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国大学预科】
自古弯直不止是一种性向,也是一种世界观。世界观不同的人眼中的世界,往往有很大出入。 一、直男也能懂的那些事儿! 大家都观点一致的,是故事里比较好理解的那部分。 师傅田壮壮在弥留之际,把超级无敌厉害的猿击术教给了徒弟郭富城,而并没有传给亲儿子元华。这让元华一辈子都心理扭曲,收的徒弟太厉害了,就干掉徒弟,好让儿子房祖名没有后顾之忧,.........
或许浮躁的你还不配评论《道士下山》
shine 2015-07-04 02:46:10
昨天在去看《道士下山》之前看见朋友转了一篇微博,原文如下:大二上姜飞老师的课,冬天早上第一节,一次又很多人迟到,我坐在第一排,看着他的表情有焦躁、愤怒、到最后冷漠。人终于稀稀拉拉来齐。他很平静的说,你们知道吗?我觉得你们坐在台下的人,绝大部分根本不配听我的课。当时只觉得他狷介,而今才知道,他是对的。很多人其实配不上更好的东西。 我想陈凯歌自从.........
道士下山中的金句子
Escaperrr 2015-06-26 15:58:07
道士下山癸巳年修订本: 装帧好奇特,中夹彩页,彩页闭合,背面似乎是水墨画,别有洞天。难道要让读者狠心剪破? 语言追求古龙风骨,言简意赅,点到即止。后半部过于奇幻,有些失真。散落其间的金句,每每让人如醍醐灌顶,一一拈出,备忘。 1、切出的双眼皮,闭眼时会显现刀痕,而天生的在闭眼后则是平滑的一整片。 2、他梦到店主、崔道融、双眼皮夫人,他们叫着“救.........
84/123 有用 18回复
翻拆下里面儿
boks 2015-07-02 23:12:24
65分,陈导这次算商业回归了一把,故事改编的庸俗而热闹。趁热看看与原书相比改编了哪些,最多吐槽,不作评判 结构上说,简化了何安下的小镇、上山这些身世情节,把俞喜仁和西湖边店主合并为范伟的崔道宁,把范伟的黑腐芋慢性中毒改成了速效猝心丸。删去了日本势力(暗柳生、柳生冬景、半田幸稻等)、汪官家、天目峰隐居段落和汗那活佛、德国团伙、怪力乱神的狐仙虎妖和.........
43/71 有用 14回复
竹子 2015-07-03 10:38:54
说到陈凯歌,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四个字,霸王别姬。这也许是陈导一生的辉煌,也是一生的枷锁。 最最可以拿出来对比的,要数无极了吧。我没有看无极,但我觉得这应该是部烂片。这样说非常不客观,但就像我一部小时代也没有看,但我就是觉得它是部烂片一样。 在看这部的剧情介绍和演员阵容的时候,心里总是有点慌,生怕从来不捧烂片票房的自己一不小心加入了一.........
80/99 有用 8回复
何安之,无处安放的自己。一个被遗弃的孤婴,暗示着寻找内在父母与自我的线索。在寻找过程中将上山下山、出世入世、道教佛教做了完美的融合。最最重要的是个人内在自我的完善与成长,体现在三方面的分离中。
与父母分离
安之赢得了比赛却被赶下了山,师傅的良苦用心在影片的结尾做了表面的升华。嘴要甜,手脚要勤快,功夫不能丢。父母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如此,这是入世的必备条件。安之逮谁叫谁师傅正是内心寻求父母,而在言语上的体现。“不择手段非豪杰,不变初衷真英雄”,工具是一时的,内心的目标一致,用工具行动,会成为完善的个人。
刚入世的安之为了吃荷叶鸡而呈现的一系列行径,其中的递进关系:“你给我”;“你送我”;没办法,我只能抢了。“功大于理”,能力胜过其他:在范伟为了追回荷叶鸡而不小心落水被救后,关系的反转体现的淋漓尽致。幸好碰上的是没有孩子的范伟,生殖与繁衍的需要在安之的身上有了投射。安之对内心父母的追求有了现实人物的存在感。接下来就是典型的俄狄浦斯情节了:儿子想睡师娘,但是现实中的竞争对象不是“父亲”范伟,而是范伟的弟弟—师娘真正心仪的对象。而这一幻想的性的需求情节,通过在第三段故事中与王姑娘发生性关系而得到升华,是个人成长与完善中的关键一环。
再看范伟的弟弟,与其说是他对嫂子的爱意,不如说是对“父亲”哥哥角色的攻击与反抗。嫂子抢走了哥哥,或者说哥哥抛弃了他,所以他要报复,甚至不惜用杀害他哥哥的手段。其中穿插的金钱的影响我理解为更好的接地气。值得考虑的一点是电影中弟弟是个偏中性的角色,对哥哥的认可度不够,还是认可哥哥而想让自己嫁给哥哥?
安之暗害了师娘与二叔以后,寻求佛陀的庇护与解脱。如松方丈的话句句经典:“是对还是错我们真分辨的清吗?”“知道疼就好,还有心。”“粥要自己盛,心要自己找,找到心了佛陀可以帮你安。”内在自我成长的开始。
后期离开医馆时范伟父亲一样安详的“走吧走吧”是安之成长过程中与父亲的成功分离。
彭爸爸为了让儿子彭七子当掌门,手刃儿子的最大竞争对手赵心川。彭爸爸如此在意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是赶走了拦路虎郭富城才得以继承掌门。赵师兄的出现我认为是彭氏父子心目中关系轮回的一个体现:为了想当然的传家宝—功夫在家族中的传承而上演的一出戏,但是无疑是安之成长过程中一段完美的衔接。
与自己分离
三分之二的重点桥段在讲述安之内在自我的成长:彭七子跟安之吃了一只动物,这只动物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吃竹子长大的,也就是纯天然的素食野味,按理说应该非常健康才对,但是结果呢,吃下去后两人都中毒了。彭七子说:动物的心有毒,也就是两人吃了恶念,或者是两人的恶念被勾起来了。然后戴着丑恶的嘴脸他们去偷郭富城的功德箱。安之看彭七子时,看到的是好几幅偏正常的嘴脸,每一副嘴脸都没有现实中他俩的嘴脸丑陋。要是知道自己有多丑的话可能就不出去了。心里有恶念的人嘴脸丑陋而不自知!
彭七子与安之偷功德箱的故事中另一重要人物-彭爸爸的师弟郭出现了。落花也好,残叶也罢,终其一生都扫不完。恶念一直会出现,重点是我们能不离不弃的去扫,不嗔不怒的去看待它,容许它的存在。天地有大明。
看《道士下山》,是因为网传这是一部非一般的烂片。我一向对这种争议较大的电影感兴趣。而且陈凯歌导演给我的印象还一直是《霸王别姬》的经典感受,虽然之前的《无极》已经被奉为烂片之始祖,但我对他的电影一开始还是充满了期待的。原因是这小说的原作者是徐皓峰,很多人说他是魔幻现实主义武侠小说的重要人物。这个年代,随便一点玄幻的作品都会套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名头,不然总觉得是小儿科,不入流。但这种名头还是慎用,因为在你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时候,用它就等于装叉没有装成,反而成了那个傻叉。
不过,我还是以娱乐的精神看了这部影片。这部影片很多人说,终于将《霸王别姬》和《无极》融合了。既有基情,又有叫人受不了的玄幻。不过,想想这也是现在电影中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我想思考的还是,国内的电影,和国内的电视剧怎么了?为什么国产的剧集总是在怀疑观众的智商?
不得不说,也许这部影片的原著很好,而且电影原构思也是精妙的,但能不能拍出那个效果就另当别论了。主角何安下的名字有非常重要的寓意,前面加的是一个“心”字。就是心何安下?整个故事的中国式哲学应该说,立意是好的,比如它是一个找心的故事。但是心安何处?有人说你看不明白是因为在审查的时候,这部电影的佛教及道教的宗教元素引起争议被删减很多,但脉络太乱,还是这部作品的硬伤。
道士下山影评(一)
《让子弹飞》的故事年代是民国,《道士下山》的故事年代也是民国。讲当
下,太过敏感,广电审核肯定不通过,但只要是前朝的事情,那就一定是黑暗的,是腐败的,那就一定是正确的了。这和古人借古讽今,借鬼喻人的手法是一样的。《让子弹飞》中的老百姓闹起革命,《道士下山》中的小道士学习'民国;社会腹黑学。贫穷落后的时代,人们看的电影一定是和平的、小康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腹黑的电影一定是人们所喜爱的。正所谓苦尽甘来,居安思危。这些年腹黑电影受到追捧,成了一种市场趋势。
《道士下山》讲的是道士何安下下山体验社会险恶的过程中悟道的故事。这很
像一个未经社会洗礼的孩子,经过几十年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吃尽苦头的经历后,成为一只老狐狸精的寓意。最初我们很美好很纯真,最终我们认识了这个社会负能量的东西,成了一根老油条。这样的主题有点类似当年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一
举成名的文章《杯中窥人》的寓意:纸接触了水,被水浸透,沉到水中。
自小习武、崇尚武学的何安下(王宝强)最后居然拿起了手枪指着彭七子(房
祖名),这种来自于主角荒唐的认知逆转,看到最后观众竟然没有丝毫察觉,因为我们都认为这个现象太正常了:杀人,枪要比武功厉害太多。“要击倒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船越文夫《精武英雄》。小道士最后不知不觉学会了社会腹黑这一套。
而电影中究竟有哪些腹黑隐喻呢?让我们回味一下。
1:何安下下山,他师父嘱咐他的话是:”嘴要甜,手脚要勤快,功夫还要练。
“何安下正是凭借这三样本事混入了社会,融入了崔道宁(范伟)的家中安顿下来。嘴要甜—管崔道宁叫爸,被崔道宁带回家中;手脚要勤快--天不亮就擦地板,干家务活,老板太太都喜欢;功夫还要练--凭借一身俊秀的功夫让崔道宁的医馆生意更加红火。
2:道士下山接触的是‘民国’(和谐)社会,在‘民国’社会中他看到的是
什么?勾引二嫂、徒弟偷功、师父害徒、少妇求子、师门死斗。从头到尾,电影压根就没展现社会的美好,一直揭露社会的丑恶。(这样的剧情,广电总局居然给过了。)
3,赵心川与彭乾吾决斗,一直处处体现出赵心川是个宽厚温润的人,而让我
大跌眼镜的是,看到最后,他的终极绝招九龙化壁居然是偷学的!直到这时候之前,彭乾吾根本没动杀心去杀死赵心川。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彭乾吾并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心狠手辣的人,而赵心川也绝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憨厚老实的弟子,他也有自己的狼子野心,只是最后幼稚的暴露了,被彭乾吾社会腹黑教育了,而代价,是他的性命。
4,何安下和彭七子吃了黑心鸡,心有了毒,于此,何安下说出了他脑海中那
些真实而隐秘的腹黑想法:想睡他师娘,想偷香火钱换酒喝。这些都是大逆不道的事了吧?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心里想干的坏事何止这些?而电影之前从始至终,何安下都在扮演一个制止师娘红杏出墙的好徒弟角色,其实他真正的欲望是睡了师娘。《水浒》中关于武松杀嫂,最违和的地方是,武松杀死潘金莲之前,先将她脱了个干净-“旋剥净了,跪在灵桌子前。”那么说,夜深人静之时,武松独睡于床 1
一、 姓名即命运,人物生死名里藏
以姓名隐喻命运的做法在小说中很常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无一不是曹雪芹精心构思后的妙名。《道士下山》也在这一点上做电影上的诠释。小道士何安下,自出生下山到回山自始至终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崔道宁、崔道融兄弟两个,一个开医馆一个开药方。虽然大哥崔道宁收了何安下为徒弟,自己也做过道士,但是他和他的弟弟却都是从姓名到行动做着逆道的事。他为了女人下山做了俗人,最后被俗世所杀,他弟弟千金散尽求安乐做假神仙的行为也是做死了自己;赵心川,果然被师傅刺心而死;还有周西宇,这个比较隐蔽。他的名字得名于猿击术的奥秘。他练月功,日落月升,西即日落。宇宙万物采其灵气,故名周西宇。虽然练日功的查老板从没透露真名,但是若是套用这个起名规则给查老板起一个查东穹应该可行。
二、 动物、植物皆是暗语。
本片中对于动植物的体现也是尤为突出的。万物有灵,本片中重点展现的动植物全都各有暗语。
1、 葫芦
何安下自下山就背着一个酒葫芦。葫芦,福禄,古语是富贵荣华的意思,但对一个道士来讲则代表了充满诱惑的俗世。何安下背葫芦下山即投入富贵繁华的俗世。葫芦在刚下山的时候就给何安下招了祸——为了捡葫芦差点儿被车撞死。他劝崔师傅断欲念,也是把葫芦(俗世)扔到水上用脚踩着。崔师傅说自己不图百年只图欢快的理论战胜了何安下,所以小道士就从葫芦上摔了下来。后来,何安下为崔师傅杀人报仇之后把葫芦扔到了水里乃是思悟后放下了葫芦(俗世)是小彻悟,是放下福祸走向求武的转折点。
2、 公鸡
何安下刚下山就碰到崔道宁吃鸡,为了抢鸡崔师傅差点儿被淹死。可见,鸡在本片中也是个不吉祥的符号。鸡性淫,乱交。师母回家来大喊吃鸡暗示了她的水性杨花。果然,随后出场的二叔道融在家里也养了一只公鸡。二叔养鸡也打扮像鸡,头发乍起,眼角淫魅正和嫂子对应。这揭示了两人的私通。只不过,公鸡对于二叔这个败家子娘炮还有另一个用意。公鸡每日啼鸣为一日之始,日日啼鸣,天天新生。也就是每天都是有今天没明天,暗指二叔不顾长远,放纵无形的废物生活。
3、 鸭子
鸭子只出现过一次。在林雪扮演的警长被查老板打倒在地的时候给了一个鸭子旱路逃跑的镜头。鸭子体笨,似警长,擅水性,似警长官运亨通,浮世攀升如得水。被查老板打倒如旱地的鸭子,无用且笨。
4、 乱花各处迷人眼
本片中一共出现了四种花,各有深意。何安下刚入世在崔道融家看到的白梨花梯,象征小道士此时的心境如白梨花般干净单纯。后来杀人后和如松方丈入定后入荷花禅境。荷花莲花本同科,出泥不染。两人荷花境大有让何安下跳脱俗世参悟善恶的用意。后来何安下拜师周西宇入桃花院,还遇到了求私通的俗家女子。此时的他是已经染了俗世的习气,如同染了色的白梨花,正是桃花满园春心动。最后是梅花,出现在周西宇诉说自己和查老板山洞练功功成的一刻,梅花花开落下化雪,是以梅花的逆境不屈来比喻二人武功的境界。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查老板和彭掌门入定对决的时候,二人也入梨花境。只是这时候的梨花树老、粗、形妖,与何安下所见的曼妙树形不同,实际上是表现两个武林高手都是历经江湖风雨,去繁为简,去浊还清的境界。
梨、桃、梅,三花形似性却大异,正如俗世中的纯、浊、浊而后清的三个阶段,相似难辨,值得体味。
陈凯歌拍电影已经30年。如果说哪怕《道士下山》是一个有十年从业经历的导演作品,这都说得过去,而30年的经验竟然拍出了这样一部作品?!头重脚轻的故事线,多处明显不知所措的剪辑点,故事不足说理来补的唐僧式台词……客观地讲,除了特效和音乐基本及格之外,《道士下山》即使在暑期档这样的反智档期,都算不上亮眼。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像《霸王别姬》那样偶得的作品之外,其他的电影都在证明,作为导演,陈凯歌缺乏才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拍了30年,仍然保持这样的水准,那只能说明他基本算是入错了行。不提《无极》,即使那些没被人嘲笑的及格作品,也都只是充满匠气而已。30年来,陈凯歌基本上没能独立创造出任何新东西。
这一次,陈凯歌的失败从选择改编这本原著起就注定了一半。他挑选了一个几乎无法影像化的故事。或许,他被原著中纷繁交织的人物关系触动了,觉得江湖烟雨和人事纷争改编成电影一定会充满戏剧冲突。但原著当中那些吸引人的东西都是无法具象的,那些气息、哲思以及精神上的微妙变化,这一切如何落地呢?所以,《道士下山》最适合的形式就是文学,而非电影。如果非要拍成电影,就必须彻底写意,而陈凯歌把自己卡在了虚实之间。让这部电影沦为了一部处处吊着威亚,却又努力营造超然氛围的过气武侠片。那些肉身可以脱离地心引力,脚一点地就能躲避子弹的桥段,陈凯歌在拍摄的时候,难道不会因为自己缺乏想象力而感到沮丧吗?
《道士下山》的原著远比电影中呈现的复杂得太多,它融合了武侠,教义,中统,特务,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图表。某种程度上说,其表,讲的是武林纷争;其里,说的是中国社会和人心齿轮上不可挽回的错动。但这一切复杂的意涵,都被陈凯歌点滴不留地抹杀了。故事脱离了时代,变得近乎玄幻。他只选取了武打和情感这两条最俗常、最浮夸的线索。与其说这是一种鸡贼的商业考量,不如说这就是在创作上的偷奸耍滑或者缺乏能力。那些在打斗、情爱和兄弟情义背后影影焯焯、复杂幽深的内容,把握起来或许超过陈凯歌的能力太多。更何况,那里面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价值观。在综合考量之后,陈凯歌留下了打斗场面可以贩卖特效;留下了儿女情长,可以贩卖床戏和基情。但问题是,如果这样去拍,又何必买下徐皓峰的原著?你自己按照这种低层的设想,重新编造一个故事不也挺好?这并不是陈凯歌第一次做出这样简单粗暴的削减和筛选了。当年的《梅兰芳》只保留感情线的剪裁方式,已经饱受争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他大刀阔斧砍掉《道士下山》原著中的所有精华,留下这不多的糟粕也还拍得如此冗长。以至于进行到最后三分之一,或许连陈凯歌自己都意识到这样干瘪的故事线不值得如此大张旗鼓,又赶紧收撤战线,让整部电影显得虎头蛇尾。
《道士下山》的前40分钟,基本都由王宝强和范伟在表演对口逗比。陈凯歌甚至都懒得运用导演的功力把这些演员的表演形式进行一些安排。在戏中,他们用的基本都是自己最不费劲的、大家最熟悉的表演风格。王宝强装疯卖傻,范伟装憨卖呆,林志玲媚笑娇嗔,到如今这个时代,你作为一个有着30年执导经验的导演,仍然让演员保持着像拍广告代言一样的状态,那么导演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
《道士下山》原著中的人物出场是环环相扣的,人物与人物之间,有的为因有的为果。电影开头不久,王宝强扮演的何安下杀了师娘,在心里种下恶因,原本可以以此为由,导致后来一段又一段需要报偿的纷乱,但电影根本就没有对于更深层精神进行探源的野心,所以,这样一来,人们都会疑惑,客串了几场的范伟和林志玲到底有什么用?
除了王宝强完全未被激发出来的演技,王学圻也被毁了。这个从《黄土地》开始,就和陈凯歌合作的优秀男演员,这一次被安排了一个令人讨厌的角色。一个故意装作处乱不惊、手里盘着串儿、没完没了给人家讲道理的唠叨和尚。他永远用玄学和哲理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无论见到满脸惊悚的王宝强还是满身鲜血的郭富城,都一脸装出来的恒定表情。说真的,他讲的那些鸡汤文,还不如陆琪
《让子弹飞》中的老百姓闹起革命,《道士下山》中的小道士学习'民国;社会腹黑学。贫穷落后的时代,人们看的电影一定是和平的、小康的;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腹黑的电影一定是人们所喜爱的。正所谓苦尽甘来,居安思危。这些年腹黑电影受到追捧,成了一种市场趋势。
《道士下山》讲的是道士何安下下山体验社会险恶的过程中悟道的故事。这很像一个未经社会洗礼的孩子,经过几十年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吃尽苦头的经历后,成为一只老狐狸精的寓意。最初我们很美好很纯真,最终我们认识了这个社会负能量的东西,成了一根老油条。这样的主题有点类似当年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一举成名的文章《杯中窥人》的寓意:纸接触了水,被水浸透,沉到水中。 自小习武、崇尚武学的何安下(王宝强)最后居然拿起了手枪指着彭七子(房祖名),这种来自于主角荒唐的认知逆转,看到最后观众竟然没有丝毫察觉,因为我们都认为这个现象太正常了:杀人,枪要比武功厉害太多。“要击倒对手,最
《道士下山》是继《一步之遥》之后又一部口碑存在争议的华语电影力作。有很大一部分的争议是有些观众觉得导演不知所云,还有一些观众觉得导演故弄玄虚。他们为什么要说又呢,这很有趣。不过我们还是先回到前一个问题。《道士下山》这次在叙事和视效上所呈现的形式创新颇为惊艳,让人眼前一亮。但可能是太出格了,以至于有点魔性,一些观众纷纷表示接受不能。对于自己接受不能的东西,就一概归之为烂,这是我们的老传统了。
视效和运镜这类其实都不用讲。电影是个手艺活,老师傅就是老师傅。不过动作场景还是要说下,虽然这个称赞的居多。但也免不了有一些傻......(忍住,修行在戒)嗯,免不了有一些小可爱,在你拳拳到肉时候,嫌弃你怎么不飘逸。在你飞来飞去的时候,问你为什么不尊重牛顿。当你终于做到了既拳拳到肉又飞来飞去之后,你以为他就会闭嘴了吗?不,他会说你这算什么功夫,你看《三少爷的剑》,虚刺一两下,就已经定了生死。你还打半天,打个屁啊。
这种人很像当年我一个中学同学,你说什么,他都会高高地举起他的手,大喊一声“我反对!”有一次他喊完“我反对”之后问他反对的那个人:“你刚才说什么?”动作场景有各式各样的风格,我不认为这里面有所谓高下之分。我们要看的并且值得讨论的是导演和武指在这个风格中又挖掘和发挥了多少,以及这样的风格与影片的表达是否合拍,而不是拿着牛顿当枪使想象自己把人家打成了筛子然后深感自己如何高明。你以为你是电影里的房祖名吗?
二
这部电影的整个故事建构是非常清楚的。首先它有一个大的框架。一头一尾何安下都在山上,中间是他下山的过程。哲学教科书里有一些基本概念,比如“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这是世间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于何安下来说师父让他下山就是一种试炼,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都要经受试炼。
电影中反复讲的“生日”,用意何在?用原小说里话来说“能令你心境改观的便是你的生日。”你的出生就是一次“下山”,你告别校园走向社会也是一次“下山”,你昂首挺胸以大无畏的精神走进婚姻殿堂又是一次“下山”。“修行”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为什么电影里郭富城演的周西宇都要死了,如松和尚还领着一众和尚在那自顾自地吃饭?因为吃饭睡觉都是修行,遑论其他。这个场景会引得现在吃饭睡觉拉屎做爱都不离手机的观众们的戏谑和调笑倒也并不奇怪。
何安下是生来就被扔在山上的。他的“道”并没有经过检验。他要去红尘里滚,他要见自己、见天地,才能见众生。下过山的人再上山可能更能够领会山的意义是什么。不改初衷是英雄,不是说你坚持着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最初的看法就是英雄了,而是你在进一步理解了自己的初心之后,无论受到何种诱惑、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仍然初心不改,这才有一点英雄的样子。
昨晚忙完了,在家看了电影点播《道士下山》,真想看完再睡,还是没挺住。真太TMD太难看了。
陈凯歌的问题不是和李安差几个级别的问题,是和这个时代有多脱节的问题,他是想诠释人性中的贪嗔痴,范伟媳妇的出轨,师父弄死徒弟的小心眼...(真的没看完,不知道后面还瞎编了什么),都是为了佐证导演是蹲在上帝的位置看得很深,放在十年前肯定是好片子,想装逼当大师嘛,想弄出来中国电影的罗生门嘛,可惜放在现在,太low。
为什么捉妖记,大圣归来那么受欢迎?肯定不能仅仅从投入多少钱,导演多么匠心的角度就能完全解释为什么票房相差如此悬殊
对时代情绪的理解力才是关键,没错,正如我早上和@他姐 讨论的,把国家的民众作为一个共同体,ta的情感指数当然也是在不断进化的,捉妖记,大圣归来传递渲染的那种情感的纯粹,不纠结,细腻,我认为毫无疑问的佐证了时代情绪。
换个学术的说法:民众整体需求正在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升级到“爱和归属的需求”,所以李克强今晨说:真英雄无编外,其实也是理出一脉。我相信无独有偶,传播推广上我们得琢磨如何做到“归来”而不是“下山”,商业模式的选择上也更得追求“归来”而不是下三滥的“下山”,凯哥老矣只能装逼。
下一篇:纪念抗战胜利诗词(共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