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国大学预科】
读书笔记《茶语者》
此刻,一盏茶,在我手中,来着云南瑶族的绿茶。绿的发黑,但甚甜,正如王老师笔下那杯定义的“山中老衲”。
此刻,已是下了好几天雨的杭州,冷的出奇,想着要是有这么一盏茶是多么高贵的精神慰藉啊。
此刻,合上最后一页《茶语者》,最后一句出自“吴壶百读”的微斯人,吾谁与归。
吴壶百读,是《茶语者》的第四部分,讲的是中国历朝历代的100把紫砂壶,由大茶人吴远明先生收集并捐赠给中国茶叶博物馆。一百把壶有一百种解读,一百种拟人的述说,一百种爱恨情仇与娓娓道来。
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句话大家都很熟,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后潘城恩师在描写王老师的文章中使用此句,或许是一直以来被引用的太多了,就没有了太多的触动,但是不管是谁,只有经历了,哪怕是再多的经历那都是会被触动的。
可能此刻我经历的一切真的也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黑夜。
在儒家主导的今天我们依旧是要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师,自己所处的自然。既如此,那就借斯人做我万古上空那束明亮的光吧!不管我在哪里,我都会记得,记得这几个字。
《茶语者》是旭烽老师的全新力作,晚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早于《茶的故事》。是一部散文集。
在这个博大精深的绿世界里,生活的层面一一被呈现,人性的一切得以被观照。
很少看散文,哪怕你写的再形散意不散,我依旧是觉得琐碎。文字的优美一直被故事的连环紧凑性打败。潘城老师曾送我一本《长城之外的草香》散文集,是关于乡愁的,写的是内蒙乃至外蒙的家乡故事,真的很棒,但就是因为散文,我至今还没有读完,只是趁着在去欧洲的飞机上翻了大半,因为只有那种时候才适合看散文。但是《茶语者》不一样,我并没有觉得文字是有多么赋化,只是觉得莫名的亲切感,尤其是到了第三章茶之人的时候,从神农到庄晚芳,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仿佛透过纸张跃然在你面前——什么人说着什么茶,什么茶事。
《茶语者》分四章——茶之史,茶之事,茶之人,茶之器。
或多或少在中学里已经上过两年的茶文化通论了,这些事对于我来说都是温习一般的存在。但是你不得不小看这温习,难怪孔夫子要说:温故而知新。一遍看,一遍新;日日看,日日新。所以这又回到了之前的老问题了——微斯人吾谁与归。
最精彩的部分个人认为是在第二章:茶之事。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章我一夜之间竟读完了,不知道是否是囫囵吞枣,但就是读完了。因为一气呵成。王老师向来是讲求文字的美感的。做茶的人,是要时时刻刻接受并使用“美”的,那题目就是赏心悦目的。讲庄晚芳先生和天目青顶的时候题目是“有客开青眼”;讲武夷岩茶讲大红袍的题目是“也许有一棵树为我们留在山坡”;讲茶的生活状态的题目是“一盏茶荣您停息的刹那”。美得醉人,醉的美人——茶也。
然而这种美是发自内心的,不是矫揉造作的。
随着年纪的增长,朋友圈的发达,茶卷好友的增多,现在越来越受不了那些妆模作样的可爱也好,端庄也好。最喜便是在真性情里的真性情。诸多现象,您大可自己观察。你说你要静心,摆个佛陀的姿势,发个朋友圈就是静心了?殊不知真正的静心是不会有任何心灵之外的悸动的,也就是说你一旦有了这个要公诸于世的念头你就不是静心。我不能想象玄奘在坐禅之前会大喊一声我要坐禅静心了。你说你在茶里看见了美好,看见了初心,看见了真善美?殊不知你却在朋友圈公然卖起了羚羊角做的挂坠,还鼓吹纯天然,天理何在!我真是心寒啊!凡此种种,我无能为力了,对不起了。所以我只能在自己的茶的世界里经营自己的生活,正如旭烽老师说的“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您说呢?
王老师说:“我的这些有关茶的文字,正是这样就着干粮喝着暖茶,缓缓的从被慰藉后的心灵里生长出来的。或者我也可以说,茶把我喝了,然后呵了一口气,撒落了这一地的茶字。您翻阅也罢,不翻阅也罢,我都那么样的渗透在茶里面了。”
真的美啊!
我是实实在在见过旭烽老师工作的,泡上一杯茶,就投入了。也许是文字,也许是方案,也许是我们不可知的另一些惊天举动,一件件都是那么踏实。记得您常常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做跳的起够得着的事。
您的教条:工作着是美丽的。
第一次进入您的办公室是潘老师让我进去的,只是觉得好神圣啊,大大的茶字在书案上方,茶的对面是您的堂名:曹工化写的“素业堂”。从此,我就是在素业堂下一次又一次的倾听您,走进您。我们的茶在素业堂下开始……
合上最后一页是2015年7月5日凌晨1点48分,我住林水山居,您住吴越人家,从窗子望出去,穿过密密麻麻的雨丝,我仿佛看见您窗台上的台灯依旧亮着……
下一篇:读稻盛和夫系列丛书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