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健康课的看法

| 一对一辅导 |

【www.guakaob.com--一对一辅导】

对心理健康课的看法篇一
《我对心理辅导课的认识》

我对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认识

摘要:几天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听下来,让我对心理活动课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直观、科学的认识和思考。这种还没有一个客观评价标准的课程类型,虽然在学生那里很受欢迎,可是如果上不好的话,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所以,需要更多的业内人士的思考,尽快给我们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探出一个标准,一条路子,一些原则。使这门让学生受益、教师成长的课程成熟起来。

关键词:专业 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 心理活动课 标准 思路 原则

提纲:1、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一些正在探讨的原则;

2、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的目的;

3、心理健康活动课辅导老师的专业素养;

4、心理健康活动课标准的思考;

正文:

钟志农老师在《如何提高心理辅导课的实效性》这篇文章中罗列了十五个操作性问题,讲了十个理论性问题。对我们上好心理活动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我参考钟老师的文章和我自己在上课中收获以及自己在团体辅导的经历,我谈几点对心理健康活动的理解和思考。

一、心理健康活动课,首先我们要把握住的是课的类型,把握住心理活动课的大的方向。很多老师,包括主管的领导很容易把心理活动课理解为和思想品德课、班主任的主题班会等同起来,在这几天的心理活动课听课过程中也看到了、听到了这样的例子。很多老师就是按照思品课和主题班会来上的,其中虽然应用到了心理活动课的活动的手法、形式,但总体听起来,还是一堂思品课或主题班会。从课的外在形式上、内在要求以及上课老师的表现三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从备课教案关注的目标上看。心理健康活动课主要是关注学生心理活动和反应。思品课和主题班会更多的关注还是老师设计的主题,不管学生在课上的反应是什么,总要把学生拉回到课程的主题上来,学生的思维、思路,包括老师的思维、思路都会紧紧围绕课程的主方向上,提问都是封闭式的,回答也是在设定的轨道之上,感到的是老师在操控着学生的思维、思路,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没有办法控制课堂。偶尔出现一丁点儿思维的火花也会在老师“善意”的提示下很快熄灭。以上两种课在课的形式上是老师引导为主,学生的参与为辅,更注重社会主流价值,强调学生的认知成分,注重提高学生的认识。在课上,往往是老师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对的、正确的、积极取向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就是一个指导者——老师。

心理健康活动课同样有主方向,可是在课堂上老师不会给学生设限,老师的问题是开放式的,学生的回答也是开放式的,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宽广,不断地会迸射出思想的火花,有时候虽没有在老师设定的思维范围之内,可是优势的回答却让我们刮目相看。上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更像和同学们走在一起的探讨者、参与者、陪伴者、分享者,更像一位朋友。这在本次听课中刘朋恩老师的《谁更受欢迎》这节课上体现了出来,虽然只是小小的游戏活动,可是老师在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干预,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所以也产生了出乎他人意料的效果。

(二)从主题设计内容上看,心理健康活动课也是开放性的、多项性的,而非封闭

性的、单向性的。例如课上的活动设计,根据主题设计活动内容,可是在过程中出现什么的情况,在活动中学生出现什么样的体验感受,我们都没有办法预先设计,所以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要予以肯定,因为对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和体验,也都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对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作为心理辅导老师需要了解的就是这种不同,然后可以根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们在体验过程中自己学习、自己提高,因为朋辈之间的影响要大于师长的单纯说教和教育。如果仅仅是靠老师的引导、教育,靠老师给出的预定答案,虽然学生们也知道了答案,可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真正做到。例如《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中,学生们都知道感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也都说回去关爱他人,可是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爱的意义是什么,因为体现在他们身边的事情太少了。还有《和老师做朋友》这一课中,和老师成为朋友要主动交流、沟通,怎样进行交流沟通,老师没有说到交流沟通的方法,学生们也没有分享,所以也就停在了思想、概念上,具体如何去做,老师和学生都很迷惑。所以,在心理活动课中设限越少,收获就会越大。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的课更像是思品课和主题班会。

(三)从上课老师的表现上看,也同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之分。在心理活动课上老师的态度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就决定了学生的开放与封闭。这就是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互动影响。老师在课堂上容不容许学生表现自己个性的一面,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开放度。像有的老师提问后,就直接问学生们,是不是这样?好不好?学生的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对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就像有的老师在课上说的: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可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害怕面对负向情绪反应,我们没有办法接纳负向情绪,那就没有办法面对,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接纳负向情绪反应,然后才能让学生接纳,才能够想到面对它的方法。

二、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的和任务

心理健康活动课,就是指以班级为单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全班学生实施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心理健康活动课并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的课,而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帮助学生开发自身发展潜能的活动课程。所以,心理健康活动课的目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心理活动课的总目标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创造性人才、良好适应性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在心理活动课中使学生能够达到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

从整体上来讲,心理活动课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是为儿童青少年开设的。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是全面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素质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是面向全体,预防为主,个别心理辅导为辅。心理健康的培养并非是仅仅针对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更主要的是面对全体学生,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为本;对于已有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而且进行个别咨询与治疗。

2、心理活动课课程的基本任务

心理健康活动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且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认同、自我接纳等。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否能够正确地确认自己的位置,提高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

培养健康的人格、创造性人才、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人。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得生活中的每个人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只有这样,他才能

够在这个社会中有一定的立足之地。

学会学习、学会多种思维。学会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一个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学会了如何学习,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才能够更轻松地赢得学习的主动,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学习理想。

学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要较好地适应社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社会中要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掌握能够独立生存的本领,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能够独立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对于一个中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个人的人生道路甚至前途。中小学阶段正是个体的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阶段,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心理活动课的一项基本任务。

三、心理健康活动课辅导老师的的专业素养

钟志农老师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过,思品课和主题班会中老师也在运用心理活动课的一些辅导技术、技巧,可是心理活动课上的心理辅导技术应用的更加充分,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的倾听、同理以及尊重的态度都非常重要。

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身份是,学生心灵表白的倾听者、自我探讨的促进者,而不是评论者或劝告者。教师对学生必须真诚、接纳、尊重、理解,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因此,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的用语,不再含有评价的成份,而是通过真诚的同感的表达与学生取得沟通,或者通过质疑引导学生,使学生改变一些固有的不合理的想法。

在这样的课上老师不能像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运用的调侃式的幽默、或者对学生的回答有负面的评价,比如说:你这样真是好笨,你真的不如他,男生比女生要好,等等,因为你不知道学生的反应到底会是什么,面对比较敏感的孩子,我们的态度还是越谨慎越好。不过这次参加讲课的老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辅导的学习和训练,运用传统的讲课方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专业老师。具体说的专业方面的素养,简单说有以下几方面:

1、心理学知识方面,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对不同的流派要有所了解。对辅导对象的心理特点要有所了解,低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初中生心理特点等等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否则,课内的活动设计可能会不适合辅导的对象,那就没有办法观察和了解。

2、心理辅导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在心理辅导课上经常要用到的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包括尊重、聆听、同理心、真实、开放式提问、挑战技术等等,这是一个心理辅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有能力在课堂上做到真正地尊重、聆听、开放、同理。我们也就不会急于打断学生的神奇妙想,也就不会给学生强加灌输正确的理念,也不会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地展开想象,能够及时回归到课堂的主题上来,学生也就会在这样一个开放、安全的环境氛围中开放自己,挖掘他们自己的潜能,提高认识自己的能力,最后成为他们自己。

3、心理活动课的活动的学习和设计。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的活动包括游戏、情景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双方辩论,等等,心理辅导老师要对各种活动的设计要清楚,而且要知道活动设计的目的、意义以及自己对活动的把握,等等。活动是心理活动课的载体、手段,活动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课的效果。因此,心理活动课老师一定要学习、了解、参与、体验各种活动。

4、学习团体辅导的技术技巧。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团体辅导的一种形式,要想上好心

理健康活动课,就需要了解团体辅导的原则、方法。(1)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活动舞台交给学生,像《谁更受欢迎》这一课中,老师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表现也出乎老师意料,很多学生表现出了很好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比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引导课要好多了。(2)发展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三大功能──发展功能、预防功能、矫治功能,发展性原则强调以发挥预防和发展功能为主。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更要体现这一点。美国人本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他的《会心团体》这本书中有很详细的论述。(3)活动体验性原则,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有助于学生情绪的调节,能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理念的感悟。它需要通过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理念上的感悟、情绪上的宣泄和技能上的掌握。《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这一课中的“请你跟我做”,就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怎样对待他人,他人也会怎样对待自己,让学生学到善待他人才能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4)、保密性原则,对于学生不愿意公开或公开后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如测试结果必须经过技术处理,才可以在课堂内作为话题进行讨论。活动课中师生要协议保密的内容也不能在课后向其他人反映,而且,辅导老师要在课上强调这个原则,希望每一位学生在课上学到尊重他人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标准

根据以上三点思考,我想到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标准,这是上好心理活动课的目标,但关键还是要看心理辅导老师如何来看,不要把标准当作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惟一,否则,就会成为束缚。

(一)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心理活动课的主要方向,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与精神商。

(二)心理健康活动课要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自己独立的人格;

(三)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体,老师只做组织、引导工作;

(四)运用聚焦法则,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不要希望做到面面俱到;

(五)活动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

(六)心理健康活动课既要“身动”(身体的活动,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身体活动了,同样会带动人的思维的活动和发展)、又要“心动”(心理活动课还是要以心理活动为主,让学生的思维、思想活动起来,而不是凝固的,符合团体动力学的原则,近似于流行的“头脑风暴”。)

心理健康活动课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正在兴起的课程,其目的也是为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在实践中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心理活动课。

对心理健康课的看法篇二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培养》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及培养

法政学院 11思政1班 谢芷芊 2011644112

认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他的心理必须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 怎么样才算心理健康呢。我觉得首先是 心境好,少抱怨。言行一致。个人的需

要、愿望、思想、目标和行动大体上是统一的。

其次,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已,既不自高自大又不自轻自贱。 乐于与人交往,对他人、对集体的肯定态度多于否定态度。

再者,他要 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而且他的行为基本上符合年龄特征。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以当代大学生为例,大学生处于一个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阶段,其心理状态对其自身,对社会都存在着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状况和诱惑层出不穷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开始呈现出一种比较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势在必行。

1、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健康是由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等四个方面构成的。

3、 大学生必然会遇到在学习、情感、择业、生理、适应社会等很多方面的困惑和不安。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政治教育、思相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础,离开了心理健康,其它各方面的教育将失去重要的支持与中介。

二、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既然心理健康教育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就要探讨该用什么方式来培养人的心理健康。以大学生为例,心理健康是他们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心理素质之上的,健康的心理如同健康的身体一样,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具有普遍意义,能够对他们个性的各个方面、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1、学校应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大学生基本都是住宿的,学校是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不安、自卑等心态,这时候可以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当然,前提是学校有心理咨询师,有比较固定的心理咨询室,并且有相应的保密机制,让学生可以放心、安心地求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方法,让他们来知道我们,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适当地发泄出自己的情绪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2、寻找发泄途径

情绪和压力每个人都有,当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悲观、不健康的状态时,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途径。当然这些途径的前提是不能伤害到他人以及危害到社会。我们可以找朋友或者父母聊天,通过倾诉来缓解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去唱歌,大声地唱歌。我们可以写日记,把自己心理的想法全部融入日记里。我们可以打沙包,把情绪发泄出来。此外还有其他的途径,只要适合自己,能让自己释放了情绪后及时调整心态。

3、学校多组织课外活动,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丰富多样的业余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让大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策划、调查、发展人际等。人只有处于社会关系中,与人交往交流,才能为心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相当于找到了情绪释放压力释放的途径,以调节自己,缓解平常所会有的紧张,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4、要懂得心理暗示,自我调节,自我解脱

遇到问题遇到压力时,最能帮助自己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在紧张的生活中,要懂得心理暗示,学会自我放松,不要给自己压力,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有些事可以暂时放一下的就放一下,等到心情舒畅了才来想才来做,或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5、社会要注重舆论导向,加强正面宣传,强化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既成熟又容易受社会一些不良思想的诱惑和影响。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强化他们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扭转和消除不良的社会心态;相反,错误的舆论导向则会助长不良社会心态的迅速扩散,影响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养。

选择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才能更好地体验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

对心理健康课的看法篇三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时期最基础的阶段,这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今的信息时代发展,小学生的思想也逐渐趋于复杂,虽然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发展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儿童普遍缺乏认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且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比如敏感、自卑、嫉妒、厌学、叛逆、易冲动等。上述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健全的人格,严重的会误入歧途。因此如何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广泛深入开展,促使这项现代教育活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肋相结合。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看成是各学科的综合和思品课的重复。它与学校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取代德育工作。要保证心理健康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主要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包括心理训练、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团体或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将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给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有的放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家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

4、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结合,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风,结合新课改,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活动与班主任工作均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家长、学校活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力量,创建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具体内容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检查和督促,从人员、资金及时间上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的进行。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有计划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将为教师学习、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外出学习等培训活动,及总结、互相交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增强意识、主动参与,学校将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

4、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科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貌岸然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成为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常态教育活动,要求各学科开展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乐学、会学。要求教师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丰富的人文精神内容,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5、确定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根据各年段教育工作实际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教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的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

对心理健康课的看法篇四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首先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

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而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

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今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黑龙江大学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崔建华教授说,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二三十人。在学校每年大量的心理咨询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大概占一半左右。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裴秋宇老师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的成长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这是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类则是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成长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的问题,学习心理调试不当而出现的心理问题,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人格发展、意志品质锻造能力的相对较弱而造成的人际交往、恋爱、性心理等方面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 专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据调查,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据专家预测,由于扩招生将于明年开始毕业,今后大学生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已经步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

些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他们开展了许多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正在逐渐成长。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许多高校学生自发地建立了学生心理社团,一些同学还自编自演心理剧来宣传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 黑龙江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晓萍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全社会都要正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和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从小就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对心理健康课的看法篇五
《我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看法》

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在许多班主任却忽视了此项教育.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都是由心理上的一些误区导致的。比如许多学生与同伴在一起吸烟主要原因是经不住其中少数同学的劝说(不好意思对朋友说 “不”),老师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只停留在行为的说教上(你抽烟是不对的不应该的等等)是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应该从心理的角度帮助学生处理好来自同伴的无形压力,学会有效地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有时儿童显得暴躁易怒,其原因可能是在某些场合中受到挫折而把愤怒不恰当地发泄到其他人和事身上,这时教师应想办法缓解他们所积压的消极情绪,而不是批评儿童的这种行为;有学生出现破坏纪律的行为,可能是缺乏自制力,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引起同学的排斥和家长的责罚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这时班主任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训练他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并努力增强他的信心;有的同学终日守候在游戏机旁,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很少或从未在父母或老师那里得到过能力的认可鼓励和赞叹,他们在玩游戏时却得到并充分体验了。所以,他们贪恋游戏,贪恋自由打斗、进攻和升级的快乐与成就感。这时老师可以针对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用心和用情感对待他们。爱默逊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现代的健康观念不仅是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乐观向上的心理。要使每个学生都拥有这人生第一财富,就要求班主任睁大眼睛留心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将要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心 理疾病,并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某一年龄阶段的所有儿童中可能普遍存在心理和行为发展上的需要,如小学生入学后对新的集体环境不能适应,与同伴及教师的关系紧张,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效感差等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要经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也逐渐增加,他们在成长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班主任要长期帮助学生成功完成心理--社会发展任务。例如:发展学生的自我

意识、自尊心、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尊重,帮助学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强行为自控能力等等。学生这些小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很好的防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疾病。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常常因为在某方面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有时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其损失终身无法挽回。例如,一个市重点中学高一的女生,仅仅因为在班里的名次比初中时下降了十几位,就产生了极强的自卑感,怀疑自己脑子不行了,整天担心自己的前途,最后患了抑郁症。又如,一个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高中女生,参加完高考后总觉的没发挥好,认为这次非落榜不可,真要是那样,自己的脸往那搁?越想越担忧,越想越紧张,最后在入学通知书送发的前一天自杀身亡。还有,一位18岁已拿到硕士文凭的研究生,由于生活自立能力太差,依赖心理过强,在面对即将出国读博士的新任务时,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的巨大变化过度紧张、忧虑、最后患上了恐惧症。不仅无法出国深造,而且连今后能否适应国内的工作都成了问题。我们恐怕已对此屡见不鲜了吧。为什么中国学生会如此脆弱?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表扬,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打击,老师也没能及时给他们打预防针,从而导致了这一幕幕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的发生。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可以说明心理健康的维护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它方面的表现再好,而心理素质不好,有时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呢? 第一,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些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学生,当毕业考试临近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考试焦虑症,为了防止其发生,班主任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帮助,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

第二、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和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所以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细心观察。

第三、积极关注和信任学生。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较多地感到其他同学,家长对他的不满指责或歧视,心理上相当自卑,这时班主任要把信任传达给学生,激发他积极成长的自信与愿望,接受自己,不因一时的挫折和困扰而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实际上,学生身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扰,多数都是不良人际环境作用的产物,而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克服障碍力求完善发展的愿望与潜能,只要获得积极引导,学生是完全可能度过危机,健康成长的。

第四、侧重调整情感。学生在遇到情绪上困扰时,最直接的需要就是把它倾诉出来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慰。所以班主任给学生以支持温暖时,他就能够在情绪上充分地宣泄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比较现实地接受环境中令人不快的事实,同时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开始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班任应让学生愿意倾诉和宣泄,使他感到尊重与支持。

第五、侧重改变认识。环境当中的人和事只是诱发情绪困扰的外在原因,而当事人对这些人或事怎样看待,怎样进行解释,思考和认识过程是怎样的,才是更直接的决定因素。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观念认知方式,使人们反复产生不良情绪而导致心理障碍。因此班主任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情绪困扰背后的不合理认识,从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从而消除情绪困扰。

不合理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绝对化要求,即要求事物完全按

照自己的意愿发生发展。例如,经常告诉自己“我必须不能出任何差错”“他怎么可以那么批评我”(合理的想法是:我希望事情将如此,但它也有可能不完全合乎我的期望)(2)过度泛化,即把对某些事情的结果的评价推广到对整个人的评价。例如:经常说:“这样的事都做不好,他这个人简直一无是处”(合理的想法是:这件事让我不满意,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人都糟糕得无可救药)(3)夸大后果,即夸大一件不满意的结果所导致的影响。例如:对自己说“一切都完了”“什么希望都没了”“实在受不了”(合理的想法是:我对这个结果感到失望,但我能够承受,其他方面还有努力的余地)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总是表现对自己对别人,对事情过分要求,这样就特别容易感到挫败,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挖掘其不良情绪后面的不合理认识,很多时候,学生会强调他之所以生气或焦虑是因为外部的人或事。班任可以一边让他仔细回忆当时的情绪反应,一边不断追问产生强烈情绪的内在原因,在观察到他的不合理认识之后,可以通过辩论、启发等方式,使学生意识到他的认识的不合理的地方,转变到合理的思考方式上来。

心理健康发展意味着能够较好地认识自己,意味着开朗乐观,有自信心,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目标,意味着能够对自己情绪上的波动和行为上的动摇有较好的调整控制能力,意味着与周围人相处融洽,意味着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及时发现,治疗学生心理上的一些疾病,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快乐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松北中心校

王丽娜

2006-12-4

对心理健康课的看法篇六
《认识心理健康课1》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24959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