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 工程硕士 |

【www.guakaob.com--工程硕士】

工程建设实用语句
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第一篇

建设管理实用语句

建设方面:

1、树立“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理念。

2、建设新理念: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

3、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

4、注重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

5、铁路建设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6、推行“四化”管理,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

7、积极采用“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8、开工必优,一次成优。

9、精品工程、安全工程。

10、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建设任务)。

11、“二不一建”: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

12、六不:不违章作业,不做违法事,不用低素质人,不吝惜投入,不做老好人,不存侥幸心理,。

13、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组织到位、人员(责任)落实。

14、完善站段“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依次递进、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体系。围绕安全管理、安全投入、设施装备质量、人员素质、现场作业、安全环境、关键把握、超前预防、应急处理、责任落实等10各方面全面强化安全基础建设。

15、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现场管理、过程控制)。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保和维稳。

16、建立立标、贯标、对标、达标的循环机制。

17、让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让结果达到标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责任人)。

18、劳务作业落实:“架子队”管理模式。

19、劳务用工“五同”要求: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管理。

20、“三检”制度:工班完成后自检、工班之间交接互检、专职质检工程师检查。

21、“三按九不”制度:按设计文件施工、按工艺规程操作、按验收标准检验;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不准上岗、设备仪器未经鉴定合格不准使用、开工条件未经审查合格不准开工、工程未经换手测量合格不准使用、工序未经技术交底不准施工、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不准使用、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隐蔽工程未经检查不准覆盖、工程未经检查合格不准验工计价。

22、环保“三同时”制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3、质量管理5M1E:人(操作人)、机(机器设备)、料(物料)、法(作业指导书)、环(环境)、测(品质检测)。

24、武汉局建设方面“六不”:一是不出工程质量问题;二是不进行无调度命令施工、超范围施工;三是不发生无组织方案、无安全协议、

无技术交底、无现场隔离等方面的问题;四是机具路料不侵限;五是安全防护设施不失效;六是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缺陷没有彻底整改不得交付使用。

营业线施工方面:

1、原则: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

2、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杀人、违章就是自杀。安全管理失职也是犯罪、违法、杀人、自主、自杀。

3、忧患和危机意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

4、大型机械:一人一机、人随机动。

5、安全防护:三位一体(驻站联络员,施工现场,现场前方)。

6、用电设备:一机一闸一漏(保护)。

7、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8、四有:有措施、有整改、有验收、有记录。

9、夏季“四防”:防汛、防涨、防风、防雷。

10、八不准一卡死六关键:

八不准:1.没有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和有效的安全措施不准施工;

2.没有签订施工合同和施工安全协议不准施工;

3.没有召开技术交底会不准施工;

4.施工相关人员没有进行培训和持证上岗不准施工;

5.施工负责人不明确和包保盯控干部没有到岗不准施工;

6.施工配合人员没有到岗不准施工;

7.施工防护人员不到位不准施工;

8.安全监察(督)和质量监理人员没有到岗不准施工。一卡死:卡死施工开通前的确认及点后整修和检查关。

六关键:把好施工要点、点前准备、施工防护、放行列车条件、开通后的整修巡养、防机具材料侵限等六个关键环节。

11、质量设5条红线:结构物沉降评估达标,桥梁收缩徐变达标,锁定轨温达标,联调联试达标,工序达标(即上一道工序未验收签认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2、安全设3条红线:高风险工点安全专项方案未经批准不得开工;既有线施工方案未经批准、各种程序未履行不得开工;隧道安全步距超标和擅自改变开挖方法的必须停工。

13、职工教育:教育使其不愿做、制度使其不能做、监督使其不敢做。

有关建设的句子
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第二篇

篇一:工程实用精辟语句

建设

管理实用精辟语句 建设方面:

1、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至上”理念。

2、建设新理念:以

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

3、精心组织、精心

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

4、注重抓源头、抓

过程、抓细节。

5、铁路建设科学发

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6、推行“四化”管

理,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

7、积极采用“四新”

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8、开工必优,一次

成优。

9、精品工程、安全

工程。【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10、高标准、高质

【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量、高效率(完成建设任务)。

11、“二不一建”:

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

12、六不:不违章

作业,不做违法事,不用低素质人,不吝惜投入,不做老好人,不存侥幸心理,。

13、机构健全、制

度完善、组织到位、人员(责任)落实。

14、完善站段“领

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依次递进、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体系。围绕安全管理、安全投入、

设施装备质量、人员素质、现场作业、安全环境、关键把握、超前预防、应急处理、责任落

实等10各方面全面强化安全基础建设。

15、推行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管理制度、人员配置、现场管理、过程控制)。落实“六位一

体”管理要求: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环保和维稳。

16、建立立标、贯

标、对标、达标的循环机制。

17、让习惯符合标

准、让标准成为习惯、让结果达到标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责任人)。

18、劳务作业落实:

“架子队”管理模式。

19、劳务用工“五

同”要求: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管理。

20、“三检”制度:

工班完成后自检、工班之间交接互检、专职质检工程师检查。

21、“三按九不”制

度:按设计文件施工、按工艺规程操作、按验收标准检验;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不准上岗、设

备仪器未经鉴定合格不准使用、开工条件未经审查合格不准开工、工程未经换手测量合格不

准使用、工序未经技术交底不准施工、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不准使用、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

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隐蔽工程未经检查不准覆盖、工程未经检查合格不准验工计价。

22、环保“三同时”

制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3、质量管理5m1e:

人(操作人)、机(机器设备)、料(物料)、法(作业指导书)、环(环境)、测(品质检测)。

24、武汉局建设方

面“六不”:一是不出工程质量问题;二是不进行无调度命令施工、超范围施工;三是不发生

无组织方案、无安全协议、

无技术交底、无现场隔离等方面的问题;四是机具路料不侵限;五是安全防护设施不失效;

六是施工质量验收不合格、缺陷没有彻底整改不得交付使用。

营业线施工方面:

1、原则:施工不行

车、行车不施工。

2、违章就是犯罪、

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杀人、违章就是自杀。安全管理失职也是犯罪、违法、杀人、自主、

自杀。

3、忧患和危机意识: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

4、大型机械:一人

一机、人随机动。

5、安全防护:三位

一体(驻站联络员,施工现场,现场前方)。

6、用电设备:一机

一闸一漏(保护)。

7、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

教育不放过。

8、四有:有措施、

有整改、有验收、有记录。

9、夏季“四防”:

防汛、防涨、防风、防雷。

10、八不准一卡死

六关键:八不准:1.没有制定周密的施工方案和有效的安全措施不准施工;2.没有签订施工

合同和施工安全协议不准施工;3.没有召开技术交底会不准施工;4.施工相关人员没有进行

培训和持证上岗不准施工;5.施工负责人不明确和包保盯控干部没有到岗不准施工;6.施工配

合人员没有到岗不准施工;7.施工防护人员不到位不准施工;8.安全监察(督)和质量监理

人员没有到岗不准施工。一卡死:卡死施工开通前的确认及点后整修和检查关。

六关键:把好施工要点、点前准备、施工防护、放行列车条件、开通后的整修巡养、防机具

材料侵限等六个关键环节。

11、质量设5条红

线:结构物沉降评估达标,桥梁收缩徐变达标,锁定轨温达标,联调联试达标,工序达标(即

上一道工序未验收签认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2、安全设3条红

线:高风险工点安全专项方案未经批准不得开工;既有线施工方案未经批准、各种程序未履

行不得开工;隧道安全步距超标和擅自改变开挖方法的必须停工。

13、职工教育:教

育使其不愿做、制度使其不能做、监督使其不敢做。

2012-7-30

篇二:习近平讲话中关于民生问题的句子

习近

平讲话中关于民生问题的句子

1.城市建设水平,

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

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

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2.各级党委和政府

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

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2013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

集体学习

3.技术和粮食一样,

靠别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

其是先进制造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工业化融合。——2013年8月,视察沈阳机

床集团

4.以对人民群众、

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

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5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

5.“要完善制度、

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

有所乐、老有所安。”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北京市供热企业和敬老院

考察民生工作时表示

6.“就业是民生之

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 ——2013年5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

察时强调

7.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8.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

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

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9.在十二届全国人

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他又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

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10.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要“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让社会每个成员共同地享有“三个机

会”,就是为了更广泛地实现社会公平,最终目标是为了更普遍地改善民生。

11.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遇到关系复杂、牵涉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

【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情况怎么样,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

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统筹抓好经济

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人口尤

其是就业困难人口就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引导劳动力适应

和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13.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

势群体倾斜”。

14.。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

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

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

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15.习近平总书记

还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16.习近平总书记

提出,“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只有解决人民群众最困难、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以

“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统筹改革,才能使改革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17.2014年12月习

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

民生任务,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一定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

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

18.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底线思维,他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

民生工作。??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

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19.习近平强调,进

一步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

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牢固确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真正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

加突出的位置。

20.要真正把为民

办实事的重点放在解决好民生问题上,放在实现社会公平上,放在完善体制机制上,放在促

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不断增强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实效。

古人关于民生论述的句子

1.天地之大,黎元

为先。唐·李世民《晋宣帝总论》黎元:平民百姓。 凡考虑天下之事,首先要想到广大平

民百

2.国之所以为国者,

以有民也。汉·王符《潜夫论·爱日》意为有民才有国。

3.民无不为本也,

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汉·贾谊《新书·大政》民无不为本:没有不是以

人民为本的。史:泛指大小官员。

4.国以民为本,社

稷亦为民而立。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5.民惟邦本,本固

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惟:是。邦:国家。固:稳定。宁:安宁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民

心稳定则国家安宁。

6.国以民为安危,

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汉·贾谊《新书·大政议》君以民为威侮:国君之取得威严

或受到轻慢,均以人民的向背为依归。吏:泛指大小官员。

8.君者舟也,庶人

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孔子家语·五议解》君:统治者。庶人:百姓。李世民

《自鉴录》:“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复舟。”

9.自古而至于今,

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矣。汉·贾谊《新书·大政》古今一切与人民为敌的人,

迟早都要失败。《贾子新书》: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国之有民。

10.得民之劳者昌;

得民之忧者康。宋·崔敦礼《刍言》卷上 劳:劳累。康:安乐。人民肯为国家出力的国家就

会昌盛;人民肯为国家分忧的国家就会安乐。

11.《论语》记载:

“季康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敬不能则

劝。【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12.民生各有所乐

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离骚》

13.财须民生,强赖

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14.以人为本,以财

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15.在《左传》,其【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中有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匾,是勤可以免饥寒也”。

16.民为邦本,本固

邦宁。

描写城市建设的好句子
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第三篇

1、这里地势开阔,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建筑群比比皆是。人民礼堂描龙画凤,富丽堂皇;百货大楼线条明快,朴实大方;市体育馆金碧辉煌,庄严典雅;校场口布置精巧,别有情趣。

2、我家对面的王府饭店就像玉皇大帝的灵霄殿,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3、远处一座座高楼,挺直地耸入蔚蓝的天空中使人联想到山水画时瘦骨嶙峋的奇峰,联想到拔地而起、动人心魄的石林。

4、高大的建筑物巍然耸立,长方体、圆柱、三角形、参差错落,远近有致,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描绘出多种几何图案的剪影。

5、商业街的房子,建造得颇具特色。庙宇般小巧玲珑的平房,砖木结构的楼房,飞檐挑角,镂花窗棂,别具匠心。店面呈圆、方、菱、扇等形状,古色古香。就连小小的招牌也十分讲究,设置合理,落落大方。

6、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明,一幢幢高楼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也都变成了皓光闪耀的银河。

7、千姿百态的高楼大厦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远处是刚竣工的五十三层的国际商场大厦,大厦披红挂绿,巍然屹立。

8、首都机场候机大厅好像水晶宫,灯火辉煌,宽敞明亮。

9、看,公园的一角有多美。园中的百花在争芳斗艳,那杜鹃花、牡丹花、月季花放出一股股扑鼻的浓香。百花前面是一个湖,淡蓝色的湖水清澈见底,好象是一面镜子,又好象柔软的蓝绸缎。湖的中心有一个荷花型的喷泉,栩栩如生的假荷花上,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从远处看像真的一样。湖边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假山,千姿百态。假山前面有一个漂亮的亭子,亭子里坐满了人,他们有的在谈话,有的在休息。亭子对面有一个走廊,走廊后面有许多松树、柏树、杨树、梧桐树,这些柔软的枝条随风摆动,仿佛在朝人们含笑点头。

10、电信大楼坐落在市区最繁华的黄金地段解放中街,是目前我市最高的一座大楼,它足足有二十一层。我们来到大楼前,望着高耸入云的大楼,不禁脱口而出:“呀,好高哇!”

11、天福大酒店象一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市中心,最奇特的要算楼顶上旋转式餐厅了。只要坐在餐厅里,一小时内旋转一周,全福州的风光便可尽收眼底。

12、站在高楼上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

13、登览万春亭环顾远眺,只见南面故宫的金色琉璃瓦顶,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

14、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古城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大地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15、每当夜幕降临,整个攀钢一片灯火辉煌,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好看,还要富有吸引力。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灿烂光华的鲜花。灯光一闪一闪的,更像建设者们智慧的眼睛。

16、唐乐宫以它那新颖、独特的建筑艺术,吸引着每一位来古都西安游览的客人。在宫前,游人们赞叹不绝地观看那翘起的飞檐。它们有的像将要腾空飞起的雄鹰;有的像顽皮的小猴子,骄傲地翘起了美丽的尾巴:有的像奋起的金蛇,把头伸向蓝天。

17、街中心设有一个大花园,五颜六色的彩旗拉起了花园的围墙,空中绳子上挂着五彩缤纷的彩灯,一闪一闪,好象是缀满珍珠的彩带。

18、站在阳台上远眺,星星点点、五彩缤纷的街灯、霓虹灯构成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

19、体育馆建筑在群众路旁,这是一座长八角形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平方米。建筑外表美观大方;墙壁下半部分用乳白色的瓷砖砌成,上半部分完全由玻璃板拼成,屋顶采用先进的薄壳屋顶,屋架是由无数根大大小小的钢管和钢球焊接而成的,安装时采用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整体吊装法。

形容团队精神的语句
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第四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形容团队精神的语句请您欣赏。

1、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2、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3、一滴水飘不起纸片,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一棵孤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挡狂风……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力量的直观表现,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团队精神,也是团队精神重要之所在。

4、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

5、狼的生存,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地创造生存空间;狼的团体,就是在充满争斗的对手中组织强大的团队力量;狼的智慧,就是在强者之列不断竞争、超越。

6、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麽。--贺拉斯

7、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8、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9、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10、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杰弗逊

11、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12、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13、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14、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15、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毛泽东

16、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的和慷慨地去作。——富兰克林

以上是关于形容团队精神的语句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描写欧式风格的句子23句
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第五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描写欧式风格的句子23句请您欣赏。

1. 品味高雅、简洁和实用是现代欧式风格的基本特点。再就是造型、结构简练大方,整体配套自然和谐,色彩淡雅,与其它色彩搭配有很大的相容性。这种立体感和艺术感给人品味超群的印象。

2. 教堂正面的两侧是高高耸立的尖塔,塔顶的十字架庄严肃穆,无数精雕细刻的尖塔层层叠叠而上。但见每一个高耸的小小精致尖塔,优美的线条,绚丽的吊顶轻盈、雅致。多一笔不可,少一笔欠缺,柔美之中却能散发出一种难以估量的力量。

3. 在石阶梯上休息片刻,转入教堂内部,仿佛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圣殿。只见这座用磨光大理石砌成的大教堂,其内外雕刻物皆似鬼斧神工之作。教堂内部森然罗列的高大石柱,气势傲然,挑高的天穹仿佛接通了天堂,让人的感官亦幻亦真。

4. 我们头顶上是尖形双拱屋顶,木雕贴面,天蓝色彩绘,装饰着金色百合花图案;我们脚下是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几步开外有根高大的柱子,接着又一根,再接着又是一根;大厅纵深一共竖着七根大柱,支撑着双拱屋顶落在横向正中的拱底石。

5. 欧式建筑:那幢涂抹着浓浓奶白色的哥特式建筑,尖利地突兀破云。一砖一石,古老的洪钟,虔诚的神乐,划破天空的白鸽,遨游。

6. 教堂的两侧,无数精雕细刻的尖塔层层叠叠而上,仿佛走进了一座古老的圣殿,彷佛要穿透苍穹般去一窥天堂的神秘、忏悔着。教堂内部森然罗列的高大石柱,气势傲然。

7. 欧式的居室有的不只是豪华大气,更多的是惬意和浪漫。通过完美的典线,精益求精的细节处理,带给家人不尽的舒服触感,实际上和谐是欧式风格的最高境界。

8. 在欧式风格的家居空间里,灯饰设计应选择具有西方风情的造型,比如壁灯,在整体明快、简约、单纯的房屋空间里,传承着西方文化底蕴的壁灯静静泛着影影绰绰的灯光,朦胧、浪漫之感油然而生。

9. 欧式风格的家居宜选用现代感强烈的家具组合,特点是简单、抽象、明快、现代感强,组合家具的颜色选用白色或流行色,配上合适的灯光及现代化的电器,比如音像器材,就仿佛为主人编织了一个明快美丽的梦想。

10. 在欧式风格的家居空间里,最好能在墙上挂金属框抽象画或摄影作品,也可以选择一些西方艺术家名作的赝品,比如人体画,直接把西方艺术带到家里,以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表现主人的文化涵养。

11. 那尖耸入云端的天顶,彷佛要穿透苍穹般去一窥天堂的神秘;巍峨的宫殿正廊绵延至遥远的尽头,目及所见皆是璀目眩烂的珐琅彩绘窗棂和栩栩如生的大理石浮雕,似罗丹的手,似米开的魂,似达芬奇的灵气,似拉斐尔的洒脱……

12. 古典欧式风格的家具市面上很多,选购的时候尽量注意款式要优雅,一些劣质的欧式古典风格家具,造型款式上显得很僵化,特别是表现古典的一些典型细节如弧形或者涡状装饰等,都显得拙劣。

13. 古典欧式风格别墅装修最大的特点是在造型上极其讲究,给人的感觉端庄典雅、高贵华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在家具选配上,一般采用宽大精美的家具,配以精致的雕刻,整体营造出一种华丽、高贵、温馨的感觉。

14. 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清新不落俗套,白色灰泥墙结合浅红屋瓦,连续的拱门和回廊,挑高大面窗的客厅,让人心神荡漾。

15. 平实而精致,显得自然、轻松、休闲、质朴,与庭院的亲水平台、泳池、回廊相结合,呈现一种美国乡村风情的生活格调。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

16. 那圆球状的街灯,像是一颗颗放大了几万倍的珍珠;它们结集在一起的时候,又很像一串葡萄。

17. 欧式风格,是一种来自于欧罗巴洲的风格。主要有法式风格,意大利风格,西班牙风格,英式风格,地中海风格,北欧风格等几大流派。

18. 欧式风格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分为北欧、简欧和传统欧式。其中的田园风格于17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

19. 欧式风格最早来源于埃及艺术,埃及的历史起源被定位于公元前2850年左右。埃及的末代王朝君主克雷澳帕特拉(著名的埃及艳后)于公元前30年抵御罗马的入侵。

20.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巴洛克艺术,洛可可风格,路易十六风格,亚当风格,督政府风格,帝国风格,王朝复辟时期风格,路易-菲利普风格,第二帝国风格构成了欧洲主要艺术风格。

21. 欧式风格多引用在别墅,会所和酒店的工程项目中。一般这类工程通过欧式风格来体现一种高贵,奢华,大气等感觉。

22. 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起源欧式风格于17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

23. 欧式别墅描写在幽静的山林一套欧式别墅映入眼帘,仔细观察是用一块块木板搭接而成,尖尖的屋顶,绛红色的屋顶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以上是关于描写欧式风格的句子23句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2015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形容工程建设者的语句 第六篇

反思一: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有两个亮点:

一、主问题的设计使整体感知一气呵成

新课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体感知,教师们也因此而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去进行整体感知。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性的方式。这其中的原因既与这一理论提出的时间短有一定的关系,又与教师的风格和文章体裁内容等密不可分。但是就本文而言,设计有效的主问题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途径,之所以说比较好,因为问题的设计还是有点请学生入瓮之嫌。

“礼赞白杨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线索:“不平凡”;“树的不平凡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使学生走进文本之中,从而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之所以认为白杨树不平凡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不平凡,这样从而完成对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文本后一部分的阅读之中;然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写作手法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二、预扬先抑手法的学习效果喜人

计本环节之前,我并没有事先设计一个写作话题。只是因为在刚刚结束的片断练习中,我也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去写得,所以再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学生可能有点疲倦,于是我决定选一个话题,既让学生快速进入片断练习,又使学生相互之间有比较。

学生动笔写得过程中,我穿梭于学生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的更好,许多同学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中确实有所提高。接下来要做的是,让学生的这种成功感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学生的发言确实很精彩,教师的点评镶嵌于其中,让学生确实有收获。

当小组代表的发言接近尾声时,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思维基本上都松懈了,因为片断的高潮基本上已经过去。但今天孙燕燕这一组的发言确让全班同学都情不自禁的鼓气了掌声。孙燕燕因为是一个女孩,她发言的声音相当小,当她读完本小组的杰作后,全班同学都没有听清楚,这时这个女孩显得很腼腆,也相当不好意思,于是我叫她再读一篇,可是全班同学依旧没有听清楚,这时我把她所写的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诵了一遍,顿时,所有的同学鸦雀无声,都把目光投向了我,于是我再次朗诵了一遍:“它不能像玫瑰那样留芳香于人间,却能留清白于教室”。全班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的两个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很多时候,一个细节往往能将整个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语文教学相比较其他的任何科目而言,所肩负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更重。

反思二: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阅读的主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思维和情感融进了作品灵魂的深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对文章的主题把握准确,有的学生的分析比我预设的答案还要全面,表现出较高的个性阅读鉴赏水平。

1、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一方面,说出欣赏的理由;作者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时,具体从几个方面去写的,各写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涵义;想一想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含义是什么?白杨树象征什么?以上的教学环节,既抓住了重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不断的动脑、动口、动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也显现出来了。

2、新课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体感知,教师们也因此而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去进行整体感知。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如:“礼赞白杨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线索:“不平凡”;“树的不平凡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使学生走进文本之中,从而在阅读中体会到作者之所以认为白杨树不平凡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精神不平凡,这样从而完成对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文本后一部分的阅读之中;然后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写作手法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3、注重了朗读,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读。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已之口,如出已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叩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学时,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朗读。如: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相应的语句,读读相关的段落;提出问题,让学生几个人一组边读边讨论;学生自己练读,集体朗读。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给学生的朗读营造了情感气氛,而且又变换了朗读方式,既使学生有新鲜感,又使学生与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产生心灵的共鸣。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阅读或个性解读,这样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使学生的思想飞扬、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三: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然而,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精神境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学生初次学习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备课时,我反复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在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设计了“变序”教学。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而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主要段落。学习白杨树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个自然段,了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既突出了重点,又梳理了顺序,条理异常清晰。

二、在阅读过程中引导质疑

创新从质疑开始。创新的过程,必然要经历积极思维。这节课,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思、深思,并提出问题。如,学生在阅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时提出:“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这一问题极有思考价值,说明学生已初步从理解词语联系到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这节课,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听读质疑、合作讨论质疑、反顾全文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又逐一得到了解决。可以看出,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形成。

三、利用多种手段突破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的图片如,戈壁滩的飞沙走石,白杨树的挺拔高大,并制作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帮助学生李洁白养生春的恶劣环境及白杨的品质。同时在板书设计上,图文并茂,使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一目了然。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动态生成与设计有所偏离,细细想来,在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让我深思:

1.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然而,在教学概括白杨的特点时,我又不知不觉得牵引在学生朝我心中的标准答案靠拢,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要遵循孩子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时,有时一味的拔高教学要求。教学环节的处理缺少由易到难的衔接过程,一古脑的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措手不及。有时学生的问题已经回答的较圆满,老师还是没完没了要求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去理解。种种问题都是需要教者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课文。

反思四:白杨礼赞教学反思

《白杨》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 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 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

鉴 于以上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教学中,我选择了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第12自然段)作为课文学习的切入点和教学的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让学生找出爸 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反复地读一读,并想一想从爸爸的话中你感受到白杨有哪些特点,这是第一次初步感知白杨的特点;在全班交流,深入了解了白杨高大挺秀、 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特点后,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感情读这段话,这是二读——理解读;在理解了爸爸的心愿,读懂了爸爸的心之后,让学生带着对白杨树的赞 美、对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话,这是三读——体验读。整堂课就是以此为轴进行教学,效果不错。

抓 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训练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让学生换成具体 的地方说一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戈壁什么样子,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了白杨适应性强的特点。教学“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 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一句,我给学生如下示范:风沙四起,白杨树(挺起坚实的胸膛,挡住飞来的风沙)你能这样说 吗?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体会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既落实了语言的训练,又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入。为帮助学生理解爸爸的心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 题: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在课文的思维空白点,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概括)活动,认识到“孩子们”“只知道”的都是具体的“行动”,而“不知 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 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选择最佳时机、合理引入相关阅读资料,进行主题阅读是本节课的另一突出亮点。

本 课教学所引入的资料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根据单元教学的主题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引入的,包括本课导入新课环节引入的西部地区的范围图、西部地区的资料、西 部戈壁图、当年西部建设者的一些图片资料,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始就将学生带入了西部,为后面的理解做了铺垫,奠定了情感基础,这些资料交流的形式是 借助多媒体,教师补充交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57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