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苍藤古木

| 中考 |

【www.guakaob.com--中考】

第一篇:《2016年钦州中考语文样卷》

语 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

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每小题 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瀑布(pù) 凋谢(diāo) 英姿飒爽(sà) B.迢迢(tiáo) 萌芽(méng) 衣衫....

褴褛(lǒu) .

C.陶冶(yě) 陌生(mò) 高楼大厦(shà) D.参差(cēn) 沐浴(mù) 骇人听......闻(h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嬉闹 媚上欺下 孜孜不倦 B.殒落 袖手旁观 无与伦比

C.嗤笑 心无旁婺 豁然贯通 D.诓骗 重蹈复辙 恼羞成怒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气势磅礴的音乐喷泉、别具匠心的“海之贝”主场馆„„构成了大气、和谐、独特的北海园博....

园景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每到四月,庐山上的桃花金碧辉煌,吸引了许多前来....

观光的游客。

C.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而灿烂的笑容。 ....

D.今年初,北海沙蟹汁在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成了北海市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儿童教育的极大关注。

B.去年年底南广铁路正式运营通车,谁也无法否认这不是桂粤两地最便捷的交通要道。

C.嫦娥三号卫星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组成,它执行的是我国首次月面巡视勘察任务。

D.徜徉于格桑花海中,姹紫嫣红和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游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常有一些雅称,如把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把梅、兰、松、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B.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圣人”;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宗师,被尊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C.《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通过对范进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沁园春.雪》是最能体现毛泽东诗词宏伟气魄的代表作,词的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评价历史

人物。

2016春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测试·第1页·(共6页)

6.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精神的瑰宝。若心无国家之尊严,他们怎有如此壮行?

①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

②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

③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

④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没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

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二、现代文阅读(一)(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手烟”的危害

①说起吸烟,人们认为它只是对那些直接吸烟(一手烟)的“烟民”,或被动吸烟(二手烟)的“被害者”的健康有危害。但现在有研究发现,“三手烟”对人的健康同样有害。美国波士顿“麻州儿童综合医院”的专家们经过研究证明,即使吸烟者将烟熄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室内的家具、地毯、墙壁、衣物等物件表面上仍会残留着吸烟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②“三手烟”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甲苯、砷、铅、一氧化碳、放射性元素钋—210和其他10余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这些有毒成分成了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虽然不少烟民为了不危害别人,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足以防范“三手烟”的危害。到室外吸烟,吸烟者身上和口腔中残留的有害物质也会被带回室内,污染室内的空气;如果在室内吸烟,即使开着窗或开着风扇,也无法完全清除“三手烟”,吸烟时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很容

③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三手烟”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三手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远远低于成年人,他们如果在吸过烟的环境里“摸爬滚打”,手上、身上便会沾染这些有害物质,甚至有可能“吃下”一些。

④要消除“三手烟”的危害,有效的做法就是戒烟。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加大了禁烟的力度。2015年6月1日,我国首都北京开始施行《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的室内区

域禁止吸烟,禁烟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7.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内容,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文章开头从“一手烟”“二手烟”的危害谈起,自然地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C.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本段还运用了下定义、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D.文章语言平实、准确,如第③段中加点的“短时间内”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016春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测试·第2页·(共6页)

8.下列关于“三手烟”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三手烟”是指室内的家具、地毯、墙壁、衣物等物件表面上残留的有害物质。

B.“三手烟”是指吸烟者身上和口腔中残留的被带回室内、污染室内空气的有害物质。

C.“三手烟”是指吸烟者吸烟时散发出来的滞留在墙壁、家具等物体表面甚至吸烟者的头发和皮肤上的有害物质。

D.“三手烟”是指包括氢氰酸、甲苯、砷、铅、一氧化碳、放射性元素钋—210和其他10余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在内的有害物质。

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完全可以防范“三手烟”对人的危害。 B.消除“三手烟”危害的唯一方法是在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禁止吸烟。

C.从不吸烟的人也会患上肺癌,都是因为他们大量吸入“三手烟”,致癌物质在肺部积聚过多。

D.在室内吸烟时,可以通过开窗或开风扇减轻“三手烟”对人的危害,但无法完全清除“三手烟”。

三、古代诗文阅读(1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每题3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①②【乙】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

③④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

⑤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

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节选自朱熹《百丈山记》)

【注释】①控:连接。 ②磴(dènɡ):山道的石阶。 ③循:顺着、沿着。

④淙: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⑤山门:寺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 自高淙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心乐之 山之胜盖自此始 D.佁然不动 ... 不能容十许人 .然前瞰涧水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卷石/底以出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登百丈山/三里许 D.其声/溅溅然 A.【甲】文语言凝练,用“蒙”“络”“摇”“缀”四个字就描画了树木、茎蔓的种种姿态。 B.【乙】文详写了百丈山上的石磴和小涧,而略写了山门处的景致,这样的安排详略得当。 C.【甲】【乙】两文都属于山水游记,都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寓情于景。 D.【甲】文描写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乙】文则从正面描写的角度来突

出涧水的清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96分) 12.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请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016春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测试·第3页·(共6页)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分)(2)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3分)

(二)古诗词鉴赏(4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画线句描绘的景物特点是 ,“孤城闭”暗示了 。(2分)

15.写出全词所表达的情感。(2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7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7分,每空1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2)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 ,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4)腹有诗书应该成为我们的民族气质,因为诗词可以绘景,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 , ”描绘了静谧之景;诗词可以传情,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在康河的柔波里, ”抒写了爱恋之情;诗词可以言志,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夜阑卧听风吹雨, ”表达了报国之志。

五、综合性学习(13分)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仿照划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2分)

青春,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是自己。那么,这本书怎样才能写好?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构思,用良好的道德立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执着的追求出版!

18.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被网友们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学校就此开展主题为“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分析下面“某校学生路遇红灯后,行为与心理状况的统计图”,提取主要信息。(2分)

主要信息:

2016春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测试·第4页·(共6页)

19.名著阅读(3分)

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1)为关羽斟酒壮行的人是 。(1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故事: 。(不超过七个字,2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材料一:“背黑族”来源于“背黑锅”一词,指的是代人受委屈,替人受冤屈并以此获利的族群。“你乱说,我替你背黑锅”,一些博主在其微博内打出了“为名人不当言论背黑锅”的广告。近来越来越多的名人“微博危机”让一些人产生了借此赚钱的“灵感”。至于价格,这些“背黑族”都表示没有统一标准,要看事件的影响来定。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背黑”一族的市场可能并不大。

材料二:看到一名年迈的老太太倒地受伤,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驾驶员殷红彬将车停

稳后,下车将老人扶起。结果老人的儿子和这位老人硬说“肯定是大巴

车撞的”。大巴司机到底是肇事者还是见义勇为者?通过调阅车载监控

录像,警方发现,是一辆三轮车把老人撞倒的。随后,记者辗转联系到

二位当时就在车上的乘客,他也证实了殷红彬是下车救人。而同在车上

的乘务员反映,搀扶起那位老人后,老人还感谢他们做了好事。

(1)结合两则材料,解释“背黑锅”一词的含义。( 1 分)

(2)联系材料二的内容,给老人的儿子说几句话,要求内容有针对性,语言得体。(3分)

(3)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2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6

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

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第二篇:《福建省高考模拟试卷(最后一卷)》

"高考模拟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维生素怎么吃更有效

有些人因工作紧张和食物结构的不合理,仅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已相当困难。然而,在服用维生素人群的调查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许多服用者往往不能长期坚持服用,即使坚持服用了几个月,却往往很难感觉到效果,各种因紧张工作引起的诸多不适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因而对多维产品的效果产生怀疑。

其实这一现象在日常服用多维和矿物质极为普遍的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被许多科研人员所注意。研究发现,作为广泛参与生命代谢的必需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其对体内能量的合成,对多种疾病的防治效果是毋容置疑的。问题在于维生素对其发挥作用所要求的体内组织细胞携氧水平要求颇高。就像人缺乏氧气会四肢无力,头昏眼花一样,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体内参与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体内组织细胞的携氧不足,会使摄入的维生素处于休眠状态,未及发挥作用就被人体排出体外。而许多服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费者往往是感觉到身心俱惫才去服用,自己欠佳的身体状况已经造成了细胞含氧水平的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维生素作用的发挥。

海外科研人员针对此现象探索了许多对策。其中来自东方传统的药材——人参也被纳入了研究的视野。人参神奇的延缓衰老,消除疲劳,补益五脏的功效背后,很主要的原因是人参中富含的人参皂甙和人参多糖能提高血液中的氧气载体——红细胞的寿命和存活率,从而大大提高体内各类组织细胞的载氧能力,充沛的组织细胞富氧环境使人体中各种营养物质,包括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维生素能源源不断地进入新陈代谢循环中,真正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使你从内心深处发出健康呼吸。

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被提出,如果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再配伍入人参,效果会怎么样呢它们之间是否会产生一种组合功效呢?

为验证这一设想,伦敦大学的科研人员率先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极具说服力的双盲对照。180名在英国伦敦地区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参与了这项为期八周的双盲实验。这批中层管理人员都没有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却长期承受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所有人员被随机地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了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与人参配伍的制品,对照组只服用等量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品。测试的结果表明,在疲劳解除、情绪控制和压力调节等方面的效果,实验组人员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墨西哥国立大学主持的对625位人士进行的双盲对照实验,结果与英国的实验结论相同。

在欧美市场,这种能明显提高维生素效率的配伍有人参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品已经问世,并已进入主流的营养保健产品行列。不过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并不主张消费者自行混合服用多种维生素和人参制品,因为这两者之间的配伍剂量需要科学和精确地控制,而非人参成分越高越好。

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们不能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往往是因为工作紧张和食物不合理造成的。

B.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中配伍入人参时,并非人参成分越多越好。

C.维生素缺乏症患者在了解了维生素怎么吃才有效以后,可以自行混合服用多种维生素和人参制品。

D.有些人对多种维生素产品的效果产生怀疑,是因为他们坚持服用几个月后,亚健康状态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盲”就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均不知道自己在接受实验。

B.墨西哥帝国大学主持的双盲对照实验既自成一系列,又极具说服力。

C.能明显提高维生素效率的配伍有人参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产品,早已进入中国大陆消费市场。

D.身体状况欠佳的人,应该服用含有人参科学配方的多维产品,以利迅速改变自身的诸多不适。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3—4题。

在拿破仑墓前的演说

福煦

只要想一想,1796年,拿破仑年仅27岁已经崭露头角,就不难知道他天赋非凡的资质。他把自己的天才不断地用于一生的丰功伟业之中。

由于禀赋这种天才,他在人类军事史上走出了一条光辉的道路。他高举战无不胜的鹫旗从阿尔卑斯山进军到埃及的金字塔,从塔古斯河之滨到莫斯科河两岸。在飞舞的军旗下,他建立的赫赫战功超越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大将和凯撒大帝。这样,他以惊人的天才、不甘守成和好大喜功的本性成为胜过一切其他人的最伟大的领袖人物。这种本性,有利于战争,但对维持和平的均势却很危险。

皆苍藤古木

他把战争艺术提高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而这样就把他推到了岌岌可危的颠峰。他把国家的荣耀和个人的荣耀视为一体,他要以武力控制各国的命运。他以为一个人能够以惨痛的牺牲为代价得到一系列的胜利,换来本民族的繁荣;以为这个民族可以靠光荣而不是靠劳动获得生存;以为那些被征服而失去独立的国家不会一朝奋起,列出阵容强大、士气高昂、战无不胜的义师,推翻武力统治,重新赢得独立;以为在文明世界里,道德公理不应比完全靠武力形成的力更为强大,不管这支武力有多大。由于这样的企图,拿破仑走了下坡路。他不是缺乏天才,而是由于他想做那不可能的事。他想以当时财枯力竭的法国使整个欧洲屈膝,岂知当时欧洲已经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很快就全面武装起来。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但是,比指挥军队克敌制胜更重要的是,按照祖国的需要为祖国服务,使正义在一切地方受到尊重。和平高于战争。

的确,在处理个人的问题时,如果只依赖个人的见识才智,歪曲为尊重个人而制定的道德法律,歪曲作为我们文明基础和基督教本质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那么,即使最有天才的人,也肯定会犯错误。

陛下,请安息吧。你英灵未泯,你的精神仍然在为法兰西服务。每次国家危难的时刻,我们的鹫旗依然迎风招展。如果我们的军队能在你建造的凯旋门下胜利归来,那是因为奥斯特里兹的宝剑为他们指引了方向,教导他们如何团结起来带领军队取得胜利。你深刻的教诲,你坚毅的努力,永远是我们不可磨灭的榜样。我们研究你的言行,战争的技艺便日益发展。只有恭谨地、认真地学习你不朽的光辉思想,我们的后世子孙才能成功地掌握作战的知识和统军的策略,以完成保卫我们祖国的神圣事业。

[注释]拿破仑(1769—1821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福煦(1851—192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元帅。这篇演说发表于1921年5月。

3.“由于这样的企图,拿破仑走了下坡路。”“这样的企图”概括为四点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个人力量能战胜一切。

B.用战争手段来获取民族生存。

C.被征服者不可能武装反抗取得独立。

D.道德和公理在某个时期是可以胜过武力的。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拿破仑一方面表现了惊人的天才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好大喜功的致命弱点,这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评价拿破仑。

B.为祖国服务,尊重正义,争取和平,是比取得军事胜利更为重要的对祖国的责任。

C.一个人如果刚愎自用,不顾社会道德法律,不尊重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那就必然失败。

D.拿破仑是到他那时为止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百丈山记

[宋]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高。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溥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记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来能者。

[注]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七十里,与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磴:石阶

B、循磴而东,即得小润 循:顺着

C、阁据其上流 据:拥有

D、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 识:通“志”,记住

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十余级乃得度 B ①乡人凿石容磴以度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①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D①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

①左俯绝壑,右控垂崖

②前瞰涧水,后临石池

③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④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⑤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⑥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

B、朱子此文,在结构的安排上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特别指出其不足观者有山庵、壁其后和石台之东等处,反复告诫游人不要前往。

C、文章通篇状物写景,准确形象,细致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对景物的选择安排,又蕴含了作者的审美理念。

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可观者”“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第Ⅱ卷(共126分)

四、(24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先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用斜线(/)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译:

第三篇:《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考

高一年语文科试卷

第Ⅰ卷

一、语言基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注音,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蓊蓊郁郁(wěng) 枕藉( jí ) 参差(cēn) 妖童媛女(yuán) ...

B.壬戌(rén) . 溘死(hé) 吐哺(pǔ) 乳臭未干(xiù) ...

C.一椽(chuán) 訾詈(cǐ) 鸷鸟(zhì) 否极泰来(fǒu) ....

D.愆期(qiān) 蕈菌( xùn ) 氛围(fēn) 纤尘不染(xiā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肆业 厮叫 不言而喻 遗笑大方

B.蜿蜒 五彩缤纷 夙兴夜寐 游目骋怀

C.谛造 藕断丝连 搅尽脑汁 义愤填膺

D.漪郁 放浪行骸 向隅而泣 安之若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教育是社会阶层间实现流动的主要渠道之一,特别是对于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教育无疑是可以实现改变自身命运的终南捷径。 ....

B.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

C.关于武则天的生平事迹,研究的人虽然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然而有些观点纯属不刊..之论,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

D.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如坐春风。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B. 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C.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

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刻不容缓。

①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的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

②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③汉英文字的混杂的确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④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博大胸怀

⑤时下,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⑥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A.⑤③④⑥①② B.③⑤④⑥①②

C.⑤③①④⑥② D.③⑤①④⑥②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会不相从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B.谢家贵门 多谢后世人 ..

C.留待作遗施 采之欲遗谁 ..

D.适得府君书 少无适俗韵 ..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是(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⑥顺流而东也 ...

⑦死生亦大矣 ⑧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⑨有泉侧出 ⑩常在于险远 .....

A.①⑦⑩/②④/③/⑤⑨/⑥⑧ B.①⑥⑧/②③④/⑤⑨/⑦⑩

C.①⑤⑥/②③/④⑦/⑨/⑧⑩ D.⑥⑨⑩/②④/①③⑤⑦/⑧

8.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然力足以至焉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①⑤⑥/②④⑨/③⑦/⑧ B.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

C.①③⑥/⑦⑧⑨/②④/⑤ D.①③⑤ /②④/⑧⑨/⑥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

(甲) 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皆苍藤古木皆苍藤古木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乙) 百丈山记①

(宋)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垒石为磴②,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

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

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记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

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注释: ①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七十里,与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②磴:石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循:顺着

C.阁据其上流 据:拥有

D.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 识:通“志”,记住

10.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B.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C.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D.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指出探求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也没有什么可悔的。

B.甲文“于是余有叹焉”承上启下,转入议论。作者说古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与思索,其用意在于说明今人若要有收获,也必须有这种坚毅的探索精神。

C.乙文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

D.乙文在结构的安排上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特别指出其不足观者有山庵、石壁等处,反复告诫游人不要前往。

第Ⅱ卷

皆苍藤古木

三、(共28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③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西江月•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释: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这首词下阙描绘了哪几幅图景? (4分)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山翁”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简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3)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4)________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5)山气日夕佳, 。(《饮酒》)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 , ”

(8)《赤壁赋》中的“ , ”两句化用了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长矛吟唱的故事。

四、现代文阅读(22分)

送 春

宗璞

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属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第四篇:《百丈山记》

登百丈山三里许[2],右俯绝壑[3],左控垂崖[4];叠石为磴[5],十余级乃得度[6]。山之胜盖自此始[7]。循磴而东[8],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9]。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10];水皆清澈,自高淙下[11],其声溅溅然[12]。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13],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14],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15]。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16],无足观[17],独其西阁为胜[18]。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19],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20],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

[21],当水石峻激相搏处[22],最为可玩[23]。乃壁其后[24],无所睹。独夜卧其上[25],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26],深昧险绝[27]。于林薄间东南望[28],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29],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30],璀璨夺目[31],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32],前揖芦山[33],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34]。日薄西山[35],余光横照,紫翠重叠[36],不可殚数[37]。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38],乡人凿石容磴以度[39],而作神祠于其东[40],水旱祷焉[41]。畏险者或不敢度[42],然山之可观者[43],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44]。既皆赋诗以纪其胜[45],余又叙次其详如此[46]。而最其可观者[47],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48],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年月日记[49]。

【注释】

[1]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690米

[2]三里许:约三里路。

[3]绝壑(hè):深险的山谷。

[4]控:控扼,引接。

[5]磴(dèng):石台阶。

[6]度:越过。

[7]“山之”句:是说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胜:指风景优美。

[8]循:顺、沿。

[9]梁:桥。

[10]“虽盛”句:是说即使是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

[11]淙(cóng)下:涧水发出淙淙的声音流下。淙:流水的声音。

[12]溅溅:水疾流时发出的声音。

[13]山门:寺庙多在山林,在通往庙宇的引道上设立外门,称“山

门”。

[14]瞰(kàn):俯视。

[15]蹑(niè):踩。庵(ān):僧尼敬佛住的小屋。后来多指尼姑修行的小庙。

[16]卑庳(bì):低矮。庳:原作“痺”,误。迫隘(ài):狭窄。

[17]无足观: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

[18]西阁:指庵中的西阁楼。

[19]罅(xià):缝隙。

[20]并注:一同流入。

[21]据:占据,位居。

[22]当:面对。水石峻激相搏:山石峻峭,水流湍急,水石相撞,如同搏击。

[23]玩:观赏。

[24]“乃壁”二句:承上句说,然而在西阁后面,却是石壁,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的。“乃”,而,却,表示转折语气。“壁”,石壁。“其”,指西阁。皆苍藤古木

[25]“独夜卧”五句:是说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其”,指西阁。“潺潺(chán)”,流水声。

[26]峭(qiào)岸:悬崖峭壁。

[27]深昧:深暗。

[28]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

[29]瀵(fè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这句是说,看见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

[30]烛:照耀。

[31]璀粲(cuǐ càn):光彩鲜明。

[32]缺:指山的缺口。

[33]芦山:芦峰山,在福建建阳西北,与百丈山东西遥对。石台面对芦山。像是在拱手作揖,所以说“前揖”。

[34]历历:分明的样子。

[35]薄:迫近。

[36]紫翠重叠:是说群山在夕阳照耀下,或紫或翠,重叠相映。

[37]不可殚(dān)数:数不尽。

[38]径:小路。

[39]凿石容磴: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

[40]神祠(cí):祭神的祠堂。

[41]水旱祷焉: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

[42]或:有的人,复指“畏险者”。

[43]“然山”句:是说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是”,此,指台东神祠。

[44]之:指百丈山。

[45]“既皆”句:朱熹有《游百丈山以徙倚弄云泉分韵赋诗得云字》。

[46]叙次:依次叙述。

[47]最其可观者:最值得观赏的地方。

[48]各别为小诗:每一处另外写了一首小诗。《百丈山六咏》是六首五言绝句。今录其中题为《瀑布》一首:“巅崖山飞泉,百尺散风雨。空质丽清晖,龙鸾共掀舞。”识(zhì):记。夫:那些。

[49]年月日:这里略去了写这篇游记的具体时间。

【作者及题解】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生于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官至宝文阁待制。谥号“文”,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他是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以来,奉为“大贤”,配享孔庙,在日本和朝鲜半岛广有影响。著作繁富,除《诗集传》等专著外,有《朱文公文集》。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它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贯串,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

第五篇:《《百丈山记》阅读及答案》

《百丈山记》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痹[1]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2]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 、 、 、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注释】 [1]卑庳(bì):低矮。庳:原作“痺”,误。迫隘(ài):狭窄。[2]瀵(fèn)涌:水从源头喷出。这句是说,看见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是皆苍藤古木

A. (1)右俯绝壑,左控垂崖

(2)控垂蛮荆而引瓯越

B. (1)山之胜盖自此始

(2)亦谪居之胜概也

C. (1)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 (1)于林薄间东南望

(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D. 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第三段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壮观。

D.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丈山的美姿。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bcooco.net.cn答案Net搜索>

【小题1】A 控:控扼,引接;B前为名词,美景;后为形容词,美好的C前为炎热、旺盛;后为盛大D前为草木丛生的地方,后为接近

【小题2】B “之”是定语的标志,结构助词;A“而”前是修饰连词,后为转折连词C“于”是介词,前为“在”;后为“对于”D前为连词,来;后为介词,在

【小题3】C(第三段还有较大篇幅以重彩浓墨描写了山峰的美姿美态) 参考译文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曲折小路而上,可以发现一座寺庙,寺庙大致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门内横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桥,越过石桥向北走,踏着数级石梯能够进入一座庵中。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只有庵中的西阁楼风景优美。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南边和东边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从小池中泻出,形成前面所说的小涧。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之处,最值得观赏。然而在西阁后面,却是石壁,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的。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出了山门向东,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台,其下面临悬崖峭壁,深暗险峻。在草木丛杂的地方向东南眺望,可以看见一挂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鲜明,晃人眼目,让人不敢正视。石台正对着山西南的缺口,对着芦山,此山独立挺拔而出,周围其它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也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早晨起床向山下探视,满山遍野白云飘荡,像大海波涛起伏;而远近各座山峰隐现于其中,就像时而在飞奔,时而在漂浮,来来往往,有的涌现,有的隐没,顷刻之间,变化万千。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因而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我和刘允父、平父、吕淑敬、表弟徐周宾一起游览了百丈山, 大家都赋诗记述百丈山的胜景,我详细叙述了一行人游览的经过。百丈山最值得观赏的地方,要数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几处景点了。因此每一处另外写了首小诗来记述这里的景致,献给同游的朋友,并且借此告诉想前往(游览)却没能成行的人。

第六篇:《高二(第四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试卷》

高二(第四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 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57分)

1.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无佰叔,终鲜兄弟 鲜:无 .

B.及长,不省所怙 怙:依靠 .

C.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辍:离开 .

D.故姓是溪为冉溪 姓:名字 .

2.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夫水,智者乐也 乐:快乐 ②纵一苇之所如 如:前往 ..

③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缕:细丝 ④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倾斜,有危险 ..

⑤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尤:怨恨 ⑥诏书急峻,责臣逋慢 逋:不敬 ..

A.① ⑤ B. ② ③ C. ④ ⑥ D. ⑤ ⑥

3.下面句子加点词古今基本同义的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B.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

C.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

D,臣少多病,九岁不行 ..

4.下面句子加点词古今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B.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D.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

5.下面句子加点“致”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B.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D.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

E.街亭失守,乃马秫不听王平劝所致也 .

6.与成语“比翼双飞”中加点“比”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得软骨病,往往而剧 .

B.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

7.下面句子加点词与“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中“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

B.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 .

C.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

D.退避三舍 .

8.与例句“(是溪)无利世,而适类于予”加点“适”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D.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B.爆竹声中一岁除 .

C.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D.晨暮,洒扫庭除 .

10.下面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

B.佯狂不知所之者 .

C.告汝十二郎之灵 .

D.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 .

11.下面句子加点“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

B.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皆苍藤古木

C.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12.下面句子加点“以”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 .

B.汝殁以六月二日 .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D.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

E.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

13.下面句子加点“而”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

B.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 .

C.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

D.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

E.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14.下面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②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③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④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⑤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8)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A.① ② ③ B. ② ④ ⑥ C. ③ ⑥(7) D. ④ ⑤ ⑥

15.下面句子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C.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6.与句子“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7.下面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哪一句与其三项不同(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汝

D.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18.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A.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B.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C.得其尤绝者家.焉

D.人皆得以隶.使之。

19.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

A.合流屈曲而南 .

B.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

C.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为时止十又一月耳 .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二、阅读与解题(3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23题。

登百丈山三里许,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

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

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

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记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七篇:《朱熹《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原文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磴:石台阶

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循:顺着

C.阁据其上流  据:拥有

D.老屋数间,卑庳迫隘  隘:狭小

解析:C项,据:占据,位居。

答案:C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B.山之胜盖自此始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C.循磴而东又为石梁,度而北

D.虽盛夏亭午无暑气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解析:B项均为“助词,的”。A项,乃:副词,才/副词,是,表判断。C项,而:连词,表修饰/表顺承。D项,虽:连词,虽然,表转折/连词,表假设,即使。

答案:B

7.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2段以“涧”为中心,贯穿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作者认为山庵,壁其后不足观,游人不必前往。

D.山门伴水,枕席卧闻水韵,但时间长了更加悲伤,不过终究是可爱之景。

解析:C项文中作者认为没有什么可看的,但并未说游人可不必前往。

答案:C

8.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答案:(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流水声。

(2)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答案: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夜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林薄间东南望    薄:迫近

B.日光烛之  烛:照耀

C.不可殚数  殚:尽

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胜:胜景

解析:A项,薄:密林。

答案:A

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  )

①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②一峰独秀出 ③皆若飞浮来往 ④下临峭岸, 深昧险绝 ⑤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⑥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析:①是最后记小结之用;⑥此句不是写百丈山自然景观的,是介绍祠堂的作用。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朱熹《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朱熹《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

B.第1段作者侧重在表现其壮美的一面,云海起伏,峰峦绵亘,他选择了独特的视角,把百丈山各种姿态的美展现了出来。

C.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

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它们“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 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解析:D项“它们”错误,应为“可观者”。

答案:D

1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答案:太阳迫近西山,在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

(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答案: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

二: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山之胜盖自此始 ( ) ⑵日光烛之( 

⑶台当山西南缺( ) ⑷日薄西山 ( 

美景  面对、正对 迫近(4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十余级乃得度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B.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C.其声溅溅然 阁据其上流

D.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 曲折而上

C (2分)(A前:才,副词;后:竟,副词 B前:来,连词;后:把,介词; C它的,代词; D前:并且,连词; 后:地,连词)

1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 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

⑵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朱熹《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文章朱熹《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出自的方法。(2分)

移步换景(2分)

21.从第②、③两段所描述的不同时段的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是在表现百丈山的 ,同时更表达了他  的品格。(3分)

答:涧水瀑布的壮美景色(或:美景给自己的美感享受)(1分) 热爱自然(1分)、不畏艰险(1分)

注释

1.本文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载于《朱文公文集》七十八卷。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

2.许:表示约数。

3.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

4.控:临。垂崖:陡峭的山崖。

5.度:渡过,过去。

6.循:顺。

7.得:遇见。

8.梁:桥。

9.亭午:正午。

10.淙:流注,灌注。

11.溅溅:水流声。

12.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

13.瞰:俯视。

14.蹑:踏,踩。

15.庵:尼姑的寺庙。

16.才:仅仅。

17.卑庳:低矮。迫隘:狭窄。

18.胜:美好。

19.罅:裂缝。

20.据:通“倨”,踞坐,蹲坐,这里作“座落”解。

21.水石峻激:为合叙句,拆分开来为“水激,石峻”。

22.玩:欣赏,品味。

23.潺潺:象声词,溪水流动的声音。

24.昧:昏暗。

25.瀵涌:喷涌。

26.烛:照。

27.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夺目:光彩耀眼。

28.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

29.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30.薄:迫近。

31.殚:尽。

32.川:平野,平地。

33.飞浮:飘飞浮动。

34.径:小路。

35.祷:祈祷。

朱熹《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诗词鉴赏

36.穷:尽。

37.纪:通“记”。

38.叙次:按照次序记叙。

39.各别为小诗:各个另外作了几首短诗。按:所作小诗是六首五绝,见《朱文公文集》卷六《百丈山台咏》。

40.夫:远指代词,那些。

译文

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

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大门里边,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过了石桥往北走,踩着石梯,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只有西阁美好。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象箭射一般飞奔流出,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西阁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最值得欣赏。后面是一座石壁,没有什么可看的。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

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象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象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一样。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都象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的涌出,有的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害怕危险的人有的就不敢过去。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到这里也就没有了。

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

创作背景

这篇游记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所写的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东北。作者与同游者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叙次其详如此”,这在末节中作了交代。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而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这篇末文字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赏析

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方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文章开门见山,文尾映照题目,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结束了基本部分的内容,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显得十分集中、紧凑。有选择地落笔于六处景致,分为两组:第一组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第二组中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第一段,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述中心:“山之胜盖自此始”。“左俯绝壑,右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及得度”,一“俯”一“控”,写出地势险要,得叠石为台阶才能通过。作者在这里表现了对险奇美的欣赏。

第二段,描述循水游览,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萌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段山门前后诸景点虽历历如绘,以“跨”、“度”、“上”等行为动词,展示过程,一笔不漏地描述了游览经过和诸多景象,但其详写重点则放在幽静美的描绘上。作者以“涧”为中心,贯穿着水的描写。“苍藤古木”的掩映,伴和着“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声色并茂。“盛夏亭午无暑气”,“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点染了清幽的氛围和清冽的感受。第二段一开始先略提小涧,再谛听水声溅溅,再瞰涧水流淌,再写“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探寻了水源,再以“乃为前所谓小涧者”,照应前文,并以“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表达了作者的欣赏态度,最后归结为“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的描述,显露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情调。

第三段,先写壮美的瀑布,后又写了美姿美态的山峰。

先写瀑布。如果说第二段写出了百丈山的幽美的话,那么第三段写瀑布则重在表现壮美。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美作映衬,再写出“于林薄间东南望”的瀑布景象。“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凌空而泻,气势非凡。“沫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壮丽异常。然后写山峰。作者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然后作者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而去相组合,形成了一幅主次层次感丰富的图画。“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清晨“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凸现的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

最后一段,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这一句是作者游后的结论,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括。

这篇游记和一般平铺直叙的游记不同,作者处处留意对重点景观进行介绍、描写。如开头就直接写“石磴”,而舍去了关于登山历程的冗长叙述。又如写小涧,仅从客观方面写到了“苍藤古木”、“水皆清澈”以及涧水飞溅而下的淙淙声,和“盛夏亭午无暑气”这一游人的主观感受,笔墨无多,就点染出了此地环境的清幽宜人。

作者在介绍自然景观时,还擅于运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即先叙述该处属平常景观,然后从中找出可供游人欣赏或可能使游人感兴趣的某一侧面、景点来进行介绍。如写山中六景之一的山门,仅有一“不能容十许人”的小屋,殊无可观,而作者用一转折语气,以“然”字领起,指出此地亦别有情趣。因为它“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倘若炎夏登临,峡风拂面,定当十分畅快,就使读者不禁心向往之了。又如写到山庵时,以为它“才老屋数间”,且狭小低湿,自然无可欣赏,而作者用一“独”字领起,指出庵之西阁却为一胜景,特别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遇,叙述了夜卧其上,下听泉声潺潺,所引起的悲凉之感。

百丈山中最吸引游人的,是石台和石台周围的景色。从“下临峭岸”的石台上,既可于“林薄间”望见前岩岩穴中喷涌而出,“投空数十尺”的瀑布;又可远眺“数百里峰峦高下”的壮观景色。还有变化万千的云海、冉冉西沉的夕阳。真是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为了突现石台及其周围景色之美,作者多次运用了恰切而生动的比喻,如说瀑布飞沫“如散珠喷雾”,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云海中诸山“若飞浮往来”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那描写瀑布飞沫为日光所照时的景象的一段文字,虽为直叙,但由于能为山水传神,其技巧也不能不令人叹服。

第八篇:《百丈山记朱熹阅读答案》

百丈山记朱熹阅读答案

朱熹

①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②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痹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③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⑴山之胜盖自此始 ( ) ⑵日光烛之( )

⑶台当山西南缺( ) ⑷日薄西山 ( )

⑴美景 ⑵照 ⑶面对、正对 ⑷迫近(4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十余级乃得度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B.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D.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 曲折而上

C (2分)(A前:才,副词;后:竟,副词 B前:来,连词;后:把,介词; C它的,代词; D前:并且,连词; 后:地,连词)

1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 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

⑵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6分)⑴乡里的人在石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来行走,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了祭神的祠堂(容、度、而,各给1分) ⑵因此每处另外写了一首小诗来记述这些地方的景致,献给一起游玩的几个朋友。(各、别、识, 本文来自

20.根据作者交代的游览路线,文中写景所采用的是□□□□的方法。(2分)

移步换景(2分)

21.从第②、③两段所描述的不同时段的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是在表现百丈山的 ,同时更表达了他 、 的品格。(3分)

涧水瀑布的壮美景色(或:美景给自己的美感享受)(1分) 热爱自然(1分)、不畏艰险(1分)

登上百丈山约三里多路,右边俯临深险的山谷,左边连接着陡峭悬崖;重叠的石块形成台阶,走了十多级台阶方才越过。百丈山的优美景色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了。

沿着石阶向东走,就能看到一个小涧,有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涧里长满苍翠的藤蔓和参天的古木,这里即使在盛夏中午最炎热的时候,也感觉不到逼人的暑气;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声音。越过石桥,沿着两边山崖曲折小路而上,可以发现一座寺庙,寺庙大致有三间小屋,都不能容纳十来个人。但这里前面可以俯瞰清澈的涧水,后面临近一泓小池,习习清风从两边山峡间吹来,整日不停。门内横跨小池的又是一座石桥,越过石桥向北走,踏着数级石梯能够进入一座庵中。庵里只有几间老屋,低矮而又狭窄,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的。只有庵中的西阁楼风景优美。溪流从西边山谷中顺着石头缝隙奔射而出于西阁之下,南边和东边溪水一同注入小池中,从小池中泻出,形成前面所说的小涧。西阁位居小涧的上游,正对着湍急的水流和峻峭的山石相撞搏击之处,最值得观赏。然而在西阁后面,却是石壁,没有什么风景可看的。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宿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可爱罢了。

出了山门向东,走十多步,可以看到一座石台,其下面临悬崖峭壁,深暗险峻。在草木丛杂的地方向东南眺望,可以看见一挂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凌空而下长达几十尺。瀑布的飞沫就像飞散的珍珠喷洒着雾气,在日光照射之下,光彩鲜明,晃人眼目,让人不敢正视。石台正对着山西南的缺口,对着芦山,此山独立挺拔而出,周围其它几百里间的高低山峰,也都历历在目,十分分明。太阳迫近西山,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早晨起床向山下探视,满山遍野白云飘荡,像大海波涛起伏;而远近各座山峰隐现于其中,就像时而在飞奔,时而在漂浮,来来往往,有的涌现,有的隐没,顷刻之间,变化万千。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因而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那些畏惧险途的人不敢走,但百丈山值得观赏的景物到此也就穷尽了。

第九篇:《关于描写纪念屈原的唐诗50首集锦赏析》

关于屈原唐诗50首

01江上吟

李白(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关于描写纪念屈原的唐诗50首集锦赏析

02笑歌行

李白(唐)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笑矣乎,笑矣乎。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笑矣乎,笑矣乎。

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03祠南夕望

杜甫(唐)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04端午   

文秀(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05题屈原祠    

(唐)洪州将军

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柌堂小水滨。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06屈原庙

(唐)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葸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07春秋战国门.屈原        

(唐)周昙

满朝皆醉不容醒,众浊如何拟独清。江上流人真浪死,谁知浸润误深诚。

08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唐)李嘉祐

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

锵锵铜鼓芦叶深, 寂寂琼筵江水绿。

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

帝女凌空下湘岸,番君隔浦向尧山。

月隐回塘犹自舞, 一门依倚神之祜。

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睹。

逐客临江空自悲,月明流水无已时。

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

09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此公时贬舒州司马)

(唐)李嘉祐

自顾衰容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江头鸟避青旄节,城里人迎露网车。

长沙地近悲才子,古郡山多忆旧庐。

更枉新诗思何苦,离骚愁处亦无如。

1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1涉沅潇

(唐)李绅

屈原死处潇湘阴,沧浪淼淼云沉沉。蛟龙长怒虎长啸,山木翛翛波浪深。

烟横日落惊鸿起,山映余霞杳千里。鸿叫离离入暮天,霞消漠漠深云水。

水灵江暗扬波涛,鼋鼍动荡风骚骚。行人愁望待明月,星汉沉浮鬼长号。

屈原尔为怀王没,水府通天化灵物。何不驱雷击电除奸邪,可怜空作沈泉骨。

举杯沥酒招尔魂,月影滉漾开乾坤。波白水黑山隐见,汨罗之上遥昏昏。

风帆候晓看五两,戍鼓咚咚远山响。潮满江津猿鸟啼,荆夫楚语飞蛮桨。

潇湘岛浦无人居,风惊水暗惟鲛鱼。行来击棹独长叹,问尔精魄何所如。

12题武关

(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13太和初靖恭里感事

(唐)许浑

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谤起乘轩鹤,机沉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14夜泊湘江

(唐)于武陵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凉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一作南行客,无成空白头。

关于描写纪念屈原的唐诗50首集锦赏析关于描写纪念屈原的唐诗50首集锦赏析

15归山作

(唐)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16湘川怀古

(唐)清江

潇湘连汨罗,复对九嶷河。浪势屈原冢,竹声渔父歌。

地荒征骑少,天暖浴禽多。脉脉东流水,古今同奈何。

17赋

(唐)李峤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18听弹沈湘

(唐)雍裕之

贾谊投文吊屈平,瑶琴能写此时情。

秋风一奏沈湘曲,流水千年作恨声。

19芳草

(唐)黄滔

泽国多芳草,年年长自春。应从屈平后,更苦不归人。

20古意二首(拟陈拾遗)

(唐)孙郃

其一

屈子生楚国,七雄知其材。介洁世不容,迹合藏蒿莱。

道废固命也,瓢饮亦贤哉!何事葬江水,空使后人哀。

21续幽愤

(唐)曹邺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22三闾大夫

(唐)刘威

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青史已书殷鉴在,

词人劳咏楚江深。竹移低影潜贞节,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离骚见微旨,肯教渔父会升沈。

23招屈亭

(唐)汪遵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

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24屈祠

(唐)汪遵

不肯迂回入醉乡,乍吞忠梗没沧浪。

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犹疑恨楚王。

25渔父

(唐)汪遵

棹月眠流处处通,绿蓑苇带混元风。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

26三闾庙

(唐)汪遵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27过鄂州

关于描写纪念屈原的唐诗50首集锦赏析文章关于描写纪念屈原的唐诗50首集锦赏析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68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