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高考】
四川省成都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Ⅱ卷(非选择题)6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问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维护井田制 D.保护私有财产
2.《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顺应天意
3.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4.“举灭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王安石这一变法措施的作用不包括
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给予了农民人身自由 D.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5.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沦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6.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7.表1为1942~1944年陕甘宁边区庆阳县参议员统计表,它表明当地
A.停止划分阶级成分 B.实现了人人参政
C.扩大中农贫农权益 D.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8.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雀”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
A.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
10.罗马帝国统治者屋大维的顾问抱怨说:“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
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有利于解决这种“麻烦”的是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1.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
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
①反对信仰基督教 ②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③追求现世的幸福 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
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
A.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B.宣传“因信称义”
C.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D.宣扬“先定论”
13.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按荚国王位传统继承办法,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
但最终是德意志王公乔治一世得到了继承权。乔治一世意外得到王位继承权是因为议会通过了
A.《权利请愿书》 B.《大抗议书》
C.《权利法案》 D.《王位继承法》
14.某部法律文献有如下规定:
该部法律文献最有可能是
A.《大宪章》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15.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
16.图2为2011年俄罗斯发行的“斩断身上的锁链”纪念金币。此处的“锁链”是指
A.沙皇专制度
B.农奴制度
C.“村社”制度
D.黑人奴隶制度
17.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
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对此理解不止确的是,当时
的法国
A.内阁只对总统负责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 D.奉行分权制衡原则【成都市零诊历史答案】
18.19世纪,欧洲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贵族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
运动的舒适服饰流行;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时装;世界各地的服饰在欧洲销售,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 ②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推广
③工人阶级日益贫困 ④封建贵族地位逐渐衰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空间、时间和质量的量度依赖于物体运动的状态,处于高速运动中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上
的尺子会缩短,运动中的时钟会变慢。”这一科学思想的提出者是
A.牛顿 B.达尔文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20.“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
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的核心内容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图3是一幅斯大林愤怒地凝视着“烟杆”的漫画。该漫画
反映出
A.美苏走向冷战对峙
B.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美对苏进行和平演变
D.苏对美实施战争反击
22.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法国展开了一系列令美国人不满
的活动:命令舰队拒绝参加北约的军事演习,调整与苏联
的关系,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这说明法国政府
A.脱离了资本主义阵营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 D.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
23.图4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
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
日、中是亚洲一翼。可见,该学者认为
A.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日本已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C.美国在多极力量中仍具优势
D.大用力量的均衡保障了世界和平
24.某绘画派别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充分表现光、色和人气,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
主人”。这一派别是
A.现实主义画派 B.现代主义画派 C.印象主义画派 D.立体画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1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监于二代(注:夏礼和商礼),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梦想及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2)表2体现了中国近代部分有识之士的梦想。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表2相关内容。
(7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于,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
(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述的观点。(10分)
26.(16分)权力划分与制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克主张行政权与处理外事的权力虽有别,但实际上却不便于由互不隶属的人去执行。体现在国王及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立法机构有权更换国王及政府。
(据庄锡吕《西方文化史》等)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为,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国家将落到暴政下
面。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扣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同样不会遵守法律,因为法律是自己制定的。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洛克与孟德斯鸠政治主张的异同点。(6分)
材料三
(据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上述争论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哪两大矛盾?(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上述争论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达成妥协的。(4分)
材料四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成都市零诊历史答案】
第一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
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3)依据材料四指出德国宪法中的民主因素。(4分)
27.(15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这些改
革的共同原因。(6分)
材料二 日本1871年明治政府派使节团考察西方。实地接触西方世界后,对成员们的思想
引起了巨大的冲击,使之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正如随行的福田德兰所说的,在西方文明面前,他们“简直像乡下姑娘来到了上野火车站,看到行走着的时髦女郎时,愈觉得自己土里土气,恨不得钻进地洞里去”。大久保利通也发出了“深感我们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感慨„„因而最终他们“无所畏惧的放弃了己的喜好,吸纳了外国的文明”。
(据吴延谬《日本史》等)
(2)依据材料二指出使节团成员接触西方后的感受。(2分)为“吸纳外国的文明”,日本
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四川省成都市
2015届高三摸底(零诊)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椽皮撵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 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
2.《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罚不讳强大,赏不私
亲近,
① 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俱。”
② ③ ④
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B.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C.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
D.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
4.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
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 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
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 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A.青苗法 B.保甲法 C.均输法 D.市易法
5.表1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6.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无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7.1920年,粱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
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成都市零诊历史答案】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民间吉凶(礼仪), 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
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车
C.改试策论促使士于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9.表2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
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明治维新对中国知识界的吸引 ②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③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
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
A.严复的《天演论》 B.康有为的《孔于改制考》
C.粱启超的《变法通议》 D.潭嗣同的《大同书》
11.“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
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中共这声明意在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四川省成都市
2015届高三摸底(零诊)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椽皮撵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
A.恢复周礼 B.严刑峻法 C.儒法并用 D.君臣有别
2.《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① 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俱。” ② ③ ④
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B.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C.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
D.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
4.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 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
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 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
A.青苗法 B.保甲法 C.均输法 D.市易法
5.表1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6.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无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7.1920年,粱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民间吉凶(礼仪), 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车
C.改试策论促使士于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
9.表2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
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明治维新对中国知识界的吸引 ②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③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 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
A.严复的《天演论》 B.康有为的《孔于改制考》
C.粱启超的《变法通议》 D.潭嗣同的《大同书》
11.“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中共这声明意在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实践“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争取解放战争早日胜利
12.图1为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题词。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
A.中共“七大”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D.十一届三中全召开
13.西塞罗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法学思想是
A.制定成文法,限制贵族的专横
B.法律应该给罗马公民更强有力的保护
C.实行万民法,使法律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D.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14.“(它)是经典力学的第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人类掌握的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宇宙论和科学理论体系,其影响所及遍布经典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这里的“它”指的是
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15.英国历史学家马考利说:“一十在1789年、1794年、1804年、1814年和1834年都对大革命持相同看法的人,要不是神启的先知,就是顽固的笨蛋。”他强调的是
A.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 B.史学对现实具有借鉴功能
C.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 D.不同阶级对历史有不同的认识
16.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表3是近代民主实践过程中的些重大事件,其中史实与推论相符音的是
17.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时期创作的漫画《要么联合,要么死亡》(图2)流传很广,并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含义。以下对该画的解读与时代特征不
吻合的是
A.1775年要么联合反抗,要么死亡
B.1776年要么联合独立,要么死亡
C.1783年:要么中央集权,要么死亡
D.1787年:要么建立联邦,要么死亡
18.刘天纯在《日奉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
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
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
C.鼓励私人资本投资近代企业
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
19.图3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l4
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A.否定巴黎公社
B.确立共和政体
C.阻止保皇派复辟
D.建立君主立宪制
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领土由下列
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堡……汉堡。”该规定
A.维护了德意志的统一 B.继承丁军国主义传统
C.加重了封建专制色彩 D.确立了容克贵族的统治
21.《和平法令》宣布:“奉政府认为,……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政府”是指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政府 B.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二月革命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革命后的工农苏维埃政府
2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公开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这讲话标志着
A.冷战序幕揭开 B.冷战正式开始 C.两板格局形成 D.北约开始建立
23.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并被授予了诺皿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2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 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18分)思想是时代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的社会政
治生活密切相关。
(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实质及时代精神》)
(l)指出智者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智者运动的兴起与雅典的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4分)
材料二 (表4)
(2)表4中些著名人物的言论出现于16- 18世纪。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表4相关内容。(6分)
上一篇:广东高考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查询
下一篇:2016高考英语听力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