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 美国大学预科 |

【www.guakaob.com--美国大学预科】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选择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是因为自己一直喜欢哲学,尤其是喜欢渗透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晦涩难懂,然而在我看来,它已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哲学思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现给了读者,因为毕竟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给外国人上中国文化课。毋庸置疑的是,这本书英文版在当时绝对堪称是国外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而冯友兰更是中国知识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学者之一。它的问世,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而它翻译成为中文后,也更不失为一本言简意赅,轻松易懂的中国哲学读物。

  读完这本书,首先要纠正自己的一个错误观念,“道家与道教相近”。道家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

  下面是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一些思考和启迪:

  思考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了30多年,可是为什么很多领域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别的国家手中?

  谈起这个话题,很多人会说,我们国家底子薄、人口多、起点低。这个原因要是成立的话,二战期间美国还把日本好多大城市都炸成了废墟,短短几十年的功夫,日本品牌便风靡全球。当然其中的原因会有很多,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干什么事情总是认真不得。这点可以从中国哲学里面找到理论依据,“反者道之动”理论。这个理论说,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这个理论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对于中华民族在其悠久历史中胜利地克服所遭遇的许多困难,贡献很大。由于相信这个理论。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其危险时也满怀希望。在抗日战争中,这个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种心理武器,所以哪怕是最黑暗的日子,绝大多数人还是怀着希望度过来了,这种希望表现在这句话里:“黎明即将到来”。正是这种“信仰的意志”帮助中国人民度过了这场战争。这是其有利的一面。其不利的一面,简单点说就是“毋太过”,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因为太过和做得过多,就有适得其反的危险。这种理论映射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干什么事情不能太认真。

  思考二: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为什么其内容总是在不停地重复和原地踏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句古语道出了无论朝代如何更替,都给普通老百姓带来了巨大伤害。究其原因可以从家族制度说起。

  农民只有靠土地为生,土地是不能移动的,作为土地主也是如此。除非他有特殊的才能。或是特别地走运,他只有生活在他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那也是他的子子孙孙续继生活的地方。这就是说,由于经济的原因,一家几代人都要生活在一起。这样就发展起来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它无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得很好的制度之一。

  家族制度过去是中国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虽然不是家族关系,也可以按照家族来理解。君臣关系可以按照父子关系来理解,朋友关系可以按照兄弟关系来理解。在通常人们也真地是这样来理解的。

  由于同样的原因,祖先崇拜也发展起来了。居住在某地的一个家族,所崇拜的祖先通常就是这个家族中第一个将全家定居此地的人。这样他就成了这个家族团结的象征,这样的一个象征是一个又大又复杂的组织必不可少的。

  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是以家族共同利益为基础。其社会制度可以叫做家邦。因为在这种制度之下,邦是用家来理解的。在一个家邦里,社会组织就是独裁的,分等级的,因为在一家之内,父的权威天然地高于子的权威。所以无论换了谁上台,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和统治都要搞独裁,还要耍起原来的旧把戏,顶多就是新瓶装旧酒。

  思考三: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什么它们在生活中很少“浮出水面”?

  中国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既然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哲学具象化或仪式化,便于学习和推广。比如日本从中国学习汉唐服饰,然后结合自己国家的特色,形成了和服,最终固定并代代传承下来。还有喝茶和插花,到了日本最后都成了一门艺术。反观我们的生活中,鲜有这样的例子。

  冯友兰说,形上学有两种方法;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正的方法的实质,是说形上学的对象是什么;负的方法的实质,则是不说它。这样做,负的方法也就启示了它的性质和某些方面,这些方面是正的描写和分析无法说出的。

  西方哲学以他所谓“假设的概念”为出发点,中国哲学以他所谓“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其结果,正的方法很自然地在西方哲学中占统治地位,负的方法很自然地在中国哲学中占统治地位。

  在中国哲学史中,正的方法从未得到充分发展;事实上,对它太忽视了。因此,中国哲学历来缺乏清晰的思想,这也是中国哲学以单纯为特色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清晰思想,其单纯性也就是非常素朴的。单纯性本身是值得发扬的;但是它的素朴性必须通过清晰思想的作用加以克服。清晰思想不是哲学的目的,但是它是每个哲学家需要的不可缺少的训练。它确实是中国哲学家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中国哲学不是用正的方法给事物下定义,界定的事物往往缺乏清晰度。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让人难以拿捏。同时,不擅长把事物具象化,似乎一具象化就容易出问题,不是对,就是错,容易走极端。从而,不便于学习和推广,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也不容易有浮出水面的东西。

  《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将人生划分为四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个人觉得,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处于功利境界。但我们教师就是处在道德境界,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传授人,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不断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0925.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