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一
《学会写完整的一句话》
写话指导第一课:写完整的一句话
写话练习1:谁→干什么 举例子:我在公园里读书。
写话指导: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干什么。我们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学会连贯地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
一句话,也就是一个句子,应该有头有尾。头,就是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如:“明明在教室里画画”这个句子,写得是谁,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头)。明明干什么?“在教室里画画。”(“在教室里画画”是句子的尾巴。)
读读想想:
小羊在山坡上吃草。
小鱼在水里游泳。
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妈妈在厨房里做饭。
快乐练习:
1.下面的句子没有尾巴,请你补充完 2.下面的句子没有头,请你补充完整 整。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在小家里洗衣服。 娜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在教室里写作业。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在客厅里看电视。 小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在操场上打篮球。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在厨房里做饭。
写话练习2:什么→是什么样 举例子:什么→是什么样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什么,是什么样的。一句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写出什么是什么样的。“茶是热的”这句话,“茶”就是句子的头,这一句话写的是什么,是茶;茶是什么样的(是热的),“是热的”就是句子的尾。
读读想想:
西瓜是圆的。
月季花儿是红色的。
文具盒是长方形的。
月亮是圆的。
自行车是崭新的。
巧克力是甜甜的。
快乐练习 :
1.下面的句子没有头,请你补充完整。 2.下面的句子没有尾巴,请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长方形的。 天上的太阳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色的。 水里的小鱼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粉红色的。 我的文具盒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甜的。 张亮的书包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是悦耳动听的。 娜娜的脸蛋儿是________________。 爷爷胡子是___ 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3:我„„,也„„。
举例子:我„„,也„„。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我„„,也„„。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爱(或喜欢)的两方面。比如:“妈妈爱看电视,也爱唱歌”这句话,“妈妈爱看电视”是一方面,“爱唱歌”是另一方面。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也”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
读读想想:
我爱爸爸,也爱妈妈。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我爱读书,也爱画画。
爸爸爱打球,也爱唱歌。
奶奶爱听戏,也爱唱戏。
我喜欢吃橘子,也喜欢吃苹果。
我喜欢打乒乓球,也喜欢踢足球。
快乐练习:
(1)我爱________________,也爱________________。
(2)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讨厌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4:„„有„„ 举例子:我有一个文具盒。
举例子:„„ 有 „„。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有„„。 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有什么物或事。比如:“我家里有电视机”这句话,“我”是句子的头,“电视机”是句子的尾。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有”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写。
读读想想
我有一本童话故事书。
亮亮有一个足球。
奶奶有一副老花眼镜。
公园里有人在跳舞。
教室里有同学在读书。
商店里有顾客在买东西。
快乐练习:
校园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园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书馆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田野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5:谁→应该→怎么做
举例子: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小学生。 举例子:„„ 应该 „„。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应该„„。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应该怎么样或怎么做。比如:“我们应该讲究卫生”这句话,“我们”是句子的头,“讲究卫生”是句子的尾。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应该”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
读读想想 :
我们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
我们应该开心地玩。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不讲脏话。
快乐练习:
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6: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举例子:我 早晨在教室里读书。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例如:我晚上在家里看电视。
句子的头是:我。
句子的尾巴是:晚上在家里看电视。
读读想想:
我们星期天去郊游。
我早晨起床后背诵唐诗。
我吃过午饭练习画画。
课外活动时我在音乐教室练弹琴。
姑姑今天上午带我去公园看马戏。
快乐练习:
我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下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叔叔上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7:„„又„„又„„
举例子:我又爱唱歌,又爱画画。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又„„又„„ 句子的头:妈妈。 句子的尾巴:又漂亮又善良。
读读想想 :
奶奶又勤劳又快乐。
爸爸又爱我又严格要求我。
小红又会画画又会跳舞。
叔叔又会骑马又会舞剑。
爸爸又会开汽车又会开火车。
快乐练习:
爷爷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姨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又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
熊猫又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公鸡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8:„„一边„„一边„„
举例子: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 例如:奶奶一边唠叨,一边擦桌子。句子的头:奶奶。句子的尾巴:一边唠叨,一边擦桌子。
读读想想 :
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抽烟。
爷爷一边下棋,一边喝茶。
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听音乐。
我一边写英语单词,一边听英语录音。
奶奶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瓜子。
快乐练习:
老师一边 ,一边 。
小鸟一边 ,一边 。
写话练习9:谁和谁→一起做什么
举例子:我和亮亮一起画画。
写话指导: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和谁 → 一起做什么。一句话要写出两个人做一件事。 例如:我和小红一起跳舞。 句子的头:我和小红句子的尾巴:一起跳舞。
读读想想:
爸爸和妈妈一起做饭。 爷爷和奶奶一起看电视。
老师和我一起表演节目。 我和亮亮一起下棋。
公鸡和母鸡一起散步。
快乐练习: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奶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外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和狮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子和麻雀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10:谁→是→什么样的人
举例子:老师是我们最敬爱的人。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是→什么样的人 例如:妈妈是我最亲爱的人。句子的头:妈妈句子的尾巴:最亲爱的人。
读读想想 :
解放军战士是我们最敬爱的人。
奶奶是我最亲爱的人。
马小东是我最喜欢的同学。
刘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孙悟空是我们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
快乐练习:
爸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警察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雷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二
《一年级期末语文写一句话》
一年级 如何写一句完整的话
写话练习1:谁→干什么
一句话,也就是一个句子,应该有头有尾。头,就是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如:“明明在教室里画画”这个句子,写得是谁,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头)。明明干什么?“在教室里画画。”(“在教室里画画”是句子的尾巴。)
我在公园里读书。 小羊在山坡上吃草。 小鱼在水里游泳。 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妈妈在厨房里做饭。
1.下面的句子没有尾巴,请你补充完整
爷爷_________________。 娜娜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 小红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没有头,请你补充完整。
________在小家里洗衣服。________在教室里写作业。 ________在客厅里看电视。________在操场上打篮球。 ________在厨房里做饭。
写话练习2:什么→是什么样
一句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写出什么是什么样的。“茶是热的”这句话,“茶”就是句子的头,这一句话写的是什么,是茶;茶是什么样的(是热的),“是热的”就是句子的尾。
西瓜是圆的。 月季花儿是红色的。 文具盒是长方形的。
月亮是圆的。 自行车是崭新的。 巧克力是甜甜的。
1.下面的句子没有头,请你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是长方形的。_______________是绿色的。 ______________是粉红色的。________________是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悦耳动听的。 2.下面的句子没有尾巴,请你补充完整。
天上的太阳是____________。水里的小鱼是___________。 我的文具盒是_____________。张亮的书包是____________。 娜娜的脸蛋儿是___________。爷爷胡子是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3:我„„,也„„。
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爱(或喜欢)的两方面。比如:“妈妈爱看电视,也爱唱歌”这句话,“妈妈爱看电视”是一方面,“爱唱歌”是另一方面。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也”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
我爱爸爸,也爱妈妈。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我爱读书,也爱画画。 爸爸爱打球,也爱唱歌。 奶奶爱听戏,也爱唱戏。 我喜欢吃橘子,也喜欢吃苹果。 我喜欢打乒乓球,也喜欢踢足球。
(1)我爱________________,也爱________________。 (2)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讨厌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4:„„有„„
举例子:我有一个文具盒。
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有什么物或事。比如:“我家里有电视机”这句话,“我”是句子的头,“电视机”是句子的尾。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有”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写。
我有一本童话故事书。 亮亮有一个足球。 奶奶有一副老花眼镜。 公园里有人在跳舞。 教室里有同学在读书。 商店里有顾客在买东西。
校园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园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书馆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野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5:谁→应该→怎么做
举例子: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小学生。
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应该怎么样或怎么做。比如:“我们应该讲究卫生”这句话,“我们”是句子的头,“讲究卫生”是句子的尾。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应该”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
我们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 我们应该开心地玩。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不讲脏话。
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6: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举例子:我 早晨在教室里读书。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例如:我晚上在家里看电视。句子的头是:我。句子的尾巴是:晚上在家里看电视
我们星期天去郊游。 我早晨起床后背诵唐诗。 我吃过午饭练习画画。
课外活动时我在音乐教室练弹琴。 姑姑今天上午带我去公园看马戏。
我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下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叔叔上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7:„„又„„又„„
举例子:我又爱唱歌,又爱画画。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又„„又„„ 句子的头:妈妈。
句子的尾巴:又漂亮又善良。
奶奶又勤劳又快乐。 爸爸又爱我又严格要求我。 小红又会画画又会跳舞。 叔叔又会骑马又会舞剑。 爸爸又会开汽车又会开火车。
爷爷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姨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又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 熊猫又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公鸡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8:„„一边„„一边„„
举例子: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 例如:奶奶一边唠叨,一边擦桌子。
句子的头:奶奶。 句子的尾巴:一边唠叨,一边擦桌子。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三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一、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1、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1
(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 )北风吹,雪化飘。
(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二、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1、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 2
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2、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 3
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
3、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三、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1、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 4
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2、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 )→( )→( )→( )→( )→( )
5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四
《第五节 写一句完整的话》
第二章 写话训练营
第五节 写一句完整的话
我们如何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学会连贯地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
写话练习1 谁 干什么
例:我在公园里读书。
写话指导
一句话,应该有头有尾。头,就是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 如:“明明在教室里画画。”这个句子写的是谁?是明明。明明干什么?在教室画画。
读读想想
小羊在山坡上吃草。
小鱼在水里游泳。
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妈妈在厨房里做饭。
快乐练习----补充句子
1、 下面的句子没有尾巴,请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一条好看的尾巴,让句子完整起来。
爷爷 。 小明 。 老师 。 小红 。 妈妈 。
2、下面的句子没有开头,你能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一个精彩的开头吗?
在家里洗衣服。
在教室里写作业。
在客厅看电视。
在操场上打篮球。
在厨房里做饭。
写话训练2: 什么 是怎么样
例:小男孩的衣服是红色的。
写话指导
一句话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让别人看得明白,要写“什么”是“怎么样”的。
如:“茶是热的。”这句话中,茶是句子的开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是茶;茶是怎么样的?是人的,“是热的”是句子的尾。
读读想想
西瓜是圆的。
月季花是红色的。
文具盒是长方形的。
自行车是全新的。
快乐练习----补充句子
1、下面的句子没有开头,请你补充完整。
是长方形的。
是绿色的。
是粉红色的。
是甜的。
是动听的。
2、 下面的句子没有尾巴,请你补充完整。
天上的太阳是 。
水里的小鱼是 。
我的文具盒是 。
张亮的书包是 。
爷爷的胡子是 。
写话练习3:……爱……,也爱……
例:我爱爸爸,也爱妈妈。
写话指导
这种格式要求我们在写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爱(或喜欢)的两方面。
如:妈妈爱看电视,也爱唱歌。
这句话里,“妈妈爱看电视”是一个方面,“爱唱歌”是另一个方面。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也”字连起来,形成一句话。
读读想想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我爱读书,也爱画画。
爸爸爱打球,也爱唱歌。
我喜欢吃桔子,也喜欢吃苹果。
快乐练习----补充句子
我爱 ,也爱 。
我 ,也 。
小明喜欢 ,也 。
。 。
写话练习4:……有……
例:我有一个文具盒。
写话指导
这种格式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有什么事物。
如:我家里有电视机。
我是句子中的头,电视机是句子的尾。这两方面用一个“有”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
想想读读
我有一本童话故事书。
亮亮有一个足球。
奶奶有一副老花眼镜。
公园里有人在跳舞。
教室里有同学在读书。
商店里有顾客在买东西。
快乐练习----补充句子
校园里有 。
公园里有 。
图书馆里有 。
田野里有 。
写话练习5:谁 应该 怎么做。
例: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
写话指导
这种格式要求我们写出一个人应该怎么样或怎么做。
如:我们应该讲究卫生。
“我们”是句子的头,“讲究卫生”是句子的尾。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应该”连起来。形成一句话。
读读想想
我们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不讲脏话。
快乐练习----补充句子
我们应该 。
大家应该 。
老师应该 。
爸爸应该 。
我们不应该 。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五
《写段训练一》
写段训练一: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
(
(
(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北风吹,雪化飘。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3)按时间顺序写一篇日记。用上“早晨、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
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 )→( )→( )→( )→( )→( )
(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
(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
( )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花草?先仔细观察,把根茎叶花果的形状、颜色记录下来,然后以植物的构造为序,写一段连贯的话。
写段训练二: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②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分别填在下面表里:
体操表演队:总起句:——--------------
分述句:①-----------------
②-----------------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六
《小学作文——写段》
第三部分 写段训练
写段训练一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 )北风吹,雪化飘。
(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3)按时间顺序写一篇日记。用上“早晨、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 )→( )→( )→( )→( )→( )
(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
(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
( )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花草?先仔细观察,把观察的情况分项填在下面的表内,然后以植物的构造为序,写一段连贯的话。
写段训练二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体总起句: 操分(1) 队述(2)句(3)表(2 演总结句: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接着举了四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段,要注意概述要简明,例子要具体贴切。关键是要写好“例子”,例子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不过一定要准确地围绕着概述句点明的中心意思来写,而且要详略得当。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一点儿也不假。王婶打水,只见她把桶放下去,把绳索左右轻轻一摇,猛地一拽,满满的一桶水就提上来了。可轮到我们,左摇右摆,水就是不进桶里去,弄了半天,就是打不上来。打水有学问,想不到下种也有学问。杨红腰弯到90度,仍点不准,而王大爷点得可准啦,伸手一捏,就是仨,然后指缝一漏,玉米正好落在土坑里,不偏不斜正好成三角。盖土可是细活儿,瞧后面那两位,先撒细土,再把大坷垃砸碎,盖上。瞧他那认真劲儿,像给睡熟的婴儿盖被子。
①这段话是用先概述再举例的方法写的。段中的概述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了哪三个事例具体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学问”?哪是详写?哪是略写? 第一件:王婶打水;第二件:______第三件:______。______是详写,______是略写。
(2)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概述句,举1—2个事例,具体进行叙述。注意详略得当。
三是先整体再部分。
例《荷花》中的一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的第一句,是从整体写荷花池里荷花开放的全貌:“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然后对刚开、全开和未开的各种荷花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描写:“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这样写,不但使读者能了解荷花开放的全貌,而且对各种荷花的形状也留下了具体生动的印象。
用先整体再部分的方法写段,一定要注意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写。不论是写人还是写景状物,如果只有整体的介绍,而没有部分的描述,那么给人的印象只有模糊的轮廓;同样,如果只有部分的描述,而没有整体的介绍,别人又会对全貌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一定要把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记叙。
例如:
我爱小白兔。它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毛茸茸的,好像穿了一身白棉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棉团。它的头,有拳头那么大。头顶上竖着两只长耳朵,耳朵能自由转动。它的眼睛红红的,圆溜溜的,好像嵌在白绒中的两颗红宝石,红白相映,使小兔更加讨人喜欢。可小白兔的嘴巴,长得有点奇怪,上嘴唇从鼻子下面开始分为两瓣,下嘴唇是完整的,所以人家叫它“三瓣嘴”。它吃青菜时,胡须一翘一翘的,真像掉了牙的老公公。小白兔有四条腿,它的两条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又长又壮,它不走,只会跳。有时,我给它吃食,它还会用两只后腿站起来,像人一样直立站着。小白兔还有一截短尾巴,像个白绒球贴在屁股上,它跳起来,短尾巴一撅一撅的,显得十分调皮。
这一段是描写小白兔的外形。先从整体写小白兔的颜色和体形:“它全身长满了白色的绒毛……像个大棉团。”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写它的其它特征:头——拳头那么大;耳朵——长长的;眼睛——红红的,像红宝石;嘴——三瓣,胡须一翘一翘的;腿——前短后长;尾巴——短,像绒球。给人留下了具体而生动的印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例段,完成后面练习。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七
《小学作文——写段》
第三部分 写段训练
写段训练一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 )北风吹,雪化飘。
(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
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 )→( )→( )→( )→( )→( )
(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 (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
( )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写段训练二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
把一段话写具体,就是使这段话表达的内容让人感到好像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呢?在我们学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方法。
一是先总写再分述。
例如《海底世界》中的一段:
海里的动物……,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它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一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面四句是分述句,分别介绍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贝类活动的不同方式,具体地说明总起句中所说的“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段,要注意开头的总起句与后面的几个分述句的配合和照应。一般的规律是:总起句里往往有一个统领全段的关键词语,而后面几个分述句的意思要围绕这个关键词语来展开写。如上面这个段落中总起句的关键词语就是“各有各的”,后面的四句话就是围绕“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来写的。这样写,段落的内容就具体了。
总分式,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先总后分,如上面例段,先作总的叙述,后从几方面进行分述。还有一种是先分后总。如下面例段:
我们扛着铁锹、推着小车来到劳动工地。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分成几组展开了劳动竞赛。男同学个个犹如猛虎,一马当先;女同学也不甘落后,冲锋在前。看!十几把铁锹上下挥舞,十几个簸箕来回传递,十几辆小车穿梭般南来北往。工地上,处处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景象。
这一段描写的是一个劳动场面。一共四句话,前三句具体描述同学们劳动竞赛的情况,最后一句总述工地上“生龙活虎”的景象。
除了上述两种“总分”形式外,还有一种是“总——分——总(小结)”。如下段:
那枝红色的月季花多美啊!碗口大的花朵,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火球。近看呢,那层层花瓣娇嫩鲜艳,还能闻到香味。在那细丝儿的花蕊上还有花粉呢!外国友人说中国的月季花是“花中皇后”,真的,这青枝、绿叶、红花艳丽极了!我真爱这枝红色的月季花。
这一段先总述月季花“多美”,接着具体分述月季花是怎样“美”的,最后总述“我爱这枝月季花”。
上面所说的总起——分述;分述——总结;总起——分述——总结三种形式,都是我们在阅读写作中常见常用的方法。运用好了,能把内容写具体、写形象。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这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匀称,四肢稳健;两只肉感很强的耳朵,神气地竖立在额角;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显得非常传神,甚至还有几分妩媚。
①这段话是用______的方法写的。总起句是______。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狐狸“非常美丽”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写在下面。 作者是从毛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来分述的。 接着,是体操队表演。40名队员一色的白衬衫,红领巾,黄裤子,白运动鞋,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先表演队列,人人动作整齐、步伐一致;接着表演广播操,40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做的一样整齐、标准;最后分组表演,有的表演垫上运动,有的表演单、双杠,有的表演爬竿……,体操队的表演真精彩!
①这段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关系。
(2)以“百货商店的商品真多”为内容,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一段话,分述的话最好能用上排比句。
二是先概述再举例。
例《李时珍》中的一段: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盛产药材的名山。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段话,第一句用“不但……还……”这个递进句,概述李时珍是怎样为写好书而努力作准备的。接着举了四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一是不怕辛劳,走遍名山;二是带干粮上山,山上过夜;三是亲自品尝,判断药性;四是奔波万里,四处求教。四个事例具体地表达了李时珍写书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八
《一年级写话指导第1讲写一句完整的话》
一年级写话指导第1讲 写一句完整的话
写话练习1:谁→干什么
举例子:我在公园里读书。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干什么。
我们学习写话,首先得从练习写好一句话开始。一句话写好了,然后再慢慢练习学会连贯地写好几句话,写好一段话。
一句话,也就是一个句子,应该有头有尾。头,就是要写出是谁或什么;尾,就是要写出干什么或怎么样。如:“明明在教室里画画”这个句子,写得是谁,是“明明”(明明是句子的头)。明明干什么?“在教室里画画。”(“在教室里画画”是句子的尾巴。)
读读想想
小羊在山坡上吃草。
小鱼在水里游泳。
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妈妈在厨房里做饭。
快乐练习
1.下面的句子没有尾巴,请你补充完整
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娜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没有头,请你补充完整。
________在小家里洗衣服。
________在教室里写作业。
________在客厅里看电视。
________在操场上打篮球。
________在厨房里做饭。
写话练习2:什么→是什么样
举例子:什么→是什么样
写话指导: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什么,是什么样的。
一句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写出什么是什么样的。“茶是热的”这句话,“茶”就是句子的头,这一句话写的是什么,是茶;茶是什么样的(是热的),“是热的”就是句子的尾。 读读想想
西瓜是圆的。
月季花儿是红色的。
文具盒是长方形的。
月亮是圆的。
自行车是崭新的。
巧克力是甜甜的。
快乐练习
1.下面的句子没有头,请你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长方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绿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粉红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悦耳动听的。
2.下面的句子没有尾巴,请你补充完整。
天上的太阳是________________。
水里的小鱼是________________。
我的文具盒是________________。
张亮的书包是________________。
娜娜的脸蛋儿是________________。
爷爷胡子是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3:我……,也……。
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爱(或喜欢)的两方面。比如:“妈妈爱看电视,也爱唱歌”这句话,“妈妈爱看电视”是一方面,“爱唱歌”是另一方面。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也”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
我爱爸爸,也爱妈妈。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我爱读书,也爱画画。
爸爸爱打球,也爱唱歌。
奶奶爱听戏,也爱唱戏。
我喜欢吃橘子,也喜欢吃苹果。
我喜欢打乒乓球,也喜欢踢足球。
(1)我爱________________,也爱________________。
(2)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讨厌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4:……有……
举例子:我有一个文具盒。
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有什么物或事。比如:“我家里有电视机”这句话,“我”是句子的头,“电视机”是句子的尾。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有”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写。
我有一本童话故事书。
亮亮有一个足球。
奶奶有一副老花眼镜。
公园里有人在跳舞。
教室里有同学在读书。
商店里有顾客在买东西。
校园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园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书馆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野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5:谁→应该→怎么做
举例子: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小学生。
要求我们在一句话中写出一个人应该怎么样或怎么做。比如:“我们应该讲究卫生”这句话,“我们”是句子的头,“讲究卫生”是句子的尾。这两方面的内容用一个“应该”字连起来,形成了一句话。
我们应该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
我们应该开心地玩。
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我们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不讲脏话。
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6: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举例子:我 早晨在教室里读书。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例如:我晚上在家里看电视。句子的头是:我。句子的尾巴是:晚上在家里看电视
我们星期天去郊游。
我早晨起床后背诵唐诗。
我吃过午饭练习画画。
课外活动时我在音乐教室练弹琴。
姑姑今天上午带我去公园看马戏。
我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下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叔叔上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7:……又……又……
举例子:我又爱唱歌,又爱画画。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又……又……
句子的头:妈妈。
句子的尾巴:又漂亮又善良。
奶奶又勤劳又快乐。
爸爸又爱我又严格要求我。
小红又会画画又会跳舞。
叔叔又会骑马又会舞剑。
爸爸又会开汽车又会开火车。
爷爷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姨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又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
熊猫又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公鸡又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8:……一边……一边……
举例子: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
例如:奶奶一边唠叨,一边擦桌子。
句子的头:奶奶。 句子的尾巴:一边唠叨,一边擦桌子。
爸爸一边看报纸,一边抽烟。
爷爷一边下棋,一边喝茶。
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听音乐。
我一边写英语单词,一边听英语录音。
奶奶一边看电视,一边嗑瓜子。
妈妈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象一边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
小熊猫一边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公鸡一边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9:谁和谁→一起做什么
举例子:我和亮亮一起画画。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和谁 → 一起做什么。一句话要写出两个人做一件事。 例如:我和小红一起跳舞。
句子的头:我和小红 句子的尾巴:一起跳舞。
爸爸和妈妈一起做饭。
爷爷和奶奶一起看电视。
老师和我一起表演节目。
我和亮亮一起下棋。
公鸡和母鸡一起散步。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奶奶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外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虎和狮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燕子和麻雀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话练习10:谁→是→什么样的人
举例子:老师是我们最敬爱的人。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谁→是→什么样的人
例如:妈妈是我最亲爱的人。
句子的头:妈妈 句子的尾巴:最亲爱的人。
解放军战士是我们最敬爱的人。
奶奶是我最亲爱的人。
马小东是我最喜欢的同学。
刘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
孙悟空是我们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
爸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警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写话指导第2讲 写一句具体的话
写话练习1:什么样的物→怎么样。
举例子:圆圆的太阳从大海上慢慢地升起来了。
这一种写话练习的格式为:什么样的物谁→怎么样。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九
《教给学生把片段写连贯》
第三部分 写段训练
写段训练一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
怎样把一段话写连贯呢?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一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一句一句要有个先后顺序,不能颠三倒四。二是要注意过渡。一段话中层与层之间,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之间,要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连接起来,使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
写连贯一般有下列一些方法:
1.以时间先后为序写。
例《瑞雪》中的一段
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部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写景色变化。先写从中午到下午刮风的情况,后写傍晚下雪时的景象,最后写整个大自然的变化。作者用“霎时间”作过渡,不仅把上下两层意思紧密地衔接起来了,而且写出了大雪中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读一读,练一练:
(1)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排列才能使这段话通顺、连贯。(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整个大地好像盖上了一条白绒毯。
( )雪停了、小青和小刚拿着扫帚去扫雪。
( )雪花像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 )北风吹,雪化飘。
( )慢慢地,树变白了,房子变白了,马路也变白了。
(2)下面这段话没有按顺序写,请仔细读一读,应按怎样的顺序修改,才符合木棉树四季生长变化的特点?(可在文中标上序号。)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棵木棉树,挺拔屹立,气势雄伟,就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巨人。秋天,树木落叶了,木棉树也脱去了绿色的外衣,现出了粗壮的骨骼。它顶天立地,枝条直指蓝天,全身长钉,像一位披甲的武将,好不威武!夏天,木棉树枝叶繁茂,叶大如扇,远远望去,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春天,木棉树开出鲜红的花,缀满枝头,像一团团烈火。一年四季,上学放学,一看到它,就想起那守卫在边防前哨的钢铁战士„„
(3)按时间顺序写一篇日记。用上“早晨、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2.以方位顺序为序写。
例《三味书屋》中的一段: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照老样子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的那张是鲁迅用过的。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仿像。
这段话写的是“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的:书屋正中墙上——(挂着画)→画前——(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四面——(学生的书桌)→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书桌„„)。这样写,一目了然,且前后连贯,井然有序。
按方位顺序写段,多用于写景状物。由于观察景物的方位和角度不同,因而写作的方位顺序也就随作者的观察点不同而不同。有时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有时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时也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还可以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
不管按什么顺序观察和写作,但一定要符合人们平常的观察习惯和语言习惯。如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是符合大家的习惯的,如果写成“前→左→后→右”的顺序,就让人别扭了。
读一读,练一练:
(1)认真读下面这段话,把表示方位的词语用“ ”划出来,然后按写作的先后顺序,把方位顺序填在括号里。
我家后面有座山。我经常登上山顶,向四面眺望家乡的景色。
往东看,不远处是新建设的城镇。城里有一排排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往南看,满眼是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长着玉米、高粱、稻子、棉花,庄稼一片接着一片,在很远的地方跟蓝天连了起来。一条笔直的公路穿过田野,通向远方。往西看,是一片果园。那里果树成林,枝叶茂密,红澄澄的柑桔,黄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往北看,一条大河伸向远方。河上架着铁桥,一列火车从铁桥上通过;河里有汽艇、帆船,还有连成一串的小货轮,来来往往,十分繁忙。我的家乡多美好啊!
这段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观察方位的变化顺序写的,先写( )看,再写( )看,接着写( )看,最后写( )看。
(2)按观察的方位顺序写一段话,可以“我们的校园”、“我家的厨房”或其他景物为中心内容来写。
3.以事情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序写。
例《捉鱼》中的一段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水良去捉鱼。我们一个拿着小盆;一个拎着水桶,来到小溪边。在一处鱼多水稳的地方,从两边用泥筑坝,围成一个小水池。然后,我们用小盆往外舀水,水越舀越少,鱼儿惊慌得乱蹦乱跳。我放下小盆,一伸手就捉到一条鱼,这时候,水良也抓了一条鱼放进桶里。我俩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得哈哈大笑。不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十几条。看到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又动手舀水。水舀干了,鱼儿再也没法逃啦!俩人越捉越起劲,很快捉了满满一桶鱼,心里快活极了。
这一段话是写两个小朋友捉鱼的事。小作者按照“捉鱼”这件事的先后顺序,首先把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作了交待,然后重点写“捉鱼”的经过:先写“筑坝”的情况,接着写如何“舀水”,再写怎样捉鱼。一层连着一层把捉鱼的经过写得有条有理,前后连贯紧密。
读一读,练一练:
(1)读读下面的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我把线穿在针上,在线尾打了个结,就钉起来。先从衣里向外钉,怎么也钉不中扣眼,好不容易穿过来,针却扎在了我的食指上,鲜血直流,疼得差点儿流出了眼泪。心想:什么事都有个开头,万事开头难呗,练多了就会干得好。于是,接着又钉起来,一会儿,扣子钉好了。我想扣上试试,可怎么也扣不上。啊,原来钉反了,扣子钉在衣里上了。唉!没办法,只好拆下来重钉。尽管这次我很细心,扣子也钉好了,但仍扎了几次手指。钉扣子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啊!
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用简要的词语把写的顺序表示出来。
穿针→( )→( )→( )→( )→( )→( )
(2)观察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自己参加一次劳动,把活动或劳动的经过写下来,注意把话写连贯。
4.以物品结构为序写。
例《文具盒》
我有一只长方形的塑料文具盒。盒盖是粉红色的,盖面画着一个傣族小朋友,还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羊;盖里是白色的,有一只灰色的小袋,是放蜡笔的。文具盒里面有两层,一层装着铅笔和钢笔,另一层装着米尺和削笔刀。文具盒使用起来很方便,用手轻轻一关,盒边的小磁铁就粘住了盖边的铁片,盒就关上了。
这段话是以物品结构为序写的。先写文具盒的形状和质料,接着写盒盖的颜色和图案,然后写盒子里面的结构和用途,最后写盒子的开关,而且每一层都是把文具盒结构上相关的部位连在一起写的。如写盒盖,写了盒盖上面的颜色和图案,同时又写盖里层的颜色和袋子,这样不仅写得连贯,而且非常具体。
读一读,练一练:
(1)下面是一些排列错乱的句子,请你按植物结构的特点(即茎→叶→花)为序,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叶子也与众不同,小而厚,表面像涂上一层蜡,碧绿如洗。
(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
( )花的颜色鲜艳夺目,五彩缤纷,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深黄若金,那粉色的则像一层又淡又薄的胭脂。
( )太阳花的茎,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看上去很嫩,似乎一掐便能流出水来。
( )花朵虽然不大,但很娇艳。
( )多层花瓣的自然好看,单层花瓣的也别具风韵。
(2)你最喜欢什么植物、花草?先仔细观察,把观察的情况分项填在下面的表内,然后以植物的构造为序,写一段连贯的话。
描写文具盒的一段话篇十
《写铅笔盒的课件》
上一篇:形容心情伤感经典诗词
下一篇:描写下雨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