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专升本】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公共政治理论课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英文):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 总学时:96 面授学时:16 课外自学学时:72 学分:6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使学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方针,政策,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课外自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达到学生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起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和社会主义使命感。
4、课程类型:公共政治理论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知识点:
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的过程及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统一关系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知识点:中国国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
1、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理论观点
2、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与区别
3、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知识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制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原因及其意义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知识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和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和重点:
1、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2、深化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认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发展战略;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教学难点和重点 :
1、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2、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观与发展战略的演变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含义和主要举措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知识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标、
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改革的必要性;中国对外开放格局。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把握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
理解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间的关系
3、理解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
为什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特点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知识点:民主含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内容
3、依法治国的实质和内容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知识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和重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其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知识点:
“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 “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教学难点和重点:
1、“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2、“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3、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2、和平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及特征和重大意义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知识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和重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形成;改善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和重点:
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理解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3、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
三、
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 课程设计(含综合实践)周数:
序号 |
教学内容
(细化到章节) |
学时分配 |
合 计 |
讲授 |
实践 |
实验 |
实习 |
课程设计 |
1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
2 |
|
|
|
|
2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1 |
|
|
|
|
3 |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1 |
|
|
|
|
4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 |
|
|
|
|
5 |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1 |
|
|
|
|
6 |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1 |
|
|
|
|
7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1 |
|
|
|
|
8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1 |
|
|
|
|
9 |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1 |
|
|
|
|
10 |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1 |
|
|
|
|
11 |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1 |
|
|
|
|
12 |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
1 |
|
|
|
|
13 |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
1 |
|
|
|
|
14 |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
1 |
|
|
|
|
15 |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1 |
|
|
|
|
总计 |
16 |
16 |
|
|
|
|
四、课程参考资料:
1、教材:
全国统编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07.2
2、参考书:(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2版,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83,1989,1993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4)《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2年
(5)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7日
(6)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8月23日
(7)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
(8)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9)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五、考核的内容及要求:
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
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20分)、问答题(48分)、材料分析题(12分)
六、教学法建议等内容:
1、教师课堂引导与学生课外自学相结合;
2、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3、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视频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本课程考试在考核学生掌握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内容的基本上,着重考核学生对其理论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能力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分为“熟悉”、“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熟悉:要求对课程的基本理论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能熟记主要理论的内容
掌握:要求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正确说明和分析
运用:要求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
二、考核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科学发展观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含义及其关系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
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认识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七)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4、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5、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意义
2、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确立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6、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 加强党的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样卷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改革与开放 B、和平与发展
C、民主与人权 D、控制人口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与时俱进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廉洁奉公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唯物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力量不同
C、革命手段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5、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B、 改革开放问题
C、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提高人民的收入
D、发展生产力
8、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A、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B、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中国的资源状况
D、中国的人口状况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10、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11、全方位对外开放是
A、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B、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C、对绝大多数国家开放,无论其大小,发展程度和性质
D、对发达国家开放
12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13非公有制经济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B、就是指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有限度地允许其发展
14、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指导思想 B、惟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16、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下列不属构建和谐社会内容的选项是
A、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团结合作,和平发展
18、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19、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
A、外交权 B、立法权权
C、行政管理权 D、司法权和终审权
20、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民族矛盾 B、宗教纷争
C、领土争端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
,多选、少选、错选该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解放思想就是
A、使手段与目的相符合 B、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C、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D、实事求是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包括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A、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B、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
C、这是有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4、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改革是
A.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B. 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D. 解放生产力
5、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
A、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B、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D、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前提
7、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
A、它同信息化相结合
B、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C、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结合
D、坚持优先发展农业
8、台湾问题是
A、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D、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
C、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行政工作服务
10、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是
A、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B、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C、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
问答题 (每小题12分,共48分)
3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3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2分)
35、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
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 676.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万元,集体经济实现25 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 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 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概要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2)说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3)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