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篇一:《高山流水千年润》
龙源期刊网 .cn
高山流水千年润
作者:刘华艳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0期
摘 要:诗歌教学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触动学生的心灵。分析了初中诗歌教学的现状和意义,从情境创设、想象力开发、反复诵读几方面论述了诗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创设;引发想象;反复诵读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诗经》《乐府诗集》开始,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这些诗歌作品有的浪漫,有的沧桑,有的悲壮,有壮志未酬的遗憾,有舍身就义的豪迈,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营养。因此,诗歌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利用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内涵,让学生感悟语言艺术蕴含的美,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下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就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探讨研究的内容。
一、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诗歌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美育教育,它既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文本因为蕴含有大量情感因素,因此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很大的作用,而诗歌教学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育的理想途径。但是,现在的诗歌教学都无法脱离这样几个过程:首先介绍作者、作者生平、主要作品、诗歌创作背景;然后朗读作品,逐词逐句进行讲解,引经据典;最后要求每个学生都会背诵默写。这种教学模式,淡化了诗歌的文化浸润和艺术熏陶,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诗歌本身的资源。
二、诗歌教学的意义分析
诗歌作为经典的语言艺术,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优秀的诗歌作品能让学生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契合和共鸣,跨越千年依然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诗歌教学可以把诗歌蕴含的美以及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内涵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诗歌的审美能力,生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是一朵奇葩,也正因如此,诗歌所具有的美学价值是独特的,初中正是学生形成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利用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学生在诗歌中感悟文化艺术的浸润和熏陶。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的《满江红》以其低沉雄壮的诗歌氛围、热血满怀的慷慨情感,激励着中华儿女的拳拳爱国之心。历史诗歌长河中这样的诗作不胜枚举,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不断丰盈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也不断充实着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情境创设,跨越时空产生共鸣
篇二:《【诗歌·高山流水】雨街 - 爱问知识人》
【诗歌·高山流水】雨街
篇三:《26 高山流水》
第十册第六单元
26 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部分字词古今词义的区别。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
1、 读通课文,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并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下列字词:
(1)鼓—— (2) 方—— (3)志—— (4)善哉—— (5)巍巍——
(6)少选—— (7)洋洋—— (8)破琴—— (9)绝弦—— (10)复——
2、 收集有关朋友、友谊方面的诗句、名言
3、有条件的查找收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故事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解读“知音”
1、“朋友”这两个字虽然普通。但它在孔子眼里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李白的笔下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王勃的心中则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以当两个人成为志同道合、互相欣赏的朋友时,“朋友”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知音”(板书)
2、说起“知音”的来历,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板书 26、高山流水
二、疏通课文,初识“知音”
1、学习古文首先要读准、读顺,自己根据分隔符号读一读。(文言文的朗读讲究节奏美,试着读出节奏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再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回顾疏通古文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每一句;联系译文矫正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同学交流讨论。关于高山流水的诗句。
4、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轮讲、补充)
5、班级交流
6、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译文,学生读相关古文)
7、提问: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钟子期)
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是当时著名
的琴师。
钟子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关于高山流水的诗句。
衣、挑担子、拿板斧的樵夫。
三、探究文本,感受“知音”之喜
1、一个是晋国赫赫有名的琴师,一个是楚国山野砍柴的樵夫,是什么东西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知音呢?(交流:音乐)
2、用~~~线画出两人弹琴、听琴的句子。(学生交流、板书)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3、 想像乐曲内容:伯牙弹琴除了想到“高山”、“流水”之外,他还会弹奏哪些景色呢?
旋律时隐时现,飘忽不定,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泼的节奏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情澎湃时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鸟语花香、清风明月、森林大海等)
A、 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出示内容)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学生: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细雨。 学生:善哉乎鼓琴!绵绵乎若( )。
老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 学生:善哉乎鼓琴!( )乎若( )。
B、同桌对说
出示参考词语:依依杨柳、皎皎明月、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皑皑白雪„„
4、想像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心理活动。
伯牙与钟子期本不认识,他们在江边是偶然相遇,所以——(出示)
当伯牙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琴弦时,钟子期暗暗赞叹: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伯牙暗暗惊讶: 当钟子期听出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伯牙暗暗欣喜:
5、根据刚才的练习,自己完整地想像当时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时的情景。
(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弹、怎样听、各自想什么等)
(1)同桌对讲
(2)全班交流抽1~2个复述,其他点评
四、拓展深入,感受“知音”之痛
1、一次巧遇,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音乐上的知音。他们约定来年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时,得到的是钟子期病故的噩耗。钟子期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把坟墓修在江边,他要好好地听先生的琴声。,这是一种何等凄美的相会呀!
2、伯牙来到墓前,此时秋风瑟瑟,万木萧萧,更增添了伯牙心中的哀伤。(出示)
(伯牙)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抚琴:弹琴]一操[一操:一曲]。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鼓掌大笑而散。关于高山流水的诗句。
3、伯牙见到众人听琴的摸样,心里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呀?
(交流:愤恨、痛苦、哀伤、觉得世上再无知音等)关于高山流水的诗句。
4、唯一的知音已去,世上再无懂琴之人。于是——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示并齐读)
“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为知己者绝琴。这是一种何等深厚的情谊!
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痛苦绝望的悲凉心情,体会人生中得一知己的珍贵。
五、情感升华,珍惜“知音”之谊
1、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后人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想听吗?(播放《高山流水》)
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我们再来齐读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2、千百年来,“高山流水”已成为“知音” 的代名词了。此时此刻,你对知音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了呢?(出示)
知音是
知音是
知音是
1、朋友,可以把快乐加倍,把悲伤减半。
3、真正亲近的人,不需要言语,即使多年不见,再见面的时候,友情也会一日往昔。
地感到高兴,当朋友遭受痛苦的时候,会守在朋友的身边,鼓励他,支持他。
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诵咏知音、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名言来表达自己对知音的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数量)
3、总结: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当我们有朝一日遇到了知音,一定要好好珍惜。 在感悟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高山流水”的含义,懂得“知音难觅”,要珍惜友谊。另外,通过让学生说说对“知音”的理解,再次提升情感及认识。
附板书
26 高山流水
知音
伯牙 ———— 钟子期
志在高山 巍巍乎若泰山
志在流水 洋洋乎若江河
[课文链接]
伯牙摔琴谢知音
——选自《警世通言》 明·冯梦龙
锺公(钟子期父亲)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锺公道:“老夫愿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关于训练材料
一、比较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A、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 .
B、李林和王勇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 .
A、终生不复鼓琴。 ( ) .
B、奶奶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 ) .
A、善哉乎鼓琴! ( ) .
B、在同伴的鼓动下,我走上了讲台。( ) .
二、成语积累
例: 莫逆之交 之交 之交 之交
(参考:管(仲)鲍(叔牙)之交、 刎颈之交、 忘年之交、患难之交等)
篇四:《形容高山流水的句子 》
形容高山流水的句子
1。高山流水,万籁俱静,惟泉水淙淙,疑是十万八千里外,月宫嫦娥抚琴击筑,明快的乐音把人带入了神仙境界。
2。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而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形容高山流水的句子 。
3。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
4。节奏时而低缓时而急促,跌宕起伏,连绵不绝,余味隽永,好似高空跌落的一团轻云,在大气既将拥抱它的时候,5。叮--叮--咚--咚--,余音绕梁之感于耳不绝,这是一次心灵的滋润,感觉春日里细雨在脸上亲吻,真的有点情不自禁,在心里默默为它合拍,我也化成了一个音符,随它飘起来了,怎一个好字了得。
6。形容高山流水的句子 。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
篇五:《文天祥名言名句》
1、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2、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3、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4、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文天祥名言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5、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8、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9、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10、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文天祥名言名句。
11、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12、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13、燕子楼中,又挨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14、铜雀春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
上一篇:想和好的说说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反思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