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一)
2016年哈三中三模语文WORD

2016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型期,这种转型标志着文学意识觉醒,文学开始走向自觉。而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是魏晋时期文化哲学最直接与深刻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并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魏晋时期儒学开始全面没落,多元化的文化逐渐介入人们的生活。儒家追求的人格是个体绝对服从群体,以群体作为个体价值实现的基础。老庄哲学与佛教相融合兴起的玄学,极力强调个体存在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力图打破儒家的束缚,唤醒士人心中潜伏的个体意识。加上魏晋时期社会经历了一次次的大动荡,许多名士死于非命,如何晏、陆机、潘岳、刘琨等人先后被杀,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担忧,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魏晋社会的大动乱带来了人的思想的大解放,第一次大面积引发了士人的个体存在意识。阮籍的白眼对俗礼与尽哀哭女,嵇康的行刑前索奏《广陵散》,王子猷的雪夜访戴安道等特立独行、率真任性的行为,是对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外在约束的颠覆,是个人的独立存在性的反映。正是这种人格的独立意识,奠定了中国文人的基本人格精神。

魏晋时期也是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最有艺术精神的时代。魏晋士人现实理想的遗落深刻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存方式,从而转向生活的诗性追求。于是,诗和酒成了魏晋士人的艺术化人生的两个核心内容。诗自不待言,魏晋名士从群体到个人生活都极尽诗意,他们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诗;酒则从阮籍的饮酒全身远祸到陶渊明的从酒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获得了特殊的社会意味。魏晋名士群体对诗酒清谈的诗意人生追求是一致的,曹丕与建安七子宴游唱酬的邺下之游,正始名士的竹林之下的优游畅饮,王羲之、谢安等人兰亭流觞的雅意,无不是群体性的诗性追求。个人诗意化的典型也不乏其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固是千古美谈,即使是终身留连仕途的陆机在战败被杀之时也发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的感叹,魏晋风度在死亡阴影里也显出了诗意的美丽和悲怆。可贵的是魏晋士人对人生艺术化的追求并不只是士大夫式的吟咏清谈,他们的诗意能落实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陶渊明笔下的草屋、桃李、鸡鸣、狗吠等日常事物融注了冲淡的诗意,即使是艰苦的农耕生活,也有“带月荷锄归”的诗意蕴涵其中,他在晚年衣食堪虞的时候,诗、酒也是不可或缺的。

魏晋风度的诗性是既空灵又沉重的,谓它空灵是魏晋士人的潇洒通脱,所谓沉重则是指士人任诞简傲行为的背后是对人生的理性思索。阮籍大醉六十日、率意独驾看似通脱的行为,其实是人生无路可走下精神极度苦闷的渲泄。陶渊明的田园诗尽管静穆安闲,但从他三仕三隐的反复中仍可窥见他归隐也有不能忘怀现实的一面,他以隐居田园的诗性方式来表达对宦途的既厌倦又有所留恋遗憾的心态,构成了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

(选自《魏晋风度的文化透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期是社会动荡的年代,也是最有艺术精神的时代,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转型,标志着中国文学意识觉醒,文学开始走向自觉。

B.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是当时文化哲学最直接和深刻的体现,对之后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有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C.魏晋士人对人生充满的忧虑和深重的哀伤,源于当时残酷的政治迫害和对生命的担忧,而这样的情绪也第一次大面积引发了士人的个体存在意识。

D.魏晋士人特立独行、率真任性的行为,颠覆了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外在约束,反映人个人的独立存在性,体现了人格的独立意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期多元化的文化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中的玄学强调个体存在的独立性,这不同于儒家追求的个体绝对服从群体的人格。

B.魏晋士人转向追求生活的诗性,是因为他们现实理想的遗落深刻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存方式,于是诗成了他们艺术化人生的核心内容之一。

C.魏晋士人能将诗意落实在平凡的生活中,而不是士大夫式的吟咏清谈,这是值得肯定的,陶渊明就是将诗意生活化的典型。

D.阮籍大醉六十日、率意独驾的行为,既有潇洒通脱的空灵,又有人生无路可走之下精神极度苦闷的沉重,体现了魏晋风度的诗性特征。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名士生活的诗意随处可见,就连死亡也能显出诗意,典型例子就是陆机在战败被杀之时发出的“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的感叹。

B.酒作为魏晋士人的艺术化人生的一个核心内容,有着特殊的社会意味,这是从阮籍的饮酒全身远祸到陶渊明的从酒中体悟人生的真谛中获得的。

C.正始名士的竹林之下的畅饮和王羲之、谢安等人兰亭流觞的雅意,都是魏晋名士群体性的诗性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诗酒清谈的诗意人生追求是一致的。

D.魏晋风度深刻沉重的一面,就只表现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行为上,陶渊明以隐居田园的诗性方式表达了对仕途既厌倦又有所留恋遗憾的心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项忠,字荩臣,嘉兴人。天顺初,历陕西按察使。母忧归,部民诣阙乞留,诏起复。七年..

以大理卿召,民乞留如前,遂改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洮、岷羌叛,忠疏言:“羌志在劫掠,尽诛则伤仁,遽抚则不威,请听臣便宜从事。”报可。乃发兵据险,扬声进讨,众尽降。

成化四年,满俊反。俊犷悍,素藏匿奸盗。会有狱连俊,有司迹逋至其家,多要求。俊怒,遂激众为乱,入据石城。朝议欲益兵。忠虑京军脆弱不足恃,且更遣大将挠事权,因上言。大学士彭时、商辂主其议,京军得毋遣。初,石城未下,天甚寒,士卒颇困。忠虑贼奔突,乘冻渡河与套寇合,日夜治攻具。身当矢石不少避,大小三百余战。论功,进右都御史。时白圭为兵部,遣锦衣百户吴绶赞参将王信军。绶欲攘功不利贼瓦解纵流言圭信之止土兵毋调忠疏争且劾绶罪帝为召绶还而听调土兵如故。后疏陈善后十事,悉允行。

忠之下令逐流民也,有司一切驱逼。不前,即杀之。民有自洪武中占籍者,亦在遗中。戍

者舟行多疫死。给事中梁璟因星变求言,劾忠妄杀。白圭亦言流民既成业者,宜随所在著籍,又驳忠所上功次互异。帝皆不听。进忠左都御史。荫子绶锦衣千户,诸将录功有差。 .

汪直开西厂,恣横,忠屡遭侮不能堪。会大学士商辂等劾直,忠亦倡九卿劾之。奏留中,..

而西厂遂罢,直深恨之。未几,西厂复设,直以吴绶为腹心,绶挟前憾,伺忠益急。忠不自安,乞归治病。未行,而绶嗾侦事者诬忠罪。诏法司会锦衣卫廷鞫,忠抗辩不少屈。然众知出直意,无敢为之白者,竟斥为民,赐与震等亦得罪。直败,复官,致仕。家居二十六年,年八十二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毅。 .

(选自《明史·项忠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绶欲攘功不利∕贼瓦解∕纵流言∕圭信之∕止土兵毋调∕忠疏争且劾∕绶罪∕帝为召绶还∕而听调土兵如故

B.绶欲攘功∕不利贼瓦解∕纵流言∕圭信之∕止土兵毋调∕忠疏争∕且劾绶罪∕帝为召绶还∕而听调土兵如故

C.绶欲攘功不利∕贼瓦解∕纵流言∕圭信之∕止土兵毋调∕忠疏争∕且劾绶罪∕帝为召绶还∕而听调土兵如故

D.绶欲攘功∕不利贼瓦解∕纵流言∕圭信之∕止土兵毋调∕忠疏争且劾∕绶罪∕帝为召绶还∕而听调土兵如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乞留即在官员任满当迁、丁忧当服、受诬当贬等情况下,民众集体呼吁请求其留任。

B.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的权利,明代部分文官子弟可借此成为武官。

C.九卿一般为政府中分管国家各项工作的九位高级长官,九卿联合上奏可影响皇帝的决断。

D.赠是朝廷以推恩的方式,参照臣属的官阶和功绩,将官爵授予其父母、祖父母或曾祖父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忠审时度势,善于谋划。洮、岷两地羌人反叛,他上奏时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准确的分析,行动时占据险要之地,扬言进兵讨伐,不战而屈羌人之兵。

B.项忠熟悉军情,思虑长远。当时满俊反叛,朝廷中商议要增兵,他认为京师军队脆弱不能依靠,再派遣大将会扰乱相宜安排,朝廷最终也没有盲目增兵。

C.项忠不怕困难,战绩显赫。他担心贼寇奔逃,不顾天寒地冻连夜备战;交战时,面对流箭石雨从不躲避,经历了大小三百多次战役,因功晋升为右都御史。

D.项忠刚正坚毅,毫不屈服。吴绶因与他有旧仇,迫切希望抓住他的把柄,在他返乡治病后,还唆使人诬告他,他受审时大声争辩,绝不妥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羌志在劫掠,尽诛则伤仁,遽抚则不威,请听臣便宜从事。【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

(2)白圭亦言流民既成业者,宜随所在著籍,又驳忠所上功次互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①过北邙山

刘沧

散漫黄埃满北原,折碑横路碾苔痕。

空山夜月来松影,荒冢春风变木根。

③④漠漠兔丝罗古庙,翩翩丹旐过孤村。

白杨落日悲风起,萧索寒巢鸟独奔。

【注】①北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存有汉光武帝刘秀等多位帝王的陵墓,以及多位历史名人之墓。②刘沧:晚唐诗人。仕途坎坷,大半生都奔波在前往应举及下第归家的途中。③兔丝:即菟丝子,茎呈丝状,攀附其他物体生长。④丹旐:丧具名。即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幡,出丧胆地为棺柩引路。 ②

8.颈联的叠词“漠漠”“翩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诗歌的风格是“苍凉”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形象地展示出女主人公随岁月流逝而容颜老去的情状。

(2)《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本质交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 , 。”

(3)晏殊在《浣溪沙》中借“落花”“飞燕”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补课

聂连新

物理教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门。”不由分说,桂花粗壮有力的大手抓住聂志刚的肩膀就往外拖。聂志刚推了推眼镜,回头对着教室喊:“先回去吧,看情况是补不成了,下个星期再来,先回去吧。”

农村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会儿教室讲台,一会儿田间地头,一会儿西装笔挺,一会儿赤膊挑粪。不过打聂志刚调到毕业班后,就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很少过问家务事了。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岁的婆婆,下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的也确实不易。

回到家里,聂志刚顾不得换件衣服,掮了把锄头就出了屋门。时令已是清明过后了,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满坡都是,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间随意翻飞,和煦的阳光照得人直想打盹,两个歇脚的挑夫坐在草垛上点火抽烟,好一幅田园风光图啊!聂志刚走在地间的小路上,头一次觉得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是这样爽,难怪晋代诗人陶潜明弃官归田,过得悠然自得无比盎意,还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聂志刚浑身是使不完的劲,锄头在他手里就像握着根拐杖,下锄、掀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费力气。两个时辰不到,三厢地就给他翻得只剩下晒席那么大一片了。

照这样的进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务是不成问题的,甚至可以收个早工,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说不定还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讲义呢。想着这些,聂志刚就嘻嘻地笑了。

吃中午饭的时候,桂花给他又是端水,又是递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桌子上也特别的丰盛,甚至还摆了一小盅他最爱喝的杨梅酒。咳,女人的心就像天上的云,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凶神恶煞一样,指手划脚,如今又侍候大老爷们似的,低头哈腰。聂志刚也不客气,摆开架式,边吃边喝。桂花这个那个的交代了一番,就风风火火地去接聂志刚的班。

聂志刚吃第三碗饭的时候,桂花气急败坏地返回来了:“你这死脑筋,十足的书呆子,一百好几十斤的人,连自家的三厢地都认不出来,还不如趁早找块又尖又硬的石头,一头撞上!”什么?忙活了大半天,都做无用功了!聂志刚怎么也不相信有这么回事,河边那块三厢地他是去过的,记得夏天的时候,他亲手给辣椒苗施的肥,今儿上午的时候,辣椒枯枝还竖在那儿呢。桂花气得跺脚:“猪啊,就你家种了辣椒?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咱家的三厢地在河东知不知道?你去瞧瞧,你学雷锋帮谁做好事了?”难道真的弄错了?聂志刚被桂花放连珠炮似的一通臭骂,自觉理亏,底气明显降了下来,也不敢申辩,只一声不响跟了桂花往河边走。

到得了河东桂花认定的那块地,两口子都傻了眼:也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家的三厢地已叫谁翻过了,平平整整地躺在那里,泥土磕得细碎。从又湿又松的泥土可以看出:这地刚翻过不久。咦,这就奇了,他聂志刚错翻了别家的地,自家的地又莫名其妙别人帮着翻了。难道是那块地的主人回报他聂志刚慷慨行为的结果?不可能,都是乡里乡亲,为什么不直接打声招呼?聂志刚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土埂边缘找到了五六个大小不一的脚印,脚印都不大,三十六七码长。聂志刚想起来了,一定是他们——班里那几个后进生——那有一个疯子母亲的黄小东,那从小就父母离异、由爷爷带管长大的聂芒,那上山打柴时不小心摔断了胫骨的李中中,还有……聂志刚想着想着,眼圈里就有一股温热的液体溢出来。

聂志刚没有说什么,回到家里,从书桌上挑了两本教科书,径直向其中一个后进生的家里走去……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聂老师的形象,这是一位热爱生活和教育事业,关心体贴后进生,无私奉献,令人敬佩的乡村人民教师。

B. 小说间接写到聂老师班里几个后进生偷偷为聂老师家翻地,运用了倒叙手法,侧面表现了聂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C. 小说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对桂花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描写,表现出桂花虽然会持家,但是性格比较暴躁,为人比较粗鲁,不能够理解和照顾聂老师。

D. 本篇小说展现了一位乡村教师的日常生活场景,笔法细腻,语言风格质朴自然,而又不失生动活泼,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富于艺术表现力。

E. 本篇小说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文章赞美了聂老师等人物身上人性的美好,更通过事件的叙述,重点表达了对乡村教育工作困境的忧思。

(2)请按照小说一般的情节结构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6分)

(3)文中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6分)

(4)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换为“翻地”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8分)

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二)
哈三中2016年高三模拟考试

【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

1.下列实验,在滴加有关试剂之前必须先加碱液使溶液碱化的是( ) A.乙酸乙酯加水在水浴中加热水解

B.溴苯水解后,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

C.淀粉水解后,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D.葡萄糖溶于水,滴加银氨溶液检验其醛基的存在

3.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苯的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B. 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可证明甲烷为正四面体

C. 1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 D. 1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可证明乙醇分子只有一个羟基 4.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强还原性基团,将其与苛性钠溶液共煮后,可得到两种有机物,其中一种仍有强还原性,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

5.按一定体积比混合而成的丁烷、甲烷、乙醛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CO2的密度相等。若已知丁烷占总体积的25%,则三种气体的体积比是 A、2∶3∶5 B、1∶2∶5 C、3∶2∶5 D、2∶1∶5

6.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这种碳原子称为

手性碳原子,凡是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例如,有机化合物

:有光学活性,分别发生下列反应:①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②

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③与银氨溶液作用④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生成的有机物中无光学活性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甲基丙烷 B.丙烷 C.甲烷 D.乙烷 8.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A.乙烷 B.丙烷 C.乙醇 D.乙二醇 9.下列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

10.下列实验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制备CH3—CH═CH2

B.乙酰水杨酸

NaOH

C.用蒸馏法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

D.向卤代烃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可以确定卤代烃中的卤元素

11.120 ℃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在足量O2中燃烧后,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H2SO4,浓H2SO4增重2.7 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4.4 g,对该有机物进行核磁共振分析,谱图如下图所示:

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H3CH3 B.CH3CH2COOH C.CH3CH2OH D.CH3CH(OH)CH3 1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乙酸和油脂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B.石油经过分馏得到的汽油、煤油等馏分都是纯净物 C.乙烯、聚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葡萄糖、淀粉、蛋白质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13.HEMA是制备隐形眼镜的材料,其名称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则合成它的单体为

14.由乙醇制取乙二醇,依次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 A.取代、加成、水解 B.消去、加成、取代 C.水解、消去、加成 D.消去、水解、取代 15.丙烯酸(CH2 = CH—COOH)能发生的反应可能有 ① 加成反应 ②酯化反应 ③中和反应 ④ 氧化反应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

16.对三联苯是一种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工业上合成对三联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对三联苯分子中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对三联苯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D.0.2 mol对三联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5.1 mol O2

17.利胆解痉药“亮菌甲素”跟(CH3)2SO4反应可以生成有机物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2O5 B.亮菌甲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A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7个吸收峰 D.1 mol A能跟5 mol氢气加成 18.下列说法全不正确的是( ) ①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②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 ③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

④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升高

⑤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⑥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氢谱法 A、③ ⑤ ⑥ B、② ③ ④ C、② ③ ⑥ D、③ ④ ⑤ ⑥

19.用下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 )

20.有下列几组物质,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 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 B.C60和石墨 CH3 C.

35

37

2

H2

D.Cl和Cl E.乙醇和乙二醇

①互为同位素的是 ;②互为同系物的是 ; 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21.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菌和霉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以下是某课题组开发的从廉价、易得的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合成路线:

已知以下信息:

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②D可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

③F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1。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 (3)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F的分子式为________; (5)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2∶2∶1的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

22.(14分)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乙二酸(俗名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实验,并验证分解产物中有CO2和CO(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草酸钙难溶于水,草酸沸点150℃)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是 (3)①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②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4)该装置有不足之处,请写出弥补不足之处的理由和具体方法:

23.为了比较①H-OH,②CH3COOH,③CH3CH2—OH,④H2CO3,⑤苯酚五种物质分子中—OH上氢原子的活动性顺序,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你利用有关实验仪器及给出的试剂,填写表中的空格,完成上述实验方案。可供选用的试剂有:紫(5).通过以上实验比较,从而得出这五种物质分子中—OH上氢原子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填序号) 。

24.(8分)某种烃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6 ,已知该烃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5∶1,求:

(1)该烃的相对分子质量 (2)确定该烃的分子式

(3)如果该烃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写出该烃的结构简式

(4)烃A可由另一种烃B通过加成反应而制得,则烃B的可能的是(任写一种可能的结构简式)

25.已知:I.质谱分析测得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5,含有碳、氢、氯三种元素,且 氢的质量分数为9.73%0

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三)
哈三中2016年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毫无疑问,《西游记》是佛教文本。其本事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法的历史事件,并以佛教“原罪——消业——解脱”的教义体系为基本情节模式,宗教倾向上虽然佛道并举,但“重佛轻道”更为明显,因而在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字里行间洋溢佛光禅意。但是,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脱离了佛教轨道,最终被道教徒攘夺。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直接导致佛教徒主动疏远、拒绝,放弃《西游记》这块本属佛教的阵地。而且,“圣僧出世”的故事,对佛教徒打击最大,但却完全符合道教的教义,成为《西游记》道教化的重要一环。 因为《西游记》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唐僧形象被矮化和丑化。在神魔精魅世界中,唐僧作为凡人最为愚昧、软弱,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止”的无量神通相比,作为师父的唐僧黯然失色,从形象到性格几乎乏善可陈。对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化伟人做如此颠覆性的“异化”,引起佛教徒的强烈反感。这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完全不一样,“神魔”这一载体形式对于“唐僧取经”定型、传播的是非功过,值得研究。

相对于佛教徒的主动退让,道教徒却对《西游记》充满热情,他们从一些故事情节和文字中看到了客观存在的道教内容,于是大肆阐发,甚至不惜恶意增删、篡改,做道教化“误读”,最终将《西游记》拉入道教的彀中。

《西游记》的道教化“误读”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时有“奉道弟子”汪澹漪,倾尽全力,将《西游记》评点、篡改为《西游证道书》。为了实现《西游记》道教化目的,汪澹漪不择手段。除了在文本中充塞大量道教内容之外,还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宋元之交全真教道祖邱处机;又附录一篇《长春真君传》,歌颂邱处机历时四载远赴雪山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并以此暗喻唐玄奘大师西行壮举;再编撰一篇《玄奘大师行状》,揭示《西游记》之原型。应该承认,汪澹漪不愧为一个高明的图书包装策划师,从此,《西游证道书》大行其道,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后来流行的《西游记》文本,如《西游真诠》【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

《西游原旨》《西游正旨》都是脱胎自《西游证道书》的道教评本。

道教徒怎么会如此看重和觊觎一部佛家稗说呢? 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攘夺《西游记》并非偶然。在中国宗教史上,佛道两教多有缠夹,其关系可概括为共存、互渗、竞赛和论争。道教教义芜杂,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成仙无可证实,尤其“老子化胡”一说荒诞不经,不能使人信服,所以历史上佛道论衡的总体趋势是佛胜道负。清代,随着外来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崛起,道教日显衰落,失去主导地位。再者,明清之际,实学昌盛,西风东渐。在这一社会文化大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危机,急于将自家思想回归正统,以及对其内部各种旁门邪说进行清理、批判。

凡此可见,从汪澹漪开始,道教徒一直坚持对《西游记》做道教化“误读”,直至它花落道家。

(选自竺洪波 《<西游记>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的字里行间充盈佛光禅意,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侧重佛家,而且在宗教 倾向上“佛道并举”的特点更为明显。

B.在《西游记》神魔精魅的世界中,唐僧被矮化、丑化。佛教徒对这位文化伟人被如 此颠覆性“异化”有强烈抵触情绪。

C.汪澹漪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全真教道祖邱处机,歌颂他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 杀”的仁德功业,都是为了使《西游记》道教化。

D.《西游记》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被道教化“误读”,许多道教徒对其大肆阐发,恶意 修改,最终将其拉入道教范围。

2.下列不属于道教攘夺《西游记》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 从中国宗教史来看,佛道两教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纠缠,这种纠缠关系可以概括为 互相渗透、竞争、论辩和共存。

B.道教教义杂乱,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有的内容不能使人信服,导致历史上两教 的论衡呈现佛胜道负的总体趋势。

C.明清之际,实学发展兴旺,西方文化等流入中国。清代,外来和民间宗教崛起,道 教渐渐衰落,失去主导地位。

D.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的危机,着急让自家思想回到正统的 轨道上,并想使其内部变得纯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这块佛教阵地被佛教徒主动放弃,直接原因是其中“圣僧出世”的故事 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

B.《西游证道书》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是从汪澹漪对《西游记》不择手段的评 点、篡改,进行一系列的包装策划开始的。

C.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是《西游记》故事区别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 故事,得以定型、传播的主要原因。

D.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看重和觊觎 《西游记》是有其必然性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吴骏公书

侯方域

十月朔日,域再拜致书骏公学士阁下:域凡驽不材,年垂四十,无所表见,然辱学....

士交游之末者,自甲戌以来,今且二十年矣。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德..

器倾动天下,议者谓旦夕入相。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然学士身隐而道弥彰,域之羡学士之披裘杖藜也,过于坐玉堂、秉钧轴远甚。近者..

见江南重臣推毂学士,首以姓名登之启事。此自童蒙求我,必非本愿,学士必素审,无

③俟鄙言。然而学士之出处将自此分,天下后世之观望学士者,亦自此分矣!窃以为学士

之自处,不可出者有三,而当世之不必学士之出者有二。试言之,而学士垂听之。 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后不数岁,而仕至宫詹学士,身列大臣,其不可者二也;清修重德,不肯随时俯仰,为海内贤士大夫领袖,人生富贵荣华,不过举第一人、官学士足矣,学士少年皆已为之,今即再出,能过之乎?奈何以转眼浮云,丧我故吾?其不可者三也。昔狄仁杰仕周、耶律楚材仕元,其一时君相,皆推心腹而听信之,然后坚忍委蛇,仅能建竖,两人心迹亦良苦矣!今不识当路之待学士果遂如两人否?其不必者一也;即使果如两人矣,而一时附风云、辅日月,何患无人?学士,前代之遗老也,譬有东邻之寡,见西家财业浩大,孤弱颠连,自负能为之综理,愿入其室而一试焉,其后子仰母慈,奴婢秉主威,果如所操信,则西家之健妇也,顾其若东邻何?其不必者二也。

凡此三不可、二不必,亦甚平常,了然易见。十年以还,海内典刑,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而昔时交游能稍稍开口者,亦惟域尚在,故再四踟蹰,卒不敢以不

④言。万一有持达节之说陈于左右者,愿学士审其出处之义,各有不同,坚塞两耳。幸甚! 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这是侯方域于顺治九年(1652)写给吴伟业的信。吴伟业(1609—1672),字竣公,因曾在明崇祯时做东宫侍读学士,故侯方域称其为学士。②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③处:隐退。④达节:明达世情,识时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 尊酒一/细论之

B.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 尊酒一/细论之

C.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 尊酒/一细论之

D.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 尊酒/一细论之

②①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我国传统农历历法,文中“朔日”指每月初一。另外,每月月圆那天称“望日”, 通常指十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

B.“再拜”通常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旧时也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的开 头或末尾。文中此词用法为后者。

C. 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月、日和时。文中“甲戌”指甲戌年, 它的前一年是癸亥年。

D.“玉堂”原指玉饰的殿堂,常用作对宫殿的美称,汉朝时是皇宫中的一个殿名。而文中 此词指官署。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侯方域在信中谈到自己平庸无成,年近四十时成为吴伟业的朋友,且交往时间长久, 言辞可谓谦卑,流露出荣幸之情。

B.侯方域一方面慨叹于吴伟业才德出众而人生却变化无常,一方面又羡慕他可以通过 现有的生活让道德更加彰显。

C.侯方域在信中用狄仁杰、耶律楚材两例,讲出了前朝臣子在新朝不可能有多大作为 的道理,让吴伟业思考出仕的前景。

D.侯方域认为自己作为吴伟业的朋友,应尽规劝之责,如果有人劝他顺应时世,出来 做官,就希望他能够仔细考虑,不要听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2)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①吴潜

②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抖擞长安车马尘,眼底青山好。

③身世两悠悠,岁月闲中老。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注】①吴潜,南宋著名主战派官员。本词大约写于他赋闲之时。②长安车马尘,借指仕途上的纷扰与不顺。③悠悠,忧愁思虑的样子。

8.“极目烟波万顷愁”让你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词?二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鉴赏全词。(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蜀汉危急之时,内外臣子毫不懈怠、舍生忘死的原因是: “ , 。”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两句 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3)《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面积广、楼阁高耸入云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垂钓的遗憾

杨晓敏

①那片杂草葳蕤的南窑塘,是水生物的天然繁殖场。草鱼、鲫鱼、白条和鲢鱼成群结队畅游,鲶鱼、鳖、鳝鱼也时常出没。黑鱼的模样狰狞可怖,占塘为王,和鳖一样,属捕食小鱼虾的鱼类。它性情阴鸷暴戾,冲击力强,宽大的上下颌都有尖锐的利齿。钓钩上的饵食如面团、蚯蚓之类,对黑鱼的诱惑力不大,所以平时极难钓上一条黑鱼。我垂钓数年,也只有一次钓上黑鱼的历史,充其量三四两重而已。斤把重以上的黑鱼,只好动用渔叉或撒网捕捞了。

②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黑鱼的产卵护婴期,此时,钓它就易如反掌了。黑鱼的产卵护婴是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暖融融的夜晚,黑鱼即将临盆了。它会在选定的隐蔽地点,甩动有力的尾鳍,啪啪啪地击打这一方水域,不知是产前的狂躁宣泄呢,还是警告其他同类勿扰。懂行的人会说,黑鱼闹塘了。黎明时分,塘里静谧如常。到塘边儿寻找,果然在塘边儿的杂草丛中,黑鱼在尺幅之内产满了卵子,浅黄如米,颗粒分明。这时候的雌雄黑鱼在鱼卵边上虎视眈眈,负责监护。倘有任何侵犯之举,它们都会毫不留情地给以迎头痛击。那种护崽儿的本能,绝不亚于人类。鱼子一旦孵化成形,就开始离开塘边儿活动。在人的视野内,会看见清水塘里游弋着一群黑鱼崽儿,有成百上千之多吧。雄父在前开路,雌母在后压阵,一路上咂起“扑扑扑”的水泡儿,欢闹中的崽儿白肚子乱翻,挺像一个多子多孙的幸福家庭在郊游,一时蔚为壮观。

③大约十岁那年,我听说黑鱼闹塘了。溜到南窑塘的一个僻静处,果见杂草上的鱼卵一派狼藉。原来是几位钓鱼者发现鱼卵后,争相逗钓黑鱼,人多吵闹,黑鱼大概吓得不敢靠近,他们没钓着黑鱼,懊恼之下,粗暴地打散了鱼卵,扬长而去。

④我按照大人的办法,弄成一个结实的钓竿。钓钩是自行车辐条磨尖弯成的,上面缠了一团棉絮。翌日清晨,我一骨碌披衣下床,抓起钓竿溜到塘边。天上的弯月尚明,芦尖上露珠闪动。我惊奇地发现那狼藉的鱼卵早已连成一片,颜色变成黑芝麻般了。我心中涌动起一种无可名状的快意,黑鱼果然尚在。我小心翼翼,刚把钓钩落入水中,手感一沉,极有劲力,塘面泛起一汪水势。这是黑鱼试探性的一击,含有威胁性和恐怖的成分。十多岁的顽童,连好奇心理也是脆弱的。一旦与隐蔽的黑鱼对垒,心情则忐忑不安了。

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四)
2016年哈三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

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钱乙字仲阳,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东之海上不反。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即泣,请往迹寻,凡八九反。积数岁,遂迎父以归,时已三十年矣。其事吕如事父,吕没无嗣,为收葬行服。 ..①乙始以《颅囟方》著名,授翰林医学。皇子病瘈疭,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广亲宗子病,...诊之曰:“此可毋药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惊人,后三日过午,可无恙。”

②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发痫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左手足忽挛不能用,喜曰:“可矣!”

以病免归,不复出。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末年挛痹浸剧,知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彦昭,绍兴、乾道间名医也。初生时,母乏乳,饵以粥,遂得脾胃疾,长益甚,医以为不可治。克明自读《难经》、《素问》以求其法,刻意处药,其病乃愈。始以术行江、....淮,入苏、湖,针灸尤精。诊脉有难疗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后予之药。病虽数证,或用一药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药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为非药之过,过在某事,当随其事治之。言无不验。张子盖救海州,战士大疫,克明时在军中,全活者几万人。子盖上其功,克明力辞之。

克明颇知书,好侠尚义,常数千里赴人之急。初试礼部中选,累任医官。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后迁至翰林医痊局,赐金紫。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删改)

【注】①瘈疭(chì zòng):痉挛,抽风。②痫:癫痫,羊角风。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B.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C.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D.乙为方博/达于书无不窥/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诸书/辨正阙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

B.太医丞:是古代医官名。宋史记载,熙宁九年,于太常寺下设置太医局,管理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太医丞是其中的署官。

C.《难经》、《素问》:《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难经》则解释了《黄帝内经》的医学医理,有不少独到见解。

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钱乙非常孝顺、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出去寻找父亲,找了很多年,终于找到。他由姑父抚养长大,对待姑父如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

B.钱乙医术高超,甚至可以预判病症。他给皇子治病,给他喝黄土汤就治好了。他判断广亲的小儿子会在一天之后发病,后来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

C.王克明自学成才,治疗方法多样。他摸索医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认为有的病应用药治疗,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则需要先把引发疾病的事情处理好。

D.王克明医德高尚,有侠义之风。张子盖的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愈了几万人。他又常常奔波几千里,为他人治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后甚,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 夫。”(5分)

(2)王炎宣抚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贬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明】徐子熙

①瀚海潮声万泒浑,鱼虾随势尽惊奔。

②雄戈老甲瞠双眼,独立寒秋捍禹门。

螃蟹咏(其三)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③④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⑤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①泒(gū):水。②禹门:龙门。③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④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⑤月浦:有月光的水边,指螃蟹原来的生长处。

8.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5分)

9.徐子熙的《蟹》采用了哪些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得知鲁庄公将衣食分给身边人共同享用的时候,做出了这样 的评价:“,。”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奔涌、瀑布飞泻、发出了巨大响声的诗句是: “,。”

(3)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以夸张之笔、

对举之句,极写洞箫悲曲的感染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选,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相马

韦名

马伯会相马。相传,早年马伯因相中一匹个小、羸弱、貌差的枣红马是千里马而名噪江湖。

会相马的马伯常常游走于产马的大草原,为大公司相好马来参加赛马。淳朴的草原马主很敬重马伯,草原里流传,再差的马只要马伯相中,立即身价暴涨;而再好的马,马伯要是对着它轻轻叹气,顷刻间就金砖变瓦砾,只落得个卖肉卖骨的下场。

一大公司在香港上市,拟高价求购一国产千里马,代表公司参加香港马会比赛,重金委托马伯到北方大草原相千里马。

马伯接了生意,即刻起程,流连于北方各大草原,数月未得一千里马。

一日,马伯到一马场,马主尽遣良驹让马伯挑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各色良驹济济一堂。马伯瞅瞅这匹,拍拍那匹,始终一言未发,甚是失望。

在一身躯粗壮、被毛浓密的枣红马前,马伯的手还没拍下去,枣红马突然甩起尾巴……马伯的脸被重重地扫了一下。

【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

捂着赤痛赤痛的脸,马伯瞪了一眼枣红马,长长叹了一口气,离开马场,消失在茫茫大

草原中。

游走草原,马伯偶遇良。目光深邃的良告诉马伯,自己随便到草原逛逛,天马行空,看落日,看马群……

两人相谈甚欢,结伴同行。转悠了一圈,一日黄昏,马伯一行又到曾经被枣红马扫过脸的马场。

马伯相不中自家的马,马主只怪自己没福气,挣不了大把大把的票子。对马伯他们的到来,马主因为愧疚,立刻杀马待客。

“古人常云,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看未尽然!”对着篝火,吃马肉,喝大碗酒,马伯甚是感叹。

马主忙碌着为客人切肉添酒。

“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伯乐相马,把一匹马的全身比作王、相、将、城、令,这是何等的气魄!”马伯大口大口啃马肉,牙缝里塞满了肉丝,“我相马,一摸牙齿,二问血统,三看肌肉,四察性子,五观行走,20多年了,从没走过眼!”

主人敬酒,马伯一饮而尽,无比豪爽。

“蹄爪正,前膀宽,后腿弯,前腿能钻狗,后腿可伸手,这样的马,跑得轻,走得快,赛马准能赢。”马伯停下吃马肉,用手揪牙缝里的肉丝。

随马伯一起来的良只顾低头吃肉。

“要说国产好马,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马各有千秋。”说起国产马,马伯如数家珍,“三河马体大结实,背腰平直,气质威悍,四肢强健,肌肉发达,跑千米用不了一分钟,载重500斤半小时可跑10公里;伊犁马体大强健,俊美秀丽,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跳跃,能负重,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西南马头大个小,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走山路,善爬山岭,驮重200斤可日行30至40公里……”

这时,女主人端出一盘马骨,放到客人面前。马伯抓起一马骨,边啃边继续点评国产好马:“河曲马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

“主人家,哪来的马骨?”一直没吭声的良倏地站了起来,打断马伯的话,急切地问主人。

“咱家刚杀的马!”

“可惜!可惜!”良深邃的双眼瞪得大大的,神情痛苦不堪,“可惜了一匹千里马!” 马伯翻弄着马骨,糊涂了:“什么可惜了?”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良拿起马骨,“你们看,这额骨,宽而大,头大额宽,是典型的蒙古马种;这腿骨,短而粗,四肢坚实有力;这筋腱,厚而实,关节肌腱发达,能跑善跑;这胸骨,深而长,身躯粗壮结实,勇猛无比……”良越说越激动,放下骨头,双手紧紧揪住马主的衣领,逼问马主,“为什么?为什么杀了千里马?!”

“它对马伯不敬,尾扫马伯脸,马伯对它长叹息!”马主使劲掰开良的手,喘着粗气,“既然是马伯叹息的马,我就杀它来待客!”

良蹲下身子,双手抱着低垂的头,眼含泪花。马伯默不吭声,一直翻弄着马骨,后来也垂下了头。

此时,远处马嘶声响起,良站起来,循着声音深一脚浅一脚走了,消失在漆黑一片的大草原。

(选自《南方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擅长以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如“良蹲下身子,双手抱着低垂的头,眼 含泪花”表现出良对于千里马被杀的惋惜和伤感。

B.马伯被枣红马马尾抽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是因为他不用再上前就已经看出并 且认定这匹马不是什么千里马。

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五)
哈三中2016年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毫无疑问,《西游记》是佛教文本。其本事为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天取法的历史事件,并以佛教“原罪——消业——解脱”的教义体系为基本情节模式,宗教倾向上虽然佛道并举,但“重佛轻道”更为明显,因而在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字里行间洋溢佛光禅意。但是,令我们深感诧异的是:《西游记》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脱离了佛教轨道,最终被道教徒攘夺。

众所周知,《西游记》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直接导致佛教徒主动疏远、拒绝,放弃《西游记》这块本属佛教的阵地。而且,“圣僧出世”的故事,对佛教徒打击最大,但却完全符合道教的教义,成为《西游记》道教化的重要一环。

因为《西游记》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唐僧形象被矮化和丑化。在神魔精魅世界中,唐僧作为凡人最为愚昧、软弱,与孙悟空“上天入地、莫能禁止”的无量神通相比,作为师父的唐僧黯然失色,从形象到性格几乎乏善可陈。对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化伟人做如此颠覆性的“异化”,引起佛教徒的强烈反感。这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完全不一样,“神魔”这一载体形式对于“唐僧取经”定型、传播的是非功过,值得研究。

相对于佛教徒的主动退让,道教徒却对《西游记》充满热情,他们从一些故事情节和文字中看到了客观存在的道教内容,于是大肆阐发,甚至不惜恶意增删、篡改,做道教化“误读”,最终将《西游记》拉入道教的彀中。

《西游记》的道教化“误读”始于清初康熙年间。时有“奉道弟子”汪澹漪,倾尽全力,将《西游记》评点、篡改为《西游证道书》。为了实现《西游记》道教化目的,汪澹漪不择手段。除了在文本中充塞大量道教内容之外,还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宋元之交全真教道祖邱处机;又附录一篇《长春真君传》,歌颂邱处机历时四载远赴雪山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杀”的仁德功业,并以此暗喻唐玄奘大师西行壮举;再编撰一篇《玄奘大师行状》,揭示《西游记》之原型。应该承认,汪澹漪不愧为一个高明的图书包装策划师,从此,《西游证道书》大行其道,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后来流行的《西游记》文本,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西游正旨》都是脱胎自《西游证道书》的道教评本。

道教徒怎么会如此看重和觊觎一部佛家稗说呢? 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攘夺《西游记》并非偶然。在中国宗教史上,佛道两教多有缠夹,其关系可概括为共存、互渗、竞赛和论争。道教教义芜杂,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成仙无可证实,尤其“老子化胡”一说荒诞不经,不能使人信服,所以历史上佛道论衡的总体趋势是佛胜道负。清代,随着外来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崛起,道教日显衰落,失去主导地位。再者,明清之际,实学昌盛,西风东渐。在这一社会文化大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危机,急于将自家思想回归正统,以及对其内部各种旁门邪说进行清理、批判。

凡此可见,从汪澹漪开始,道教徒一直坚持对《西游记》做道教化“误读”,直至它花落道家。

(选自竺洪波 《<西游记>为何被清代道教徒攘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的字里行间充盈佛光禅意,书写风格上清淡脱俗侧重佛家,而且在宗教 倾向上“佛道并举”的特点更为明显。

B.在《西游记》神魔精魅的世界中,唐僧被矮化、丑化。佛教徒对这位文化伟人被如 此颠覆性“异化”有强烈抵触情绪。

C.汪澹漪将《西游记》作者定为全真教道祖邱处机,歌颂他劝化成吉思汗的“一言止 杀”的仁德功业,都是为了使《西游记》道教化。

D.《西游记》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被道教化“误读”,许多道教徒对其大肆阐发,恶意 修改,最终将其拉入道教范围。

2.下列不属于道教攘夺《西游记》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 从中国宗教史来看,佛道两教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纠缠,这种纠缠关系可以概括为互相渗透、竞争、论辩和共存。

B.道教教义杂乱,修炼方法繁杂不得要领,有的内容不能使人信服,导致历史上两教的论衡呈现佛胜道负的总体趋势。

C.明清之际,实学发展兴旺,西方文化等流入中国。清代,外来和民间宗教崛起,道教渐渐衰落,失去主导地位。

D.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道教徒感受到自身的危机,着急让自家思想回到正统的轨道上,并想使其内部变得纯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这块佛教阵地被佛教徒主动放弃,直接原因是其中“圣僧出世”的故事有“亵渎圣僧”之嫌,久为佛家诟病。

B.《西游证道书》成为首屈一指的道教典籍,是从汪澹漪对《西游记》不择手段的评点、篡改,进行一系列的包装策划开始的。

C.采用神魔小说的载体形式,是《西游记》故事区别于史书记载和历代各种“西游”故事,得以定型、传播的主要原因。

D.考察佛道两教发展实际,结合《西游记》的相关描写,可以看出道教徒看重和觊觎《西游记》是有其必然性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哈三中2016三模语文】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与吴骏公书①

侯方域②

十月朔日,域再拜致书骏公学士阁下:域凡驽不材,年垂四十,无所表见,然辱学士交游之末者,自甲戌以来,今且二十年矣。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德器倾动天下,

议者谓旦夕入相。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然学士身隐而道弥彰,域之羡学士之披裘杖藜也,过于坐玉堂、秉钧轴远甚。近者见江南重臣推毂学士,首以姓名登之启事。此自童蒙求我,必非本愿,学士必素审,无俟鄙言。然而学士之出处③将自此分,天下后世之观望学士者,亦自此分矣!窃以为学士之自处,不可出者有三,而当世之不必学士之出者有二。试言之,而学士垂听之。

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后不数岁,而仕至宫詹学士,身列大臣,其不可者二也;清修重德,不肯随时俯仰,为海内贤士大夫领袖,人生富贵荣华,不过举第一人、官学士足矣,学士少年皆已为之,今即再出,能过之乎?奈何以转眼浮云,丧我故吾?其不可者三也。昔狄仁杰仕周、耶律楚材仕元,其一时君相,皆推心腹而听信之,然后坚忍委蛇,仅能建竖,两人心迹亦良苦矣!今不识当路之待学士果遂如两人否?其不必者一也;即使果如两人矣,而一时附风云、辅日月,何患无人?学士,前代之遗老也,譬有东邻之寡,见西家财业浩大,孤弱颠连,自负能为之综理,愿入其室而一试焉,其后子仰母慈,奴婢秉主威,果如所操信,则西家之健妇也,顾其若东邻何?其不必者二也。

凡此三不可、二不必,亦甚平常,了然易见。十年以还,海内典刑,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而昔时交游能稍稍开口者,亦惟域尚在,故再四踟蹰,卒不敢以不言。万一有持达节④之说陈于左右者,愿学士审其出处之义,各有不同,坚塞两耳。幸甚!

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

【注】①这是侯方域于顺治九年(1652)写给吴伟业的信。吴伟业(1609—1672),字竣公,因曾在明崇祯时做东宫侍读学士,故侯方域称其为学士。②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③处:隐退。④达节:明达世情,识时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B.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C.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D.域于蒙难后/乃知昔日论著都无所解/今颇学为古文并近日诗歌/及澄江返棹/当图尊酒/一细论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我国传统农历历法,文中“朔日”指每月初一。另外,每月月圆那天称“望日”, 通常指十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日”。

B.“再拜”通常指拜两拜,是古代一种表示恭敬的礼节;旧时也常作为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文中此词用法为后者。

C. 天干和地支按照固定顺序相互配合,可用来纪年、月、日和时。文中“甲戌”指甲戌

年,它的前一年是癸亥年。

D.“玉堂”原指玉饰的殿堂,常用作对宫殿的美称,汉朝时是皇宫中的一个殿名。而文中 此词指官署。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侯方域在信中谈到自己平庸无成,年近四十时成为吴伟业的朋友,且交往时间长久,言辞可谓谦卑,流露出荣幸之情。

B.侯方域一方面慨叹于吴伟业才德出众而人生却变化无常,一方面又羡慕他可以通过现有的生活让道德更加彰显。

C.侯方域在信中用狄仁杰、耶律楚材两例,讲出了前朝臣子在新朝不可能有多大作为的道理,让吴伟业思考出仕的前景。

D.侯方域认为自己作为吴伟业的朋友,应尽规劝之责,如果有人劝他顺应时世,出来做官,就希望他能够仔细考虑,不要听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屈指曾几何时,而学士乃披裘杖藜,栖迟海滨,人生遭际,信可悲也!

(2)学士以弱冠未娶之年,蒙昔日天子殊遇,举科名第一人,其不可者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吴潜①

春事到西湖,处处梅花笑。抖擞长安车马尘②,眼底青山好。

身世两悠悠③,岁月闲中老。极目烟波万顷愁,此意谁知道。

【注】①吴潜,南宋著名主战派官员。本词大约写于他赋闲之时。②长安车马尘,借指仕途上的纷扰与不顺。③悠悠,忧愁思虑的样子。

8.“极目烟波万顷愁”让你想到李煜《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词?二者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鉴赏全词。(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蜀汉危急之时,内外臣子毫不懈怠、舍生忘死的原因是: “ , 。”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两句

承上启下,将眼前实景过渡到对当年英雄将领周瑜的回忆。

(3)《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面积广、楼阁高耸入云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善笑哲人伏尔泰

日后成为“伏尔泰”的这个孩子1694年11月21日生于巴黎。他七岁丧母,身躯羸弱瘦小,常露淘气的笑容,是一个有特殊的好学精神的小精灵。

十七岁时他表达了要做文人的意向。他的父亲以为这是不大体面的职业,逼着他进入一家法律事务所。这个年轻人在那里的成绩一塌糊涂,旋被派往荷兰服务于外交界,后被遣送回国。他还是要从事写作。他的父亲想用剥夺他继承权的方法来挽回。十年后,年轻的“伏尔泰先生”名震一时。

他的成功是受了检查人员之赐。他们几乎禁止了他所有的著作。他的戏剧往往上演到了第三晚即遭禁止,结果是巴黎的时髦人物在开始上演之夜,便把剧院挤得满满的。他们还把剧中的警句背诵下来。他的著作像一些地下组织的宣传小册那样流传着,在外国也有人热烈地阅读。伏尔泰的戏剧与荒诞不经的小说,其背景都设在诡怪的外国,但是每个人都了解其中影射政治的意义,都会笑得前仰后合。笑声乃是政府所不能扑灭的火焰,于是伏尔泰被关进了巴斯提尔监狱。

伏尔泰的短处很多。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好争论。在困境中,他会扯漫天大谎以图苟免;遇到真正危险,他会拔腿就跑。但是他具有一些重要的道德观念:他把人当作一个自由的行为者,对他自己的行为负责,把人的良心作为裁判的权威。

伏尔泰的朋友很难知道他又搬到哪里,因为他时常被迫隐藏。检查人员常把他的一部新著当众焚毁。借着那熊熊的火光,全欧洲的人都可以完全了解伏尔泰对于军事首要、帝王神权论以及审判异端的宗教法庭抱有什么样的想法。

伏尔泰的暮年应该是宁静的。但是他的最酷烈的战斗尚未到来。1762年,在土鲁斯有一个年轻人在一个店铺里被人吊死了。据说他是一个想要变成天主教徒的基督新教徒,他的父亲吉恩·卡拉是一个孱弱温和的老人,竟把他强壮年轻的儿子吊死了。卡拉在严刑之下亦未招供,卒被处死。

伏尔泰对于此案极为注意,便开始揭发英国以外几乎每一个国家当时刑法的可怕性:没有陪审团;被告不得有辩护人;有利被告的证据不予接受;原告得秘密提供证词;审判官可以执行检察官的职务。还有,伏尔泰发觉,大部分的刑法是不成文法,只存在于司法人员的心里,怎么最便于定义便怎样“解释”。

伏尔泰以他全部的伟大影响力与财势,采取行动了。他说整整有三年之久,他几乎觉得不该分出时间去微笑一下。他要求重新审理卡拉一案。国王终于不得不向激动的民众屈服,检讨全案。死囚被宣告为无罪。这一案件推动了政府忽略了八百年的刑法改革。

这位老人深爱自己的国家,渴望死前能再见一面他所喜爱的巴黎。1778年2月的一天,一位法国的海关职员拦住了一辆马车,查看里面有无应该纳税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里面发出了一阵虚弱老迈的咯咯笑声,“除了我自己之外,没有私货。”

巴黎发狂一般地欢迎他。好多年来一直拒绝他反而接受传统庸才的国家学院,现在向他伸手欢迎。法兰西剧院的全体演员站在台阶上欢迎这位戏剧作者。他的新戏在上演之际,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52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