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旱苗得雨造句造句篇一
《孟子梁惠王上的成语》
不违农时
读音: bù wéi nóng shí
释义: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造句: 不违农时,减少误工,也十分重要。(毛泽东《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
不远千里
读音: bù yuǎn qiān lǐ
释义: 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不远万里
读音: bù yuǎn wàn lǐ
释义: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箪食壶浆
读音: dān sì hú jiāng
释义: 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造句: 时操引得胜之兵,陈列于河上,有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常与“迎接”连用
丢盔卸甲
读音: diū kuī xiè jiǎ
释义: 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景象。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 落荒而逃 狼奔豕突
反义词: 克敌制胜 旗开得胜
洞察秋毫
读音: dò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饿莩遍野
读音: è piǎo biàn yě
释义: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造句: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放辟邪侈
读音: fàng pì xié chǐ
释义: 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造句: 然而民不知义,复迫困穷,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宋·程颐《上仁宗皇帝书》)
妻离子散
读音: qī lí zǐ sàn
释义: 一家子被迫分离四散。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造句: 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家破人亡 离乡背井
反义词: 破镜重圆 欢聚一堂
弃甲丢盔
读音: qì jiǎ diū kuī
释义: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弃甲曳兵
读音: qì jiǎ yè bīng
释义: 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造句: 杀得冷军左支右绌,只好弃甲曳兵,败阵下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 抱头鼠窜
反义词: 马到成功 所向披靡
秋毫之末
读音: qiū háo zhī mò
释义: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深耕易耨
读音: shēn gēng yì nòu
释义: 易耨:勤于除草。深耕细做,及时除草。比喻精心耕种。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造句: 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谷,吾得而食之。(《二程全书·遗书十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比喻精心耕种
近义词: 精耕细作
始作俑者
读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释义: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造句: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近义词: 罪魁祸首
嗜杀成性
读音: shì shā chéng xìng
释义: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率兽食人
读音: shuài shòu shí rén
释义: 率:带领。带着野兽来吃人。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
造句: 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统治者虐政害民
挟山超海
读音: xié shān chāo hǎi
释义: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造句: 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天方夜谭
仰事俯畜
读音: yǎng shì fǔ xù
释义: 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造句: 坐书院可仰事俯畜。(清·恽敬《答来卿》)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泛指维持全家生活
近义词: 仰事俯育
缘木求鱼
读音: yuán mù qiú yú
释义: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自: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造句: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缘木求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