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新课标2016

| 高考 |

【www.guakaob.com--高考】

高考题新课标2016(一)
2016年新课标1卷高考理综试题答案(图片版)

2016年新课标1卷高考时间是:2016年6月7日、8日进行考试,请各位考生、老师关注中国招生考试网·2016年高考动态
2016年新课标1卷高考理综试题答案(图片版)将会在考后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和更新,我们的老师也会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课标1卷高考理综相关的试题上传以及提供相关答案解析。敬请期待!
中国招生考试网最新发布新课标1卷2016年各科目的试题答案,并会第一时间完成解析、word的整理,请广大考生家长老师们及时关注,同时祝广大考生在2016高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

点击进入2016年新课标1卷高考理综试题答案下载>>> 【2016年新课标1卷高考各科真题答案解析汇总专题】
2016年新课标1卷高考理综试题答案(图片版)收集更新中...
 
【中国招生考试网·2016高考重点专题
>>>2016年全国高考真题答案专题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专题
>>>2016年全国高考成绩查询入口专题
>>>2016年全国高考分数线汇总专题
>>>2016年全国高考录取查询专题
>>>2016年全国高考状元汇总专题

高考题新课标2016(二)
2016年高考新课标理综试卷(全部)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壹)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学科&网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

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2

4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

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

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12.298K时,在20.0mL 0.10molL氨水中滴入0.10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11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

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

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 B.12

C.121 D.144

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Ω ,1Ω ,4Ω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2 B.3 C.4

D.5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 B.4h C.8h D.16h

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高考题新课标2016】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高考题新课标2016(三)
2016年高考新课标1理综试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学科&网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

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2

4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

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

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12.298K时,在20.0mL 0.10molL氨水中滴入0.10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11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

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

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氧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 B.12

C.121 D.144

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Ω ,1Ω ,4Ω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2 B.3 C.4

D.5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 B.4h C.8h D.16h

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高考题新课标2016(四)
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理数试题及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高考题新课标2016】

目要求的.

2

A{x|x4x30},B{x|2x30},则AB (1)设集合

3(3,)(A)

2

3(3,)(B)

2

3(1,)(C)

2 3((D),3)2

(2)设(1i)x1yi,其中x,y是实数,则xyi= (A)1

(B

(C

(D)2

(3)已知等差数列

{a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

(A)100 (B)99 (C)98 (D)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学.科网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B)(C)(D)

(5)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的取值范围是 (A)(–1,3) (B)(–1,3) (C)(0,3) (D)(0,3)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

(A)17π(B)18π(C)20π(D)28π (7)函数y=2x2–e|x|在[–2,2]的图像大致为

(A)

(B

(C)

(D

1

0c1,则 (8)若ab1,

(A)acbc(B)abcbac(C)alogbcblogac(D)

logaclogbc

(9)执行右面的程序图,如果输入的x0,y1,n1,则输出x,y的值满足

(A)y2x(B)y3x(C)y4x(D)y5x

(10)以抛物线C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于A、B两点,交C的标准线于D、E两点.已知|AB

|=|

DE|=C的焦点到

准线的距离为

(A)2 (B)4 (C)6 (D)8

(11)平面a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A,a//平面CB1D1,a平面ABCD=m,a平面ABA1B1=n,则m、n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B

(D)

312.已知函数f(x)sin(x+)(0

2

),x

4

为f(x)的零点,x

4

为yf(x)图

像的对称轴,且f(x)在

5

单调,则的最大值为 1836

(A)11 (B)9 (C)7 (D)5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

(13)设向量a=(m,1),b=(1,2),且|a+b|2=|a|2+|b|2,则m=. (14

)(2x5的展开式中,x3的系数是.(用数字填写答案)

满足a1+a3=10,a2+a4=5,则a1a2…an的最大值为。

(15)设等比数列

(16)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A和产品B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A需要甲材料1.5kg,乙材料1kg,用5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B需要甲材料0.5kg,乙材料0.3kg,用3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A的利润为2100元,生产一件产品B的利润为900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150kg,乙材料90kg,则在不超过600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A、产品B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元。

2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为12分)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别为a,b,c,已知2cosC(acosB+bcosA)c.

(I)求C;

(II

)若c

ABC的面积为(18)(本题满分为12分)

如图,在已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60.

,求ABC的周长. 2

(I)证明平面ABEFEFDC; (II)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公司计划购买2台机器,该种机器使用三年后即被淘汰.

机器有一易损零件,在购进机器时,可以额外购买这种零件作为备件,每个200元.在机器使用期间,如果备件不足再购买,则每个500元.现需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购买几个易损零件,为此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得下面柱状图:

以这100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的频率代替1台机器更换的易损零件数发生的概率,记X表示2台机器三年内共需更换的易损零件数,n表示购买2台机器的同时购买的易损零件数. (I)求X的分布列;

(II)若要求P(Xn)0.5,确定n的最小值;

(III)以购买易损零件所需费用的期望值为决策依据,在n19与n20之中选其一,应选用哪个?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圆xy2x150的圆心为A,直线l过点B(1,0)且与x轴不重合,l交圆A于C,D两点,过B作AC的平行线交AD于点E.

(I)证明EAEB为定值,并写出点E的轨迹方程;

(II)设点E的轨迹为曲线C1,直线l交C1于M,N两点,学科&网过B且与l垂直的直线与圆A

3

2

2

交于P,Q两点,求四边形MPNQ面积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I)求a的取值范围; (II)设x1,x2是

请考生在22、23、2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写清题号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OAB是等腰三角形,∠AOB=120°.以⊙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 (I)证明:直线AB与O相切;

(II)点C,D在⊙O上,且A,B,C,D四点共圆,证明:AB∥CD

.

的两个零点,学科.网证明:+x2<2.

有两个零点.

(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线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a>0)。在以坐标原点

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ρ=4cosθ.

(I)说明C1是哪种曲线,学.科.网并将C1的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

(II)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θ=α0,其中α0满足tanα0=2,若曲线C1与C2的公共点都在C3上,求a。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f(x)= ∣x+1∣-∣2x-3∣.

(I)在答题卡第(24)题图中画出y= f(x)的图像; (II)求不等式∣f(x)∣﹥1的解集。

4

2016年新课标I高考数学(理科)答案与解析

(答案仅供参考)

1. Axx24x30xx3,Bx2x30xx



3. 2

3

故ABxx3.

2

故选D.

x1x1

2. 由1ix1yi可知:xxi1yi,故,解得:.

y1xy

所以,xyi 故选B.

3. 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S9

而a108,因此公差d∴a100a1090d98. 故选C.

4. 如图所示,画出时间轴:

9a1a92

92a5

9a527,故a53, 2

a10a5

1 105

7:307:407:508:008:108:208:30

小明到达的时间会随机的落在图中线段AB中,而当他的到达时间落在线段AC或DB时,才能保证他等车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根据几何概型,所求概率P故选B.

x2y2

5. 221表示双曲线,则m2n3m2n0

mn3mn∴m2n3m2

10101

. 402



由双曲线性质知:c2m2n3m2n4m2,其中c是半焦距 ∴焦距2c22m4,解得m1

5



高考题新课标2016(五)
最新高考2016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1全套真题有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I)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答案在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 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 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 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 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 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题新课标2016】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C.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

稀释

D. 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高考题新课标2016】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

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2

4可通过离子交

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2

4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298K时,在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 C. M点处的溶液中cNH+=cH+=cOH 4=cCl

D. 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 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 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电场强度不变

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

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

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

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

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

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

A. 11 B.12 C.121 D.144

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

1和4,A为理想交流电流表,R3的阻值分别是3、○

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

A.2

C.4 B.3 D.5

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1h

C.8h B. 4h 16h D.

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

A. 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 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 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 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

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A. 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 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 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 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面(纸面)内,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

A. Q点的电势比P点高

B. 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 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 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

A. 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5分)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

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20Hz、30Hz和40Hz。

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它题

给条件进行推算。

(1) 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图(b)中给

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

小为______________,打出C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

S310.10cm,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2,(2) 已测得S18.89cm,S29.50cm,实验

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为_____Hz。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4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