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 会计硕士 |

【www.guakaob.com--会计硕士】

优秀教学案例论文如何撰写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一篇

优秀教学案例论文如何撰写

一、学习案例资料

(一)学习案例写作知识.主要学习书籍、报刊上关于案例写作的知识,明确撰写教学案例的目的、意义、原则、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二)学习案例写作样品。尽量收集案例,认真学习。最好学习教学案例原始样本,便于直接吸收,不需要太多的转化。当然,也可以学习教育案例、管理案例、医学案例、经济案例、司法案例等等。尽管这些案例的写作内容跟教学案例有所不同,但是写作的原则、思路、方法等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 (三)学习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经验、教学体会、说课讲稿等资料,虽然不是教学案例,但跟教学案例非常相似,有很多资料可供写作教学案例参考,有些有特点的资料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写作的素材。

(四)学习中外寓言故事。中外许多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虽然不是案例,但对我们写好教学案例很有启发作用,也需要反复学习,深刻理解。

二、收集案例素材

(一)案例素材的特点.教学案例来自教学事例,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例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教学案例的素材有几个特点:一是事例要典型。教学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二是要生动。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三是寓意要明确。教学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二)收集素材的途径.一是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实地收集案例,便于获取真实信息。这些案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比如,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教学研究的过程巾,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二是在教学音像中寻觅。可以从电视、磁带、光盘的课堂教学录像、教学经验介绍的观看、收听中收集素材。三是在教育书刊中查找。可以从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学

经验等材料的阅读中收集素材。(三)收集素材的方法。一是要突出重点。每天发生的教学事实很多,有些事实太平淡,没有多少思考的价值,不必都收集起来,只需要收集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二是要扩大视野。只要有典型意义,宏大的、微小的、粗略的、精巧的、正面的、反面的、成功的、失败的、发人警醒的、达成共识的、存在争议的,思想的火花、错误的行为……都可以收集起来。三是要经常注意。对于具体教学现象及其反映,要注意倾听,注意观察,注意思考,否则,就会对许多典型案例熟视无睹,让许多很有价值的案例从我们眼前滑过去。四是要坚持记录。因为案例要写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单靠记忆,不可能记得那么完整、准确,必须及时记录。记录时,主要写出有关人员的特点,包括语言、行动、做法、效果和相互关系等,不必过于计较写作的语法、修辞与逻辑,可以在记录结束之后再规范地进行整理。

三、提炼案例主题

教师收集到的教学案例素材,仅仅是教育情景需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主题。对于提炼主题,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主题紧扣案例.提炼主题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案例随意确定。

(二)定题具有新意.提炼主题要有创新精神,确定主题的角度要新颖,确定的主题,往往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三)顺应时代发展.要与时俱进,要有利于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要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要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 (四)符合教育规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基本原则。 (五)具有指导意义.能引起大家对课堂教学中某些带倾向性的问题的关注,并能促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能局限于个别情境或特殊问题。选择的案例可以是一件小事,但要能以小见大。

四、介绍案例事实

(一)目的要明确。教师撰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疑难或某一项决策。教学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要体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某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二)内容要真实.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学实际。因此,撰写的教学案例必须是真实情景,不能虚构,不能杜撰。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适当增删一些细节、场景等:为了保护正当的隐私权,可以虚构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注明虚构的部分)。 (三)情景要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的全过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故事要具体,要真实感人。 (四)取舍要恰当.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要求文字简练。因此,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要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五)叙述要客观。写作教学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写作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地提出问题,表述观点,小能流露感情的褒贬。要让读者仔细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五、进行案例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教学案例的后面,要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理论实际紧密结合.撰写案例分析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二)体现先进教育思想.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得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比如在当前,案例分析就要贯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分析务必实事求是.案例分析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要实在,要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要将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 (四)论述需要突出重点.对于已写成的教学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例的基本目的

和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五)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分析案例时首先要认真思考:采用已选中的分析方法分析某个特定问题,需要哪些事实?然后回过头来寻找所需事实。选材要严,挖掘要深。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二篇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复习》教学案例分析

乡宁一中 王蒲玲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电话、报刊、电影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键词:中国 近现代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变迁 专题复习 一、专题内容分析: 1、专题内容: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是引导学生自我构建近代以来中国在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史实(表现),进而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实质与影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再认再现近代以来中国在不同时期社会生活变化的主干知识。

理解: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背景和原因;

②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的发展;

③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社会中所起的宣传作用;技术的进步,是电

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互联网的优势,迅速发展的原因,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运用: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背景和原因;

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③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比较和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步的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国策是实现进步的重要因素;

③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视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比报纸更具冲击力,在内容上比报纸更具时效性,所以它的教化功能更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互联网的优势使使它较之其它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知识网络(展示) 4、教学活动特点

⑴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定教,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进行主动的知识体系建构;

⑵挖掘课程资源,利用教材图片、现实生活中的照片、上网搜索历史图片、表格、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师生互动,分组探究;

⑶注重赏识教育,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与激发,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备考冲刺; 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帮助不同智能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未来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思路设计:

1、设计策略: 突出三个结合。 (1)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教学内容与创设问题相结合; (3)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2、情境设计: 以图片(教材上的图片、现实生活中的照片、网络上收集的相关历史图片)、表格、多媒体为基本素材,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形成探究核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进一步识记理解相关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3、评价设计:

(1)通过课堂提问、合作探究,近年高考真题的选做,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2)通过对课本知识纵横联系与比较,考查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延伸:

(1)通过查找资料(图书馆、上网、询问老师、长辈等),开展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思辨等综合能力; (2)通过专题复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我构建专题知识网络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认定目标】

多媒体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以图片为切口,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境。

1、直击高考,明确地位:投影显示近年高考考查本专题的知识点,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题型和难度系数。

2、问题发散:社会生活的变迁关系到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社会是否进步,更关系到国家政

权是否稳定,因而这一专题也是高考所要考察的内容之一,你知道近几年我们生活中哪些领域的变化尤为明显?

生:高新电子工业,比如:手机、电脑、电视等。

3、生成主题: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你认为人类(中国)未来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让生课下就这一问题写一小论文)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发生了全方位的剧变,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使社会生活各领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又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个专题探究。 【多维互动,主题探究】

(一)中国近现代史社会生活发生几次大的变迁?变迁的时间、历史背景及表现?特点、实质与影响?

策略设计:采用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四组。

每小组负责一个时期的内容,在五六分钟的时间内,先独立填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投影显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每小组选出一个首席发言与全班同学分享本组学习成果,如有遗漏,本组同学可以补充,其它组的同学也可以补充。学生每填完一个时期的内容,老师也要投影显示自己的填表情况,体现教学的平等性,同时也给学生一个相对规范、标准的答案。

目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合作探究、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学法指导:根据课本“目题”可知分两个大的时期,联系所学史实以及课本内容的提示,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时间、特点、历史背景及表现。掌握了这样的分期分析法,我们就可以自己整理这一类的专题知识,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等。 探究成果:以表格呈现(如下)

2、进行能力提高:依据史实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实质与影响。 学法指导:从分析社会生活“变化表现”,把握各方面状况基础上归纳和概括“特点”; 从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对各政治力量、政治派别、阶级方面分析“影响”;实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实质往往隐蔽的,要透过现象去分析。

探究成果:.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实质与影响

(1)原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既是近代工业文明冲击的产物,又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体原因如下:

外部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和生活方式。 内部因素:

①国内政治形势变化:近代中国各届政府不断改革,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成为国家主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 ②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迅速提高,这些都为社会生活的变迁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积极借鉴西方近代文明和生活方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际接轨,人民思想观念解放。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规律性认识):

①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

②从过程上看: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有较强的半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渗透。

③从水平上看:有的变化发展较快,且彻底,如“断发”,有的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过程缓慢,如“缠足”。 ④从发生原因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随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的。

⑤从程度上看:城乡、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城市和沿海变化较大,农村和内地变化较小。

(3)实质: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最终实现融合与共处。 (4)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有利于促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②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国家工业化的进行; ③思想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 (二)高考题实战演习

设计策略:设计一幅中国地图示意图,图上给出相应几个地名,每个地名后隐藏有近年高考真题,其中有一题、二题,有选择题、非选择题,也有的地名后面没有题目。以组为单位,每组一次选择的机会。

目的:制造悬念,让平淡的内容平添了几份神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对教学时间的把握。“诸位,机会只有一次!知道你心仪的大学都在哪个城市吗?赶快点击她吧,别让他人抢占先机!”这时的老师就象“李咏”在主持节目,学生热情空前高涨,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唯恐他人抢先占了自己的最爱,形成了本节课的一个高潮。

附:学生点击的涉及本专题内容的高考真题有这么几题 1、(2010年山东高考)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通过歌谣中“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足板子毕业生”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②。 2、(2010年江苏高考)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解析】:“男女同意,婚约始定”,反映出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故正确答案为B。 【信息整合,提出问题】

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发展历程我们已有清晰的线索,高考题我们也做过了,事实证明在座的都是英雄好汉,很轻松的就都拿到了大学的通行证。现在我“不要”大家再“参加高考”,我现在给大家一个绝好的机会----做一回高考命题人,请你为今年的高考命一道题,你会怎么出呢?如果对本专题的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还有哪些你想了解的,你都可以以设问的形式提出来,咱们大家一起探讨。 (同学们踊跃发言,整理主要观点略。)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老师也有几个疑问想请教大家,如果其中哪个问题也刚好是你感兴趣,大声说出来,我们再一起讨论讨论。至于其它的问题,就留给大家课后继续了。 附:老师设计的问题

(江苏文综)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 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 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

2016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三篇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1篇: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模型,会判断一个具体问题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建摸能力,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合作、相互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数学概念,使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重复试验、二项分布的理解及应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二项分布模型的构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设计设计说明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猜数游戏:

游戏:有八组数字,每组数字仅由01或10构成,同学们至少猜对四组才为胜利(请看幻灯片演示)

问题1:前一次猜测的结果是否影响后一次的猜测?也就是每次猜测是否相互独立?

问题2: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能否从概率角度解释?

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从而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中,为本节课的学习做有利的准备

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可以初步体验独立重复试验模型,为定义的提出作好铺垫。

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满足学生的好奇之前让学生对这两个例子进行对比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独立重复试验模型,并得出其特征,使定义的提出水到渠成,

从探究游戏中的第二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突出本节课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七年级下半学期进行了语文的模拟考试,试卷中出到了古文《赵普》,里面有这样一道题:赵普晚年手不释卷学习《论语》,请你写出《论语十则》中的一则,并谈谈你的理解。《论语十则》是初一上半学期的知识点,这道题目出得很特别,有一定的难度,既考到学生的旧识,又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当时很多学生这道题答不出来,但我们班上的学生大多数都回答出来了,而且还答得不错。回想起上《论语十则》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教法适当,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回忆当时的教学案例以做反思:

《论语十则》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三点:

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

能力目标是:

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德育目标是:

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

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上课时我采用了“复习课文句意——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总结延伸”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复习课文句意,巩固学生讨论、探究的成果

先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发言,逐一回答解释各句。由于事前已经让同学掌握这块内容,所以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从而达到巩固、复习、加深印象的效果。

2.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归纳”(附课件)

教学方法:先请同学举手发言,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解释。然后,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延伸说明这种学习方法——“归纳整理法”的好处:

a.有利于理清课文知识点,便于积累、复习

b.有利于训练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c.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3.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这几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一则来教育他们。

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第3篇: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体育教学,不仅在于体育,而且在于育心,估计中外,一概如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发行咱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问题,称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并进而促进个性和独特气质的形式。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案例,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教学案例

案例1:

我们本学期有一个以年级为单位的广播操比赛活动,这种练习过程是很枯燥的,学生很没有兴趣,我看到其他年级另外一个班也在练习。于是就对该班同学说:“下面我们再练习一次,然后我们和某班进行比赛,看哪个班做的好!”不等我说完,班上同学就争着喊道:“我们班一定赢!”各个都充满自信,接下来的练习也很积极,认真的完成了。在集体展示中也获得了较好的评价。

案例2:

“没关系,这一次输了我们下次赢回来,加油!”这是五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传来的声音。

这堂课我安排了学生练习30米加速跑的学习,在分组分项目练习之后,我安排学生进行接力赛跑的练习。在第一次比赛中,某同学在中途跑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但还是坚持跑完了全程,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在这一轮比赛结束我去看了下他,他的腿上蹭破了皮,流了血,疼的孩子哭了起来。也正因为该同学的摔倒,他们小组没有拿到第一,就在这时,一个同学说了上面的一段话。很多同学也都纷纷过来鼓励他。

二、案例分析

现在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和家人的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娇生惯养,怕吃苦,缺乏集体意识,常以自我为中心,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耐力寻来来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用相互合作的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我通常在上课的时候会给学生做各种游戏,很多学生都很喜欢接力赛等竞赛性游戏,通过此类游戏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面对失败要经得起考验,不能互相指责埋怨,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原因和不足,团结协作,争取在下次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没关系,这次输了,我们下次赢回来,加油!”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让我很是感动,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德育教育,我们的教育要在课堂上渗透进德育的教育,我抓住这一事件在班级里进行了教育,先终止了大家的比赛,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做法,表扬了鼓励大家加油的同学,虽然受伤但仍然坚持比赛的这种顽强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做为教师,每学期都应组织几次有效而实用的体育活动,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指导者,更多的则要学生自己参与和领悟在活动中发扬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其二,抓好体育比赛中的训练工作,对学生进行耐性和毅力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使学生懂得取得好成绩,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引导他们坚持下去,让学生明白坚持就是胜利。

其三,在体育比赛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小学的体育比赛活动一般分高、中、低阻,以班为单位来进行比赛,每个班每个项目往往只能几个人参与,在这时,老师就要组织没有比赛项目的学生帮助参赛队员做啦啦队,给运动员加油,做一些后勤工作等,总之,想法设法让他们也投身于比赛中来,场内竞技很重要,场外集体注意精神也很重要,从中培养“班级为我,我为班级”“版容我荣”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总结

体育学科中的体育教学、锻炼和比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的品质和不怕困难、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还要求学生有自觉尊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维护集体荣誉的品质。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产生综合的影响,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并可以迁移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留意一些细节,将德育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得到锻炼、并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4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第5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巧激趣,教学提质量——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文/金丽珠

摘要:主要阐述了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育人价值。通过教师有效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体提高英语教学效益,努力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关键词:主动学习;初中英语;英语教学

案例片段

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育人价值?笔者整理了日常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案例片段并加以分析和思考,旨在寻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片段一: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听一首英文歌曲:Happybirthday!然后我就问:What’sthebestgiftyouhaveeverreceived?Whendidyougetit?Whogaveittoyou?

片段二: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大家谈谈应该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庆祝生日,并相互评价,是否合理。

片段三: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回家以后,调查家里人的生日:WhatshouldIgetmyfather/mother?Whatabout…Whydon’tyou…

教学反思

关于生日礼物,大多数学生都很清楚,但是应该送什么礼物,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教师有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明白对什么人该送什么礼物。

同时,布置调查身边亲人生日的作业,都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教育,把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渗透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15教学案例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四篇

第1篇: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我在《囚绿记》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下面是我这节课的一个片断:

师:作者“囚绿”后,“常春藤”的生长状态怎样?

生1:它依旧生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生2: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师:同学们设想一下,常春藤此时内心是怎样的?

生1:身在曹营心在汉。

生2:我要坚持不懈地追求阳光,追求自由。

生3:这个人既然爱我,为什么不给我自由?

师:后来常春藤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此时,常春藤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生1:我要摆脱黑暗。

生2:我要无声地反抗。

生3:我要做拼死的搏斗。

生4:你剥夺了我的自由,我不会让你如愿以偿。

师:既然同学们这么理解它,敬佩它,请用“常春藤真是_______”的句式,说一句赞美它的话。

生1:常春藤真是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植物。

生2:常春藤真是植物中的豪杰。

生3:常春藤真是不屈的战士。

生4:常春藤真是铮铮铁骨的英雄。

生5:常春藤真是为自由奉献一切的勇者。

师:说得真好。我们从常春藤身上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刚才有同学对文中的“我”有埋怨、指责,那么,对于“我”的这种做法,你如何理解?

这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我想我不能先入为主,给某个人、某种现象定位。一旦定位了,就相当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低估了我们的学生,忘记了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这正是学生深入文本的体现,走进了人物的心声,于是我顺势利导,抓住这美丽的一瞬,让它充分展现它的光芒。

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一会儿,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说,是因为他爱绿,爱到极致,就想把它牢牢占据;有的说,他太自私,为了自己的情感,而让常春藤失去自由;还有的联系生活,说父母把自己管得严严的,限制了很多“自由”,但这是爱的表现……争论非常热烈。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真爱就应学会放手,最爱就给它绝对幸福,占有不是爱的最佳选择。

这节课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是自己读,自己感受事物,自己分析思考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带领学生走进知识,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火花,闪出创新,闪出个性。

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挖掘这份潜力。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做起:一要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整节课我面带微笑,与他们平等交流,他们在老师的关怀、信任下,身心愉悦,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因而想说、敢说。二要抓住时机,合理引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对文中“我”的看法,这个问题就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我因势利导,并且让他们联系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我们的教学,它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还是一种亲历,一种体验。一种对沉睡潜能的唤醒,一种对封锁记忆的激活,一种对幽闭心智的开启,一种对囚禁情愫的放飞……教师于其中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阅读后,再经过他们的讨论探究,因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让他们理解了父母的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2篇:教学案例范文

从课堂看我们的孩子还缺少什么特级教师虞大明

也许我们“身生名门”,也许我们听多了掌声与赞誉,因此,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差异,骨子里镌刻的沾沾自喜,时常雾霭一般升腾,迷蒙眼睛。是时候研讨了——我们的孩子缺什么?是时候反思了——我们的教学缺什么?是时候自省了——我们自身还缺什么?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勤奋和行为跟进,去斩除前行路上的荆棘。

现象一爆笑的男孩

在《普罗米修斯》的课堂上,我引领孩子读书。好难受啊!我们的孩子,不论读什么,怎么会都是一个表情!一种节奏!一种语调!当读到“三万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高高的悬崖上”时,课堂的一角居然传来忍俊不禁的笑声,我循声望去——一个男孩已经笑得难以支撑了。更可怕的是,这个男孩足足笑了一分多钟——唉,这是公开课啊!幸亏,他坐在舞台的最里侧,我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只能这样选择!我品尝到了无奈的滋味!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无能!课后我问他,他说:“读书时,我不小心把‘三万’读成‘三八’了,我忍不住,就笑了。”天哪!如此简单的理由!上帝啊!这是可爱吗?这是自得其乐吗?这是自我欣赏吗?这是自寻开心吗?这是自我调节吗?不能这样啊,孩子们!

结论

我们的孩子太幸福,太自由,太没有规矩。从而缺少同情心,缺少入情入境的能力,缺少一种“定力”,缺少会感动的心灵

对策

请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朗读训练,尤其是“悲情”色彩的文章的朗读训练,收集一些描写汶川地震的感人文章,好好地读,认真地读,看看有多少孩子会眼眶湿润,泣不成声;请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除了音乐、画面的渲染,能否凭借自身动情的教学语言,将孩子们引入文本情境,从而与主人公一起开心,一起激动,一起伤悲,一起愤恨……

现象二回答,只为“博人一笑”

公开课前,我让孩子做“头脑体操”——在茫茫的大沙漠上,有一个人,他已经死了,在他的身边,放着一个包,如果他能早点打开包的话,他就不会死了。请问,他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我见一个男孩高举起手,身子还前倾着,甚至满脸红光。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一定有精彩答案。于是满怀期待地请他发言。答案果然“精彩”——他是被尿给憋死的。说完早有准备似的哈哈大笑,伙伴们也哈哈大笑,在伙伴们的笑声中,他自豪地坐下,仿佛一个英雄——我差点昏倒。

这种现象,我在常规听课时也常有遇见。有些孩子在回答问题时,以“谁的答案最稀奇有趣”“谁的答案最好笑”“谁的答案最光怪陆离”“谁回答之后笑声最响亮”为豪。似乎,他们的回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博人一笑”。于是,有些可悲!

结论

我们的孩子缺少“正气”,缺少正确的“课堂舆论”。

对策

请老师们在课堂中加强引领,要敢于批评指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和健康的“课堂舆论”。教师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不良的氛围或苗头,要及时制止,及时“拨乱反正”,以免“星星之火,肆意燎原”。

现象三身在曹营心在汉

在《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堂上,悲情的音乐在流淌。我俯身想看看孩子到底在用笔向英雄船长诉说什么心里话。孰知,那个看似专注的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刚才他放了一个屁,很臭的。”我瞪了他一眼,落荒而逃!我从心底里感谢那个孩子——因为他说得很轻,“润物无声”——但却震撼了我的心灵!

结论

我们的孩子,缺少专注,缺少规矩,缺少克制,缺少分明的是非观。

对策

无可救药,希望这种现象是极个别!(这是气话)。其实还是有药可救的。救他的“药”,应当是班级平时的正确舆论导向,良好的班风、学风,让这种“极个别”无处藏身。老师甚至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世故”,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这也是懂事的表现。

现象四场面像“刚遭了灾”

对于老师的提问,我们的孩子总是不太感兴趣。表现在:反应迟钝;举手者寥寥;双眼黯淡无光;说话声音缺少掷地有声;经常埋着头,场面像刚遭了灾,而且是瘟疫。

结论

我们的孩子缺少自信,缺少功底,缺少会奔涌的热血,缺少会澎湃的心灵,缺少激情!

对策

用教师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相信,长此以往,总会融化坚冰;用教师的眼光,为孩子寻找精神的食粮,拓展阅读,补充阅读,鼓励孩子博览群书,用扎实的训练和积累去厚实孩子的文化功底。

现象五唱戏与看戏

公开课上,少数孩子唱戏,多数孩子看戏。不是执教者不懂得要给每一个孩子成长的机会,而是,他们在一番热切地等待之后,小手总不能“如林”。因此,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少数“救兵”。

结论

我们的孩子缺少参与的积极性,缺少责任感。

策略

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多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实在没法,可以考虑抽签发言,强制执行——说着说着,也就习惯了;练着练着也就“炉火纯青”了。

现象六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某学生被老师指名发言,该生说话语无伦次,翻来覆去,用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意思,该生居然用了几十秒还未说清。而且,该生一直低着头,似乎在默哀!老师无奈,老师的额头有细密的汗珠渗出……该生终于说完,老师摸了摸该生的脑袋说:“没关系的,以后记得慢慢说!你一定能说好的。”谁都知道,那是老师在掩饰他的“慌张”和“心痛”——公开课啊,时间如金啊,如果都像你那样,我咋整啊!

结论

我们的孩子缺少言语的能力;缺少“落落大方”,缺少自信。

对策

在常规教学中,要注重引领、鼓励孩子说一番流畅、通顺、完整的话,并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千万不要忽视“口语交际”“说话训练”课。老师经常要说这样的话:“谁的回答声音响亮,语言流畅,我就佩服谁!”试试看吧!

现象七可悲的瞎编乱造

曾经做过一项小调查:请五年级的150位学生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批改时,有7个孩子的作文惊人地雷同——这7个孩子都安排自己在夜深人静之际发高烧,不断呻吟。7位母亲听见呻吟,决定背孩子上医院。7个孩子都很会进行环境渲染——此时,正下着蒙蒙细雨。7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安排他们的母亲在背他们上医院的途中摔上一跤(

结论

我们的孩子缺少鲜活的生活体验与积累,缺少会发现的眼睛。纯粹的瞎编乱造,才会诞生如此雷同的可悲的作文。

对策

在常规教学中,要重视作文教学。让孩子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我以我笔写我心”,作文是“真实事件的描绘,真实情感的喷涌”。当然,光做好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死读书,只会将自己关在教室里、书房里,是无论如何写不出鲜活生动的文章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多引领孩子们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活动,走进自然,从而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丰富、充实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家园。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少数现象,但确是不得不关注的“不和谐音”。说白了,那句“古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我的印象中,XXX老师的学生能说会道,思路活跃;XXX老师的学生说话时很有气势;XXX老师的学生朗读水平很不错……个中原委,不言而喻,肯定跟老师本身的优秀有关!因此,每个老师要“经营”好自己的那桶水——浅了,用学习来补足;浊了,用学习来澄清。

第3篇:教学案例范文【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顺水推舟推出别样精彩

骆驼中心学校邵蓉晖

(2015年宁波市教研室学科案例评比三等奖)

今天学习的是一篇传统老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在初步接触课文后,一个孩子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出了什么问题吗?”我边想边示意他站起来说。那孩子一脸疑惑地说:“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停地寻找妈妈呢?”

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开了。“是啊,怎么不说清楚啊!”“他们真不负责任!”“他们是在考验小蝌蚪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教室里迟迟不能安静下来。这一问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怎么办?暂时不理他,继续讲课,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可是他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孩子问得确实没错啊!理他,那我该怎么引导呢?而且这样的节外生枝,教学走向确实难以预测。看孩子们对刚才这个问题这样有兴致,一个让孩子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说话训练的念头产生了,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有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

孩子们一听,开始低下头读书、画线了,毕竟这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学得特别认真。过了一会,开始有孩子发言了:“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我笑着说:“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这一问正中孩子们下怀,纷纷举高了小手,有孩子说:“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还有孩子说:“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更有一个孩子说:“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哈哈哈……”听着这样有趣的办法,孩子们也不由地大笑起来。我看时机成熟,就抛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把你的想法跟他说一说吧。”此时,孩子们就像一束被点燃的火把,一听老师布置这样的任务,马上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

接下来的个别交流更是精彩纷呈。

“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我也不禁赞叹道:“你们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遇到你们这样既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没想到孩子们还有更精彩的想法,一个孩子说:“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另一个孩子又说:“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对小蝌蚪说完整的。”还有这样的见解,我和孩子们听了都感到很惊讶。我忙问:“为什么?”“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听着孩子们这些闪烁着创新火花乃至于哲理意味的精彩发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为孩子对课文语言的运用,也为这堂课顺水推出的别样精彩。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与课文主题毫无关系的话题,在给了孩子们与文本直接面对面时间的同时,他们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它让我那么真实地享受到了顺水推舟的精彩,感受到了动态生成的无穷魅力。反思这个小插曲,我自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尊重学生,别样精彩的基石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却充分体现了那位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我们的学生真的不是无知无能的被动体,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们的思维在接受挑战。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只要老师懂得以爱心与智慧去引领生命,在预设目标的实施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奉献给你的将是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精彩。假如我抑制了那个孩子的质疑,这堂课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而那位男孩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虽然变曲折了,但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整个课堂仿如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充满活力。孩子们是如此的机智、敏慧,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激活文本,别样精彩的阵地

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可以说,文本就是阅读的阵地。只有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比较,学生对生活、对生命才有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对话,语文的三原色才会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我们的课堂才会活力四射。以上案例的成功就在于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确定的答案,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讨论、角色表演等形式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人物。老师捕捉到了文本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真正用活了文本,在学生深层的体验与感悟中提升了文本的价值。试想如果当时我急于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会完全抛开文本语境和意义天马行空,各说各的,将使文本自身的生命、情态、气韵消失殆尽。这样的生成犹如教学垃圾,只会成为教学沉重的“包袱”,成为教学无形的“伤疤”。

三、巧妙引领,别样精彩的“助产士”

课堂是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的关系处于不断转换之中,如果教师为了“圆满”完成“预设”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生硬施教而少有“花絮”,则学生必然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谈何主体地位和愉快发展?谈何别样的精彩呢?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别样精彩“接生”。以上案例中,我先让孩子画出“他们是怎么说的?”,再引导孩子想想,有什么方法能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最后用“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说一说”这几步巧妙引导,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第4篇: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案例描述:

清晨,雨水刚住,空气里满是清凉干净的的味道。心情很是不错。

第二节是一班的课,一班的课我一直是很喜欢上的,同学们热情高,学习气氛浓。还没走到教室门口,琅琅的读书声便如仙乐般传来,听得心里如被熨斗熨过一般舒服。

走进教室,铃声响起。相互问好后,我问学生:“校园里什么声音最美?”同学们很是聪慧,异口同声地说:“读--书--声!”的确,同学们的读书声,真的是环绕在校园里最美的音符,怎么听都听不够。他们的热情一下子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

讲新课前依然是检查提问,除有两个同学答得不够全面外,大部分同学回答得很好。其中一个同学尤其出色,几乎所有问题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对答如流。我很满意。接下来学习新课,我布置同学们先预习,然后我提问预习效果,并讲解知识要点。同学们拿着笔或圈或点,很是认真。知识点掌握后,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回答,同学们回答得又快又准;接下来的训练,效果也非常好。我的心情格外愉悦,互道再见后,我脚步轻快地走出教室。

接下来是二班的课,我提前两分钟站到了门口。但没有令我愉悦的读书声传来。我把书放进了教室,希望同学们看到我之后能意识到她们的任务,但依然没有我期待的场景出现。直到铃声响起,同学们才陆续的拿出课本。

我曾经在开学第一节课就给学生讲过,每次课前哪怕提前两分钟把下节要上的课本拿出来,预习或复习一下。但很多学生一直没能做到。

提问时,没有一个同学很流利完美的回答出来,我有点小失望。心情也变得糟糕。讲解新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韵母的分类,并提前告知预习后要提问。三分钟后,我让学生集体回答,但反响平平,回答的声音稀稀拉拉。很多同学低着头,完全不在状态。为了让大家集中注意力,我转为个别提问。意外的是,提问时有的同学竟然找不到在哪儿,吞吞吐吐也没有回答出来,其实是很简单的几句话。

课到此是上不下去了。我有些担忧,这一节课不同于平时的练习课,是一节学习韵母分类和发音的新课,有很多新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一旦基础打不好,后面的练习课就会困难重重。我心里暗想:“从哪着眼给学生加油鼓劲呢?”忽然想到学校刚刚举行过排球运动会,正好是现成的教材。于是,我停下了讲课,转而问学生看完运动会后有什么收获?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精神,有学生马上说:“要团结互助!”我问:“还有什么呢?”同学们面面相觑,都没有回答。我说:“还有士气和不甘服输的精神呀!你看,有的班级明明比分落后,但一旦反超后就势不可挡,一往无前。而有的虽然处于优势,但士气一旦低落,就马上会被对方反超,最终落败。学习也是如此,遇到困难,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你认真对待,努力攻克它,它就是可以被你随便捏的一块泥巴。如果你不主动,应付了事,它就是一块坚硬的顽石。”同学们若有所悟。

我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这次排球比赛二年级哪个班得了冠军?”大家又异口同声地答:“十班。”我继续发问:“为什么十班能拿到冠军?”大家议论纷纷,各种说法都有。议论完后我说:“我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点:第一,台下刻苦的练习;第二,高昂的士气;第三,团结向上的精神。”同学们都点头称是。我说:“没有刻苦的练习,想一鸣惊人是不可能的。靠什么鸣来惊人?二(1)班本是去年的冠军。

第5篇:高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一、教学案例的内涵

生物教学案例的书面表达形式,一般是对某一个生物教学行为展开分析和研究,形成文章,引导读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实际教育情景,以引发对学法、教法研究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案例的撰写要求

1.体例要求案例的格式应包括:①标题――标题应体现一个鲜明的主题。②情境描述――简要叙述事例或现象发生的背景和经过。③反思和分析――对事例或现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案例字数一般以不超出3000字为宜。

2.案例的选取要求真实、典型、先进。所谓真实,指所提供的一个或一组教学事件不是虚构的故事。为此,一般要提供人物的背景、事件的场合、发展的过程、前因后果等具体情节。所谓典型,指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特征,涉及的话题可包括:在具体生物内容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及能力培养和发展、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等方面。所谓先进,指案例中的教学思想观点与理念方法能体现新课标精神。选取的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断的。

2.案例的陈述要求简洁、清晰、流畅,有个性特点,体现学科特色,通过实例体现对新课标的解读,传达有关信息和想法,使主题鲜明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深度,以引发人们的思考。案例本身一般不必要正面陈述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或观点,不必直接探讨理论问题。

3.案例的分析要求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理论及新课标精神作指导,在描述曾经发生的事实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围绕教学内容的问题展开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分析问题,认识症结,理解原理,开阔眼界,更新观念的目的。

三、参考专题(举例)

1.教育篇

专题1生物教育价值取向有何具体表现?(科学、人文精神——尊重事实,事实求实的求实精神,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发现态度——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挫折教育)

专题2生物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教学篇

专题3如何让学生在探究中接受新知识?(探究学习的一般模式:接受与发现相结合,讨论与启发相结合,问题解决模式,知识发生的问题化;在探究学习或接受式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探究式或接受式教学对学习内容的适宜性。)

专题4如何开展生物教学活动?(如何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如何用好主题图?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何开展习题课教学?如何组织小组合作与竞争?变式教学的方法与作用;生物学习活动的基础是什么?(学生的内在因素,教师提供的外在条件)如何满足学生生物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学生的想法和教师的预设不一致怎么办?)

专题5教学目标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调控教学进程?如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可操作性;双基的落实;生物教学中有可能同时实现三维目标吗?)

3.学习篇

专题6如何进行课前学习的指导?(生物课的预习还要不要?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需要预习?预习方法的指导?预习以后的课怎么上?成功与犯错误的意义;学会自我调节;学会利用学习资源;教师如何设计课外作业;自主还是合作对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材料的性质的意义与作用;怎样才能提出好问题等。)

专题7如何进行课后学习的指导?(怎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关注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犯了错误怎么办?说作业的教学价值。

专题8怎样做课题学习的作业?(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有效吗?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有无可能共同和谐地发展?)

4.过程评价篇

专题9生物课堂上需要怎样的评价用语?(如何以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评价什么?)

专题10如何对课外作业进行评价?(作业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内容)

专题11生物教师如何与高中学生相处?(新课程中如何把握教师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课程资源篇

专题12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何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习材料的多元化)

专题13如何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初始问题,创设情景,学习环境)

专题14生物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学习设备,学具、教具的制作;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如何应用生物实验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生物课教学的首要重任。本文从案例教学的价值意义、案例的设计、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案例教学的实施建议等方面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案例教学进行探讨,以求充分发挥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贯彻生物学科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推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案例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Case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高中生物新课程案例教学的价值意义

1.1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思考。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在充分掌握信息的条件下,对各种案例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也更趋灵活和更具深刻性,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接触并处理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实践能力。

1.3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2.高中生物新课程案例教学的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它是实施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1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设计教学案例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事例,例如: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时,通过课本提供的资料设计具体案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教材提供的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也可以通过列举生活实践中的事例,如:酿酒时酵母的作用是什么?酿酒的具体操作程序怎样?为何酿出来的酒风味多种多样?等等资料来设计教学案例。

2.2从媒体中选取资料设计教学案例

现代媒体多种多样,报纸、杂志、电视、因特网等。他们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弥补了教材上一些图、文、数据相对滞后的劣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媒体中出现的与生物知识有关的信息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生物知识,精选设计为典型案例。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可选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有关的太空诱变育种等资料编写成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加以分析。但是选取资料编写案例时一定要遵循“热”(热点)“精”(不贪大求全)“度”(深浅难易)三字原则。

2.3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设计教学案例

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只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设计案例。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设计案例确定主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工商人员如何检测优质奶粉与劣质奶粉?等。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案例材料,确定主题,然后带进课堂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非常的高涨。

3.高中生物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①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②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③教师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④利用现有的环境制造案例等。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例:在讲生物③《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并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教学案例:

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

为了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试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这是一个占地1.3X104m2的钢架结构的玻璃建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温室。温室里有麦田、草地、鱼塘和微型“海洋”等;室内还放养着猪、牛、羊和其它家禽。从1993年1月,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过着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2年中只给他们提供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其余的一切都需要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氧气,由自己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全靠自己在里面种植收获;肉类和蛋白质,取自自己养的鸡、鸭、猪;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也由自己控制。并尽可能地模拟地球气候。1年以后,科学家们只能靠吃种子勉强度日。最后,不得不提前撤出实验室。更令人意外的是,“生物圈2号”运行3年后,其中的一氧化碳量大幅度增加,足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的能力减弱,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学生阅读以上案例材料,了解材料提供的事实和背景,使学生似乎来到了“生物圈2号”现场,学生很快进入场景,充分感知了案例。

3.2分析案例──确定主题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在听取意见后,师生间还要进行商讨,以确定案例中最具探究价值的问题。如:案例涉及到的问题你会联想到与哪些生物学知识有关?哪些问题有探讨的价值?把学生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在集体商议后,设置五个层次的问题:①“生物圈2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1号”呢?②讨论“生物圈2号”与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③设想科学家们是怎样维持“生物圈2号”的生态平衡?④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有哪些?⑤请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这项实验的意义。案例教学与材料分析的不同在于:问题是学生主动发现的而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让学生主动提问、探索,去挖掘案例中存在和潜在的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分析—生疑—解疑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围绕案例──展开讨论阶段

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多加以鼓励和肯定。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如问题④学生就有多种答案:钢架结构的玻璃透光性不好;阴天太多,提供的能量不足;生物种类少,食物网的结构比较单一,容易被破坏;系统的各种成分的比例搭配可能不合理;内部气候的调节不好,粮食歉收;氧气与其他化学成分发生了反应(如Ca.Fe)造成氧气不足等等。问题⑤学生的意见明显地分成了两派,激烈的争论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

3.4拓展案例──升华知识阶段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答案后,需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升华,如果没有这一环节,案例教学就失去了示范的意义。以案例为示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横向延伸问题: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一系列原因是什么?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后果?我们应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纵向深入问题:美国宇航局计划人类2030年移居月球有可能实现吗?地球作为目前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应怎样维持生态平衡?通过联想、拓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升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评价案例──能力提高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②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的相关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建议

4.1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案例的内容、操作过程,具体要求等均要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如在学习“关注全球性生态问题”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关于酸雨形成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了解酸雨形成的背景、酸雨对人类有何影响、如何防止酸雨形成等。案例的设计和相关问题的讨论都要围绕着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的。

4.2案例的选择要有启发性

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有一些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由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越能诱人深思,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的教学案例,教学效果就越好。

4.3案例的选择要有实践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到实践中去运用。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有生命力。”生物案例教学,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把各种抽象的原理、概念融合到生活、生产实践中,使之具体化,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性探索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仅能准确而深刻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与表现,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实践性。比如:通过学习“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后,能够使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对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提出建设性建议。

4.4案例的选择要具备真实性和开放性

一个案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或一篇动人的报导,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例如:在“遗传学复习”时可提供以下案例:四川一名男孩强强两年前意外走失,经过家人的努力,终于找到。但强强的父亲去年因车祸身亡,强强的爷爷怀疑不是自己的亲孙子,要求司法中心鉴定。请问用什么好的办法进行鉴定?如是女孩用这种方法行吗?还可以用到哪些办法?以上案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所提供的是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可能性。

生物案例教学的实施,教师已不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或既定的答案,而更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具体的实际生物问题入手,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加深对生物学实用价值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虽然对生物案例教学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但随着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它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定会逐渐发展成熟、作用也会日益明显。

第6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爱你,我会告诉你

三月,阳光已经很温暖了。

不时有学生从身边走过,我似乎闻到了一股青春的味道。看他们一个个清秀俊朗的模样,我的眼前也显得格外明媚,真好!我时常会为此出神,也时常想:能够穿梭于这一群群笑颜如花的学生之间,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又一次要上公开课了。虽然不喜欢,可是为了学生能够获得一次纯美的精神之旅,我还是会很认真的去做准备的。

领导告诉我们,要讲的是胡适的文章《我的母亲》。

这是一篇怀念母亲,歌颂母爱的文章。即使不讲,学生依然可以透过文字来感知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所以,如果只是停留于文章本身,意义已经不大。我认为,如何让他们获得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这才是本节课的关键点?看来,要想上好这节课,思路很重要。

一首舒缓的曲子缓缓的流过心底,我想起了昨天给我打电话的三姐。姐问,“最近你回家了吗”?我告诉姐说:“上周文硕没有过星期,所以没有回去,不过我给妈打电话了”。姐说:“你离家近,多替我们尽尽孝心吧,让妈高兴点”。我说,“放心吧,姐,会的。”。挂断电话的瞬间,泪水汹涌而下。泪光中,妈妈的温暖再一次将我包围。

妈妈您说:对学生好一点,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你说:对工作要努力点,做领导信任的老师;你说:和同事要和睦相处,遇事别太斤斤计较;你说:生活上要照顾好孩子和大人,别委屈了文硕,别忽视了小凡;你说:抽空别忘了回婆婆那里为他们洗几件衣服;你说……

妈,你为什么心里就只有别人呢?你惦记着大姐的身体不好,惦记着二姐的孩子要高考了,你惦记着做生意的三姐太辛苦,你惦记着四姐家的冠峰没人照料……可是……春节我给你买了一件棉衣,你为什么要再把钱给我?姐姐回来时给你的钱,你为什么却把大部分又悄无声息的塞进了她们返程时的旅行袋内呢?你经常说,“只要你们姐妹几个幸福,妈妈就知足了”……这就是你吗,妈?这就是你吗?

音乐依然在回旋,泪水依然在肆虐……

8:25,教室里我在用一首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作为背景音乐烘托着气氛。

导入:(含泪)一段美丽的文字,一份深沉的母爱,一首深情的歌曲,一怀母亲的温暖。年少的我们,深深浅浅的记忆中,母爱是我们永远的感动(掌声)。

也许是音乐的感染力太强了吧,老师和大家一样,心情很激动。我想在这里为大家朗诵一篇老师自己写的文章《因为有你》,来表达一种心情。

其实这篇文章是我准备让学生来读的,可是我又临时决定有我自己来读。我想,我献给妈妈的这篇文章也许只有我自己读才是最合适的,不是吗?

欢快的萨克斯《清晨》已经响起来了,可是我的情绪始终无法平静下来。这可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啊,我笑了,眼含热泪,同学们笑了,掌声响起了……教室里是如此的安静,静得只剩下了自己忘我的朗读声,优美的旋律,暖暖的母爱和所有同学以及在座的老师那专注的表情、默默的点头和微笑了……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太激动了,好像无法自拔呢。所以只顾去拭眼中的泪水,竟然忘记了对他们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做足了铺垫,于是,我看到了学生们活跃的身影。被母爱感动着的他们,都想把心中最浓的感情表达出来。我知道这些知识难不倒他们,情绪有了,就什么都有了。

美好的时间总是转瞬即逝的,大家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我知道距离下课只剩下几分钟了。打开满文军的那首《懂你》的MTV,我把文章给拓展开来:“仔细聆听这爱的絮语,发现里面的感人细节,与大家一起交流心中的感想吧!”画面中一个个让人心潮起伏的细节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看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再一次被感染了……

“母爱让人温暖,母爱让人感动。爱她,就让我们大声告诉她,好吗?”我不失时机地设计了本节课的最后一个互动环节。最后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我动情地,大声地喊出了一声:妈妈,我爱你……教室里,立刻传来了震撼的声音:妈妈,我爱你……、

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难得我们可以如此执着的去爱一个人。所以,我如果爱你,我会大声告诉你……

2015继续教育总结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五篇

第1篇: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高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年度,我严格要求自己,在基本功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积极参加活动或主动学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将我的个人继续教育小结如下:

一、夯实理论素养,细读教育专著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钻研教科书,还要有高屋建瓴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而这些信息的获得,读书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本学期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我静下心来,细细研读一本教育专著,从中发现,从中反思,从中转变,从中实践,从中总结,力争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二、把握培训机会、及时进行内化

外出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关培训是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形式。我在本学期里紧紧抓住每一次外出的机会,进行海绵吸水般的学习。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和双休日进行消化,做好相关的自学笔记。并且将一些理论成果付诸于我的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得继续教育的意义落到了实处。

三、重视教学反思、做好反思实践

反思是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结合大量教学杂志、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及案例,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后果特别是对于本学期的几堂公开课、展示课,我都会进行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思后实践”并且写好反思案例等,及时总结好理论成果。

四、以名师为榜样、大胆探索实践

通过参加各类培训也好,自己进行教学研究也好,我总会以名师名家,这当然也包括我身边好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有的课上得精彩,有的班级带得漂亮。于是他们都会成为我追随的目标,我会以他们为榜样。但是,我也不会迷失自己,我会大胆探索、实践自己的教学感悟。把自己用心悟的教学原理通过最朴实、简单的教育教学手段来进行实践。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爱的教育。

五、加强责任意识,学会主动学习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本学年,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的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2篇: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规范我科室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根据市卫生局继续教育工作要求,20XX年我科室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对继续教育认识程度有所提高

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本科室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上,不断创新思路,把继续教育工作作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本科室人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达到科室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二、继续教育管理步入正规

依据我院继续教育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科室的实际情况,实行了继续教育个人档案的集中管理与存放,由专人负责存放管理,这样有利于掌握全科室业务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有针对性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三、对基本功的掌握较前更加扎实

在科室领导的重视下,本科室人员能够积极的参加基本功训练,能够做到工作之余不忘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能够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等方式阅读自己相关专业的书籍及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拓展专业领域的深度与广度。

四、业务学习落实到位

学习时,本科室人员实行实名签到制,避免了以前业务学习流于形式的松散,有利于掌握每个人的业务学习情况。

五、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活动有所加强

为满足本科室人员的学习需求,我科室开展了更加丰富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较去年得以增加和提高。

1、加强了常见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急救知识的培训,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了20多次关于心血管疾病急重症的诊断与治疗、心肺复苏、心血管疾病相关并发症项目的学习。

2、分别派遣两名科室业务骨干分别前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进修学习,并圆满完成了医院安排的进修任务,得到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并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心血管专业相关论文1篇。

3、组织科室内主要人员参加“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申报课题项目:“胃舒宝治疗湿热蕴捷型胃痛的临床研究”,顺利通过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鉴定,此次顺利通过验收是我科室在科研方面的一次重大进步,今后要积极参与、申报科研项目,带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缺点与不足需要改进。

一是有些工作仅停留在表面,落实不到位;二是我科室的继续教育的方法还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和自学形式(

七、下年工作计划

1、有计划的安排各个科主任、护士长及业务骨干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培训班等,为培养学科带头人奠定良好基础;支持各级各类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团体及医疗质量控制机构任职。

2、鼓励医务人员通过自学、自考、函授等形式取得高层次学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继续鼓励医务人员攻读大学本科、在职研究生等,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

3、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相关知识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技能水平,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法规、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4、做好学分档案的管理工作,严格继教讲座的考勤,按规定授予继教学分,学分档案登记在册。参加院外学术活动的人员,学习结束后持学分(卡)证到医务科登记学分。

第3篇: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和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师队伍的结构从年龄、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教师整体水平偏低,学校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苗外流现象。以前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停留在全员通识培训和教研组教研形式上,教师队伍整体提高不明显。因此,我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以校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创造性地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提高认识,强化过程管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1、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发展必须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优先发展的认识,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亲自抓,由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原则,确立形成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网络”,制定了“通识教育与分层次校本教师教育”的培训方案。

2、学校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实效的过程管理,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大计来抓。每学期,校继续教育领导小组以市区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为支柱,定期研究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设立不同的内容,采取专题系列培训、竞赛、自学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使教师的业务学习常学常新,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师的需求。严格检查,注重过程管理,建立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档案,详细记载了每学期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资料,包括课后反思、论文、学习体会、教学点滴及研究的原始资料等。

3、调查反馈,整体规划。随着时间的发展,总会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不断出现,为此,在实施计划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查继续教育内容,从长远的角度确定教师的发展方向,尊重教师的个性,每个人都制定自身发展计划,确定活动内容,与时俱进,走自身特色发展的道路。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开展以理论培训、思想教育、经验交流、制度管理等方式,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认真贯彻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利用升旗仪式、政治学习介绍)、经验交流、未成年人教育法规、师德教育文件和“八荣八耻”教育等培训。真正把师德教育落实在培养教师事业荣誉感、岗位责任感、生活幸福感和对学生充满爱心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三新”教育的培训

“三新”教育,即新理念、新教材、新课程的培训,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教师新课程培训,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开展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教学设计与典型案例分析,学习《走进新课程》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并聘请了**中学副校长**做《新课改专题培训》、**小学**老师的《骨干班主任经验介绍》、**校长的《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等专题培训,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通识性培训和自学教育理论专著,切实更新了教师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增强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新理念更是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一切活动之中,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3、教育技术培训

本学年,我校90%的教师获得了教育信息技术二级培训合格证书,没有取得的,也正在参加补考,相信在2015年一定能全部完成此培训,与此同时,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活动,增强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收集、筛癣运用信息,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能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探索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我校现代教育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4、加强教育教学的培训

(1)、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本学期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环节开展培训,主要通过教学评优、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课后反思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并对教师进行了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如王敏主任的《普通话培训》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与此同时开展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专业知识更新与拓展等专业培训。各项培训主活动贯穿于学校的教研活动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2)、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开展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科学研究的培训,通过校本研训的方式,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武装教师,使他们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研能力。并能紧密结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撰写教学经验总结及学科论文,探讨继续教育和小学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5、青年教师培训。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学校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青年教师**、**、**、**等在各项活动中脱颖而出,得到了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老师的电教论文获省级二等奖;**老师的电子教案获市级二等奖。**、**等九名老师在区教学竞赛课中荣获分获一、二等奖。这些都说明了我校领导对青年教师的引领和培养。

第4篇: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通过本学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要确立现代学生观,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

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本人的继续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本年度个人继续教育总结如下:

1、听取了我校及专家的新课改培训,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并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

2、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3、通过创新教育,认识到自己原来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都不够透彻。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

总之,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使自己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的而加紧学习,学习,再学习。

一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形成科学的育人模式,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把教师终身教育列为头等大事。顺应当前教育改革新形势,大力推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强调“以人为本”、“以校为本”,通过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使继续教育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体现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日常化;继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灵活充实,注重实效;继续教育的措施明确具体,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个性鲜明,优势明显的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提高,班级管理规范有效。继续教育已成为学校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高塔中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1、制度、经费保障

为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工作目标。制定了继续教育5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制度、教师参与制度及工作计划与总结。从指导思想,规章制度上保证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学校根据培训需要给予经费保障。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继续教育比被的各种设备与资料,开发各种可利用资源。如学校校刊《塔中》的出版经费;校内各项培训活动经费;教师外出学习经费;购置教育图书、光盘以及各种培训材料费用。学校还完善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和校园网的建设,配置足够的期刊杂志。校图书馆现存图书二万余册,各类刊物32种,学校还给予教师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积极订阅各种教学报刊杂志。为鼓励广大教师专心课题研究,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奖励办法》,保障教科研课题经费。课题结题通过鉴定后,按国家、省、市级分别给予10000、8000、3000元的奖励。目前,我校有2个成都市级课题立项,有7个都江堰市市级课题立项,教育科研工作受到成都市、都江堰市的表彰。

2、不断开拓继续教育资源

我校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选用推荐的继续教育教材,如《教师职业道德》《走进新课程》等。我校还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培训学习资料,编印教育理论学习读物,开办普法讲座、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充实继续教育的内容。今年,我校任课教师中,曾参加成都市级骨干教师培训7人,参加都江堰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人。先后有25次人次执教过都江堰市级以上公开课,或在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学校还通过举行课改论坛,演讲比赛、课程改革交流活动、教学课案设计比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法制教育、高级职称教师公开课活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展示教师才能,丰富继续教育资源。

3、学校严格执行继续教育制度,学校继续教育的实施、考核、奖惩与管理制度健全,以制度保障继续教育。在学校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发展进行明确的规定,学校还结合实际,制定学年继续教育计划,科学运作,及时进行回顾反思,学校制订制度和奖励方法,作到继续教育与年度考核、评优及职称评定挂钩。期末对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进行奖励。

培训时间有保证:每个月至少两次大型教研活动,集体备课1周1次,保证了继续教育的时间。校本教研做到全员参与,教师参与面达100%,学习成绩得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后,折合成学分记入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我校全体教师顺利通过职称计算机等级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结业证书已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暑期组织了骨干教师培训班。请专家做专题报告,老师做交流发言和讨论总结。

各项继续教育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以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的形式进行保存。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具体的学科研讨、专题报告、讲座等。教师培训档案资料内容规范,分类装订存档,查阅方便。学校有档案室,各类档案资料齐全。

建立了校本培训笔记制度。给每个老师专门印制了笔记本,定期进行检查登记。

4、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这一培训项目,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根据上级要求及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师德教育。每学期评出师德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并且向上级部门推荐参加评优,带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德育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班主任专题培训内容有安全教育、班主任经验交流等。

系统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进行新教育理念培训。通过选编教育理论文章,撰写学习体会等形式,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学校经常组织课改研讨活动和经验交流活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通过“学习新课标”、“学习归来汇报”、“听课评课”等形式,将教师外出学习归来的感受和体会及时与教师研讨,做到新理念共享,并进一步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把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通过组织对各学科教研组长、课题负责人进行科研知识方法、课题研究方法、实验报告的撰写、论文撰写等培训。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培训,学校在科研方面,注重课题研讨,通过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学术报告辉,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我校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经常性地派出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型的学习与培训,他们把学到的新理念带回学校,带动了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热情,发挥了辐射作用。

我校特别重视科研过程管理,阶段性课题研究成果成绩突出。学校各项研究活动记录齐全,多项课题均有阶段性成果。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均有提高。学校有10余人正在参加高一级学历的进修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教师授课能力有很大提高。我校结合校本教研进行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有专家到校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学科专题研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观摩课、教师外出学习归来交流体会、新课标培训、科技知识培训等形式。通过培训,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教师还通过参与课改、集体备课、听评课、课题研究、自办展览等活动,进行反思性教学,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骨干教师通过下乡送教,不断提升自己,为我校的继续教育注入活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兄弟学校以及招区内小学进行联合教研,探索衔接教育的新路子。使老师们在新时期,新课标,新观念,新教材中锻炼成长。教育效果良好。本次课改论坛中,我校共有80余位老师参与各种活动。有20余位老师的课堂展示、论文、说课、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光碟分别获得市论坛一二三等奖。

5、学校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显著增强,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通过校风、校纪建设、促进了学生连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证。学校通过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和班级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更新管理理念。教师普遍能够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工作,体系那了一定的开拓精神。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均是面向全体教师,全员参加。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广大教师学习新理念,实践新理论提供了平台。

2015学术论文范文
教学案例分析论文 第六篇

第1篇:财政联网审计论文

县级财政联网审计实践与拓展的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在财政、税务、社保、民政等行业的普及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审计监督的水平、效率、质量和能力已经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金审工程”的大力推进,《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已被广大审计人员所掌握并得到广泛应用。以此为基础,一些审计机关开展了联网审计

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拟以县级财政联网审计为例,从联网审计的实践过程、实际效果、困难与矛盾以及完善与拓展四方面,谈谈对联网审计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一、县级财政联网审计的实践过程

**年起,我们以财政“同级审”为载体,以“了解一点、学习一点、审计一点”为基本目标,开始财政联网审计的实践。

所谓“了解一点”:

(一)调查了解财政会计核算软件使用情况。由于县本级财政会计核算账套繁多、会计核算软件多样化。因此必须花时间逐部门、逐账套进行调查详细了解。

(二)了解会计核算网络软件运行情况。县会计中心对县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网络环境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因此必须通读其数据字典的情况,了解掌握其数据架构情况。

所谓“学习一点”:

(一)学习财政会计核算软件基础知识。针对了解到的会计核算软件,要对其使用说明进行认真的学习摸索,以掌握各个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架构、查询方法等。

(二)学习“金财”工程实施运行情况。“金财”工程是计算机环境下的财政预算指标管理及预算执行管理系统,通过学习,有利于从“金财”工程系统中导出预算指标下达及执行情况数据。

所谓“审计一点”:

(一)循序渐进开展联网审计。前期的实践,是将财政核算系统数据导出或是对其后台数据备份后,再转到审计专用计算机上还原后进行数据分析。2015年,财政系统逐步全面推行“金财工程”,以用友GRp-R9财政管理软件作为财政核算管理的技术支撑并全面运行后,审计人员积极探索新环境下联网审计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政府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对全部财政核算账套(包括镇级财政预算内外账套等)真正意义上的远程联网审计及实时跟踪查询。

(二)不断完善拓展联网审计覆盖面。一是实现了财政网络核算软件中全部账套实时查询与审计;二是挂接“农村经营管理软件”审计终端,实现对全县农村经济组织的远程联网审计监督功能;三是搭建社保资金审计终端,实现对社保资金及业务管理的远程监督;四是构建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开发“财政联网审计综合查询系统”软件,实现对财政综合数据的审计比对分析,如国资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比对,集中支付与单位支出比对,预算指标拨付与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比对等等。

二、县级财政联网审计的实际效果

(一)关注预算追加的合理性。2015年“同级审”,审计人员从财政管理系统导出财政财力结算与预算执行情况全部数据,对全县191家县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力结算单中追加县本级指标进行分析,按预算内县本级追加的1.97亿元支出指标进行分档分析,查出追加支出超过100万元的共28家计1.43亿元;按年初支出指标3.09亿元比对分析,查出超年初预算60%的共34个单位计1.45亿元。审计报告对“预算编制不精确、预算追加欠合理”的状况进行了披露,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预算管理被纳入财政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关注预算执行的严肃性。2015年“同级审”,我们以“支出预算执行、执行厉行节约、支出指标控减”等为重点,通过政府政务网络从财政局预算指标数据库中导出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代码、名称、上年指标结余、本年预算指标、追加预算、实际下达指标、预算结余等数据;再从县会计中心用友安易GpR财务核算系统基础数据库中导出176个部门单位年度财务支出结算数据,通过实际支出与预算指标的数据比对,实施了176个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追加预算执行、单项支出预算执行、执行厉行节约、支出指标控减等审计,审计资金量达十多亿元。得出部门预算刚性不强,调整范围广,比例高、金额大;编制年度预算缺乏预见性、出现硬缺口,追加预算额度大、时间早;厉行节约规定执行不严,三公经费支出居高不下等问题,达到全面评估、综合反映和客观揭示部门预算编制、执行的质量和水平。

(三)非税收入专项审计调查。**年“同级审”中,审计人员通过政府政务网络与《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票据管理系统)、《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收费管理系统)分别进行对接,从《票据管理系统》中获取执收单位、收费种类、收费内容、票据领用销号等数据资料;从《收费管理系统》导出上年度非税收入的全部数据,以《票据管理系统》数据为收费依据,对《收费管理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审计资金总量达**亿元。查出非税收入已开票据长期不入库;入库不及时、开票与缴款时间跨度较大,存在私存公款;少数单位许可收费实征比例较低,存在人情收费以及《收费管理系统》收费项目库维护不及时,导致已取消收费项目仍继续收费的违规问题。

(四)建立远程联网审计基本架构。**年县会计中心启用新的财务核算系统(网络版)。与此同时,政府党政网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政府网络通道日臻完善。在取得财政部门授权后,审计人员使用审计专用账号登录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财务查询与分析子系统”,对纳入会计中心核算的183家预算执行部门(单位)数据实时采集、即时查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远程检查监督。

(五)实现全面联网审计目标。自2015年开始,在取得财政部门授权的情况下,我们利用政府党政网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用友GRp财政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网络渠道对财政管理系统框架内的“总预算会计系统”、“预算执行分析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集中财务查询和分析系统”、“指标管理”、“财务处理系统”、“远程申请支付与报账”实施远程查询分析,达到全面检查财政部门会计核算软件中各个账套(如预算内外、政府基金、专项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等)财政财务核算管理情况,实时了解和监督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节点现状,审计机关对同级财政管理系统全面联网审计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县级财政联网审计的难点

从我们开展财政联网审计的实践以及与兄弟审计机关信息交流上看,大家对联网审计的认识是到位的、工作热情也是高涨的,在人力、财力、精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投入,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外部环境对财政联网审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财政部门“金财工程”尚在不断的建立与完善之中,现阶段还无法提供各核算部门的标准格式数据接口或模块,以致审计机关在财政联网审计上,只能是各展其手,零星突破了。而财政部门难以提供统一格式会计核算标准格式数据接口或模块,也有其客观原因:一是县级财政核算涉及部门众多,有国库(金库)(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等;二是核算内容繁杂,国库核算税收,财政核算预算内、预算外、政府基金等,会计中心集中核算县级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社保部门核算各类保险基金等。三是会计制度不一,导致核算科目存在差异,《总预算会计制度》、《预算外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专项资金管理核算办法》等,不同的制度对应不同的核算科目;四是会计核算(管理)软件开发商的多样化,有用友、金碟、新中大等;三是后台数据库与版本的多样化,有SQLServe、Oracle数据库等,有单机版、有网络版等。

(二)内部因素对财政联网审计的影响。一是联网审计平台的建设滞后,“金审工程”的AO与“金财工程”无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联网数据采集技术支持难以得到有效实现。二是审计人员数据库理论与实务培训滞后,数据库应用、采集、归集、分析水平亟待提高。三是硬件投入相对不足,联网审计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存储的设备条件亟待改善。

四、县级财政联网审计的完善拓展

(一)建立长远的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实用技能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实际操作业务培训。在巩固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实用数据采集方法、分析技能的培训。

(二)上级审计机关要指导搭建财政联网审计的大格局。一是建立财政内部纵向(从上到下)审计标准模式,关注资金从拨入到使用结果的全过程,达到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二是建立财政联网审计横向辅助信息数据网络信息沟通方案,如对发改委、经信委、科委、农委、开发局等经济主管部门,主要关注财政专项资金申请到完成情况,达到对财政项目资金从申报到验收拨款全过程监督,同时也能对其绩效情况有所关注。

(三)指导建立财政联网审计数据分析模式。对实行财政联网审计中遇到需要延伸、联查、协查等有相对技术难度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决,提供解决方案,这样既解决了基层审计机关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又有助于联网审计能健康顺利发展。

(四)跳开审计看审计。力促政府搭台审计唱戏,建立县域内的经济信息中心,从而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信息互换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由经济信息中心汇集人社、公安、卫生、民政、住房、规划、环保等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对财政联网审计中需要采集比对的数据由审计部门按程序提出申请,由经济信息中心进行对应采集,再提供给审计部门,便于数据采集分析,达到唯需所用,有利于提高经济数据的安全性,减少信息外流渠道,从而促进大环境下财政联网审计向纵深发展。

第2篇: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信仰缺乏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

2、法制观念淡薄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

3、法律知识不足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

总之,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3、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一是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致使大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大学生对自由、权利、秩序以及法律的憧憬和期待,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

1、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若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进而落实到自发的行为之中。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之所以能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为每一个公民所信奉,根本在于法律体现、保障并实现着正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它是否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法律权威的要求,是否充分满足

了现代正义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大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2、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大学生思想开放,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

3、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一方面高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条例办事,尤其是在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学生干部的管理等问题上,按规定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监狱、开展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4、提高法治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是增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二是注重加深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现代法律意识的提高。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做文章,重点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三是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法治教育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特点,推动法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型模式转变。使法治教育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系统性,通过网络将高品位图书推荐出去,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目的地向他们灌输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意识,强化版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治观念,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3篇:防治雾霾学术论文

推行甲醇能源战略大有可为

当前,大气雾霾已然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问题,这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际观瞻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朝野震动。李克强总理在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郑重提出要着力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目前,对于雾霾成因的研究可谓林林总总、众说纷纭。其实,造成我国雾霾严重的主要原

因是个能源结构问题;既煤炭占比50%以上(年消耗煤炭40多亿吨),以及燃料油品质及其燃烧设备(包括运输车辆发动机)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因此,下大力气调整能源结构,才是解决雾霾(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使用的能源,主要包括电力、燃料两部分,我国目前使用的电力有3/4是由热力发电提供的,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电力和燃料是可以根据需要便宜转换的。就终端消费而言,电力是最为方便清洁的能源;传统的燃料,天然气以降无论是煤炭,还是石油制品都因为其成分复杂,燃烧提供热力和动力后都难以避免地产生出诸如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烃类等构成雾霾的物质,而这些雾霾物质的清洁,不仅技术上难度大、经济上代价也很高。近年来,由于预测到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枯竭为期不远,全世界都在积极寻求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特别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家们测算,地球上蕴藏的自然能源十分丰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由于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具有连续性、稳定性不良等特质,与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稳定性的要求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已经十分明确,就是研发大规模储能技术,先将不稳定的电力能源储备起来,然后通过工业装置稳定地释放上网或直接供给用电设备。人们对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研发已经走过几十年的历程,但是,迄今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工业技术。为此,笔者提出以一种化工产品---甲醇作为储能物质的新思路,建立新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气→H2+CO(CO2)=CH4O(合成甲醇)→发电、供热能、动力能源体系(CO主要来源于煤化工、CO2主要来源于烟道气回收),可望一举解决这个问题。

一、甲醇是新能源(风能、光伏等)发电近乎完美的储能产品

1、甲醇作为基础能源,实质上是由业已研讨了几十年的氢能源(氢经济)的发展而来的,美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乔治A奥拉教授2015年发表的《跨越油气时代---甲醇经济》著作也持这个观点。电解水制氢气(H2),H2+CO(CO2)=CH3OH合成甲醇。这两个化工单元技术成熟、可靠;电解水制氢气,负荷宽幅可调,开停方便,与新能源(风能、光伏等)发电,适配性良好。在工业实践方面,世界上每年有250万吨以上的氢气是电解法生产的,我国在役大型发电机组发电机內冷却所用氢气,大多数也是电解水制备的;目前,全世界已形成合成甲醇的生产能力近一亿吨,我国为头号生产大国,现有生产能力5400万吨/年。

2、甲醇在常态下理化性能、环境毒害程度与汽油相当,现有燃料油储运设施完全可以通用。因此,甲醇作为基础能源,在技术上、经济上乃至安全性等方面远胜于氢气和天然气。

3、甲醇又名木醇,最初是在干馏木材时得到的化学品,是由碳、氢、氧三个化学元素组成,暗合大自然植物——动物能量循环法则。因此,甲醇是天然的化学品,具有绿色本质。

4、现代化工生产的甲醇产品纯度高、性能稳定,不仅是化学工业的良好原料,作为燃料能量密度较高(相当于汽油的一半)、本身含50%(质量比)氧、与空气配合燃烧效率高于石油制品、温度相对较低,基本无污染产物。这对解决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大有裨益。

5、甲醇用于涡扇发动机,由于其汽化潜热较高(是汽油的3.7倍,相当于水的一半)可以研发发动机自体热回收系统,代替现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的蒸汽余热回收体系,这样就不存在朗肯循环的冷端损失问题,可望大幅度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同时,简化了系统、降低了建设、运营成本,还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另外,由于甲醇的燃烧温度(900-1000℃)比天然气和石油制品的燃烧温度(目前在1400℃以上)低许多,大大有利于涡扇发动机对材料的选择。按照目前能源产品价格计算,甲醇代替天然气(含石油产品)燃气轮机发电还具有成本低廉(进口价:液化天然气是甲醇的6倍以上)优势。

二、需要解决的具体技术问题

1、电解水制氢气,我国在役的电解设备隔膜仍以石棉绒为主,一般电解效率(电能转化率)在54%左右,据报导,国外已经开发出多种有机和无机质子膜,其电解效率可达到80-90%、90%以上的报道已不鲜见;其次是电解槽单体规模太小,目前国内报道的电解槽最大装机为3000KVA,而美国的最大装机已达110000KVA;众所周知,工业生产中,规模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

2、高效甲醇涡扇发动机研发,在现有燃机---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系统中,将蒸汽锅炉工质---水改为甲醇,理论上没有问题,只是需要经过试验完善细节设计。

3、通过试验不断完善高占比(M30---M100)甲醇汽、柴油往复(活塞)发动机,同时、研发此类发动机自热回收技术,可望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以便于在现有机动车领域大力推广。

三、政策建议

1、尽快出台M30甲醇汽油强制推广政策,可以释放数千万吨甲醇市场,同时,将目前业已存在的数以千万吨计的、或明或暗的燃料油添加甲醇市场暴露在阳光下,让广大终端消费者与甲醇生产、经营各方利益均沾,形成巨大的市场力量。

2、强制推动电力体制改革,①电网企业只收取过网费(可以借鉴高速公路按里程收费模式)发电企业和大用户协议售电。②切实推行峰谷电价,鼓励下游企业在电网负荷谷段用电。这样,一方面可以稳定发电企业生产负荷,提高其设备利用率,降低其成本,提高其效益;另一方面鼓励了电解水制氢及甲醇,同时还可能改变氮肥、冶金企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3、冻结燃煤发电建设项目,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建设,同时发展甲醇燃气轮机发电。

4、在大力推广小型甲醇燃料电池的同时,加大大规模甲醇燃料电池研发力度,前途将更加光明。

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我国拥有数以百万平方公里计的沙漠、戈壁高原,还有数百万平方公里浅海大陆架及其滩涂,发展风力发电资源得天独厚,按照现有风力发电技术水平计算,开发这些风电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对能源的需要。

2、以连续性、稳定性较差的新能源发电桥接甲醇储能,从而以甲醇涡扇发动机发电,实现稳定供电的目标在技术上、经济上皆具备可行性。

3、按照我国目前的能源产业结构,特别是近年来发展的大规模煤化工装置,结合电解水制氢气(同时生产1/2当量的氧气用于煤化工造气)生产数以亿吨计的甲醇产品经济上也是科学、划算的。

4、用甲醇大规模取代石油燃料,节约出来的石油生产烯烃及工程塑料产品,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才是最为合理的。

5、我国现有甲醇生产企业300余家,实行甲醇能源战略有利于打破石油行业垄断,激活燃料油市场。

6、甲醇内燃机发电可以方便地满足各种电力用户不同规格的需要,而且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有利于打破电力行业垄断,形成大分散与大一统有机结合的科学的电力供应体系。

综上所述,如果我国政府下决心实施甲醇能源战略,制定并实施强有力的配套政策,引导产、学、研各主体加大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及其推广力度;不仅可望尽快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而且可能激活众多新的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增长渠道,长期来看,实施甲醇能源战略,就是可持续的能源发展道路。

第4篇:大学生节能环保论文

能源是物质社会发展的基础,节能、降耗、减排、环保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

节能”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影响近几年年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最新热点。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的形势

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据有关专家统计,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9.7亿吨,其中,煤炭18.7亿吨,同比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2001到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9.89%,2015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13%和15.2%。能源消费巨增直接导致能源生产快速增长。201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8.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发电量218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煤炭超速增长,近两年年增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2015年产量达19.56亿吨,同比增长17.3%;原油产量1.75亿吨,同比增长2.9%。由此引发能源建设规模日趋庞大,电力投资热、煤炭投资热等热潮不断。

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比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环保的主题也必须是人,节能环保必须从每一个人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制度不合理,致使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的冒着黑烟……因此节能环保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

节能环保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主要阵地,搞好“节能减排学校行动”,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在社会上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还有利于促使广大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漯河留学美国女孩大学生张栋,在漯河市文化路上专心地沿街捡着垃圾,并不管路人是怎样看她。她经过正由北向南沿文化路捡垃圾。见到地上的塑料袋和纸屑就捡起来,积累一定数量后,就放入路边的垃圾桶内,然后继续沿着街道继续捡。半小时后,见女孩将捡到的垃圾放入一辆垃圾车并和一名老年环卫工人谈起了话。她说“看到街头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非常普遍,就想带动市民讲环保,因为,今年,们国家要举办奥运会了,这是们向全球展示自己的最好机会!所以,就决定以每天上街捡一个小时垃圾的方式,呼吁大家都来改变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为国家倡导的绿色奥运尽一点力。”

“节能环保,共建文明”相信,这八个字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一定有着或深或浅的印象,也许还会挂在嘴边上。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人却很少很少!有调查机构曾对某大学做了一项关于环保的调查研究,结果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对世界环保日的滞销情况,大学生外出时会不会随身携带购物袋,大学生是否愿意多花钱在环保产品上,大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情况,大学生生活中有无使用节能产品,大学生在见到他人又浪费情况是会怎么做,大学生有无环保已实际行动,大学生如何看待一次性饭盒。大学生睡觉不关灯的情况,大学生有五分类防止垃圾的习惯,大学生有无乱扔垃圾的习惯,结果仅就世界环保日为六月五日的知晓情况变为百分之五十四,作为当代大学生,却对环保常识

知之甚少,情况很不令人乐观。

从调查结果中暴露出了两点问题:第一,大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不够强烈,很少一部分大学生经常关注节能环保方面的问题。第二,大学生在具体的环保行为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节能环保中的行动中来,以自身的行动来维护这项事业。我们可以开展如下活动。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如,辅导员及班主任可以组织“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校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节约习惯,从自身做起,杜绝浪费。学生社团要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活动;每年在校园开展节能知识和技能竞赛,对优胜者给予奖励,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还可以达到宣传节能知识的目的。认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资源节约活动。

2、加强节能宣传工作,将节能减排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崇尚俭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随手关灯习惯,离开教室前断电,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室内尽量使用自然光;计算机设置成自动休眠状态。在学生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水龙头尽量开小,养成随手关闭的好习惯,坚决杜绝“常流水”现象。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有资料表明,如果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使用量,那么每年可以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这是十分可观的。此外,计划好每一顿饮食,节约每一粒粮食。这是每一个新疆大学生都能做到的,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可见,节约粮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节能减排行为,新疆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计划好每一顿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又不浪费任何一粒粮食。这既学会了自我理财,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3、设立网站及制作展板。新疆各高校可设立专门的节能知识网站,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介绍各种节能专业知识。另外,可制作展板在各高校进行节能宣传,活动中可邀请各界名人出席。

4、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各高校应安排专人负责全校节能工作检查,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悬挂意见箱,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师生意见,采纳好的建议,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总之,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中国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将对中国高校节能减排工作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使中国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取得预期的成绩。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从语文课后习题入手,提高导学稿设计的质量

随着小班化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开展,我们对导学稿的设计越来越关注。导学稿的设计,我们把两个学习内容前置(问题前置、作业前置),把新知设为问题,前置为课前预习;把课后作业(这个课后作业重点指的是《课堂作业》)前置当堂检测,减轻课后作业量。没有优质的导学稿,就没有更好的“四

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展开。为此,要重视导学稿的编制与使用,成熟使用导学稿,提倡教案、学案一体化,不断提高教案、学案的实用性,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

在平时的讨论、交流中许多老师都谈到导学稿的编制很困难,重点把握不好,可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却发现,很多老师在精心备课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语文课后习题的钻研,认为这些已经摆在那的问题如果再放入导学稿中就显得多余,或者还会让人误认为是不动脑筋的表现。

其实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篇章节特点设置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指针。如果我们去认真关注和分析课后习题,去发现学习的重难点,去感悟课文内容,去领会学习的方法,并以之统整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将更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教什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课后习题中都有或明或暗的指示。关注、把握和有效利用课后练习,既有利于优化语文学科教学,同时有助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科发展。

通过教研组在对课后习题的梳理和解读中,我们发现只要很好的利用和落实课后习题的主旨,对于老师导学稿设计的指导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引领的作用。因此,我们觉得从语文课后习题入手,对于提高导学稿设计的质量会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语文课后练习中,有这样几类的内容很容易与我们的导学稿相结合起来设计使用:

1、有关理解内容关注写法的。

这一类练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篇章结构和语言含义等。如人教版三年上册《爬天都峰》“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又如四年上册《白鹅》“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再如五年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带点部分的意思,说说句子好在哪里。”;再如五年上册《开国大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与感知的同时,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与情感,再经反复回味咀嚼,分析动作细节和心理活动,思考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词语、句子、篇章来组织表达。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有关语言揣摩进行说写运用的。

这一类练习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一步,要求学生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精妙所在,并亲自参与课堂,动口动手进行表达训练,把知识变为能力。这类练习主要是讨论、比较、找类似的词句、仿写、续写、缩写等。如二年上册《从现在开始》读读写写“神气极了,可怕极了,_极了;荡来荡去,跑来跑去,_来_去;立刻喊起来,立刻欢呼起来,立刻_。”;又如三年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再如四年上册《幸福是什么》“我想和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再如四年上册《小木偶的故事》“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再如五年上册《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学生亲自参与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这部分练习的设计立足课文,贴近生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训练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能力。

3、有关联想拓展注重诗词积累的。

这一类练习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延伸、熟读背诵,巩固、扩展学习成果,培养创造性思维。新课标提出教科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人教版课后练习的设计也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如四年上册《观潮》“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过后’的景象,再交流读后的感受。”;又如五年上册《古诗词三首》“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第6篇:美术雕塑论文

1.1雕塑艺术与材料

雕塑艺术是最理想的艺术,它是物质材料与精神内容的和谐统一,雕塑所用的材料多于绘画,而传达的内容又吝啬于绘画,其美学基调也不像绘画那样,精神内容溢出物质形式,而是两者高度契合,雕塑作品显示着材料媒介本身的质地感,如《米洛的阿芙罗底德》通体是大理石特有的色泽,包括头发、眸子、皮肤和裙衫。象牙雕《

嫦娥奔月》中的月亮、嫦娥、玉兔和云块,柔韧细腻,洁白无暇,这正是象牙的质地所致。英国雕塑家摩尔从不用同一种材料放大同一构思的作品,而是用木头来完成金属结构的作品,因而使得作品原有的金属光泽具有另一种柔和的固定的体积感,这就说明即使是同一构思不同的材料媒介也会创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材料能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觉,不同材料的雕塑艺术品有着不同的美学情调。

1.2雕塑作品中材料的艺术语言

雕塑材料的不同和对材料运用得如何,涉及到作品内容的体现。例如,《宋庆龄》雕像利用洁白的大理石表现伟大女性的纯洁与高雅;而《思想者》则用青铜铸造与深沉的内容相吻合;《欢乐柱》用侗族地区的木材雕成,使人感到亲切和具有乡土气息。

玉的质地坚硬细密、温润而有悦目的光泽适于表现小巧玲珑的优美形象。

象牙质地洁白明亮、细密光滑,坚硬且有韧性,不易断裂,浅刻深镂均可随意成形,在所有的雕刻材料中,象牙最能表现出优美的艺术感觉。

花岗石最适于表现崇高的艺术感觉。花岗石由石英、长石和少量的暗色矿物组成,具有晶体的粒状结构和玻璃光泽,外观粗砺、质地坚脆,因此雕刻成品宜呈整块,既不太深陷,又不太枝出。如汉代的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雕塑堪称代表之作,一匹雄伟健壮的骏马将一个匈奴侵略者踏倒在地,马与匈奴是连在一起的整块岩石,除马的头部稍有突出外,其它部分如耳、尾、腿均以较浅的阴线刻凿,与四肢之间的匈奴相连,这种浑然一体的结构,加上粗砾的表面,使雕像显示出浑厚博大的气派。

1.3材料赋予雕塑作品灵魂

雕塑家还注意作品显示材质的美感,使材质自身的审美价值得以体现。例如,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中的《伏虎》,利用石料自然形态稍事加工,使其神形得以体现,气势雄浑,充分显示石质材料本身的属性特征。印钮《鳖》,巧用石材中的色斑雕琢成鳖,其余部分保持质材原貌特征使之富有情趣。

例如利用一块上端有一条白色的暗纹浑圆的大石材料,刻成《虾》的脊梁。石尖上随意凿几个圆圈,算是眼睛和嘴巴,反正这个浑圆的肚子已经充分体现了《虾》的特征,眼和嘴只要去意会一下就行了。而另一边竟依然是块不成形的顽石(可能本来靠在山边,不会有人去仔细端详)。总之,就这么寥寥几刀,一个胖墩墩的大肚子《虾》已经精彩入神。一头《石猪》也同样如此。一块好像是天然形成的三楞长石,只刻了个长嘴和两个獠牙,两侧只用单刀刻出小腿,立即出现了一头带点野性的猪匍匐在地,仿佛蹴之即起的样子。

《跃马》则更为动人。用一块向上崛起的三角形巨石材料,它本身就有一种向前冲刺的感觉。利用这一点,雕刻出了一匹强悍有力的马头。在这总的三角形里,再刻出一个对屈膝跃起的巨蹄,而身子和后腿只是随刀刻去,聊以达意,因总的石势和点睛之处,材石已经神形俱定了。

这种对天然材质的领悟和运用,是对材料自然之美的理解和尊重。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雕塑材料决定着雕塑作品的灵魂。

又如阿尔福莱特.凯茨的《四架椅子》的雕塑作品中,使用的是经得起时间推移考验的特殊金属和自然云石作为材料,选择最为人熟知的物象“椅子”作造型语言,充满寓意地以大自然元素“火、水、空气、地球”命名,引发人们无尽的思考。《四架椅子》在非动力的氛围中、在光线的投射下散发着耐人寻味的魅力。在清晨初升的阳光照射下,在夜晚月光的洒沐下,四架椅子仿佛在静静地召唤我们——坐下吧,来喝一杯,我们有着无穷的快乐。”《四架椅子》雕塑作品中材料的用运,使一个普通的题材得到了完美升华。

2.雕塑艺术发展与材料变革

纵观整个艺术发展的历史看,所有的艺术革新都离不开材料、技法、样式和观念等几个方面,而材料的变革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着不可分裂的关系。

艺术上的创新,其焦点往往集中在对传统的态度上,是继承还是发扬,实际上体现新旧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多半来自旧的艺术形式的蜕变或否定,没有旧,就不存在新,新是旧的对立面,今是古的对立面,两者又互为依存,任何艺术创新都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雕塑的语汇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它的形态和手段被人们从各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场所雕塑和废品雕塑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传统雕塑的概念,雕塑上人们空见惯的各种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的具象造型渐渐隐退,五彩缤纷的抽象,半抽象的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与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材料与制作出现。雕塑语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开创了雕塑艺术自由发展和形式多样化的新纪元。

如1998年王洪亮以石木等综合材料创作出一组带有装置意味的系列作品《新石器·打击系列》。在实践中为雕塑的观念与材料在雕塑中运用拓展了更大空间,做出了可喜的尝试。

3.结论:

材料媒介是雕塑艺术信息的物质载体,不同的材料所传达出不同的艺术语言,给人以不同的艺术审美感受。

雕塑艺术家对材料的思考,决定了他对雕塑艺术的思考。雕塑艺术的发展与材料的变革有着不可分的关系,雕塑艺术发展的个性、多元性、时代性,对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战,艺术观念的发展必然扩大雕塑材料的范围,当传统雕塑材料使用到一定的时候,新的雕塑材料就会出现,运用新的材料,能触发新的艺术感觉,从而也为雕塑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489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