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 工程硕士 |

【www.guakaob.com--工程硕士】

篇一: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广西开展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工作方案

广西开展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使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取得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切实帮助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取得初级、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以我区29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县和自治区2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享受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的合山市为重点,面向全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培训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整合现有各类涉及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资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

2012-2015年,每年组织30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参加各类培训。其中: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每年培训15万人以上;

扶贫部门负责实施“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每年培训8万人以上;

农业部门负责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每年培训6万人以上;

商务部门负责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工作,每年培训1万人以上。

三、组织实施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类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突出劳动者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对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普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达到上岗要求或掌握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要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适当安排劳动者权益保护、政策法规、城市生活常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各地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瞄准我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方特色产业,改革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二是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各地要通过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创业培训质量。结合当地产业发

展和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特点,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培训。通过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培训效果,提升劳动者的创业能力。各地要为创业培训合格人员提供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和后续咨询等服务,强化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的衔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帮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按规定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劳动预备制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个人意愿,按照不同的职业(工种)单独编班,采取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进行培训,每学期培训时间要与学制教育规定的学习周数相同,且实训、实操时间不低于理论课时间。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培训对象到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参加相应等级职业技能鉴定。劳动预备制培训结束后,学员可选择相同或相近专业继续就读高一级技能教育班,接受学制教育;也可由学校或人力资源市场推荐就业。

(二)“雨露计划”扶贫培训。

一是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通过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取得技术技能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使贫困地区的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农家课堂”、专家现场授课等方式进行,使贫困农户掌握1-2门有

一定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三是学历教育。面向贫困地区就读普通高校或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拓宽资助面,提高资助标准,采取“奖、贷、助、补、减” 等多元资助措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完成高等学校或职业院校的学历教育。

(三)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

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和农业创业培训,加快培育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队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种植业生产服务人员。包括病虫专业防治员、肥料配方师、蔬菜园艺工、果桑茶园艺工、割胶工等。二是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人员。包括畜禽繁殖员、畜禽养殖技术员、人工草地建植员、渔业船员、水产养殖技术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等。三是兽医服务人员。包括村级动物防疫员、兽药经销员等。四是农机服务人员。包括农机操作员、农机维修员等。五是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沼气工、农村经纪人、农民信息员等。六是涉农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工人、乡村旅游服务员等。七是农业创业人员。包括在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领域,创(领)办企业、专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农民。同时,辅助开展以国家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科学常识、艾滋病防治、农业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常识、道德素质、农村消防安全、农村党员党性培育、农村青年

和妇女发展等农业农村公共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家政服务工程”培训。

【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针对家政服务市场需求,充分运用家政服务促进政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发挥培训机构、家政服务企业作用,组织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为家政服务市场输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家政服务基本技能的服务人员,促进家政服务就业,逐步形成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一是重点支持大中型家政服务企业自主培训。大中型家政服务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自主招收员工,依托自身资源,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组织培训;学员考试合格后,由企业优先安排就业。二是依托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对不具备自主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将用工需求报当地当地商务部门,并签订承诺安排就业的相关协议后,由当地商务部门委托承担家政培训项目的培训机构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进行培训;学员考试合格后,由企业按承诺安排就业。

(五)加强职业技能鉴定。

各地要切实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质量建设为核心,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支持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面向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和要求,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参加技能鉴定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对符合条件的

篇二: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方案一: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宁县位于庆阳市的南部,是甘肃省东南边境县份之一。东与正宁县和陕西黄陵县毗邻,南与陕西咸阳市为界,西与平凉市泾川县接壤,北与西峰区和合水县相连。扼甘、陕、宁三省之要冲,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辖18个乡镇,257个行政村。总面积265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6万亩,人口54万。县委、政府所在地的新宁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县境内电网现有良平33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4台,容量652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12条长度162.5千米,10千伏线路长度1958千米,0.4千伏线路2604.2千米。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关于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关于编制扶贫攻坚实施意见及方案的紧急通知》要求,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大扶贫工作思路,按照三年攻坚、一年完善的总体部署,结合《宁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根据宁县电网实际现状,制定《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为总目标,消除农村电网低电压、网架供电瓶颈、配变过载运行等问题,改变村组单电源、提高主网架结构建设标准,打破乡域供电界限,缩短农网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

按照交通、水利、产业建设规划,积极争取电力设施配套项目。规划建设长庆桥33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宁县县城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宁县35千伏湘乐输变电工程,新建宁县35千伏南义输变电工程,新建宁县35千伏政平输变电工程,新建盘克至金村35千伏线路22千米。

按照政府需求计划逐年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用电问题,到20xx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xx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村组,到20xx年彻底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三、项目规划

随着长庆桥工业园区的建设,为解决园区配网需求,预计20xx-20xx年规划建设330千伏长庆桥变电站一座,建设规模2×240兆伏安主变。新建330千伏丰乐变长庆桥变送电线路34千米,配套建设110千伏线路29千米。

按照庆阳市电网滚动规划方案,预计20xx-20xx年在宁县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宁县县城送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两台2×20000千伏安,新建丰乐变至宁县县城线路16千米,导线型号为lgj-300。

新建宁县35千伏湘乐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湘乐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盘克至湘乐35千伏线路15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宁县35千伏南义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南义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宁县至南义35千伏线路20千米,导线采用lgj-15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宁县35千伏政平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政平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中村至政平35千伏线路12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35千伏盘克至金村35千伏线路19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解决金村变电源单一现状,实现环网供电,提高供电质量。

按照项目逐年推进计划,预计20xx-20xx年共投资9259.88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294.83千米,0.4千伏线路134.38千米,配变190台,户表改造7048户。其中:解决三相动力用户3186户,累计涉及60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3862户,累计涉及5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焦村、湘乐、春荣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82.83千米,0.4千伏线路134.38千米,新建配变60台,农户2638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897户,涉及17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1741户,涉及2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盘克、和盛、九岘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84千米,0.4千伏线路120千米,新建配变50台,农户180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901户,涉及12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899户,涉及14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米桥、早胜、焦村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78千米,0.4千伏线路85千米,新建配变50台;户表工程160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865户,涉及13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735户,涉及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新宁、南义、瓦斜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50千米,0.4千伏线路46千米,新建配变30台,户表工程101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提高部分村组低电压,同时为该区域农户的种植、养殖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523户,涉及17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487户,涉及8个自然村。

四、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

1、导线选用10千伏导线采用jklgyj-10/70、jklgyj-10/95型交联架空绝缘铝线,0.4千伏导线采用jklgyj-1/50、jklgyj-10/70型交联架空绝缘铝线。(导线参数详见下表)

2、配电线路的档距导线的适用档距是指导线可以使用到的最大档距,其适用档距不超过80米。导线的适用档距,安全系数及允许最大直线转角角度(见下表)。

10千伏线路导线采用三角排列,特殊地形的档距采用水平排列。0.4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的

导线采用水平排列。零线应靠近电杆和靠近建筑物侧。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3、配电线路线间距离的确定配电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参见下表所列数值:(m)

五、投资估算

330千伏变电站造价1400万元/座,110千伏变电站造价1200万元/座,35千伏变电站造价600万元/座,330千伏线路造价70万元/千米,110千伏线路造价50万元/千米,35千伏线路造价30万元/千米。共计投资9592万元。其中20xx年计划投资702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568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96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2250万元。

10千伏线路造价12万元/千米,0.4千伏线路造价12万元/千米,配变造价6万元/台。共计投资9259.88万元。其中:20xx年计划投资3312.88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3136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767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044万元。

六、技术经济评价

该工程实施后,将使这些乡镇、村组供电设施进一步改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损耗进一步下降,彻底解决低电压、卡脖子及村组三相动力用电问题,完成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目标,全面保障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生产用电,预计每年可节约电量29.8万度,为农民减负15.18万元,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1、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农村电网改善,供电得到保障,必将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乡镇饮食、娱乐、大棚蔬菜种植、农村禽畜养殖以及旅游业、服务业等富民措施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2、促进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电费负担减轻,供电质量保证,电能方便清洁安全的优点,加上家用电器的普及,可改变农民生活习惯,使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同时改变消费观念,逐步养成使用电能习惯,节约社会能源。

3、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速度。配合政府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建成一批新农村电气化村,必将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4、提高供电企业运营效益,使企业社会均从中受益。配电网络完善和设备技术水平提高,使电网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高,加上售电量增长,使供电企业运营效益改善,经济实力增强,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社会都将从中受益。【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方案二:西乡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为实现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根据中省市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20xx20xx年,实现3.49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和脱贫。计划投入资金1.2亿。远期目标:20xx20xx年,完成新一轮扶贫任务,解决80%以上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达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目标,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有效改观,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贫困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工作重点

根据新时期农村扶贫工作的新特点,重点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移民搬迁、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小额信贷资金投放、贫困村互助资金稳步推进,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20xx20xx年,全县计划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41个,全面完成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1、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工作:20xx至20xx年,全面完成新阶17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规划的建设任务,20xx年启动新阶段扶贫开发摸底调查中未被列入《规划》的88个重点村。

2、扩大扶贫移民搬迁规模:努力争取资金支持,继续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20xx20xx年,扶贫移民搬迁分别达到202户854人、200户800人和210户860人,通过移民搬迁使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3、管好用好信贷扶贫资金:每年投入信贷扶贫资金1000万元,小额信贷项目每年扶持贫困人口0.4万人,三年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计划30个村,每年扶持扶贫龙头企业1至2家,龙头企业每年带动贫困户500户。三年共解决全县剩余3万贫困人口温饱和脱贫。积极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三年间每年扶持贫困户1500户。20xx年20xx年再争取信贷扶贫资金1亿元,积极实施1万贫困户增收工程。

4、加大扶贫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对全市农村贫困家庭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少年进行脱贫致富知识技能培训,积极实施雨露计划,每年培训210人。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6万人次。20xx20xx年,全县雨露计划培训2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扶贫开发总缆农村工作全局,用大扶贫的理念统一思想,继续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扶贫机构和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加强扶贫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2、加强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做好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认真落实县新增财力5%用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强化扶贫资源整合措施,坚持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按照资金整合、县为平台、明年计划、今年研究、政府协调、部门上报的

要求,整合资源,确保每个新启动扶贫重点村资金投入不低于150万元。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提升扶持效益。

3、加强基础建设,增强发展活力。以完善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实施扶贫重点村建设。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进一步提高扶贫重点村项目建设整体质量,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面貌,不断扩大贫困人口受益面,为贫困地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奠定基础。

4、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全面建立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机制,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作用,大力扶持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大户。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引导贫困户发展,确保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5、实施安居工程,改善生存环境。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认真落实安居工程有关政策,加大扶贫移民政策宣传力度,坚持移民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产业开发、退耕还林、小集镇建设、防病救灾等相结合。鼓励有致富门路的贫困户向城镇转移,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6、坚持社会参与,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并坚持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单位包村扶贫工作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局面,为贫困村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物资扶持。同时,加大对包村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继续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社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加速贫困乡(镇)、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方案三: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全力做好我县新一轮扶贫攻坚,依据《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扶贫攻坚的意义

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我县地处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地带,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也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面临困难最多的旗县之一。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就是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头号民生工程,通过集中攻坚,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20xx20xx年)实施意见》,

篇三: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2014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方案一: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宁县位于庆阳市的南部,是甘肃省东南边境县份之一。东与正宁县和陕西黄陵县毗邻,南与陕西咸阳市为界,西与平凉市泾川县接壤,北与西峰区和合水县相连。扼甘、陕、宁三省之要冲,是三省结合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窗口,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辖18个乡镇,257个行政村。总面积265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6万亩,人口54万。县委、政府所在地的新宁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县境内电网现有良平330千伏变电站一座,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4台,容量652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12条长度162.5千米,10千伏线路长度1958千米,0.4千伏线路2604.2千米。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关于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关于编制扶贫攻坚实施意见及方案的紧急通知》要求,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大扶贫”工作思路,按照“三年攻坚、一年完善”的总体部署,结合《宁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根据宁县电网实际现状,制定《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为总目标,消除农村电网低电压、网架供电瓶颈、配变过载运行等问题,改变村组单电源、提高主网架结构建设标准,打破乡域供电界限,缩短农网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

按照交通、水利、产业建设规划,积极争取电力设施配套项目。规划建设长庆桥33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宁县县城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新建宁县35千伏湘乐输变电工程,新建宁县35千伏南义输变电工程,新建宁县35千伏政平输变电工程,新建盘克至金村35千伏线路22千米。

按照政府需求计划逐年解决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用电问题,到20xx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xx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村组,到20xx年彻底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

三、项目规划

随着长庆桥工业园区的建设,为解决园区配网需求,预计20xx-20xx年规划建设330千伏长庆桥变电站一座,建设规模2×240兆伏安主变。新建330千伏丰乐变—长庆桥变送电线路34千米,配套建设110千伏线路29千米。

按照庆阳市电网滚动规划方案,预计20xx-20xx年在宁县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宁县县城送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为主变两台2×20000千伏安,新建丰乐变至宁县县城线路16千米,导线型号为LGJ-300。

新建宁县35千伏湘乐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湘乐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盘克至湘乐35千伏线路15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宁县35千伏南义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南义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宁县至南义35千伏线路20千米,导线采用LGJ-15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宁县35千伏政平输变电工程:新建35千伏政平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2×10000千伏安。新建中村至政平35千伏线路12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

新建35千伏盘克至金村35千伏线路19千米,导线采用LGJ-240型钢芯铝绞线。解决金村变电源单一现状,实现环网供电,提高供电质量。

按照项目逐年推进计划,预计20xx-20xx年共投资9259.88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294.83千米,0.4千伏线路134.38千米,配变190台,户表改造7048户。其中:解决三相动力用户3186户,累计涉及60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3862户,累计涉及5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焦村、湘乐、春荣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82.83千米,0.4千伏线路134.38千米,新建配变60台,农户2638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897户,涉及17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1741户,涉及2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盘克、和盛、九岘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84千米,0.4千伏线路120千米,新建配变50台,农户180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901户,涉及12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899户,涉及14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米桥、早胜、焦村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78千米,0.4千伏线路85千米,新建配变50台;户表工程160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865户,涉及13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735户,涉及9个自然村。

20xx年规划在新宁、南义、瓦斜等乡镇新建10千伏线路50千米,0.4千伏线路46千米,新建配变30台,户表工程1010户。解决偏远山区至今未改造的农村电网和农户,提高部分村组低电压,同时为该区域农户的种植、养殖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并为这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提供电力配套。解决三相动力用户523户,涉及17个自然村,解决低电压用户487户,涉及8个自然村。

四、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

1、导线选用10千伏导线采用JKLGYJ-10/70、JKLGYJ-10/95型交联架空绝缘铝线,0.4千伏导线采用JKLGYJ-1/50、JKLGYJ-10/70型交联架空绝缘铝线。(导线参数详见下表)

2、配电线路的档距导线的适用档距是指导线可以使用到的最大档距,其适用档距不超过80米。导线的适用档距,安全系数及允许最大直线转角角度(见下表)。

10千伏线路导线采用三角排列,特殊地形的档距采用水平排列。0.4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采用水平排列。零线应靠近电杆和靠近建筑物侧。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3、配电线路线间距离的确定配电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参见下表所列数值:(m)

五、投资估算

330千伏变电站造价1400万元/座,110千伏变电站造价1200万元/座,35千伏变电站造价600万元/座,330千伏线路造价70万元/千米,110千伏线路造价50万元/千米,35千伏线路造价30万元/千米。共计投资9592万元。其中20xx年计划投资702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568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96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2250万元。

10千伏线路造价12万元/千米,0.4千伏线路造价12万元/千米,配变造价6万元/台。共计投资9259.88万元。其中:20xx年计划投资3312.88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3136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767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1044万元。

六、技术经济评价

该工程实施后,将使这些乡镇、村组供电设施进一步改善,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进一步提高,损耗进一步下降,彻底解决“低电压”、“卡脖子”及村组三相动力用电问题,完成宁县农村电力扶贫攻坚目标,全面保障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的生产用电,预计每年可节约电量29.8万度,为农民减负15.18万元,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1、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农村电网改善,供电得到保障,必将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乡镇饮食、娱乐、大棚蔬菜种植、农村禽畜养殖以及旅游业、服务业等富民措施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2、促进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电费负担减轻,供电质量保证,电能方便清洁安全的优点,加上家用电器的普及,可改变农民生活习惯,使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同时改变消费观念,逐步养成使用电能习惯,节约社会能源。

3、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速度。配合政府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建成一批新农村电气化村,必将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4、提高供电企业运营效益,使企业社会均从中受益。配电网络完善和设备技术水平提高,使电网运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提高,加上售电量增长,使供电企业运营效益改善,经济实力增强,管理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社会都将从中受益。

方案二:西乡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为实现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根据中省市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扶贫攻坚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近期目标:20xx—20xx年,实现3.49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和脱贫。计划投入资金1.2亿。远期目标:20xx—20xx年,完成新一轮扶贫任务,解决80%以上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达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目标,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有效改观,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基本形成,贫困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工作重点

根据新时期农村扶贫工作的新特点,重点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移民搬迁、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小额信贷资金投放、贫困村互助资金稳步推进,积极实施产业扶贫,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20xx—20xx年,全县计划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41个,全面完成新时期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1、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工作:20xx至20xx年,全面完成新阶17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规划的建设任务,20xx年启动新阶段扶贫开发摸底调查中未被列入《规划》的88个重点村。

2、扩大扶贫移民搬迁规模:努力争取资金支持,继续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工程,20xx—20xx年,扶贫移民搬迁分别达到202户854人、200户800人和210户860人,通过移民搬迁使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3、管好用好信贷扶贫资金:每年投入信贷扶贫资金1000万元,小额信贷项目每年扶持贫困人口0.4万人,三年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计划30个村,每年扶持扶贫龙头企业1至2家,龙头企业每年带动贫困户500户。三年共解决全县剩余3万贫困人口温饱和脱贫。积极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三年间每年扶持贫困户1500户。20xx年—20xx年再争取信贷扶贫资金1亿元,积极实施“1万贫困户增收工程”。

4、加大扶贫技能培训力度:继续对全市农村贫困家庭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少年进行脱贫致富知识技能培训,积极实施“雨露计划”,每年培训210人。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6万人次。20xx—20xx年,全县“雨露计划”培训2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扶贫开发总缆农村工作全局,用大扶贫的理念统一思想,继续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涉农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扶贫机构和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加强扶贫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2、加强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做好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的争取工作,认真落实县新增财力5%用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强化扶贫资源整合措施,坚持“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按照“资金整合、县为平台、明年计划、今年研究、政府协调、部门上报”的要求,整合资源,确保每个新启动扶贫重点村资金投入不低于150万元。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提升扶持效益。

3、加强基础建设,增强发展活力。以完善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实施扶贫重点村建设。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投入,进一步提高扶贫重点村项目建设整体质量,全面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面貌,不断扩大贫困人口受益面,为贫困地区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奠定基础。

4、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实施“贫困户增收工程”,全面建立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机制,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作用,大力扶持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大户。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动机制,带动引导贫困户发展,确保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5、实施“安居工程”,改善生存环境。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认真落实“安居工程”有关政策,加大扶贫移民政策宣传力度,坚持移民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产业开发、退耕还林、小集镇建设、防病救灾等相结合。鼓励有致富门路的贫困户向城镇转移,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6、坚持社会参与,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加强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完善并坚持领导干部和县级部门单位包村扶贫工作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局面,为贫困村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物资扶持。同时,加大对包村扶贫工作的考核力度,继续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的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社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加速贫困乡(镇)、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方案三:扶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全力做好我县新一轮扶贫攻坚,依据《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扶贫攻坚的意义

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我县地处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地带,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干旱水资源严重匮乏区,也是全市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面临困难最多的旗县之一。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就是要把扶贫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头号民生工程,通过集中攻坚,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二、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发展纲要(20xx—20xx年)实施意见》,把改善人居环境、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作为首要任务,按照“,坚持以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发展农业、以城乡统筹发展农村、以减少农民富裕农

民,全面实施“三增三减”战略, 按照“532”扶贫人口分流规划(即:全县50%的农村人口转移进城、30%从事农牧业产业化开发和高效种养业生产、20%就地集中养老),夯实“三农”基础,强化惠农措施,增强科技支撑,推进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生产经营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目标任务

1、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xx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达到5200元以上;

2、建设38个中心村,撤并整合空心村、老龄村144个;

3、建设扶贫移民楼6800套,转移贫困人口2万人;

4、建设村级养老互助幸福院55所,集中养老6648户、1.1万人;

5、培育种养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建设高效种植基地28.6万亩、高效养殖企业20-50个,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吸附1万人;

6、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2%以上,草场植被覆盖率保持在53%以上。

四、扶贫现状及分区规划原则和重点区域规划

依据自治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县现有贫困人口5.6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6.6%。为统筹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按照分区规划的原则,将全县农村分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两大重点区域。

(一)分区规划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围绕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发展现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和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自然、气候因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生产力分布状况、人文发展现状及生态屏障功能体现),编制重点区域规划。

1、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化”互动的原则。

3、坚持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5、坚持“收缩转移,流转集中,集约发展”的原则。

6、坚持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二)重点区域规划

1、限制开发区:即西起长顺镇向阳村,沿省际大通道,东至七号安业村一线以北风蚀沙化地区和西起***村,沿****、****、****,东至七号****一线以南荒漠化丘陵地区。该限制区域内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差,不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主要包括****乡、***乡、***镇大部分风蚀沙化地区,区域面积15.8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2万公顷,三荒草场面积7.4万公顷。包括51个行政村、274个自然村,涉及10665户、2.9万人。

2、优化开发区:即为限制开发区两条线之间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区,主要以*****间宽谷区、****盆地、****河谷一带以及省际大通道路边村庄为主。区域面积9.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3万公顷,三荒草场面积5.9万公顷。包括34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涉及9723户、2.7万人。

五、扶贫攻坚的主要方式

(一)转移式扶贫。在限制开发区,通过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民转移进城,依托重化工、服装产业以及城镇服务业,变为产业工人。“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在长顺镇规划建设占地20万平方米的移民小区,分四期建设移民楼6800套,有组织地就地转移贫困人口2万人。20xx年,计划新建扶贫移民楼22栋,转移贫困人口1300户、4290人。通过限制区人口收缩转移,有计划地实施撤点并村,及时对撤并村落进行生态恢复,发展草原旅游业和限量性高效畜牧业,达到“迁出区绿起来、迁入区富起来”的目标。20xx-20xx年全县撤并自然村144个,其中20xx年撤并“空心村”、老龄村40个。

(二)开发式扶贫。在优化开发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整合扶贫、农牧业等项目资金,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建设,全力打造中心村,推动人口和产业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中心村集中。一是抓好中心村产业支撑。重点抓好以***盆地、***河谷、***丘间宽谷区为主的高效种

养产业基地建设,涉及***、***等2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围绕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和高效畜牧业几大主导产业,吸附周边劳动技能和种养积极性高的人员,到农牧业生产条件好的区域,从事高效农牧业生产。大力发展以省际大通道为平台的路域经济,涉及长***、****等15个自然村。二是加强中心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林、水、电、路、气、文化、教育、卫生、通讯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依据集中连片扶贫规划,在优化开发区坚持以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以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以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农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农牧业,以现代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以培养创新型农民发展农牧业的理念,按照“扶贫开发带动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工商企业领军农牧业发展,”整合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连片实施,组装配套,整体推进。20xx-20xx年全县扶贫开发涉及整村推进项目的中心村有33个,其中20xx年重点建设****等中心村9个。

(三)保障式养老。继续把幸福互助院建设与调整优化村镇布局、建设新农村、盘活闲臵集体资产相结合,整合项目资金,按照“四三三”发展思路,争取利用三年时间让全县60周岁以上、伤病残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全部入住幸福院,并纳入低保、新农保、扶贫直补等社会保障体系范围。20xx年重点在*****、朝阳****、****等村建设幸福院22所,保障贫困人口1584户、3600人就地集中养老。

六、政策支撑

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动、乡村主抓、部门配合、社会帮扶的“大扶贫”格局。

(一)严格兑现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把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无论是转移进城,还是进入中心村,就地保障养老,原先在农村享受的各类权益和各项惠农政策保留不变。

(二)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明确所有权、流转经营权,确保收益权,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化水平,促使农村土地、林草地资源成为固定资产,增加农民的资本性“租金”收益。

(三)加快林草确权到户,夯实流转基础工作。积极推进林草权制度改革,确立林权、草权,落实草牧场奖补资金,建立政策引导、补偿治约机制,激发农民主体的积极性。鼓励草牧场、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实施高效产业化经营,奠定清晰的产权基础。

(四)加大扶贫直补力度。将60岁以上、未享受低保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一次性纳入直补范围,从20xx年开始每人给予定额生活补助,以后逐年增加,到20xx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00元。

(五)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xx年,要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农村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人均领取养老金900元。对已享受农村低保的贫困人口,加大提标幅度,保持逐年递增。同时,对五保、优抚、“三民”等其他保障对象,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每年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政府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把扶贫攻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相应组织机构,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几大班子领导全力抓,各部门承担任务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总责,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

(二)整合资金、确保投入。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攻坚投入体制,大幅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捕捉信息,千方百计争资金、跑项目。20xx年,全县争取上级相关资金不低于1亿元。二是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今后县财政将逐年增加扶贫和各项惠农资金投入。同时,将涉及扶贫工作的全部项目进行组装配套,坚持扶贫项目集中,项目资金集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组装配套、整村推进、各司其责、各计其功”的做法,合理整合农牧业、交通、水利、民政、建设、文广、卫生等各类专项资金,并将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向重点贫困乡村,努力实现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三是扩大社会筹资渠道。建立健全“企业带、群众投、社会筹、单位帮、银行贷”的多元投资机制,多方式、多渠道聚集资金。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制度,适当放宽扶贫贴息贷款条件,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为扶贫对象发展生产提供资金需求,确保扶贫攻坚资金足额投入。要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使用,确保资金规范运作,使用透明,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三)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是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立体大扶贫格局。农牧业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涉农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水利、电业、交通、通讯等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贫困村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二是动员引导企业、团体组织、爱心人士、机关干部等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建立扶贫资助专帐、专户,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要建立健全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结对子帮扶机制。整村推进的中心村要实现“四有三带动”(即:每个中心村有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有一个党政机关、单位定点帮扶,有一名驻村干部包扶,有一名大学生村官,通过企业带动、能人带动、党员带动的方式), 扶持贫困村整体脱贫,确保整村推进工程取得实效。

(四)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讲政治和关注民生的高度来认识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重要性,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做好扶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报》和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扶贫攻坚政策方针,充分展示扶贫攻坚成就和经验,及时报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攻坚的情况,全面反映我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创新发展的精神面貌,加强对扶贫先进典型的宣传,增强全县广大干部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创业热情,为我县的扶贫攻坚建功立业。

篇四: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2016扶贫攻坚行动的调查报告

扶贫攻坚行动的调查报告

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确定11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四改两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个重点村于9月30日前完成,70个工作村于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解,11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都在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8月20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乡日波村力争于8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风貌改造进度,甘堡乡尔布村97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40天左右,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休溪村自6月27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力宣传,统一认识,为攻坚行动提供思想保证。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现场会、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到先进地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

(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

(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统一协调的联系制度,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

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从项目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

(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吃面”,所建项目显得“小气”,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

(五)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督促中标单位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

(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

(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8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宜而不作强求。

(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10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响道路质量。

(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一规划,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

(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和布局水平,使全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画龙点睛”,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画蛇添足”。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

(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

(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

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客观制约因素。

篇五: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2016招商局精准帮扶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和全省“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的重大机遇,围绕“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以干部驻村帮扶为切入点,精确瞄准贫困群体,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为推进村全面小康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新居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6年村减少贫困人口21户68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三、工作任务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明确1人驻村,确保69户贫困户有1名帮扶干部。要建档立卡。对前期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建立精准扶贫对象管理档案,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要算好帐。以户为单位,了解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算好时间帐、经济帐,找准脱贫致富路,“一户一策”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

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围绕全县农业产业规划布局,针对村和贫困户实际,按照市场需求,引进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领群众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覆盖到户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产业扶持到村到户。2016年,计划种植红薯700亩,玉米500亩,稻谷1000亩,同时发展家庭养殖,计划每户养鸡10羽,养猪2头以上。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的资助力度,帮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进一步加大贫困学生家庭救助力度,力争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以开展“小手牵大手”、“文明卫生进家庭”等活动为载体,着力改变群众传统生活陋习,树立文明卫生新风尚。大力开展技能培训,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为主要内容,确保年度拟减贫且有劳动能力的每个贫困户至少1人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能。

4、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仍未参加农村危房改造的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对已进行危房改造的农户进一步提升改造,完善功能、美化环境。

5、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推进小康创建水、电、路、讯、房计划为抓手,引导和支持农户改厕、改圈、改厨、改灶,建沼气池、文化室、宣传栏等,改善村生产生活环境。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探索建立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新建和改造村水源点和供水管网,解决全村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电网升级,实现一户一表率100%,农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5%;硬化部分社道路、实现户户通广播电视;力争将村打造成为文明示范村。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协调到位。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要积极争取各类帮扶项目,加强与项目涉及部门的对接协调,统筹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镇政府、村“两委”是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协调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2、帮扶措施到位。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边远贫困人口实施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协调民政部门实施社保兜底。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3、质量和资金的监管。坚持从设计、材料等源头抓起,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口,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规违纪行为,保证建设质量。要强化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4、基层组织服务到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精准帮扶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让基层组织成为发展生产、减贫摘帽的主力军。尊重群众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其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培养造就一批致富领头人,改变落后面貌。

5、宣传提炼总结到位。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村在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加大对村深化“三大主题”、实施精准帮扶工作的总结宣传,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篇六:扶贫攻坚培训方案
2014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一: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从我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各级各部门和农村工作队特别是国家人社部都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深入贫困乡村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生态环境、实施产业开发、组织科技培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步伐,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全县各单位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20xx]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大我县定点扶贫工作帮扶力度,结合我县实施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

定点扶贫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为重点,通过发挥本单位、本部门职能优势,采取智力的、科技的、经济的、科学的方法和措施,牢牢把握“奉献爱心,共建和谐新农村”这一主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定点帮扶对象解决他们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定点扶贫工作的原则

一是扩大覆盖面。调整布局,实现省委下乡工作队帮扶全县的全覆盖。

二是科学搭配。经济实力较强的工作队与特困乡镇搭配,经济实力较弱的工作队可利用自身技术、培训等优势与对口部门搭配。

三是重点倾斜。省委农村工作队重点向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三个确保”项目区倾斜资金。

四是增强力量。除省委下乡工作队、市直机关下乡工作队定点帮扶外,县直机关有经济实力的部门也要帮助1-2个贫困村,特别是20xx年整村推进“三个确保”项目村。

三、定点扶贫工作目标

定点帮扶单位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3年的帮扶,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水、电、路三通,学校、卫生室、广播电视三有,村容村貌整洁,村级组织健全,村务管理民主,人均收入跨越新的扶贫标准。之后,帮扶单位换其他贫困村再利用3年时间扶贫,切实帮助贫困村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特色农牧业发展。

四、定点扶贫工作的对象

定点帮扶对象:整村推进“三个确保”项目村、移民新村内贫困户。

五、定点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

通过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特别是掌握低保户、孤寡老人、病、残人员和失学儿童等情况,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扶贫帮困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取得成效,也可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他们紧急所需的物资。

六、几点建议

1、各乡镇要做好和下乡工作队的对接工作,主动介绍情况,积极汇报工作,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为工作队创造良好环境。

2、由各乡镇分别从工作队员中推荐一名工作能力强、业务熟悉的人员担任乡镇副书记(挂职),作为这些同志在原单位年终考核的依据。

3、县委、县政府在年终对表现突出的扶贫工作队给予表彰。

4、定点扶贫工作是我县今后五年一项重要工作,但上级有关部门未下达相关经费,建议给下乡办安排部分经费及配备电脑等工作设施。

方案二:“十二五”时期钦州市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全区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xx〕56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定点扶贫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使全市列入“十二五”时期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的119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100%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和通班车,有条件的20户以上的自然村、50%以上的10户以上20户以下自然村通村屯道路;全面解决贫困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所有贫困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屯全部通电;已通电的村屯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培育形成1-2项特色优势产业并覆盖所有贫困农户;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贫困家庭子女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全免学杂费,贫困村公共卫生、文化、计生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每个贫困村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计生服务室;贫困村农户都能住上符合抗震要求的稳固住房;贫困村中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具备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做到应扶尽扶;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享受更多的帮扶和优惠;贫困村落后面貌明显改善。尽快实现中央提出的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市、县(区)四家班子领导成员、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主要领导、镇党政领导每人挂点联系一个贫困村,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市、县(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钦单位每个单位帮扶一个贫困村,帮扶单位每个干部结对帮扶一个贫困农户。各定点扶贫单位与选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结合,以县(区)为单位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各扶贫工作队要具体落实包村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定点扶贫单位要明确本单位的联络员,统筹协调、落实本单位的定点帮扶工作。

(一)实施市、县(区)、镇三级领导挂点到村帮扶制度。领导挂点主要工作任务:

1.抓挂点村扶贫开发规划工作。

2.抓典型示范。把所联系村的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等抓出典型,推进全村扶贫开发工作,把所挂点的贫困村打造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示范村,把帮扶的贫困户打造成脱贫致富先进典型。

3.抓机制创新。深入调查研究,为扶贫开发提供新理念、新方法,探索新经验、新模式,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所联系村扶贫开发工作上新水平。

4.每个领导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为了确保上述任务的完成,挂点联系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明确任务、创新帮扶方式、充分发挥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主体作用,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克服包办代替。协调指导各帮扶单位安排相应的经费,确保定点扶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实施单位包村帮扶制度。单位包村帮扶主要工作任务:

1.落实规划实施。协同所包村干部群众制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承诺事项,并向群众公开。包村单位对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主动协调、跟踪行业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所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改善贫困村落后面貌;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解决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落实政策宣传。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涉农方针、政策,广泛动员农户参加扶贫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大力宣传扶贫开发中涌现的好人好事。

3.落实增收脱贫。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做到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并重,在做好种养业的同时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加贫困农户工资性收入。

4.落实村貌改造。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帮助贫困村开展村容村貌改造工作,实施改水、改厕、绿化、美化工程,改变陈规陋习,切实消除“脏、乱、差”现象,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5.落实组织建设。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贫困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

(三)实施干部包户帮扶制度。干部包户主要工作任务:

1.帮转变观念。教育和引导贫困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自觉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动员贫困农户积极参加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帮助他们树立通过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努力逐步摆脱贫困的信心。

2.帮落实项目。协助有关部门帮助贫困农户落实各种到户的项目。

3.帮提供服务。在资金、物资、技术、信息、计生、就业等方面为贫困农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帮政策到户。帮助协调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人口计生、涉农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贫困农户。

5.帮脱贫致富。帮助贫困农户制定增收脱贫规划,并落实至少一个以上的增收项目。

(四)实施驻村工作队员具体帮扶制度。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主要工作任务:负责包村单位与所帮扶村的沟通协调,协助贫困村制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干部群众实施好各项扶贫开发项目,协助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管好用好各种扶贫资金,统筹协调包村单位干部包户的相关工作,及时反映所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进程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

(五)各定点扶贫单位以县(区)为单位组建工作队。组建工作队与选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结合,工作队长由处级领导干部担任,实行市、县(区)队员统一管理。各单位要结合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派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到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从年起,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在市、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派119名优秀干部到全市119个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加强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对选派下去任职的干部,在职级上高配、待遇上从优、政策上倾斜,使更多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干部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事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确定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挂点领导坚持每年不少于3次,包村单位主要领导每年不少于3次、分管领导每年不少于4次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驻村工作队员每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村到户开展帮扶工作。包户干部每年不少于3次到帮扶农户,平时要抽出时间和精力,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联系,真正做到政策宣传入户、致富项目入户、关怀温暖入户,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县以上选派的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工作期间,市、县(区)财政部门牵头落实,按照同级差旅费有关规定给予差旅费补助。各级帮扶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自觉维护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县(区)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机关定点帮扶、社会扶贫等资源,集中投入,确保每个村整合项目投入资金不低于300万元,其中整合的社会资金200万元以上,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不低于100万元,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比例不低于30%。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切实履行扶贫开发职责。

(三)健全机构,落实经费。各县(区)各部门要明确承担定点扶贫工作机构和人员,明确相应的职责,做好定点扶贫的组织、指导、协调、检查、督查、宣传等各有关工作。定点扶贫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大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为确保定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四)建立台账,规范管理。市、县(区)两级扶贫部门要牵头建立市领导、市直和驻钦单位定点扶贫档案;帮扶单位要协助受帮扶的县(区)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真实情况逐村逐户的登记造册,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区)有数据库,建立动态档案。在此基础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和帮扶干部要建立统一的《帮扶记录卡》台账,纳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帮扶干部个人的帮扶情况及贫困户受帮扶的情况必须如实记录在《帮扶记录卡》上,记录的内容要由被帮扶村负责人、贫困户户主和帮扶单位负责人签名确认,并作为检查考核评价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帮扶记录卡》由自治区扶贫办统一制印。

(五)加强督查,严格考评。市、县(区)扶贫部门会同同级督查、绩效考评部门把定点扶贫工作列入重点督办项目,根据各时期、各阶段的中心任务组织督查组进行督查,将督查结果专题报告市委、市人民政府并通报全市,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的进行媒体曝光,限期整改。每年组织对定点扶贫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具体帮扶措施以及帮扶工作的效果等,考评结果向全市通报。

(六)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定期对各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进行点评,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扬,对工作开展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到2015年定点扶贫周期结束后,由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向全社会公布。由市、县(区)宣传主管部门牵头,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定点扶贫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让典型事迹深入人心,营造浓厚氛围。

各县(区)要根据本方案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并报市扶贫办备案。要认真做好每年度定点扶贫工作总结,并于下年度1月5日前,由县(区)扶贫办以书面和电子文件的形式报市扶贫办,然后综合上报自治区定点扶贫办。

方案三:梧州市干休所“十二五”时期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梧州市民政局委员会办公室、梧州市民政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梧民政党委[]18号)精神,切实做好我所“十二五”时期定点扶贫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按照上级部署,我所与局机关、救助站、福利医院共同帮扶一个贫困村(苍梧县沙头镇大片村),在职干部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从20xx年开始,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使贫困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基本解决贫困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村落后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一)“单位包村”工作任务

1.落实规划实施。在局党委书记林桂良的带领下,协同贫困村第一书记、新农村指导员、包村单位同仁及所包村干部群众制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定承诺事项,并向群众公开。包村单位对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主动协调、跟踪行业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措施,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所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改善贫困村落后面貌;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解决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落实政策宣传。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涉农方针、政策,广泛动员农户参加扶贫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大力宣传扶贫开发中涌现的好人好事。

3.落实增收脱贫。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做到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并重,在做好种养业文章的同时,狠抓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加贫困农户工资性收入。

4.落实村貌改造。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帮助贫困村开展村容村貌改造工作,实施改水、改厕、绿化、美化工程,改变陈规陋习,切实消除“脏、乱、差”现象,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5.落实组织建设。协助党委政府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贫困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要通过帮助基屋党组织改进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增强贫困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二)“干部包户”工作任务

1.帮转变观念。教育和引导贫困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自觉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动员贫困农户积极参加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帮助他们树立通过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努力逐步摆脱贫困的信心。

2.帮落实项目。协助有关部门帮助贫困农户落实各种到户的项目;引导农民群众打破传统的种养殖模式,学会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千方百计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帮扶对象经济收入有较大的增长。

3.帮提供服务。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出个好主意”的原则,以实际行动,在资金、物资、技术、信息、计生、就业等方面为贫困农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向特困家庭提供一定的实物支持,鼓励单位职工和军休老干部捐款、捐赠衣物和其他用品,也可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他们紧急所需的物资。

4.帮政策到户。帮助协调教育、医疗卫生、社保、涉农直补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贫困农户。

5.帮脱贫致富。帮助贫困农户制定增收脱贫规划,并落实一个以上的增收项目。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确定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纳入单位重要工作议事日程,领导亲自抓,带头开展帮扶,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单位主要领导每年不少于3次,分管领导每年不少于十次深入贫困村调研指导,主要是摸清基本情况,特别是掌握低保户、孤寡老人、病、残人员和失学儿童等情况,了解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扶贫帮困工作对症下药,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包户干部每年不少于3次到帮扶农户,平时要抽出时间和精力,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联系,真正做到政策宣传入户、致富项目入户、关怀温暖入户,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帮扶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按照“帮扶不添乱、指导不包办、为民不扰民”的要求,自觉维护干部的良好形象。

为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绍珍

副组长:张林、柴砚

成员:赵朝康、邓伟标。联络员:张林

(二)落实人员,落实经费。单位要明确承担定点扶贫工作人员,明确相应职责,做好定点扶贫的有关工作。定点扶贫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尽管目前我所经费有限,但我们要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为帮扶对象着想,积极筹措扶贫资金,我们采取办公费挤一点,职工和军休干部个人捐一点的办法,尽最大努力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持,按照财力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大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为确保定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建立台账,规范管理。要建立定点扶贫档案。单位要协助受帮扶的村做好贫困村、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工作,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建立动态档案,反映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被帮扶的贫困户和帮扶干部要建立统一的《帮扶记录卡》台账,帮扶干部个人的帮扶情况及贫困户受帮扶的情况必须如实记录在《帮扶记录卡》上,记录的内容要由被帮扶村负责人、贫困户户主和帮扶单位负责人签名确认,并作为检查考核评价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创先争优,营造氛围。定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进行点评,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褒扬,对工作开展差的给予通报批评。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定点扶贫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让典型事迹深入人心,营造浓厚氛围。

方案四:吉安市20xx年市直单位驻重点村工作组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吉安市20xx年市直单位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今年,市委、市政府安排了34个市直单位(名单附后)到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建、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市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在吉办发[20xx]4号文件中都已明确。现结合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就市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夯实基础、巩固温饱和谋求发展。市直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具体任务是:

一是瞄准贫困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要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热情,积极组织本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1+1”包户扶贫,每一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至少要包扶一户贫困户,每个重点村的贫困计生户力争全部得到帮扶,以体现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着力帮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必要的救济、救助。要帮助扶贫村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管理,监督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二是协助开展规划,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按照重点村村级规划,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和广播,解决学校危房问题,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建一个具备初级医疗防疫条件的村级卫生所(室)、文化站;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努力做到让扶贫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是培植“一村一品”,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要帮助扶贫村开展产业化扶贫,着力抓好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培育1至2个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主导产业;要通过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培植、培育、壮大新产业,推广新技术,使扶贫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所在乡镇农民人均增长水平;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强化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使扶贫村贫困劳动力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实现自主创业;要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转移外出务工,努力提供就业和维权服务;要积极做好重点村“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招生培训选拨工作,确保有愿望、符合条件的初高中毕业生得到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培训一批、致富一方。

五是加强组织建设,尊重贫困群众的事务参与权。要不断推进规范有序的民主政治建设和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充分考虑每项政策对贫困群体的影响;要通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在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

二、帮扶措施

1、协助重点村制定好“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并指导他们认真组织实施。继续坚持开发扶贫的方针,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当地的资源优势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确定扶贫开发项目和重点帮扶的贫困户。

2、瞄准贫困群体,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要帮助重点村对贫困户进行全面建档立卡,并逐户落实帮扶措施,真正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

3、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提供帮助与服务。要在资金、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要提供信息,帮助贫困村疏通流通渠道,开展内引外联,为重点村引进急需的项目、技术和人才,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路子。

三、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组织各级党政机关等单位参与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践行党的宗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因此,派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帮扶单位以及工作组,要对帮扶村的扶贫工作高度重视,要尽力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加大对帮扶工作的投入,千方百计为挂点帮扶村办好事、办实事。

2、要按要求报送有关材料。派驻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市直单位,于4月底以前将本单位定点扶贫帮扶计划和党员干部“1+1”包户扶贫情况统计表报市扶贫办。

3、加强督查考核工作。年内我们将会同市村建办和市新村办共同对各单位的帮扶效果进行督查、年底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558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