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美国大学预科】
读《吴语 听声 耳畔苏州》有感
在朋友圈连续两天晒了一本书,这样的事我第一次做。阅读是习惯、逛书店是习惯、买书是习惯(我觉得应该是囤书),晒书当然也是习惯。一般来说,既然都晃进书店不买本书出来是不现实的。以前读书的时候常常逛了一趟书店出来生活费就不够了,上班挣钱之后,买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之前为了治自己这进书店就“剁手”的毛病,“下狠心”给买了kindle,期望自己能少买书,都看电子书。可是,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在kindle上看到一本心爱的书,那是一定要买到手来镇书柜的。好像说太远了,那还是说说这本书。师妹在看到我收到了这样一本书之后说了一句,有人送书,而且是对的书,这感觉真好。其实我想说师妹还是图样图森破啊,作为周老板的学生,肯定是把“方言”这个梗安利了给了很多人,一旦遇到有兴趣的,就会跟他安利N多遍,所以,送书的这位同学就是被我安利太多次,才想到买这本书的吧。
首先来说说为什么晒两次。原因有三。第一,这本书讲的内容是吴语,方言的情结是跟着周老板开始的,虽然吴语和闽语都是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可是正因为听不懂所以更好奇,因为好奇,所以喜欢。第二,这本书是一本线装书,不知道哪儿来的怪癖,对线装书还真是情有独钟啊,或许是线装书那种感觉契合了文艺青年的某种情怀吧,因为情怀,所以喜欢。再来,这本书的装帧也是很有意思的,还自带书签,这么神奇的设置还真没见过了,那么,因为装逼,所以喜欢。既然这么喜欢,那就值得晒两次。
裁一尾苏州鱼,做岁月的书签
再来说说一本书的读后感为啥要叫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一本小说里看到的,我发觉自己好多喜欢的诗词都是在小说里看到的,还有一句特别喜欢的也是在小说里看到的“行来几许山水,不胜人生一场醉”,可能,别人看小说就是看情节,我看小说就是看诗句吧。前文都说到了,吴语是我基本听不懂的方言之一,但这次看这本讲吴方言的书,却感到了亲切。因为这本书的装帧、排版什么的都很漂亮,刚开始看的时候,想写一些批注、感想还真下不去手啊。但是,好死不死,半期考试的监考到来了,坐在楼道里监考,真的有点无聊,办公室里的其他书又不是很想看,那就只能把这本书带在身上,没事儿看一看,这看一看不要紧,一不留神就在书上开始写字了。回头想想,这样也好。确确实实已经好久没有看过这么文艺的书了,读研的时候都看的专业书,工作了也改不了看专业书的习惯,下重金买了史蒂文平克的《语言本能》,啃起来也不轻松啊,之前在看朱老师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虽然有一半闲书的气质,但更多的还是讲的专业。那么,这样一本《吴语听声 耳畔苏州》看起来是讲方言的书,还是跟专业沾边,但其实书中的内容跟所谓“专业”相去胜远,看到现在,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的解释、传播和普及。写书人的宗旨应该是让大众知道还有“苏州闲话”这样的地域文化,而不是像我们语言学这个专业从科学的角度来剖析“苏州闲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虽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时不时的将书的内容与以前做研究时的方法对应,但也只是停留在对应上,没有深究。拿到书后不久,也发图片问过苏州的同学,同学说没有看过这本书,但对主编甚是崇敬,并且推荐了另外一套讲苏州文化的书。说到这里,突然觉得成都也是可以出这样一套书的,来介绍成都的语言、成都的美食、成都的名人等等,这样说起来,成都的语言这一部分,是不是该请周老板出山来操刀执笔呢?顺带八卦一下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要编这样一套书,最好还是别指望周老板,以周老板的速度,我估计主编就只能呵呵了,就像同门们一直在说,周老板要编音韵学的教材,那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十年后能不能看到这本书,以上的话,都纯属玩笑,切勿当真哦。好像说了这么多,也没说到为啥是初相识又是故人归呢?因为第一次读吴语却是倍感亲切啊。吴语或者苏州闲话中有很多俗语在成都话里是可以找到意思相对应的一句话。具体的例子会在另一篇读后感里说到。这些意思对应的句子或采用不同的比喻对象、或采取不同的修辞手法,可是表达的意思相当,有些在感情色彩上也是能对应的,看到这些还是不得不感叹语言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表达的意义可能是统一的,但方式又是太多种了,而且每一种表达方式都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所以,世界真的是因为各自不同才变得多彩,如果一切都是一样的了,只有统一性了,那世界还有什么有意思可言呢?我的人生最高追求就是有趣,有意思和有趣是一个意思,所以,为什么对这本书有爱不释手的感觉,确实是因为它切合了我对“有趣”的追求,这种有趣我不知道读这本书的其他人会不会有,但我的这种有趣还真是来源于我对成都方言的理解与认同。如果就讲吴语的书来都吴语,可能会得不到我所体会到的有趣,这样的有趣来自于比较、来自于思考、来自于自己对生活的体悟。
上一篇:金钱树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下一篇:读《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