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国大学预科】
最后的姿势课文朗读【一】:6、最后的姿势
“一案四段”:前置预习、浪漫感知、精确感悟、综合运用
最后的姿势课文朗读【二】:6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课文朗读【三】: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执教:朱艳梅
英 雄 不 死
精 神 千 秋
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 (2)遇到生字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多读几 遍。 (3)边读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 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坍塌
尘埃腾空
地动山摇
生死攸关
幽默 震撼
充满活力 誓死护卫
绘声绘色 诠 释
妙语连珠 师德灵魂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 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 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 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 颂。
5月12日,和平常一样,谭千秋
老师六点多就起床了。他给小女儿
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 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 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 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谭老师,我想对您说: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3、课后搜集汶川地震中, 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 边的人听。
敬请指导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人民教师严蓉: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 殉职, 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
一岁半的小雯欣不停地号哭:“救爸爸,救 妈妈”。
人民教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 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坍塌的教学 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 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 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 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 把孩子救出。这就是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 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 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 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人民教师聂晓燕:舍弃亲身娃娃,一 心想着别人的幼儿教师 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 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 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 当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时,她夺 眶而出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 “娃……娃娃……妈妈……来不 及……啊……”
人民教师向倩,身体被砸成 了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 学生紧紧搂于胸前。
最后的姿势课文朗读【四】:6、最后的姿势(19、20课时)
Bbbbbbbbbbbbbbbbbbbbbbkl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授课课题】 6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明
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情感目标: 从最后的姿势中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和正义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读懂最后的姿势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的语言蕴含的情感。 第二课时: 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并加以环境描写相烘托的写
法,指导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回忆,引入课文
1. 看图片,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2. 谈话:在这一场巨大的灾难中,留下的除了痛苦和悲伤,也有感动与温暖。
板书课题:最后的姿势。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和最后的姿势
1. 课文写的是谁的故事?最后的姿势指的是什么?
2. 自由读,概括最后的姿势,板书: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
三、精读(一):
比较这几段描写:
(1)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
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2)“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3)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关于他最后的姿势的描写,有哪些不同,你注意到了其中的哪些用词?小
组交流。
2. “撑”和“护”。撑起了什么?护住了什么?
撑起了爱和生命的天空,撑起了作为教师的职责;
护住的不仅是四个学生的生命,更是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师德。
这生命的最后姿势,将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四、精读(二)
最后的姿势课文朗读【五】:最后的姿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6 最 后 的 姿 势
最后的姿势课文朗读【六】:最后的姿势
即墨市段泊岚镇 毛戈庄 小学语文学科(中高年级)课时备课表
1
最后的姿势课文朗读【七】:最后的姿势课堂实录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通过文章的四处环境描写以及正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是本次学习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主要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 然而,地震带来的灾难离我们的学生实际比较远,学生所了解的也只是从电视画面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加以辅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设置情景。
播放地震视频,配读
师: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大地抽搐的一瞬间,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充斥着汶川。那一刻,汶川在哭泣,中国在哭泣.....
最后的姿势课文朗读【八】: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直入文本中心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词语说说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留给你的感受吗?(无私、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爱与责任、高尚„„)
2、学习第十二小节
过渡:面对死亡,谭千秋老师来不及做出更多的选择,当学生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最后的姿势》。默读第十二小节,思考文中用了哪些词语评价谭老师。(适时板书:普通、爱与责任)
过渡: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人生的价值”,诠释着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本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生命、解读他的师魂。
二、学习第一段,初步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现在请大家将视线转移到课文第一段,自由朗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爱家人、爱工作)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2、导读:读出对家人的关爱,对工作的负责。
三、学习第二段,深入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过渡:谭老师和千千万万的老师一样,爱家人也爱工作,从教26年来,他对工作始终热忱负责,直至2008年5月12日——他人生的最后一堂课。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7小节,画出地震来临瞬间谭老师的语言、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出示)语言:“大家快跑,什么都不要拿!快„„”
a.指名读,说感受。(两名)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b.导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谭老师的精神。
过渡:千钧一发之际,如何保住来不及逃生的四个孩子?
动作:“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a.师: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指名说感受,根据感受指导朗读。突出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人物形象你真会读书。)
重点词:拉(“立即”说明反映的速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时刻放在第一位。“拉”动作如此迅速,谭老师是在和死神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