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体育硕士】
篇一:《幼儿教师职称考试》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设计和组织体育活动对幼儿的成长更加有意义? 笔者认为,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才能达到最优的锻炼效果,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和需求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1)运动能力不一样。小班幼儿运动能力较弱,重点应发展钻、爬、跑、跳、平衡等身体素质;而中、大班幼儿运动能力已渐渐加强,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在动作难度方面须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2)思维方式不一样。小、中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富有童趣、可爱的角色较能吸引他们;而大班幼儿抽象思维渐渐萌芽,一些挑战性大、任务意识强的角色比较适合他们,如扮演小士兵。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要具有吸引力 1.让体育活动过程故事化 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我常将活动过程故事化,或赋予它情节,或赋予它角色扮演,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材料“活”起来,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 除了体育教学活动,还可以拓展其他活动形式,如户外体育游戏、亲子运动会、远足锻炼等。如带领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与锻炼,到湖畔举行亲子运动会、大型体操表演等。利用社区资源进行身体锻炼,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三、科学调控运动过程 1.科学调节运动量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理分配难易点,科学调控运动过程。要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的运动。 2.合理调控运动密度 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讲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其次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照搬教案,而应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一个优质体育活动的重要标志就是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一个活动的时间,提高活动效率,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效教学。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关键点有哪些? 我认为要更好的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安全、温暖、的幼儿心理环境 1.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鼓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应与幼儿沟通,克服他们怕羞、胆怯等心理障碍,主动鼓励和支持幼儿交往。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幼儿,更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给予更多关注,更多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感到教师的可信可亲。 2、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态度,学会关心周围人,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与同伴合作,并使幼儿意识到积极、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合作而获得的。 二、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家园配合教育原则,结合幼儿园实际,确定每周用一个上午的时间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开展了“峰峰为什么没有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让我来帮你”、等主题教育活动。 三、在各领域教育中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精心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语言课中的表演活动,通过讲故事、猜谜、表演故事情节等,让幼儿在掌声中增强自信心,获得分享、合作体验和感受成功的快乐。科学活动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扩大幼儿接触社会的范围,逐步提高幼儿感受自然美和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艺术活动是陶冶幼儿美好心灵的天地,为幼儿创设表演区、美工区、绘画室和音乐室,定期组织小音乐会、联欢会、美工作品展等,让幼儿展现自我、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实践证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各领域教育是相融合的,只要教师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无论进行何种活动,都是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好
时机。 四、家园同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让家长明确各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时反映幼儿在园表现。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情况,使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身心和谐发展。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工作实践,什么是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成人的角色是什么? 我认为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引领幼儿想说、敢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墙饰与幼儿高效互动。比如可设立“每日一读”、“探究园地”、“我会认字”“宝宝乐园”等主题墙饰,激发幼儿表达与交流的欲望,从而促进幼儿想说、敢说、有话可说,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2.引领幼儿爱说。教师在日常与幼儿交谈时要引领幼儿说完整的话,表达时要注意一定的条理性,要多为幼儿搭建表现的舞台。比如每天早上来园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教室门前创造性地设置“小小迎宾员”,与老师合作接待人园的其他幼儿,要求“小小迎宾员”主动与来园的家长和小朋友主动打招呼问好。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文明礼貌的教育。教师还可以在班上设立“小小广播台”,每天利用小喇叭广播活动,让幼儿凭借背一背儿歌,听一听歌曲,讲一讲故事,夸一夸人物,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如此,幼儿不仅获得成功感,树立了说的自信心,而且语言表达与表现技能得到高效提升。 3.引领幼儿会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幼儿说的愿望。比如秋天,幼儿会迷恋于形态各异的树叶,教师就可以引领幼儿边捡树叶边说树叶,同时让幼儿对不同的树叶分别说说悄悄话,幼儿在观察、品评、想象中自然而然会用语言表达。 在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成人的角色是: 1、创造者(教师借助一定的条件,为幼儿创造一个好的语言交往环境,从而刺激幼儿的交往欲望。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幼儿之间进行自我介绍,可以增加幼儿彼此之间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2、指导者(作为教师,就要求在这一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幼儿选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比如说对性格不同的幼儿,指导的方法就不同,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随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 3、传授者(教师要适当的教给幼儿与人交往的知识技巧,使其能更轻松的与人进行交往,同时也使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积累知识。)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理解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 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合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二、存在的问题 1.学习适应上的困难。2.缺乏阅读兴趣。3.阅读理解能力差。 三、对策与建议 1.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随着视觉媒体的普及,幼儿的阅读己不满足于以前单一的书面材料了,他们很早就表现出对电视、画报的兴趣。我们应该从多种渠道来收集幼儿的阅读材料,为幼儿订阅大量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彩图幼儿故事100集》(红果、绿果、黄果三套)《幼儿识字》等等,可以为提供各种音像资料,如录像、动画片等,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阅读拼图、识字玩具等。鼓励全体教师、幼儿、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来共同参与,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丰富的材料,特别是针对小班幼儿的阅读材料,使幼儿能在阅读时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增强表达的愿望,为阅读兴趣和后天习惯的培养打下基础。 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环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潜在课程,教师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可利用一切需要向幼儿提供的场所,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的语言知识。 3.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早期阅读行为。每个孩子的智
力、发展速度都不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等等。因此,教师注意调动每个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幼儿是好动、好模仿的,每当阅读内容中出现有趣的角色或动作时,鼓励孩子们学学样子,孩子们对此乐而不疲。教师从中观察、了解到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时发现幼儿间的差异,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 请阅读课件中所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你经历过类似的现象吗?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你会如何处理和引导孩子?你如何理解关爱教育? 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我和儿子去散步,路上很多蚂蚁,儿子用脚去踩蚂 蚁,我对他说:“你和蚂蚁比,谁个子大?”,他说:“当然是我。”,儿子喜欢看超人,我说:“怪兽和你谁大?”,“当然是怪兽”,我说,如果怪兽用脚踩你,你怕不怕,儿子说怕,我说,那你还用脚去踩蚂蚁,蚂蚁就不怕吗?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那么,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将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教师言传身教,埋下关心他人的种子。 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会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影响着孩子。要想幼儿学会关爱他人,教师自己心中首先要充满爱,时刻充满关爱他人的思想,要为孩子做出关心他人的榜样,要用自己的点滴行为去感染幼儿,影响幼儿。 比如,当幼儿不小心摔倒时,我不是责备孩子如何的不小心,而是关切地询问幼儿哪儿摔疼了,要不要紧,同时轻轻地为孩子拍去身上的灰尘;每当有小朋友说自己不舒服时,我总是关心地询问,同时抱起孩子,摸摸他的头,看看孩子有没有发烧,或帮孩子揉揉肚子等;当有孩子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时,我主动地去帮助他,同时引导其他的孩子也来帮助他。虽然,这些看起来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却能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爱的种子。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渗透关爱教育的?你觉得从整个社会来说,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当前家长对孩子期望较高,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科学育儿意识比较淡薄。“焦虑”的家长对孩子成长进行的盲目干预,很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幼儿园及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站在孩子生命全程发展的高度看问题,使其树立科学的育)L观念。 2.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 (1)注重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在充满关爱的精神环境中成长。幼儿园的政策制度、人文氛围、教师评价机制等都影响着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水平以及对工作的兴趣。因此,幼儿园一方面应创设“以人文本”的制度和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使其用心育人;同时应积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引导教师用积极的情感和言行关爱每一个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认
识到家庭氛围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并能够以身作则,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2)教师应提高自身对幼儿日常活动中教育契机的敏感性,把关爱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隐藏着许多可以进行关爱教育的契机,教师应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重视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价值,把幼儿一日生活中所隐藏的、潜在的“教育契机”提升到显性层面上来,有意识地进行有效干预.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关爱。 就整个社会来说,我认为要形成幼儿园、社区、家庭合一的关爱教育环境。家庭、幼儿园教育的不统一状态导致了孩子在幼儿园五天的教育还不如在家和社会两天的熏陶,对幼儿关爱品质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阔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内容一般集中在孩子的学习、健康状况等方面,而孩子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往往被忽视。关爱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存在于幼儿园、社区、家庭等方方面面,需要幼儿园、社区和家庭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长期坚持。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科学探究部分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教师的哪些行为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师的下列行为会扼杀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一、粗暴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 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未知的事物,他们对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很多事情都感到新奇,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无法自己解决这些疑间,因此,向成人幼儿教师对孩子哪些方面经予更多关注。
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途径。幼儿的提问与他们认识能力有关。因此,不同年龄的幼儿会提出不同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提问逐渐复杂,并且追根究底地提问,直到得到满意的答复。面对幼儿的提问,教师应该以幼儿能听懂的语言讲授相关的知识,让幼儿对相关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如果老师粗暴打断幼儿的提问,幼儿将失去对问题探究的兴趣。 二、不允许幼儿有“越轨”行为 好奇心强的幼儿不但渴望从成人那里获得各种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而且常常自发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他们对周围的各种物品,如动物、植物、实验材料、玩具、图片等不断地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以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有的幼儿甚至发生“破坏”的行为,如:班里新种下的植物经常被好奇心较强的幼儿从土里拔出来,目的是看看底下什么样子;好奇心强的孩子也是最不守纪律的,如在班级的活动区里新添了一种活动材料,教师还没有向幼儿介绍,但是有一些好奇心较强的幼儿忘了自己正在上课,竟跑到活动区里去摆弄新材料;班级的鱼缸常常被好奇心强的幼儿扔进纸片、玉米粒等等,甚至把手伸到鱼缸里去摸鱼。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越轨”,教师就不应该太认真地加以追究,更不能为之而体罚幼儿,以保护其好奇心。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部分的发展目标,谈谈你对感知“生活中数学”的理解,并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说明。 在我看来,“生活中的数学”一方面强调由幼儿日常生活或游戏中的问 题引发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则强调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判断、推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这种思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既可以以专门的方式进行(如集体数学教育),又应该在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随时进行;幼儿园集体数学教育应以幼儿原有经验为基础,注意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引导幼儿解决生活和游戏情境中的真实问题。下面我从如何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内容,引发幼儿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的角度,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幼儿园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学习机会。 (一)从孩子经常接触的各种材料、玩具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 1.水和沙。在沙箱中提供各种类型的碗、纸盒、瓶子、管子、漏斗、水枪、小桶、勺、杯子等,当孩子把水从一个容器倒向另一个容器时,很容易发展容量、重量、容积等概念。沙还可以用来建模型,以此了解固体的形状、体积。 2.叶子、种子。孩子在观察、收集各种类型的叶子、种子时,对形状、尺寸、数量及分类、排序等都会有所感知。 (二)从孩子感兴趣的各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1角色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在娃娃家里分配餐具、食物来练习一一对应、一和许多;在开餐馆、杂货店等游戏中买卖东西,可学习物物交换等。而医院游戏中要排队、挂号、量体温、听心跳数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内容。 2、木工。把一块木头劈成很多小块或是将许多小块粘成结构形状各异的物体,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经验。不同重量、厚薄、长度、结构的物体可供孩子比较、测量,这也是发展幼儿数学语言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三)从日常生活活动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 1.进餐、吃点心。进餐时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测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顺序(先发„„,再发,,,,
一)、一一对应、数数等经验。 2.盛洗。幼儿轮流洗手时,能获得快、慢,顺序(先后以及第几组、第几个等序数)概念。 (四)从周围环境中捕捉数学教育内容 1.自己所处的位置。寻找自己的班级在几楼第几间,自己家里住在第几层,自己的床位在第几行第几列,自己做操站什么位置等,都能使幼儿区分方位,感知序数。 2.班室的大小。区分班级教室、寝室面积的大小,比较自己班级与其他班级面积的大小,了解自己班与别人班环境布置的差异等,都能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引导他们学习测量。 结合《3-6岁儿
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你如何看待简笔画教学? 简笔画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形象化教学手段。它主要是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配合教师的课堂讲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来提高教学质量。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简笔画就是教师创造这种“艺术”情境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因为幼儿主要以
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幼儿园的老师能把所教的知识边讲边潇洒地几笔画出儿童们喜爱的形象,将大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使幼儿园的老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了不起的形象。下面就简笔画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我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幼儿园运用简笔画的好处 简笔画教学对于在幼儿园的课堂(如,新编的舞蹈动作,新编的运动操、早操动作等。)也是相当实用的,一方面它可为幼儿教师在制作教案时设计的一些动作提供绘制的简便性;另一方面也为大班和学前班儿童提供直观的教学情境(如词的图解、短文的图解、成语或歇后语的图解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补充幼儿园教学挂图的不足。 三、当今幼儿的教育现状要求幼儿园的教师最好必须懂得简笔画 由于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所以现在社会流行让孩子烹在起跑线上的现象,导致当中有许多幼儿园在学前班时就大量地接触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本人不大赞成这样,但目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对于五六岁的幼儿要接受七八岁幼儿的学习内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抽象思维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师能边讲边画,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将对发展儿童的观察力和思维力具有不可比拟的好处。同时也扩展了幼儿的思维,达到这个时期应培养幼儿的目标,因它将枯燥的课文变得趣味横生。 所以,简笔画教学在幼师教育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它既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能为培养幼儿教师掌握课堂“艺术”情境提供舞台技巧。两者都见证了简笔画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和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你对“提高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并不是‘教’技能”这句话的理解。 下面,我就以绘画为例,来谈谈我对“提高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并不是‘教’技能”这句话的理解。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发展儿童潜在的创造力。许多理论与实践证明,绘画是挖掘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的创造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创造力不可能脱离儿童特有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而单独存在。所以在绘画过程中要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引导幼儿创造的激情。我平时注重与幼儿一起创设良好的活动场所以及各种活动工具、材料供孩子们进行选择。使孩子们不受限制地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游戏、创造。绘画时,让幼儿结合主题自由作画,将自己的想法渗透在作品中。在幼儿完成了一幅作品之后,我鼓励他们充分、大胆地表述自己的作品,使大家在讲述中感受到作品的画面效果,并体会作品的画外音,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总之,我发现要提高幼儿绘画的艺术表现力,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我从培养幼儿的兴趣着手,从构图、色彩等方面启发幼儿,看到了一定的效果。我班大部分幼儿能大胆作画,主题物画的比较大,能围绕主题适当添画相关的内容,学会了一定的用色本领,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绘画的艺术表现力,有待于在今后的绘画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指点,共同促进、提高幼儿绘画的艺术表现力。 对照《指南》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谈谈音乐教育实践中有没有被忽视的方面?哪些方面普遍被忽视?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我们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是没有将将音乐与生活中的见闻紧密结合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借音乐动情的特征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喜闻且乐于接受。 有一次下了一场大雨,孩子们听到雨声都跑向窗口观看。我也和孩子们一起看着下雨的情景,一会儿,雨小了,我问他们:“刚才下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下大雨时声音好大,哗哗哗的!”我又问:“现在下小雨了,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下小雨的声音小了,是滴答滴答的!” 针对孩子对下雨的感受,我唱了一首歌曲《大雨小雨》,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他们一边听,一边跟着我学唱,当唱到大雨时,孩子们的声音很自然地变大起来,唱小雨时,声音就变得小了,很快地他们学会了歌曲。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拿出了四种乐器:串铃、铃鼓、鼓、沙锤,让幼儿选择大雨和小雨的配器。孩子们对各种乐器声音进行尝试后,有的说:“下大雨时会打雷,我们就打鼓;下小雨时声音小,我们就摇沙锤。”有的说:“下大雨的时候,铃鼓和大鼓一起敲,一下小雨的时候串铃和沙锤一起敲。··„”我把孩子们设计的方案综合起来进行
篇二:《幼儿寻求老师关注的消极方式及老师的应对策略》
幼儿寻求老师关注的消极方式及老师的应对策略
幼儿寻求教师关注,是指他们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向某位或某几位老师寻求注意的行为。获得更多老师的关注,是幼儿园中每个孩子都有的正常心理发展需要,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而正是孩子的消极心理表达,让老师们把这些孩子称为“顽皮”或是“问题”幼儿。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但要正确对待他们寻求关注的表现方式,还要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发展方向。
1幼儿寻求老师关注的消极表达方式
在幼儿寻求老师的关注方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是如果老师的关注度没有达到幼儿的要求,他们就会采用一些让老师抓狂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一般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哭泣是幼儿的一种正常交流方式。因此,幼儿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哭闹”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幼儿自己日常生活的“实战经验总结”,多数幼儿因采用这种方式,而从家长、亲人那里得到满足,为此,在幼儿园中他们也会频繁的运用。
天天是个可爱又懂事的小女孩,她虽然只有两岁半,但是能讲很多“道理”——我长大了,什么都不怕,我是大姐姐~~~~这都是天天挂在嘴边的话。可是,能说出这些,并不代表她能这样做。每天到园后,和到午休的时候,天天都会哭着,要求老师抱着。 幼儿期是孩子们快速吸收外界事物的关键时期,语言的发展为他们更好地交流提供了更便捷的媒介。然而,有时幼儿对待语言的真实含义并不了解,只是通过成人的反应进行模仿。正如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所说的,成人反应越强烈的言语,会促使幼儿更喜欢运用这些语言获取关注。
楠楠是班里很活跃的一个孩子。可是,最近她经常说一些脏话。有时还会指着其他小朋友说:“这臭孩子,真讨厌。”如果其他小朋友说楠楠这样说话不礼貌,并把老师喊来时,楠楠并不害怕,反而会很高兴的样子。如果老师劝导楠楠,她会更加高兴。
为了获取老师更多的关注,幼儿也经常采用破坏教具、玩具或是其他幼儿物品的方式,达到自己的需求。如果老师的关注增加,他会更加频繁的采用这种方式。
涞涞是个五岁的小男孩,也是班里最能搞破坏的孩子。每次自由活动时间,他就开始来回走动。如果有小朋友搭建的“高楼”、“火车通道”或是“宝塔”,快要成功或已经完成时,他就会“破坏掉”。小朋友的哭声,引起老师的注意。面对老师的教育,涞涞并不伤心,也不害怕。“我只是想和他一起玩,帮助他建的更好”,涞涞还会为自己说理。有时还慢慢地走到老师身旁,想依靠在老师身上。在老师的劝说下,他会和小朋友一起搭建想想中的建筑。
2幼儿不断寻求关注行为的原因
获得更多关注,是幼儿心理的一种正常发展需求。但是,不正当的表达方式,会引起老师的反感及消极应对。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求幼儿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每位老师采取正确引导方式的关键。
现在家庭结构,使得多数孩子在家里获得更多溺爱,满足更多无限的要求。这种无形的生活方式,让幼儿对家长产生了太多的依赖,成为家庭中的太阳,滋生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也有一些家长,只是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忽视对孩子心理的关心。当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关注,而产生心理不安。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采取不正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幼儿心理处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交流方式。在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那么多的同伴和老师,那么多新奇的事物,他们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及需求,也不知道怎么去回应同伴和老师,以至于他们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吸引其他人的关注。
3积极应对幼儿的寻求关注
面对幼儿消极寻求关注的方式,我们如果不采用积极的应对和引导,就无法让幼儿形成正确的交流方式,从而也会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教师对孩子哪些方面经予更多关注。
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不能称为教育。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正确引导他们的心理发展,促使孩子们养成正确的交流方式,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对待幼儿的不同表达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做到尊重、关心、接纳孩子。让幼儿在安全、轻松、愉快,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关系
老师要积极建立与家长的沟通关系,形成家园合作的模式。通过咨询交流,从家长那里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从而找到幼儿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帮助孩子建立正确地获得心理需求的方式。
开展幼儿交流活动
幼儿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园中情况,开展一些幼儿社交活动,在实际交流中对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养成正确交流方式。设置不同的社交环境,让幼儿变换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心理表达方式。
篇三:《家长向幼儿教师提的六点建议》
家长向幼儿教师提的六点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07-4-28 16:05:21 单位: 浏览次数:317 来源:《教育导刊》2006.8
关键字:师生关系 自主活动 心理健康
女儿上幼儿园已经一年多了,作为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我很关注孩子入园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也更关注这些变化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下面我就从孩子发生的一些变化,谈谈我对幼儿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认识。
一、给每个孩子以爱与关注
为了方便梳理,我们给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剪了个短发,可是一个月后,当我们说再给女儿剪短发时,却被她拒绝了。我问女儿为什么要留长发,女儿说:“留长发,老师就会在我起床后帮我梳头,帮我绑头发。”“我现在剪短发,起床后,老师不理我,只顾帮其他小朋友梳理头发。”
女儿刚去幼儿园时,吃饭吃得又快又好,因而放学时经常得到小红花。可是后来,却吃得越来越慢„„。我们问她原因,她说:“我想老师喂我吃饭。”原来如此!女儿上园不久就发现,老师会哄着、逗着吃得慢的小朋友吃饭,对此她很羡慕,为了得到老师的逗和哄,为了和老师亲热,女儿采取了“慢吃”策略,因而她也得到了老师的照顾。我们多次批评她吃得慢,她总是不以为然地说:“我就是吃得慢!”
孩子需要爱和关注,我们有意无意的疏忽,很可能就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还会导致孩子行为上的“退化”。
教师的关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注——不要有意无意地关注了某些小孩而疏忽了另一些小孩,而应尽可能做到在每项活动中对不同的小孩都给予相应的爱与关注,如微笑地看他一眼或拉拉他的手、拍拍他的肩,或关切地对他说上一句话或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这种爱与关注的表示,会让孩子心理上得到满足,他们就不会通过其它“不正常”的手段来获得我们的爱与关注。
二、融洽师生关系,积极关注孩子们排泄需要
女儿上幼儿园之前大便是很有规律的,每天早上一次大便。可是,每个学期一开学,孩子的大便便变得无规律了,孩子的大便也成为我们做父母的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据我的调查,不仅我女儿这样,许多孩子都这样。)。女儿上学后,2~3天大便一次,有时甚至3天以上才大便一次。孩子多天不排便,一旦要排时,是很困难的,有时,我们不得不给她吃点“泄药”,以促其顺利排便。随着年龄的增大,现在情况稍微好了一点,但是每天放学回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赶紧上厕所大便。我们经常问女儿,为什么不在幼儿园里大便,她总是说,说厕所里人太多,或者说她不会擦屁股。我们问:“你干吗不叫老师帮忙?”她说:“我不敢。”
刚上幼儿园时,女儿经常尿湿裤子而不敢跟说,只有到我们傍晚去接时,才发现,但是此时的裤子已差不多就干了。每当此时,我们总是问说:“尿湿裤子了,干吗不叫老师帮你换?”她总是说:“我不敢。”接着我又问:“是不是还不好意思让老师和小朋友知道你尿湿裤子呀?”她说:“是。”
孩子在幼儿园里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都没有办法得到及时满足,孩子有事不敢叫老师帮忙,孩子犯错误后怕被别人知道,这些都说明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生活的心理环境没有家里那么轻松,那么自如。幼儿教师对孩子哪些方面经予更多关注。
据我了解,幼儿在园里上厕所的时间及其长短基本上是统一规定。而对于一个尚未学会自如地控制排泄的中小班幼儿来说,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甚至结束排泄活动,这确实是难为了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我主张大家多关心孩子们的排泄活动,给他们更加宽裕的时间,更轻松的排泄氛围,以免孩子们的排泄需要没有得到适当的满足,而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幼儿园教育应该多给孩子们些乐趣和满足感
起初女儿是很想去幼儿园的,因为到幼儿园可以滑滑梯,可以和许多小朋友做游戏。但是才去了两个多月,孩子就不怎么想去了(但迫于无奈父母要上班,她还是天天去。)。每天一起床就问:“今天用去幼儿园吗?”如果我们说:“不用,今天是星期六或星期日。”孩子听后就特别高兴。
有一天早上,女儿上幼儿园的路上,看见邻居家的小狗在外面遛达,女儿就问我:“爸爸,为什么这只小狗不用去幼儿园?”从那口气和眼神分明看得出,女儿宁愿做只可以自由遛达的小狗,而不愿做个上幼儿园的小孩。
我常问女儿,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她总是说:“幼儿园不好玩,老是挨坐在教室里。”“我觉得幼儿园里上课好累。”„„
幼儿期孩子的一切行动都由直接兴趣所左右的,即对于绝大多数幼儿来讲,他们来幼儿园,或参加某项活动并不是为了我们成人所想象的“美好将来”,也不是为了“受教育”,他们的行动大多数是为活动本身的“有趣、有意思、好玩”性所左右。当前,我们组织的教育活动,多数是从我们成人的“教育理想”出发,刻意追求活动的“教育性”,而相对忽视了其能否给幼儿带来“有趣、有意思、好玩”的体验,这样的“成人化”教育,当然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也是不会受到幼儿欢迎的。我们应该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具有适度的趣味性、挑战性、活动性、多变性,让幼儿真正从活动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
四、多给孩子点自由活动的时间和机会
孩子现在4岁多了,每天放学后,都不愿马上回家,总要在外面玩到天黑了才回家。其实,孩子在外面又玩些什么呢?经我观察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在操场上跑来跑去,或者是和小伙伴在那里做游戏──也是追呀、跑呀的、喊呀„„幼儿教师对孩子哪些方面经予更多关注。
有时候,我们由于有事需要一放学就带女儿回家,这时女儿总是嘟囔着嘴说:“今天我还没玩呢!”“今天我还没玩够!”„„
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幼儿最喜欢的在园活动,是上厕所——为什么?很简单,在厕所里幼儿可以自由自主地说话,可以玩水,可以随意地站着,而不用小嘴巴闭上,小眼睛看老师„„
幼儿是好动的,幼儿是喜欢自由的。但是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严肃的、有秩序的、有组织的不能自由讲话(老师称之为“乱讲话”)的“课”所占的时间太多太多,幼儿真正自由自主的时间却很少,现在有些教师就连课间休息的时间也用来幼儿进行教育(严格来说是在对幼儿“说教”),生怕美好的光阴被白白地浪费掉。这样,由于在老师控制下,幼儿很少有自由自主的机会,所以幼儿喜欢上厕所,或者厌倦幼儿园的生活也就不奇怪了。
自主活动是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和正常心理生活之必需。因为自主活动能为幼儿的情绪宣泄及紧张心理的缓冲提供机会,自主活动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许多幼儿在上课的时候坐不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自主活动的需要没有得到适当地满足的缘故。如果这方面的需要长期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幼儿很可能就会出现压抑情绪,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强迫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喜欢破坏、喜欢发泄等不良症状和倾向。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游戏应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它所倡导的也就是多给幼儿一些自由自主的机会,因为真正的游戏中的幼儿是自主自愿和愉快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当然也就能满足幼儿的自主需要,有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多创造些机会,给他们自由地奔跑,自由地喊叫„„
五、老师应该言而有信
在幼儿园里老师允许孩子们拿自己喜欢的VCD碟来放给其他小朋友们看„„,但有一天女儿回来对我说:“老师说过小朋友不得再拿‘奥特曼’的VCD来放,可是今天她却放给我们看了。我觉得老师好像是在骗人一样„„。不管她,她放了我就看!”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老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老师在言行方面应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六、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每年秋季入学不久,孩子们都要病许多天,有时候甚至是反复地发病——不是感冒,就是咳嗽。这不仅是我的小孩是这样,许多小孩都是这样。孩子们放假在家时却很少甚至有许多小孩根本没有生病,但一开学,就生病。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幼儿园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关注不够,或者说是,关注的方法不对。
保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如何保护和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方面,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我们应该把工作做得细些,实些!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不是以幼儿园拿了多少个多少高级别的体育奖项来衡量的,而是以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指标和发病率的高低来衡量的。
关注孩子,关注孩子们的变化,让各项保教措施真正落实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健康发展上。
篇四:《有关幼儿教育的格言 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
把正常孩子培养成天才的奥妙,就是对其大脑频繁、紧张、持久的施加刺激,阅读是积极自觉的刺激、是刺激智力发展的良剂。
把子弟的幸福奠定在德行与良好的教养上面,那才是唯一可靠的和保险的办法。
保存丰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孩子关注它周围的世界。要带孩子冲破他生活的狭小圈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快乐。有关幼儿教育的格言 要做孩子的老师,先做孩子的朋友。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
对于儿童,做父母,做教师的责任,便是如何教导他们,使之成为健康活泼,有丰富知识,
篇五:《幼儿教师读书感悟》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幼儿教师读书感悟。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做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幼儿教师读书感悟(二)
文/赵纯
假期中,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和<幼儿教育>中的部分内容,其中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这一章节中,包括了使幼儿成为一个很好的听众,让幼儿爱说会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幼儿做好书写准备等相关内容。幼儿教师读书感悟。以及<幼儿教育>上关于幼儿阅读活动的案例和指导策略。其中指出幼儿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有:第一,观察的有序性还不够,不能很好地观察每一页画面上的人物与背景,特别是与故事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因而无法理解关键性的故事情节。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第二,思维形象具体,尽管中班幼儿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慨括分类,但思维过程常常呈现一种无序化的状态,表现在还不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形成对故事的理解,语言表达还不连贯;第三,中班孩子的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注意的稳定性不够,部分孩子仍未掌握翻书的基本顺序与方法,常常一下翻到后面,一下又倒回前面。需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第四,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并富于想象,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变化的比较,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书中也指出针对以上特点,中班幼儿阅读指导要点是:指导幼儿能对画面作有序观察并能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故事内容;能对图书画面中的空白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知道图书中有页码和文字,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编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并能安静地阅读图书。
(一)精选教材根据中班孩子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我们须重视阅读教材的合理选择,通过主题鲜明、色彩感强的图书画面和生动有效的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其注意的稳定性,从而萌发幼儿独立阅读的愿望。
众所周知,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过难或过于简单的内容都无法调动幼儿阅读的兴趣。尤其对于中班孩子而言,他们虽然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仍然对成人有着很大的依赖性。这与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并精心挑选合适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并逐渐过渡到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简单的阅读过程。
(二)巧设提问提问,是成人与孩子共同阅读并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无法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与现状,更无法推动孩子继续阅读与思考。因此,在各类阅读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始终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中班孩子而言,怎样的提问才是最为有效的呢?
为了更好的发挥幼儿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具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氛围,同时更为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教师在幼儿进入中班后期,不妨尝试让幼儿学会提问,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幼儿说说?你还有什么看不懂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然后顺着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幼儿来解答问题,这样即能有效地激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幼儿间的关系,又能引发幼儿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书中还指出,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注意幼儿个体的差异。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就应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思想,表现自己的机会。尤其在中班年龄阶段,如果能给孩子更多的表现机会,会对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三)善用媒体媒体是传递信息和承载知识的工具,教学媒体是辅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指相对于现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其他媒体??幻灯、投影、视听设备、语言实验室等。媒体与教学的融合,构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如果不采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则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往往容易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境况,孩子的学习依托教材,靠教师灌输获得知识,孩子缺乏积极主动的状态,师生关系也无法达到交互作用的境界,更谈不上发展幼儿的个性。教学技术媒体的使用,则能帮助教师教学更直观、生动、形象,有助于幼儿理解和感受,并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拓展教学的领域。
(四)拓宽渠道阅读活动绝不仅仅单指图画书的阅读,其实在日常活动中,处处可见值得提供给幼儿阅读的材料。
1、生活中阅读如果说小班阶段,我们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习惯和兴趣,会更多的选用图画书作为阅读的材料,那么到了中班时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阅读的不同材料,以进一步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从而帮助孩子积累更多更有效的阅读方法。()如:我们为帮助中班孩子积累符号转译的经验,不妨鼓励孩子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各类符号,制作成图书,提供孩子阅读并共同破译符号意义;再如,我们为了帮助孩子学会有序阅读,并将书面知识转换为实践方法,不妨提供孩子一些简单的折纸图书阅读,或是自制一些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小制作步骤图,使孩子能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积累图画书中所没有的有效经验;另外,一些熟悉的广告画、公益宣传画和路牌等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制,提供给中班孩子进行阅读,这样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展幼儿阅读的渠道。
当然,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开展这类阅读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难易程度,以幼儿的当前需要为条件,以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为基础,进行有的放矢的选用。这样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2、家园合作阅读家园合作拓宽渠道阅读即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亲子阅读教育,从而使家园阅读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萌发、阅读习惯的养成。
对幼儿而言,家长参与阅读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和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对家长而言,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能了解自己孩子阅读兴趣、方式和特点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阅读教育情况,并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如何观察与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
亲子阅读指导,让家长学会了真正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尊重幼儿的阅读能力,倾听幼儿的阅读心声,欣赏幼儿的阅读表现,成为了孩子贴心的阅读伙伴,家园合作促进孩子在阅读活动中生动活泼的发展。
总之,中班幼儿阅读活动指导是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开展的。教师遵循幼儿的学习兴趣、需要和特点,为幼儿精选教材、巧设提问、善用媒体、拓宽渠道等,帮助幼儿观察、理解阅读内容,掌握阅读方法等,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同时,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目的是让每位幼儿都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使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阅读能力自我提升和习惯的自我养成,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上一篇:体育界为国争光的名人
下一篇:中文福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