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人生

| 艺术硕士 |

【www.guakaob.com--艺术硕士】

篇一:书法人生
书法中的人生

书法中的人生

邓家喜

2014年第1期 ——东湖文苑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产生很多优秀的书法家,留下很多传世的书法瑰宝。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中秋贴》、米芾的《多景楼诗》、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怀素的《自序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等。方方正正的字体,历经千年演绎,其意义不局限于某一种交流和传播,而成为一种艺术。在今天繁忙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依然利用闲暇时光,笔走龙蛇,以书法陶冶情操。其实,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个审美过程,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大有裨益。书法对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从书法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古人云:心正则字正。这就指出书法与做人的联系。俗语说:“字如其人。”品字者,其字格调即高,豪放者,其字不拘一格,超脱者,其字不染尘俗,飘逸者,其字灵动空净。书生字有书卷气,王者字有帝王气。中国古人论书法讲求“书如其人”,认为书写风格与书写者之间有潜在的依存关系。通过书法能看出其性格。《艺概·书概》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意思是说,透过书法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养、才华和志趣。如毛泽东书法是信笔成书、不拘俗套,个人性格在书法风格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毛泽东雄才伟业,其书法同诗词一样,蕴含着他的伟人气魄,如“北国风光,千里冰雪,万里雪飘”等等。他有传统的书法根底,如他写于1962年“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字,我以为是临摹了怀素的字,还临摹了很多古代名家的贴。毛泽东的字极有个性。他所有的字都是挨得紧紧的,如同“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他的书法作品有的字写得很小,有的写得很大,大到顶天立地。那种章法体现他的人生的独特经历,所以他的字永远是一种大气之范。

千人千字,千字千面。书法的这种形式简约、内容丰富的特征,在历代书法家中表现甚为明显。如宋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米芾的故事最为精彩。皇帝问米芾:你们几个的字有什么区别呢?米芾说,我是“刷字”,就是速度快,苏东坡是“画字”,有一股文人气,而黄庭坚是“描字”,个性张扬。米芾用这三个动词来区别比较他们三个人的风格。后人研究米芾,认为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有一次,皇帝宣他去写字。他看到皇帝的砚台材质上等,砚池湿润,就用舌头舔了一下。皇帝说,你怎么这样?米芾说,我把皇上的砚台弄脏了,皇上,赐给我吧。从这个故事中,不仅看出米芾有些放荡不羁,而且有点油滑。所以,他写字的速度及字带方角,表明他的性格不是天高地远那种大气象,而是充满了一些心机。45岁的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穷困潦倒。有天傍晚,苏东坡对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奋笔疾书,写下《黄州寒食贴》:“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识寒食,但见乌衔纸。”其中的“衔纸”,看得出他把手腕提起来向下画,并且把“纸”字写得很长。这说明他在当时的高压之【书法人生】

下,那么痛苦的心境中,恰从窗口看到乌鸦衔着坟墓上的钱纸飞过,就写下“但见乌衔纸”,以表露自己又累又饿的悲惨之状。而他的字又写得如此潇洒,说明他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性格。今天,我们通过观赏书法走近古人,或许能从书法中感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书法能激发一个人的学习潜能。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学习书法能释古通今,陶冶情操。它既是一项独特的艺术,又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孩子通过学习书法,从小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人在书写时,手、眼、脑协调配合,精神集中,心绪宁静,意念高雅。华东师大的研究人员对124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习过书法的儿童的聪慧性、兴奋性、稳定性等14项指标,有13项明显高于未习过书法的学生。【书法人生】

练习书法要有意志力,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行。王羲之的小儿子从小喜欢书法,几岁时字就写得很好。有一天,他对母亲说,再写三年就能赶上父亲了。他母亲说,你差得太远了。门外有18缸水,把18缸水写完,就能超过你父亲。他五年写完了3缸水,觉得可以了,就把字拿给父亲看。王羲之看了半天,终于看上一个字,是“大”字,便在上面添了一点说,去拿给你母亲看看。母亲一看,说:“吾儿写完3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这句话让他醒悟: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下苦功夫,才能有所成就。于是,他坚持写完18缸水,终于和他父亲并称中国书法历史上的“二王”——他就是王献之。又如怀素,买不起纸,就种了万株芭蕉,在叶上练习书法。一万株芭蕉叶写完了,然后在漆盘里练习,直到把漆盘写穿。当然这是故事。

书法的内容多是经典辞句,多写几遍就记住了,而且写完后,你会突然感到那些遥远的诗句一下了然于胸。当孩子写下“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等,他就能记住这些词句,理解了,就有了理想。漫长的书写,横、竖、撇、捺,就是一个登高行远的过程。沈尹默教授早年在北平大学执教。有一天,陈独秀看到他写的字,说他诗写得不错,字却“其俗在骨”。这对26岁的沈尹默打击很大。为此,他发奋练字13年,字写好了,功成名就了,做了北大校长。启功先生最早字也写得不好,于是他刻苦练习,最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从隋朝到晚清,知识分子考功名,“字是敲门砖”,做试卷必须用严格规定的字体,那些七品以上的朝官基本上都是书法家。

书法能让人健康长寿。汉字讲究结构,各部分比例得当,整体章法和谐。“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是书法大开大合布局的需要。人生各阶段也要缓急有度,松弛得当,这样的人生才会和谐。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医学研究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20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从古到今的书法家大多都是高寿,如唐代的柳公权87岁,欧阳询84岁,虞世南80岁;其后的杨维祯74岁,文征明89岁,梁同书92岁,翁同龢85岁,何绍基74岁,齐白石、黄宾虹、何香凝、章士钊均享寿90岁以上,舒同、启功都活了93岁。文化巨匠季羡林先生活到了100岁。他说自己的遗传基因不好,因为他的父母只活了50多岁,他说自己到了60多岁心里就发毛,到70岁的时候就快乐地的说赚了10年。他每天写书法,用毛笔写文章,到80岁时就觉得和基因没有什么关系,到100岁时还在练习书法。有人研究,书法使人长寿的原因是由于书法是从肩、肘、腕、指到

笔,要悬肘、悬腕,立起来,形容用大吊车去衔一个鸡蛋,要集中全身的关注力。如练小楷,凌空书写纹丝不动,达到专精。在书写时,人的呼吸变得深沉,而且心跳也会慢下来。如果你满脑子都是一些杂念,手上拿笔,心里想着别的,肯定写不好字。当你内心沉静下来,觉得宇宙是如此的辉煌,天空是如此的高远„„“空,故纳万境”,心跳变慢,呼吸深沉,身体的正能量瞬间被激活。所以说,书法能使人长寿。

书法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给人生增添更多的乐趣。当你高兴的时候,书法会给你助兴,心融意畅。当你遇到不高兴的事,你一拿起笔,心中只有黑白世界,什么忧愁苦闷一概烟消云散。书法以它的永恒、自然、禅意、玄妙和神秘使我们为之钟情。一壶茶、一本书、一张纸、一支笔,让我们品味人生的富足而又与众不同。

书法是艺术,是心得,不是钱。古人在习字前,先要沐浴、燃香,让自己进入一种境界,一种诗意化了的境界。古人把书法称之为一个生命体,叫做精家血肉。我们欣赏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时,它为我们带来人生的感悟。从历史故事以及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中,感受书法对人生产生的影响,启迪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品德修养,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讲,汉字书法也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

篇二:书法人生
书法与人生浅谈

书法与人生浅谈

書法(calligraphy)一詞大約出現在唐朝中葉以後,在顏真卿所著<張長史十二意>一文提到:「真卿請長史論筆法,唯言倍加功學臨寫,書法當自悟矣。」這是目前所見「書法」一詞最早的史料(轉引自陳政見,民92,頁20)。而「書法」一詞,顧名思義,即是寫字的方法、規律和法則(蔣文光,民82)。書法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祝敏申,民72)。教育部(民87)出版之國語辭典指出,書法(calligraphy)即是毛筆字的書寫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等方法。亦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以毛筆為表現工具的一種線條造形藝術(王壯為,民56)。而在粱披雲主編(民

73)之中國書法大辭典中指出:「書法乃指借助於漢字的書寫以表達作者精神美的藝術,它的基本要求有二:一是使用柔軟的毛筆,二是書寫形象豐富的漢字。」 此外,雷飛鴻主編(民91)之辭海則釋為:「指毛筆寫字的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章法等方法。」

資成都(民79)則進一步提出:「書法是使原本只用於表達知、情、意的文字,利用毛筆透過線條及造形的表現,賦予書者感情、性格、趣味、素養、體勢、氣魄、風格、情緒、思想等精神生命的一門藝術。」周俊杰(民88)亦指出「書法是以漢字為基礎,用毛筆書寫的抽象符號藝術,它反應了人們的精神、氣質、學識和修養,亦是表現主體精神的藝術。」張光賓(民70)更進一步解釋:「書法是文字書寫的藝術,文字書寫本為實用,但書寫達到優美境界,使得作者的思想、個性,以及時代精神,皆融注於字裏行間,顯露出獨特的風格,令觀賞者一見而興起審美的感情,此種作品即是書法。」若以藝術的觀點而言,在國外亦有類似中國書法的藝術,名為「calligraphy」,解釋為「美的裝飾性的書寫」(陳政見,民92)。

【书法人生】

綜合上述,書法(calligraphy)即是毛筆字的書寫方法,主要講執筆、用筆、點畫、結構、分布等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有二:一是使用柔軟的毛筆,二是書寫形象豐富的漢字。」

书法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当心情烦躁的时候,提起一管笔,蘸上一些墨,铺开一张纸,随心所欲地挥洒起来,心中的郁闷会随着墨迹一点点地被宣纸化解,苦闷的氛围被稀释于空气中,被墨香掩盖,不平的心随着笔迹慢慢地静了下来。要是有砚台可以研磨,则更能通过手腕的圆转而磨光胸中的不平。书法能够让人忘却生活中的琐屑,暂别人生中十常八九的不如意事,使人陶醉在笔墨纸砚之间,只为自己那颇具神姿的一划两划喝彩。而收藏书法作品既能显示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又能美化生活环境,增加室内艺术气息,净化心灵。

中国的书法源远流长,书法上的成就震古烁今,而书法史上的各个名家无一不是饱读诗书深谙世道的智者。他们热爱书法,他们懂得用文字和字体来记录自己的人生和对人生作出解读。书法大致可以分为正、草、篆、隶、行等形体。正体就是楷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像是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草书像是一个不循章法、放荡不羁、率性而为的狂人;篆书像个志趣高雅讲究体面的官绅;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就像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

不同的人对书法的理解不同,对其他事物认识自然也会有所出入。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叫翁方纲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以古人为典范。而同朝另有一位著名书法家刘石庵(即刘墉),却致力于独创,有趣的是刘石庵的一个学生恰是翁方纲的女婿。有一次,该生问其岳父对刘石庵书法的看法,翁方纲不以为然地说:“去问问你老师,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古人的?”该生果然问了,刘石庵答道:“你回去也问问你岳父,他的书法哪一笔是他自己的?”其实世人大致也就分为两种:一种致力于效仿先贤,循着成功人士的足迹“亦步亦趋”,希望能够追上并超过先贤;另一种人则注重汲取先贤的成功经验,他们偏好另辟蹊径,希望能够开创“前无古人”的局面。 只要努力,两种人都能走向成功,前一种人很可能青出于蓝,而后一种人则很可能自成一家。同样是书法,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当然将“书法”换成其它事物也一样成立。书圣王羲之前半生可说都是在模仿前人,经过经年累月不懈地效仿,才成就他后半生“飘若游云,矫若惊蛇”的书风。

老年人写字比较圆滑,少年人写字比较飘浮。我的村子里有两人的书法写得比较好,年长的一位大概九十左右,曾经当过塾师;年轻的大概五十左右,是小学教师。年关时村里人都会请二位写春联,这几乎就成了一个传统。老先生写的联字敦厚饱实,一看就像是宿儒;而稍年轻的一位写的字苍遒有劲,显得很有气派。现代人学书法,往往都是先从临摹颜体开始,而颜真卿的书法共有三个境界:其一是在他五十岁以前奠定的颜体“立坚实骨体,求筐媚书风”,此时的颜体显得锋芒毕露,年少轻狂;其二是在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间形成的“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其间“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显得圆滑世故;其三是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形成的“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笔带回锋圆润丰腴,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将人生的三大境界归纳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颜体的三大境界暗合人生的三大境界:年少时不免锋芒毕露,到得中年则显得世故圆滑,至于暮年就会淡薄名利,每一言每一行都似乎经过深思熟虑,都似乎在刻意摆脱俗世的纷扰。

书法之中包蕴了许多学问,我们掌握练笔写字和观形辨体还仅仅只是懂得其中的小学问,若能触摸书法家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解读,才是懂得书法中的大学问。如果你真正懂得了书法,那么你也就懂得了人生的深意了。

俗语说见字如见人,它能直接表现出人的学问、品格、情操、气质、甚至是人的经历与感悟,是我们人生的第二门面啊。

个性的认识与情感的喧泄、心性的抒发;

第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只要认真观赏就能感觉出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态,是平静或是高

昂,是忧伤或是快乐。如我们看到一幅楷书作品,上面的点画一丝不苟,端端正正循规蹈矩,说明了作者当时书写时候的心境是在平和、悠然、了无牵挂的环境下而写。因为如果在喧嚣的场所或者是心烦意乱的状态下根本是写不下去,更不可能写好楷书。要知道楷书字体端正需要的是笔笔俱到。只要一点一画败笔就全幅尽废,那是容不得半点分神、半点马虎。在此我们假设一个书家一生专门以楷书见长,那么我们就可以毫无疑问地认为他的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做事严谨认真,属于那种小心谨慎之类型的。反之擅长写行草书的书家,一般性格比较热情奔放,不羁。那种人不会轻易满足于现状。一幅好的行书或草书作品多数是作者在扎实的功底基础之上通过情感,激情迸发的瞬间而完成的。举例,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记载着颜真卿痛惜在“安史之乱”中丧身的侄儿季明而所写的侄文稿。整篇气势磅礴,跌宕多姿,那悲怆沉痛之情尽溢笔端,纯出肺腑之言发之为书。那作品里面的一字字,都袒露出书法家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是真挚感情的流露,是心灵的奏鸣,是哀极的心声,是血和泪的凝聚。极致地撼动了读者的的心灵,达到一种神高韵远的非常之境界。所以说行书草书的创作更容易能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来融入作者真实的情感。因为其能概括出一切书体的笔法,通过笔的中锋侧锋并用,运笔的疾涩快慢纵横,而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当然对于那些能楷书行草书兼写的书家来说,一般就是具有内向外向双重性格了。在现实,也许有些人会说,说是一幅书法作品,那上面只不过是简单的几个字而已,写时花不了几分种时间,有时价钱却卖得那么高而让人接受不了。但那些人能知道吗?书家成功的背后是付出了无数辛勤的汗水,是经历过多少次失败与痛苦的煎熬,是经历过多少年积累沉淀与千千万万张宣纸的苦练,才换来一张成功的喜悦。要完成一张佳作,更是其之妙不能强求,唯会之于心,应乎于手,无意偶写竟是佳品。用心去写却是废纸无数啊。如果对于一个对于失意的人来说,那么书写书法也是一种很好的慰籍作用。

第三,做人;

要知道,你如果能写好字就能学会做人。“书品即人品”书法的深层里面蕴藏着人的思维模式,人生观与价值观。书法和为人,二者是相互不可分割。学习书法离不开法度(不学规矩不成方圆),就如我们做人离不开原则。一个人的品德、内涵、审美、志趣、思想、学养等方面的彰显等等都能在那简单笔墨的线条中反映出来的,是对人生命节奏的一种最直接的表达。唐代著名楷书大家柳公权说过;“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当时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则以书喻政。从其书法的清劲挺拔,似钢铁铸就般折不断压不弯的柳体书风中可以见证出了他那其刚毅不阿,胸怀坦荡的高尚情操和人品素养,以至名垂青史。相反在宋代本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是当朝宰相),这四个书法家是名为并列(誉为四大家)。但后人心中的苏黄米蔡中的蔡,却是蔡襄而不是蔡京(两蔡都是莆田人),就是因为蔡京虽然书法写的比蔡襄好,但他是奸臣而蔡襄是忠臣,所以后来人们就以蔡襄而易之。笔者自己现在写的书法是比较喜欢行草书,但也认真学过楷书欧体与柳体(我就是因为先喜欢上柳公权的人品后来才喜欢他的字)。所以当时一个素不相识的网上同行朋友看了我的字就说我是个性格刚直,为人豪爽真诚,敢做敢为,正义感很强的可交朋友。他说就是根据我写的柳体楷书而推断出来的,我当时还真的挺佩服他呢!学习书法也是一种培养人的耐性与德性。当你全神注入于其中之时,那已经是得到暂时的一种精神超脱,红尘中的一切俗事歪理杂念会齐尽消,你的灵魂已经在净化。那深层次的书品人品的“德”则是在期间修炼而成。就如刚才在上段笔者写到颜真卿的《祭侄稿》时,在《书林藻鉴》评说;“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努欲张,铁柱特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颜真卿能化沉痛为力量,以文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忠义凛然铁铮铮的真汉子。

所以书法对于我们的人生是非常的重要。但是会有人反问,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年代,追求金钱才是最真的现实。书法写再好也当不了饭吃(除了你能成为名扬四海的大

名家,否则想以书法来做为生存之道那是何其的艰辛)。他们说的没错。笔者自己搞这一行,深有体会。你能写好字并不等于就有面包可吃。艺术殿堂虽是灿若星辰,成功艺术家的人生是让人感觉多么的绚丽多姿。但是这是一条极其蜿蜒崎岖的路程,需要艰难地跋涉。需要面对那无尽的寂寞与艰辛,挫折的担负,极限的超越。有起点却未必能到达得终点。这是一条只有付出而难得回报的艰辛路程。好比如你去当和尚,未必就修得了正佛一样之道理。 虽说对于常人来说没必要都去追求那含蓄而高雅的书法艺术去成为书法家,那也不可能不现实(因为书法家需要天赋)。但是如果字能写的端正一点,至少让人看起来舒服点给人一好印象,在工作应聘交际方面是何等的重要。否则你就是腰缠万惯却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或不会写,在公共场所需要你签名写字或与对方签合同之时,当别人看到你那歪歪扭扭的连自己都看不惯的字体时,你的内心又是如何的感受呢?

篇三:书法人生
书法绘画室宣传标语

书法绘画室宣传标语

1、最是“墨”香能致远!

2、走进书画世界,感受万物灵气。

3、中国汉字好气派,写不好了可要命。

4、彰显文化内涵,创造文化价值。

5、艺术只承认一流,时间只记住精品。

6、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推动两岸交流合作。

7、以艺术交流为契机,推动两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8、以书陶冶情操,以笔感悟人生。

9、以书画艺术“大团圆”,促进两岸同胞“大团圆”。

10、以画为媒促交流,海峡两岸同发展。

11、怡情养性,愉悦身心。

12、一笔一划,入心三分;纵横捭阖,无坚不摧。

13、写漂亮的中国字,做文明的中国人。

14、写好硬笔字,人生添色彩。

15、小小字儿方方正,一支钢笔直又硬。

16、小小笔儿手中握,落笔成名别骄傲。

【书法人生】

17、提高精神内涵,陶冶高尚品质。

18、书画之道,纵有师授,全赖自己用心研求。

19、书画显功底,笔墨见精神。

20、书画描绘青春,书法谱写未来。

21、书画连两岸,和-谐新中华。

22、书画交流一小步,两岸走近一大步。

23、书画交流,让两岸心更近。

24、书画比赛,书写精彩。

25、书法有路勤为径,墨海无涯苦作舟。

26、书法是表达心灵情感和东方审美的一种独特方式。【书法人生】

27、青花墨字唯美,不及两岸情深。

28、墨香飘两岸,浓浓中华情。

29、墨下绘真清,画中藏诗意。

30、满堂中华书画文化,遍地两岸真情交流。

31、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

32、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书法人生】

33、立足北部湾,打造海峡西岸文化产业盛会。

34、今天畅游斑斓的色彩海洋,明天走进巍峨的艺术殿堂。

35、交流零距离,书画传真情。

36、建设美丽中国,打造书香校园

37、挥毫泼墨描绘七彩生活,书书写写记录精彩点滴。

38、挥笔撒墨锦上花,书画创作风采佳。

39、画中世外桃源,画外两岸真情。

40、华而有实,招招眩目;默默无闻,奉献最深。

4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奋力绘写美丽人生。

42、弘扬书法绘画艺术,宣扬中国传统文化。

43、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

44、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45、国画油画任你挑,毛笔颜料少不了。

46、共享书画交流,传递两岸真情。

47、跟上时代的节奏,演绎未来的韵律。

48、丰富业余生活,继承传统文化。

49、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激发学习书法兴趣。

50、多姿多彩,环环相扣;更壮更强,激-情飞扬。

51、促进文化繁荣,共创两岸双赢。

52、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53、传承中华文化,凝聚两岸力量。

54、传承书法艺术,激发书画才智。

55、沉醉墨海,书画人生。

56、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57、不止笔墨功夫,更传两岸真情。

58、笔走乾坤恢弘气,墨染中华四时春。

59、笔力遒劲动感两岸,如诗如画传承中华。

60、笔尖传情,翰墨飘香。

61、艺术是用“心”体会的,“手”是触摸不到的

篇四:书法人生
有关书法的宣传标语

有关书法的宣传标语

1、字如其人。

2、中国书法,字里千秋。

3、书法,一门应用广泛的博大精深的艺术。

4、一手好字,相伴一生。

5、一手好字,成功人生。

6、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7、现在一般都用电脑和手机打字,能写一手漂亮的字,通常会让人敬佩。

8、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9、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

10、书法是人的第二面容。

11、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

12、看似笔情墨趣,实则驰骋撕杀,譬如那粗犷狂草,岂不是千军万马?正如狂风劲吹,正似暴雨猛下,世界上有哪家之书,能似中国书法威力强大?

13、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14、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15、秉承传统格调,展现时代风采。

16、我们都是后辈,但接过了巨人的接力棒,啊,我们都是绿叶,但衬育着硕大的红花,其实,我们的职责最重要,其实,我们的作用最巨大,只有把中国书法代代传承,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伟大。

篇五:书法人生
与书法有关的宣传标语

与书法有关的宣传标语

书法教室标语:

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

阐释书法精神 传承文化精髓

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中国书法 字里千秋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提高精神内涵,陶冶高尚品质。

读诗千首,挥毫万字。

文宗秦汉,楷法晋唐。

书法培训班宣传语

1、字如其人。

2、中国书法,字里千秋。

3、书法,一门应用广泛的博大精深的艺术。

4、一手好字,相伴一生。

5、一手好字,成功人生。

6、写漂亮字,做优秀人,字如其人。

7、现在一般都用电脑和手机打字,能写一手漂亮的字,通常会让人敬佩。

8、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

9、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

10、书法是人的第二面容。

11、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

12、看似笔情墨趣,实则驰骋撕杀,譬如那粗犷狂草,岂不是千军万马?正如狂风劲吹,正似暴雨猛下,世界上有哪家之书,能似中国书法威力强大?

13、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演绎书法神奇魅力

14、阐释书法精神,传承文化精髓。

15、秉承传统格调,展现时代风采。

16、啊,我们都是后辈,但接过了巨人的接力棒,啊,我们都是绿叶,但衬育着硕大的红花,其实,我们的职责最重要,其实,我们的作用最巨大,只有把中国书法代代传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587661.html

    上一篇:地产媒体邀请函

    下一篇:随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