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体育高考】
喝酒的诗歌篇一
《关于喝酒的诗句27条》
关于喝酒的诗句
1、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李贺 《秦王饮酒》
2、古人不达酒不足,遗恨精灵传此曲。寄言世上诸少年,平生且尽杯中醁。--崔国辅 《对酒吟》
3、尝酒留闲客,行茶使小娃。残杯劝不饮,留醉向谁家。--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4、虽可忘忧矣,其如作病何。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韩偓 《答友人见寄酒》
5、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6、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白居易《花下自劝酒》
7、莫怪近来都不饮,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白居易《答劝酒》
8、诗成斩将奇难敌,酒熟封侯快未如。--高骈《依韵奉酬李迪》
9、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对酒行吟赠同志》
10、酒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
11、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杜苟鹤《白发吟》
12、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13、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 戴叔伦 《劝陆三饮酒》
14、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 -- 独孤及 《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15、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
17、楚兰不佩佩吴钩,带酒城头别旧游。年事已多筋力在,试将弓箭到并州。--卢殷《长安亲故》
18、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白居易 《把酒》
19、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 --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
20、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管弦渐好新教得,罗绮虽贫免外求。--白居易《尝酒听歌招客》
21、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 --白居易《对酒自勉》
22、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23、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高翥 《清明日对酒》
24、清酒既载,(马辛)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25、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杜荀鹤 《与友人对酒吟》
26、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 --作者: 韩愈 《赠张徐州莫辞酒》
27、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贯休 《古离别》
28、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白居易《醉后》
(酒醉后,就放声高歌、狂闹;也不去思考任何门前门后的事(它们都变成了闲事);在老百姓小户人家睡觉,会被早起的长辈适时地叫醒或吵醒;不能象在大户人家或宾馆、旅店那样,任我自由自在地酣卧醉乡。)
喝酒的诗歌篇二
《李白饮酒诗的艺术》
喝酒的诗歌篇三
《唐代文人饮酒诗中的诗酒情缘》
第23卷第4期2009年8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23NO.4
Aug.2009
唐代文人饮酒诗中的诗酒情缘
2
张三玲1,,赵晓洁*2
(1.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又是一个酒的国度,美酒与好诗如胶似漆融于一体,创造了中国诗与酒的文
化史。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
关键词:唐代;饮酒诗;诗酒情缘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882(2009)04-0067-03
诗与酒的最初结缘绝不会迟于《诗经》的产生,《诗经》中就有饮酒诗。当然,诗的创造并非必然取
决于酒的作用,但诗与酒,在中国文化史上,似乎成了文人的专利。中国古代很多大诗人、艺术家总是与酒有一种不解之缘,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嵇康、阮籍在沉醉中留下了万言大作,陶渊明“酒中有深味”,李白“斗酒诗百篇”,戴叔伦“每因一樽酒,重和百篇诗”,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把酒黄昏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壮志酒醒心惊”,……直到今日毛泽东“把酒酹滔滔”,朱德“愿将菊酒解前仇”,诗酒携手的历史,绵绵不断。这种诗酒情缘在唐文人身上体现更甚。
唐代文人钟情于酒,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人们不仅饮酒,甚至雅号也离不开酒的影子,
“五斗先生”,李白号为“酒仙”,元结自号王绩自称
“醉民”,白居易自称为“醉吟先生”,皮日休自号“醉士”……可见钟情于杯中物的人数之多。诗人们或以诗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或以诗酒自娱,
沉溺人生的享乐;或以诗酒寓怀,感慨生命短促的悲凉和无奈;或以诗酒为志,实现人生别样的追求……或许诗人们只有在沉醉中方能摆脱世俗的羁绊,方能洞见人性的光辉。
初唐诗人王绩,因仕途失意而弃官,回归田园当了十几年隐士,写下了许多饮酒诗,如《过酒家》“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
收稿日期:2009-04-10
独为醒。”又如《赠程处士》“百年长扰扰,万事息悠:悠。日光随意落,水势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出缚
孔丘。不如高枕卧,时取醉消愁。”依道家的观点,礼、乐、诗、书是没有用的,虽然人生可能有“万事”袭扰,但是正如王绩所言的“日光随意落”“水势任情流”一样,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应该顺其自然。王绩是以诗酒来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
盛唐时,借酒助兴、借诗抒情的文人不可胜数,如山水诗人王维和孟浩然,他们的詩中流露出恬淡中和之美,同时也充溢着自信与豪迈之气。如王维《汉江
“楚塞山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临泛》
色有无中。群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口水势浩渺,浪涌波翻,青山莽莽苍苍,似隐似现,王维很想痛醉于山光水色中。此诗气势雄浑,境界开阔,诗人满腔豪气,跃然笔墨之间。
再来看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金秋时节,受朋友之邀,到小山庄做客,宾主在快乐的“把酒话桑麻”,临走还余情未尽,“待到重欢笑中
阳日,还来就菊花”,彰显出孟浩然的豪迈之风。
最能见出盛唐诗人豪侠气慨的非高适、岑参、王翰等边塞诗人莫属。边塞诗多表达了守边御敌的信心,一种悲壮的豪情。高适在《送李侍御赴安西》中写“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道:
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域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
-67-
宝刀雄。”在饯别时诗人以高昂的英雄豪气告别友人:不要太惆怅太感伤,我期待听到你立功塞外的消息,等待着看到你创造的英雄业绩!但没有悲悲戚
只有炽热如火一般的英雄戚、凄凄惨惨、冷冷清清,
情怀,也只有这样的“心事”———立功塞外!
再如“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高适《营州歌》)、“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翁花门
口。”(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击西胡。”(岑参《送李副公使赴碛西官军》)“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迈与飘逸。酒激发了他的灵感,启发了他的智慧,解放了他的思想,释放了他天才的创造力。正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歌。诗借酒以灵,酒借诗以名。正是诗
与酒的融铸,才成就了李白。
杜甫对酒确也是情有独钟,杜甫有300多首饮酒诗,占其诗歌总数的1/5。杜甫诗写得沉郁悲凉,杜甫酒也喝得深刻而凄怆。“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醉时歌》)杜甫在身世漂零、仕途不遇中清醒于现实的冷酷与残忍,他只有在诗酒中纵怀,聊慰人生,
《凉州词》)。十岁少年,七十老翁,千钟不醉,万斛“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
开怀;即使送别,也决无“黯然消魂”的惆怅和悒郁。吾师。”杜甫对自然景物有着孩童般天真的热爱之甚至面对死亡也义无反顾,决不犹疑,异域奇景,边塞奇人,壮士奇威,英雄奇情,明朗欢快的语言,自由活泼的韵律,跳动跌宕的节奏,汹涌着诗人情感的狂潮,奔腾着气贯长虹的英雄气慨。
李白,品味着诗酒山水文化之奥秘,更加淋漓尽致地发展了这种诗酒情缘。他以诗酒来解愁,以诗酒为享乐,在诗酒中忘情,在诗酒中陶醉。杜甫在《饮中八仙歌》盛赞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被人们称为传神之笔,生动地道出了李白与酒和诗的关系,写出了李白饮酒的颠狂与洒脱,才华的富瞻与横溢,性情的豪爽与傲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这是一首劝酒歌,起笔就已不凡,引吭高歌,气势慷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豪放浪漫的性格,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诗人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非常相信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虽然屡遭坎坷和挫折,却并不感到气馁。他虽牢骚满腹,但并不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企图从酒中寻找慰藉,增添力量。这美酒就是李白的能量和镇痛剂。酒能排除忧愤,同样酒也能增强信心和勇气。“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李白《月下独酌》)对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68-
情。“苑外江头坐不归,水晶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曲江对酒》)这首诗是杜甫留在长安时最后的作品。一年前的杜甫只身投奔肃宗,受职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受审,后虽复职,但不受重用。杜甫空有满腔报负,却无以作为,只好纵酒自遣,吟诗消愁。这时的杜甫虽有满腔幽怨,但其笔下仍写出了晚霞笼罩中的水晶宫殿,飘扬嬉逐的桃花杨花,参差翱翔的黄鸟白鸟,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可见杜甫在仕途坎坷时仍能于自然景物中寻得心灵慰藉,其心境自有一种明朗与旷达,洒脱与放纵。
白居易也是一位极富政治意识和进取精神的诗人。他开始致力于写诗作文,但并不是抒情遣兴,泄闷消愁,而是要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借此帮助国君实现良善的政治目的和良善的社会风俗。为此作者有讽喻诗《秦中吟》及《新乐府》,这些诗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与元九书》),这是何等的尖锐与激烈,可见诗人的正直与勇气。遗憾的是白居易并不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定的政治家,当社会黑暗,仕途受挫,他的满腔激情渐渐消退,而是闲适潇洒地笑对人生。“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狂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等菊黄家酝热,共君一醉一陶然。”(白居易《与梦德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漫漫人生,宦海浮沉,世情冷暖,疮痍满身,以酒解忧,唯有杜康,醉乡沉酣,其乐融融。白居易漫忆一生,艰难苦恨,虚幻莫测,老大徒悲,只有与朋友吟诗喝酒,聊慰人生。酒与诗可能是他内心抑郁最适宜的装饰物。
而晚唐文人在酒中品尝到的却是万般辛酸和苦涩。
杜牧由于满腹雄才大略无法抒展,内心感到十分寂寞,三十刚出头,就放荡不羁,常在公务之余,出入于歌楼酒馆,过着风流倜傥的生活。试看《赠别》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古代风俗中,清明是色彩情调很浓郁的节日,加上这绵绵如丝的细雨,更引人烦恼。当纷纷细
雨飘洒在身上的时候,行人怎能不“断魂”呢?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酒在唐代甚至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
上,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诗人与酒的结缘绝不是偶然的结合,而是一种必然的交融,诗与酒如同诗人的左臂右膀,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诗中有酒,酒中有诗,二者的浑融才使诗人描酒、诗三绘诗情酒意的全景图画成为可能,亦使人、者完美的结合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清)宋大樽.茗香诗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唐诗与酒[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2]葛景春
[3]王炎.中国古代的诗酒情结[J].中华文化论坛,2001(1):131-134.[4]古凤莲,叶玉茸.一世常读醉,诗酒每相亲———浅谈陶渊明的饮酒诗[J].宜春学院学报,2007(1):143-145.[5]杨文榜.李白饮酒诗的文化底蕴[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13-16.
ADiscussiononthePoemandWineSentimentinChineseTangDynasty's
DrinkingPoems
ZHANGSan-ling,ZHAOXiao-jie
(SchoolofLanguageandLiterature,Shanxi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06;SchoolofLiteratureandHistory,ShanxiDatongUniversity,DatongShanxi,037009)
Abstract:Chinaisakingdomofpoetry,andalsoakingdomofwines.Nicewines,andgoodpoems,havebeenworkingtogeth-erandcreatedtheculturalhistoryofwineandpoetry.Poetsdrankwinestodispelworries,escapingfromthemiseriesinlife,orforentertainmentpurposes,indulginginhumanpleasure;ortoshowtheirsentiment,expressingtheirsighsontheshortnessorsadnessoflife;ortoexpresstheirambitionsinwineandpoetry.
Keywords:TangDynasty;drinkingpoem;poemandliquorsentiment〔编辑裴兴荣〕
------------------------------------------------
(上接第66页)
可见,他的疯狂残暴的背后是社会环境这只巨手在操纵着,他只是一个被社会挤压、扭曲以致变形的小人物,是冷酷的等级社会和金钱社会的牺牲品。
小说的最后,希斯克厉夫停止复仇,不吃不喝,把自己折磨死,人性得以复归。可见他本性善
良,他仍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英)艾米莉·勃朗特著,杨苡译.呼啸山庄[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0.[4]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中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0-31.[5]尚萌.《呼啸山庄》
APreliminaryDiscussiononHeathcliff’sCharacter
CHENLi-juan
(1.SchoolofLiteratureandHistory,ShanxiDatongUniversity,DatongShanxi,037009;
2.SchoolofLiberalArts,TianjinNormalUniversity,Tianjin,300384)
Abstract:SomearguethatHeathcliffisadevilwhentheytalkofhim.AndtheythinkthebasicreasonthatmakesHeathcliffchangesodrasticallyisCatherine'sbetrayal.HowevertheauthorbelievesthattheHeathcliffisamanwhorequiressympathy.WhileCatherineisonlyafusethatlightshisenmity.
〕
-69-
喝酒的诗歌篇四
《论杜甫的 饮酒诗》
论杜甫的饮酒诗作者:赵松元 许泽平 摘要:饮酒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其饮酒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充满悖论的心灵意蕴:他既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又是一个“清醒的醉饮客”;杜甫的饮酒诗呈现出中国诗酒文化的独特形态:穷愁清醒。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杜甫心酸悲怆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的人道关怀。杜甫创造了中国诗酒文化中继“天”、“人”境界之后的“地”的境界。 关键词:杜甫;饮酒诗;穷愁的大丈夫;清醒的醉饮客;人道关怀 ;“地”的境界 中图分类号:I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08)04-0084-06 有唐一代,诗人而以饮酒著称者,非诗仙和酒仙集于一身的李白莫属。李白身上的光环太闪太亮,他集中了我们绝大部分的目光,使我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沉浸在诗酒中的人物——杜甫。杜甫跟李白一样,也是嗜酒如命,其一生纵酒悲歌,留下了大量的饮酒诗。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歌有1400多首,其中涉及饮酒的有300首左右,郭沫若曾对杜甫的饮酒诗作出过统计,指出杜甫集中“凡说到饮酒上来的共有三百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 , 当代学人葛景春在《李白与唐代酒文化》一文中指出“杜甫诗中提到酒字的有一百七十处,醉字八十一处,酣字二十二处,酌字九处,杯字三十九处,樽字二十二处,其它如醒、醅、酝、酩、酿、酩酊、醇酣、玉壶、玉筋、玉瓶等二十一处,总计有三百八十五处。” 这么多的饮酒诗本来应该有深入的研究才是,但学界对李白饮酒诗的研究很多,对杜甫饮酒诗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本文拟通过对杜甫饮酒诗的解读进入他的人格世界和心灵世界,并对其文化意义略加阐析。 一.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饮酒诗展现了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形象 杜甫青年时代就嗜好饮酒,其早期诗作《夜宴左氏庄》云:“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看剑令人气旺,喝酒令人血热,于豪情中颇见抱负,写出青年杜甫谋求建功立业的决心。他在后期写的《壮游》诗中曾回忆过青年时代酣饮时的豪迈:“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壮游》)。天下尽在胸次之中,在酣畅淋漓,眼空四海的意象中,闪现着青年杜甫那种豪迈不羁,爽健清狂、奋发向上的生命姿态。 在度过了一段裘马清狂的放旷生涯之后,天宝五载(746),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带着他的才气和自信,放言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他四
处交游,精神和心理都处在一个高傲,自由,狂放的状态,身上十分明显地表现出盛唐人的浪漫气质,因而在旅食京华之初,他写下了千古奇诗《饮中八仙歌》。学界对此诗多有研究,陈贻焮认为八仙的醉酒体现了盛唐诗人所特有的“不受世情俗务拘束,憧憬个性解放的浪漫精神”。莫励锋则联系当时的背景,指出饮中八仙的“精神状态正是盛唐诗坛风气的形象体现”。天宝年间,朝政已经渐渐走向腐败昏暗,社会矛盾开始激化,而饮中八仙“仍然受到巨大的惯性力量的支配,以充满着浪漫情调的举止(例如痛饮)来消解心底的惆怅失意,他们没有能够,也并不愿意睁大眼睛清醒地正视现实,所以整个诗坛仍然弥漫着浪漫主义的风气” 。 然而,我们发现,在这首诗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浪漫洒脱的作品。杜甫客居长安不久,父亲杜闲便去世了,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开始穷困起来。与此同时,初入长安时的火热理想被黑暗的现实政治砸得粉碎,曾经的壮志满怀变成酒后的失落。他不得不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在穷困潦倒中,杜甫从一个裘马轻狂的诗酒少年变成了一个未老先衰吞声踯躅的穷酸文士,一个经常以酒浇愁的酒徒。“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杜位宅守岁》)。可以说,《饮中八仙歌》是杜甫最后的浪漫,从此之后,杜甫就不再是轻狂快意,而是穷愁潦倒了——这种穷愁潦倒的生活形态及其带来的心灵悲伤,在其饮酒诗中,得到了生动真实的呈现。 黄庭坚在《老杜浣花溪图引》中形容杜甫说:“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确实,读杜甫中年以后的饮酒诗,我们会处处感受到充满着忧时伤世、愁苦悲凉的情绪。有人概括杜甫一生的痛苦,得出五点: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愤;二,国政失策,危机四伏之忧;三,山河破碎,民生艰难之痛;四,潦倒贫困,病痛衰老之伤;五,奔波漂泊,亲友离散之苦。 概括得颇为全面。壮志难酬,山河破碎,民生困苦,漂泊流离,饥寒交迫,这是杜甫后半生所直接面对的。在这样的背景中,他每每悲苦不堪,只能靠诗酒来稍微宣泄内心的苦闷和忧伤。他忧愁澒蒙鸿洞,不可抑制,所以他往往在狂歌中痛饮,在痛饮时流泪: 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晦日寻崔戢李封》) 万国皆戎马,酣歌泪欲垂。(《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促觞激百虑,掩抑泪潺湲。(《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杜甫的泣泪酣歌并不只是为自己,虽然他有时候也为自己的遭遇发牢骚
,但仅仅是牢骚而已。当面对天下的纷乱和破碎,他就不仅是牢骚了,而是悲愤,苍凉,痛苦,哀伤。所以他狂歌痛饮,甚至不惜借助外在形骸的放荡不羁来暂时麻醉,所谓“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这样激烈的感情,这样张狂的姿态,折射出来的是极度的悲痛。在这里,杜甫突破了儒家儒雅的外衣,把对天下的那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表露到极至。杜甫的这种狂歌痛饮与李白不一样,李白更多的是为挣脱外在的束缚,追求个性生命的自由,他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张扬的是一种狂傲,浪漫,自信,而不像杜甫是用泪水筑起来的。杜甫高喊着“狂歌过于胜,得醉即为家”,实际上他是狂歌了,但却找不着内心的归宿,找不到“家”,他找到的是“万国皆戎马”的现实,在干戈衰谢面前,杜甫忍不住泪流满面。自古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杜甫的泪,却一流再流: 长歌激屋梁,泪下流衽席。《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当歌欲一放,泪下恐莫收。《晦日寻崔戢、李封》)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到今事反覆,故老泪万行。(《又上后园山脚》)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白马》) 促觞激百虑,掩抑泪潺湲。(《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谒先主庙》) 十年朝夕泪,衣袖不曾干。(《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其一) 这么多的泪水,映现出诗人在万方多难的时世中饱经沧桑的穷愁形象。在忧患悲痛中,他常常是就着泪水而喝“浊酒”。可以说,酒中浸泡了诗人的悲伤和眼泪。我们发现,酒和悲,成为杜甫诗中常见的语词、意象。他是在潦倒中不断重复着内心的煎熬,酒和泪对杜甫来说,已经成了一种无法改变的生活形态,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生命之中。 后人为杜甫树立的雕像,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一个垂暮老人的形象,乱发过耳,满脸愁苦,往往还怜悯地看着脚下疮痍满目的大地,让人无限沉重。在今天看来,他的许多酒诗,如“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等等,早已具有了一种原型意义。这里面的穷愁当然是杜甫式的,但在酒意背后所透射出来的伤痕累累的博大的心灵,难道不是其特有的吗?王安石在《杜甫画像》一诗说:“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恨不得让杜甫重生。闻一多说杜甫是“四
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这除了杜甫的文学成就以外,更是对杜甫的心灵和人格的高度评价。论及此处,说杜甫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千古天地一丈夫,杜甫实在当之无愧。 二.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饮酒诗展现了一个清醒的醉饮客形象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 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二) 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寄岑嘉州(州据蜀江外)》) 可以看出,诗酒对老杜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融进了他的生命里。他虽也有“斗酒新诗终日疏”的闲散清逸,但其更多的是“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的不知身在何方不知归向何处的无奈和伤感。联系杜甫的大半生,不但个人的去向和生死是未知数,更令人难过的是战火中的国家不知何日才能安定。在忧愁太多的时候,诗就派不上多大的用处,只好“任酒醺”,一醉方休。酒能消愁。事实上,杜甫对酒的消愁作用是有着独到体会的,且看他的自述: 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晦日寻崔戢李封》)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羌村三首》其二)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落日》) 在杜甫看来,“一酌散千忧”的酒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事物。既能“慰沉浮”,也能“慰迟暮”。在感到悲伤失望的时候,他往往自斟自饮,希冀醉去,用一醉来解千般愁。醉的直接效果就是精神的遁去,醉了的人虽然身体还在活动,但却暂时失去了清醒的意识,变得神志不清。也就是说,在醉了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会变得混混沌沌。醉对一个负担了太多的人来说是一种幸福,虽然短暂,但却可以放下一切的责任和忧愁,一切的失落和委屈,一切的痛苦和哀伤。杜甫喝酒每每希望自己喝醉,就是基于这点,他说“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三绝句》)。杜甫酒诗中“醉”字共有81处,但真正意义上“醉”了的不多,大部分都“醉”得很无奈,更兼哀伤,蕴含着无限的忧愁和悲愤。如“流寓理岂惬,穷愁醉未醒”(《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等等。这些都“醉”得很苦。因而我们怀疑杜甫根本从来就没有“醉”过。
因为一个醉了人的是不会这样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存状态的。在我们看来,他只是在不断地在重复一个醉去的愿望。在这些诗句里,“醉”突出的是他对朝廷的失望以及战乱带给他的内心伤痛,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而不是真正生理意义上的醉。杜甫一再地暗示自己“醉”了,那是因为杜甫不仅要面对山河破碎,生民凋零的现实,还要面对由此而产生的内心不尽的悲愁,无论内外对他都是一种压迫,所以即使是酒精已经无法让他醉去,他都得喝酒,这种“沉痛迫中肠”的悲苦已经不是他自己所能排遣了,因而他说“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希求真正醉去,一醉千日。李白有句千古名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酒对想浇愁的人永远只是一种毒药,饮鸩止渴,无法自拔。 既然无法醉去,那么必然走向醉的反面——醒。“醒”,在杜甫的酒诗里亦当占一个核心的地位,虽然字面上“醒”字出现得不多,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内核,却渗透在字里行间。先来看比较重要的有字面依据的“醒”: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醉歌行》)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叹庭前甘菊花》) 日兼春有暮,愁与醉无醒。(《又呈窦使君》) 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春归》) 哀歌时自短,醉舞为谁醒。(《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在困守长安的后期,杜甫因为壮志难酬,加之看不过朝政的昏暗,上层社会的穷奢极欲及他们对下层贫苦百姓所做的压迫和奴役,曾悲愤异常,发出“众宾皆醉我独醒”的振聋发聩的痛苦呼喊。但当天下弥漫在一片战火之中却迟迟得不到平定的时候,杜甫是“愁与醉无醒”,“醒复醉”,甚至还质问“为谁醒”。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极度失落之后无奈的悲痛心理。问题是杜甫自己说“无醒”就真的是“无醒”了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弟妹悲歌里,乾坤醉眼中。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九日登梓州城》) 干戈未偃息,安得酣歌眠。(《寄题江外草堂(梓州作,寄成都故居)》) 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九日》) 在这些诗句里,杜甫醉了吗?恰恰相反,他太清醒了,这正是他痛苦的来源。他得用痛饮来麻痹战乱纷争所带来的诸多心理创伤。但是他愈喝愈清醒,不管是“急觞”
喝酒的诗歌篇五
《忧愁与快乐-中西方饮酒诗的文化内涵之比较》
忧愁与快乐
——中西方饮酒诗的文化内涵之比较
序论
从古到今,酒作为一种文化流传下来,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酒一直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酒与诗的结合更为密切。酒后出杰作,诗成扬酒名。中国传统的酒文化的特色之一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文人饮酒作诗蔚然成风,可谓无酒不成诗,在文人看来,酒大都充当了一种情感消遣、排解之物。他们借酒吟诗,也借酒抒情,所作的饮酒诗大都散发着忧愁。而相对于西方人来说,酒则是他们追求快乐的方法,追求狂欢、狂醉的境界,饮酒诗大多是对快乐的抒发。
一、中国与西方酒文化的不同起源
在人类生活史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酒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酒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饮食中存在,更代表着一种文化出现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中。要比较中西诗歌中酒文化的不同内涵,首先应从中西方不同的酒文化起源谈起。
(一)中国酒文化的起源
中国有很多关于酒诞生的传说,最著名的要数杜康造酒:相传杜康是位牧羊人,于放牧中不慎丢失装有小米粥的竹筒,半月后竹筒复得,竞意外发现小米粥发酵而成为醇香扑鼻的琼浆。杜康于是弃鞭停牧,创酒坊,酿美酒,开酒肆,售佳酿,一举成为天下闻名的酒圣。杜康也渐渐成为了酒的代名词。
(二)西方酒文化的起源
在西方,希腊神话中认为酒是由狄俄尼索斯带到人世间的。传说狄俄尼索斯是众神之父宙斯与底比斯公主塞密莉所生;天后赫拉出于嫉妒,用计烧死塞密莉。宙斯把狄俄尼索斯救出,缝在他的大腿里,从而使他获得第二次诞生,后由女神伊诺及山林仙女们抚养长大,流浪于小亚细亚色雷斯和希腊,到处传授种植葡萄和酿酒的技术。古希腊人为祈祷丰收和庆祝丰收,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祭奠酒神仪式。在仪式上,人们扮成半人半山羊的样子合唱酒神颂歌,在树林里或荒野上沉醉、狂欢、游行等等。狄俄尼索斯也成为酒的代名词。
二.中国的饮酒诗缘于愁
(一)中国的诗人饮酒多为抒发忧愁
在中国,酒常常作为一种工具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寓之酒。人们更多依靠饮酒而追求酒以外的东西,中国的诗人饮酒多是因为要抒发内心的忧愁,所作的饮酒诗也就成了诗人表达内心忧愁的方式。
在中国的诗歌中,唐诗中的饮酒诗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全唐诗》收录的李白诗975首,出现“酒”字的有142首;杜甫诗1466首,提到酒字的就有160首,占全部比例的10%;白居易的饮酒诗达到800多首。可以看出饮酒诗在诗中所占比例之重。大部分饮酒诗都是诗人们为了抒发忧愁苦闷而作的。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决定着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而统治者对人才的不重视却又造成了大量的怀才不遇者。就连一代枭雄曹操,这位军事家、大诗人在手握重权也会感慨人生时,发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别说是其他处在不同阶级的文人,像陶渊明处在晋朝的黑暗社会,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到了田园生活,以《饮酒》为题一口气写了二十多首诗,多是对于世俗的轻蔑或借酒来排谴苦闷。即使是在思想风气开放、政治开明的盛唐时期,,也有怀才不遇的文人常因不能实现理想抱负而借酒逍愁。在另一方面,政治黑暗也是文人们不得志的原因。在社会现实中不能实现人生抱负,就选择在饮酒中逃避现实,他们的忧愁无法解除,只能在酒醉后求得暂时的解脱。罗邺在《自遣》一诗中说到:“四十年来诗酒徒,一生缘兴滞江湖。不愁世上无人知,唯怕村中没酒沽。”道出了与酒的深情寄寓。
在文人中,李白是一位让人羡慕的酒徒,追求着醉乡的真与美。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不仅活化了李白的酒仙形象,而且描写了其留恋诗酒、傲视权贵放荡不羁的个性。李白生性豪放满怀雄心壮志,在赴京之前,李白“高歌取醉欲自慰”借酒助兴,流露出诗人的自豪感,李白在“赐金还山”后因政治抱负得不到伸展而积郁很深,常借酒解忧。《将进酒》是李白最为典型的饮酒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毕有用,千金散尽还应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1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二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
酒》
《将进酒》是劝酒时唱的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酒留其名。”是酒中之歌,也是酒后吐真言,表现了激愤之情。李白自命不凡而且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在现实中屡屡受挫处处碰壁,因此,用“古来圣贤皆寂寞”的话聊以自慰,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愤概语,是借古人的杯酒来浇自己的块垒。接着说“惟有饮者留其名”写有《酒德颂》的刘伶有什么大功大业,但他不是以饮酒扬名当时、传名后世的吗?这也是一种愤概语,因为现成的句子,在愤概中又显雄放慷慨之气,“主人何为言少钱”六句,再次劝酒,酒兴更高,豪兴更壮。最后以“与尔通销万古愁”作结,将借酒消愁写得激情澎湃。历史上的竹林名士痛饮酣醉,谁也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所以李白也终于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哀叹。
(二)中国的诗人在歌舞伴奏下饮酒吟诗仍为忧愁
中国的诗人在平时饮酒吟诗中多数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愁,在管弦之乐中饮酒吟诗也多是为抒发内心的苦闷,用管弦之乐来衬托更显得内心的忧愁。中国的诗人在饮酒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太多的清醒,对政治和国家始终带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以致于他们的饮酒诗也带有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大多唐代诗人喜欢在管玄声中饮酒赋诗,这是他们的一大乐趣。本来有歌舞的伴奏,来饮酒吟诗,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但这只是诗人们在苦中作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叙述的是军中置酒,众乐齐奏,却是为别后准备,用作别后寂寞的对照。“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中军账置酒饮别,并列三种乐趣而不写音乐本身,从中仍能间接传达出一种急管繁统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的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凉洲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的是战士在沙场的饮酒取乐,内心却极为痛苦,只有将忧愁抒发在诗中。
将酒与乐和诗发挥到极致的诗人是白居易。史书记载白居易:“性嗜酒,弹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白居易“把饮酒与作诗当作了自己生活与人格的最大标志”。“少时犹不犹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狂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等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徳沽酒闲饮却约后期》)这边提到了有酒有管弦之乐。但在漫漫人生,宦海浮沉,世情冷暖。以酒解忧,唯有杜康,醉乡沉酣,其乐融融。白居易在漫忆一生,艰难苦恨,虚幻莫测,老大徒悲,只有与朋友饮酒吟诗来聊慰人生。这首诗看似闲适的在聊人生,其实却不然,更深的来说,可以触摸到诗人
一腔深藏的郁愤和悲苦,他只是用酒与诗来抑郁内心的愁闷。诗人就如冷却了的火山口,没有了火山爆发时的激请。又如白居易的另一代表作《琵琶行》就有提到了饮酒是需要音乐来伴奏的,同时也是借酒和音乐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举杯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而琵琶女则是用琵琶声来诉说生平往事,身世之悲。诗人也道出了饮酒没有管弦之乐的苦楚。“住进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需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同仙乐耳暂明”(《琵琶行》)虽然在这里写的是音乐,其实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所发出的不平,诗人和琵琶女,一个是怀才不遇,一个是飘零憔悴。在诗中音乐就是倾诉哀肠的方法,也是引起失落之感的媒介。饮酒需要的是音乐的伴奏,而在这音乐声中,引发了诗人的沦落之感,蕴涵着对社会不公正的控诉,也是诗人借琵琶女抒发了自己在政治上受到了打击的抑郁悲愤之情。
三.西方的饮酒诗多为乐
(一)西方的诗人饮酒多为寻求快乐
中国的饮酒诗多是诗人借酒浇愁的产物,与此不同的是,西方的饮酒诗则是表现诗人对快乐的抒发。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名间酒神祭祀的歌舞,酒神狄俄尼索斯交给人类酿酒技术,象征丰收和兴旺,是欢乐的赐予者。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尘世遭受苦难,这其中蕴藏着很深的悲剧精神。虽然说酒神精神蕴含着很深的悲剧精神,但这种悲剧精神所指的悲,不是那种个人忧愁的小悲,而是面对痛苦甚至死亡仍然能放声大笑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对人生悲剧深刻体认后的 一种超越。因此在酒神祭祀中,人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体验快乐,实际是希腊人在认识到人生会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命运之神之后采取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将这样的态度融入酒中,体现出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真心实意的快乐。西方人在饮酒中进入到一种狂醉的境界,所作的饮酒诗也都在追求着快乐,洋溢着喜庆。在西方的饮酒诗、饮酒歌里我们能体会到那种最原始的、最本能的欲望。
斐多菲的诗歌<我们喝吧>:“谁若是没有情人,就把这酒喝掉,他相信每个姑娘,都在为他燃烧。谁若是没有金钱.把这酒喝掉酒,世上的一切财宝,统统属于他了。谁若是心怀哀愁,就把这酒喝掉,哀愁就会迅速地,从他心中逃跑⋯⋯”姑娘、金钱、快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无所顾忌,无所担心,在醉中体会为所欲为的畅快。
普希金的《饮酒歌》:“欢声笑语,为何静息?响起来吧,祝酒的歌曲!祝福爱过你们的各位妙龄妻子,还有那些温柔的少女!把一个个酒杯斟满!......祝福缪
斯,祝福理智万寿无疆!你,燃烧吧,神圣的太阳!在 理智的永恒的阳光下,骗人的聪明明灭无偿,如同在灿烂的朝霞中.这盞油灯暗淡无光。祝福太阳永在,但愿黑暗消亡!”
在这里,生活是美好的,到处是幸福,人们忘掉了愁苦,在饮酒中尽情享受。酒承载着人们的欢乐,传达出人们的喜庆,也有 人们色美好理想,表达出来的只有对快乐的追求。诗人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部倾注在这饮酒的享受过程中,人们的欢乐尽情地挥洒在这香醇的葡萄酒中,洋溢着金色的欢乐。
(二)西方的诗人在音乐声中喝酒纯粹为了得到欢乐
在西方,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着醉境状态,代表音乐艺术的兴奋,是酒与音乐的结合。在每年葡萄成熟的时候,希腊民族都载歌载舞的用酒来宣泄心中的激情,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只为了尽情的享受快乐。
在古希腊时期酒神祭祀仪式上,让酒与音乐结合的方式之一就是抒情诗。“抒情诗人本身就是音乐家,他们模仿太一而制成音乐。而这一过程又是在酒的作用下进行的。尼采在其作品《悲剧的诞生》中曾用形象文字表述了抒情诗的诞生:现在,梦神走过来,用月桂触了他一下,于是睡诗人的酒神音乐的魔力便发生如画的火花,这就是抒情诗。”西方的饮酒诗就是在音乐声中的氛围下产生的。无论是冷峻的理智还是严酷的现实,这些一旦碰撞到酒和音乐,都将被冲撞得淡然无存,所有的激情将会随着燃烧,追求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度快乐。所以西方人在喝酒的时候总是需要音乐来伴奏,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完全享受到真心实意的快乐,从西方的饮酒诗就能体会到那种最本能的快乐。
古希腊诗人巴克基利得斯在《饮酒歌》中唱到:“弦琴。你莫再守挂钉,任七弦清音停顿。快来到我手上。我欲赠亚历山大以缪斯——羽翎,添第十天宴会雅兴,为此时,杯杯美酒魅力,使贵族青年心燃烧,爱情的希望胸中荡漾,爱神和酒神的馈赠,激起男儿豪情万丈,要将各城邦雉堞摧垮,自称天下唯一君王,辉煌宫殿以黄金象牙,满载小麦洲舻越过晴朗海面,从埃及运来大批宝藏,她一边饮酒一边筹谋思量.”
这是诗人在宫廷宴会间即兴而作的一首饮酒诗,诗人弹起弦琴,高吟低唱,为酒宴助兴,并赞美亚历山大.在这里,酒在宴会上与爱是一样激励男儿的馈赠,黄金象牙之类的都成为了现世的追求,成了大家追求现世欢乐和幸福生活的共同目标.
四.中西方饮酒诗不同的文化内涵
酒从诞生的那天起,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酒就作为一种文化出现在诗歌作品中。在中国李白最爱的就是酒,这位酒中豪杰在酒给的灵感下,创作了大
喝酒的诗歌篇六
《浅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内涵》
浅论李白饮酒诗的思想内涵
吴淑娜
(2006011344)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系 贵州都匀 558000)
[摘 要] 李白爱诗若痴,爱酒成狂,既具有侠客豪饮之风,也不失文人品茗之气。他经常醉着,却睁着一双世事洞明的眼睛;他就这么喝着,激扬文字中流淌着指点江山的豪情。
[关键词] 李白 饮酒诗 思想内涵
O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Li Bai's poems of drinking
Wushu Na
(2006011344)
(Department of Chinese qiannan norm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Duyun558000 Guizhou)
[Abstract] Elsie Li Bai crazy if love wine into a frenzy, with both booze knight of the wind, the gas can serve as literary tea. He often drunk, but a pair of Dreams of the wide open eyes; so he drank, Jiyangwenzi flowing pointing in the country's pride.
[Keywords] Li Bai Drinking Poems Ideological content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与饮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也有四千多年诗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诗与酒结下了难解之缘。文人中,好酒者向来不少。饮酒在文人中被视为高雅之事。提到文人饮酒,我首先想到了诗仙加酒仙的李白。李白的酒量,他醉酒时的天才创作,都是唐代诗人乃至历代中国诗人中少有的。“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襄阳歌》)“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赠内》)这就是酒仙李白的自画像。李白的一生离不开酒,酒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
【1】是酒中仙。”有了酒,天子在他眼中也就那么回事。李白高兴了要喝酒,难过了也要
喝酒;和朋友在一起时要喝酒,闲居无事时也要喝酒;有钱时要喝酒,没钱时典当衣物也要喝酒;白天要喝酒,晚上也要喝酒。喝酒让他喝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喝出了“酒仙” 和“诗仙”的美名,但也喝出了达官显贵对他的蔑视,最终喝得被罢官,下狱,流放。总之,酒与李白的生活密切相关,他的一生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李白这儿,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过着“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的生活,逍遥无比。以至“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了中国人心目里一个最为动情和完美的故事。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从古至今,李白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总与酒、诗有着不解之缘,然而,真正将诗、酒、诗人三者融为一体的,当推李白的饮酒诗。这些“醉人”的诗篇,或抒发豪情壮志,或揭露世俗黑暗、或反映仕途险恶、或体现困顿中的矛盾心理„„那么,李白的饮酒诗究竟有哪些思想内涵呢?本文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热爱祖国,歌颂河山 李白24岁出蜀的时候就写下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将自己目睹的高山大川、名城古迹大量纳入诗中,形象地记录了盛唐时期祖国山河的自然风貌,体现了诗人鉴赏自然美的卓越能力和对祖国山河、对生活、对大自然地热爱。《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2】云: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这首诗一名《梁苑醉酒歌》,写于天宝三载(744)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时候。梁园,一句梁苑,汉代梁孝王所建;平台,春秋时宋平公所建。这两个遗迹,分别在唐时的大梁和宋州。李白是离长安后来到这一带的。三年前,他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满怀理想,奔向长安。结果不仅抱负落空,立脚也很艰难,终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新唐书》本传)。由希望转成失望,这在一个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涛,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我们好像被带入天宝年代,亲耳聆听诗人的倾诉。
从开头到“路远”句为第一段,抒发作者离开长安后抑郁悲苦的情怀。离开长安,意味着政治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极度的苦闷和茫然。然而这种低沉迷惘的情绪,诗人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融情于景,巧妙地结合登程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来。“挂席欲进波连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绵亘起伏,多么使人厌憎的艰难行程,然而这不也正是作者脚下坎坷不平的人生途程么!“天长水阔厌远涉”,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不也正象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么!在这里,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传达出来的情绪含蓄而又强烈,一股失意厌倦的情绪扑人,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诗人沉重、疲惫的步履。这样的笔墨,使本属平铺直叙的开头,不仅不显得平淡,而且造成一种浓郁的气氛,笼罩全诗,奠定了基调,可谓起得有势。
接着诗笔层折而下。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作歌以抒积郁,心头却又浮现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咏怀诗》)今人古人,后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这更加触动诗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诗的蓬池洪波又转向浩荡的黄河,由浩荡的黄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见的长安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一声慨叹含着对理想破灭的无限惋惜,道出了忧思纠结的根源。短短六句诗,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表现出深沉的忧怀,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从“人生”句到“分曹”句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说,诗人更加激昂,苦闷之极转而为狂放。由诗的径路方面说,改从排解忧怀角度着笔,由低徊掩抑一变
而为旷放豪纵,境界一新,是大开大阖的章法。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梅,吴盐似雪,饮馔精美。对此自可开怀,而不必象伯夷、叔齐那样苦苦拘执于“高洁”。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这里“莫学”两字,正可看出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悲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这就为下文火山爆发一般的愤激之情拉开了序幕。
“昔人”以下进入了情感上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李白痛苦的主观根源来自对功业的执着追求,这里的诗意便象汹涌的波涛一般激愤地向功业思想冲刷过去。诗人即目抒怀,就梁园史事落墨。看一看吧,豪贵一时的魏国公子无忌,今日已经丘墓不保;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也已早作古人,不见踪影。一切都不耐时间的冲刷,烟消云散,功业又何足系恋!“荒城”二句极善造境,冷月荒城,高云古木,构成一种凄清冷寂的色调,为遗迹荒凉做了很好的烘托。“舞影”二句以蓬池、汴水较为永恒的事物,同舞影歌声人世易于消歇的事物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浓足。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开怀畅饮,那么,随着感情的激越,到这里便已近于纵酒颠狂。呼五纵六,分曹赌酒,简单几笔便勾画出酣饮豪博的形象。“酣驰晖”三字写出一似在同时间赛跑,更使汲汲如不及的狂饮情态跃然纸上。
这首诗,善于形象地抒写感情。诗人利用各种表情手段,从客观景物到历史遗事以至一些生活场景,把它如触如见地勾画出来,使人感到一股强烈的感情激流。我们好像亲眼看到一个正直灵魂的苦闷挣扎,冲击抗争,从而感受到社会对他的无情摧残和压抑。
二、借酒传情、以诗会友
酒是一种古老而文明的饮料,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特殊食品。它给人们的作用很多,其中用来传载感情、媒介友谊,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经常性的行为。李白借酒传情,以诗赠友,丰富了他饮酒诗的思想内涵。这些诗大都表现了他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和浓厚友谊。如《金陵酒肆留别》【3】: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此诗描写了诗人与金陵子弟分别时饮酒的情境,刻画了离别时难舍难分,借酒浇愁的心情。末尾发问,让离别的悲酸淡淡表现出来。作者把他与朋友分别的感情比作是滚滚江水已是奇,而与东流水比长短,更是出人意料,令人叹服,表现了诗人对金陵子弟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4】又如《哭宣城善酿纪叟》云: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这首五绝是李白在宣城,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老师傅而写的。事本寻常,诗也只寥寥数语,但因为它以朴拙的语言,表达了真挚动人的感情,一直为后人所爱读。纪叟离开人世间,引起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怀念。侍人痴情地想象这位酿酒老人死后的生活。既然生前他能为我李白酿出老春名酒,那么如今在黄泉之下,还会施展他的拿手绝招,继续酿造香醇的美酒吧!这看去是诗人一种荒诞可笑的假想,然而却说得那么认真、悲切,使读者在感情上容易接受,觉得这一奇想是合乎人情的。接着,诗人又沿着这条思路想得更深一层:纪叟纵然在黄泉里仍操旧业,但生死殊途,叫我李白如何能喝得到他的酒呢?想到这里,诗人更为悲切,为了表达这种强烈的伤感之情,采用设问句式,故作痴语问道:“老师傅!你已经去到漫漫长夜般的幽冥世界中去了,而我李白还活在人世上,你酿了老春好酒,又将卖给谁呢?”照这两句诗的含意,似乎纪叟原是专为李白酿酒而活着,并且他酿的酒也只有李白赏识。这种想法显然更是不合乎情理的痴呆想法,但更能表明诗人平时与纪叟感情的深厚,彼此是难得的知音,现在死生分离,是多么悲痛啊!。
李白蔑视王候公卿,对市井平发亲近热爱。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街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人喝醉了酒就在街上市民家睡觉,天子叫他也不理睬,这说明他与平民有浓厚的交情和友谊,要不然他怎么会如此呢。《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赠王伦》也是此类作品。通过以上略作分析,李白对朋友的情,对平民的饮酒诗里表现得特别突出。酒成了他缔结感情和友谊的纽带,诗人浓郁的“酒情”一直为后人所欣赏。
三、情系天下、借酒销愁
虽然李白曾写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诗句,但是李白大多时
喝酒的诗歌篇七
《关于诗歌的故事》
关于诗歌的故事 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歌的知识:
诗歌概念起源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歌欣赏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诗歌欣赏要具备如下的知识:
1.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2.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起,使你为之所感动。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择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应该有分析、剔除,批判的能力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民谣:
月亮粑粑, 豆里(里面)坐个嗲嗲(爷爷); 嗲嗲出来买菜 ,豆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 绣个糍粑;糍粑跌得井里, 变杂蛤(ga)蟆;蛤蟆上树 变杂斑鸠(ju)斑鸠:咕咕咕 和尚恰豆腐和尚恰豆腐豆腐一捕(把)渣,和尚恰(吃)粑粑
粑粑一捕(把)壳,和尚恰(吃)菱角菱角溜溜尖,和尚上哒天
天上四个字
和尚犯哒事,是又犯得恶(哦)
抓哒和尚砍脑壳
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
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
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
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
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
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
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
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3: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
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
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
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
“看你像面团儿似德!”
“看你像粉团儿样。”
“你那老夫子哩?”
“就像一颗枯焦的老干葱!”
宰相越听越生气,忍了又忍,到别屋睡去了。
第二天,宰相摆上月饼,水果,叫来小夫人和书童,要他们吟诗作对。宰相先吟道:
“八月十五日正东,忽听屋内笑甜声。面团伴着粉团乐,外头亮了老干葱。”
小夫人一听宰相知道了,并不害怕,索性对了一首:
“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活着虽然在一块,死
了还是别人的。”书童见这事露馅了,心头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赔罪,也吟了一首诗:“八
月十五月正圆,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把小人怪,从今以后不再犯。”
5: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写了一首有趣的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喷饭。把悍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形象的首创。从此后,“河东狮”便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
喝酒的诗歌篇八
《诗词五首——饮酒》
喝酒的诗歌篇九
《诗歌鉴赏“饮酒”》
饮 酒
陶渊明
1、默写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诗人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景象的赞美,表现了
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4.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5.鉴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诗人用“行路难”喻指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一句诗。
3、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这两句用典故的用意何在?
6、说说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默写填空。
(1)茅飞渡江洒江郊, , 。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
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2、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
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
意境深远。
3、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4、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1、根据课文用原句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去时雪满天山路。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这一画面,并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己亥杂诗
龚自珍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 。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 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 “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5、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6、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喝酒的诗歌篇十
《中西诗歌中的酒文化比较略谈》
第17卷第4期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V01.17No.4
2004年7月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Jul.2004
文章编号:1008—6390(2004)04—0040一03
中西诗歌中的酒文化比较略谈
杨
婷
(浙江大学中文系,杭州310028)
摘要:酒作为一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但在中西诗歌作品中,酒的文化意义表现出很大差异。在中国,饮酒多为一种个人化行为,饮酒诗大多表现个人的借酒消愁,醉酒中仍有太多的理性和清醒;在西方,饮酒诗大多表现一种群体的狂欢、追求快乐,醉酒常常是一种大众行为,表现着人们最本能原始的冲动。
关键词:中西诗歌;酒文化;酒神话;差异比较
中图分类号:11207.2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生活史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酒一直占有重要《诗经》首开诗酒交融的先河,但这时大多还是对饮酒的地位。酒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饮食中存在,更代表着一场面的描写。从有大量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三国”时期种文化出现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中。要比较中西诗开始,酒与诗人的关系就开始密切起来了。所谓“有美酒便歌中酒文化的不同内涵,需要从酒的神话开始研究。中国有佳诗,诗亦乞灵于酒”,正说出了诗与酒的重要关系。中有很多关于酒诞生的传说,最著名的要数杜康造酒:相传杜国文人内敛的性格使酒成为表达诗人个人情感、个人遭遇康是位牧羊人,于放牧中不慎丢失装有小米粥的竹筒,半月的载体。诗人或以酒解愁,逃避现实的苦难:“石鱼湖,似洞后竹筒复得,竞意外发现小米粥发酵而成为醇香扑鼻的琼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浆。杜康于是弃鞭停牧,创酒坊,酿美酒,开酒肆,售佳酿,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一举成为天下闻名的酒圣。杜康成为酒的代名词。在西四座以散愁。”(元结《石鱼湖上醉歌》)或以酒自娱,沉弱于方,希腊神话中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又名巴库斯)。传说狄享乐:“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俄尼索斯是众神之父宙斯与底比斯公主塞密莉所生;天后善吹筚篥歌》)或以酒寓怀,感慨生命的短促、无奈:“劝君赫拉出于嫉妒,用计烧死塞密莉。宙斯把狄俄尼索斯救出,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或缝在他的大腿里,从而使他获得第二次诞生,后由女神伊诺以酒明志,表达人生别样的追求:“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及山林仙女们抚养长大,流浪于小亚细亚色雷斯和希腊,到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处传授种植葡萄和酿酒的技术。古希腊人为祈祷丰收和庆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总之,诗人喝酒写酒都是以自己为祝丰收,每年春秋两季都举行祭奠酒神仪式。在仪式上,人中心的,都是个人化的行为。盛唐大诗人李白,既是“诗仙”们扮成半人半山羊的样子合唱酒神颂歌,在树林里或荒野也是“酒仙”。他在《襄阳歌》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上沉醉、狂欢、游行等等。狄俄尼索斯也成为酒或与酒有关须倾三百杯。”他的《赠内诗》也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的狂欢的代名词。
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据统计,在李白的诗文中有六分之一谈及饮酒,从他的饮酒诗中不难看出他孤独的自我。如《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从上述神话的不同内涵可以看出:在中国,饮酒多是个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人化的私事;而在西方,饮酒是大众化的,是人们表达共同
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心理情绪的行为。
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收稿日期:2004—02—16
作者简介:杨婷(1981一),女,重庆市人,浙江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40・
万
方数据
诗人在花丛中备下一壶好酒,却没有知音,只能独自酌饮。那就邀请明月一同畅饮吧,对着明月和自己的影子唱歌跳舞,及时行乐。但毕竟是“暂伴月将影”,更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和内心深处的寂寞。
与中国古代不同的是,在西方,酒是大众狂欢不可缺少的饮品。每当举行酒神祭祀,人们排成盛大的行列、组成合唱表演队在树林或荒野里狂欢时,总是少不了以酒来表现狂欢和欣喜。古希腊诗人巴克基利得斯(Bacchylides)在《饮酒歌》中唱道:
弦琴,你莫再守挂钉,/任七弦上清音停顿。/快来
到我手上。我彬赠亚历山大以缪斯一羽翎,/添第十
二天宴会雅兴,/为此时,杯杯美酒魅力/使贵族青年心燃烧,/爱神的希望胸中激荡,/爱神和酒神的馈赠/激起男儿豪情万丈,/要将各城邦雉堞摧垮,/自称普天下唯一君王,/辉煌宫殿饰以黄金象牙,/满载小麦洲舻越过晴朗海面/从埃及运来大批宝藏。/他一边饮酒一边筹谋思量。
这是诗人在宫廷宴会问即兴而作的一首饮酒诗。诗人弹起弦琴,高吟低哦,为酒宴助兴,并赞美亚历山大。酒在宴会上与爱一样是激励男儿的馈赠。在酒的刺激下,群情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要为亚历山大开拓疆土,征服各邦。喝酒不是个人行为,而具有大众性,亚历山大王喝酒,志在四方的男儿喝酒,作为助兴者的诗人也喝酒。
又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波利齐亚诺(AngeloPoliziano)的《酒神节》:
……让我先喝一杯。/酒神,让大家跟随你。/我已把尖脚杯的酒喝完,/请把那边大酒瓶给我一会,/我只觉得山动地转,/头脑摇摇晃晃不听指挥。/每个人跑去又跑回,/像你看到我的一般无二。/酒神,让大家跟随你。/我已困倦得要命,/我醉了呢,还是清醒?/我的脚直不起,再也不能。/你醉了,这个我清楚。/让大家都走我的路,/让大家都像我那样冲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他们在古代希腊罗马作品中发现了一个崇尚人和自然的世界,与中世纪崇尚神和禁欲主义完全不同。在这首诗里,诗人用幽默笔调描写自己喝酒的情形,令人发噱。从诗中看不出诗人喝酒有多惬意,但这一行为却不受任何宗教和教条的束缚,能象诗人这样放肆喝酒,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反叛意义。同时诗人还号召大家都象他一样跟随酒神,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欲望和要求随性喝酒。在这里,喝酒成了大家追求现世欢乐和幸福的共同行为,颇具象征意义。
酒能使人兴奋,产生快感,喝酒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无论是借酒消愁,还是借酒纵乐,都是指向这一目的。但是他们的起因却不尽相同,中国诗人喝酒多是缘于愁,而西方诗人喝酒则是为快乐助兴,缘于快乐本身。
在中国诗歌中,写单纯因快乐而喝酒的诗歌并不多,杜
万
方数据甫的《闯官军收河南河北》算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首。有的诗看似写快乐,实则为了反衬生活之苦,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战士虽饮酒取乐,内心却极为痛苦。一代枭雄曹操感慨“人生几何”时就发出“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叹。消志士之愁可以说是诗人喝酒写酒的普遍现象。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决定着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必然是外向型的,而统治者对人才的不重视却又造成了大量的怀才不遇者。他们的忧愁无法排除,只能在酒醉后求得暂时解脱。试看李白的《将
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怀!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赐金还山”后,因政治抱负得不到伸展而积郁很深,常常借酒解忧。他在诗中尽管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宣言,但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所以还是只能在酒中寻找快乐、寄托情怀,忘却那无边无际的烦愁。然而酒只是一种缓解物,历史上的竹林名士痛饮酣醉,谁也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所以李白也终于发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哀叹。
如果说中国诗人的饮酒多是基于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那么大多数西方诗人的饮酒则是表现一种对于快乐的体验。如前所述,狄俄尼索斯在尘世遭受苦难并再生,这其中蕴涵着很深的悲剧精神,又被称为酒神精神。但这种悲剧精神所指的悲,不是那种个人忧愁的小悲,而是面对痛苦甚至死亡仍然能放声大笑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对人生悲剧深刻体认后的一种超越。因此在酒神祭祀中,人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体验快乐,实际是希腊人在认识到人生会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命运之神左右之后采取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将这样的态度融人酒中,体现出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真心实意的快乐。古罗马诗人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Haccus)的《现在是饮酒的时候了》就突出地表现
了这一点:
现在是饮酒的时候了,伙伴们,/且用自由的舞步敲打地面;/且在众神之席上摆开筵席,/如昔日战神祭司的饮宴!/此日之前,还不宜从库房里/取出美酒,因为有个疯女王/"-3时还企图毁掉尤庇特/神庙,把我们
的帝国灭亡……
该诗写于屋大维在亚克兴海战中大败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娄芭特拉联军之后。。诗人认为战争是残酷生存的一种表现,战争胜利是为自己争取到了生存的机会,是值得高兴和狂欢的事,因此需要饮酒。“此日之前”(即在打败克娄芭特拉之前)“还不宜从库房里取出美酒”,是因为在国将破、
.4l・
家快亡的时候就该英勇杀敌,不能喝酒,以免扰乱了清醒的神智。在贺拉斯看来,酒是用来庆祝大胜,为人们狂欢助兴时饮用的。
普希金的《饮酒歌》也处处洋溢着喜庆:
欢声笑语,为何静息?/响起来吧,祝酒的歌曲!/祝福爱过你们的各位妙龄妻子,/还有那些温柔的少女!/把一个个酒杯斟满!/……祝福缪斯,祝福理智万寿无疆!/你,燃烧吧,神圣的太阳!/在理智的永恒的阳光下/骗人的聪明明灭无常,/如同在灿烂的朝霞中/这盏油灯暗淡无光。/祝福太阳永在,但愿黑暗消
亡!
在这里,生活是美好的,到处都是快乐,到处都是幸福,人们忘掉了愁苦,在饮酒中尽情地享受。酒承载着人们的欢乐,传达出人们的喜庆,更催生出人们美好的理想。
饮酒使人达到一种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类似疯颠的状态,但是在醉酒的状态中,中西诗人的表现却完全不同。中国诗人在饮酒过程中保留着太多的理性和清醒,不少人更有一种对国家的强烈忧患意识。阮籍、刘伶如此,陶潜、王维如此,岑参、王翰如此,杜甫、李白也都是如此。他们的诗歌风格不同,但无不表现出厚重的历史感。
以杜甫为例,他嗜酒如命,诗里提到饮酒的多达三百余篇。他的一生与唐王朝的由盛转衰相伴随,所以他总是关注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和民生疾苦。这使他的饮酒赏景之作都带上了极强烈的时代特征。其《登高》堪称“古今七言律
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乌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
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晚年在夔州写的一首登高即景之作。诗人登高远望,无边秋色尽收眼底。风急天高,啼猿长啸;渚清沙白,飞鸟盘旋。更兼萧萧落木,滚滚江涛,几样景物,点染出一派秋日特有的肃杀之气。联系到诗人壮志难酬,久客异乡的苍凉心境和老病孤寂的悲苦形象,不能不说此诗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种真实写照。严格地说,它并不是~首写饮酒的诗,但“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却还是集中地点出了诗人曲折坎坷的诗酒人生。
在西方诗歌中,诗人喝酒主要是追求快乐。狄俄尼索斯的狂醉把一切冷峻的理智和严酷的现实存在冲刷得荡然无存,一切道德的东西都被狂放所代替,个体生命融合在高度的欢畅和自由之中,被压抑的本能全部释放出来。所以读西方的饮酒诗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如裴多菲的《我们喝吧!》:
谁若是没有情人,/就把这酒喝掉;/他相信每个姑娘/都在为他燃烧。/谁若是没有金钱,/就把这酒喝掉;/世上的一切财宝/统统属于他了。/谁若是心・V-哀
・42・
万
方数据愁'/就把这酒喝掉;/哀愁就会迅速她/从他心中逃跑这首诗读起来有一种果断、恣意妄为的感觉。谁没有情人、谁没有金钱、谁心怀哀愁就喝酒吧,在酒醉的时候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姑娘为我疯狂,金钱围绕着我,哀愁都逃到一边,无所顾忌,无所担心,最原始、最本能的欲望统统表达出来,在为所欲为中感到畅快和自然。
诗人常常用酒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因为爱情炽热,正好与酒力相照应。以古希腊诗人阿那克瑞翁(Anaereon)的诗歌为例,这位得宠的宫廷诗人致力于表现快乐、优雅和美,是酒神和爱神的忠实信徒。他的爱情诗热情似火,坦率而大胆。如《向酒神祈求》:
主啊,那征服人心的爱情,/那些深蓝色眼睛的山林女神,/那肤色红润的美神/在你遨游这高峻的山岭
时,/都伴着你一同游玩,/我跪下求你,请你/对我发慈
悲,垂听我/请求你开恩的祈祷;/请你劝克勒布罗斯/把我对他的一番爱情,/酒神啊,接收下来。
自由自在的浪漫爱情的追求。
综上所述,中西诗歌中酒文化意义的不同与中西酒神的诗作表现出深沉、内敛的倾向,他们喜欢用酒来表达烦的思想,充分体现出西方人狂放、随性、积极、乐观的特点。比较中西酒文化的不同意义,不仅有助于我们赏析不同文参考文献
飞白主编.世界诗库(第一卷)[z].广州:花城出版
社。1994.
[2]卢永编选.普希金诗选[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3]兴万生译.裴多菲诗歌精选[z].太原:北岳文艺出版
社.2000.
[4](清)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z].北京:中国文史出
版社,2003.
(德)斯瓦布著.《希腊的神话和传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方文]
诗人在山中畅饮后产生幻觉,把“爱情”、山林女神、美神都看成酒神的信徒和游侣,本来应该向爱神阿芙洛狄特请求得到爱情,却向酒神请求,表现出诗人酒后的随性和豪放不羁。这里诗人所要的爱情和酒神喜欢遨游不受羁绊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所以虽是酒后幻觉,却真实地表达出诗人对话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反映出中珏方不同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受主流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诗人愁,因此其饮酒诗也大多显得含蓄、阴郁;相反,由酒神神话衍生而来的西方饮酒诗和酒文化则继承了古希腊人文主义化背景下的饮酒诗歌作品,更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不同民族的特征和文化。
[5]
中西诗歌中的酒文化比较略谈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杨婷
浙江大学中文系,杭州,310028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04,17(4)1次
参考文献(5条)
1.飞白 世界诗库(第一卷) 19942.卢永 普希金诗选 19963.兴万生 裴多菲诗歌精选 20004.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 20035.斯瓦布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1994
相似文献(0条)
引证文献(1条)
1.巩玉丽 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期刊论文]-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本文链接: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