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

| 中考 |

【www.guakaob.com--中考】

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一)
2014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分析

2013河南总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2河南总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1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0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09河南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二)
2015江西中考化学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命题趋势

江西2015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命题趋势

今年的中考化学试题设计始终围绕了课程标准,试题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区分度明显,内容新颖,考查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内容上,体现了基础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既继承往年的考查形式,又有一定的创新性。下面对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逐一做简要的分析。

命题点1. 物质的物理性质

近9年首次直接考查物质的状态。本题的创新点在于一改往年直接考查物理性质判断的风格,通过判断物质状态的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

预计2016年考查物质的状态等物理性质的可能性较大。

命题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近9年共考查3次,主要考察: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验证、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验证都是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基础,今年考查趋向简单。

预计2016年在选择题中考查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的可能性较大,可能为一道独立的题,也可能出现在某个选项中。

命题点3. 化肥

化肥近9年仅2009年未考查,主要考察:复合肥的判断,氮肥的判断,钾肥的判断、铵态氮肥的检验。

此题对化肥的考查形式与前几年接近,但前几年主要在选择填充题和填空与说明题中考查。

预计2016年在选择填充题和填空与说明题中考查化肥的可能性较大。

命题点4. 常见气体的制取

常见气体的制取是江西中考的必考点,2013年之前均在实验探究题的第1题进行考查,主要考查:仪器识别、反应原理、装置选择及连接、基本实验操作。但从2014年开始在选择部分考查。

此题继承2014年的考查风格,又稍有变动的提到单项选择题中。实质与2014年的12题大同小异。

预计2016年在单项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中考查常见气体制备的可能性较大。

命题点5. 自然界的水

自然界的水近9年仅2009年未考查,其中涉及的考查点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的用途、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5题这种综合考查的形式往年也有出现,但10C考查硬水与软水的区分,这是一个创新点,往年主要考查硬水软化和区分方法,而此题考查的是区分硬水与软水时所应用的思想方法。

预计2016年在选择题中考查自然界的水的综合说法的可能性较大,其中会涉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水的用途、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等知识。

命题点6.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是江西中考的必考点,涉及的物质类别有: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盐、有机物。

6题的创新点在于是近9年首次以俗名得名于它们的产地为背景考查物质的分类。且本题中提供的四种物质均是得名于它们的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但题型上考查与往年相比有一定的继承性。14B考查有关纯净物的相关说法,与物质的构成相结合,形式较新颖。

预计2016年仍会考查物质的分类,在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填空与说明题中均有可能考查。

命题点7. 环境问题【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

环境问题近9年仅2013、2009年未考查,涉及的考查点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水体污染与防治、低碳生活、化石燃料与环境。

本题将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集中在一题中考查,既有继承性又有一定的创新性。

预计2016年考查环境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可能会综合考查,也可能会单独考查其中的一个考查点。

命题点8. 微观反应示意图

微观反应示意图在近3均有考查,且2015、2014年均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2013年在选择填充题中考查,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及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构成物质的微粒、微粒个数比、化学式的意义、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

此题继承近3年的考查趋势,考查了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构成物质的微粒。

预计2016年仍会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微观反应示意图,涉及的知识点应该与近几年考查的大致相同。

命题点9. 离子共存

近9年首次单独考查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

本题既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又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问题,综合性很强。离子共存问题在往年中考中也有涉及,且形式灵活,多渗透在探究题。但今年一改往年的风格在单项选择题中单独考查,且既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又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问题。

预计2016年仍会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可能会单独考查,也可能会在探究题中渗透考查。【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

命题点10. 化学思想方法

化学思想方法近9年共考查4次,主要考查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推理法,除15年外均在实验探究题中涉及或考查。

10题在选择题中单独考查对比法的应用,而14题考查逻辑推理法,这是近几年真题的一个突破点。

预计2016年在选择题中考查化学思想方法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排除在实验探究题中考查的可能性。

命题点11. 物质变化的判断

物质变化的判断是江西中考的必考点,除2014年在填空与说明题中考查外,主要在单项选择题和选择填充题中考查。

此题继承了近9年中考的趋势,在选择填充题中考查化学变化的判断。

预计2016年在单项选择题或选择填充题中考查物质变化的判断的可能性较大。 命题点12.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江西中考的必考点,其中燃烧条件及其探究、灭火方法及其原理,在各个题型均有考查。

本题继承了往年的考查形式,但首次在选择填充题中考查灭火的原理。

预计2016年考查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可能性较大。

命题点13. 溶液的配制

溶液的配制近9年仅2013、2012年未考查,主要在计算题中考查相关计算,在实验与探究题中单独考查,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相关说法。

13题在选择填充题中单独考查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在题型和考查方式上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突破点。

预计2016年仍会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在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

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三)
最新全国卷2016-2017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测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测

化 学 试 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班级 姓名 座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1—6题每题2分,7—12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各小题的选项(A、B、C、D)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元素不足会导致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时会得侏儒症的是( )

A.钙 B.铁 C.锌 D.碘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氧 B.氨水 C.不锈钢 D.矿泉水

3.以下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

C.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工业污水可直接排入河流

D.蒸馏能降低水的硬度

4.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有关氧气的实验,其中相应实验装置有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氧气的制取 C.氧气的干燥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6 B.+4 C.+3 D.+2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浓硫酸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稀释 B.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

C.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测定pH D.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7.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K2MnO4:高锰酸钾

C.S2-:1个硫离子 B.2N:1个氮分子 D.H2:2个氢原子

8.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

【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是氧化物

B.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 1

9.荣获2015年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提纯青蒿素(C15H22O5),

青蒿素是疟疾有良好疗效。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

A.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B.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 : 11 : 40

D.每个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10.下列实验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是( )

A.用酚酞试液区别稀硫酸与食盐水

B.用水区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用相互刻划法比较黄铜片和纯铜片硬度的大小

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B.30℃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含甲物质60g

C.P点可以表示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升高温度(溶剂不蒸发)后,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

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镁粉

B.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

C.滤液中一定有Mg2+ D.滤液中一定有Ag+和Cu2+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有3小题,共34分)

13.(2分)厨房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食材:黄瓜、桂花鱼、马铃薯和牛肉,其中富含淀粉的是,

该营养素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是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其完全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燃烧过程中关闭天然气开关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属于机化合物”),微观解释打开醋瓶子能闻到一股酸味的主要原因是 。

(4)陶瓷餐具属于、“无机非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制品,清洗餐具的油渍时使用洗洁精,是利用其具有 作用。

(5)以下做法,不宜提倡的是(填标号)。

a.垃圾分类后扔入相应类别的垃圾桶 b.洗菜水用于浇花

c.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保鲜海产品 d.洗完铁锅后,擦干

14.(11分)钠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右图是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是某同学从右图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填标号)。

a.钠属于金属元素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c.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

11个单位正电荷(2)钠可以在水发生反应:2Na + 2H2O === 2NaOH + X↑,则X的化学式

【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

为 。 (3)配制一瓶右图所示的溶液,请问:①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加入水的体积为 mL;②若用6%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而成,则需6%氯化钠溶液的质量 g。

(4)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方法鉴别碳酸氢钠和氯化钠两种白色固体的方法是

(包括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15.(11分)右图是欣等五种物质的部分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A、B、C、D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C为胃酸的主要成分,D是一种红棕色粉末(“→”表示反应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D的名称是。

(2)工业上,能使D转化为铁的物质是。

(3)若A是碱,则B可能是(写化学式)。

(4)若A是钠盐,写出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共30分)

16.(11分)小林同学用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并回收催化剂二氧化锰和产物氯化钾,请你协助他。

(1)制取氧气

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①写出装置A中的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

②小林同学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原因是

(2)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残留固体按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流程回收难溶性二氧化锰和可溶性氯化钾,请回答:

①残留固体中加水后,搅拌的目的是 ,操作a是 (填操作名称)。

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四)
2015河南中考化学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命题趋势

2015河南中考化学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命题趋势

2015年中招已完美落幕,从学生体验调查与试卷分析来看,试题整体难度比去年降低(尤其计算题),题目似曾相识但又与往年不同,信息类试题的命制是今年试卷的一大亮点。试卷突显基础性、全面性、继承性、创新性、探究性等特点,对初中化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1、试题难度

试题的难度与2014年相比有所降低,但与2013年的难度相当。

2、联系实际,侧重学以致用

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让考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如第3题以生活中常见物品为切入点,考查了化学材料的判断;第13题以豫菜名品“鲤鱼焙面”为素材,考查了食物富含的营养素和糖类物质在人体中的消化产物(葡萄糖)。

3、覆盖面广,紧扣基础

今年中招化学试卷知识覆盖面大,首次兼顾了比较冷僻的常识性知识点(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试题全面覆盖《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主题下的十九个二级主题,考查内容的指向和落点紧紧围绕化学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突出了对双基的有效考查。

突出学科特点,注重科学探究

突出学科特点,以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为素材的题目在本次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试题考查了8大基础学生实验中的6个,如第10题涉及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第21题涉及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2题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涉及了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第23题考查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同时第5题涉及软硬水的检验、电解水,第6题考查了基本实验操作,第19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由此可见,试题加大了对实验技能的考查。

在实验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从所给信息中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如第23题借助Na2O2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查了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反应后产物的检验,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信息处理、实验操作和文字表达能力。

5、源于教材,精心设计

今年中招试题的许多题目学生感到“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如第14题源于人教上册P58第5题,考查了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第21(1)(2)题源于人教下册P13第1、2题,分别考查了铝耐腐蚀和不能用铁桶配制波尔多液的原因。这些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影子”,都是对教材的回顾和升华。

6、致力于创新,体现知识的发展性【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

新思想、新知识在本试卷中多次出现,使知识延伸到高中阶段,如第9题出现了“电解熔融氯化镁”;第22(2)题出现了氨气的制取、氨气与盐酸的反应;第23(4)题出现了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这种新的取材模式,使试题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新颖、生动活泼,同时起到了桥梁作用,使得初高中化学知识自然衔接,解决了初入高中的学生对化学学习不适应的问题。

总之,2015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覆盖面广,既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又重视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既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又能充分体现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二、现在逐题对2015年河南中招考试进行【试题点评】和【考情总结】,并对2016年考查趋势进行

分析

命题点1: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污染物的判断(高频点)

2017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精炼分析(五)
2017考研英语 近5年试卷命题趋势分析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考研英语方面的建议,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为了让2017年考生更高效地复习考研英语,中公考研全面整理了近五年考研英语的命题规律,2017

年考研的同学可以全面了解一下。

一、试题命制原则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英语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基于这样一个总的命题原则,试题在命制时必须体现三个特性:1.整体性:考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水平目标应该是全面和完整的;2.系统性:这些知识、能力和水平目标的布局安排彼此间密切关联并且具有次序性;3.这些知识、能力和水平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一份考研英语试卷看似只是设置了各项测试题目,可实际上这份试卷承载着两个重大的功能:1.遴选作用——“保证录取者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便于相关机构或单位的下一步工作或运作;2.引导作用——指导或引导考生及相关类别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如何学习。

因此,一份考研试题的命制汇聚了英语学术界大量的泰斗与名师,他们组成命题专家团队,经过好几轮的研讨会,倾注了历时近一年的时间和心血才使一份有信度、效度、区分度的考研试卷呈现在考生面前。

二、试题考查的核心内容

试题核心考查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语言知识

1.语法知识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考研英语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鼓励考生用听、说、读、写的实践代替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以求考生在交际中能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

2.词汇

考生应能掌握5 5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

英语语言的演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动态发展过程,它受到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这意味着需大纲词汇表不断进行研究和定期的修订。

此外,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统一考试是为非英语专业考生设置的。考虑到交际的需要,考生适应自行掌握与本人工作或专业相关的词汇,以及涉及个人好恶、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词汇。

(二)语言技能

l。阅读

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资料、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4)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5)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6)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7)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8)区分论点和论据。

2.写作

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摘要、报告等,以及一般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章。写作时,考生应能:

I)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

2)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

3)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

4)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域。

三、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卷包括试题册和答题卡。答题卡分为答题卡1和答题卡2。考生应将1—45题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1上,将46~52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2上。

试题分三部分,共52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该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在一篇240~28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考生在答题卡l上作答。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该部分由A、B、C三节组成,考查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A节(20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等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4篇(总长度约为l 600词)文章的内容,从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考生在答题卡1上作答。

B节(5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本部分有3种备选题型。每次考试从这3种备选题型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考生在答题卡l上作答。 备选题型有:

1)本部分的内容是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其中有5段空白,文章后有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能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的5段。

2)在一篇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给出。

3)在一篇长度约500词的文章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C节(5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划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

第三部分写作

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共30分。

A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意录、摘要、报告等。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总分10分。

B节:考生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一篇160~200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提示信息的形式有主题句、写作提纲、规定情景、图、表等。考生在答题卡2上作答。总分20分。

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更多考研英语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46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