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 工程硕士 |

【www.guakaob.com--工程硕士】

篇一: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内黄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农业厅 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和我

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

求,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紧紧围绕河南省委、省政

府提出的“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和谐稳定”的总目标,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整合资

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

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

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人才

支撑。

二、培训任务

2014年县农牧局下达我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xxx人。其

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分别为xxx人

(一)生产经营型培训。生产经营型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

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

(二)职业技能型培训。专业技能型包括长期、稳定在农业企

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

农业劳动力

(三)社会服务型包括长期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

员、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

化服务人员。

三、培训对象

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以自愿为原则,且符合以下条件

的方可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

(一)年龄在18~55周岁以内的,在本县从事粮食、蔬菜、畜

牧、果树等产业生产经营并有继续发展意向的劳动者。

(二)自愿接受本校安排的各项专业培育,并且有时间到省、

市大中专院校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

1、在本县从事粮食生产、蔬菜种植、果树种植、畜牧养殖一年

以上,及有意向继续发展的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有为人士确定为初

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

四、补助标准和培训时间

培育时间和补助标准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按人均3000

元标准进行补助,累计培育时间不低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社会

服务型职业农民,按人均1000元标准进行补助,累计培育时间不

少于7天。各地可结合实际实行差别补助,同一培育对象三年内

不得重复支持。补助资金重点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适当兼

顾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其中用于生产经营型职业

- 2 -

农民培育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70%。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民课堂培训及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

信息化手段利用等相关支出,

五、组织实施

1、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做为培训基地,农广校严格按照新型

职业农民的培训要求,做好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台账和各种表

格、宣传条幅等培训材料的准备。负责做好培训教师的安排和聘

用,这次培训涉及范围广、培训科目多、时间集中况且又是第一

【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年,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培训以前要把各种准备工作提前

安排、部署和协调到位。

2、培训过程:根据县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下达的培训任务,

结合培训内容、要求,农广校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或聘任专业水平

高、教学能力强、培训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培训工作。要严格按

照分类培训规范,从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确保教学时数和教

学内容落到实处,根据培训内容选订或编写内容系统、表达通俗、

适宜农民的培训教材,并将订购的教材、准备的培训材料送新型职

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各培训班要

指定一名农广校教师为辅导员,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每个班级选

举班长或小组长,加强学员相互交流和自我管理。培训结束后,相

关痕迹材料各项信息填写内容完整,组织结业考试(笔试),并将

考试试卷和成绩归档案(附件3)。

3、教学方式。一是提前根据实际制定详实的专业培训教学计

划和讲课表,每期培训都要保留教师的授课教案或者课件。二是

- 3 -

培训方式采取送教下乡、集中培训和分段培训相结合,利用“参

与式、互动式、双师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三是每期培训都

【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要有照片或录像资料留存,四是对培训学员进行适当的学习奖励,

激发学员在培训中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精神。五是在农民田间学校

作为学员实训基地,并对基地实训过程进行适当补助。

4、探索与农业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

式。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要通过相

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平具体做法:按照农

业职业工种确定培训学员,人手一本相应工种的培训教材,人手

一份学习用品(笔记本、笔),相关的专业教师依据培训教材,

按规定学时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在培训过程中要和当前农民培

训的适应性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5、认真做好台账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每次培训结束后,每个

培训小组都要把相关的培训资料交给培训办公室,培训办公室专

人负责培训资料的搜集、整理、建档,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

内容真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在每个班次培训结束后,由

培训教师和学员分别签名的培训台账,报农业主管部门审核。经

审核合格后的培训台账由培训基地保存备查。

6、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教【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材费、授课费、实验实习费、场地费、教师下乡讲课交通及补贴

费、考务费等与培训工作直接相关支出。做到对农民实行全程免

费培训,即免费提供培训、免费提供指导、免费提供教材和技术

资料,确保培训补助资金让农民直接受益。培训资金使用开支概

- 4 -

算表见附件1、附件2,培训资金概算是按照50人的标准上,结

合我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资金概算,在办班过程中我们会结合

实际情况进行消费。

六、其它方面

1、做好培训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

传媒,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新

型职业农民培育,让农民了解和认识党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

战略和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接受农村劳动力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项目,自愿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2、严格培训监管。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每期培训的管理和监督,

做到从报名组织、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培训满意度测评表(附

件4)、培训奖惩和资金使用的全程监管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验

收报告单(附件5)的要求准备和规范资料,认真填写规范的新型

职业农民培训台帐(附件6),杜绝培训漏洞和弄虚作假。接受新

型职业农民办公室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和新型职业农民办公室开

展沟通,解决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方案申报。本方案报农业局主管部门备案,依照方案开展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内黄县分校

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 5 -

篇二: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研究报告。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陕西省子课题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重大问题研究

【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背景研究

(一)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养的国际国内概况【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是一个历史概念。“农民”曾经兼具“身份”和“职业”两种属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凸显出其“职业”性。“新型职业农民”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出现的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从业者。

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认为,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属性,强调的是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则近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

职业农民培育是世界各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做法 。发达国家的职业农民培养教育起步较早、体系成熟且效果显著。如英国,职业农民培养可以追溯到1601年,目前形成初、中、高三个互为补充的有机系统,有农业高校57所,近100所农业专科学校,200多个农业培训中心和约2000所农场职业技术中学,基本满足不同层

次人员的需要。英国提供中等职业农民培训的学校类型多样,学制种类和学习期限灵活,正规教育与业余培训相互补充,分别提供学位证、毕业证、技术证等满足各类各种教育目标的认证,形成多样化的中等教育培训体系。韩国的“4H教育”就是一种初等职业农民培育。美国通过《莫雷尔法》、《哈奇法》、《史密斯—利费法》等农业法律,保证每个州都有专门教育培训机构和农业技术合作推广站,实行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培育职业农民。荷兰将农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结合,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开展预备农业职业教育。法国实现农民按需培训,农民可以自选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不仅免费还发给补贴,建立了层次分明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对农民实施不同层次的各类培训。德国所有农民即使受过高等教育也必须再经过不少于3年的农业职业教育。

在我国,陕西省2011年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调研,寻找突破口;2012年在全省10个县进行试点,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2013年省财政拿出1000万元,试点扩大到32个县41个基地,探索现代职业农民塑造工程模式;2014年省上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增加到4000万元,采取“网上教学、集中答疑、基地实训、技能鉴定、包抓指导、扶持发展”的总体模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计划培育职业农民1.9万人。榆林农业学校还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脱产培养试点;安康市以猪、菜、茶、渔4大产业为基础,打造出企校合作的“阳晨模式”、村校合作的“忠诚模式”、园校合作的“隆科模式”;杨陵区以农业科技示范为主导,打造出针对园区及辐射区农业科技示

范户的“农业科技模式”;西安市以合作社壮大发展为重点,打造出针对种养大户、农产品经纪人的“农业服务队模式”;咸阳市以苹果、蔬菜产业发展为立足点,打造出农民技术职称评审、绿色证书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的“两年三证模式”,实现了主导产业与职业农民同步发展。

四川农业职业经理人可持证直接信用贷款并享受贴息扶持,初级、中级、高级农业职业经理分别可贷款10 万元、20 万元、30 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都建立了基本情况档案库,实行分类培育管理。山西省榆次区人民政府构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体系。福建省委专门部署启动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2200万元等。

以上,都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了一定案例。

(二)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及其影响

在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亿,每年新增900-1000万。据四川省抽样调查,26%农户举家外出,20%农户留守,外出转移比例平均高达60%,高的达70%-80% ;其中务农农民50岁以上占到54%,60岁以上占到30%,70岁以上占到13%,妇女占到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90%。陕西省抽样调查,“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农民工)占到72% °;农村务农农民平均年龄达55岁 ,其中妇女占到63% ,83% 的务农农民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从全国调研的情况看,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

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不愿再回乡务农,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中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陕西省2012年底,通过对744个村的抽样推算,全省有农业从业者971.6万人,符合职业农民特征的16.3万人,占1.7%,职业农民总体数量少。

本次调研中,以陕西省凤翔县为例,全县总人口51.5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共有30.31万人,从文化程度、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从业状况和培训情况来看,具体表现为“六多六少”:一是文化程度低的多,文化程度高的少。留村务农的农民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7%。二是女性劳动力多,男性劳动力少。女性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占比重为63.5%,比男性农业劳动力高出27个百分点。 三是年龄大的多,青壮年的少。农村务农农民中,45岁以上的占60%,16-30岁专门从事农副业生产的寥寥无几,农业生产几乎全部依靠于留守的妇女和中老年人承担,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和接受农业生产技术教育的青年人很少,农村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四是兼业农民多,职业农民少。务农农民中多数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务工,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较少。据统计,凤翔县农业劳动力人口中,有12万人常年在外打工,有10万人属于季节性农民,稳定的职业农民较少。五是未受过系统培训的多,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少。县域内农业除在果业、大棚蔬菜、畜牧养殖等高收入产业培训有起色外,其它粮食

等产业基本上仍然依靠传统的技术和经验维持着简单的再生产。 六是不懂科技、法制、政策的多,懂科技、法制、政策的少。在调研所到的镇村,经过阳光工程、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的只占28%,不到三分之一,认为没时间也没必要参加科技培训的占32.6%,拥有农业生产一技之长的不到30%。凤翔县约有9.3万余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但获得技能证书的只有9100多人,90%以上的农民没有获得证书。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农村务农劳动力构成(%)

以上情况,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从农业劳动者的数量上看,人数不足,后继乏人;从质量上看,素质偏低,缺乏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相应知识与技能;从职业角度看,作为一种职业的新型农民还不稳定,与农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也严

篇三: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2015党的十八大精神

第1篇: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一)总体考虑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职业教育工作要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人才,提高全民受教育年限为主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形成适应需求、外部对接、内部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民生奠定基础。

与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比,职业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一是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未形成;二是推动职业教育按规律办学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三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制度仍然缺失;四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还缺乏制度保障;五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还缺乏有效实现途径;六是确保经费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还不完善。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全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引领,努力在八个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更新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二是适应需求,对接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三是科学规范,建立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四是运行有效,健全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五是符合规律,构建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六是突出特色,开发适应技术技能型人才特点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七是保障有力,形成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普惠政策体系;八是人民满意,建设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价值观。

(二)重点工作

落实上述要求,职业教育将重点推进八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整体谋划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布局,推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战略。抓紧筹备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修改完善相关文件,加快构建有利于让每个孩子都成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制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三年行动计划。以课程衔接为重点,统筹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按照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研究推进职业教育学制改革,完善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制度。研究制订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三是通过改革试点促进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要从国家教育体系、制度、政策、机制的高度,认真总结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绩、所创造的实践,把改革试点作为建设、创新、检验、完善国家教育制度的基础和保障。评估总结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成效和经验,召开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和现场交流会,总结提炼和借鉴吸收基层实践经验。推动《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起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修改完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四是着力推动职业教育强化内涵提高质量。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紧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召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推进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争取尽快印发410个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加快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制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召开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强中外职业教育政策对话和项目合作,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五是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继续举办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系列对话活动,与水利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类印发推进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推动组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健全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和政府职业教育科学决策机制。

六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保障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不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推动各省级政府制定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和拨款标准。实施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等项目。研究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院校建设计划等新项目。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开展职业教育重大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研究,增强科研工作服务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

七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建设,探索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农业产业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筹划启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八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发挥职业教育在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中的基础作用,繁荣发展中华文化,推动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边境地区职业院校的民族文化、民间工艺、民族特色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专业建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召开职业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制定指导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目标、思路和举措。推动职业院校建设100个民族文化示范专业点,开发教学标准,完善课程体系,把职业院校建成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人才基地和产业支撑平台。

第2篇: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的实施方案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人民继续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统一全党思想,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霍城县格干沟卫生院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报告为基本内容,以加快推进我院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为目标,按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学习,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形成学习十八大、宣传十八大、贯彻十八大的浓厚氛围。

二、基本原则

1、突出主题

全院干部职工要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这个主题(

2、创新载体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进一步创新载体,继续着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科室也要立足具体工作实际,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注重提升活动实效。

3、扩大宣传

全院干部职工要以最大规模、最高程度、自觉地参与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和宣传工作,扩大宣传空间,促进学习活动深入展开。

4、加强统筹

各科室要紧扣十八大主题,把握科学发展内涵,既要突出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这一中心政治任务,又要注意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合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卫生院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三、主要内容

1、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今后一个时期,医院各科室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利用工作闲余学习政治理论,通过门诊周会、院会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2、开展“红色经典”读书学习活动

各科室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在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党史学习结合起来,与认识思考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学习辅导百问》、《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3、为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十一月份根据卫生局霍卫党发201563号文件《关于霍城县卫生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活动要求,我院将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优质服务。基本公卫部、基本医疗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反复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的思想教育、理论培训及技能练兵;各科室也要积极学习,组织培训练兵,通过各种形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的精神。

4、组织召开“回顾党的发展史,庆祝党的十八大”座谈会

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同志活动,为老党员、老同志献爱心送温暖,组织召开“回顾党的发展史,庆祝党的十八大”座谈会,回顾卫生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广泛宣传“崇医重卫”的理念。

四、实施步骤

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从2015年11月29日开始,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深入宣传、动员部署阶段(从2015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

重点做好动员部署、方案制定、氛围营造等工作。卫生院制定“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门机构,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每周一门诊周会上由院领导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的相关内容读本。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专题教育阶段(2015年12月11日到12月31日)。【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重点是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专题学习教育和大讨论活动,整体推进主题宣教活动向纵深发展。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对十八大报告进行学习,要求做到学习有计划、有笔记,会议有讨论、有记录。每名同志尤其是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写出深刻的心得体会并上墙。在此期间举办一次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第三阶段:深入推进、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阶段(2015年长期落实)。

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围绕卫生院工作实际,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带着感情与微笑为患者服务;一切以质量为核心,为争创一流乡级卫生院而奋斗”的目标,积极开展业务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在缓解群众“看病难”、降低医药费用、提升诊疗质量上下功夫;在贯彻实施“科教兴医、人才强院”战略和不断提高卫生院服务病人、服务社会的水平等方面有所创新,推动医院健康发展。确保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崭新的姿态步入2015年。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取得实效,成立格干沟卫生院学习十八大精神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推进。各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学习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提高认识,确保取得实效。

2、加强协调,密切配合

卫生院各科室要统筹安排时间,注重活动细节,保证活动效果,确保活动安全,做到正常工作和学习宣教活动两不误。

3、加强指导,及时总结

卫生院各科室要加强对十八大学习宣传贯彻的指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力戒走过场,克服形式主义,及时上报活动材料。

第3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高法制宣传工作的执行力

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当前普法宣传工作的中心工作。各地普法机关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立足本职岗位实际,要对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突破创新,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全市普法工作的新局面。

各级普法机关要把提高普法工作的执行力作为学习十八大精神的重要着力点来抓,在普法执行上比精神,在普法执行上见高低,在普法执行上看水平,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政治坚定、头脑清醒、责任明确,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提高科学决策、破解前进难题、抓好普法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水平。要做到“三个提高三个强化”。“三个提高”即:提高各级领导学法用法的能力、提高做好普法项目的能力、提高完善普法机制的能力;“三个强化”即:强化提升政治素质、强化提升法律素质、强化提升品德境界、强化提升事业心、责任感。

第4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自觉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1月23日,市委召开市委各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位一体”,自觉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市委书记谷春立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孙春山主持会议,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乃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春生,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德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守卫,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洪生,副厅级干部、市社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伟参加会议。

会上,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分别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了汇报。会议指出,自党的十八大闭幕以来,市委各部委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认识到位,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取得良好成效,对全市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开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增强两个针对性。要针对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针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有的放矢地抓好党的建设,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二是强化“五位一体”(

三是突出一条主线。要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四是抓住八个重点。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人、塑造人,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大力推进“你服务谁、谁评价你”,“你代表谁、谁评价你”,“谁选举你、谁评价你”的执政为民引导机制,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要强化党内民主,建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管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强保障;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抓好基层党组织“五个全面”建设,不断推进和带动群团基层组织和社会基层组织建设;要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五是明确三个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即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各级领导班子。

六是树立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各级党委建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发展,自觉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篇四: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2016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方案

为切实抓好2016年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实施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6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6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6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6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五)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及时下拨财政补助资金,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并按要求预拨项目资金,保障培训工作及时开展。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抓好项目资金进行审计,规范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确保项目资金足额用于培训。

(六)做好总结宣传。重视新型农民培训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切实做好月度统计和总结报送工作。每月底前将本月项目进展情况报区农委,区农委汇总后报市农委。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培训政策,以及培训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成效,努力营造良好培训氛围。

篇五: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方案5篇

第1篇:精准扶贫交通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规划和建设精准扶贫村通组道路,构建完善的公路网络,助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思路,以精准扶贫村、扶贫户、扶贫人口为工作对象,着力改善精准扶贫村发展条件,破除影响精准扶贫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提高扶贫村自我发展能力,助推脱贫致富。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循序推进。从全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实际出发,坚持与城镇化发展要求相协调,与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及农村物流相结合,有步骤、有重点、有目标地分步实施。

(二)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坚持“雪中送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交通运输精准扶贫能力和水平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全县交通运输扶贫攻坚步伐。

(三)合力推进,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各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放,开展结对帮扶,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发展合力,扎实推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目标任务

从2016年起,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县7个镇69个贫困村用3年时间完成通组水泥公路128.9公里。其中历市镇8个扶贫村,10.8公里;天九镇10个扶贫村,9.7公里;龙塘镇6个扶贫村,10.6公里;鹅公镇15个扶贫村,18.6公里;老城镇6个扶贫村,4.1公里;岿美山镇7个扶贫村,16.4公里;岭北镇17个扶贫村,58.7公里(详见附件《XX县精准扶贫村通组公路建设规划》)。符合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基本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扶贫规划。根据贫困村产业分布特点和交通基础条件,精心编制贫困村农村公路规划、自然村通水泥路规划、农村客运网络化规划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提前至2017年全部完成贫困村通组水泥公路,其中2016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57.8公里;2016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49.3公里;2017年组织实施通组水泥公路21.8公里。

2、加大政策支持。为了及时完成全县7个镇69个贫困村通组水泥公路128.9公里的建设任务,采取“上级补助一部分,挂点单位扶持一部分、社会资金筹措一部分”的办法,积极争取部、省在计划、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倾斜,提高建设补助标准,全力满足交通精准扶贫的需要。对通组水泥路建设按10万元/公里给予补助;客运网络连通工程三级路新建和改建分别按50万元/公里、30万元/公里给予补助;农村公路危桥60米以下中桥按2800元/平方米,县道小桥按2300元/平方米,乡、村道小桥按180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对于积极性高、筹措资金到位的贫困村优先上报争取项目计划,并及时下拨补助资金,具体通组水泥路实施路段详见附件《XX县精准扶贫村通组公路建设规划》(2016年-2017年)。

3、加强建设监管。全面改善贫困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条件,加快贫困村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支持农村小河桥建设,因地制宜地设置标志牌、防护栏、减速带、反光镜等安保配套设施,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让老百姓走上放心路。

4、加快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以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步入规范化轨道,努力为贫困村群众安全快捷出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XX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加强与发改委、扶贫和移民办、农工部等部门的联系,合力推进扶贫工作,最大程度发挥交通精准扶贫的合力。

(二)加强舆论引导。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交通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村、贫困组、贫困户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完善考核机制。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实行每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检查的工作制度,督促指导各镇抓好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确保交通运输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第2篇:就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XX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强化就业服务的政策措施,完善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目标、任务,以强化就业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开展就业援助为主要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扶贫,帮扶贫困对象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使我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扶贫开发的要求,从2016年起,用6年时间,落实各项政策,制定工作措施,对全县6535户15825个扶贫对象,提供就业服务,确保到2020年,所有扶贫劳动力对象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6-2020)》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为全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基础。

三、帮扶政策和措施

(一)完善就业扶贫信息系统

1.建立精准扶贫管理信息系统。以扶贫移民部门对全县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情况为基础,由镇政府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状况,对未实现就业且有劳动能力及就业愿望的就业扶贫对象,建立就业扶贫帮扶台帐,实行动态化管理。对帮扶就业成功的对象逐个销号,实现就业扶贫对象有进有出,信息真实完整。

2.结合省就业信息系统中“一网五点”工作,完善贫困劳动力信息,为各项精准扶贫就业政策的落实提供信息支撑。

(二)强化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3.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扶贫对象,只要当年获得政府确认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或资格证书即可给予每人一次性600元培训补助,切实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学历培训实行免学费学习,并每年给予1500元资金补助,通过2-3年职业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门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4.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定期选派农技专家为扶贫对象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5.组织“金蓝领工程”,开展“订单”式培训。依托县职业中专,结合本县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大力实施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贫困残疾人就业能力。

6.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创业项目的扶贫对象开展免费创业培训。

(三)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7.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能力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万元,贷款期限两年,并予全额贴息。

8.鼓励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凡能人创办的带领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按规定给予两年期限小额担保贷款并予全额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按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经营项目、还贷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情况确定,其中,带动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带动2名及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

9.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1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照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政策,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对员工总数50人以上(含50人)、当年新增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占用工总数2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照促进就业基地的政策,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并按规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10.建设创业园(街)辐射带动扶贫。通过创业园、创业一条街等形式,鼓励各类创业人员入园(街)创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创业实体,可比照创业孵化基地政策进行扶持。

11.充分发挥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种养项目,经县残联审核、推荐,可申报“阳光助残基地”项目,享受5-1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

(四)深入开展就业援助

12.建立就业援助常态化机制。在县乡两级常态化开展送就业服务、送援助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援助活动,免费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不离乡土、在本县企业就近实现就业。

13.奖补园区企业和种养大户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吸纳或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15人以上,连续就业一年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贫困人员劳务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业园区企业,经县扶贫领导小组审核,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对吸纳贫困劳动力5人以上且连续就业一年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贫困人员劳务收入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种养大户,经县扶贫领导小组审核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奖补。

14.做好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对园区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由镇政府驻村干部、扶贫工作队队员进村入户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

15.鼓励就地办厂扶贫。大力引导本地服装纺织、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当地的镇、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由镇政府组织当地贫困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地就业创造条件。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所涉及的场地租金、水电费,由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16.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政府每年购买的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的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治安巡逻、森林防护等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扶持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就业。

17.鼓励社会中介机构介绍贫困劳动力就业。采取奖补方式,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帮助贫困对象实现就业,对符合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每介绍1名贫困家庭成员在县内企业稳定就业一年以上并签订劳动合同,给予200元补贴。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是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力合作,从根本上解决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问题。

(二)加强领导。为扎实有效地发挥就业扶贫功能,推进精准扶贫,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由县人保局、县就业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农粮局、县教体局、县残联、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沟通,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县人保局:负责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检查。

县就业局:负责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政策补贴,提供贷款扶持服务。

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使用和监督管理。

县扶贫和移民办:负责“雨露计划”工作。

县农粮局: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

县教体局:负责职业教育学历培训工作。

县残联:负责残疾人就业政策指导、落实。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提供工业园区就业信息和服务。

(三)广泛宣传。各镇、各职能部门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和引导,让广大群众,尤其是扶贫对象了解就业精准扶贫的政策、内容、要求,使全社会共同形成扶贫帮困的合力。

(四)落实工作。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调度会,通报情况,抓好督促检查,并对具体工作开展指导和协调,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

第3篇:规划建设行业扶贫专项方案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扶贫对象能力建设,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我县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工作对象,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充分发挥各帮扶单位、规划建设行政部门职能作用,统一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扶贫工作,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村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主要措施

(一)支持贫困村建设规划及贫困户建房

1、没有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贫困村,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贫困村建设规划,市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给予奖补5万元,县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给予奖补助3万元,驻村的帮扶单位协助镇人民政府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加强贫困村建设规划编制的督促和指导,加大建设指导力度。

2、对居住危旧土坯房的贫困户,鼓励其进行危旧房改造,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农村土坯房改造政策,每户补助1.5万元。规划建设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免费提供赣南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通用图集。

(二)支持移民新村建设

帮助镇政府做好移民新村规划选址,协助各镇编制移民新村规划、实施移民新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开展贫困人员工匠培训

实施“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统筹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职业培训资金,联合人社部门免费为贫困家庭人员开展木工、泥工、水电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引导施工单位优先选取贫困家庭工匠人员组建的农村基建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四)加大贫困村传统村落申报力度,支持贫困村建设和发展旅游业。

大力推进传统村落调查力度,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力量对我县贫困村进行实地调研,对贫困村符合传统村落申报条件的,优先列入申报对象及争取申报成功,由此争取维修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建设。

(五)大力支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奖补资金,资金申报成功后应向贫困村建设垃圾收集设施给予奖补资金分配上的倾斜,原则上贫困村每个小组至少建设垃圾收集设施1处,组织垃圾清运车定期清理。

(六)大力支持油茶开发

大力支持我县油茶开发,免费提供种植基地地形现状测绘,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规划建设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县贫困村规划建设精准扶贫工作,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镇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为副主任。负责我县贫困村规划建设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要切实加大对规划建设行业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真正把规划建设行业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舆论宣传。要围绕扶贫工作重点,加强规划建设行业扶贫政策宣传、典型宣传,唤起广大规划、建设行业和社会各界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使规划建设扶贫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凝聚合力,扩大规划建设扶贫的参与面,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加大督导检查。要加大对规划建设行业精准扶贫的督导检查力度,督促各帮扶单位求真务实,加大工作落实力度,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水平,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第4篇:电子商务扶贫工作方案

为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引导和帮助农村贫困户利用电子商务网络脱贫致富,发挥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的最大效应,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XX赣粤边际旅游休闲目的地、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定位,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以农村贫困群体为重点,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为着力点,以培育发展主体和集聚区为抓手,以推进农副土特产品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为突破点,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打通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农村贫困群体通过电子商务及相关产业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自我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达到减贫脱贫效果。

二、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7年,全县农村电子商务观念日益普及、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电子商务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物流配送、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取得显著成效;农副土特产品、乡村旅游等传统领域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实现突破式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充分发展,服务链条基本完备,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努力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村贫困人群脱贫致富。

2.具体目标

(1)支撑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形成一个县级物流中心、一批镇村级仓储配送中心与配送服务网点的格局,实现快递到乡镇,配送到村组。建立电子商务孵化园1个,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7个以上,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10个以上,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起基本完整的电子商务服务业链条,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融资、信用、网络基础等支撑体系相对完善。

(2)人才培训成果显著

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基地,通过各种方式累计培育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5000名以上,引进农村电子商务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电子商务带动就业人数1万人以上。

(3)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在特色农副土特产品、乡村旅游等领域电子商务取得重大进展,培育2个以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每年解决贫困户人口就业20-30人,增加贫困户收益1000-1500元。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

1.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农村电商综合服务需求,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依托现有物流规划布局,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建立一个XX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一批镇村仓储配送中心与配送服务网点为工业品下乡和农副土特产品进城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形成辐射全县、镇、村的物流配送枢纽。

2.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村级服务站点

依托邮政、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乡镇商贸中心、万村千乡农家店、连锁便利店、专业物流配送企业等现有流通网络资源,大力实施信息化改造,加强县、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改造,完善网购、缴费、电子结算、物流跟踪、商品质量监管、售后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服务“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3.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引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开展农业组织化、基地化生产。根据国家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结合电子商务特点,指导农户进行农产品尤其是新活农产品的种养植、生产、加工、包装,加强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控。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基地生产全程档案管理制度,推广组织机构代码与商品条码在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管理。推进农副土特产品认证工作。实施农副土特产品品牌建设与保护,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对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认证、农业标准化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项目给予奖励或补助,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的投入。

(二)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

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

1.推动农副土特产品电子商务

全面推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推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常态化对接。依托XX县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和供港供深基地资源优势,建设区域性绿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基地。鼓励贫困人群结合自身在生猪、脐橙、油茶、茶叶、客家特产、野生香菇、山竹笋等农副土特产品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农副土特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组织化、基地化生产,加强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质量管控,研发、生产适合网络销售的农副土特产品。鼓励电商企业根据互联网市场需求特点,改进特色农副土特产品的设计与包装,推进产品全程追溯,提高产品辨识度和品牌附加值,实施原产地品牌建设与保护。

2.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深入推进布衣山谷、九曲旅游度假村、神仙寺、云台山、虎形围屋、岿美山等众多景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XX瑞狮”等特色旅游资源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加强旅游产品的策划创意和内容建设。加快“智慧旅游”建设,通过整合旅游消费信息资源、推进旅游景区WIFI覆盖、普及二维码导览等措施,提升旅游消费体验。与商贸流通、快递服务、生活服务企业合作,提高线上和线下各项服务的协同能力,带动XX客家铃(花)帽、钨制工艺品等农产品、民族民俗工艺品等特色产品销售和餐饮、娱乐服务的消费,促进旅游综合效益的持续增长。

3.引导农村电子商务消费

支持邮政“农村e邮”等电商企业开展面向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网络及渠道建设,促进农民电子商务消费。依托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开展宣传、培训、网购、缴费、订票、电子结算、取送货等服务,增强农民电子商务消费意识、拉动农村内需、推动农民电子商务消费增长。鼓励供销社、商贸中心、便利店、农家店等更新发展理念,运用电子商务拓展业务,依托本地化服务优势开展生鲜产品、日常消费品和本地生活服务类商品网络零售,实现网上下单、即时送货或就近提货的新模式。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

加快形成由政府、协会、企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所等各方参与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和培训基地建设,夯实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础,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和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立的继续教育体系。整合电子商务企业、各类培训机构、协会等资源,发挥电子商务园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服务站点等作用,针对农村贫困人群开展系统化、多层次、针对性强的系列培训。

(四)培育一批扶贫创客群体

积极探索扶贫事业新机制、新路径,整合各项扶贫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群体、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优先安置贫困户到电商产业园落户创业,为他们创造便利的创业条件。建立和完善电商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电商高级管理人才、高端运营人才、核心技术人才到农村就业创业。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商务局,县商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各镇要落实1-2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助理员,负责收集生产、生活资料需求信息,做好信息收集、上报和购销对接服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会议,研究电子商务扶贫模式,解决电子商务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各级干部的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干部开展电子商务扶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大对我县发展电子商务工作的宣传推介力度,增强企业在XX投资和应用电子商务的信心。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座谈会、电商俱乐部、电商讲座等活动,营造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加大政策配套和支持力度。研究制定促进通信、金融与农村流通信息化、电子商务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适应农村流通信息化、电子商务发展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县政府将出台扶持办法,落实政策扶持资金,采取专项补助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电商扶贫示范企业及项目的扶持。

4.加强农村电子商务行业监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引导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发挥公安、市场监管、税务、商务等部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监管职能,促进网络交易主体守法经营,大力打击网络售假和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完善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将电子商务扶贫工作纳入考核体系,作为考核目标,以销售业绩为主进行量化考核。定期考核评价各镇电子商务建设和应用情况,及时报送进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总结,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促进电子商务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第5篇: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支撑,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路径,在建立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以小额信用贷款为载体,通过适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信用度好的农村贫困人口开展免担保小额信用贷款,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提高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覆盖率,降低贫困农户融资成本,融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精准扶贫,有效帮助贫困户更好更快实现增产创收、脱贫致富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产业扶持原则。坚持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引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油茶、毛竹、蔬菜种植和牛、羊、家禽养殖等产业,重点鼓励、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二)贫困户优先原则。对有融资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优先贷款、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投入效益。

(三)小额信用贷款优先原则。对信用度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免担保、免抵押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1万元,期限为3年。贷款发放以贫困户受益为前提条件,与增加贫困户收入、解决贫困户发展问题紧密结合,主要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瓶颈”问题。

(四)自愿公平原则。开展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要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由贫困户自行决定是否申请贷款。并由县农村信用社按照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三、承贷主体

XX县农村信用社为承贷主体,参与小额信用贷款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四、贷款对象

按照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小额信用贷款重点扶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县精准办和县农信社认定。借款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发展农业项目和生产能力。遵纪守法、信誉良好,信用观念强,并参与信用等级评定,资信状况良好。符合信用社规定的其它贷款条件。

五、贷款用途

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只能用于农业生产经营项目,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不得用作非农业生产性项目,也不得转借给他人使用等。

六、贷款额度及期限

考虑到贫困农户的特殊性,信用贷款最高授信额度不超过1万元,授信期限3年,授信期限内循环使用。

七、贷款流程

(一)确定贫困农户信用等级。县精准办向县农信社提供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名单;县农信社根据小额信用贷款相关规定,进行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并报人民银行XX支行备案。

(二)发放贷款。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要求,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县精准办从扶贫建档立卡名单中审核推荐;县农信社根据县扶贫办推荐意见,按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对贫困农户申请的信用贷款在推荐额度内自主审核、优先放贷,借款人承贷承还,县农信社按人民银行要求建立台账。

八、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

(一)资金来源。按照《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市发〔2016〕1号)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定发〔2016〕6号)等精神,县财政在年度预算内安排扶贫信贷风险补偿金,对扶贫信贷实行分账核算,进行风险补偿。

(二)资金管理。由县精准办向县政府申请批准后,开立专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专户,用于核算担保资金的余额、利息收入、损失补偿等;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进行管理、运作,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挪用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风险金。贷款风险金利息收入由县农信社在结息后自动存入贷款风险金专户。

(三)补偿条件和补偿标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按照“风险共担、损失补偿”的原则,由贷款风险补偿金和县农信社共同承担贷款本金风险及损失。借款人在贷款期限内,如果出现连续90天未缴交利息,经多次催收,借款人仍不履行缴息义务的,县农信社有权提前收回贷款或依法维权。同时,启动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由贷款风险补偿金预先全额垫交借款人结欠利息,待收到借款人缴交的利息后,再将款项存回贷款风险补偿金账户,如果借款人在贷款期满未还清贷款本息时,由县农信社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县精准办要积极配合追偿贷款。60天后,如所追偿款不足以清偿贷款本息,县农信社向县精准办发送《代偿通知书》,县精准办核查确认后,从风险补偿金中予以代偿。

(四)损失追偿。贷款损失补偿后,县精准办须协助县农信社向借款人继续追偿贷款本息。追回逾期贷款总额低于实际风险补偿金总额的,按风险补偿金、县农信社自有资金所承担代偿比例清偿;追回逾期贷款总额超过实际风险补偿金总额,代偿资金不足以清偿借款本息的,先清偿县农信社全额承担的代偿部分,再按风险补偿金、县农信社自有资金所承担代偿比例清偿。

九、组织领导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县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金融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审计局、人民银行XX支行、县农信社等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金融局,由县金融局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职责分工。县金融局、县扶贫办、县审计局、县财政局、人民银行XX支行、县农信社是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组织、参与部门,各单位职责如下:

1.县金融局:负责对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协调、指导、监督等。

2.县扶贫办:负责贫困户认定,协助金融局做好对贫困户受扶持等情况监测、阶段总结及检查等工作。

3.县审计局:负责风险补偿金使用过程的监管,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

4.人民银行XX支行:引导县农信社做好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推动小额扶贫贷款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会同扶贫部门监督、规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程序,使符合贷款条件的扶贫对象得到贷款支持,维护扶贫对象的利益,防止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流向非扶持对象。

5.县农信社:主要负责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的承办,积极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建立贫困户经济信息档案,逐笔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加大信贷资金向贫困户、贫困镇村倾斜,加强网点建设,增加自动柜员机、自助服务终端等布设。

(三)强化考核督查。将精准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项目纳入全县扶贫资金项目检查范围,重点考核贷款资金到户率、贷款发放率、贷款回收率、贷款损失等主要指标,对扶持贫困户户数、户均增收情况等实行绩效评估。

(四)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县金融局与人民银行XX支行、县农村信用社要建立信息沟通及反馈机制,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要明晰扶持的范围,按规定条件和对象发放贷款;要加强对贷款扶持项目的指导帮助,严格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促进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篇六:十八大新型职业农民
2016新型农业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农村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作为一个山区农业小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如何,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加快促进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近日对有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加大了对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的扶持力度,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数量增长快。今年新增农民合作社20家,全县达到157家,比上年增长14.5%,同比增4个百分点,其中省级示范社12家,今年新增7家,同比增长快1倍,全县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203个,目前已有30个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

二是经营方式活。一是土地流转形式活:今年全县已流转耕地面积20190亩(其中:转包3960亩,转让745亩,互换1038和出租10941亩,其他3506面),占承包面积的20%左右。二是业主资本组织形式多样:有合伙、股份合作、股份制、独资等;三是从事经营领域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休闲农业等。目前已呈现了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拓展,由农业生产向农业企业转变,由各自为阵向联合战线推进的可喜态势。

三是辐射效应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在信息、技术、投入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经营收益是传统生产的二倍、三倍甚至十倍。据调查,新型农业主体经营土地一般亩用工40个左右,每个工日40-60元。农民通过给业主打工,不仅获得了务工收入,而且学到了致富本领。

二、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主体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业主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业主思想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为项目应付检查,为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二是农民对新型农业认知较低:如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风险意识弱,社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据不完全调查,我县新型农业经营者中有近八成的年龄在40岁以上,超过1/3的经营者年龄在50岁以上。一旦他们从农业产业中退出,将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发展。

(二)管理体制建设不规范。就全县154家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仍有少部份是松散形的,没有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运作上很少整体参与,甚至没有搞过运作活动,规范化运作差。由于制度的缺失,合作社资金(包括股金)管理上民主度不够,资金运行不透明,利润分配不合理现象依旧存在于少数合作社中,极大影响了农民对加入新型农业经营的积极性。

(三)政策落实效率不高。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不少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稳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支农政策之间缺乏整合性和衔接性,让本来就少的扶持资金更难取到扶持作用。同时,不少支农政策从政府下达到农民获得,经过的中间层次和环节过多,导致政策执行中的寻租现象,政策实施成本较高,具有明显的时滞性,政策效率不高。

三、推进我县新型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农业体系建设,建议:

一是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的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础。研究制定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从所从事的农业行业领域、农业劳动时间、生产经营规模、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认定,并作为培育和扶持的依据。拓宽培养渠道,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完善农业职业培训体系和绿色证书制度,健全农业技能持证上岗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广泛开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和合作社带头人等培训。吸引和支持高素质人才务农创业。

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按照“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探索不同生产领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健全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加大扶持力度,对认定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其倾斜。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予以奖励。通过建立土地流转专项资金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流转。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立示范社评定机制,分级发布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库和培训基地,着力打造合作社领军人才队伍和辅导员队伍。

四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及合作社共舞共进共赢。

五是加快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从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服务。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及时总结推广。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49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