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 中考 |

【www.guakaob.com--中考】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一)
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小说散文阅读(含解析)

2016小说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1~15题。(共14分)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①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访他。

②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③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当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山的“洞天贡茶”。呷一口,满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装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 ④“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城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 ⑤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

⑥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顾远峰近岚,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竟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丫桠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

⑦“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

⑧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

⑨“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他说着,眼里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师之处,是识得再生父母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⑩说罢,他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

11 “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12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13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台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14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米

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15他一面为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

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16胡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

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做饭烧菜岂可小觑,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17 ○“你知道大千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画艺吗?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

当然在上。’”我听了,吃惊不小。

18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 ○

(选自曹积三的博客,有改动)

11. 综合全文,胡立先生受到师傅张大千的哪些影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张大千的哪些情感?(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⑫段引用了张大千的诗,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从内容、技巧两方面

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我拜访胡立,胡立先生回忆恩师张大千的诸多往事。

B. 张大千告诉胡立,烧不好菜难成一个好画家,胡立就暗暗地跟他学厨艺,最后胡立

的厨艺超过了他自己的画艺。

C. 拒当汉奸,不受伪职,隐居青城山,这些可以看出,张大千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D. 文章第5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引起下文对

张大千在青城山生活和创作的回忆。

常州

11. (3分)痴情大自然;学习厨艺;热爱家乡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

12. (3分)语言凝练文雅。运用对偶的修辞,简练的传达出张大千的对大自然的痴情,认真

的观察,细致的描摹。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语言特色很鲜明。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作者的表达。

13. (3分)仰慕张大千对大自然的痴情;感慨张大千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惊讶张大千的厨

艺高于画艺。【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蕴含的情感的分析能力。“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在全文的结尾,应该从全文的角度去思考。

14. (3分)内容:刻画了一个鬓发斑白远在天涯,挥毫作画时泪水连连,身在万里外,心里

总恋着家乡的游子形象。技巧:“万里迟归总恋乡”运用直接抒情,抒发诗人对家乡的思恋。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内容理解和诗歌手法的赏析能力。题干中明确从内容、技巧的角度分析表达思乡之情,就分别赏析。内容上赏析,主要对诗句的理解与翻译;技巧上从“总恋乡”看出诗人的直抒胸臆。

15. (2分)B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能力。B. “胡立的厨艺超过了自己的画艺”,选文中说“张大千的厨艺超过了自己的画艺”,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共16分)

河床开始回忆河流

施尔吉·原野

①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②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你能相信一个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盛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过河,可以用汹涌、清澈、波浪和白帆形容的河,它竟然没了。

③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如果河没了,鱼和水鸟的家也没了。两岸的青草没了,倒映在河里的星星也没了,因为星星不能倒映在石头上。如果河没了,连同河床一起消失是最好的。没有水,留下的河床好像是伤疤,是一条长长的干鱼的尸体。是的,干涸的河床如同尸体。是谁的尸体?是河的尸体吗?没听说河竟然还有尸体,水干了,白花花的河底只能是河的尸体。【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④干涸的河床好像在回忆,它抱着不应该拥有的沉寂回忆涛声和蛙鸣。河床回忆什么是水,它不知道水流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水会不会再来。当年水来的时候匆匆忙忙走过河

床,带来鱼虾和泥沙。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河床从来没想过一条叫做河的水流会干涸,这种惊讶比一个朝代的更迭更让人吃惊。

⑤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她的产床上已经没有了孩子,她还在等待,并且哭干了泪水。一家外媒报道,从卫星上观察,中国境内二十年前约有五万条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中已经失去了两三万条。有两万多个河床母亲手里失去了孩子,她们怀里空荡荡的,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

⑥人说,人是无所不能的,起初我不相信。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这一点,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歉疚。人把河都消灭了,还有什么做不到呢?消灭一条河比建造(请原谅我使用的“建造”这个词,这完全是人类爱用的词,而河流无法建造)一条河更容易。把河流上游的树木和竹林砍光,草原沙化,河就死了,只剩下河床这条敛尸袋。

⑦当大街出现一个带刀痕的死人时,警察会为这个人的死因搜寻原因,曰侦察破案,人类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人命关天”。如果一条河死了,没人破案,没人痛哭,更没人祭奠。所以,当中国死去两三万条河流时,人们并没觉得失去什么,因为他们不是小鸟不是青草。他们忍受气候变化并心安理得,却没一个人指认杀死河流的凶手。在所有的案件里,如果凶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的时候,罪行自然会被赦免,我们都不是罪人。

⑧我们都不是罪人,我们劝自己欢乐并制造更多的欢乐。我们保持着正常情感。而河床敞开空荡荡的怀抱,她的孩子没有了,她以为人们会惊讶会替她找回孩子。先前的人类离不开河流,人类所谓的“文明史”都诞生于河流的两岸。看地图,人类的城市多建造于河边,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名字带着水字边。古时候,人祭祀河、景仰河,谁能想到后来竟杀死了河。这何止于狠,是把事做绝了。

⑨我们应该派人到河边告诉河床,河已辞世,水利术语叫断流。我们理应为河床献上一些祭品表达歉意,因为河的消失毕竟不是小事。或者,在河边装一个高音喇叭,日夜播放河水流过的声音和鸟啼声。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选自201 5年5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释】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17.请根据文意填空。(3分)

面对河的“辞世”,作者的情感是复杂而富有变化的。开始,

后来,借大自然和河床之口,

18.结合上下文,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19.根据要求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3分)

水没等站稳脚跟歇息,就被后面的水挤走了,水比车站的人流更拥挤。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从表达情感的角度:

20.体会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总之,人应该为河的陨灭略微表示一点态度。

答:

21.本文以“河床开始回忆河流“为题,有何好处?(3分)【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

答: 镇江

17.“惊讶” “不安”(1分,只要答对其中一种即可)“痛苦”“悲哀”(1分.只要答时其

中一种即可)”愤怒” “无奈或歉疚”(1分,必须要答出“愤怒”方可得分)

【解析】此题考查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解答时要联系全文,根据文意,结合题干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在丰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乍见”就是“开始”,此时作者的感情是“惊讶”和“不安”;“对大自然来说,河没了,比人丢了钱更痛苦”“河床的悲哀是一个母亲的悲哀”,前者是借大自然之口说出的,后者是借河床说出的,这一阶段的感情是“痛苦”和“悲哀”;最后作者说“当我看到一条又一条干涸的河床时,我相信了,并为自己作为人类的一分子而感教疚”,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愤怒”和“歉疚”之情。

18.承七启下;(1分,答“过渡”亦可)既具体概括了境内河床干涸现象的严重,(1分,

意思对即可)又以“等待人类把孩子还给她们”一句引发对人类(或“人们”)行为的反思。(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语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9.(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若答“对比”亦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往昔河水的

湍急(或汹涌)、喧闹,充满着生机活力。(1分,意思对即可)(2)强烈表现了河床对往昔河流的喜爱和怀念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一般从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赏析。从文中“站稳脚跟”“歇”“挤”等词可以看出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0.①对于河流的陨灭,我们人类负有主要责任,应该有表达歉意的行为(意思对即可);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二)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2016中考语文总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的复习指导

语段阅读是中考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阅读理解。近几年,很多省市只选择两种文体加以考查,其中必考的一种文体就是记叙文。同时,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2、线索。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行踪为线索,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等等。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3记叙顺序。常见记叙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4、记叙中的描写。阅读记叙文要注意研究分析各种描写方法,并理解不同方法对不同主题的表达作用。特别要注意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而分析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议论和抒情均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它们都是记叙文中的关键部分,分析它们的作用对把握全文的中心大有助益。

6、生动、有力的词语,品味记叙文的语言,特别要注意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7、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考查要点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众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析写作方法,明确作者的意图及感情,并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赏析。

四、题型特点

以主观题为主的综合题型,多数题目的答案要用文字来表述,答案不追求唯一性和标准性,要求“意思对即可”;同时各地的开放性试题也日益增多,成为一种新颖的题型,也越来越被重视。

五、题型归类

1、基础知识类

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例2.加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什么?正确的写法是什么?

例3.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整体感知类

例1.你认为作者讲的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

例2.从全文看,点明“心存感激”深刻内涵的一句话是什么?

例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例4.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请作简要分析。

例5.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例6.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奶奶的什么感情?

例7.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人物?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例8.初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4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