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说理题

| 中考 |

【www.guakaob.com--中考】

七下科学说理题(一)
初一科学说理题训练

1.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没开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烧水。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烧半壶水呢?为什么?

(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凉水?为什么?

2.试解释为什么在盛夏炎日之下,河滩上的砂石灼热难熬,而河水却凉爽宜人。

3.试解释沙漠地区气温在一天内的变化较大,而沿海地区较小。

4.试解释人的身体浸在冰冷的河水中会有生命危险的原因。

5.有人说:“把铁块分成相等的两块,铁的密度就减小一半”。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0.1kg的酒精?

7.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试解释。

8.质量分别为1克和10克的不同物体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哪个物体的比热大,试解释。

9.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10.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内装了水,放置在冷冻室几个小时后发现瓶子冻裂了,请用密度知识解释。

11.

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试解释?

1.(1)他应该烧半壶水。因为:首先,半壶水泡方便面已经够了;第二,烧半壶水所需时间比烧整壶水更短。(为什么烧半壶水比整壶水所需时间更短?答:半壶水比整壶水质量更小,升高相同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更少,所以加热的时间就更短)

(2)他应取温水。 因为:质量相同时,将温水烧开比将凉水烧开所需的时间少。(为什么将温水烧开时间会更短?答:温水的温度比凉水更接近沸水,相同质量时,温水烧开所需吸收的热量比凉水少,加热的时间更短。)

2.由于砂石的比热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温度升高得比水更多,因此太阳猛烈照射下的砂石温度很高而水温度不太高。

3.沙漠地区沙子多而水少,沙子的比热比水小得多,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沙子温度升得比水多,晚上放出相同热量后砂子温度降低得也比水多,因此沙漠地区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温差较小。

4.身体浸在冷水中时,由于冷水温度比人体低,冷水会吸收人体的热量导致人体温度下降,时间久了人体无法依靠自身的体温调节维持人体正常体温,就会出现危险。

5.铁块被分成两半后,剩余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6.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V=m/ρ算出0.1Kg的酒精的体积为125mL,用量筒量取125mL的酒精便可。

7.当手伸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时,手表面的汗水会遇冷凝固,从而将手与食物粘住.

8.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相同温度时,1克的A吸收的热量与10克的B一样多,则相同质量时,A吸收的热量一定比B多得多,所以A的比热更大。

9.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水银因为凝固点较高会凝固起来使温度计失效,而酒精的凝固点远低于零下40摄氏度,不会凝固,所以南极长城站要选酒精温度计测温。

10.放在冷冻室的水会结成冰,密度变小,在质量不变时,体积变大,将瓶撑裂。

11.温度下降且下降得越来越慢,最后保持不变。

刚开始时水的温度远高于空气,所以沸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很快,温度下降就很快,随着水温的下降,热水与空气的温度差越来越小,热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也越来越慢,导致热水温度下降得越来越慢;当水的温度下降到与空气一样时,(因为两者没有了温度差,)不再发生热传递,故水温不再下降。

七下科学说理题(二)
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专题练习

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专题练习

班级 学号 姓名

1.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斜面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斜面提升物体可以省力。图示为倾角θ=30。的固定斜面,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4N,将一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上 斜面,已知物体上升的高度h=1m

(1)求拉力F做的功;

(2)若斜面的高度H一定,倾角θ可以改变,试推导:在不考虑摩擦时,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拉上斜面顶端.θ越小,F越小。

3.小理要测量一个定值电阻R的大小,但他只有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源和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Ro,开关和导线若干。请你帮他设计测量的电路图,简要说明测量方法及需测的物理量(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写出计算待测电阻R的表达式。

4.小阳与实践小组成员利用假期到水库清理水面垃圾,发现水面有一形 状不规则

且不吸水的小固体漂浮物,为研究该物体密度,小组同学找 来了弹簧测力计、滑轮、

塑料吸盘、细线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擦干该物体,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2)如图乙所示,小阳还应 ,再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

(3)则该物体的密度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忽略绳重与摩擦)

(4)为确保实验成功,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5. 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l;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2。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mm1m2

6. 如图所示,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冰块完全熔化后,请你有关知识证明冰块熔化后水面不升不降.(不考虑水的蒸发)

7. 一根形状不规则的木棒水平放置于地面上,采用如下方法测定其重量:在木棒左端以F1的竖直向上的力刚好能提起木棒,在木棒右端以F2的数值向上的力也能刚好提起木棒。证明木棒的重量G=F1+F2。

8 、小明和姐姐一起去买电水壶,当他们选择某一品牌的电水壶时,发现有800W和1200W两种功率可选,如图是他们针对买哪一软更省电的问题出现的不同意见.请你在相同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的前提下,帮他们分析:

(1)不考虑热损失,________ (选填“800W”、“1200W”,“一样”)省电.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虑热损失,________ (选填“800W”、“1200W”,“一样”)省电.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请证明在有两个电阻R1和R2的串并联电路中都有P=P1+P2

10.“龟兔赛跑”是同学们很熟悉的寓言故事,本来,兔子跑的速度要比乌龟的快,但由于兔子的骄傲自满,在途中睡了一大觉,结果在赛跑中输了 。对此,兔子很是不服气,几经交涉便有了下面的“龟兔登山比赛”。

在这次比赛中,兔子吸取了前次比赛失利的教训,发誓在途中再也不睡觉了。假定兔子

和乌龟的质量相等,均为1Kg,它们登山时各自的速度保持不变,山顶比山脚高300m。担任这次比赛的裁判分别是小山羊和小狗。

当比赛结束时,两位裁判的记录相同,兔子用了5min,乌龟用了6h。然而两位裁判却各自己见,作出了不同的裁决:

小狗裁判宣布:“兔子和乌龟不分胜负,平局”,其理由是:它们所做的功相等。

接着,小山羊裁判却宣布:“兔子获胜”。其理由是:虽然两者在比赛中所做的功相等,但兔子用的时间少,功率大,乌龟用的时间多,功率小。

阅读上文后请回答:

(1)你认为谁裁决得对?并简单说明其理由。

(2)你认为功和功率有什么区别?要求写出2条。

参考答案

1.1、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暗。(2分)因为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有部分会进入乙的眼睛;(1分)而月亮在乙的身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进不到乙的眼睛,(1分)所以乙同学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2.(1)物体上升时沿斜面运动的距离S=2h=2m 故拉力做的功为W=Fs=4N╳2m=8J

(2)斜面的长S=H/Sinθ 不考虑摩擦时W有=W总 即GH=F/Sinθ得 F=GSinθ故Sinθ越小,F越小

3.R和RO串联 测出R两端的电压U1,再测RO两端的电压U2 算出 R的阻值: R=R0U1/U2

4.(2) 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完全浸入水中静止时 (3) F1ρ水/(F1+F2) (4) 增大吸盘的表面积 (其它合理说法均可得分)

5.解:天平平衡时,左臂长为L1,右臂为L2.当左物右码时,据杠杆原理,得:mg•L1=m1g•L2…①,当右物左码时,据杠杆原理,得:mg•L2=m2g•L1…②, ①×②,并开方得:m= 故答案为:

6.解:∵冰块漂浮∴F浮=G冰,ρ水V排g=G冰,V排=G冰/ρ水g;∵冰熔化前后质量不变

∴G冰=G冰化水=ρ水V冰化水g,V排=G冰/ρ水g和V冰化水=G冰/ρ水g相等 ∴冰熔化前后水面不升也不降 7先设重心距粗端距离用杠杆定理来求重力 F1L=GL1 F2L=Gx(L-L1) G=F1+F2

8、 (1)一样 电能完全转化成内能被水吸收,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省电情况一样.

(2)1200W 水吸热相同,根据W=Pt,功率大的加热时间短,热损失少,所以省电.

9.并联时,由于两个电阻的电压与各自独立在电路中时的电压相等,则每个电阻的功率与原来仍相等,分别是P1和P2,则总功率是P1+P2。

串联时,需要进行计算才知道,过程如下

设电路的电源电压为U,由独立工作时的功率得电阻值,则有R1=U^2/P1 R2=U^2/P2

当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是:I=U/(R1+R2)=U/(U^2/P1+U^2/P2)=P1P2/U(P1+P2)

则电阻R1的功率是:P1'=I^2*R1=[P1P2/U(P1+P2)]^2*U^2/P1=P1*P2^2/(P1+P2)^2

电阻R2的功率是:P2'=I^2*R2==[P1P2/U(P1+P2)]^2*U^2/P2=P1^2*P2/(P1+P2)^2

所以两个电阻的总功率是:P总=P1'+P2'=P1*P2^2/(P1+P2)^2+P1^2*P2/(P1+P2)^2=P1P2/(P1+P2)

10、(1)小山羊的栽决是正确的。在研究物体做功的问题时,单只考虑做功的多少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完成这些功所需的时间,也就是还必须研究做功的快慢,即功率。

(2)1描述的对象不同:功是用来描述物体做功多少的物理量,而功率是用来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的公式不同:功的计算用W=Fs,而功率的计算用P=W/t.

3单位不同:功的单位是J,而功率的单位是W。

七下科学说理题(三)
初一科学说理题训练2

12. 0℃的冰与0℃的水,哪个温度高?摸起来哪个更冷?试着详细解释。

13.初春温度较低,农民常在傍晚向秧田多灌一些水,在次日早上又把秧田中的水放浅些,这样会提高秧田温度以利秧苗生长。请你用所学的热学知识给予解释。

1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表面空气流速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某生进行以下实验。他取了一个表面皿,加入10克水,控制表面风速为10米/秒,液体温度为20℃,记录水全部蒸发所用时间为20分钟。接下来他往另一个同样的表面皿内再加入10克水,风速升高到20米/秒,温度下降到10℃,记录水全部蒸发所用的时间,发现时间变得更长了。

(1)本次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七下科学说理题】

(3)现在你知道该生所做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

15. 在一杯水中溶解1克的物质A,测得水的凝固点变小了,再在另一杯相同的水中溶解1克的物质B,测得水的凝固点变大了。接下来再往第三杯相同的水中同时加入1克的A和1克的B并溶解,发现水的凝固点变大了,请解释第三次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下科学说理题(四)
七下科学期末试卷经典题目最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往往蕴涵了科学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正午时,千岛湖广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且在不同季节长短不同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起床时间要比冬季早 C.小明爸爸凌晨2点半起床观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我们淳安处于北温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2、下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3、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 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B. 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4、如图,一个重为G的物体在光滑(没有摩擦)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拉力F的作用,且F<G,则( ) A、由于F<G,所以该物体不可能运动

B

、该物体有可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该物体运动状态肯定改变

D、该物体只受G和F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不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时,甲看到地面的高楼和丙机都在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也在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甲、乙、丙所乘的三架直升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无法确定的是( )。

A.甲飞机 B.乙飞机 C.丙飞机 D.都无法确定

6、如图,用100牛的力把一个重为10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压力减为50牛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10牛 B.40牛 C.50牛 D.100牛

7、以下是小明同学的一段日记:“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花果山旅游。客车在盘

山公路上行驶,只见远处的树木纷纷向我们“跑来”、好象在热烈欢迎我们,雷雨过后,我们下了车,沿着山路,一边爬山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晶莹剔透的露珠洒满花草丛中;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微风吹过,不仅带来阵阵凉爽,也带来淡淡花香;抬头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中„„我不由感叹:家乡的山真美啊! 对小明同学日记中所描述情景的科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看到树木“跑来”是以树木为参照物; B、客车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D、闻到花香是香气分子不断刺激鼻腔中的嗅觉感受器,从而在我们的大脑形成了嗅觉 8、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秒 B.4秒~8秒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秒~8秒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秒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9、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

A.体操运动员在上器械前,要往手上涂些镁粉,防止从器械上掉下 B.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C.给鞋底上制造一些凹凸不平的花纹 D.冬天路面结冰时,常常在冰面上撒些煤渣,以防止发生交通意外

10、右图是一张日历,下列关于日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2年是公历闰年,这一年地球绕日公转周期是366天 B、我国历法是由公历和农历两部分组成,右图虚线框内为公历部分 C、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来临的日期在阳历中是每年都是固定的

D、农历属于阴阳历,既考虑了月相变化周期又考虑了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1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

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12、人一般的步行速度最接近于( ) A、0.01米/秒 B、3.6 千米/时 C、50米/秒 D、100千米/时 1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

1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七下科学说理题】

14题图 15题图

1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和c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B. 实验时玻璃板a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 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D. 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最好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16.下图是一束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一部分光折射,一部分光反射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12米的路程,则它在第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 A、9米/秒 B、12米/秒 C、4米/秒 D、无法确定

18、比较速度6米/秒、18干米/小时、0.4千米/分的大小,正确的是( )

A、6米/秒>18干米/小时>0.4千米/分 B、6米/秒<18干米/小时<0.4千米/分 C、0.4千米/分>6米/秒>18干米/小时 D、0.4千米/分<6米/秒<18干米/小时 1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的原因 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0、关于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用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21、对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2、假如地球对地球上的物体没有引力,下列设想不正确的是 ( ) A、物体将没有质量 B、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C、“水往低处流”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D、跳高时人将不再落回地面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9.8N/kg,表示1千克等于9.8牛顿

B、g=9.8N/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C、速度1m/s,表示1秒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米/秒

D、物体受到的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物体的惯性和通过的路程也就越大 24、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图中正确的为: (

2 F1 2A B

C

D 25.太阳大气层结构由里到外的正确顺序是( )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日珥 C、日珥和耀斑 D、日珥和太阳风

27、太阳之所以成为太阳系的中心,主要原因是 ( )

A、能发光 B、能发热 C、质量大 D、温度高 28、太阳系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是( )

A、水星、火星 B、木星、金星 C、金星、火星 D、水星、金星 29、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

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D、有平原、高原、山地 二、非选择题 1.作图

(1)物体A放在如图4所示的斜面上,受到80N的竖直向下的重力G,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60N,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40N的作用。请在图中画出这三个力的示意图。

(2)如图5,重为1ON的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它所平衡力的示意图.【七下科学说理题】

图1 图5

(3)质量为2千克的木块从斜面上匀速滑下,试作出此木块受力的示意图。

(4)完成凸透镜光路图。

(5)下图的足球是2010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用球——“普天同庆”,它的质量为440克,被称作“史上最圆的足球”。请同学们用力的图示作出它在空中飞向球门过程中受到的力(空气阻力不计,g取10N/kg)。

(3) (4) (5)

2、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左右摆动,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________h.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 ▲ 节气。 (2)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这一天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 ▲ (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3)读右图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 你觉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幅图表示的是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的情况 B.当太阳位于C位置时,该地的地方时是正午12:00 C. 图中H表示太阳高度

D.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长 E.当地球公转从C运行到A的过程中,北半球的H逐渐变小【七下科学说理题】

五、实验探究题

1、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着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长征”运载火箭的推动下顺利进入浩瀚的太空。经过五天五夜共115小时的飞行,于10月17日在内蒙古草原着陆,安全返回。正在中国南极长城站执行考察任务的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长城站的全体队员集体收看了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和顺利回归的全部过程实况转播。他们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1)在飞船起飞过程中,飞船的重力,运动状态。(填“改变”、或“不变”)

(2)当飞船发射时,英国伦敦(中时区)许多华人举行庆祝活动,当地时间是10月12日的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要 (填“长”或“短”)。

(3)若飞船飞经南极上空,此时宇航员俯看地球,地球自转方向是方向转动。

(4)当飞船沿轨道飞行时,假设舱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情况会出现以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人会漂浮在太空舱里,因为人的质量消失了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因为水的重力消失了 C.人不能拿不住笔写字,因为摩擦力消失了 D.人轻轻一跳就会飞起来,因为人惯性消失了

2、下面是小中同学的一篇日记,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5月30日 天气;晴

今天吃过晚饭,妈妈去削甘蔗给我吃。我发现甘蔗节上已长出了长长的芽,大概现在天气比较热,甘蔗有

了合适的 后就开始发芽。课本上讲,甘蔗属 子叶植物(填“单”或“双”),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听老师说,在古代时还作为贡品给皇帝吃呢。 吃甘蔗时,我把甘蔗汁滴在玻璃台上,形成一个小水滴,水滴中间厚四周薄。稍稍抬起玻璃台板,透过小

水滴,发现下面垫的报纸的字是 的(填“正立”或“倒立”),是 (填“放大”、“缩小” “等大”),看到的是 像(填“虚”或“实”),这时,小水滴起了 镜的作用。 3、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A、 B、 C、 D四地中,

处在晨线上的是 ,过6小时以后处于深夜的 是 。如果图中D处是中国,则B处最有可 能的是下列哪个国家 。

A、日本 B、英国 C、巴西 D、美国

4、比利在一家主题公园工作,圣诞节快到了,他的工作就是装扮成圣诞老人陪孩子玩。但是装扮圣诞老人是非常辛苦的,因为身上要穿着厚厚的棉袄,而圣诞节期间天气实在太热了。请判断:

(1)圣诞节来临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A.北回归线 B.北极圈 C.南回归线 D.赤道 (2)圣诞节时,赤道上昼夜长短情况

A.昼长于夜 B.夜长于昼

C.

极昼 D.昼夜等长

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多个反应堆机组起火。3月19日中国三一重工向日本捐赠了一台62米臂长的泵车,该泵车将主要参与福岛第一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降温行动,希望扭转可能发生的大灾难。这台泵车62米长的臂架由5节可灵活伸缩的臂架组成,注水口可准确伸到注水目标位置,比消防车、直升机注水准确度更高。同时,这台泵车还可无线遥控,抢险人员可以在远离核电站辐射的位置进行操作。

(1)据悉,这台泵车的功率很大,1小时可注水170吨,这么多水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这台泵车于19日下午14时30分从长沙出发,星夜兼程,经过1200千米的长途行驶,于20日下午16点到达上海,然后再经由海上运往日本。求这台泵车从长沙行驶到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为发挥校园的文化育人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组织举行“科技文化节”活动,其中的一个活动“鸡蛋撞地球”:要求鸡蛋从10米高处“亲吻”地面而自身仍能完好无缺。这个高难度的挑战激发了校科学兴趣小组成员小明和芳芳的兴趣,于是他们决定要攻克这道难关。

(1)小明首先观察了鸡蛋下落过程中运动变化情况,他发现鸡蛋在下落过程中速度不断的___▲__(“变大”、“不变”、“变小”);芳芳则根据下落情况进行了分析:鸡蛋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重力__▲__(“大于”、“等于”、“小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鸡蛋到达地面时很容易破裂,怎样才能有效的阻止鸡蛋破损呢?

(2)根据经验已知,保护装置的弹性越好,蛋壳的厚度越大,鸡蛋越不易破损,除此以外鸡蛋是否破损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鸡蛋下落是否破损可能与鸡蛋的质量有关;而芳芳通过她的分析认为,鸡蛋下落是否破损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根据下表,分析填空)。

(3)两人决定选用相同的保护装置,共同开始研究。(鸡蛋周围使用相同的保护装置,在顶部连接有用塑料膜作成的降落伞状状装置,可影响鸡蛋下落的快慢,降落伞未打开时鸡蛋下落较快,打开时下落较慢;鸡蛋的质量不影响下落快慢)实验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4)比较 ____可以得出, 下落快慢相同时,鸡蛋质量越大, 越易破损。实验中控制鸡蛋下落 快慢相同是采用了 ▲ 方法。 (5) 对比1、4(或2、5或3、6),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_。 (6) 小明和芳芳最终决定采用 选取质量较___▲ __的鸡蛋,

并尽量使其下落__▲____(选“快”或“慢”)的方法去参加“鸡蛋撞地球”比赛。

七下科学说理题(五)
七年级下-几何说理题专项练习

七年级下-几何说理题

(1).如图,∠1=120°,∠BCD=60°,AD与BC为什么是平行的?(填空回答问题) 解:∵∠1+∠2=__________,(_________). 又∠1=120°( 已知), ∴∠2=____________. ∵∠BCD=60°(_________). ∴∠BCD=∠ __________.

∴ AD∥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已知AD∥BE,AE 因为AD∥BE( )

所以A_______180( ) 因为AE(已知)

所以______________180( ) 所以DE∥AC( ) 所以1_______( )

(3).如图,AD⊥BC于D,EG⊥BC于G,∠E=∠3,试说明:AD平分∠BAC。 解:因为AD⊥BC,EG⊥BC (_________). 所以∠EGD=90°,∠ADC=90°( ) 所以∠EGD=∠ADC( )

所以 ∥ ( ) 所以∠1=∠E( )

∠2=∠3( ) 又因为∠3=∠E

所以∠1=∠2 (————————)

所以AD平分∠BAC( )

(4). 如图 已知BE平分∠ABC,E点在线段AD上,∠ABE=∠AEB 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解:因为BE平分∠ABC( ) 所以∠ABE=∠EBC( ) 因为∠ABE=∠AEB( ) 所以∠AEB=∠EBC ( ) 所以AD∥BC( ) (5).如图,已知AB∥CD,∠E=90°,那么∠B+∠D是多少度?为什

么?

解:过点E作EF∥AB,

得∠B+∠BEF=180°( ), 因为AB∥CD( ),

EF∥AB(所作),

2

D

C

E

ABE 3 B

A

2 1 G D

AE

D

B

第24题图

C

E

1

所以EF∥CD( ). 得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B+∠BEF+∠DEF+∠D= °(等式性质). 即 ∠B+∠BED+∠D= °. 因为∠BED=90°(已知),

所以∠B+∠D= °(等式性质). (6).如图:已知EFAB,CDAB,1=3,那么DG//BC吗?为什么? 解:因为EFAB,CDAB(已知)

A

所以EF//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 因为1=3(已知)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F

C

所以DG//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已知DAB=DCB,AE,CF分别平分DAB,DCB,且AE//CF,

问:DC//AB吗? E

解:因为AE,CF分别平分DAB,DCB(已知) C

所以1=

12DAB, 2=1

2

DCB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

F

因为DAB=DCB(已知)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因为AE//CF(已知)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DC//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如图,BE平分∠ABC,DE∥BC,∠3=35°,求∠1的度数 解:因为BE平分∠ABC(已知)

所以 (角平分线意义) 因为DE∥BC(已知)

所以 ( )

所以

( )

因为∠3=35°(已知 ) 所以∠1= °

(9).如图,∠A=∠D,∠C=∠F试说明:BF∥CE 解:因为∠A=∠D( ) 所以DF∥AC( )

所以 (_______ __). 又因为∠C=∠F(已知)

所以 ( 等量代换 ) A

所以 (_______ __ ).

2

(10)、如图EF∥AD,∠1=∠2,∠BAC=70 o,求∠AGD。 解:∵EF∥AD,

∴∠2= ( ) 又∵∠1=∠2, ∴∠1=∠3,

∴AB∥ ( ) ∴∠BAC+ =180 o( ) ∵∠BAC=70 o,

∴∠AGD= 。( ) (11) 如图,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关系。 解:AB∥CD,理由如下:

过点E作∠BEF=∠B ∴AB∥EF( ) ∵∠BED=∠B+∠D ∴∠FED=∠D ∴CD∥EF( ) ∴AB∥CD( ) (12).如图,∠G=28°,∠AEF=58°,∠FDG=30°,说明AB//CD的理由。 解:∵∠G=________°,∠FDG=_________°(已知)

∴∠CFG=________°+________° AE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AEF=58°(已知)

F∴∠_______=∠________

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13)、如图,已知OP平分AOB,MN∥OB,AOB620

,求3的度数. 解:因为OP平分AOB( ), 又因为AOB620

( ), 所以 ( ).

因为MN∥OB( ),

所以 ( ). 所以3 0 ( ).

(14).如图,已知AB∥DE,∠1=∠2,那么AE与DC平行吗?为什么?

【七下科学说理题】

3

2 1

E

(15)、如图,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

16)、如图,已知BAPAPD1800

,12,问EF吗?请说明理由.

(18).已知:∠AED=∠C,∠DEF=∠B, 请你说明∠1与∠2互补.

A

D E 2

1

F

B C

(19)、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 o,求∠EAD、∠DAC、∠C的度数。

(20).如图,已知 AB // CD,1(4x25),2(85x),求∠1的度数. E

A B

C

D

(21).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一点O,OE平分∠BOD,

OF⊥F

于点O,若∠AOC=60°,

4

求∠COF的度数.

(22). 如图,已知直线a∥b,1(4x60),2(6x30),

F

C

B

A

E

D

第23题

c

求∠1、∠2的度数.

a

1

b 2

第24题

(23). 如图,已知AB∥EF,∠1=∠2,那么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E

A

FB

第26题

D

2(24).如图:已知AB//CD,AB//EF

A

(1)CD//EF吗?为什么?

(2)若A=110,ACE=50,求E的度数

F

C

E

D

B

(25).如图,已知点E、F、C在一条直线上,直线AB//CD,A25,C115, 求E的度数.

5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52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