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国大学预科】
观后感《everything and nothing》
昨天看了一本叫做《everthing and nothing》的纪录片,描述了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了解宇宙的。在此做一个梳理,以备后观。
人类最初对宇宙的看法,是以地球为中心,外面包裹了一层壳,壳上镶嵌了闪闪发光的星星,然后有一天,一颗新星爆炸了,发出了比太阳更耀眼的光辉,令全世界产生了困惑,于是有人提出了星星不是镶嵌在壳上的,而是无序的分布在宇宙里,过了一段时间,哥白尼就提出了宇宙是以太阳为中心在运转的。
然后人们就开始做各种尝试测量地球到星星的距离,包括什么视察法,光线明暗法,发现星星离我们非常的遥远,比如哈勃凭借着胡克望远镜算出了仙女座里的一个新星的距离,这奠定了我们看到星云啊之类的都不是银河系里的。然后他根据——假设光是白的,那么离我们越近的光就变成了蓝色,离我们越远就是红色这一点,发现所有的星星都在进行红移,也就是它们离地球越来越远,于是就推测出了这么个一个结论——宇宙是在膨胀的。
另一方面爱因斯坦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测算出宇宙是在不停的变化移动的,两人见面聊了聊,脑洞大开的推测出一个结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宇宙的初始应该只是一个点,发生了大爆炸以后,才变成了现在的宇宙,之所以我们没有看到永恒的光辉,而是有白天有黑夜,那是因为太遥远的恒星红移的速度比光的速度还要快。
就微观来看,亚里斯多德作为一个哲学家,是很惧怕虚无的,人们发现空气中怎么样都有点其他东西,因此一直觉得真空不存在,直到有个人拿水银管做了个实验,利用水银的重量和硬质玻璃管制造出了一段真空,后人根据这点发现,越离开地球,空气越稀薄。然后就出了一帮物理学家数学家在那边验算很多基于狭义相对论的公式,算到后来有个海森堡提出了一个“海森堡测不准定律”,发现大自然是没有规律的,即使真空中也有量子不停的出现又消失,然后人们就大胆推出了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因为自动的生成又合并,才使得量子能量的出现和消失。所以真空中其实热闹非凡。
上一篇:读稻盛和夫系列丛书的心得
下一篇:《忠诚与背叛》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