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

| 中考 |

【www.guakaob.com--中考】

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一)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使高密剪纸集江南(玲珑剔透/淳朴浑厚)与江北(玲珑剔透/淳朴浑厚)于一身,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众多的民间艺术中熠熠闪光。高密剪纸....

以其(刚劲/稚拙)的造型,(刚劲/稚拙)的线条,盎然的意趣而独树一帜,饮誉海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造型朴实夸张, , ,反映出独到的民族审美观。艺术造.

型生动而不枯燥,讲究神似,不求细节。惟妙惟肖,毫无骄饰。高密剪纸恪守传统,不断创............新,已呈现出蓄势待发的新局面 。 ..

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淳朴浑厚 玲珑剔透 刚劲 稚拙

B. 玲珑剔透 淳朴浑厚 稚拙 刚劲

C. 淳朴浑厚 玲珑剔透 稚拙 刚劲

D. 玲珑剔透 淳朴浑厚 刚劲 稚拙

2.文中加点的词语、字形和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熠熠闪光(yì) 独树一帜 B.题材 枯燥 .

C.惟妙惟肖 毫无骄饰 D.恪守(gè) 蓄势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粗旷中见清秀 精巧中藏拙补 B. 清秀中见粗旷 拙补中藏精巧

C. 粗旷中见清秀 拙补中藏精巧 D. 清秀中见粗旷 精巧中藏拙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认为电影《火星救援》里讲述的主人公在火星上克服不利条件生存下来, 开拓火星殖民地的故事荒诞不经。 ....

B.行进在南太行山幽深的峡谷中,我们每一个人屏住自己的呼吸,听着空谷足音,感到胆颤心惊。

C.地坛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淸楚的,它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D.天津滨海新区某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爆炸物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现场大火冲天,爆炸声震聋发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潍坊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警潍城和奎文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重度霾并将持续几天,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B.家乡早已面目全非,昔日鱼跃蛙鸣的护城河变成了柏油马路,杂草丛生的老城墙和墙边藤子大柳树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C.特大伤亡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 不落实、应急救援能力不强。

D.在新常态下展望未来,山东能否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人才集聚、创新发展为支撑。

二、(每小题3分,9分)

6.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雕梁画栋 咀嚼赏鉴

B.美好心情 快乐源泉

C珍爱生命 白露横江

D.紫青缭白 蹑手蹑脚

7.下列表述正确的-项是

A.《祝福》中“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句,运用倒装句式,突出了祥林嫂没有讨到一点东西的悲惨遭遇,表现了鲁镇人们的冷漠无情。

B. 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样子》等。 他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C.《红楼梦》第五回隐喻含蓄地将人物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其中《枉凝眉》 一 曲,就是专门咏叹贾宝玉和薛宝钗爱情悲剧的。

D. “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已的弟弟为“舍弟”。 “令”是敬辞,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

8.下对对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④风驰电掣 一筹莫展 脱离危险 古色古香 文采斐然 不速之客 伸张正义. 明目张胆

不拘于时 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⑧以为

1秦人不暇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⑨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⑩为国者无使为积成之所劫哉 1○

12戍卒叫,函谷举 自衰 ○

11/④⑦⑩○12 B. ①⑤⑨/②⑥⑧/③○11/④⑦⑩ 12 A.①②⑤⑨/⑥⑧/③○○

11/⑦⑩○12 D. ①④⑤⑨/③⑥⑧/②○11/⑦⑩○12 C. ①⑤⑨/②④⑥⑧/③○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六国论

苏洵(宋)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

(有删节)

六国论

苏轼(宋)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供卿相,资争养士自谋。魏无忌、齐田文、 起胜、黄歇、 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魏文候、燕雄王、 太手丹,皆致客无数。 .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士人锄而尽去,.

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

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①

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

【注】①椎鲁:愚蠢。②槁项黄馘:瘦长的脖子、黄黄的面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 ..

B. 皆致客无数 致:招致 ..

C. 则民靖矣 靖:安定 ..

D. 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 使:让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骊山北构而西折 ..

B. 以凡民之秀杰者 致丹以荆卿为记 ..

C. 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 秦之乱虽成于二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B.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

C.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D.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12.下列选项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的 《六国论》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源是“与赢而不助吾国也”,认为各国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B.苏轼的《六国论》认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重视人才,甚至打击士人,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C.杜牧的《阿房宫赋》通过写阿房宫的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D.苏洵,苏轼及杜牧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给后人以其地和思考。 ②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5分)

(2)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别士季弟之官

黄公度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 愁共落花多,人逐征

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1)题目“别士季弟之官”中的“之”意思是 。上阙交代离别原因的一句是 。 下阙借 和 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2)下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1)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 ?(韩愈《帅说》)

【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

(3)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五、(12分)

16.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 ① 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② 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 ③ 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体, ④ 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文字数完全相同)(4分)

示例: 诗歌是美酒,

散文是浓茶,

文学充满多变的风味。

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二)
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

第Ⅰ卷

一、(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南北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使高密剪纸集江南(玲珑剔透/淳朴浑厚)与江北(玲珑剔透/淳朴浑厚)于一身,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众多的民间艺术中熠熠闪光。高密剪纸....

以其(刚劲/稚拙)的造型,(刚劲/稚拙)的线条,盎然的意趣而独树一帜,饮誉海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造型朴实夸张, , ,反映出独到的民族审美观。艺术造.

型生动而不枯燥,讲究神似,不求细节。惟妙惟肖,毫无骄饰。高密剪纸恪守传统,不断创............

新,已呈现出蓄势待发的新局面 。 ..

1.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淳朴浑厚 玲珑剔透 刚劲 稚拙

B. 玲珑剔透 淳朴浑厚 稚拙 刚劲

C. 淳朴浑厚 玲珑剔透 稚拙 刚劲

D. 玲珑剔透 淳朴浑厚 刚劲 稚拙

2.文中加点的词语、字形和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熠熠闪光(yì) 独树一帜 B.题材 枯燥 .

C.惟妙惟肖 毫无骄饰 D.恪守(gè) 蓄势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粗旷中见清秀 精巧中藏拙补 B. 清秀中见粗旷 拙补中藏精巧

C. 粗旷中见清秀 拙补中藏精巧 D. 清秀中见粗旷 精巧中藏拙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认为电影《火星救援》里讲述的主人公在火星上克服不利条件生存下来, 开拓火星殖民地的故事荒诞不经。 ....

B.行进在南太行山幽深的峡谷中,我们每一个人屏住自己的呼吸,听着空谷足音,感到胆颤心惊。

C.地坛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淸楚的,它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

D.天津滨海新区某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爆炸物是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现场大火冲天,爆炸声震聋发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潍坊气象台发布了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警潍城和奎文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重度霾并将持续几天,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B.家乡早已面目全非,昔日鱼跃蛙鸣的护城河变成了柏油马路,杂草丛生的老城墙和墙边藤子大柳树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C.特大伤亡事件,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责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体责任 不落实、应急救援能力不强。

D.在新常态下展望未来,山东能否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人才集聚、创新发展为支撑。

二、(每小题3分,9分)

6.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雕梁画栋 咀嚼赏鉴

B.美好心情 快乐源泉

C珍爱生命 白露横江

D.紫青缭白 蹑手蹑脚

7.下列表述正确的-项是

A.《祝福》中“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句,运用倒装句式,突出了祥林嫂没有讨到一点东西的悲惨遭遇,表现了鲁镇人们的冷漠无情。

B. 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样子》等。 他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C.《红楼梦》第五回隐喻含蓄地将人物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其中《枉凝眉》 一 曲,就是专门咏叹贾宝玉和薛宝钗爱情悲剧的。

D. “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已的弟弟为“舍弟”。 “令”是敬辞,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

8.下对对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④不拘于时 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⑧以为

1秦人不暇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⑨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⑩为国者无使为积成之所劫哉 1○

12戍卒叫,函谷举自衰 ○风驰电掣 一筹莫展 脱离危险 古色古香 文采斐然 不速之客 伸张正义. 明目张胆

11/④⑦⑩○12 B. ①⑤⑨/②⑥⑧/③○11/④⑦⑩ 12 A.①②⑤⑨/⑥⑧/③○○

11/⑦⑩○12 D. ①④⑤⑨/③⑥⑧/②○11/⑦⑩○12 C. ①⑤⑨/②④⑥⑧/③○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 六国论

苏洵(宋)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

得已。

(有删节)

六国论

苏轼(宋)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供卿相,资争养士自谋。魏无忌、齐田文、 起胜、黄歇、 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魏文候、燕雄王、 太手丹,皆致客无数。 .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士人锄而尽去,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

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

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②①

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

【注】①椎鲁:愚蠢。②槁项黄馘:瘦长的脖子、黄黄的面孔。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 ..

B. 皆致客无数 致:招致 ..

C. 则民靖矣 靖:安定 ..

D. 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 使:让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骊山北构而西折 ..

B. 以凡民之秀杰者 致丹以荆卿为记 ..

C. 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 秦之乱虽成于二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B. 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12.下列选项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的 《六国论》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源是“与赢而不助吾国也”,认为各国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B.苏轼的《六国论》认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重视人才,甚至打击士人,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C.杜牧的《阿房宫赋》通过写阿房宫的的兴建及其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

D.苏洵,苏轼及杜牧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给后人以其地和思考。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5分)

(2)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别士季弟之官

黄公度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 愁共落花多,人逐征

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1)题目“别士季弟之官”中的“之”意思是 。上阙交代离别原因的一句是 。 下阙借 和 两个意象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2)下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1)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 ?(韩愈《帅说》)

(3)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五、(12分)

16.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 ① 为欧洲的音乐增辉, ② 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彩。他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 ③ 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体, ④ 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文字数完全相同)(4分)

示例: 诗歌是美酒,

散文是浓茶,

文学充满多变的风味。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不超过40个字)(4分)

①一位小学生的文章写道:“矢车菊(路边常见的白色小花)有深蓝的眼睛, 它能看到两只中午吵架的虫子,在天黑前和好;它能看到开累了的紫藤花,打着呵欠落来„„”文章的结尾问:“为什么矢车菊看到的,总和爸爸妈妈看到的不一 样?”

不难看出“矢车菊的眼睛”就是孩子的眼睛但是,在很多时候,“矢车菊”看到的,

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三)
山东省潍坊2016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016.1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 5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品评)。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 ,产生难以明状的奇妙美感。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规则),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率般的疏密。次序井然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点/装扮)得风情万种。

1.依次选用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评 规则 装扮 B.品评 规律 装点

C.品味 规则 装点 D.品味 规律 装扮

2.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攀缘 身材高挑(tiāo) B.竹竿 难以明状

C.裸露(lù)错落有致 D.韵率 风情万种

3.在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

B.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C.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

D.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注:还应思考不正确的成语该换用哪个】

A.他信手拈来一根根普通的金属丝,随意弯曲,不一会儿,一件件精致小巧的自行车、威武....

霸气的变形金刚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B.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地区海空航行飞越自由与安全”的主张,与美国“航行自由”的论调不约而同。 ....

C.在教师节前,国务院给全同中小学教师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其中包括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之配套的方案呼之欲出。 ....

D.在国内某航空企业与“去哪儿网”的纠纷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规违法。对此,有关部门不能仅听一家之言,而应详细调查,公正处理。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D.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从笔法看,有藏锋、露锋、中锋、侧锋。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若全用露锋、侧锋,则不够含蓄。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过粗过重,则显压抑。从用墨看,有浓、淡、干、湿。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失刚劲。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是运用适度。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画树,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画山石,要大小相间;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嘴一只鸣叫;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布局严整,但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天空常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画面上一叶扁舟,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湖;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中国传统绘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才具有了一种韵味独特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线条、水墨、造型、构图的种种对立要素和各种要求,但在一幅画中只要运用其中一部分要素,满足某些要求从而达到某一种统一的效果,即显现出独特的风格。例如,有的画偏重于精细,有的画偏重于简约,有的雄浑,有的清奇,有的恬静,有的飘逸。为表现某种风格或特点,画家在笔墨运用、造型构图上就有所侧重。画家们常常采用夸张手法,以突出其特色,与这种特色不协调的东西就大胆舍弃。为了追求这种统一性,画家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我们有时看到一幅画的细节似乎很粗糙、很随意,可是当观看整幅画时,立时感受到它的确气韵不凡。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整体美。

和谐与统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有机结合的。只有和谐,才能真正达到统一;而统一也不是毫无差别、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中国传统绘画由于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因此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初探》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绘画的笔墨运用和造型构图上,可以看到“和”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B.“统一”的观念常常支配着中国传统画家的创作,这种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C.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韵味独特的形式美和气韵不凡的整体美。

D.如同“和”不是完全的同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统一”也不是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

7.下列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并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通过绘画技法中的一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

B.在绘画的笔法、线条、用墨上,对其中要素的均等运用,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和”的思想。

C.画山石大小相间,画鸟一栖一飞,画人物有动有静,这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造型方面的“和”的表现。

D.讲究布局,讲究对称,注重主次衬托,重视虚实对照,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的“和”的表现。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讲求“和”,但布局上并不要求画得四平八稳,对称上也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完全一样。

B.作画时,画一叶扁舟,而不画水波纹;画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这种虚实对照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为显现某种独特风格,中国画家在一幅画中选用笔墨运用的种种对立要素时,会有所侧重,甚至只运用其中的一部分。

D.为追求统一性,突出自己画作的特色,画家们就将某些次要的、细小的情节,以及与风格或特色不协调的东西舍弃省略掉。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成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①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②之妙正当尔耳。进侍

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薨,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有删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婴城固守 婴:围绕

B.军次阳翟 次:驻扎

C.张遁举兵应之 应:对付

D.贵好音乐,耽弈棋 耽:沉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贵每缒而出战 毕礼而归之 ..

B.贵乃于地道潜出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C.固不可以常理论 作师说以贻之 ..

D.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B.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C.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D.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C.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D.宇文贵有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第Ⅱ卷(共11 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5分)

(2)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①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绘。

(1)简要分析“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的作用。(4分)

(2)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的“, ”两句常被后人用来表达对用不义手段而得到富贵的不认同态度。

(2)古诗词中杜鹃的形象常用来表达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两句就借其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 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五、(12分)

16.仿照下面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例句:正如一阵东风唤醒了一座山林一样,一首歌曲激起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憬。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①。赣菜的最大特色是原料大都产于本地。山清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没有鄱阳湖的鱼,自然就没有满口余香的东坡醉鱼;没有好米磨出的粉,自然也就没有鲜香醇美的粉蒸肉。② ,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野味。

18.阅读《秋冷了月光》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天微凉,

一路斜斜的夕阳,

街道上景色被染黄。

画面很温暖,

开心的模样,

那笑声如一串铃铛。

④⑤②③

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四)
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15-2016年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 5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品评)。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

,产生难以明状的奇妙美感。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 ,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规则),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率般的疏密。次序井然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点/装扮)得风情万种。

1.依次选用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品评 规则 装扮 B.品评 规律 装点

C.品味 规则 装点 D.品味 规律 装扮

2.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攀缘 身材高挑(tiāo) B.竹竿 难以明状

C.裸露(lù)错落有致 D.韵率 风情万种

3.在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A.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

B.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C.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

D.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 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信手拈来一根根普通的金属丝,随意弯曲,不一会儿,一件件精致小巧的自行车、威武霸气的变形金刚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B.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地区海空航行飞越自由与安全”的主张,与美国“航行自由”的论调不约而同。

C.在教师节前,国务院给全同中小学教师发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其中包括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之配套的方案呼之欲出。

D.在国内某航空企业与“去哪儿网”的纠纷中,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规违法。对此,有关部门不能仅听一家之言,而应详细调查,公正处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D.治理雾霾,要靠完善治理大气污染的法律法规,还要靠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实现。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庸”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和”。“和”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都能适度,达到一种和谐与统一。

以此观中国传统绘画,“和”的思想在其中的印迹俯拾皆是。从笔法看,有藏锋、露锋、中锋、侧锋。一幅画全用藏锋、中锋,则画面呆板;若全用露锋、侧锋,则不够含蓄。从线条看,过细过圆,则柔弱无骨;过粗过重,则显压抑。从用墨看,有浓、淡、干、湿。过浓画面沉闷,过淡画面苍白,过干则失气韵,过湿则失刚劲。因此,作画时要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并用,线条要刚柔并济、时轻时重,墨色要浓淡相间、干湿互补。当然,所有这些对立要素并非各占一半,而是运用适度。这便是“和”,是一种互补的和谐。

在造型和构图方面,中国传统绘画也处处讲求“和”,讲求“和而不同”。画树,不能画出完全平行的枝;画山石,要大小相间;画鸟,常是一栖一飞,或一只闭嘴一只鸣叫;画人物则要求有动有静,衣纹不能完全平行。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十分讲究,奇正、开合、主次、虚实都是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布局严整,但不是要求画得四平八稳,而是奇中求正,险中见稳。讲究对称开合就体现了对称,但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一模一样。注重主次,主要对象细细刻画或放在突出位置,陪衬对象寥寥数笔一带而过,虚实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色。天空常常不染色,只是一片空白,远山也是似有似无。虚实对照,既突出了主要对象,又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画面上一叶扁舟,不画水波纹,你会想到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湖;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你会想象到山脚的清溪。

中国传统绘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才具有了一种韵味独特的形式美。

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整体观念。这种整体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线条、水墨、造型、构图的种种对立要素和各种要求,但在一幅画中只要运用其中一部分要素,满足某些要求从而达到某一种统一的效果,即显现出独特的风格。例如,有的画偏重于精细,有的画偏重于简约,有的雄浑,有的清奇,有的恬静,有的飘逸。为表现某种风格或特点,画家在笔墨运用、造型构图上就有所侧重。画家们常常采用夸张手法,以突出其特色,与这种特色不协调的东西就大胆舍弃。为了追求这种统一性,画家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我们有时看到一幅画的细节似乎很粗糙、很随意,可是当观看整幅画时,立时感受到它的确气韵不凡。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整体美。

和谐与统一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有机结合的。只有和谐,才能真正达到统一;而统一也不是毫无差别、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中国传统绘画由于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因此它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初探》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传统绘画的笔墨运用和造型构图上,可以看到“和”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印迹俯拾皆是。

B.“统一”的观念常常支配着中国传统画家的创作,这种观念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C.中国传统绘画融入了和谐与统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韵味独特的形式美和气韵不凡的整体美。

D.如同“和”不是完全的同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统一”也不是毫无变化的同一,而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统一。

7.下列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中“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并不是简单的折中、调和;而是通过绘画技法中的一些对立要素和对立概念的互补而达到的和谐。

B.在绘画的笔法、线条、用墨上,对其中要素的均等运用,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和”的思想。

C.画山石大小相间,画鸟一栖一飞,画人物有动有静,这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造型方面的“和”的表现。

D.讲究布局,讲究对称,注重主次衬托,重视虚实对照,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方面的“和”的表现。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中国传统绘画在构图上讲求“和”,但布局上并不要求画得四平八稳,对称上也不能把相对的两部分画得完全一样。

B.作画时,画一叶扁舟,而不画水波纹;画山上悬瀑,下面是一片空白。这种虚实对照的特点,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为显现某种独特风格,中国画家在一幅画中选用笔墨运用的种种对立要素时,会有所侧重,甚至只运用其中的一部分。

D.为追求统一性,突出自己画作的特色,画家们就将某些次要的、细小的情节,以及与风格或特色不协调的东西舍弃省略掉。【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成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①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②之妙正当尔耳。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薨,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有删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婴城固守 婴:围绕

B.军次阳翟 次:驻扎

C.张遁举兵应之 应:对付

D.贵好音乐,耽弈棋 耽:沉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贵每缒而出战 毕礼而归之

B.贵乃于地道潜出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固不可以常理论 作师说以贻之

D.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B.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C.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D.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C.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D.宇文贵有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第Ⅱ卷(共11 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5分)

(2)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5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①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②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④风月,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绘。

(1)简要分析“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的作用。(4分)

(2)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述而》中的

“ , ”两句常被后人用来表达对用不义手段而得到富贵的不认同态度。

(2)古诗词中杜鹃的形象常用来表达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 , ”两句就借其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 苏轼《赤壁赋》中

“ ,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五、(12分)

16.仿照下面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4分)

例句:

正如一阵东风唤醒了一座山林一样,一首歌曲激起了我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憬。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

① 。赣菜的最大特色是原料大都产于本地。山清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没有鄱阳湖的鱼,自然就没有满口余香的东坡醉鱼;没有好米磨出的粉,自然也就没有鲜香醇美的粉蒸肉。② 。

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野味。

18.阅读《秋冷了月光》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天微凉,

一路斜斜的夕阳,

街道上景色被染黄。

画面很温暖,

开心的模样,

那笑声如一串铃铛。

故事里,

说书人语调很缓慢,

孩子们在台下轻轻唱。

2016年潍坊高一下学期末语文试题(五)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图片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4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