部门经理希望你是个听话的好帮手, 但同时你的能力经验应在他之下, 不对他构成威胁. 让招聘官感觉你是一个好下属,这点对成功应聘很关键.潜规则五:晋升,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晋升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职业目标.职场人为此忙着花钱去充电,培训,深造,努力提 升自己的能力.但能力是晋升的唯一标准么?在公司里, 你的上司需要的人包括两类: 一类是能干活的, 一类是忠诚于他的.如果你是个只干活,而看不出对他多忠诚的人,你一定没有太大的晋升 机会;如果你只有忠诚而没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没关系,晋升机会也会有,有时候,忠诚比 能力更稀缺;如果你能力太强了,即使你很忠诚,你的上司也许会留个心眼,谁知道明天你 会不会取而代之呢?你需要有能力, 但不一定必须有很强的能力, 同时对于上司要体现忠诚, 苦力你来承受, 功劳归他拥有,这才是晋升的最快途径.潜规则六:你只有一个老板记住在公司里,你只有一个老板.也许有人会说,老板上头还有老板呢!但是,能指挥 你工作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常常拥有对你工作的评议权,甚至直接决定发给你多少工资. 你必须要对你的直接老板负责. 你所要做的, 就是绝对支持你的老板, 成为老板的亲信.潜规则七:创新,是在一定的前提下改革创新,突破现有思维,为公司发展而努力,经常是老板们挂在嘴边以及教育下属的 话.但其实任何一个在位的职业经理人,都会在意自己能在这个位子上坐多久.为了这个目 的,他当然会关心业绩指标和考核,但保持公司的稳定是前提. 有一些不明就里的下属提出业务创新, 由此可能会出现核心人员的变动, 或者冒一些不 可确定的风险,这样的创新,老板是不会无

所顾忌的.潜规则八:最好不要在本单位处对象华为曾规定公司管理人员以上员工,禁止本单位内结婚.宝洁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若同一部门的人恋爱结婚,其中一方必须辞职或更换部门.大多数公司虽对办公室恋情没有明文规定, 但潜在规定是一定有的, 这是为了避免人事 关系过于复杂,避免原本保密的薪酬数据泄漏,造成部门间的忌妒情绪.职场人应尽量避免 产生办公室恋情,谨慎处理八卦传闻. 如果恋情真的发生了, 尽量别在上班时间碰头并尽量减少独处时间, 不要把私情带进办 公室."就业实习"宝典 就业实习""就业实习"宝典针对性选择实习岗位实习是为就业打基础,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实习,更是以就业为目的.因此,针对性地 选择实习岗位非常重要.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主任许玫表示, 学生在选择岗位时, 应尽量选择与自身 专业相关的岗位和自己有兴趣的岗位, 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出自身蕴藏的专业知识, 为自己的转 正增加砝码.以一名正式员工来要求自己同济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特别强调, 学生要把实习当成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要 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名正式员工来要求, 想想自己如何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声誉和效益, 甚至在于 一些细节上,比如着装,打卡等,都要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人力资源管理 总监范星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实习生要把自己当作企业的新员工,用企业的要求和职业人的 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有强烈责任感 联想集团华东区域总部行政总监曹金昌特别强调了责任心,既然在企业担任一个岗位的实 习,就要承担起这个岗位应有的责任. 许玫表示,实习生要有责任感,对负责的事情要负责到底,对确实有困难的工作直接向主管 说明,决不能含糊应承却不能按时完工. 范星说到,只有脚踏实地,富有责任感的实习生才会引起公司,部门的注意. 无障碍地沟通在公司内,一个项目的完成,甚至平常的业务,也需要和其他同事或者部门进行合作,所以 良好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曹金昌告诉记者, 一些实习生甚至要教他们接电话的口气, 接人待物时的礼貌. 范星认为, 良好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能使实习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而且可以让实习生 从前辈那里学习到成功的经验.沟通是多方面的,在和同事交流沟通的同时,也要和主管进行交 流沟通,由此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以便及时改正. 和主管的交流也可以使主管对你的印象深刻,更能得到主管的青睐. 善观察提建议 徐迅认为, 大学生应该抱着积极地态度参与实习, 不要坐等带教老师来安排, 说一步做

一步. 企业青睐有想法,勤于思考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仔细地观察,不仅吸收新 鲜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加以思考,大胆地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提高业务素质 实习生表现得出色与否,最终体现在工作能力上,也就是业务能力. 范星特别强调了业务素质,这是在大学期间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这一点后期无法改变.掌 握知识和发挥知识并不是一回事情,实习生应该把自己所学的尽可能地发挥在工作上. 曹金昌也认为,大学生要在实习岗位上,尽量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可能已 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要快速地学习,更新知识内容,以适应实习岗位的要求. 被考查的同时也要考查对方不要以为,实习的过程就仅仅是接受企业考查的过程,事实上,实习的过程是大学生和企业 相互了解和考查的过程. 在实习的过程中, 大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融入企业, 接触到未来的同事, 感受到企业的文化. 这时,要问问自己,是不是适应这里的工作环境?是不是喜欢这份工作? 是不是可以和其他人能很好地沟通合作?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要考虑自己的下一步选择了.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不希望大学生在正式签约之后,因为这些原因而离职,给企业带来损 失. 要一份正式的《实习鉴定》徐迅特别提醒大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一定要完成一份正式的《实习鉴定》. 很多大学生实习了,但在简历上,只有很简单的某年某月在某单位实习过的描述,这在求职 过程中是很没有说服力的.假如你可以出示一份正式的《实习鉴定》,那就很不一样了.《实习鉴定》上可以写明实习的岗位,岗位描述,实习过程中完成的工作或项目,工作评价或项 目评估等,最后让指导老师或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

普通本科找工作受歧视篇七
《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求职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求职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樊育英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03期

摘 要: 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地处边远地区黑龙江省的高校毕业生则面临更严峻的就业挑战。因此,如何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加强对策研究,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黑龙江省某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剖析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并提出对策,以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 大学生 求职行为 对策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2013年、2014年先后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和更难就业年。转眼已至2015年,2015届毕业生也渐渐迈入就业大军的行列,据目前的信息反馈来看,2015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将依然很严峻。而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一方面要面对经济落后欠发达、地处边远地区、就业岗位相对较少等问题,另一方面要面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问题,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毕业生而言,将面临更严峻的就业挑战。本文以黑龙江省某普通本科院校2015届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个别谈话和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他们的求职意向、择业态度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旨在更好地指导应届毕业生就业。

一、调查结果分析

1.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就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和能力,明确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合适的工作。明确求职意向,是大学生找工作的第一步。笔者对求职意向的问卷共设置了五个题目,包括:毕业去向、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喜欢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和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在选择毕业去向时,有45.8%的学生选择签约就业,36.3%的学生选择升学,11.8%的学生选择考公务员,2.4%的学生选择个人创业,3.8%的学生就业意向不明确。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中,27.6%选择“事业单位”,18.1%选择“国有企业”,14.8%选择“高校及科研院所”,14.3%选择“民营企业”,很少的学生选择去“基础教育机构”、“党政机关”、“外资合资企业”及其他单位。在喜欢从事的工作岗位的选择中,35.4%选择各类专业技术岗位,28.8%选择一般管理,26.6%选择负责人、高级管理工作,9.6%选择其他。在工作地点的选择中(多选),77.3%选择回生源市、县地区,56.8%选择沿海与发达地区,42.8%选择内地省会城市,14.8%选择中小城市,仅8.3%选择西部、边远山区及农村地区。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

7.5%选择1500~2500元,65.1%选择2501~3500元,25%选择3501~4500元,2.4%选择4501元以上。

从以上五组数据可看出,大部分学生求职意向明确,能够保持理性,合理定位,而部分学生的求职存在“心理藩篱”:有的学生喜欢体面的工作,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去;有的要求高起点,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有的非常看重工作环境,不愿去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追求高收入,工资低于四五千不干。找工作追求体面稳定、高起点、高收入和好环境的心理可以理解,但部分学生将这些追求绝对化,并将其作为求职的“唯一”标准,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具有风险的职业都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非常不利于就业。

2.择业态度。

调查发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62%的同学认为“一般”,19%的同学认为“不好”,16%的同学认为“很好”,2%的同学表示“不清楚”。对于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69%的同学“愿意”,8%的同学“不愿意”,23%的同学选择“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专业性的大学教育,其本质是素质教育,调查表明部分毕业生片面理解专业的含义,将专业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甚至工种教育,找工作时过分看重专业对口。一方面导致对很多的工作岗位漠不关心,甚至失之交臂,另一方面有的专业被社会公认为“难就业专业”,学生在未就业时就倍感压力,甚至产生极度的焦虑心理。

对目前就业形势的态度,10%的学生认为“非常乐观”,67%的学生认为“还好,可以通过努力面对”,22%的学生认为“非常担忧”。表明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悲观消极,缺乏应有的自信,究其原因是由于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初次踏入就业市场时表现出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不充分,在即将面对社会,面对竞争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茫然,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就业。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就业指导,一方面进行就业心理辅导,使学生充分重视而不过分焦虑,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求职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3.就业影响因素。

就“找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多选),共设置了10个选项供学生选择。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部分学生选择“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稳定”和“单位所在城市”,而对于“声望、社会地位”、“专业对口”和“父母意见”考虑很少。由此可知,经济收入和个人在事业中的发展机会是学生在求职中最看重的。

就“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有哪些”(多选),共设置了8个选项,分析后可看出,就业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选择“对社会缺乏了解”和“信息量少”,部分学生选择“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能力不足”,“优势难以发挥”,“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和“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较少学生选择“学校就业指导不足”。由此可知,学生就业困难更多的原因来自自身准备不充分。因此,学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他们应对就业困难的能力。

二、结论

对黑龙江省某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择业态度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分析后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可结合自身的爱好和能力,明确自己的求职意向,积极准备,并投身在就业浪潮中,也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认识片面,不能合理定位,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藩篱。另外,还有极少数毕业生思想懈怠,行动懒散,面对就业压力而自暴自弃,非常不利于就业。综合来看,大学生的各种就业状态,绝非一朝一夕所形成,是四年大学生活学习的折射。因此,要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从平时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也非常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1.强化专业认同,奠定就业基础能力。

稳固专业思想,增强专业认同,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基础

[1]。强化专业认同并不是强调大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通过这种培养和强化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折射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大学生参与各种体育、文艺、实践等活动的热情,是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就业竞争力。

就业的本质就是社会对求职者综合素质的需要和认可,所以要想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在引导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实践能力的平台,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慈善公益项目等社会实践活动。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师范生的讲课实战、三笔字训练等。同时,学校还应为在校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尽早接触和体验工作,在实际中体会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

3.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合理调整就业定位。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种种就业观念问题,比如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不够准确,过分看重职业稳定,专业对口观和盲目择业观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转变择业观的意义在于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时,能客观地分析自我和现实,把远大理想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有效解决思想矛盾,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达到顺利择业的目的[2]。高校要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就业观念。

4.强化就业指导,提高求职技巧。

针对毕业生对就业信息掌握不足和求职技巧缺乏的问题,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安排专人将相关就业信息即时通过QQ群、飞信群等进行发布,多渠道地为毕业生搭建

就业平台,积极联系并密切接触用人单位,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和专业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积累的社会资源,全面了解和掌握就业市场的最新动向和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能了解供需信息,减少就业的盲目性[3]。另一方面,高校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就业意向等具体问题尝试并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求职技巧、了解就业政策、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正确面对求职中的困惑和挫折,从而找到满意的工作,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樊立三.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及就业对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3).

[2]朱胜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J].文教资料,2013(7).

[3]杨士花,李永强,李华君.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4(29).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198360.html

    上一篇:职业学习周记

    下一篇:学生申请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