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鸿写书杜甫的诗菜杖录寒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悲鸿写书杜甫的诗菜杖录寒第一篇
《2014届高考语文(安徽专用)二轮复习钻石卷高频考点训练30 Word版含解析]》

高频考点训练(三十)

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夹袄(jiá) 顷刻(qǐng) ..

前倨后恭(jū) 剜肉补疮(wān) ..

B.气氛(fēn) 扒窃(pá) ..

扺掌而谈(zhǐ) 诲人不倦(huì) ..

C.晌午(shǎng) 胴体(tòng) ..

骁勇善战(xiāo) 亘古未有(gèn) ..

D.劲头(jìng) 择菜(zhái) ..

强颜欢笑(qiǎng) 钻木取火(zuān) ..

解析 A.前倨(jù)后恭,C.胴(dòng)体,D.劲(jìn)头。

答案 B

2.(2013·山东省淄博市第二次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追溯 联袂 咏叹调 开源截流

B.更叠 嗔怪 贴标签 毋庸讳言

C.震撼 遨游 座右铭 钟灵毓秀

D.敕造 希冀 试金石 攻城掠地

解析 A.开源截流——开源节流。B.更叠——更迭。D.攻城掠地——攻城略地。

答案 C

3.(2013·黑龙江省哈三中第四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凉茶市场两大品牌王老吉与加多宝为商标权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通过法院、媒体互相诉求自己的利益,打起了口水仗。 ..

B.很难忘在香港的生活,香港的机缘是那种聚沙成塔式的机缘,....

很多很多相遇积累起来,最后成就一宗。

C.可怕的饥饿,恐怖的瘟疫和残酷的杀身成仁的汪洋大盗,像无....

情的鞭子,抽打着差不多已经奄奄一息的农民。

D.即使是应社会之急需,书的著、编、译者也该焚膏继晷,争分....

夺秒地工作,避免可以避免的错误,使书高质量地完成。

解析 A.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B.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

C.杀身成仁:泛指为正义或理想而献出生命。D.焚膏继晷: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答案 C

4.(2013·北京市朝阳区第二次综合练习)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市将在古都风貌保护区的四合院内,试行“北京人家”经营模式,探索风貌保护、居民就业和发展经济三位一体。

B.丁俊晖即将奔赴英国征战斯诺克世界锦标赛,他能否发挥最佳水平,并最终取得冠军,关键在于他比赛时的心态。

C.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奖杯的设计思想源于“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理念,奖杯的制作、设计历时5个多月。

D.2013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以“水——生命之源,从哪里来”为主题,旨在引导孩子珍惜水资源并积极参与环保的意识。

解析 A.成分残缺,缺宾语。C.语序不当,应先设计再制作。

D.“引导”和“意识”搭配不当。

答案 B

5.(2013·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次调研测试)把下面的文字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2012年12月25日,朝阳区官方微博“北京朝阳”发布微博,回应了网友爆出的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作为朝阳区政协委员变更国籍一事。经朝阳区政协核实,确认张兰已于2012年9月17日注销了中国户籍。朝阳区政协与张兰本人取得联系,并于11月26日收到张兰因国籍变更愿意退出朝阳区政协的文字申请。目前,区政协正在依照相关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答案 张兰注销中国户籍,申请退出政协(15字以内)

张兰变更国籍,退出政协

6.(2013·广东省梅州市总复习检测)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语句连贯。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思念使诗仙举头望明月,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

(2013·云南省玉溪一中第三次统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7~8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 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

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7.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答案 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意思对即可)

8.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9.(2013·安徽省淮南四校第一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

楚天千里清秋,(1)________________。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2)________________,把吴钩看了,

(3)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4)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5)________________,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6)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乙:

(1)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孔子语录》)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

一)》)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四面边声连角里,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甲:(1)水随天去秋无际

(2)江南游子

(3)栏杆拍遍

(4)休说鲈鱼堪脍

(5)可惜流年

(6)揾英雄泪

乙:(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塞上风云接地阴

(3)石破天惊逗秋雨

(4)也无风雨也无晴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长烟落日孤城闭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

2013年安徽高考要求背诵的古诗文(32篇)(五)

4.《阿房宫赋》杜牧(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

悲鸿写书杜甫的诗菜杖录寒第二篇
中考语文模拟》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手拈(niān)来 玷(zhān)污 粘(nián)贴 沾(zhān)湿 ....

B. 参差(cī)不齐 差(chà)不多 差(chā)别 出差(chāi) ....

C. 喘(chuǎn)气 湍(tuān)急 踹(chuài)开 揣(chuāi)测 ....

D. 挑担(dàn)子 担(dàn)当 强(qiánɡ)迫 倔强(jiànɡ) ....

2.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B.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C.“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格物”和“至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A.“美丽浦北,清洁乡村”活动使大王村的环境大为改观,漫步村中,俨然置身于一座

大花园。(俨然:形客房屋整齐的样子)

B.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史无前例的篇幅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C.姚明不仅球技精湛,他勤奋刻苦、不耻下问的精神更值得青少年学习。(不耻下问:向下面的人请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

D.马航MH370失联事件在全球掀起轩然大波,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轩然大波:高高涌起的波涛)

4.依据文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3年春天的“两会”和秋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由亿万人民承载着梦想和重托。这春秋两季盛会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因为梦想,生活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使命变得无比厚重。

A.修改: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 B.修改:承载着亿万人民的重托和梦想

C.修改:亿万人民承担着梦想和重托 D.修改:亿万人民承担着重托和梦想

5.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编纂的一部大型古典文献工具书, 。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

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8000余种,比清代的《四库全书》还多4000余种, 。《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巨大,收集广泛,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极有价值。书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笔以楷书写成,抄录工整,书法流畅挺拔;书中还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山川器物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形态逼真;书为硬裱书面,由黄绢包裹,典雅庄重。所以,它 。

①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②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有史以来世界上罕见的珍品

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露出杜甫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却希望能有“广厦千万间”,使得“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

B.《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由描写打猎场景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稳定联系起来,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C.《故乡》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描写了旧时代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

二、现代文阅读(一)(6分)

①最近,有关“正能量”的话题着实很热闹、很时髦。作为褒义词,相比“负能量”来

说,在如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毕竟,谁都希

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周围,能够多些正能量而少些负能量。

②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一切予

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说白了,正能量就是

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③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更

多的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受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染,让你

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多交一些这样的朋友和知己,

他们可能学识广博,兴趣广泛,阳光健康;他们也可能知足常乐,幽默睿智,享受人生;他

们还可能诚实守信,正直果敢,不走极端……不管怎么说,这些朋友、知己带给你更多的是

乐观向上的力量,而不是低眉苦脸的惆怅。

④有时,我们也应该释放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带有比较强

的负能量的人:啥东西摆在他面前,总习惯性地只看不足、麻烦和问题,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本来好好的工作,也常常觉得枯燥乏味,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此这般。

这就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去稀释他们身上的“负能量”。面对这些身陷困

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你应当尽力做个智者,尝试着去正面引领他。或许,不经

意间你就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⑤其实,人们喜欢光明快乐的人,都乐于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因此我们会觉得自己那

点不开心的事情,原来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无须沉湎

其间。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个空杯。无论你

怎么看,那个杯子都是装了一半的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多一点满

足,多一点快乐呢?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充实、美好,不妨从现在开始,多积蓄点正能量,多

释放点正能量,尽情地感受正能量带给你的快乐。

⑥当然,我们需要“正能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这

样或那样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说,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相信

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何为正能量? B.我们要积蓄正能量。

C.我们要释放正能量。 D.我们需要正能量。

8.下列句子传递出的情怀不属于“正能量”的一项是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说的“正能量”指的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

活态势。

B.文章第④段告诉我们:工作生活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那些身陷困

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

C.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对待半杯水的态度加

以比较,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本文的论证思路为:引论(①)—本论(②③④⑤)—结论(⑥),其中②③④⑤段

之间是并列关系。

三、 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神病苦,后被收入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D.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摄入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

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其从父兄①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止②,乃

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③,岂可妄求叨越④,但

当速反葱肆⑤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⑥,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

“督邮,官廨也,臵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注释①从父兄:堂兄。②既止:回故乡做官 。③常分:固定的职业。④叨越:非分占有。

⑤肆:店铺。⑥督邮廨(xiè):督邮办公的屋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有仙则名(名:出名) B.可以调素琴(调:弹奏) ..

C.平心率下,不私亲戚(私:自私) C.但当速反葱肆耳(反:通“返”,返回)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 .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C.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D.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

1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用自然环境的清新来烘托陋室不陋,用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

趣高雅来衬托陋室不陋。

B.【乙】文中,乡亲们劝吕僧珍把官衙搬走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他没有接受,表现了吕

僧珍清正廉洁的品质。

C.【甲】文结尾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

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D.【乙】文讲述吕僧珍做官不为亲属开后门,不以权谋私的故事,他的品质在封建社会

中是难能可贵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分)

⑵ 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3分)

(二) 古诗词鉴赏(4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这首词的上片描写 ,以一个“ ”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2分)

四、默写(共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将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

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5)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蹇上》)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令初下时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 , ”。

(7)站在鸳鸯江畔,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

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五.综合性学习(10分)

17.名著阅读(3分)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欲

将林冲打死。正在这时,林中突然飞出一条禅杖,将水火棍一隔,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

上面文段节选自元末明初人 所著《水浒传》,它描述的是一段耳熟能详的

故事: 。文中的“胖大和尚”是指鲁智深。从文段可看出,他最主要的一个性格特点是 。

18.助人为乐曾经是国人一大美德,而今却遭遇尴尬。为此,九年级(一)班举行了一场以

“老人当街摔倒,扶还是不扶”为辩题的辩论会,请你参与相关的主题活动。 (1)仔细研读以下三则材料,请提取两条当下人们不愿扶起摔倒老人的原因。(2分)

材料一:2011年9月3日,武汉市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百米的菜场口摔倒后,众

多围观者无人敢伸出援手,直到老人家人赶到才被送往医院。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

救治,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据《楚天都市报》)

材料二:2011年8月2日,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行驶的路

上停下车来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老太太指称司机为“肇事者”。但由于殷红

彬、郁维贞所开车辆装了监控探头,一看录像,真相大白,司机和乘务员终获清白。老太太

家属事后向司机赠送了锦旗。(据央视“新闻1+1”节目)

材料三:新加坡法律规定,被援助者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

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据央视

“新闻1+1”节目)

① ②

(2)在这场辩论中,反方认为老人当街摔倒,不应扶起老人。请你从正方的角度,写一

段辩论词。(3分)

(3)假如你是校报的小记者,为宣传驾驶员殷红彬扶起老人的先进事迹,打算电话采访

殷红彬,请依据材料二提供的情况,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问题。(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6分)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1)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

臵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

拜的圣地。

(2)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3)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墨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4)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

(5)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6)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7)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8)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9)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

(文/ 厉彦林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9.标题中“芳香”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4分)

20.第(1)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第(9)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21.品味词句。(4分)

(1)结合语境,说说第(4)段带点词语“义无反顾”在文中的含义。(2分)

(2)第(7)段中“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22.余光中在《乡愁》中流露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本文作者也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那么,你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请简述。(限100字以内)(4分)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之建

悲鸿写书杜甫的诗菜杖录寒第三篇
《【状元之路】(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频考点训练30》

高频考点训练(三十)

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夹袄(jiá) 顷刻(qǐng) ..

前倨后恭(jū) 剜肉补疮(wān) ..

B.气氛(fēn) 扒窃(pá) ..

扺掌而谈(zhǐ) 诲人不倦(huì) ..

C.晌午(shǎng) 胴体(tòng) ..

骁勇善战(xiāo) 亘古未有(gèn) ..

D.劲头(jìng) 择菜(zhái) ..

强颜欢笑(qiǎng) 钻木取火(zuān) ..

解析 A.前倨(jù)后恭,C.胴(dòng)体,D.劲(jìn)头。

答案 B

2.(2013·山东省淄博市第二次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追溯 联袂 咏叹调 开源截流

B.更叠 嗔怪 贴标签 毋庸讳言

C.震撼 遨游 座右铭 钟灵毓秀

D.敕造 希冀 试金石 攻城掠地

解析 A.开源截流——开源节流。B.更叠——更迭。D.攻城掠地——攻城略地。

答案 C

3.(2013·黑龙江省哈三中第四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凉茶市场两大品牌王老吉与加多宝为商标权的事闹得沸沸扬扬,通过法院、媒体....

互相诉求自己的利益,打起了口水仗。

B.很难忘在香港的生活,香港的机缘是那种聚沙成塔式的机缘,很多很多相遇积累起来,....

最后成就一宗。

C.可怕的饥饿,恐怖的瘟疫和残酷的杀身成仁的汪洋大盗,像无情的鞭子,抽打着差不....

多已经奄奄一息的农民。

D.即使是应社会之急需,书的著、编、译者也该焚膏继晷,争分夺秒地工作,避免可以....

避免的错误,使书高质量地完成。

解析 A.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B.聚沙成塔:比喻积少成多。C.杀身成仁:泛指为正义或理想而献出生命。D.焚膏继晷:点燃油灯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学习或工作。

答案 C

4.(2013·北京市朝阳区第二次综合练习)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市将在古都风貌保护区的四合院内,试行“北京人家”经营模式,探索风貌保护、居民就业和发展经济三位一体。

B.丁俊晖即将奔赴英国征战斯诺克世界锦标赛,他能否发挥最佳水平,并最终取得冠军,关键在于他比赛时的心态。

C.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奖杯的设计思想源于“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理念,奖杯的制作、设计历时5个多月。

D.2013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以“水——生命之源,从哪里来”为主题,旨在引导孩子珍惜水资源并积极参与环保的意识。

解析 A.成分残缺,缺宾语。C.语序不当,应先设计再制作。D.“引导”和“意识”搭配不当。

答案 B

5.(2013·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次调研测试)把下面的文字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2012年12月25日,朝阳区官方微博“北京朝阳”发布微博,回应了网友爆出的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作为朝阳区政协委员变更国籍一事。经朝阳区政协核实,确认张兰已于2012年9月17日注销了中国户籍。朝阳区政协与张兰本人取得联系,并于11月26日收到张兰因国籍变更愿意退出朝阳区政协的文字申请。目前,区政协正在依照相关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答案 张兰注销中国户籍,申请退出政协(15字以内)

张兰变更国籍,退出政协

6.(2013·广东省梅州市总复习检测)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语句连贯。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思念使诗仙举头望明月,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

(2013·云南省玉溪一中第三次统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7~8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②①

注 ①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得短箭。

7.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

答案 旅雁的形象:失群孤独,饥寒交迫,心忧迷惘,凄苦哀鸣。(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②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③亲人失散,哭声不断。(意思对即可)

8.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9.(2013·安徽省淮南四校第一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甲:

楚天千里清秋,(1)________________。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2)________________,把吴钩看了,

(3)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4)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5)________________,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6)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乙:

(1)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孔子语录》)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四面边声连角里,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答案 甲:(1)水随天去秋无际

(2)江南游子

(3)栏杆拍遍

(4)休说鲈鱼堪脍

(5)可惜流年

(6)揾英雄泪

乙:(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塞上风云接地阴

(3)石破天惊逗秋雨

(4)也无风雨也无晴

(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长烟落日孤城闭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

2013年安徽高考要求背诵的古诗文(32篇)(五)

4.《阿房宫赋》杜牧(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必修4》)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

过这样一种生活

2013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生活如歌,或高亢,或低沉,或激情;生活如酒,或醇厚,或燥舌;生活如水,或灵动,或奔流。过这样一种生活,像王者一样深思„„

过这样一种生活,宠辱皆忘,波澜不惊。像王羲之一样,“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那样磅礴之气;像李白一样,忘却失意,仰天大笑,纵情放歌;像苏轼一样,即使被贬黄州,依旧倚杖听江声,逍遥于尘世;像陶潜一样,躬耕南亩,饮酒采菊,恬然自乐。过这样一种平衡的生活,忙时,放下荣辱;闲时,捧一杯香茗,翻开书卷。平衡荣辱,平衡悲喜,拥有一颗波澜不惊的心,感受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傲然生活。

过这样一种生活,不卑不亢,低调谦虚。像莫言一样,即使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我只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像失落的琴弦黄琦珊一样,在音乐界被埋没二十几年之后,也只是用一曲《剪爱》唱碎了观众的心;他们都没有奢华,没有骄傲,他们都隐于朴素,甘于低调。像麦子一样,在狂风中依然倔强地垂着头,不卑不亢。过这样一种平衡的生活。成时,不自满;败时,不自卑。把每一次成功都归于小胜,把每一次失败都归于进步。平衡胜败,平衡自我,感受云淡云轻的人生。

过这样一种生活,富有良知,充溢道德。物欲社会早已迷乱了多少人的心灵。多少人已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与良知道德渐行渐远,而同样又有多少人在迷乱的波涛中稳住行舟,慨然前行。他们是最美妈妈,是最美司机,是最美女教师。

过这样一种平衡的生活,内心富有良知与道德。多少毒奶粉可以不进入婴儿口中,多少跌倒之后的老人可以被人扶起,也许小悦悦的生命可以挽救,也许更多的婴儿不会死于三聚氰胺。良知与公德是人类心灵的底线。这个社会,需要良知道德。不法商家们,你们可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吗?你们可听到社会的呼唤吗?过这样一种生活,富有良知,富有道德,你会发现世间自有真善美,人间自有真情在。

我愿在迷乱的江渚之上稳住行舟,携一把竹杖,捧杯香茗,演绎风雨任平生的豪迈。 过这样一种生活,像王者一样深思„„

阅卷组点评:

1.正反对照。结构清晰。文章三个分论点设置恰当,呈现并列式结构,前两个分论点之间构成并列式,又和第三个分论点构成对比式,切中时弊,清晰的思路彰显思维的严谨。

2.联系现实,针对性强。文章批判现实中的各种不平衡现象,具有针对性和警示作用,加上反问句的成功运用,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可谓文章的一大亮点。

3.事例典型,文采飞扬。无论是第二段用古代的一组事例,还是用当今的论据,都准确典型。开篇的比喻、排比,第二段的排比,都运用恰当。句式多变,语言有文采!

核心亮点:

结构清晰 文采飞扬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26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