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的变化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2015高考真题汇编1.5天气、气候及变化》
天气的变化 第一篇

(2015·上海卷)(十一)下图为某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24. 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25. 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 受高峻地势影响

(十二)26.B 27.C

(2015·上海卷)(八)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霖,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17. 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 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③受地面增温影响 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①气压降低 ②风向偏西 ③雨势增强 ④风速减弱

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八) 17.D 18.A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甲 乙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气温(℃)

30

降水量(mm)300

20

10

-10

-20){天气的变化}

①)

②24012060③)④0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3.D 4.D

(2015·新课标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

1.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2.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 B. 节省劳动力 C. 促进生态循环 D. 提高经济收入

3.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2015·新课标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D. 19时~20时

5. 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2015·新课标Ⅱ)36.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止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图4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网特点及作用。(6分)

路网特点:线路较少(密度较低);(2分)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2分)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2分)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6分)

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3分)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3分)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

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

气候特点:(纬度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3分)(答对一项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本部分满分不得超过3分)

(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4分)

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作有关的部门。(4分) (答对1项得1分,答对4项即可得4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4分)

(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3~4题。

{天气的变化}

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

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天气的变化}

3.D 4.D

(2015·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7.D 8.A

(2015·四川卷)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5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11~12题。

11.贝加尔湖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天气的变化}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1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降低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11. D 12.C

(2015·天津卷)15.(13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

(1)结合图10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9分)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4分)

15.(13分)

(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2)节省运输成本;

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
天气的变化 第二篇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个内容。本节教材,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4节气候的基础。因此,教材讲述气温,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

二、学情分析

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概念。

(2)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能说出该地气温的变化规律。

(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气温资料,能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通过绘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态度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会判读等温线图,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突破策略: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结合实验,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四、教法学法分析: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学法:

教法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

学法方面:采用实验法(举例说明),提升学生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导学生从昨天晚上,今天早上,今天中午以及学生当天的着装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自然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气温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列举:

A:青藏高原居民独有的服饰——藏袍。一是可以保暖,必要时将全身裹在袍中,夜间可以当睡袋;二是可以适应昼夜温差大的变化。

B: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水果。热带有芒果、香蕉;温带有苹果、梨。

C: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气温高的地区,房屋大多讲究通风散热;气温低的地区,房屋大多讲究取暖保温。所以,我国东北地区的人们住的房屋内有火炕、火墙;我国南方有些气温高的地区人们居住在竹楼里。

D:气温影响商业。冬季气温趋势如何,适合不适合棉衣销售,是服装个体户每年秋季都关心的问题。温度偏低,棉衣畅销,应及早联系货源;温度偏高,棉衣则滞销,应少进棉衣,多准备其他衣服。

E:寒潮对体质较差的人(老人和小孩)危害大,容易引起疾病,如感冒。

过度:气温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啦!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和气温变化有关的谚语。在民间,就流传着“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天热扇扇子,天冷穿棉袄”,“一场秋雨,一场寒”等谚语,反映了气温变化的特点。那么:

1、什么是气温及表示方法(空气的温度、摄氏度);

2、一天的气温是怎么知道的(可用温度表测);

3、如何测定气温(见书55页,明确四次时间,知道如何算出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天气的变化}

(二)新授

转承: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是时刻变化的,有时高,有时低,我们把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一年中气温也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有的季节高(夏季),有的季节低(冬季),我们把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1、读气温曲线图----日变化

(1)气温是时刻变化的,我们该怎么来表示气温的变化呢?(气温曲线图、学生读课本自己找出来)

(2)阅读气温曲线图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在以后的学习中也经常涉及到,初一学生又初次接触,因此,在教学中尽量从基础做起,详细而具体地处理好读图的每个环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多次读图,用图,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出示“某地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教材52页),和“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观察、描述气温曲线图的特点。{天气的变化}

(a)图的类型。(b)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c)坐标系中的点是怎么来得?

通过此环节的学习,学生能明确直观表现气温变化的图型是气温曲线图,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对应于不同时间的气温值;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把对应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气温的变化曲线图。

然后,让学生细读“气温日变化”图(课本52页),完成练习。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试着自己读图,读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出现的时间,并计算差值,。

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气温曲线图,肯定会出现读错甚至不会读的现象,所以先让孩子自己读图,然后组内同学相互交流,学习,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读图过程。通常,从日出前后到午后2时左右,气温不断升高;从午后2时左右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不断下降。即午热晨凉。(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来说明气温的变化。)

至此,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读气温曲线图的基本方法了。 通过读图孩子发现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与自己的猜测有差异,会产生疑惑。此原理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讲比较深奥。我认为教师可以简单举例,让学生简单了解,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并在此提出离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高山顶部距地面远,所以气温低。为后面的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打下基础。通过实践-----猜测-----验证-----质疑-----发现的过程,学生会初步了解发现自然科学规律的一般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思考: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指的是北京时间吗?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午后2时左右)指的是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时间。

最后,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完成一组巩固、提高练习并展示,为学习气温的年较差热身。

题目是:出示同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曲线图,分别读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并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的原因,孩子理解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所以设计了以下的步骤突破难点: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比如夏天在露天游泳池游泳时,岸上和水中的区别。烧一块铁和烧一壶水的区别,很自然的就能得出海陆的热力差异:夏季,陆地增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陆地最高温北半球在7月,海洋在8月;陆地最低温北半球在1月,海洋最低温在2月;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另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要比大陆晚一个月

承接:一天中的气温值有如此大的波动,那么一年中的气温又是如何变化的呢?{天气的变化}

2、读气温曲线图----年变化

读52页图B,完成以下问题{备用词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严寒;大、小;终年寒冷、终年炎热、四季分明}

①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约(27℃),出现在(7)月,这说明夏季(炎热)

②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约(-4℃),出现在(1)月,这说明冬季(寒冷)

③气温年较差约(30℃),这说明气温年较差(大)

④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从1月到7月,月平均气温逐渐升高;从7月到来年1月,月平均气温逐渐下降。季节变化的情况是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简单地说就是夏热冬冷。(说明气温年变化的方法与说明气温日变化的方法相似。)

⑤该地所在的半球,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该地属于大陆,还是海洋?

北半球的大陆

图中曲线的形状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教师草图示例)。

另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气温变化要比大陆晚一个月。

思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波谷为南半球,波峰为北半球,教师草图示例),能否根据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来判断南北半球呢?

(陆地上北半球最高月均温在7月,南半球最高月均温在1月)

此练习能让学生学会比较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并总结气温年较差大,气温年变化就大。并把知识进行拓展,通过读气温的年变化,判断其所在的温度带位置,与五带的知识相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最后,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学生完成一组巩固、提高练习并展示。题目是连线题:(教材52页图)读三幅气温曲线图,根据气温的变化特点,与其温度带连线。 图号 气温的变化{天气的变化}

温度带

A 各月气温都很低,年较差大 温带

B 四季变化显著,年较差大 热带

C 各月气温都很高,气温年较差 寒带

学习小结

怎样判读气温曲线图?

首先,要分清你所判读的气温曲线图是“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还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如果是“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要注意观察曲线变化的最高值、最低值,要能够进一步计算气温日较差,并学习描述该地气温日变化。

如果是“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要注意观察曲线呈现什么形状。气温曲线呈波峰式,为北半球;气温曲线呈波谷式,为南半球。要能在图上找出气温最高值、气温最低值,并进一步算出气温年较差。还要能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学习描述该地气温年变化,如夏热冬冷、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等等。

过度:同学们,我们了解了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图”的方法了,如果给你各月的平均气温,你能绘制一幅气温变化的曲线图吗?

3、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还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完成。

首先,小组讨论交流,如果绘制气温曲线图,步骤是什么?应该注意什么?讨论完毕后,请每组代表发言,大家交流补充后,在书上绘图。

学习小结

绘制气温曲线图有哪些技巧呢?

(1)把握图幅大小;(2)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3)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线处标上点;(4)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通过小组自主学习,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大吗?这节课的课题是什么?从知识上我们学到了哪些?我们学会了什么技能?我们领悟了哪些生活道理?

(四)、当堂反馈

学有所得,请你选择:

1.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中午12时 B.上午10时

C.午后2时 D.午后4时

2.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现象,这是因为当地的气温特点是( )

A.日平均气温高 B.气温日较差大

C.气温年较差小 D.年平均气温低

3.南极大陆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7月 B.1月 C.2月 D.8月

读下图,回答4-8题:

4.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5.四地中,位于热带地区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6.四地中,位于寒带地区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7.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8.四地中,与我们家乡的气温变化相似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二)学以致用,请你思考:

在未来的两个月,气温将如何变化?我们应该怎样适应这种变化?

如根据气温的变化来加减衣物;适时地为我们的教室通风散热或防寒保暖„„

结束语: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气温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还知道了气温的变化。我们发现,气温的确是个变化多端的“精灵”,不但有日变化和年变化,而且在不同的地区,气温也有变化。那么,气温的空间分布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5、板书设计: 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天气的变化 第三篇

七 年级 地理 备课人: 于媛 备课组长: 课时安排: 1 主讲人: 于媛

《形容天气变化的句子》
天气的变化 第四篇

形容天气变化的句子

1。乌云密布,阴沉,黑乎乎,电闪雷鸣。

2。喜欢这样的天气,小小的雨,刚刚好不用打伞,就这样,像雾又像雨,凉凉的,配上阴阴的天气阵阵的凉风,很舒服,让人清醒。形容天气变化的句子

3。下雨前,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变成了一块大黑幕,把整个天空都遮住了,就连最耀眼的太阳也消失得无影无踪,4。夏天的天气是变幻莫测的,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阴天,真是变化无穷啊!

5。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刚才还是白云朵朵,一霎时就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起来了。

6。形容天气变化的句子。夏天是个变脸的季节,它时而哭,时而笑。一会儿晴空万里,碧空如洗,天高云淡,骄阳似火;一会儿天低云暗,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一会天公大发雷霆,电闪雷鸣;一会瓢泼大雨,倾盆滂沱,;一会儿潇潇雨歇,虹桥飞架南北。

7。夏天就如同孩子的脸一般,没有征兆地变换着。

8。又是阴天,大连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太阳了,好像是到了南方的梅雨季节,总是不停的下雨,小雨,淅淅沥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9。在一个宁静的晚上,人们正在床上做梦时,突然发出一声巨响,跟着便听到檐前滴水的声音,滴滴答答的节奏就像一首催眠曲,响个不停,越响越快,我好像被催眠一样,跟着便睡着了。

10。冷色调灰白的云层,无可预料地遮住了九天之外那七色的彩虹,颤抖着下雨来。

11。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天色忽然变得黑暗了,天空平地生出一片铁青色的云,接着激起一片震天动地的雷声,仿佛要把那座大山炸碎。

12。墨色的浓云挤压着天空,掩去了刚刚的满眼猩红,沉沉的仿佛要坠下来,压抑得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悄悄的。

13。淡漠的风凌厉地地穿梭着,将人的惊呼抛在身后。柔弱的小花小草早已战栗地折服于地。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14。天灰蒙蒙的,十分得冷,小草低下了头,树枝弯弯曲曲,抬起头,发现乌云密布,没想到雨竟已静悄悄地下了起来。

15。天色十分昏黑,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一样,黑压压的。还不时有震耳欲聋的雷声和刺眼的闪电,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16。天上的乌云在舞蹈,早已按耐不住将被释放的心情,地上的人们迎来的是天色变暗,阴沉压抑,阴天,总有种失落的感觉,心情也随之下沉

17。阴天,是人们静静思考的好时机,阴天,总是预示着要下雨;不一会儿,雨就从天而降,打破了这种沉闷。

18。头顶上的苍穹,泛着灰蓝色的光,凄凄切切地照耀在雪地上,把那仅有的几根枯草,也埋进了白茫茫的海里。

19。突然,天空中飘来一片片乌乌云,遮住了天空,几道闪电划空而过,接着,就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响雷,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淅淅沥沥的细雨,远看朦朦胧胧,树木,房子似被轻烟笼罩着,雨点打在遮阳棚上咚咚直响,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点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20。外面刮起了大风,吹的树枝乱摆,地上的灰尘乱飞,让人睁不开眼睛。

《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
天气的变化 第五篇

1、冷色调灰白的云层,无可预料地遮住了九天之外那七色的彩虹,颤抖着下雨来。

2、六月的天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天色忽然变得黑暗了,天空平地生出一片铁青色的云,接着激起一片震天动地的雷声,仿佛要把那座大山炸碎。

3、墨色的浓云挤压着天空,掩去了刚刚的满眼猩红,沉沉的仿佛要坠下来,压抑得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悄悄的。淡漠的风凌厉地地穿梭着,将人的惊呼抛在身后。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柔弱的小花小草早已战栗地折服于地。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4、天灰蒙蒙的,十分得冷,小草低下了头,树枝弯弯曲曲,5、天色十分昏黑,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一样,黑压压的。还不时有震耳欲聋的雷声和刺眼的闪电,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

6、天上的乌云在舞蹈,早已按耐不住将被释放的心情,地上的人们迎来的是天色变暗,阴沉压抑,阴天,总有种失落的感觉,心情也随之下沉,阴天,是人们静静思考的好时机,阴天,总是预示着要下雨;不一会儿,雨就从天而降,打破了这种沉闷。

7、头顶上的苍穹,泛着灰蓝色的光,凄凄切切地照耀在雪地上,把那仅有的几根枯草,也埋进了白茫茫的海里。

8、突然,天空中飘来一片片乌乌云,遮住了天空,几道闪电划空而过,接着,就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响雷,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淅淅沥沥的细雨,远看朦朦胧胧,树木,房子似被轻烟笼罩着,雨点打在遮阳棚上咚咚直响,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雨点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水花。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

9、外面刮起了大风,吹的树枝乱摆,地上的灰尘乱飞,让人睁不开眼睛。

10、乌云密布,阴沉,黑乎乎,电闪雷鸣。

11、喜欢这样的天气,小小的雨,刚刚好不用打伞,就这样,像雾又像雨,凉凉的,配上阴阴的天气、阵阵的凉风,很舒服,让人清醒。

12、下雨前,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变成了一块大黑幕,把整个天空都遮住了,就连最耀眼的太阳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天空的云越来越低,眼看就要下雨了,路上的行人及时躲避,只剩我一个人孤独的走在街头上,只好赶快躲到屋檐下去避雨,希望雨能赶快停住。

13、夏天的天气是变幻莫测的,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阴天,真是变化无穷啊!

14、夏天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刚才还是白云朵朵,一霎时就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起来了。

15、夏天是个变脸的季节,它时而哭,时而笑。一会儿晴空万里,碧空如洗,天高云淡,骄阳似火;一会儿天低云暗,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一会天公大发雷霆,电闪雷鸣;一会瓢泼大雨,倾盆滂沱,;一会儿潇潇雨歇,虹桥飞架南北。夏天就如同孩子的脸一般,没有征兆地变换着。

16、又是阴天,大连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太阳了,好像是到了南方的梅雨季节,总是不停的下雨,小雨,淅淅沥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17、在一个宁静的晚上,人们正在床上做梦时,突然发出一声巨响,跟着便听到檐前滴水的声音,滴滴答答的节奏就像一首催眠曲,响个不停,越响越快,我好像被催眠一样,跟着便睡着了。

18、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风和日丽,现在却实昏天黑地,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风骤雨。

19、那年冬天,那个冷呀,把人冻得鼻酸头疼,两脚就像两块冰。

20、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21、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象怕阳光伤了他们的翅膀。

22、十冬腊月天,雪堵着窗户,冰溜子像透亮的水晶小柱子,一排排地挂在房檐上。

2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24、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25、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26、松树苍翠地站在白皑皑的雪地里,随着凛冽的西北风,摇晃着身子,发出尖厉刺耳的呼啸,像是有意在蔑视冬天。

27、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地,不远处传来知了的声音。

28、太阳让人坐立不安在树下乘凉也感到急躁。

29、天气冷得能把湖水结成厚冰。

30、刚到下午4点多,太阳就已经收起它那淡淡的光,好像也怕冷似的,躲进了像棉胎一样厚的云层。

31、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东方红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

32、枯黄的树叶随着萧萧的寒风,纷纷投身于大地母亲的怀抱。

33、快半夜的时候,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

34、冷飕飕的风呼呼地刮着。光秃秃的树木,像一个个秃顶老头儿,受不住西北风的袭击,在寒风中摇曳。

35、六月的花儿开了,开的红火。姹紫嫣红的花朵装扮着城市的风景,绿意深深的叶子,掩映初夏的风情。蚊虫和小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夏日美好的时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39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