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冷清的诗词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
孤独冷清的诗词(一)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写景为实 抒情为虚

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和实关系,其实,这里的虚是指情、志、理,而实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

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言理的写法。 再如李忱的诗《瀑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可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这里的虚实结合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物象为实 想像为虚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如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齐白

石画一对的鲜活的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里运用的就是空白的手法,使画面显得空灵而有韵味。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的情况: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闲云野鹤,优者游者。这种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诗歌里出现的物象为实,在物象启示下所产生的想像为。

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前两句是实,和妻子一问一答,表现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接着写眼前夜雨交织绵绵密密之景,愁苦便更加浓郁。后两句是虚,化实为虚,想象未来重逢之乐,用未来重逢之乐反衬今夜离别之苦,而今夜离别之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加了未来重聚时的乐。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三、正面为实 侧面为虚

诗人描写景物,有时正面描绘景物的特征,但当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这种侧面描写其实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如《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在这里,诸人的反映为实写,罗敷的美貌为虚写。

【孤独冷清的诗词】

《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 。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

四、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怅惘。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

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古诗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前四句叙说的是西晋王濬率大军征服东吴的情景,是虚写。诗人用东吴由兴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作为下边议论的基础。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四句诗告诉人们:山河依旧,人事已改。秉政者若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办事,失去民心这个最根本的东西,都会由兴盛走向衰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李唐王朝在“四海为家日”的表面繁荣所掩盖下的危机的深深忧虑:现今江山一统,四海一家,可是又有谁能保证那令人悲伤的往事不再重演呢?

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孤独冷清的诗词】

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的往事。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孤独冷清的诗词】

再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然也有虚实之间相辅相成的。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告诫当权者:如若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

五、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孤独冷清的诗词】

六、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诗人想像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作者想像楼上的思妇,柔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

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像到对方登高怀远,而且想像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人的离愁。

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前一种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表达出来的,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

七、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严格地说,设想未来之景和从对方的角度写的均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

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

再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

这类诗中,最奇的要数刘过的《沁园春》: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据《桯史》记载,当年辛弃疾邀请刘过共事,适逢他有事不能如期前往,因推迟行期而写这首词向稼轩致意。“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作者设想他冒着风雨横渡钱塘江奔赴绍兴,到后在稼轩招待他的宴席上大吃狂饮的情景,写出了他和辛弃疾均为当时的似项羽、樊哙一般的豪壮之士,又表达了向往之意。这既用典,也是虚写。更奇的在后

古诗词阅读
孤独冷清的诗词(二)

古诗词阅读练习

1、阅读《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描写了桂花、春山、明月、山鸟等景物,创设了静谧、幽美、空寂的意境。

2鉴赏《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⑵ 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⑵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3、赏析《泊秦淮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 ”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笼 近酒家D

《己亥杂诗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浩荡 白日斜或天涯D

4、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6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1)凄凉地,弃置身

(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5、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6、阅读《望岳》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五、22.B 23.D 24.D 25.B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 杨花,子规,

(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8、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饮 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14.心远地自偏

15.“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16.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9、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孤独冷清的诗词】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 ▲

异: ▲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1)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2)《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这段文字中,

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作铺垫。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

11、阅读《约 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2.对“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13.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B【孤独冷清的诗词】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2、阅读下面两首诗,

【甲】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

杜甫

①②③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 ③尔曹:你们。 甲诗中“ ”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 ”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 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李杜 轻薄

甲诗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乙诗 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 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13、阅读《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

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14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答案B。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灵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2分)

答题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15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16、阅读《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

最后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引用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论李清照的词中的孤独
孤独冷清的诗词(三)

论李清照词中的孤独

[摘要]从李清照词中表达出的思想上的孤独和情感上的孤独两个角度,分类鉴赏李清照的词,来感悟李清照词中所蕴涵的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心境和新婚离别、爱人远去,茕茕孑立的孤独心境,并从封建社会知识女性无人赏识、忧心国事无人理解、恩爱夫妻生里离死别无人关爱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李清照孤独心境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根源,即封建社会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二是思想根源,即她自己作为有追求有理想的知识女性身上所具备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三是情感根源,即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所渴望的幸福美满生活无法实现。

[关键词]李清照 词 孤独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生在豪门望族,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是驰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名列“苏门后四学士”(廖正一明略、李格非文叔、李禧膺仲、董荣武子//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之首。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其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亦知书善文。李清照在这个文化素养极高的书香

门第里,自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其诗作的方面的惊人才华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展现,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宋小溪人今四川遂宁撰成我国第一部词学专着《碧鸡漫志》,第一部糖业科技专着《糖霜谱》)在《碧鸡漫志》中赞她:易安“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1。李清照博古通今,晓音律,善棋画,诗词文俱佳,更擅长词,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传世的李清照词有88首,包括存疑词14首。历朝历代对李清照的好评如潮:明人陈宏绪(明末藏书家、学者曾作《酉阳山房藏书记》和《抄本书记》),赞她: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2朱靖华在认为,李清照的词为“心态词”,她在词中运用铺叙的描写方法,使她的词类似于今天的“意识流”、“感受流”,所以,她的词在艺术上是“超前”的,在词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3郭豫衡称: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4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陶尔夫认为,李清照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并认为“从《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上都可以看见李清照的身影及其作品的某些韵味”。5但是,透过前人对她的盛赞,穿越千年的浮华,静下心来,在冷冷的寒夜里细品李清照的词,笔者感受不到古今第一才妇的耀眼光芒,也感受不到她和赵明诚所1

2侯柯芳、李孝中辑注《王灼集·碧鸡漫志》卷十二第241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出版。 明·陈宏绪《塞夜录》,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4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3朱靖华《李清照词的创作本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

4郭豫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第1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

5陶尔夫《李清照:跻身峰巅的女性词人》,《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

谓的“金石良缘,夫妻情深”,反而感受到的是一个孤独的李清照,一个从思想和情感都孤独李清照。屈原是孤独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是最好的见证;李白是孤独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惆怅;孤独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中也只能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

一、 曲高和寡——李清照思想上的孤独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奸佞当道,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战乱和颠沛流离中度过。她虽为女流之辈,但是却有一颗拳拳爱国心和浓浓的民族情怀,她渴望国泰民安。渴望安居乐业,但是国破家亡的事实却让她极度失望。其《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就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佳节有关情景的描写和对比,表现了她孤独、凄凉、悲愤的心情:“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上阕前三句就乐景写哀,快落山的太阳像熔化的黄金那样光辉耀眼,晚云聚集在一起,像整块的玉壁那样色彩斑斓。多么娇艳美丽的夕阳,多么灿烂瑰丽的晚云,可是,却没有人陪词人欣赏,生离死别的悲哀,物是人非的感叹油然心头,留给读者一个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背影。“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柳树被春色染得如同浓烟一般。笛里奏出的是凄凉哀怨的曲调,这样的光景有几分春色呢?春天本是百花开放,多姿多彩的季节,元宵佳节本来是万家团圆,欢欣快乐的日子,但是李清照在这样的季节和日子里却感

受不出春意有几许,感受不出节日的快乐气息,她感受到的是凄凉哀怨的笛声。“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在春风和暖的元宵佳节里,词人却想到的是转眼间可能会有风雨的疑虑和担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是不是没有朋友和亲人的陪伴让词人倍感孤独?当然不是,但她却谢绝了朋友的的好意邀请,选择了一个人独自品尝孤独。看起来似乎很矛盾,其实一点也不,心境孤独的人在最热闹的地方也感受不到热闹,能够感受的只能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与其在喧闹的人群中触景伤怀,还不如独自感伤。但是,李清照感伤的是什么,她孤独的关键原因在那里呢?下阕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人们兴高采烈的回忆;对现今临安元宵她“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6凄楚悲愤心境的真实写照告诉了我们原因。是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和对亲人爱人的思念将她推入深深的孤独苦海,她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柔弱女子生于乱世,却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7,“欲将血泪寄河山”。8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也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没有人理解她的伤感和孤独,没人懂得6

7李清照《清照词》第106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8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她的国愁、家愁、情愁,她只能 “不如帘儿低下,听人笑语”,这既是她排遣孤独的方式,也是她对临安元宵佳节不屑一顾,对南宋统治者的轻视。

《声声慢·寻寻觅觅》则表现了李清照晚年颠沛流离中孑身一人,举目无亲,孤独、冷清、感伤、寂寞、忧愁的情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就连用十四个叠字把词人的孤独、伤感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要寻觅被金人侵占的故国、京都,要寻觅被金兵蹂躏践踏的家乡故土,要寻觅曾经与她琴瑟合鸣、赌书泼茶、共玩金石的丈夫,要寻觅在战乱中散佚了的文玩,要寻觅自己在词艺上和学术上的价值,可是,最终她却只能有一个“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9孤独、凄凉的下场!这样的现实怎么不让她深哀入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天气(世事)变幻无常,难以得到将养和休息,即使是想以酒买醉,也抵挡不了迅疾的寒风,更开解不了伤感、孤独、凄凉的情怀,依旧是身寒心愁难以解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本来就是伤心本来就孤独,却又看见了曾经传书带信的鸿雁,而今,雁还在,熟悉的人和事却远去了,只留下词人孤单一人空流泪,愁断肠。下阕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以残损零落的菊花自况,感慨身世的寥落、凄怆和落莫。“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天色渐晚,孤独的词人将怎样挨过漫漫长夜,孤9 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清照词》第87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关于孤单的诗歌
孤独冷清的诗词(四)

篇一:独守夜的孤单


作者:河豚


失落,如同泪珠砸起一个大坑
在夜里无法填平
雨,在狂不跌的放纵
一边站着你,另一边站着我
对那相思的雨好麻醉
我哆嗦成一团
无法分解那疑惑的答案
闭塞,好一个局外的尝试
我被出卖了,在夜的采光板上
有我赤裸的部分,那叫惊骇
我蹲守于那性与体之间
一个通用的名字把我推上了岸
你是雨吗?连体!
天在哭,泪瓣似花
滚落了满地的伤
我能作茧自缚吗?
对你要高度的谨慎
在夜举起那滴露珠之前
摇曳早已成了习惯
浆是否在你手里
帆是否扬起
对岸的船是否还在搁浅
暗礁、沙滩、还有那有惊无险的海岸
一切的一切都在对等
我是否也能搁浅
我对着自己的身体看
夜的海浪象怂恿着我
我已无法走出
那特有的围困
天不语,地不答
我在那雨中撕心裂肺的喊
雨线、雨帘、铺满了天
地在无力回应那种爱
看不见你,真的好孤单
自己就象那雨中滚落的点
在夜里无人问津
我独守那孤夜
摇树,举帆
总想找到答案
徒劳,搁浅
一切都是茫然
我只有自己守着
那份夜的孤单


篇二:比孤单更痛


作者:西风冷


老屋的门前
总是坐满了一些人
她们每天议论着
东家之长 西家所短
明日是否晴天
后天是否有雨
她们喜欢扳着指头
喜欢用农历的计时
盼望着一个节日的到来
盼望着离乡的亲人到来
这样的生活
周而复始
日出月落
直到白发覆盖了青丝
一次次 一年年
她们目送着
人去楼空的画面
这样的疼痛
她们说:比孤独更痛


篇三:不孤单


作者:秋千梦断


走在地平线的边缘
看着太阳慢慢落山
聆听着潮水的呼唤
轻轻捧起你的脸
一起漫步在海边
留下脚印连成片
奔跑旋转
有你的日子不孤单
你的微笑有点甜
有你的日子不孤单
你的疼惜在泛滥
秋千荡起我的心弦
向着太阳升起的时间
又是新的一天
下个梦里再见
我一点也不孤单
感觉一直在亲爱身边
我不孤单
不孤单


篇四:美人的孤单


作者:古永梁


那清透细腻的肌肤
那清澈见底的眼眸
伊人自是浅浅的一笑
仿佛一夜清风催醒了满树花开


那微微的裙摆
摇曳出拨人心怀的最美青春
纤纤细指,仿佛最是精通琴弦之乐
步履轻摇,似一把蒲扇飘然之风


在俗世的背景
繁华的市景,衬托着她孤世而立的芳仪
在清美的山水间
又少了与之相伴携手之人


唉 美人的孤独
谁人能懂?


篇五:梦里,
作者:甄行


暮色中凝望月儿弯弯,
知心的人你在哪边,
为什么你的靓影,
逃出了我的视线,
孤单的心惨白一片。


黑色的幕布星星儿闪闪,
伴着迷人的月儿弯弯,
知心的人你在那边,
朦朦胧胧遮遮掩掩,
仿佛看到了你,
飘曳的长裙,
绽放的笑脸。
孤单的心渴望一点。


弯弯的月儿伴着星星闪闪,
闪闪的星星陪着月儿弯弯,
你们是否也会厌烦?
知心的人儿你在这边,
孤单的心追你已到天边,
默然回首,
你就在路口等待我的出现,
孤单的心欣喜一瞬间。关于孤单的诗歌


黑黑的夜色,
月儿弯弯,
星星闪闪,
温馨的佳人伴我入眠,
梦里,
心不再孤单。


篇六:不再孤单


作者:四月蔷薇


多少夜半寂静里
忧伤,仿佛尘埃般细细
一粒一粒,声声不息
总想小心翼翼的
埋葬、洗濯
孤单,却总是无期而至


自从,与你相遇
我的上帝,爱的源头
当与你亲近,总会感动与安静
心波柔细,我的梦
总抵达你长阔的国度
有喜乐的风声相伴,不再孤单


关于伤心的诗歌
孤独冷清的诗词(五)

是一步之遥
我却艰辛的跋涉着
我乘着欲望编做成的扁舟
无精打采的飘荡着
我仿佛看见这世界所有的人都在看着我
陌生的熟悉的伊咿呀呀的娃子
他们的目光里
有的带着嘲讽
有的含着蔑视
还有的流露出深深的绝望
我居然在娃子无邪的眸子里
看见一丝不屑
这一双双的眼睛啊
吓的我无处可逃
飘荡的细雨洗涤着大地一身的凡尘
被淋湿的我瑟瑟发抖
终于我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篇三:伤心七月


作者:李一江


七月的雨
淋湿了大地的衣裳
咆哮的河水
你助长了巨浪的疯狂
高昂的山峰
你划伤了他坚硬的脊梁
喧嚷的人群
躲藏着你的凄凉


满地是你悲伤的流淌
勾起我思念的脸庞
我曾刻在她心上的伤
泪是否染湿了她的衣襟
我是否荒凉了她的天堂


我想画一颗太阳
挂在七月的天上
温暖这个季节
她不再有七月的悲伤


我想画一枚月亮
挂在七月的晚上
用月光抹去这个季节的忧伤
她每个夜晚都睡得甜香


篇四:伤心泪


作者:15865325656


那天你含着眼泪说要离走
我却没有过多的挽留
因为我知道你有新的追求
往日的时光历历在目
记得那夜你依偎在我肩头
看着天边的银河星宿
夜色阑珊下你是那么温柔
那时没有烦恼和忧愁
不管发生什么都风雨同舟
残酷的现实把你看透
我给你的可能是远远不够
你无情的出走让我蒙羞
曾经承诺我们到天长地久
如今剩下我独自泪流


篇五:伤心


作者:月胧烟纱


夜幕降临月光下的窗棂
悲伤莫名回忆破冰后涌出的曾经
心痛走了捷径跳过了反省
寂寞指引 思绪陷入无人之境


月白风清石板上的跫音
孤单上瘾指尖上行后不经意下行
和弦失了动听只剩下伤心
幸福告罄 想念恶化一种疾病


月光打烊后的屋顶格外安静
有一种氛围署名冷清
低眉颔首的模糊神情一块剪影
随风飘荡的憧憬
渴望着黎明


爱濒临绝境
温柔勉强降临
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条路我流行独行
伤心又何必太煽情
是我的高兴不是我的也不必怜悯
我等待我约定的蒲公英
就算一路伤心一路泥泞
也要等待那一颗流星


篇六:伤心的理由


作者:晚秋里的紫罗兰


我幸福吗
认识我的人都会
一口同声的回答
你太幸福了
比我们不知强了多少倍


我幸福吗
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幸福
我幸福什么
我的幸福在哪里
我每天满眼的都是不幸福


其实我已经拥有了很多
我幸福吗
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幸福
觉得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我想我已经拥有了很多
应该很知足
应该很幸福
可是为什么开心不起来
为什么还是满眼的不幸福
为什么我还是有那么多的伤心理由
为什么总是不知足


有人说
有得就有失
有失就有得
人生就是在得得失失中度过的
人生不管拥有多少
不管拥有什么
总是没有止境的
不管得与失
都是命里注定
注定命里有时终是你的
命里注定不是你的
终会失去
不要太在意得与失
有什么
没什么
人照样生活
日子照样这么过
不要想太多
不要想太远
一切随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439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