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 中考 |

【www.guakaob.com--中考】

环境影响评价的几个主要层次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第一篇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步骤,这些步骤按顺序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可以不同,而且各步骤的顺序也可变化。

一种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该能够满足以下条件:

(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做出识别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4)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5)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与导向功能。

编辑本段重要性

(1)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1)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 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 ,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

3、为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①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已经建设、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与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②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③跟踪评价。主要是针对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较大的差异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影响评价继续教育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第二篇

2015年注册咨询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答案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界定的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

A.地方政府政府及其部门拟定的规划

B.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C.可能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

D.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正确答案:[D]【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2.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 )级( )类标准体系。

A.三,五

B.三,六

C.四,五

D.四,六

正确答案:[B]

3.( )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南和监督依据。

A.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B.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D.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C

4.下列关于环评听证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听证会的个人和组织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B.旁听人应当遵守听证会纪律,且不享有听证会发言权

C.新闻单位采访听证会,应当事先向听证会组织者申请

D.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一般不得少于20人

正确答案:[D]

5.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正确答案:[C]

6.( )不属于环境风险调查需要收集的资料类型。

A.项目资料

B.环境资料

C.事故资料

D.理赔资料

正确答案:[D]

7.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是( )。

A.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

B.主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量等

C.区内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治理

D.评价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

正确答案:[C]

8.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机构后( )日内,向公众公告拟建项目信息。

A.5

B.7

C.15

D.3 30

正确答案:[B]

9.下列关于征求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密项目可以不征求公众意见

B.征求公众意见期限不得少于10日

C.需要公开的信息应在整个征求公众意见期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7日

正确答案:[D]

10.环评座谈会或者论证会结束后( )日内,根据现场会议记录整理制作的座谈会议纪要或者论证结论,并存档备查。

A.5

B.7

C.15

D.30

正确答案:[A]

11.若将开发区定位为新经济区,则应以( )来配置要素。

A.人口计划规模

B.经济发展规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C.环境承载能力

D.资源需求总量

正确答案:[B

12.( )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按照一定原则在一定时期内所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A.环境容量控制

B.目标总量控制

C.指令总量控制

D.最佳技术经济总量控制

正确答案:[C]

13.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对于( ),需要对重点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详细和深入的评价。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低于三级评价

正确答案:[B]

14.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 )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正确答案:[A]

15.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 )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主体一般包括( )。

A.受影响公众

B.相关领域的专家

C.感兴趣团体

D.新闻媒介

E.政府相关部门

正确答案:[ABCD]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从( )等方面选择相应内容进行现状调查与评价。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环境质量

D.区域污染源

E.环境标准

正确答案:[ABCD]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适合公众参与的内容包括( )。

A.规划方案报批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B.环境背景调查

C.环境资源统计

D.界定规划与环境影响要素间的关系

E.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及监督

正确答案:[BDE]

4.环境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 )等因素引发的风险。

A.化学风险

B.物理风险

C.工程技术

D.自然灾害

E.生态平衡

正确答案:[ABD]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由( )等指标构成。

A.目标层

B.准则层

C.描述层

D.扩展层

E.指标层

正确答案:[ABE]【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6.《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具有( )等特征的区域。

A.需特殊保护的地区

B.生态敏感区

C.工业园区

D.生态脆弱区

E.社会关注区

正确答案:[ABDE]

7.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地方环境标准,包括( )。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C.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D.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E.环境基础标准

正确答案:[AB]

8.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包括( )。

A.综合性法律

B.单行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及地方性法规

E.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

正确答案:[ABCD]

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规划方案分析,应包括( )等内容。

A.规划的描述

B.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C.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比较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第三篇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环境保护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任制度化、法律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应本着维护法制与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体现出立法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法律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表明,一旦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支持并有助于其结果的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影响质量预测评价,是指在某一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城市建设与发展、区域规划等活动之前,对这一 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地区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对策。其目的在于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使行政机关对环境价值的考 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职能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及立法状况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首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先河。 1966年10月,在美国众议员所属科学研究开发小组委员会进行的进展报告中,首次正式采用了‚环境评价‛这一术语。1969

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 策法》(NationalEnvironmentalPolicyAct,NEPA),首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同时,NEPA被作为‚保 护环境的国家基本章程。‛1970年4月3日开始执行的《改善环境质量法》是NEPA的很好补充,该法授权国家环境质量局为环境质量委员会提供专业管理人 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美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制度,在美国环境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美国自70年代初至今,不论是邦一级还是州一级法律都建立了较完备 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为实施国家环境政策提供手段,而且为实现国家环境目标提供法律保障。实践证明,NEPA自产生至 今,对美国的环境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迫使行政机关将对环境价值的考虑纳入决策过程,使行政机关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 面利益和目标,改变了过去重经济轻环保的行政决策方式。 我国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最先引入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行《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13条和其他环境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作了进一步规定。198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1998年11月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修改、补充 及更明确的规定,从而在我国确

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94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在第3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与事务‛中提出: ‚在有关立法中,规定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要求政府部门对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估。‛此外,在各种污染防治的单行法规中,也对环境 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如:《水污染防治法》

第13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所做的环境影响报告 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0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9条也作了类似规定。 为促进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已于2000年12月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 议。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很广泛的。NEPA规定,凡是联邦政府的立法建议或其他对人类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联邦行动,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即 是说,由联邦政府行政机关向国会提出的议案、立法建议、申请批准的条约,以及由联邦政府资助或批准的工程项目、制定的政策、规章、计划和行动方案,都必须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谁提出立法议案、规章、政策、计划或项目,谁就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无需经过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批准,但必须经过他们 审核或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批准该议案、规章、政策、计划或项目的行政机关来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人类环境有重大影响‛有两个评判标准:背景和强 度。背景,指以社会整体、受影响地区、受影响利益和行为地点等方面背景为基础的对行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强度,指影响的严重程度。这里的‚行动‛包括新 的和正在进行的行动和按照法律规定应当作为但未作为的法律行为。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建设项目。此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在附则中规定‚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 改建等区域性开发,编制建设规划时,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另外,还拟对一些重大产业规划、计划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目前法律、法规对区域开发如何适 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乏具体规定,实际操作很难。新审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扩大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将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区域开发、 产业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的政府规范性文件,编制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域、流域和海域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林业、能源、水利、 交通、旅游、自然资源开

发的专项规划,列入环境影响评价之列,不能不说是环境立法的一大进步。

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是美国环境管理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NEPA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宣布为美国的环境政策,不 仅规定联邦政府的所有机构的立法建议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建议,在决策之前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而且,要征求公众意见,进行公众评 议,作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必经程序和内容。联邦负责官员在制定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之前,应同依法享有法定职权或对环境影响拥有特殊的专门知识的 任何联邦机构进行磋商,并取得他们的意见,联邦负责官员应将该评价报告说明和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标准的相应的联邦、州和地方机关所作的评价和意见书一并提 交总统和环境质量委员会,并依照美国法典第5篇向公众公布。美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以下特点:1、参与评价对象的广泛性。包括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 大影响的立法活动,官方政策、正式计划、规划等。2、参与评价的现实性。公众基本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定稿前参与,规定在环境影响评价草案阶段,应征求 具有法定职能或专门知识的联邦机关的意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第四篇

[篇一: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完善]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和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最早是在1964年加拿大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质量评价的学术会议上提出来的。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则首创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environmentalpolicyactof1969,nepa)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联邦政府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制度。根据该法第一章第二节的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机关在制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立法议案和采取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行动时,应由负责官员提供一份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到70年代末美国绝大多数州相继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77年,纽约州还制定了专门的<环境质量评价法>。[1]1987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程序的条例>。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以后,很快得到其它国家的重视,并为许多国家所采用。瑞典在其1969年的<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日本于1972年6月6日由内阁批准了公共工程的环境保护办法,首次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思想。[2]澳大利亚于1974年制定了<环境保护(建议的影响)法>(environmentalprotectionact),法国于1976年通过的<自然保护法>第2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英国于1988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进入90年代以后,德国于1990年、加拿大于1992年,日本于1997年也先后制定了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名称的专门法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俄罗斯也于1994年制定了<俄罗斯联邦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亦有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或条例。据统计,到1996年全世界已有85个国家制定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为多数国家的国内立法所吸收,而且也已为越来越多的国际环境条约所采纳,的体系。它对于预防新的污染,缓减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情况和世界各国立法趋势来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

一是在评价对象上只限于具体的建设项目,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宏观决策没有纳入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具体建设项目固然对环境有直接影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大多数国家亦十分重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但与具体项目相比,国家的重大经济、技术和产业政策,区域和资源开发规划,城市和行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如果说具体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性的话,那么立法与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则是全局性,一旦决策失误会给相当范围甚至全国的环境质量带来了一些重大损害和危害。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则对国家宏观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长期未能予以足够重视,不能不说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

二是在评价程序上,缺少公众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世界上绝大多数有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的国家,几乎均将公众的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产生直到1996年前在一些重大的环境立法没有体现。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才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所涉及。其后,虽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条例>都作了类似<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但这些规定都过于原则,对于公众参与的方式、阶段、人员、效果等没有进行规定。因此,这些规定只不过是公众参与的宣言,并没有形成公众参与的完整机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这一缺陷明显地反映了我国立法与国外立法的差距。

三是立法层次偏低。纵观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状况,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全面、系统、完整的规定。我国<条例>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作了较为完善的规定,但其只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而且该条例并不只是针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全面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法律制度,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环境法律体系中应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缺乏环境影响评价的国家立法,不利于全面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与其它国家相比,明显滞后。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

1、建立宏观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限定在建设项目对大气、水、噪声和生态等方面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方面。这对于保证环境不会因建设项目的实施而出现明显的污染与退化,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对环境施加影响的行为不仅来自于建设活动,更主要的来源于国家。与具体的建设项目相比,国家的决策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更大。因为单个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毕竟是局部的和有限的,而国家的一个决策一旦出台,其所造成的影响小则涉及某个地区的发展,大则影响全国。因而建立政府宏观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1)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国际上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二条第三款就规定要将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于对环境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每一项立法建议(proposalforlegislation)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majorfederalaction)。美国总统环境质量委员会1978年颁布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程序的条例>规定联邦的行动有四类:官方政策(officialpolicies)、正式规划(formalplans)、行政计划(actionprograms)、具体项目(specificprojects)。加拿大于1992年6月通过,并于1995年1月19日开始生效的<加拿大环境评价法>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专门规定。除了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外,1993年加拿大也颁布了<政策和规划提案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theenvironmentalassessmentforpolicyandprogramproposals),规定提交内阁审议的所有联邦政策和规划提案都需要经过非立法性的环境评价程序。俄罗斯联邦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部1994年7月18日公布的<俄罗斯联邦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在其第二部分适用范围中,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确定为五大类,即部门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构想、规划(包括投资规划)和计划;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纲要;城市建设文件(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方案和纲要等);关于研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物质的文件;建设投资的前斯设计方案论证文件,现有经济和其他项目、联合体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技术经济论证文件及设计方案。显然,俄罗斯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建设项目,而且包括规划、计划等经济技术决策。欧盟于1996年颁行了<欧盟关于一定计划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令建议>(proposalforacouncildirectiveontheeffectsofcertainplansandprogramsontheenvironment),规定鉴于环境评价是在计划和规划中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确保有关主管当局在采纳有关计划和规划之前考虑这些计划和规划实施时可能会产生的环境影响,应在成员国制定的计划和规划中开展环境评价。荷兰于1993年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第七章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chapter7、enviornmentalimpactassessment),规定那些对环境具有严重不利影响的活动(activities)和政府关于该活动的“决定”(decisions)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在荷兰被称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由此看来,国家宏观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为各国通采。

(2)中国历史经验表明,国家的重大宏观决策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重大影响。在197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以前,中国没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更谈不上对宏观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但是国家不当决策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却长期存在着。如50年代的人口政策、60年代“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政策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极大的负面影响,教训是非常深刻的。1979年之后,我国虽然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由于评价仅限于对具体建设项目的评价上,国家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仍然处于空白状态,结果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没有能起到预防决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例如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该决定将造纸、电镀、皮革、印染、焦化等行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结果这些行业很快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则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不得不于1996年采取严厉的措施,对包括造纸、电镀、制革、印染、炼焦等行业在内的一大批企业实行取缔和关闭,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我国汽车工业政策也反映了决策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十四大将汽车工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于是1994年国务院出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该政策明确提出“到2000年,汽车总产量要满足 国内市场的90%以上的需求;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并指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由于该政策的出台,极大刺激了汽车的消费,到1998年底,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400万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汽车增长量更为突出,平均增长率接近20%。与之相联系,汽车排气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亦日趋严重。1998年,我国机动车排放一氧化碳1500万吨,氮氧化物120万吨。北京市大气中74%的碳氢化合物、63%的一氧化碳和37%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排气。面对城市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现状,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开始怀疑甚至抱怨国家关于汽车工业的产业政策。此外,国务院出台的<全国包装工业发展纲要>关于重点发展塑料包装制品的政策、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等都带来了严重污染。事实上,我们认为虽然国务院出台的产业政策带来了消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据此完全否定国务院这些产业政策。因为不管是电镀、制革,还是汽车、乡镇企业国家都需要,这些行业也需要发展。问题在于如何发展、发展的规模、能不能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以后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如何避免这些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需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与分析,以确定适当的发展方向。由于缺乏对这些产业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导致这些环境敏感行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据此看来,在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投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zhèng fǔ 部门宏观指导的影响的情况下,开展对国家的政策、法规、计划、规划等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引进外资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利用发达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已成为我国筹集建设资金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投资方往往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要求对于项目选址地的区域开发计划和政策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如果我国不在这些方面进行主动的研究和完善,很可能影响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进行宏观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有助于合理配置自然资源、有计划地控制环境质量恶化、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鉴于进行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以及国外的经验,我国应建立对国家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区域和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城市和乡镇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的环境影响评价。

2、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的公共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制度,指建设单位及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机关以外的其他相关机关、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学者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地居民等,通过法定的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作、审查与监督等的活动。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问题没有进行规定。我国最早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见于199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1993年6月2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以下简称贷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均有明确的要求,并将贷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列为办理贷款项目手续不可缺少的文件之一,对贷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较完整的程序和要求。”为此通知要求“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书>中应设专门章节予以表述,使可能受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能得到考虑和补偿。公众参与工作可在<评价大纲>编制和审查、<报告书>审查阶段进行。”并规定了两种公众参与的方式:第一种是: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直接听取贷款项目所在地(区、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学术团体或居委会、村委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第二种是:项目所在地(区、县)人大、政协或群众团体征询受影响地区公众的意见。该<通知>虽然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它却针对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1996年<水污染防治法>修改过程中,根据<里约宣言>的精神,增加了一项特别的规定,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该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使公众参与普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立法上初现端倪。1996年通过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作了与<水污染防治法>相同的规定。1998年国务院通过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15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十分原则的规定:“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由于我国规定了公众参与和未规定公众参与的法律,均没有具体规定公众参与的程序,因而该规定实际采取了回避矛盾的做法。

(1)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是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普遍推行的做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的。而在各国和国际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普遍推行的做法。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是世界上最早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但其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则仅在第二篇第五节第一条规定,应征求相关机构、部门、地方政府的意见,对是否征求公众意见没有进行明确规定。不过在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实施程序的条例>中对公众参与的程序作了详细规定,包括参与阶段、参与范围、参怀人员、参与效果以及参与的限制等。[4]<加拿大环境评价法>(canadianenvironmentalassessmentact)在前言部分规定:“加拿大政府将努力促进公众参与由加拿大政府或经加拿大政府批准或协助实施项目的环境评价,并提供环境评价所依据的基础材料。”并把“确保公众有机会参与环境评价程序”作为环境评价法的目的之一。在该法的环境评价程序中明确规定了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该法第18(3)规定,对简单项目的评价,应考虑公众意见,并规定:“如果主管机构认为在这时的情形下公众应参与项目的简单型环境影响评价,或当有关法规这样要求时,主管机构应通知公众,使其有机会在主管机构采取措施之前,参与审查简单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其他已经提交公众的记录并发表意见。”对综合性环境影响评价,该法第22(2)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对该综合环境评价报告的结论和建议以及其他任何部分向加拿大环境评价机构提交意见。”此外,该法还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程序性问题如信息的公开的方式、公众听证会等作了规定。<加拿大环境评价法>除了适用于国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适用于跨边界环境影响和其他环境影响、国际性环境影响、对特定联邦土地的环境影响,并同时规定了在上述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日本<环境影响评价法>(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law)规定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听证会程序和公众监督程序。第18条第1项规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凡是对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eis)草案有意见的人,在第十六条规定的公告时间开始至公开审查时间结束后两周内,可以以文件的方式给项目发起人明确其意见。”俄罗斯联邦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部于1994年7月18日公布的<俄罗斯联邦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虽然内容不多,但第五部分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听证程序作了明确规定。<条例>5、1规定:“建议有关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协助承办者(定作人)举行公众听证或者讨论,广泛通报关于实施拟议中的活动计划的方案和其他建议的信息资料,以便对下列事项进行评论……”并对信息资料的通报、公众听证的组织和举行办法作了具体规定。欧盟理事会1997年3月3日97/11/ec指令<关于一定公共和私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令85/337/eec修正案>(councildirective97/11/ecof3march1997amendingdirective85/337/eecontheassessmentoftheeffectsofcertainpublicandprivateprojectsontheenvironment)也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其重要内容。<修正案>规定:“成员国应保证将开工批准申请和根据第5条规定收集的信息在一定的合理时间之内向公众公开,以便有关公众有机会在该项目开工批准之前提出他们的意见。”“在批准或不予批准开工申请决策之后,主管当局应根据适当的程序将此事宜通知公众,并向公众提供下列信息:决策的内容以及附带的条件;决策时考虑的主要事项及其原因;必要时,对避免、削减和消除重大负面影响的主要措施所作的说明。”一些国际性宣言、公约也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规定。如1991年在芬兰通过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公约>(conventionon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inatrans-boundarycontext,1991)第2条第6项明确规定:“起源国应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的公众提供对相关提议中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参与机会,并保证提供给受影响国家公众的这种机会与提供给本国公众的参与机会相等”。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1998年6月在丹麦通过的<知情权、公众参与决策和在环境事务中获得公正的公约>(conventiononaccesstoinformation,publicparticipationindecision-makingandaccesstojusticeinenvironmentalmatters,1995)第3条第2项规定:“任何签约国应努力确保政府和当局支持和提供公众在获取信息、参与决策和获取环境公正方面的指南”。

(2)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贯彻环境民主原则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建设者提供经营风险的评估,而是政府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公共目的所要求建设者进行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政府的决策以及建设者能充分考虑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而具有浓厚的“公共”意味。[5]这是因为,首先环境保护具有明显的“公益”色彩。各国政府保护环境的目的不是为一部分人、更不是为某个人的利益服务,而在于为本国全体人民创造一个适于生存的良好的环境。其次环境保护具有广泛的公众动员性。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必需的要素,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环境质量的好坏对每个人都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与其它事务相比,公众对环境事务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民主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制作、审查程序中给予相关利害关系人表达意见的机会,可以满足在行政程序中赋与相关当事人“明了真相的权利”(therighttobeinformed)及“意见受尊重的权利”(therighttobeheard)。在宪法上有正当法律程度(dueprocessoflaw)规定的国家(如美国)能为保证公众有程序上的参与权提供最高的法律基础。[6]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在1979年通过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就规定了“依*群众,大家动手”朴素的公众参与制度。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进行检举和控告”。从以上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中可以推导出人民有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另外<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既然公民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那么公民就有权利过问环境事务,特别是对建设在当地的对自身环境利益有影响的建设项目有发言权。政府亦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这既因为当地居民往往是环境问题的直接受害者,也是贯彻宪法上环境民主原则的要求。

(3)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高决策、建设项目的效率和公众对决策活动、建设活动的认同。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除了是环境民主原则的要求外,也有利于提高决策与建设活动的效率。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项目与内容,受到地区的地形、地理与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的产业、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进行过中,引进公众参与,对建设单位或决策者而言,具有广泛吸收信息及集思广益的功能。通过适当的公众参与,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弄清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并能掌握当地的要害点,以及早寻求解决办法,避免在已经作出决策后才发觉问题,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白白地浪费资源。[7]也有利于公众对决策、项目的及早了解,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有积极作用。据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1998年的一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表明:我国多数公众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但把环境问题与其它社会问题相比较,则把环境问题排在社会治安、教育、人口、就业之后;在环境知识方面,在13分的环保知识测试中,人均得分仅为2、8分;在环境道德方面,只有25%的公众在购物时考虑到环保因素,35%的人愿意为了环保而接受较高的价格,30%的人在处理废弃物时符合环境道德要求;在参与环保活动方面,低度参与比例为65、9%,高度参与比例仅为8、3%。[8]可见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参与程度还很弱。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引进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加强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落实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可以说无论对公民而言,还是对建设单位、国家而言,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都具有积极意义的。

3、制定环境影响评价法,提升立法层次如前所述,世界上已有相当多的国家制定了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这表明这些国家已充分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重要性。我国虽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亦相当重视,但在立法层次上编低。鉴于我国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特别是制定一部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已刻不容缓。环境影响评价法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它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系统、完整、明确的规定。如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目的、适用对象、内容、审批程序、评价单位、公众参与、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

[篇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

各国对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是限于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活动、建设工程,也有的国家对评价范围规定的很宽。如,在瑞典,任何污染项目的建设都需要事先进行评价并得到批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79年<环境质量法>规定,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事先作环境影响评价。法国1977年政令规定,除城市规划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外,其他项目根据规模和性质分为三类:一类必须作正式评价;二类作简单“影响说明”;三类可免除影响评价。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都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即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是指按照固定资产方式进行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包括国有经济、城乡集体经济、联营、股份制、外资、个体经济和其他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开发活动。按计划管理体制,建设项目可分为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含开发区建设、新区建设、老区建设)和其他共四个部分的工程和设施建设。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地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分类管理的名录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书面表现形式,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履行环境保护法律程序的法律文件。因此,对报告书的内容要求论据充分、观点明确、结论可信。其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设项目概况

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主要原料、燃料、水用量及来源、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废弃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污染物处理方案、设施和主要工艺原则,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发展规划等。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开发建设项目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应附平图);建设项目周围的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矿藏、森林、草地、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作物等情况。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现有工矿企业分布、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交通运输情况等。

3、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包括对周围地区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噪声、振动、电磁波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等。

4、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是指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有针对性提出防范和减少该环境影响的各种措施,既包括生物措施,也包括工程措施等,并对提出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论证,提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投资估算。

5、环境影响评价经济效益分析

是指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进一步分析研究这些环境影响可能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

6、对建设项目及实施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主要包括关于环境监测布点原则的建议;关于环境监测机构的设置、人员、设备等的建议;关于监测项目的建议等。

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最关键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性质、选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在技术上是否可行,是否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再作进一步评价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1、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建设单位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2、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按规定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开工前报批;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

3、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有水土保护方案的建设项目,其方案必须纳入环境影响报告书;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报告书预审时完成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之日起,分别于60日,30日,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4、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

(1)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3)国务院审批的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上述以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登记表的审批权限,由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建设项目造成跨行政区域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由共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5、建设项目环境报告书(表)或登记表经批准后,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

[篇三: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比较]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环境保护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任制度化、法律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应本着维护法制与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体现出立法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法律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表明,一旦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支持并有助于其结果的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影响质量预测评价,是指在某一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城市建设与发展、区域规划等活动之前,对这一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地区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对策。其目的在于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使行政机关对环境价值的考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职能化。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及立法状况

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首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先河。1966年10月,在美国众议员所属科学研究开发小组委员会进行的进展报告中,首次正式采用了“环境评价”这一术语。1969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nationalenvironmentalpolicyact,nepa),首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同时,nepa被作为“保护环境的国家基本章程。”1970年4月3日开始执行的<改善环境质量法>是nepa的很好补充,该法授权国家环境质量局为环境质量委员会提供专业管理人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美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制度,在美国环境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美国自70年代初至今,不论是邦一级还是州一级法律都建立了较完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为实施国家环境政策提供手段,而且为实现国家环境目标提供法律保障。实践证明,nepa自产生至今,对美国的环境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迫使行政机关将对环境价值的考虑纳入决策过程,使行政机关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利益和目标,改变了过去重经济轻环保的行政决策方式。

我国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最先引入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行<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13条和其他环境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进一步规定。198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1998年11月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修改、补充及更明确的规定,从而在我国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994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在第3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与事务”中提出:“在有关立法中,规定建立‘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要求zhèng fǔ 部门对可持续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估。”此外,在各种污染防治的单行法规中,也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如:<水污染防治法>第13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所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0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9条也作了类似规定。为促进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已于2000年12月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

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很广泛的。nepa规定,凡是联邦政府的立法建议或其他对人类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联邦行动,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即是说,由联邦政府行政机关向国会提出的议案、立法建议、申请批准的条约,以及由联邦政府资助或批准的工程项目、制定的政策、规章、计划和行动方案,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谁提出立法议案、规章、政策、计划或项目,谁就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无需经过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批准,但必须经过他们审核或提出修改建议,最后由批准该议案、规章、政策、计划或项目的行政机关来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人类环境有重大影响”有两个评判标准:背景和强度。背景,指以社会整体、受影响地区、受影响利益和行为地点等方面背景为基础的对行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强度,指影响的严重程度。这里的“行动”包括新的和正在进行的行动和按照法律规定应当作为但未作为的法律行为。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建设项目。此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在附则中规定“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编制建设规划时,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另外,还拟对一些重大产业规划、计划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目前法律、法规对区域开发如何适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缺乏具体规定,实际操作很难。新审议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草案)>扩大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适用范围,将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区域开发、产业发展、自然资源开发的政府规范性文件,编制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区域、流域和海域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专项规划,列入环境影响评价之列,不能不说是环境立法的一大进步。

公众参与机制

公众参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是美国环境管理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nepa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宣布为美国的环境政策,不仅规定联邦政府的所有机构的立法建议和其他重大联邦行动建议,在决策之前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而且,要征求公众意见,进行公众评议,作为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必经程序和内容。联邦负责官员在制定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之前,应同依法享有法定职权或对环境影响拥有特殊的专门知识的任何联邦机构进行磋商,并取得他们的意见,联邦负责官员应将该评价报告说明和负责制定和执行环境标准的相应的联邦、州和地方机关所作的评价和意见书一并提交总统和环境质量委员会,并依照美国法典第5篇向公众公布。美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以下特点:1、参与评价对象的广泛性。包括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立法活动,官方政策、正式计划、规划等。2、参与评价的现实性。公众基本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定稿前参与,规定在环境影响评价草案阶段,应征求具有法定职能或专门知识的联邦机关的意见;征求被授权制定和实施环境标准的适当的国家和地方机构、印第安部落、任何街道的意见;征求任何申请人的意见;征求公众意见和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在任何情况下,其他机构或个人都可以在90天内对最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主动表示意见。3、参与评价的有效性。1978年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反馈作了非常详尽的规定。对于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的意见都给予积极的回应,而且不论意见是否被采纳,都被附在最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或写在勘误表中。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起源于1991年我国在亚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1993年,由国家计委、环保局、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公众参与问题。1997年实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理思考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环境保护法体系,在已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环境影响评价和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且制定了一些专门的规章,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对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单位的考核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及拟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基本使环境影响评价有法可依,然而,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施中,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并未真正建立。表现为:立法缺乏;执法与监督不力;公众参与不够等方面。这就要求我国在拟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充分体现既立足本国实际,又积极借鉴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进步因素,健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一,树立环境影响评价理念。环境影响评价的真正理念应反映人类经济发展所进行的建设与环境的关系,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目的。我国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强调的是预防为主的法律约束及政府职能部门发挥作用,更多依靠的是政府的作用,公众的法律理念仍非常薄弱。因而,应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形成环境评价理念。

第二,完善立法。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更准确地讲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政策、立法活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决策科学化有重大意义。它可克服政策制定者的认识局限,并促使其对某项政策、法规、立法进行即时的修改或补充,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失误。因此建议:首先,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应本着维护法制与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体现出立法的层次性,而且,从法律到行政法规,都要做一定程度的调整。应在成熟时颁行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应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由单纯的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扩大到对政策、规划、计划及立法的评价。在这之前,可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完善或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条款。其次,制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再次,使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得以更具体、明确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虽然规定了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但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将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合同化,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应规定明确法律责任。

第三,建立公众参与保障机制。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表明,一旦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支持并有助于其结果的实施。在我国,长期以来,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关注不够。因此建议,借鉴国外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阶段,全面引入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机制;在法律或法规中增加公众参与的详细条款,使这项制度程序化、法律化、正规化,能在实践中切实实行。具体地讲,首先,明确规定公众的介入时机及介入方式;其次,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再次,建立对公众意见的回应制度,切实将公众意见落到实处;最后,建立不同专业、部门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系统,共同完善评价过程。

[篇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现对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建设项目的范围

<条例>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进行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包括国有经济、城乡集体经济、联营、股份制、外资、港澳台投资、个体经济和其它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开发活动。按计划管理体制,建设项目可分为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包括开发区建设、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和其他共四个部分的工程和设施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饮食娱乐服务性行业,也属<条例>管理范围。

二、关于审批权限

<条例>规定对建设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审批以下四种类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1、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2、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3、国务院审批或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在现阶段是指:投资在2亿元人民币及以上,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审批或企业注册、申领执照的建设项目;

4、建设项目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有争议的建设项目。

三、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1、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建设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另发)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以委托或招标方式确定评价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名录>中没有列出的建设项目类型,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类管理原则,确定该建设项目的评价类型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按上述要求开展环评工作。

2、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需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不编写评价大纲。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由建设单位上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德政主管部门,同时抄报有关部门。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评价大纲的审查,审查批准后的评价大纲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和收费依据。

3、建设单位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评价大纲的意见和要求,与评价单位签定合同开展工作。

4、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时抄报有关部门。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的预审,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预审;建设项目无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批。

5、有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纳入环境影响报告书。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报告书预审时完成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

6、海洋工程、海岸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负责预审的行业主管部门,在预审时完成涉及海洋环境影响部分的审核,并签署意见;建设项目无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核工作可在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同时完成。

7、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必须由持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单位编写。对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单位无资格要求。评价单位<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规定工作范围内有水土保持的,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不另设水土保持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8、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应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评价单位。

9、<条例>规定需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执行以上管理程序要求。

10、<条例>规定需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持经批准的报告书、报告表及原批准文件报原审批机关审核,原审批机关在收到要求重新审核的报告书后,10个工作日之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逾期未通知的视为审核同意。

11、报告书、报告表预审后一个月内,行业主管部门应报送预审意见,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报送审查意见。涉及水土保持方案和海洋工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有关部门审核意见可纳入行业主管部门的预审意见中,也可在上述时间内单独报送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逾期未报送审核意见的,视为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中水土保持方案或海洋环境影响部分的结论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审批。

四、关于收费

1、在国家未制订新的收费原则和标准前,评价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或地方现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定评价工作量。

2、负责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政府机关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第五篇

[篇一:乡镇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领导子团结协作,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20xx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农业总产值1、98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达589、2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370元,比上年增长14%。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我代表乡党委班子述职述廉如下:

一、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本,狠抓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述职报告。首先是加强了党委自身建设。一年来,乡党委领导班子自觉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抓防疫,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四月份以来,非典疫情日益严峻,尤其是天津、陕西两处工地,地处重疫区,工期紧,任务重,一旦有人发病,后果不堪设想。各项目部面对严峻形势,一手抓施工,一手抓防疫,采取多项措施,克服距离疫区近、施工人员多等重重困难,既保证了施工进度,又没有发现一起非典病例,确保了施工防疫两不误。

(三)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全年生产无事故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下发了<200x年安全生产工作意见>和<关于开展安全年的通知>,确定了各级安全目标,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一是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局、处、项目部三级均成立安全组织,并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不断强化施工工地的安全工作,明确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各工地均设立专职安全员,实行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工程队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前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到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三是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严格车辆管理、派车制度,严禁驾驶员酒后开车、开病车和非专职司机开车,并对各单位的职工私有摩托车进行了重新登记,对三无人员的摩托车进行了封存,共重新登记摩托车17辆,封存3辆。在全局范围内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安康杯”、“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交通安全百日赛”、“人人关心安全、查隐患、提建议”等项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定期安全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不断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检查力度,一年来,安委会共组织安全检查126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全年安全生产无责任事故。

(四)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围绕“加强财务基础管理,控制成本费用,确保生产经营”的目标,促进了全局经济的持续增长。一是强化成本费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今年,我们把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并落实了<分包工程管理规定>,促进分包工程制度化、规范化,极大地控制工程成本开支。同时,大力推进项目部经营目标考核制度,明确了责任、权利和利益,有效地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项目部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二是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和统一结算制,实现了对项目收支和资金的及时监控与适时调控;三是加大财务监督力度,落实规章制度。适时开展“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为重点的财务检查。同时,大力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理顺了财务关系,加强对项目部财务管理的力度,初步实现了项目财务管理规范化;四是努力增加银行授信额度,加大财务清欠力度,加快资金周转。全年共获银行综合授信额度3、2亿,新增流动资金1500万元,确保了生产经营的需要;五是继续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先后筹资700余万元,购置了进口摊铺机、水稳拌和站、单钢轮压路机等先进技术设备,大大增强施工能力,提高单项工程利润水平。

(五)妥善进行了企业改制的前期工作

我局将企业改制做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写入了年初工作计划。成立了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积极稳妥,慎重推进”的工作原则,选择国内已完成改制的优秀企业进行了学习和调研,掌握了国家关于企业改制的宏观政策、改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全局开展了全方位的思想发动,动员全体职工积极投身到改制工作中来。在学习、调研、思想发动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制定了,因上级对企业单位内部企业改制的有关重大政策尚不明确,改制方案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六)其它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了机动抢险队建设。制定了200x年防洪抢险预案,组织抢险队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加强了防汛值班,参加了xx组织的防汛合成演练,受到了上级督察组的好评。

工会围绕中心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厂务公开,扩大了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对特困职工进行了帮扶,全年共发放救济金10余万元;组队参加了xx举办的xxxx职工太极拳(剑)比赛和驻济单位篮球友谊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

离退休职工服务工作,出台了<离退休职工两费统筹管理办法>,对离退休职工两费实行统筹,按月发放,减轻了各工程处的经济压力,杜绝了两费拖欠现象,老同志非常满意,被xx评为离退休工作先进单位。

企业资质升级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公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升级资料已上报建设部待批。

另外,还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的第一次年度审核。党组织建设、文秘档案、劳动工资、教育卫生等工作,也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加强学习,转变作风,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大力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组织保障。一年来,我们把加强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班子成员带头参加理论学习,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素质。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学习重点,强化学习教育。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固定学习日超过3000人次,通过强化学习,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政治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了一致。“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了济南战役纪念馆,使职工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深入开展了“创新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见行动,更新观念促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了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年初对各工程处领导班子和机关中层进行了调整充实,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新提拔科处级干部12名。不断加大对优秀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大胆提拔了一批能干事,肯干事的年轻干部担任中层干部和项目经理,使我局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人才资源得到优化组合。

(二)团结协作,领导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一年来,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在工作中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拾遗补缺,班子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和决策基本制度,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充分发挥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班子成员能够自觉维护集体权威,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分工协调抓落实,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充分发挥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了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在民主生活会上畅所欲言,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有意见当面提出,决不在背后搞团团伙伙,亲亲疏疏,切实做到了顾全大局,求同存异。凡涉及干部调整问题,均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切实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

(三)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继续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企业形象不断优化。先后被中施协授予“2002年度全国优秀施工企业”;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被省直机关工委授予“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被xx授予“xx系统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jú长格立民同志被授予“2002年度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称号。局机关及第二工程处已正式申报省直文明单位,现已通过检查,正在审批过程中。第三工程处被共青团xx省直属机关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继续加大企业宣传力度。为提高企业知名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03年宣传信息工作的意见>。全局共在各类宣传媒体上稿43篇,通过与<施工企业管理>、<中国水利报>等全国性报刊杂志合作 ,大力进行企业宣传,提高了企业在全国建筑行业的知名度。继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xx铁军”精神,使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

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干事创业的工作作风

为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根据xx党组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在廉政建设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防范措施:一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使监督关口前移,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使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机关部门明确了各自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二是大力开展廉政宣传教育,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上级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学习贯彻中央纪委办公厅中纪办发[2003]18号文<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工作的意见>。通过学习,增强了广大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自觉性。三是在全局处以上干部中实行了廉政承诺制度,认真开展了“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子女配偶从业情况”和“收受现金及有价凭证”的登记上报工作。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做到了有章可循;狠抓了财经秩序的治理整顿,堵塞了漏洞,铲除了腐败根源;严格了业务招待费的管理使用,在往来接待中,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不搞超标准接待,不吃请,不收礼,下基层、到工地检查工作只在职工食堂就餐。五是积极开展向郑培民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教育大家牢记“两个务必”,在工作中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袁jú长在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全体职工要坚持实事求是,树立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注意导向,大力倡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坚决支持干事创业、敢抓敢管的好干部,表彰奖励了一批在工作中真抓实干,做出成绩的干部。在全局开展的创优评先活动中,对在经营和施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个投标项目组、三个项目部、五名项目经理给予了重奖,使干事创业的风气得到大力倡导,激励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科学决策,致力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

今年,我局的经营合同额创历史新高,施工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提高,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轨道,是建局十余年来情况最好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首先,大力开展创新活动,以创新统领全局。按照xx和xx关于建立涵盖各个工作层面的创新体系的要求,我局把创新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年初工作会议对创新工作进行了部署,突出强调要在各项工作中树立创新意识,半年工作会议又对创新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全面阐述了“为什么要创新、如何创新”这一基本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在全局范围内相继开展了“创新思想大讨论”和“解放思想见行动,更新观念促发展”两项专题活动,出台了。为激励全体职工的创新热情,制定出台了<激励创新实施办法>,明确了创新的机制、内容和奖励政策,营造了一种勇于创新,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由于我局创新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被中华全国管理者协会授予“全国首批管理创新示范单位”称号,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领导班子努力做到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我局每一项工作思路、管理制度的出台,都是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后,首先提出讨论稿提交机关各处室、下属工程处和施工项目部讨论,在讨论意见汇总后,提交jú长办公会议,由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从而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实践证明,今年我局所提出的各项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规章制度等都是科学合理的,领导班子做出的各项重大决策都是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和管理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再次,增强改革意识,强化发展观念。思想守旧,不思进取,企业是不会发展壮大的。我局领导班子在工作中确定了以稳定为基本点,以发展为主旋律的思路,锐意进取,努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思想上,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经营上,我们走出xx,迈向社会,努力承揽系统外工程,承揽社会工程连续两年达90%,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质量管理上,我们强调与国际接轨,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运行;在施工管理上,我们坚持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严格履行合同,不断吸取系统内外和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先进经验,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己所用,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第四,集中精力抓大事,狠抓中心工作不放松。在工作中我们善于抓主要矛盾,牢牢抓住经营开发这个中心。班子中的每位成员都做到了“心中有经营”,各项工作都围绕经营这个中心进行,把经营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效能,为经营开发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一年来,我局按照xx的总体部署,以创新和发展为主题,干事创业,与时俱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转变较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节奏;个别单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创新力度不大;企业尚未建立公司制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各工程处之间发展不平衡,在管理上仍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局机关的办公基地影响企业形象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面对即将来临的200x年,我们决心在xx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把握经营工作这个中心,切实抓好经营管理、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企业管理等项工作,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确保单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以上述职如有不当,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篇三:学校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过去一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决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廉政勤政,加强班子建设,强化教学常规,实行精细化管理,精心打造“平安、和谐、优质、活力、美丽”校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学校,在2013年中考中总分a+32人,超出xxx教育局下达的指标xxx人,2013年9月荣获xxx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现有15人,其中党员占95%。2013年2月,经xx教育局研究配强配足了学校领导班子,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全校教职工凝心聚力,落实“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品牌不断攀升。

学校校级领导班子成员,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有激情,有思想,有活力。坚持每周一次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五心”(“信心”“用心”“精心”“知心”“放心”)要求自己,“用情”办学、“用心”办学、“用脑”办学。持之以恒的学习使班子成员能准确地把握发展形势,积极顺应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文化科学素养和依法办学的水平,不断认识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激发教职工活力的能力、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善于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从而保证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班子成员有强烈的事业进取心,有办好xxx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破解管理和教育教学难题,与教职工同呼吸共命运,扑下身子抓落实的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质师资力量

今年是xx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我校利用这一契机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每学期开校初,学校集中开展了政治业务学习,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平时每周利用星期一教职工会议,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的教育培训。2013年3月21日召开了自治区道德模范xxx老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全体师生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做传统美德的继承者,做文明风尚的传播者,做良好品行的实践者。通过长期不懈地学习教育,教职工队伍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年内单位内的干部职工无违反<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行为。

三、加强德育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完善德育机制,实行分线管理。一年来,我校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细则>、<班主任星级评价方案>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学生;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教师—学生;党总支书记—团委—团支部—学生”“三线四级”的德育管理网络机制,进行分线管理。

2、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各班班干部为成员的考评和检查小组,每日做到“五查”,即查集会和早操、查课间、查自习课、查午晚休,所查结果做到每周小节公布,每月汇总公布,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二是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三是上好每周的班会课。要求班主任教师认真上好每周的班会课,班会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并随时做好班会记录,及时上交政教处;四是坚持每周召开班主任会议,总结上周的德育工作,提出本周德育工作的要求。目前很多班级风正学风浓,102、111、114、121、133等5个班级被评为学校先进班级。

3、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德育工作。一年来,由学校政教处和团委部门牵头,举办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德育文化活动。通过办板报,开通广播站,组织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第十八届校运会,班级学习园地和寝室文化建设评比、召开以爱和感恩为主题家长大会、开展学习xxx老师的先进事迹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的好转。

四、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构建教育质量品牌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夯实质量基础。我校每月组织月考,考后组织分析教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以校长——教务处——科组长——教师的管理模式,层层抓细抓实教学常规工作,教学秩序井井有条。班子成员常不定期深入班级听课,尤其关注毕业班老师上课情况。

以科研助教学,以教改促特色。学校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开展“合作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探索教育规律。本年度我校的一个科研课题开展效果好。教务处还组织举行了“书法比赛”、“诗歌默写比赛”、“英语单词、短语默写比赛”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老师的都与学生的习,各年级段、期考成绩都排在全区的前列。为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尽力达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让每位教师都感到教师自己的存在和重要”。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牢固树立“教师培训是教职工最大福利”理念,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学校都积极选派教师参加,2013年老师外出学习就达到25人次;参加各种“国培”达到36人次。同时,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给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2013年11月20日举行了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通过各种教育培训,以及教学活动,我校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为打造一支优质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基础。配备先进教学设备,为了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加强安全、卫生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校长xxx直接抓,分管xxx具体抓,学校政教处、保卫科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二是制度保证措施到位。①签订责任书。学校与处室和班主任签订责任书,班主任与学生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学校还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学校与教职工签订责任书,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②不断完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③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是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学校安全教育月以校园安全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校班子成员经常利用各种会议对学生防溺水、防交通、防雷电、防中毒、防打架事故等方面进行安全教育。如本校的男生分两个小帮派,一个是xxx帮,另一个是xxx帮,这两个小帮派曾在2013年11月打过一次群架,政教处全体领导连夜审问,查出参与者,通知家长。双方家长及学生同时参会,xxx校长亲自主持会议,进行安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期来,我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四是加强检查,及时整改。开展常规检查。新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特别每次雨后均对学校围墙、校舍、线路等进行安全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如发现学校的灭火器大部分用不了,马上责成xxx更换新的。

五是卫生工作常抓不懈。确保校园及校外责任区干净清洁。结合“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后勤领导修建了两个垃圾池,封了一个。并且把食堂后的排水沟用水泥板盖了起来,再也看不见沟内的剩饭剩菜了。同时招聘一个工友专门扫学校死角处及公路边的垃圾,确保清洁卫生。

[篇四:行政机关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现就我局领导班子20xx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我个人20xx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情况和实绩等方面向大家作述职报告。

一、局领导班子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团结奋斗,努力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和本质要求,也是我们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我们在局领导班子成员中,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大力开展权力观教育,集中组织了外学郑培民、梁雨润,内学乔文国、路印清等先进典型事迹的活动,在局领导班子成员中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念,形成了讲正气、讲纪律、求进取的良好氛围;开展事业心教育,做到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环保;继续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所辖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四项教育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局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二)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我们把领导现代化建设作为事关环保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作为培养和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来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思想和制度两道防线,增强了廉政意识和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我们按照市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以党风建设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好转的要求,重点开展了警示教育、廉政建设专项教育和拒腐防变经常性教育。同时,制定出台了<运城市环保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书>、<运城市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运城市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在领导干部中较好地筑起了思想和制度两道防线。尤其是通过认真开展清房、清车、制止奢侈浪费的“三项治理”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二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全方位地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规范领导班子成员从政行为。在领导体制上,坚持党组统一领导,综合业务部门主抓,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在公开内容上,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公开;在公开形式上,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化;在工作方法上,始终同反腐倡廉、行风建设相结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在监督保障上,建立了群众与社会参与的监督机制,确保公开的内容真实有效。这些做法,拓宽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拉近了环保部门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规范了领导班子成员的从政行为。

三是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我们健全了局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强化党组成员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能力。在局领导班子成员中树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环保工作的实践,影响和带动社会各行各业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

(三)工作实绩方面

第一,科学的发展观得到深入宣传。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不断强化环保宣传工作。

一是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开设了县处级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课程,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创建,加快了永济蒲州镇等一些乡镇建设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的活动,发展运城学院稷山师范分院等16所学校为市级绿色学校。

三是结合“6·5”世界环境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通过这些活动,宣传了科学发展观,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第二,环境违法行为得到严厉打击。

一是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出动环保执法人员7200余人次,检查企业4200厂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94件,限期治理24家,依法取缔、关闭68家,停产治理34家,经济处罚57家,累计罚款176、43万元。

二是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督促闻喜、垣曲、绛县等县对查出的3万吨以下的小选矿企业及公路两侧1000米内和河道两侧500米内的违法生产小选矿企业464家,全部予以依法关停,捣毁366家小选矿场的矿渣沉淀池,拆除变压器10余台,没收电机7台,拆除碾盘10多个。三是开展“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对全市30家涉源单位、232个放射源进行了彻底清查,建立了放射源动态管理档案和数据库,规范了放射源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我们按照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的原则,强化征收手段,加大征收力度,去年排污费征收额达到近4000万元,比20xx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开展焦化行业专项清理整顿的要求,对全市90家焦炭生产企业排污费进行了核定征收。通过严格的环保执法行动,解决了一些环保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第三、工业企业污染得到全面治理。一是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完成首批576家企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二是开展环境容量核定,<运城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报告>及<运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核定报告>已经省环保局组织专家进行审定,正在按专家意见进行修改。三是督促向汾河排污的合盛工贸造纸有限公司、晋南基建物资有限公司、志峰造纸有限公司和恒通泰造纸有限公司等四家造纸企业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省环保局组织的达标验收。四是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对沿黄河、汾河、涑水河的12家造纸、化工、化肥、制药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仪器,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跟踪监控。五是对直排黄河、汾河的十余个排污企业实施了限产限排措施。通过以上措施,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工作进一步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涑水河水质基本保持稳定,汾河主要污染物codcr和nh3—n浓度分别下降了4、68%和11、99%。

第四、环境综合整治得到不断深化。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我们一是加大市区内锅(茶)炉的污染治理和监管力度,搞好烟尘排放的污染整治;二是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控制机动车污染;三是继续狠抓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建筑噪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控制,认真搞好每年一度的中高考期间噪声控制工作,为广大考生创造一个宁静的应试环境。随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区域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去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168天,比20xx年增加35天,超额完成了全年150天的任务。

第五,服务发展意识得到不断提高。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对七个审批事项全部实行网上审批,建立了网上行政审批八项工作制度、审批事项受理制度、审批效益定期分析制度、网上审批工作档案制度,制订了行政审批后续监管办法、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投诉检举制度。取消了大部分项目环评大纲的审批,对一些小型的轻污染项目和三产项目,简化了审批手续,缩短了审批时间。二是坚持环保行政审批为经济建设服务。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符合关小上大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技改项目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均给予大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特别是电力资源综合利用,已有6个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陆续投产,将有效缓解我市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三是严格把关,提高“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以建设“绿色运城”、“节水运城”为目标,严格实施环境敏感区管理,坚决禁止能耗高、效益低、污染重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立项上马,有效地督促了企业执行环评制度,提高了环评执行率。对审批的建设项目,依法要求企业“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以新带老”和“增产减污”,使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

此外,环境监测、监察、信息、科研、科技、队伍建设等环保基础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个人履职情况

(一)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作为局党组的班长,我十分注重加强政治素质建设,不断用理论创新来推动工作创新。首先,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不断地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其次,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增强纪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在事关方向、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三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观。环境保护事业事关人民群众能否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这是直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能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环保工作者,我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力求做到有重点、见实效,让人民群众满意。四是公道正派,坚持原则。我深知,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用来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取私利。为此,我本着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公道正派,谦虚谨慎,克已奉公,为全局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表率。

(二)组织领导能力方面

作为一班之长,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我认识到创新是环保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我积极研究探索新的管理体制,探索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不断改善环境执法监管的手段与方式,推动环保事业新发展。

(三)工作作风方面

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团结,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合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领导班子的团结是行风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基础。我坚持在领导班子中讲合作、讲沟通、讲平等、讲原则;在同志中讲友情、讲感情;在矛盾中讲谦让、讲谅解,求同存异。在讨论研究问题时,讲民主,集思广义,发扬集体的智慧和才华,共同出谋划策。作为一班之长,我要求自己的心胸要更开阔一些,觉悟要更高一些,律己要更严一些,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和增强班子的团结。二是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是克服主观主义、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我要求自己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搞调研,真正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并就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进行重点调研。三是勤奋敬业,积极进取。面对环保工作的严峻形势,我积极提倡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创业发展、反对不作为;提倡奋发向上、反对不思进取。努力在全局营造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劲头和激情。

(四)廉洁自律方面

我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廉政纪律和规定,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子女。凡是要求队伍做到的,自己都率先做好,以实际行动抵御各种消极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我遵循“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卒人”的古训,带头模范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地行使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

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决心带领全市环保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环保工作实际,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求在工作思路上有所创新,理论上有所发展,实践上有所突破,作风上更加扎实,努力做一名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组织放心的人民公仆。

[篇五:区纪委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一年来,区纪委领导班子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中纪委二次全会、省纪委三次全会和市纪委二次全会的部署,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我们提出的“单项争第一,整体上水平”目标,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反腐纠风和查案工作力度,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使我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将领导班子200x年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了全区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取得新成效

按照市、区纪委全会的安排部署,结合郊区的实际情况,全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着重在“继续”上深化,在“做法”上创新,在“狠抓”上用力,在“纠正”上求实,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一)创新工作做法,构建防腐倡廉工作体系

在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区推行了以宣廉、倡廉、签廉、制廉、督廉、考廉、查廉、究廉、述廉、评廉为主要内容的“十廉”工作法,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

(二)基层廉洁自律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

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市廉自办的工作安排,为切实落实好<河南省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试行)>(豫纪发[2003]31号)和<新乡市农村村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试行)>(新纪发[2001]7号)。及时制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乡市郊区乡镇领导干部和社区、基层站所负责人廉洁自律工作的意见>(郊纪字[2003]6号),对进一步抓好乡镇领导干部和基层站所负责人的廉洁自律工作提出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乡镇办事处高度重视,在充分宣传发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乡镇办事处党委(工委)与各基层站所负责人分别召开了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自查自纠,每人都上交了整改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基层干部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基层引进资金2150万元,解决城市社区就业4360人,化解各类矛盾88件,促进了我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认真贯彻了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规定。

(四)继续落实了领导干部不准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规定。根据上级的部署,今年4-5月份对各区300多名科级干部逐一进行申报、审核、登记,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有此类行为和现象。

(五)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等工作得到推进。按照上级的改革精神,全力配合市纪委开展了职务消费货币化调研工作及公务接待试点工作。

(六)继续落实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工作。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上半年,我们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从业情况进行甄别定性。配合市廉自办对28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从业情况也进行了申报、核查、汇总上报。

(七)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刹住用公款大吃大喝歪风的紧急通知>,根据省、市纪委的安排,我区也及时下发<关于转发<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刹住用公款大吃大喝歪风的紧急通知>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坚决贯彻通知精神,对照学习检查,针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营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

(八)清理纠正领导干部违规违纪购车、借车或工作调动带车的违纪行为。按照市清车办要求,对我区27辆县处级干部使用的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核实排查,并且对全区32个有车单位108辆车进行了核实排查,目前处理工作正在进行。

(九)继续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我区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对6名科级干部进行了离任或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审计。

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2003年,在重点查办科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重视查办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经过全体办案人员的共同努力,今年查办大案要案的数量增幅较大。元至12月份,立案16起,处分16人,经济案件15起,占案件总数的94%。其中,留党察看3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严重警告4人,党内警告6人,行政警告1人,行政记过1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一百余万。通过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势头,同时,也使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在办案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丰富和积累了办案经验。

今年郊区纪委监察局在查办案件工作中,始终注意围绕全区稳定办好案,先后对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如对马小营、东王村、中原实业公司和骆驼湾村等群众反映的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进行了查处,使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促使了一方的稳定和发展。在办案中注意把惩处违纪和社会效果结合起来,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不但惩处了违纪者,而且保护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今年的案件检查工作,在继续实行案件目标责任制,年度评先一票否决的激励机制和查案协作组制度的同时,坚持多渠道拓宽案源,严格按政策、条规和程序办案,坚持三级审理,查审分开制度,在分析案件发生原因、背景的基础上,发现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薄弱环节,实行“一案两报告”制度,针对发案单位制度上的漏洞,提出建议整改报告,有效地推进治本工作的落实,保证案件质量符合“二十四字”办案方针,超额完成了本年度上级下达的案件目标。

信访举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处理和督办群众来信来访。2003年,郊区纪委、监察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92(件)次,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区纪委监察局及时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

工作报告范文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第六篇

[篇一:融安县政府20xx年工作报告]

20xx年,政府工作按照县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把2014年作为融安科学发展提升年、改革创新突破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突出提质增效、改革创新、作风建设,进一步实施“以城乡居民增收为核心,以第三产业发展为重点,以生态工业建设为突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社会平安稳定为基础,努力建设富裕生态和谐新融安”的工作方针,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融安”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创建柳州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县为目标,加大城乡交通建设,不断推进重点镇和城镇带建设。继续推进三柳高速公路融安段、国道209绕城线工程、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长安三桥和雅瑶—百寿公路建设,拓展城市框架。继续推进北部以大将镇和板榄镇为重点、东部以泗顶镇为重点、南部以浮石镇、大良镇为重点的小城镇示范建设,加快潭头高速公路出口规划。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开通长安—大坡公交车线路。争取上级资金建设通村公路12条、县乡水泥道路2条、桥梁3座,行政村等级公路通达率提高至90%以上。

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一是抓好市政工程建设。完成城区安泰路、长安大道、209国道县城北段、东圩桥及周边道路改造等工程;推进东圩水厂规划建设。抓好燃气管网工程建设。对长安大桥两端区域实施科学管理,进一步缓解县城交通拥堵压力。二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完善村收镇运县处理示范点和污水垃圾处理场工程。县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6%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加大市政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规范三轮车运营秩序,维护公交车正常运营。继续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三是巩固提升“美丽融安·清洁乡村”创建活动成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综合整治项目。突出垃圾分类处理,健全保洁长效机制,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常态运作。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等各项减排措施,努力完成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之内。继续加大机关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力度。继续全面禁止采砂,加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力度。二是扎实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检查和严厉打击,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生态安全,杜绝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以及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加大城乡绿化建设力度,继续实施“绿满八桂”工程,维持森林覆盖率在78%以上。继续抓好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加强农村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全力推进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奠定基础。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学校办学环境。重点抓好教育集中区高中部建设。完成东圩小学二期项目建设工作,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开学投入使用。继续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二是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壮大教师队伍数量,强化队伍建设,狠抓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强化高素质人才辐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推行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三是着力优化教育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子管理模式,加大薄弱学校办学扶持力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狠抓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督学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客观全面评价教师与学校办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行特色办学多元化,提升学校办学内涵。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突破中等教育发展瓶颈。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各项教育惠民工作。发挥双线责任制作用,确保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普通高中招生、职业教育招送生等重点硬性指标达标。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引进力度。完成科技进步示范县建设、金桔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关键环节,主动联系引进优秀人才来融挂职,注重结合实际培养本地实用人才,推进人才政策创新。配合做好柳州市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对口联系我县企事业单位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泗顶矿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推进5期廉租住房建设,动工建设廉租住房172套,经济适用房242套。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进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加快建设县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进一步提升抗灾救灾应急救援水平。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争取投资6842万元实施电网建设项目119项,促进北部三个乡镇实现环网供电,对90个村屯实施农网升级改造。把握国家加大对民生水利投资力度的机遇,力争完成水利投资1亿元。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0处,优化农村集中供水管网,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渠道防渗60公里,恢复、新增有效灌溉3000亩;继续推进一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全面扎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全县安全度汛。

加强文体和广播电视工作。抓好城乡文体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和谐文化在基层——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打造“长安大舞台”、“融安龙舟赛”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特色品牌。做好第5批自治区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力争出版<融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对长安文场、彩调等地方特色文化艺术的挖掘、继承和创新工作。落实好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作;加快河东1020㎡三厅数字影院建设。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尝试,推进“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六大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全县人口计生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村两委、协会组织作用,促进诚信计生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融奖励、优惠、优先、扶持、保障和救助“六位一体”的政策导向体系,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巩固新农合制度,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6%以上,继续做好贫困肺结核病人等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工作;继续抓好医务人员培训中心楼项目建设工作,继续做好免费婚检、地中海贫血防治等妇幼卫生惠民工程工作。构建柳北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柳北三县医疗康复中心、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及县中医医院扩建项目。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公立医院改革及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成果。深入实施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加强疾病预防及卫生监督工作,落实“降消”项目。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推动职能整合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继续执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制度;巩固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改进信访工作。继续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认真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突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改革政府常务会和县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精简会议,减少陪会人员,让大家抽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严格实行首问负责、责任追究和限时办结制度,加强政务督查、效能监察和绩效考评,提高政府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加强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切实加强与县政协联系,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加强依法行政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健全基层群众依法自治机制。

加强廉洁政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完善制度反腐,严格执行公车管理、公务接待制度和公务卡结算制度。加强对项目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行政审批、产权交易、行政执法、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监管,加大对宏观经济政策贯彻执行、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运行等的审计力度,加强对重点单位部门的年度审计工作。严格考核,严肃问责。加大源头治腐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严厉惩治腐败行为,努力创造清正廉洁、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

[篇二: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报告]

转眼两个周的时间就这样在匆忙中溜走,回头一望发现真的是应了白延松那句“痛并快乐着”。

初为人师有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这样一所重点中学里面,学校严格的管理,同事的优秀,关键是我将要面对的一百多双眼睛有多少的期盼和要求,想到这些都会让我寝食难安。

刚刚走出校门,经验不足是我的缺陷,那么要弥补这一缺陷的可行办法就是多留心,多听前辈的课,在备课的时候多看一些参考书以防把知识点漏掉。

惊讶

我的第一节课是在实验班上的,为了测出学生的水平有多高,我用自己平时和外教交谈时的语速给学生做自我介绍,让我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抓到了我所有的信息词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一下让我很是紧张,我害怕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责,我很害怕这一百多个孩子会因为我而断掉他们美好的前程,当我看到第一次的作业时,一种更大的压力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为我的作业要求只是写四句话,每句用三个刚学过的形容词,而学生的作业一大半都是以作文的形式出现。虽然他们的做法跟我的要求相去胜远,可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上,那么怎么才能代好他们,怎么才能很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这让我确实觉得很有压力。

失衡

当我开始给十五班上课的时候另外一件让我很头大的事情也出现了,因为在那个班相对人数较多,学生级差较大,上到一百多分的,低到二十左右,那么出现这个现象以后我该怎么上课?如果上快点,那么后面的学生就很有可能会因为听不懂而逐渐失去信心,放掉这门课,那么英语就成了他们高考的拦路虎,更糟糕的是这些人极有可能干扰课堂秩序,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同样的,如果照顾到学困生的情况,那么前面那部分人就很有可能觉得课堂没有什么新东西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天长日久也会放弃英语这一科目,这样一来我就成了千古罪人,那是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情景。

另一个让我找不到北的原因是,二班学生因为整体水平要比十五班高一些,所以上课进度总是不能一致,而学校的要求是平行的,好几个晚上我都因为这几个问题而睡不着,最后在我们的泰斗将校长的指导下得以解决。

失控

当然我要说的失控不是学生们的错误,是我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对学生发火了。我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火了,当我看到有人抄作业的时候,那种愤怒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拣别人扔掉的西瓜皮吃,愤怒是因为孩子们的不争气;心痛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买西瓜。”于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发火了,用了很恶毒的比喻“假设上帝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块泡泡糖,有人走的快,最先拿到了自己的糖,放到嘴里开始咀嚼,当甜味消失后那人把它吐了出来,接着走过来另外一个人,他懒的再往前走,看到了地上被扔掉的糖,于是弯腰、拣起,放入口中;抄作业正是如此,你们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再往前走一步,为什么不能等一等,为什么要吃别人扔掉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比喻太恶毒,从此以后,抄作业现象嘎然而止。可那种内疚的感觉却久久的无法散去,我相信老教师一定不会像我这么冲动,不会让那些学生那么尴尬,以后一定要好好向前辈们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能卤莽。像娄老师说的想发火的时候先回办公室休息五分钟然后在想想要不要,值不值得。

其次,失控的还有我的生活。

刚站上讲台,很多事情总也做不到向老教师那样的得心应手,什么都好象很复杂的样子,总害怕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还不完美,于是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开始没有目的忙碌,中午也不敢回去休息,害怕作业批不完;害怕课备的不充分;害怕那个题讲的不够客观,有时候会为一道题跟同事们争论好久。就这样直到学校的警卫在楼下喊的时候,才匆忙的离开,回到宿舍才发现没有衣服可以穿,因为所有的都脏了,呵呵!从来没有想过当教师会这么忙碌,忙到没有时间洗衣服,忙到生活无法打理,这跟我在大学里想象的教师生活完全不同。

快乐

首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我在感受巨大压力的同时也让感觉到了动力,让我找到了那种消失了很久的向前奔跑的动力和欲望。生活开始变得简单而充实。

其次,孩子们都很单纯,看着他们的眼睛和面孔,让我觉得能够让他们快乐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很久前我的一个做体育教师的哥哥曾对我说当他看到学生的时候,生活里的那些不快乐不开心 都会被孩子们的笑赶走,现在我真正感受到了孩子们的魔力,他们可以带给我快乐、平和、让我感受到那种在大城市里感受不到的宁静,心的宁静。

不足

因为我的教学应验不足,在课堂上大量应用英语,而且语速过快,导致第一单元的课有一部分学生掌。

[篇三:江西省人民政府20xx年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新一届省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经济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坚持抓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战略目标,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和经济运行的监测调度,主动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结合江西实际,适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稳投资、扩消费、帮企业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14338、5亿元,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357、1亿元,增长15、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0、2亿元,增长18、1%。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450、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1、1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96、9亿元,增长12、4%。粮食总产达到423、2亿斤,实现“十连丰”。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11、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1、9亿元,增长17、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5%。

(二)着力优布局调结构,经济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坚持既立足当前,更重视长远,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启动了南昌、共青先导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全面推进;出台了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出台了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意见,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1、1%;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协同创新展现新活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增强。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93项,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与备案项目61项,取消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项,20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财税体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赣港会、赣台会、瓷博会、央企入赣、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活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5亿美元,增长10、7%;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670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281、7亿美元,增长12、2%。“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2亿美元,增长20%。新增国际友好城市3对,总数达到79对。新增赣州(吉安)至厦门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开通新余至宁波货运专列。新增宜春、龙南、瑞金三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开工建设,向莆铁路、衡茶吉铁路建成投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46公里。福银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厦坪至睦村高速公路建成投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35公里。宜春明月山机场竣工通航。500千伏梦山至安源、九江马回岭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峡江水利枢纽两台机组并网发电,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建成投运。坚持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互惠一体,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6万,城镇化率达到49%,提高1、5个百分点。推进了326个集镇、2923个自然村镇村联动发展,在8321个村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

(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面积253、7万亩。新增国家园林城市3个。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在南昌市开展了pm2、5监测,空气质量监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其他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8%。完成1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淘汰89个落后产能项目,万元gdp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计划任务。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本,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筹集700亿元财政性资金实施民生工程,76件实事全面完成。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7、5万人。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2、5万套,基本建成24、3万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6、8万户。完成扶贫移民搬迁6、3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一批教育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各类教育事业进一步提升。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战略合作,省部合作、省校合作取得新进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江西艺术节,涌现出一批文化创作精品。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农家书屋、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直接惠及城乡百姓。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成为全省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1元,增长12、2%。扎实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

按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省政府及部门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治理,政府法治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取得新进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发布省政府规章6件,开展了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建立了重大行政执法行为备案管理制度。改进了市县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按不同类型进行分类考核,引导各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全面停止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减少。廉政建设力度加大,健全完善了政府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开展了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等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腐败案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投资、出口增幅持续回落,消费增长动力不足,经济运行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部分企业效益下降或亏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就业矛盾仍然突出,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加强社会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府一些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7、5%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把今年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10%左右,是经过认真分析慎重提出的。一方面,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目标不宜定得过高。另一方面,我省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转方式、调结构就没有回旋空间,稳就业、保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目标也不宜定得过低。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与最近两年计划目标基本衔接,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根据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和三次产业发展趋势测算,今年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是积极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从总体上考虑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推进科学发展,着力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助转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三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进一步创新开放思路,拓展开放空间,建好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体系。四是坚持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和转化机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五是坚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更加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六是坚持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或改组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自然资源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国有资本收益和使用管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政府新投资项目。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积极推进电价改革,缩小工商业用电价差,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组建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发挥信贷投放主渠道作用,力争新增本外币各项贷款2200亿元。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直接融资规模达到600亿元。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积极推进“险资入赣”,做好恒邦财产保险公司筹建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开,在目录之外的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制定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具体措施,建立公平开放的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市县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体系。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整合清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提升征管效能。争取国家在赣州开展稀土资源税改革试点。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扎实推进“三公”经费公开,逐步将县(市、区)纳入公开范围。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逐步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按国家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民房产确权登记发证和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发挥引导作用,重点用于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高新产业、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00个,总投资4500亿元以上。实施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588公里、统调电力装机容量47万千瓦。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抓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以上。

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拓展绿色、健康、文化、休闲等消费业态,满足 多样化消费需求。实施“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促进信息消费。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实施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和信用消费政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广“财园信贷通”等融资模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融资超市等建设。加强土地、用工、用电等要素调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需求。采取加大本地采购、省内促销、异地展销等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省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工作机制,落实部门支持措施和清费减负等政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三)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深入开展“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严格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粮食总产持续稳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进仓储规范化管理。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推动建立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园区集聚,创建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一批标准果园、菜园、茶园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对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经营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鼓励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等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坚持镇村联动,以镇带村、以村促镇、互动发展。重点培育壮大中心镇,在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限。继续选择一批村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自主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高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力争新组建10个左右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促进创新人才汇聚的激励措施,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团队。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推进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出台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制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建设,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抓好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实施生物医药新版gmp改造工程。推进“数字企业”计划,培育建设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区和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优势龙头企业兼并重组。认真落实全省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方案,逐步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存量产能。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改革支持力度。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分工协作、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集群。

加快发展服务业。完善支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物流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一批特色城市商业区和商贸综合体,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南昌华南城、共青城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统筹规划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打造跨景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支持群众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昌九“龙头昂起”。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加快建设共青先导区和南昌临空经济区,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开工建设昌九大道和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扩建工程,推进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建设。实施昌九一体化电网发展规划,推进武汉至南昌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取消昌九两市间漫游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商业银行银行卡、存折业务同城化,进一步完善两市间城乡客运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昌九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两市产业互补对接、错位发展,不断提高两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参与好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的对接,争取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争取赣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兴于试验区、“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章康新区等区域发展平台获得国家批复。支持赣州申报“较大的市”。加快推进农村道路、低压电网、土坯房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钨和稀土、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支持赣南脐橙、井冈蜜柚和南丰蜜桔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支持吉泰走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重点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城市,打造重要经济增长带。支持抚州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苏区振兴发展保障能力。

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认真落实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赣东赣西两翼加快发展。支持上饶、景德镇、鹰潭加强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对接合作,创新开放模式,推进区域合作,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地。支持新余、宜春、萍乡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强化联动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推进赣湘边际合作试验区建设。研究出台支持抚州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向莆经济带,打造抚州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

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启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试点县享受设区市一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权限,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改市(区)。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服务业倍增、县城建设提升、镇村联动发展、城乡环境治理“六大工程”。支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推进区域开放合作。密切国际交流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合作。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共青先导区、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具有条件的市县先行先试。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物流等领域有序开放。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点引进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促进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央企入赣工程,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快引进一批重大央企项目。制定支持赣商回乡创业政策。建立招商引资专家咨询团、省市联合招商团、项目推进服务团,提高招商引资专业化水平。

扩大外贸进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加大重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生产型企业扩大出口,培育壮大一批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稳定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精密零部件进口,加强我省产业和贸易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

支持企业“走出去”。组织对外承包工程企业重点开拓中亚、东南亚等市场,扩展非洲市场。放宽企业和个人境外投资审批登记,鼓励优势企业赴境外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矿产勘探和投资并购,推动江铜、新钢、煤炭集团等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建立境外能源、资源供应基地和生产经营基地。支持产品和产能优势企业到境外办厂。

加强开放平台建设。积极争取设立赣州、南昌综合保税区和宜春海关,加快推进九江、吉安综合保税区申报。支持建设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大力发展以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依托向莆铁路开通赣闽五定班列,开通赣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加强与粤港澳、闽浙沪通关合作,简化通关监管手续,提高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南昌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抓紧研究制定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选择若干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重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

优化城镇布局和结构。制定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一群两带三区”城镇体系。推进鄱阳湖生态城镇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加快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建设,积极培育京九、沪昆沿线城镇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抓好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公共交通、通信、环保等市政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保护好城市古迹和历史遗存,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建筑质量管理,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数字城管向县城延伸,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适时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五河一湖”、自然保护区、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保护力度,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提升交通干线通道绿化水平,积极创建森林城市,完成植树造林200万亩。加大工业废气治理和扬尘污染防控力度,推进设区市pm2、5监测,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备用水源地建设和乡村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工矿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抓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试点园区建设。启动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清洁化园区试点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科学推进农村沼气工程,推广规模化沼气集中供气。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大力推进企业节能,实施一批节能技改和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0、5%、2%、1%、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争取国家批复江西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规划,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省级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建立水权、林权、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试点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九)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筹集财政性资金8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努力扩大就业推动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亿元。加大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全省工业园区就业培训28万人、创业培训8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等标准,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建立特别救助制度,对未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向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费。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等各类棚户区23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63万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万户。全面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抓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推进帮扶到户脱贫、扶贫移民搬迁、培训转移就业等扶贫攻坚工程建设。力争全年脱贫70万人,完成扶贫移民搬迁8万人,完成3000个贫困自然村点整治、人畜饮水安全等建设任务。

(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省级教育统筹,继续加大对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强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计划,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抓好高校内涵式发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开展本科高校专业改革试点,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工建设省图书馆新馆,完成设区市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加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吉州窑遗址等大遗址保护管理,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出版发行、报刊传媒、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建设、用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十四届全省运动会。

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施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省直医疗机构在南昌市新区建设分院,抓好市、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和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渠道,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健全基层信访工作网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江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深入推进法治江西建设,进一步健全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促进执法规范化。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立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和体制,严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几个层次 第七篇

[篇一: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艰难求学路。教育体制

调查背景:

根据2012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三门峡卢氏县文峪乡张村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xuelileikaoshi/725573.html