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传统历法】阴阳合历——夏历之简介

| 美国大学预科 |

【www.guakaob.com--美国大学预科】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星座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华夏传统历法】阴阳合历——夏历之简
夏历又称汉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坊间俗称为“阴历”是非常不科学的。
        

夏历使用朔望月为基础配合二十四节气和闰月使之符合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的阴阳合历。


一、定朔望

月亮盈亏,一个朔望月是29.5306天,即月亮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之为白道,这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夏历使用定朔法,每月初一日必定为朔日。大月三十天,小月廿九天。(因为一天的不可分割性,所谓称之为历日。)

二、定节气置闰月

我 们知道一年分成十二个月,如果单纯按照朔望月计算则是29.5306×12=354.36天。假如一年是354天,二者之间就相差11天 (365-354)。三十多年后历法上的日子就会完全和四季脱节,新年可能在数九严冬,也可能在三伏酷暑。因为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是根据地球围绕黄道一周就 是一个回归年来计算的,这个周期大约是365天。

为了调整与回归年之间的关系,夏历使用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来作为四季的标尺。

规定每个朔望月中必须包含一个中气,分别是:

正月雨水、二月春分、三月谷雨、四月小满、五月夏至、六月大暑、七月处暑、八月秋分、九月霜降、十月小雪、冬月冬至、腊月大寒。因为从一个冬至到另一个冬至是夏历计算的起点,所以特别规定冬至必须在冬月。

此外十二个节气和干支历的月首对应,分别为:

寅月立春、卯月惊蛰、辰月清明、巳月立夏、午月芒种、未月小暑、申月立秋、酉月白露、戌月寒露、亥月立冬、子月大雪、丑月小寒。

 

但 这十二个节气并不和夏历每月挂钩,所以有些年份无立春、有些年份双立春、有些年份单立春这完全是历法的正常规律和凶吉无关。还有就是一般夏历每月都包含一 个节气和一个中气,但也有例外,比如通常闰月只有一个节气而无中气,这是因为夏历的无中气置闰法则,下文会详细说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夏历可能出现双中气 月,这是因为天体运行的不规律性所致。如果出现双中气月,次月不是闰月而当成正常月处理,历法上通常称之为“假闰月”比如西元2033年岁次癸丑的八月, 西元2034年岁次甲寅的正月就是这种情况。

夏历的年和岁的概念是不同的,一年就是从正月朔到腊月晦的过程。一岁则是从今年冬至到来年冬至的过程,正好是一个回归年,称之为定岁实。为了使每年的天数大体上符合回归年,保证四季明确就必须设置闰月来协调朔望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关系。

置 闰的法则是测定今年冬至和来年冬至之间存在多少个朔望月,如果存在十二个月,则无需置闰,如果存在十三个月,则将闰月放在没有中气的月份里(前文已经说过 二十四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如立春是节气之首,雨水是中气之首。)沿用上月之名称作闰某月。这样夏历闰年就包含了十三个朔望月,用来修正和回 归年之间所累积的误差。如西元2012年岁次壬辰是闰四月。
称呼夏历为“阴历”这是非常错误和不科学的,因为夏历属于阴阳合历——是朔望月、回归 年的有机统一。定节气指示四季,定朔望以合天象,定冬至以知岁实,置闰月调和朔望月(白道)和回归年(黄道)之间的关系。夏历又称之为黄历,因为相传华夏 之历法制定于黄帝时代。还有一个俗称皇历,因为夏历是官颁历法,古时候的钦天监和现在的紫金山天文台就是制历机构。夏历是定历需要历算后颁定,皇象征着权 威,不过夏历是一种很实用的历法。 科学实用的阴阳合历夏历是华夏之瑰宝。

 


附:

阳历解析

阳历是历法性质。世界上有非常多种的阳历,现在使用的伊朗历、华夏干支历,曾经使用的太平天历、儒略历(现今东正教还拿这个历法来计算耶诞节)都属于阳历。所以说这个词汇并不特指格里高利历(亦称西历也就是“公历”)

太阳历按照黄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来计算,并非依照日出日落来计算。注意不管是阳历、阴历还是阴阳合历,每一天(历日)都是按照日出日落来计算的。

地球围绕黄道一周是365.242199174地球日,也就是生活中的天。但是我们都是按照整日来生活的,所以太阳历平年365天,这样少了的天数加起来,才是四年一闰,加在闰年,补齐误差。

四年加一天,其实又多加了,所以1582年格里高利历规定四百年九十七闰。当初儒略历规定四百年一白闰,所以现今累积误差十三天,东正教坚持儒略历,所以耶诞节12月25日依照格里历变成了1月7日。这就是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耶诞节不在一天之真正原因。

无法否认,现今我们使用的这个格里高利历,具有宗教背景。其实口语中的俗称应来源于洋历的说法。

 

夏历历史版本和现行版本:
上古六历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西汉初年的《太初历》,东汉的《三统历》,后来的《四分历》,一直到现在的《紫金历》共有一百多部版本的历法,其中现行的版本是《紫金历》。
在夏历发展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历法:
1) 颛顼历:全国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法混乱的状况;
2) 太初历:第一明确把二十四节气完整地订入夏历,并且明确使用夏正(建寅),并用冬至起算夏历,奠定了以后夏历基本范本的基础;
3) 乾象历:确立了近点月的概念,提出了黄白交点的退行和退行值的确定,并给出定朔的算法,采用一次差内插法计算,定朔法虽然没有在这部历法上采用,但是对后世的定朔法用于民用历法解决了关键性的问题;
4) 大明历:在历法中引入了岁差的概念,从此区分了恒星年和回归年的概念,使用依观测值而定下的夏历更加准确,首次给出交点月的数值,被誉为夏历的重大改革,提出了比十九年七闰法更加准确的长闰周即391年144闰法;
5) 戊寅元历:使用定朔代替以前的平朔,从此夏历进入了平气定朔的阶段,依天象而定的民用历法;
6) 麟德历:第一次废除了十九年七闰的固定闰周,而改为依实际观测天象当闰则闰,使夏历又向着天象历法走近了一步,这使这部历法以后的历法而采用,说麟德历以后的夏历是十九年七闰的说法是错误的,可惜的是现在还有一些书和专家还在说现行的夏历是十九年七闰,是不确切的;
7) 大衍历:用定气法排太阳表,创二次不等间距内插法。
8) 应天历:提出更点制,把一夜分为五更,为更点制之始,同时引入七曜纪日,相当于星期制度,这是在夏历中引入了原始的星期制度;
9) 统天历:审述了回归年数值是一个古大今小的变小数,而不再是以前认为的是一个恒定值,这个现在已经由天体力学得到了证明。另外给出的回归年数值是当时最准 确的数值,还有就是实际上废除了上元积年(为了减少守旧派的反对设立了一个形式上的上元积年),很多思想都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农历重要版本《授时历》(明 《大统历》)的制定。
10)授时历(大统历):这个是传统算法的夏历的最后一个版本,执行时间也是最长的一部优秀夏历版本,真正地废除了沿习以久的上元积年改为直接以实际观测而选的起算点计算,使用三次内插法计算太阳表和月亮表。
11) 时宪历:这是明末编写的《崇祯历书》被删减的夏历版本,清初改为时宪历,后来又改名为时宪书,是采用的西方天文理论和算法的第谷体系计算的夏历版本,算法 采用西方天文算法,而历法规定继承了《授时历》,而又有新的规定:正式在民用历谱中使用定气,定候,正式把千年以来形成的以冬至为夏历的起算点(历算岁 首)的算历习惯上升为明确的历法规定,就是首先夏历每年冬至必须在夏历十一月(子月)里,然后才是中气置闰法,这样就决定了夏历年的实际长度和天文意义。
12)癸卯元历:这个也有叫重修时宪书,采用开普勒三大定律进行计算又一次提高了历算的精度。
13) 紫金历:这个是现行夏历的版本,改由东经120度计算,是用现代天文学理论和算法计算定气定朔等时刻的农历版本,精度空前的提高了,它的历法不变,但是历 算算法不再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天文新理论和算法的不断更新算法,特别是在1995年以后参照JPL的《DE405/406星历表》计算后,行星运动和月球 运动准确到秒级。

夏历的核心规定是什么?
气、日、朔,干支为夏历的四元素。
1) 以太阳黄经度定节气,在北半球太阳光下立竿测影时,竿影最长(最靠北)的时刻为冬至时刻,竿影顶最靠南的时刻为夏至,由此确定全年24个节气,分十二中气和十二节气,中气之首为冬至,节气之首为立春;
2) 以朔日定日序:日月完全在同一黄经的位置上叫朔,规定为夏历每月初一;
3) 以冬至定年长度:即冬至所在的历月,规定为建子月,寅正为十一月;
4) 以冬至定闰岁,中气定月序,当闰岁时以冬至起无中气之历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
5) 建寅之月为正月,正月初一为新年元旦,前一天为除夕;
6) 以太阳在东经120度子午线上下中天的平均时刻为排历谱的历日起算点。

夏历主要包含哪几部分?

夏历是阴阳合历,所以有阳历部分和阴历部分,还有其他的星历部分。

干支:夏历计算工具;

年:24节气,72候,除夕和新年正月初一;

月:朔(初一),望,上弦,下弦;

日:太阳下中天时刻(夜半),晨光始(分民用、航海,天文三种)时刻,日出时刻,太阳上中天时刻(正午),日没时刻,昏影终(分民用、航海,天文三种)时刻;
月亮下中天时刻,月出时刻,月亮上中天时刻,月没时刻;

注:

1、太阳下中天平时刻为夏历每日正式的起始;

2、晨光始时刻为夏历每日的习惯起始。

 

十九年七闰:
十 九年七闰其实就是十九年235朔望月。古六历及太初历,三统历,四分历等夏历的历史上的历法版本。十九年七闰法至少在祖冲之的大明历时部分废除了,到了唐 代的麟德历彻底地废除了十九七闰的固定闰章,而是改为以实际观测为准,当闰则闰,冬至月起算,无中气置闰。所以现在的一些介绍夏历的书中还说现行的夏历是 十九年七闰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当纠正过来。

 

夏历生日与纪念日、节日释疑
有 些人的生日或一些特殊的纪念日与节日在夏历的某个月的三十日或者是闰月的某日,但是夏历是天文历,他的月长和年长是由天象自然调整的,所以并不是每年生日 (纪念日、节日)所在的那个月都有三十日或者有那个闰月。有人说出现这种情况时,这个人在这一年里就没有夏历生日了,其实我国长期使用阴阳合历的夏历,所 以这个不成问题,即使出现这种情况,照样保证年年有夏历生日(纪念日)过,一般会做以下特殊处理:
1) 夏历三十日是夏历的晦日,即夏历月的最后一天,所以出生在三十,但是某年该月没有三十日,那么廿九日就是该月的最后一天,即晦日,所以夏历生日就是在廿九 日;除夕日就是这个道理的,管有没有三十,每年除夕都照有不误,简短的概括是:生日(节日)在晦日,有三十,三十过,没三十,廿九过。
2) 夏历闰月和前一个月共用一个中气(月建),所以相当于前一个月的重复,所以出生在闰月里的,在没有闰这个月的年份里,就在出生那年闰月的前一个月里过;简短概括是:闰月生,闰该月,闰月过,没闰该月,前月过。
3) 出生在闰月的三十日的,可以分别按1)和2)的方法处理。
4) 一个节日一年只能有一次,比如当有闰五月的年份时,闰五月的初五日不是端午节。此规则适用于闰正月--闰冬月的时候。如逢闰腊月时,则是腊祭(腊八节)祭 灶节(小年)除夕等节日(生日与纪念日除外)均以闰腊月为准,依旧只有一次。原因是腊祭、祭灶节都是为辞旧迎新做准备的日子,所以理当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 里,除夕就更好理解了,一年的最后一天。(不过在西元二十一世纪中不存在闰正月和闰腊月的情况,以上问题仅为历理解释。)

 

十二月建与十二中气:
十二月建就是把夏历十二个月配以十二地支。其实所谓的十二月建起源于斗建,就是北斗七星勺柄所指的方向的地支,只不过后来夏历用严格的节气来定义了。在传统的罗盘上的十二个方向上标有十二地支,同时也标有夏历二十四节气,其中十二中气对应十二地支,相对应见以下表格:
罗盘标注的方向 对应地支 对应中气 月 份 月建
正北 子 冬至 十一月 建子
北偏东30度 丑 大寒 十二月 建丑
北偏东60度 寅 雨水 正 月 建寅
正东 卯 春分 二 月 建卯
南偏东60度 辰 谷雨 三 月 建辰
南偏东30度 巳 小满 四 月 建巳
正南 午 夏至 五 月 建午
南偏西30度 未 大暑 六 月 建未
南偏西60度 申 处暑 七 月 建申
正西 酉 秋分 八 月 建酉
北偏西60度 戌 霜降 九 月 建戌
北偏西30度 亥 小雪 十 月 建亥
由 此表可见,其实月建就是十二中气的代称而已,夏历每月必须包含中气,就是要求该月有月建,如果无月建,就是立于闰月了,在定气下,由于地球轨道的摄动的复 杂性,有极少数正常月无定中气,但是平中气还是有的,所以可以定气被摄动影响的复杂性虽然不含定中气但是包含平中气,所以并不违反夏历历法规则,而闰月不 但没有定中气,就是对应的平中气也没有,所以是真正的无中气之月,即无独立的月建。
夏历的正常历月都包含有十二中气,所以都有月建,夏历闰月虽无独立月建(中气)但是把它按特定的处理方法划归到临近正常月里,共用月建。

 

关于传统夏历的几个观点的辨析:
现行夏历的版本:《紫金历》,一部用现代天文理论和数据计算的传统夏历历法。
夏历的身份:阴阳合历给合天文星历,可以简单理解为阴阳天文历。
所谓新历与旧历:在民国初年由于引进了西方的格里历,格里历对于当时的国人是新历,所以夏历相对就被称为旧历,其实新历不新,旧历不旧,格里历施行于1582年,而夏历的崇祯历书晚于格里历几十年,而科学性远高于格里历。
夏历与阴历:
夏 历是阴阳合历,包含阳历性质的节气和七十二候,阴历性质的月,而且两者相互结合,相互制约,把夏历叫“阴历”是民国初年改用西历时的误传,因为西历属于阳 历,而民间又把西历叫成“洋历”,而夏历又有阴历成份,所以由于民间阴阳说的影响,那么把西历叫成了阳历,那夏历相对于西历就误叫成“阴历”,在现在这种 不确切的误读还在沿续着。有人虽然口头上承认夏历是阴阳合历,但是心里还是把夏历看成是“阴历”,说白了还是受民国初年改历时误宣传的影响和西方单轨制的 思维方式影响太深了。
节气与西历:
节气不属于西历,节气本来就是我国传统夏历中的阳历部分,西历属于阳历性质,夏历中的节气也属于阳历, 节气和西历在文化上没有什么关系,只是都属于太阳历性质而已,描述同一个太阳远动而已,所以夏历的节气和西历的某些日期有一些近似的对应关系是很正常的, 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有人把我们的传统夏历误解为“阴历”或“月亮历”,就以为我国古代没有阳历,难道我们的祖先连一个阳历周期都弄不明白吗?又不是什么 高科技,所以阳历是成了西历的专属名词,科学的化身,说白了还是不了解夏历(含节气)是阴阳合历的缘故,这是由改历时误导而产生的误会而已。
夏历 与节气:节气最晚至西汉太初历就成了夏历的一部分,是夏历中的太阳历成分,夏历就是用节气来描述太阳视运动的,节气日本身也是属于夏历的特殊的历日,民国 初年为了刊行历书,节气是和夏历的日期放在一起的,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节气本来就属于夏历的一部分,所以是放在夏历的位置上,而不是放在西历位置上的。

 

华夏纪年:

黄帝纪年是清末时推出的一种夏历的积累纪年(数字纪年)法。传说黄帝继位于甲子年甲子月,很显然这里的甲子年甲子月是建子为正月的黄帝历,合建寅为正月的夏历是癸亥年甲子月,同是西元前2698年。
华夏纪年推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古 代夏历用帝王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相结合的模式确保夏历的纪年的唯一性和易于计算性,但是由于清末民初,夏历的帝王年号纪年被废除了,只剩下干支纪年了,而 单用干支纪年缺陷明显,就是纪年不唯一,提供超过60年更长的时间时的日期时,就会出现二义性,造成混乱,比如说没法区分几个甲子年的日期,如1984年 的甲子年,1924年的甲子年等等,这是历法最大的禁忌之一。

比如记录一件事发生在甲子年,但是是哪个甲子年,就很难得知,所以夏历还 是得需要一个积累纪年法来和干支纪年相结合纪年才确保记录日期的唯一性,那有人可能会说,那恢复以前那种年号式的纪年不行吗?我想说,年号纪年改元相对频 繁,虽然有唯一性,但是相比数字式纪年来说,不够方便长期的计算,也不直观,所以不建议恢复。

所以就将来夏历的普及和发展来说给夏历配上一个数字式的积累纪年是很有必要性的,夏历的黄帝纪年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 为什么说给夏历配上数字式积累纪年是有紧迫性的呢?虽然干支纪年有很多优点,比如循环性和文化性的积淀等,但是干支纪年的不方便记忆,其实在古代也是这样 的,古代的普通大众能记全60干支的很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用的也很少,后就是创造了更形象和方便记忆的十二生肖。西历的纪年之所很容易被记忆和方便比较 和计算,是因为是数字的缘故,所以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推广迅速普及了。夏历的日期有时很尴尬的,比如说某人的夏历出生日期时,由于记不住夏历干支纪年,而变 相地借用西历的数字纪年比比皆是,比如说某人出生在甲子年十月初一日,就有二义性,如果现看对方有二十多岁的样子,那就是直接说成是出生在1984年的夏 历十月初一,如果看对方已是高龄老人,那就是1924年的夏历十月初一,而且方便算出距现在的年数,很直观。

所以给夏历配上一个数字式的积累纪年并推广被官方所承认在传统夏历被淡化的今天是很有必要的,很紧迫的。

个人推荐黄帝纪年,一则是黄帝纪年的元年处在我国历史的上古时期,具有很强的标尺性;二是曾正式被官方和史家使用过;三则在很多欧美国家的天文机构已经承认了是夏历的纪年法,有一定通用性。

有人可能会置疑黄帝纪年和史实的准确性的问题,我有以下个人观点:

一 纪年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符号,是否和史实相吻合并不妨碍他的使用,但是尽量保持和史料的吻合,西历的纪年也是和史实不相吻合的,犹太历的纪年更是来自于神 话,但他们都不妨碍使用,所以我想黄帝纪年也是如此,如果有些认为叫黄帝纪年可能会误导,那完全可以不叫黄帝纪年,那就叫农元纪年吧,这个更中性一些,毕 竟现在我们的传统历法被官方叫成夏历,愿意叫成中元或夏元也是可以的,只要方便于夏历就行;

二 就目前的夏历被淡化的形式,夏历确实很有必要,很急切地需要一个数字式的积累纪年,强调易记和日期的完整性;

三 推出华夏纪年对于夏历来说是完善他的纪年体系,使用夏历的日期表述更完整,更方便易用。

 

 

夏历年份加上一个数字纪年(长期纪年,就像西历那样的西元纪年。)
夏历用的是干支循环纪年,周期太短,再加上使用汉字,没有使用数字,所以不方便,比如说夏历甲子年,可能是西历1924年,也可能是1984年里的大部分日期,不唯一(中国古代由于综合使用帝王年号加上干支纪年,所以具有唯一性,不影响记录历史)。
夏历现在有很多数字式的纪年法,本人推荐使用黄帝纪年法,即夏历年份数字等于西历年份数字+2698,西历2013年2月10日是夏历四七一一年正月初一,算法:2013+2698=4711。
本人推荐黄帝纪年的理由是:
1)黄帝纪年被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文件承认过;(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数字纪年在国外特别西方国家被熟知的原因)[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岁次辛亥十一月十三日孙公文发布公告决定是日为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我国奉行西历至此始也。]
2)黄帝纪年中的纪元元年不管是否是真正的黄帝诞生的年为份,历史没有考证,但是纪年只是一个大家约定熟成的符号(和历史事实的准确的关系不大,不会影响人们的使用,西历的纪年也没有被历史考证为耶稣的生年,但是没有影响它的使用。)

3)这个纪年被西方国家的华人华裔使用,现在还在使用着;
4)由于西方国家的人不方便使用干支,因为翻译过的外文干支名称是非常长的,文化的差异影响干支的推广,所以他们习惯于用数字式的纪年所以就用了黄帝纪年数字,也就是黄帝纪年在国外影响力很大;
随着春节[夏历元旦](国外称为中国新年)成为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及地区的法定节假日,他们承认也是夏历的黄帝数年纪年,比如美国的纽约州规定2009年1月26日为中国夏历4707年新年法定假期。
5)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等西方天文科研机构的专家虽然对中国夏历及干支纪年了如执掌,但还是由于译名等原因,还有不唯一的原因,不喜欢用干支纪年法,而习惯于 用黄帝纪年的数字纪年,或干脆就是西元年份对应于夏历的正月初一日(即夏历正月初一更换西元年份,美国的Google夏历就是这样作的,但是在其前面加上 夏历二字)。

关于夏历新年含义在现今被淡化或被人遗忘有没有必要保护的问题。
当 新年快乐变为“新春快乐”“春节快乐”这种情况要是任其发展下去,夏历新年的新年意义会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或被不明真相的人曲解,最终沦为一个节日,即使是 最重大的,但是和新年的意义是没法比的。因为在我国传统中,百节年为首,年大于节,大于纪念日,所以一定要警惕,是值得特意保护一下,保护我们未来的精神 家园十分有必要的。

 

补注:
一、文中夏历与农历等义。 二、文中部分内容采用映山红先生之著作。特向先生表示感谢。 特此声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432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