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以为戒造句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引以为戒造句 篇一:《S版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 1 -

- 3 -

- 5 -

引以为戒造句 篇二:《高考易考易错成语例句及详析(之四)》

高考易考易错成语例句及详析(之四)

160.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必须和剔除、针砭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进行,•(厚此薄彼,形容对彼此待遇不同。一般用于对人、单位、集体。)

161.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学,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苦口婆心,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

162.(姹:美丽;笑容。姹紫嫣红,)

163.学习是循序渐进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喧:大声吵嚷。喧宾夺主,)

164.11月3•上下游围堰合拢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蹴:踏;,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此处可用“颠扑不破”。颠(多指理论)。)

166.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漫不经心,随随便便,) •实际上生产提(舍本逐末,放弃主要的、根本的,而只追求次要的、枝节的。生产与)

168.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衷:内心。无动于衷,内心动也没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不关心,置之不理。读书是孩子应做的事情,只能说认真与否,不认真不能叫做“无动于衷”。)

169.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举案齐眉真可谓。(案:古时有脚的托盘。举案齐眉,汉代梁鸿的妻子给他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后泛用以(引以为戒造句)

形容夫妻相敬。)

170.虽然这个店的招牌几易其名,改弦易辙,但因其服务质量差,•顾客仍然门可罗雀。(易:更换;辙:车轮轧下的痕迹,这里指道路。改弦易辙,乐器换掉弦,车子改换道路。比喻变更方向、计划或作法。招牌易名不叫改弦易辙。)

171.如不抓住时机,及时见报,这则消息将成为陈词滥调。(陈词滥调,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言词,空泛的论调。过时的消息不叫陈词滥调。注意:“陈词滥调”的“滥”不能写成“烂”。)

172.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己有,的商品不叫“忍痛割爱”。)

173. 174.•全班莫衷一是。(衷;折衷。莫衷一是,于指议论者。句中可改为“无所适从”。无所适从:) 175.经过挑选,66•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176.(飞黄:传说中的神马;腾达:,比喻一些人的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177.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疾首:头疼。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车祸致残,只)

(维:语气)

•生活(游刃:运转刀刃,即用刀来操作。游刃有余,对于运转刀刃是宽宽绰绰,大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不能用来指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

180.西山村伏击战中,日寇被八路军打得横尸阡陌、肝脑涂地。(肝脑涂地:原来形容惨死,后来表示竭尽忠诚,不惜任何牺牲。)

181.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汗牛充栋、•杂七杂八吗?(汗牛:使牛出汗;栋:栋宇,屋子。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极多。)

182.号声一响,连长一声“立正”,如潮似浪,热火朝天的操场,顿时万籁俱寂。(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人声、号声消失不叫“万籁俱寂”。)

183.你纵使有运斤成风的臂力,也举不起这重若千斤的巨石。(斤:斧头。运斤成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熟练,技术神妙。不是有力气的意思。)

184.(计议,指放宽时间慢慢商量考虑,不急于作决定,也指慢慢设法解决。虑”。)

185.(就要后退,没有前进缓慢的意思。)

186.(白驹过隙:比喻时)

187.一时间,漫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杳:) 188.(期期艾艾:《史记·张丞相列传》《世说新语·言)

189.(防患未然:在用于此不当,可改为“猝不及防”。猝不及防“事情突然 190.在场的观众不时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党委又组织参加扶贫的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使大家进一步明确(胸有成竹: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句中扶贫干部仅是明确政策,还不了解情况,不能称“胸有成竹”。)

192.他待人态度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付之一笑:用笑来对待回答,形容不值得理会。句中误解为对人笑脸相迎。)

193.他在学术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见仁见智:

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与“造诣深”无关。)

194.一个人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错误,只要认真改正就行,不有犯而不校。(校:计较。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

195.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淋漓尽致。(淋漓:渗透了水的样子,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或痛快到了极点。可改为“体无完肤”。体无完肤:比喻论点全部被驳倒或文章被删改得很多。)

196.每一名中学生都应遵守中学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中学的全部课程,•虚传的中学生。(名不虚传,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这里该用“名副其实”。 197.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真是巧夺天工。() 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198.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199.•在他们的罪行簿上又添新笔。(伥;专门引诱来给虎吃。比喻给坏人做)

200.(枚:个。不胜枚举,星辰“无数”,不同于“为)

201.•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站在那里憋了(;灌:浇;顶:头顶。醍醐灌顶,佛教用以比喻灌输智)(引以为戒造句)

这次错误虽然不很严重,但如果认为它不足为训,不引以为戒,•以后就会吃大亏的。(训:法则。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错误”不可能成为“法则”。句中把“训”误解为“教训”。)

205.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误解为不吝啬。)

206.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不能用“一位”修饰。)

大家齐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句中“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而“这位”并不等于“众多”学子。)

207.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来了。万人空巷,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热闹情景。)

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句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208.•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的栗子,结果猫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毛烧掉了。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209.?(差:稍微,比较;强:振奋。 210.(独到之处,指与众不同的见解。不是指某种特点。)(引以为戒造句)

211.这则笑话,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

212.(鼎力相助,大力支持帮助。一般一般用在请托或感谢对方的场合,如“请(你)鼎力相)

)

)

215.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216.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断线

引以为戒造句 篇三:《高二作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素养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认为语文应理解成,口说成语,书写成文。书写成文是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高考中占60分,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 因此,切实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我们学校的大教研组活动,经常对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在大教研组活动的带动下,我们高二教研组在教学中就时时刻刻渗透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思想——立足一点,放眼三年,环环相扣,稳扎稳打

1.将作文教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作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每个人在学习语文时都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总是有一个识字——组词——造句——赏析——作文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应以每一堂语文课为基础,将作文训练渗透在每一节课中。

(1)我们在讲课文遇上某文某段某句极好时,总是有意识地将它引申到写作上来,以求从语言艺术与语言技巧方面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极佳的写景抒情散文,他的笔下,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深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通感,调动了各

种感官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将“荷塘月色”描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致。写这样的文章有相当的难度,我们的学生在写这样的文章时,常常显得空洞而没有内涵,虽然也在大量地抒情,“我爱„„”“我喜欢„„”“这是多么„„”,可是读起来总是觉得轻飘飘的,没有力度。所以在讲这篇课文时,我们便有意识地将它引申到写作上来,让学生试着用这些方法去状物,学生果然大有收获。

(2)范文引路。以议论文写作为例,在现行教材中《劝学》、《师说》、《六国论》等,都是议论文的优秀篇目。这些文章无论是在中心论点的突出上,还是在论证结构的安排上,也无论是在论证形势和方法的运用上,还是在语言的论述上,都是议论性文体写作练习的范例。另外,这些文章大都内容不很复杂,结构也比较简单,可以说,短小精悍,易于学生把握、模仿。我们在教学时有意识地从写作角度与学生认真而反复的学习,对文章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引导学生捕捉写作思路的同时,力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写议论文并不难,从而树立起写好议论文的信心。

这样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我们看到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或听到一首好歌,都不免会有所感悟,将这种感悟说出来,与学生共享,彼此的作文水平都能上一个台阶。

(3)文以识为先,在学习文本时,我们注意培养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以便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较高的思想性。

如《祝福》教学生痛恨封建礼教,同情劳动妇女;《荷花淀》教学

生看到残酷战争背后的美丽的水乡,淳朴爱国的乡亲;《劝学》用古老的语言教导学生勤奋„„这些都对学生在作文中真善美的体现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2.利用好丰富的课外资源,辅助作文教学

(1)带领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报刊杂志,我们组的老师在选文读法方面,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切实必要有效的指导。

(2)引导学生进行开卷有益的课外自由阅读,帮助学生选读好书好文,让学生拥有充分的语言文化积淀。

(3)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 学习中日积月累,内化语言文字 。

重视基础知识及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可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来学习、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从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广播、电视、网络去接触、熟悉各种文学文体,了解各种信息,以增加自己的积累,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自己的习惯,在潜移默化、点点滴滴之间训练自己、提高自己。

我们指导学生平时要学会积累,养成多读书,勤做笔记的习惯,努力把自己所读的文章的好词、好句乃至好段,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将报刊上的热点问题的经典评论收集起来,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语汇素材也就不知不觉的丰富起来,逐渐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创造一些条件,来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适当(引以为戒造句)

的情境中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点燃起创新的火花。

3.充分利用好作文课

(1)集体备课时,全组老师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训练体系,让学生在用语规范、写作技巧、行文思路等方面得到扎实有效的系统训练。

(2)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文体特征要鲜明

高考话题作文的影响,近年来学生作文在文体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明显的误区。

一是作文文体特征不明,有些作文前面一半篇幅在议论,后面一半在讲故事。有些作文开头结尾是明显的议论,中间夹一个故事,甚至有作文前面是散文后面是日记,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反映出考生文体意识差,多年学习写作却连一种规范的文体的写作技能都没有掌握。

二是选择的不是自己擅长的文体,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只为讨巧,有的考生从未搞过创作,又缺乏必要的素养,却胡乱幻想,设计情节,写“科幻小说”,结果不仅造成常识性的错误,胡编乱造的痕迹也显而易见;有的考生平时不读也根本不写剧本,却去和戏剧语言“对话”,结果许多对话实际都是“废话”。选择自己不擅长的表达方式去试场“冒险”,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是盲目跟风,胡乱创新,文体花样翻新,牵强附会。什么说明书,病例,甚至有的还出成了试卷样子,在形式上煞费苦心,想以此去博取高分。在文体上绞尽脑汁求新求异,文章内容缺乏真知灼见反

倒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当考生挖空心思满街找新文体时,放眼世界,又有哪篇传世名篇有什么怪异的文体呢?

鉴于以上三个误区,我们要求学生面对作文题,必须先想一想:它有没有隐含文体要求,如果确实没有限制,可以自由选择,那就必须扬自己的长处,选择自己平时熟悉并能驾驭的文体。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文体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优劣的差异在于对所选定文体规范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至少要熟练透彻地认识和掌握一种文体的特征。

主攻一种文体的前提是要选准,要明白考试并没有特别讨巧特别能博取高分的文体,不管哪种文体,写好了都能拿高分,选择的关键要看我们的长处,基本原则当然是擅长什么就选什么,然后勤读勤练,必有所成。同时要坚持稳中求胜的原则,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也没有某种创新文体的成熟的写作经验,就尽量不要在文体上盲目创新。

一般来说,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应该去主攻规范的议论文的写作,努力提高理性地分析话题、材料充分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对话题看法的能力,小部分记叙文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去主攻规范的记叙文的写作,努力提高生动而有条理的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的能力。极少数确有天分且阅读背景丰富的同学主攻能有创意地表达的文学性较强的文体。

(3)注重讲评的重要性与技巧性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讲评课是“对学生写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36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