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

| 体育高考 |

【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一
《歌颂学校的诗歌》

歌颂学校的诗歌

如果说,学校是一座高山, 那么,我们就是山脚下的小草, 在大山的庇护下慢慢成长。 如果说,学校是一盏点燃的灯火, 那么,我们就是黑暗中的人们, 在灯火的引导下,走向光明。

如果说,学校是温暖的家,

在家的呵护中渐渐长大。

啊,学校,您就像我的母亲,

我爱我们的学校,

黑暗中人们对灯火的感激;

带着深深的敬意,

我们乘着花儿的芳香,

啊,

花儿会结果,

但无论何时

我们心中屹立不倒的丰碑

那么,我们就是家快乐的孩子, …… 在您的怀里,我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快乐!就如同小草对高山的尊敬; 孩子对家的热爱! 带着浓浓的爱意, 在知识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亲爱的学校, 我们会长大。 您永远都是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二
《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三
《关于诗歌》

关于诗歌

我路过,我看你微笑.我不仅是路过.所以,我纪录,我的脚步,你的微笑,我们在一起的好日子.

1.关于当下诗歌

1> ◎当下诗歌的阅读与接受◇韦白

■ 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常常被问及当下诗歌何以缺乏读者的问题。我以往的回答也和大家一样,把一切问题归咎到体制的不合理和诗歌教育的缺乏上。诚然,体制的弊端可能是很主要的,与体制息息相通的诗歌教育也确实是大有问题,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我们很可能忽略了一个同样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诗歌阅读所需要的“心境”的缺失。

■ 诗歌和戏剧一样,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在“慢”中凝神专注。诗歌阅读所需要的“心境”是在社会生活的“慢”的节奏中实现的。而当下生活已处于一种物质的高速运转中,这对于一切有赖于“慢”中体会的艺术,都是毁灭性的。这已不是一种兴趣的浓淡问题,而是一种心理结构的转变而导致的兴趣转移。

■ 诗歌本来最亲近于一种心理的诉求。人们想要最直接地传达出内心的声音,本来是最容易接近诗歌的。但诗歌对于内心压力的缓解恰恰又是深层次的,她不是一种表层的抒解。这对于精神处于高度紧张而压抑的人群来说,内心深处的抒解固然重要,但疲惫的身心所要求的、更多且更为迫切的是一种情绪的瞬间放松和休息,这恰恰又是诗歌所不能提供的。

■ 八十年代的“诗歌热”,虽然在文化圈中被过份地神化了。但那时的社会氛围,正好提供了一种较为合适的诗歌阅读的土壤。首先,在许久的禁锢之后,人们的心头有一种强烈的想要倾诉的愿望;而商品经济的浪潮并未形成,人们仍然处于一种“慢”的生活节奏中。

■ 当下诗歌标准的混乱甚至缺失,诗歌作品的混乱和芜杂,无形中也败坏了人们对于诗歌

的阅读“心境”。即使是一些对诗歌抱有好感的读者,他们在浏览了充斥于各大论坛的“垃圾诗歌”之后,也会变得心浮气躁,丧失掉阅读优秀诗歌所需要的“阅读心境”。而这又是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所必然面临的困境。网络本来应该只是一种传播诗歌的载体,但由于它的便捷和并不具备筛选能力,以及它急迫的时间感和光纤信号的流速,使一些寄生于网络的诗歌写作者或阅读者,无形中被速度挟裹着,而成为了短暂、快捷而又“无深度回味能力”的发射器、传播器和接受器。

■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不适合阅读诗歌的时代。但它决不是一个不适合生长诗歌的时代。诗歌在当代文化中的被边缘化,部分是诗歌内部的问题,更主要的应该是社会文化的教育机制和传播机制的缺陷,以及大众对诗歌阅读“心境”的丧失。

韦白于长沙雅园

2006-05-25

2>.诗歌的时间意识呈现

寿州樊子 ---浅析平民诗社5月份部分作品

吃了吗?

吃了

这首题为<<三中全会以前>>的小诗是贾平凹最早发表在80年代初期的<<诗刊>>上的.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眨眼过了二十多年,今天回头读这首诗就颇感倒胃口了.北岛有首名诗<<生活>>就一个字:网;顾城的: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等过去被大众奉为经典的诗歌,现在回过神再一打量:呵呵,这类诗歌的写作现今写诗的小青年一口气能写一箩筐.

过去很多的诗歌作品大都人为地烙上时代的胎痣,随着时间的推移,诗的特定空间开始

萎缩了,很多诗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功能在逐步丧失.比如已载入中国诗歌宝典的梁小斌的<<洁白的墙>>,除去其存在的特定历史环境,剥去其"伤痕文学"的外套,如过放在今天发表,可能会让一些精明的诗歌读者读得莫名其妙,甚至让大家不屑一顾.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诗歌的时间存在意义是什么?

胡赛尔在<<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一书中将时间区划为内在的和客关的.从诗歌的角度研判下,也能找到与其论点相靠拢的佐证."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经.齐风.鸡鸣>>)."泛彼柏舟,也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经.邶风.柏舟>>).鸡鸣是时间的客观存在;而"耿耿不寐"则是时间的内在心理活动.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的时间呈现意识要复杂的多.诗歌意义上的时间划分更难以厘清的.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王羲之于<<兰亭集序>>里也感慨:俯仰之间以为陈迹.我在此不是感触人生哲理时间观念.我们读一首诗,古老的也好,现代派的也罢,时间的存在于不同历史段的诗里有着不同的作用与特点.

"一旦夜晚,披上宽敞的黑袍/我体内的罪孽开始萌动,如蛇/爬向不知名的洞穴''(无算子<<恶之花>>).<<恶之花>>是法国象征派大师波特莱尔的扛鼎之作,诗集中大量的骷髅,蛇,虫豸,枯木等诗的物体与诗人的个性时间向度交媾于一起,呈露出诡密,荒谬,怪异的诗歌世界;折射出诗人内心的茫昧与抗争.今天读来,其诗性的光芒依旧明润.诗人无算子提倡诗的"直白'',他认为诗歌:敢于揭破一切面,解剖灵魂,直面生存.诗人"直白"地描述出:恶,开出灿烂如罂粟/鲜艳红唇,毒蚀心肠",但诗人入诗的时间的指向性是模糊的,也可称为诗的时间意识的盲指性.正因为"一旦夜晚"的盲指性,尽管诗人动用了波特莱尔式的蛇,罂粟等明确意象体,其还是机智地在"直白"的时空维度里趋于诗的盲指的进一步定位:身体里的钟必然会敲响/在黑夜的边缘,我选择匆匆离去.诗的盲指的优势可以将诗人个体的时间意识加以拓延和固定.我们再来看看写"夜晚"的另一首诗."向左,我们跨过沟壑/今晚你将明亮如灯/积子成熟,幻象得以从镜子中剥离/你说,请把月亮的声音调大些吧"(涂灵<<狂欢>>).诗人涂灵在这里动用了时间的强指性手段:今晚.我们在诗里看到一个强指性的时间布局:月亮,苏打水盖过的枝头,瓦片搭的房子.在强指性的时间文本概念里,我们看到的是诗人自嘲,自虐的后现代主义情绪.

同样,寿州樊子的<<乌鸦>>也在描述"夜晚"的."臀部掉进夜的裂缝,它/腹里可能的孩子是风与星光./在一条冬季的楝枝上/乌鸦,我的爱人/我描述过你的眉头与尾部,你中间的/胸和心跳/被一场白雪压迫着.''(寿州樊子<<乌鸦>>).这里的"夜的裂缝"不是时间意识的盲指和强指是时间的隐指.真正明确的时间轴线都在隐蔽,风与星光,楝枝等物体所固有的时间文本概念被诗人偷偷地转嫁给了一场白的雪.诗歌的时差从臀,楝枝,眉头,胸等隐隐地集中到一场雪,时间跨度巨大却又在隐匿中无痕迹地完成了事物之间的概念所指性的互换.<<乌鸦>>也是"性爱"的一种时间隐指.<<诗经>>里<<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古代民众对"性爱"问题的理解.诗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乐我员.把<<乌鸦>>的时空和两千五百年的<<郑风.出其东门>>做个链接,我们哪怕牵强点也看到"縞衣綦巾"可以隐隐地联姻"一场白的雪".对于异体的描述,在80后诗人陈巨飞那就变得大胆而热烈了."白天在大路上看见的女人,很白/到了夜里也很白,像放在床上的手电筒/这个女人,白天在大路上走/晚上就在男人的脑袋里走/她走来走去的,把世界走成白茫茫的一片"(木槿花突然开<<白天在大路上看见的女人>>).诗人陈巨飞的时间意识呈现形式很随意,白天与夜晚被一个女人站拒,让一个女人去消耗或者说让一个女人去被动地去接受.同樊子的<<乌鸦>>相比,两者的时间意识的呈现出现极大的差异,但通过对被描述体的最终呈现,两位诗人又找到了时间的交叉点:对爱情和性的怀疑与回避.

我现在的思路不是要像个时间的学问家来解剖其外在构造与内在细胞组织.现代诗歌复杂就复杂在诗歌的时间意识的最终呈现上.不管何种流派何样的写作手法因入诗者的个体时间意识的理解与经验的把握的迥异,在同一时间段对一轮月亮的诗的表达十人肯定有十种不同的表达结果."吞噬树林的是黄土/吞噬百姓的是黄土/吞噬天空,星斗,光明/以及骨气的也是黄土"(且歌且骚<<黄土>>).在这首诗里你看不到时间的影子和细节.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时间意识的整体命名与定义.而整体意义上的时间呈现往往是宿命的.北岛<<宣言>>里有: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与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北岛的"地上"和且歌且骚的"黄土"的时间内涵上可能有所接近.北岛选择"天空"还有"文革"后一代人的追求和觉醒;那且歌且骚的天空反过来为黄土吞噬,可见现代化的时空的抽搐和困顿.

当然,诗歌的时间文本概念是不可解的.不同年龄不同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不同个性,诗歌意识的文本呈现是良莠不齐的.雪莱的<<西风颂>>,屈原的<<离骚>>是有时间的局限性的,但

至今还被光为流传,不失光泽,那就是优秀的诗歌的时间呈现往往俱备了人性真善美的共性.

中国现代诗歌的最大弊端就是诗歌时间意识的政论化与模块化.过去很多看似优秀的诗歌过早夭折或者不能再受到后人的追捧是因中国大多诗人的时间观点不能真正从诗歌本义角度来定位和拓宽.在此,我来抖露郭沫若大师的话给大家看看:凡是反动派都是血吸虫,帝国主义,蒋介石,右派分子等等都是瘟神,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都已把它们送走了.(郭沫若<<就当前诗歌的主要问题答本社问>>,<<诗刊>>1959年1月号)还有<<光明日报>>1965年7月31日的:这种思想的种子,通过<<长征诗>>已散布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它地区.我手头还有更多大诗人的"黑暗"材料,我在这里不是给郭大师脸上抹黑,我翻出这些老帐目的是提醒当今的诗人要有什么样的时间意识.我们该明白一点:我们的文字不能左右时间,也不能让时间来左右我们的文字.那诗人该咋办呢?----所以中国暂时还出不了诗

乌鸦

臀部掉进夜的裂缝,它

腹里可能的孩子是风和星光。

在一条冬季的楝枝上

乌鸦,我的爱人

我描述你的眉头与尾部,你

中间的胸和心跳

被一场白雪压迫着。

我看到的土拔鼠,亲热

争吵,扭打;然后在土壤里

留下孩子,父母,食物与水

然后消失,然后于另一片土壤

就是我们邂逅的地方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四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五
《关于爱情的现代诗》

1、《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2、《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 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 紧握在地下, 叶, 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3、《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白了, 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 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者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 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4、《画廊里的美少女》

有蔬菜的静物画和注视它的你, 那么地静。 那静物画中的种种色彩以其自身存在的强度震颤。 假如没有光它们又能怎样? 陌生人, 我喜欢你如此静静地站立在你携带着的光的强度里。

5、《插曲的尾声》

爱情的光圈那时罩在你, 亲爱的,和我中间。 再也找不到当初让我们紧紧相依的地方, 当时看见我们相爱相聚的地方已经空空荡荡。 那些花朵和芬芳的空气, 他们此时会不会想起我们的来临? 那些夜鸟会不会尖声鸣叫, 发现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连? 虽然我们有过炽热的誓言虽然我们有过忘怀的欢乐, 可狂欢的极限之后苦难在今天判决。 深深的创伤; 没有呻吟:破声而笑; 但又倔强地忍耐; 这条爱情的道路,比顽石还要坚硬。

6、《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7、《独白》

在剥蚀的廊柱之下, 在梦和虚无之间, 你的名字的声音穿插进我不眠的钟点。 你那浅红的长发, 是夏日的闪电, 以甜蜜的强暴的力量起伏于黑夜的脊背。 梦里的黑暗的流水在废墟间涌淌, 从虚无中构成了你: 痛苦的发辫,已经遗忘。 夜色中湿润的岸边, 横陈着拍击着一片梦游里的海洋, 一无所见。

8、《再别康桥》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9、《我的心灵和我的一切》

我的心灵和我的一切我都愿你拿去, 只求你给我留下一双眼睛, 让我能看到你。 在我的身上没有不曾被你征服的东西。 你夺去了它的生命, 也就将它的死亡携去, 如果我还须失掉什么, 但愿你将我带去, 只求你给我留下一双眼睛, 让我能看到你。

10、《我的爱情并不是一只夜莺》

在黎明的招呼中苏醒, 在因太阳的吻而繁华的地上, 它唱出了美妙的歌声。 我的爱情并不是可爱的园地, 有白鸽在安静的湖上浮游, 向着那映在水中的月光, 它的雪白的颈子尽在点头。 我的爱情并不是安乐的家, 像是一个花园, 弥漫着和平, 里面是幸福, 母亲似的住着, 生下了仙女:美丽的欢欣。 我的爱情却是荒凉的森林; 其中是嫉妒, 像强盗一样, 它的手里拿着剑:是绝望, 每一刺又都是残酷的死亡。

11、《紧紧地结合》

我生长起来只是为了你。 砍下我吧, 我这棵合欢树需要你这般殷勤。 我长成了一朵鲜花只是为了你。 剪下我吧, 我这株百合不知是含苞待放, 还是长成了花朵。 我是碧波一泓也是为了你。 饮下我吧, 连水晶都忌妒我的水儿是那么清莹。 我长出了翅膀也是为了你。 猎取我吧, 我是那灯蛾围绕着你的激情烈火翩翩飞翔。 为了你, 我甘愿受苦你的爱情损伤了我, 而又使我甘甜! 斧头和猎网也使我幸福剪刀和渴饮也使我喜欢! 倾全身的血液奉献给你, 我的爱人。 这血凝成鲜红的伤疤什么钮扣也比不上它美, 有什么首饰能比它漂亮? 我把七根骨刺别在头发上以此代替水晶发卡。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六
《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现状》

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现状

谈及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无论历史轮替到哪一个朝代,都有着一大

批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学与文化思想继承的国人存在。正是如此,中国的千年文

化圣火才得以传承不息。

回顾数千年的文学史,正是因为有了像《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和《红

楼梦》等等一大批文学史书著作的存在,我们才能得以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我

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才能够让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更加繁荣地继承与发展下去。

而诗歌在文学范畴内一直占据着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早在文字还没有发明之

前,就已经有了诗歌的存在。西周时期《诗经》的出现,真正奠定了诗歌在文学

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此后的《离骚》,汉乐府民歌,魏晋时期以五言诗为代表的

“建安文学”、“桃源诗派”,到唐诗的繁荣,宋词的兴盛,再到明清时期的流派

众多,名家辈出。上千年的文学史进程中,我国诗歌的发展史在每一个朝代都能

以不同的特征出现并且兴盛,而且对于诗歌的思想传承从未中断过。

民国五四运动时期,由于大量西方先进文化与思想的融入,我国也开始了另

一方新的文化思潮,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胡适先生倡导下的白话文改革,诗

歌也随着白话文的推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胡适先生的白话诗《蝴蝶》成

为了现代诗歌的开山之作。随后,包括郭沫若、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

闻一多、李金发、穆木天、冯至等一大批诗人为白话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还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歌流派,例如:创造社、新月派、早期象征诗派、

新格律诗派等等。

随着白话文的普及,诗歌创作也掀起了一阵热潮,从白话文改革至今的近九

十年时间里,几乎每隔十年都有一批现代诗歌的代表诗人涌现。现代诗坛上的林

徽因、戴望舒、艾青、纪弦、郑愁予、杨牧、食指、周梦蝶、余光中、洛夫、陈

敬容、穆旦、牛汉、欧阳江河、北岛、舒婷、顾城、骆一禾、西川、海子等为新

诗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现代诗歌的出现在形式打破了文言格律诗的框架,在表达形式和抒写格式上

更加自由。同时,现代诗歌即是新生的,又是旧体诗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虽然在

格律和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表达的思想情感还是秉承传统的。现代诗在继承传

统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的优秀思想,波特莱、魏尔哈仑、波特莱尔、歌德、普希

金、叶赛宁等外国作家和诗人对近代中国诗人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却,外国的文化也对国内的

传统文化造成很大冲击,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围绕着“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国民经济,而文化软实力却太过薄弱,传统文化思

想的继承走入一个困局,文学因为与社会经济的“脱节”而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摈

弃,与八十年代的文学思潮相比,现在的文学界实在令人堪忧,更谈不上能再现

民国时期的辉煌了。

留之无用,弃之不行。文学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恐不是单个人

或是政体的统治思想造成的,与整个社会的心态和大众的时代潮流思想有关。纵

观现在整个文坛,已难再有大师级的人物出现了,较有声望和成就的大多数文化

学者和文学名人都已将近晚年,像“80后”、“90后”这一辈的年轻人,已经很

少能有在文学上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

近些年来,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则越来越令人堪忧,很多诗歌内容过于形式

化和情绪化。不是毫无感情基调地赞扬社会,歌颂事物,就是丝毫没有现实基础

的情感吐槽。虽然现在还有很多类似于《诗刊》、《诗林》等诗歌刊物的存在,但

是,这些刊物上的作品都普遍存在着一个同质化问题,很难找到能够代表一个时

代,代表一个高度的诗歌作品。有些诗歌追求长篇大论,篇幅过于冗长,造成表

达的情感意象过于分散,常造成“文字堆积”的现象。因此,当下的很多所谓诗

歌并不能真正称得上诗歌,而是一行行文字而已。长诗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这首

诗的主旨,每一句话在文中都要有一个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不是让人觉得可有可

无,感情模糊。卫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堪称是长诗中的经典之作,诗中句

句紧扣主题,字字不可或缺。而有些习惯于写篇幅短小的诗歌作者,并没有把所

要表达的情感完全浓缩于短短的几句诗当中,有些是不懂得把握住真正所要表达

的情感,而有些是“功力”不够,没办法用最准确最经典的词句将自己的情感表

达出来。大家都知道,顾城有一首很著名的诗歌叫《一代人》,整首诗歌只有一

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一句话的诗同时应用了比

喻、间接等艺术手法,将自己与生活在文革年代的有志之士的内心激情表达了出

来,激起了一代人共同的情感与抱负,这首诗堪称现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

诗歌发展到今天的这种衰败局面,与中国的教育形式有很大关系。以前高校

里的大学生们都是文学思想的继承者与传播者,然而现在的很多高校里,与文学

创作最有关联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却因为毕业以后的就业率低而在逐年减少生源。

高校的文学社团曾经是文学爱好者们的一个进步和交流的重要平台,然而,现在

很多的高校文学社团都少了往日的辉煌,发展令人堪忧,更谈不上能有多好的文

学创作了。而其中难得的一部分对文学有兴趣的大学生学的并不是关于文学方面

的专业,这就造成了这些文学爱好者们不能够有很好的创作指导,知识含量也大

大不足,没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往往沉浸于个人世界中,写出来的作品没有思想

性,脱离实际,纯属个人的情感表达,常常造成无病呻吟,让人反感。

又由于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过程中,几乎每一场考试的语文写作题都要求学

生不能够写诗歌,因此造成了学校语文写作教育对诗歌的极大不重视。同时,学

生写出来的作文也大多数陷入了一种“公式化”写作,很容易产生不是过于脱离

现实就是完全没有个人思想的“两极分化”现象。当下,现代诗歌的发展陷入了

一个小低潮,如果国人不能够清醒过来,让现代诗歌重生的话,那么现代诗歌将

有可能渐渐消亡。这里说的“消亡”并不是说现代诗歌会不复存在 ,而是如果

没有很好地继承诗歌的创作理念,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将不能够得到继承,那

么到时所谓的诗歌,只不过是一篇篇“垃圾”。现在在学生群体里,值得可喜的

现象是仍然有非常多热爱诗歌的学生存在,也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歌作品。但是

在这其中,要想找出真正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确实困难,究其原因,从创作

基础上来说存在着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没有把现实生活作为创作基础。很多诗歌都是写作者们内心想到什么

就写什么,并不考虑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性、艺术性和价值性有多大,只是一味的

写自己的心情。也可以把这一类诗歌称为心情诗,这类诗歌往往只代表个人的狭

隘思想,不能够与社会群体产生共鸣,谈不上是成功的诗歌创作。就说著名诗人

艾青的诗歌《失去的岁月》,这首诗是艾青1978年复出诗坛后所作,在诗中,他

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虽然整首诗歌都在写自己的

经历与感受,然而他能通过诗歌将“自己”放大,让当时同样经历过流放生活的

大批读者能够从诗歌中看到千千万万个“自己”的存在,这就是自我与群众的融

合。

第二,缺少丰富的知识积累与社会经历。现在的很多年轻诗歌创作者和在校

学生们因缺少社会经历,又由于这个时代属于一个“娱乐时代”,很多的诗歌爱

好者们往往很难能够静下心来真正的把心思投入到创作当中,宁愿把时间花在娱

乐上面,也不愿意多去阅读与感悟那些经典作品,文学知识积累少之甚少,因此

出现了自己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现象,写出的作品词句粗糙,缺少艺术情感。纵

观诗坛,几乎每一位被人所熟知的诗人都是饱读诗书的,例如胡适先生,在文学、

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堪称是真正的“满

腹经纶”。而像王国维先生,作《人间词话》一书,可谓是翻遍了整个中国的所

有诗歌典籍。因此,无论是文学或诗歌创作,都要有非常好的阅读基础。余华曾

说过:“作为一个作家他是否优秀,取决于他作为一个读者是否优秀。”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了柴米油盐,哪来

的生火做饭。要有大量认真的阅读,才能有写的实力。

第三,缺少诗歌创作方面的学习与交流。虽说也有不少的诗歌写作者们知识

也相当丰富,在写诗的时候能立足于现实,将自己的情感建立于现实之上。但是

却很少或是根本就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心高气傲,沉浸于自己的个人世界当中,

这就很难能有收获与进步。因此,需要常与有经验者和爱好者交流,诗歌写作者

们才能够真正写出好作品。现代诗的第一批写作者们,他们没有前人的引导,就

只能时常相聚在一起,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这就形成了众多的的诗歌流派,

每个诗歌流派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诗歌创作同样也是反映生活的具有思想

性的文学作品,同时又能给读者提供生活的思想粮食。中国现代诗歌的未来发展

出路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的国家教育体制不仅要重视诗歌的传承与发展,更

要积极培养新一代的诗歌写作人才。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方式都应该把诗歌

创作重视起来。虽然现在每本语文课本上都有诗歌鉴赏与分析的课文,但是老师

们都只是教学生们用一些“公式化”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应付考试,根本就没有让

学生真正体会诗歌中的美,也没有让学生进行多少的诗歌创作。因为教师的水平

有限,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也不是很深,因此,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诗

歌的发展与继承还需要一个整体全面的进步与提升。

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们更需不断努力,不因功利为名而放弃自己的爱好,多注

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多静下心来进行阅读与思考,注重现实与自己内心思想的相

结合,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作者:林思洲

班级:11级平面广告设计

学号:1103190121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七
《一支带刺的玫瑰——关于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的思考》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八
《关于诗歌的格律》

关于现代格律诗

何其芳

《关于写诗和读诗》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以后,我收到了许多读者同志的来信,以至无法一一作复。在这些信里面,有一部分是和我讨论现代格律诗问题的。关于现代格律诗,我那篇文章实在讲得太简单了,应该略加补充,同时也就把这作为我对这一部分来信的回答。

一 为什么有建立现代格律诗之必要

我在那篇文章里说,“虽然自由诗可以算作中国新诗之一体,我们仍很有必要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

不少同志同意我这样的看法;但也有不以为然的。有一位同志说,他认为诗只应该在语言的精炼、和谐和节奏鲜明上有别于其他文学样式,不赞成除此而外再对诗的形式作更多更具体的规定。他又说,如果我们要把诗加以区分的话,只能按照内容分为抒情诗、叙事诗、政治讽刺诗等,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它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说诗根本不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我觉得是没有理由的。文学艺术的样式可以从它们的内容上的差异来分类,也可以从它们的形式上的差异来分类。按照形式上的显著的不同把诗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这是和中国的,外国的诗歌的情况都符合的,已经为大家所公认,并没有什么不妥当。所以,问题倒并不在诗可不可以这样分类,而在我们今天到底有没有建立格律诗之必要。

为什么我说我们很有必要建立中国现代的格律诗呢?这是因为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很成功地建立起这种格律诗的缘故。这是因为我认为没有很成功的普遍承认的现代格律诗,是不利于新诗的发展的缘故。 我曾经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承认,自由诗不过是诗歌的一体,而且恐怕还不过是一种变体。”也有同志不以为然,觉

得这种说法对自由诗有些贬低。但我倒并非想对格律诗和自由诗有所褒贬,而是从诗歌的发展的历史看来,好像事实是如此而已。

中国的和外国的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这难道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吗?不,我想这不但和诗歌的起源有关系,而且和诗歌的内容也有关系。最早的诗是和歌唱不分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节奏常常有一定的规律。后来诗和歌唱分了家,但仍长期地普遍地虽说程度不同地保存着这种形式上的特点。我想,这决不是一种“蛮性的遗留”,而是这种形式上的特点虽然一方面对于诗的内容的表达给予了若干限制,但在另一方面,它又和诗的内容的某些根本之点是相适应的,而且能起一种补助作用的缘故。诗的内容既然总是饱和着强烈的或者深厚的感情,这就要求着它的形式便利于表现出一种反复回旋、一唱三叹的抒情气氛。有一定的格律是有助于造成这种气氛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把我们古代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去掉了它们原来的格律,改写为类似现在一般的自由诗的样子,它们一定会减色不少。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否定自由诗。自由诗产生于近代。它的产生是由于有那样的诗人,他感到用传统的格律诗的形式不能表现 出他所要表现的内容,不得不采取一种新的形式。应该承认,这是非常富于创造性的,而且对于诗歌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它丰富了诗歌的形式。但文学的历史又告诉我们,自由诗并不能全部代替格律诗。不但自由诗兴起以后仍然有许多诗人写格律诗,而且苏联今天还是格律诗占绝对优势。这难道也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吗?不,我想决不是这些诗人特别保守,而是其中有一些深刻的原因。这恐怕首先应该这样解释:虽然现代生活的某些内容更适宜于用自由诗来表现,但仍然有许多内容可以写成格律诗,或者说更适宜于写成格律诗。其次,很多读者长期地习惯于格律诗的传统,他们往往更喜欢有格律的诗,以便于反复咏味,这种倾向 也不能不对于写诗的人发生影响。有一位同志在来信中说,“战斗的号召或是带有鼓动性的诗歌”更适宜于用自由体,“一般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可以用格律体。他也就是从内容上的不同感到 这两种体裁都有必要。

有几位同志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新诗不像古诗那样令人百读不厌?其中有一位这样说:“谁都承认新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生活总比古诗所描写的要来得动人,为什么效果不同呢?是我的思想感情有毛病吗?是观察上的错误吗?还是由于新诗在形式上存在着错误,或者是写新诗的人在技巧上比过去的诗人差?”还有一位同志甚至这样说:“为什么现代的新诗就没有伟大的诗人和作品出现呢?我和很多同志一样有这样一个疑问。我想——这是我个人幼稚的想法——这主要是现代的新诗和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脱了节,而这种脱节又主要是在形式方面。”把新诗的一切缺点都归罪于它的形式,或者特别归罪于自由诗的形式,这未免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因而是并不恰当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没有产生伟大的诗人,为什么我们今天的诗歌还不能像古代那些最好的诗歌那样令人百读不厌,我认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新诗的形式问题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不过是原因之一。其他种种原因我已经在《关于写诗和读诗》、《更多的作品,更高的思想艺术水平》这两篇文章里说过了,用不着重述。然而,这些同志的意见却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古代的诗歌曾经找到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有那样一些作者,他们运用那些形式达到了非常的成熟,非常的完美;而我们今天,却还没有能够很成功地建立起普遍承认的现代格律诗的形式,能够把自由诗的形式运用得很好,或者说能够把自由诗写得从内容到形式都真正是诗的人,也是很少的。在理论上我们不能否认,用自由诗的形式也可以写出百读不厌的诗来。但事实上我们却很难得读到这样的自由诗。也许自由诗本身就有这样一个弱点,容易流于松散。但我想决定的原因还是在于写诗的人。许多写诗的人并没有受过认真的专门的训练,他们写自由诗并不是因为他们所要表现的内容只能采取这种形式,却不过是这样写最容易,或者大家这样写他也就这样写,这怎么能够写出令人百读不厌的诗来呢?

我曾碰到过一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年轻的诗人。我问他:“你们现在写诗,是写格律诗的人多,还是写自由诗的人多?”可能他们的情况和我

们有些相似,年轻的诗人还是写自由诗的比较多吧。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说:“我们写自由诗的人都是先受过格律诗的训练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些道理。后来我想,如果我们现在办一所培养写诗的人的学校,到底开头应该叫他们练习写什么样的诗呢?又用些什么方法来训练他们的语言文字,使他们能够从写作中辨别诗的语言和散文的语言的区别,以至自己能够写出精炼的优美的诗的语言呢?我不能不承认,先练习写格律诗比先练习写自由诗好。先受过一个时期写格律诗的训练,再写自由诗,总不至于把一些冗长无味的散文的语言分行排列起来就自以为诗吧。但是,我接着又想,先练习写格律诗,我们现在又有些什么很成功的格律诗可以供他们学习呢?这就不能不使我深切地感到,我们实在需要有一些有才能的作者来努力建立现代格律诗,来写出许多为今天以至将来的人们传诵和学习的新的格律诗了。

并非一切生活内容都必须用自由诗来表现,也并非一切读者都满足于自由诗,因此,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适合它的现代语言的规律的格律诗,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健全的现象,偏枯的现象。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不但我们总会感到这是一种缺陷,而且对于诗歌的发展也是不利的。这就是我主张建立现代格律诗的理由。

二 古代五七言诗的顿和现代格律诗

不能采用五七言体的原因

格律诗和自由诗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呢?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格律诗的节奏是以很有规律的音节上的单位来造成的,自由诗却不然。押韵不押韵是不是一个区别呢?古代希腊的格律诗都不押韵。英国的格律诗有一种体裁是不押韵的,叫作无韵体。中国古代的格律诗却都是押韵的。按照中国的传统,我主张我们的现代格律诗也押韵。但是,自由诗也有押韵的,所以格律诗和自由诗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并不在于押韵与否,而在于押韵是否也很有规律。

中国古代格律诗的节奏主要是以很有规律的顿造成的,这已经是许多研究诗歌的人所共有的看法。但不少的同志却不清楚什么叫做顿,提出了

这样一些问题:“你说„每行顿数一样‟,这顿是语气上抑扬顿挫的顿,还是指一行诗中停顿的顿?”“是不是一个词为一顿?”“为什么古代的诗是五言体三顿,七言体四顿?现在的诗是否也应该这样?”“你说的顿是不是同旧诗词里的顿一样?旧诗词里的顿是在每句中的平声字上。如果一样,那么新的诗人也应该先了解平仄了,这是否能做得到?”

我说的顿是指古代的一句诗和现代的一行诗中的那种音节上的基本单位。每顿所占的时间大致相等。旧诗词里的顿并非都在平声字上,而是这样的: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前两个例子是一首五言诗和一首七言诗的开头四句。凡是有过读旧诗的经验的人都是这样的,把五言诗的一句读为三顿,七言诗的一句读为四顿。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顿是音节上的单位,但它和意思上的一定单位(一个词或者两个词合成的短语)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音节上的必要,也可以不管意思上是否可以分开。比如“秋瑟——瑟”、“无管——弦”、“雨潺——潺”就是这样。另外,从前两个例子还可以看出,不但它们每句的顿数很有规律,它们的韵脚也是一样。第一个例子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九
《关于东坡诗词进校园的报告》

关于东坡诗词进校园的汇报

一、组织机构

我校在到区委区政府、市区教育局关于诗词进校园活动以及打造黄冈诗词之乡的通知后,学校校委会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由蹲点语文教研组的夏校长为组长,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并依托我校正在参与研究实践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的课题,积极开展相关活动。

二、抓硬件建设

我校在经费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投入 资金,制作了 块挂牌,在教学楼,每间教室前的走廊顶,都配有一块挂牌,挑选了一批东坡诗词、唐诗宋词以及《诗经》中的经典之作,营造了良好的古典诗词文化教育氛围。

三、抓常规诵读

常规诵读是学生们每天参与到活动中的保障,把事情做实,让学生们在活动中真正受益,是我校开展这一活动的宗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课前十分钟诵读,由各班语文老师指导诵读、各班级专门选派的学生诵读课代表记载,各年级备课组长负责督促检查,还有学校政教处每天的常规课前检查,并定时在学校电子公告板上展示各班诵读情况。这一些举措,使我校的诗词诵读活动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已经形成了常态,学生已经形成了课前诵读的习惯,学校每天都能听到阵阵诵读之声,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四、抓活动

每年春季的读书节,秋季的书画写字大赛。是我校已经定下的文化常规活动。2012年春季我校举办了宝塔中学第一届读书节,各班学生全员参与,内容从《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到《唐诗宋词》等。2012年秋季开展的以展现东坡诗词为主题的书画大赛,闪现了不少优秀作品,这些都展示了学生们平日的诵读成果,展现了宝塔中学学生们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

五 抓诗词兴趣班。

我校组织成立了诗词兴趣班。从各班中选派2名语文功底好,诗词兴趣高,责任服务意识强的学生,组成诗词兴趣班。每周三定期开课一节。由语文教育组长负责,一方面抽查本周各班的读诵情况,另一方面给学生布置、讲解部分经典诗词、文化常识。并鼓励学生创作古典诗词,收集各班学生作品。

六 重材料汇编

我校《青云》校刊,刊名青云为冰心先生亲自题名,创办多年,在各级校刊评比活动中多次荣获一等奖。其中不乏品质优良的由我校师生创作的现代诗词、古典诗词作品。2012年,我校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汇编,已经形成汇编稿200多页,开年准备打印成册。 根据我校近年来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东坡诗词诵读的实践活动,我正积极筹备开发校本诵读教材,为我校今后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本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有品位、有内涵、有价值的校园读本。

+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篇十
《纪念郭小川诞生80周年并关于中国现代诗歌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1325.html

    【关于赞扬学校的现代诗歌】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